新课改新理念讲座稿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新理念讲座稿

东河小学 王润德

一、简析新教材,做到“心中有数”。

教材是我们进行教学的最基本文本,对教材编排的熟识程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更好地利用教材,实施最优化的教学。从这学期开始,我们所有的学生都使用这套新教材了,我们所有的语文老师每天也要使用这套新标准实验教材了。那这套教材到底在编排上与我们以往的老教材有什么不同呢?为此,我初步地翻阅了这套教材,我发现这套教材从编写角度来看由关注教师的“教”转向既方便教师的教,又方便学生的“学”,使教科书由“教本”变为“学本”。这套教科书,无论是导语,还是课后练习或者“语文园地”中的练习,均不再以问题或要求的方式呈现,而是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学习与练习的内容,拉近了学生与书本的距离,拉近了学生与学习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自然,增强了教材与读者的亲和力。因而在我们撰写教案时,你会发现以前的“教学目标“变成了“学习目标”。

其次,从教材的呈现方式来看,更有利于引导学生发现、探究。教材中,每个“语文园地”都编排了“我的发现”这一栏目,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构字特点及字、词的一些规律。(如:二年级上册P18)这样编排,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注意发现的习惯,不断积累学习方法,而且可以使学生从发现中提高自信,不断获得学习的动力。

本套教材,每册教科书都设计了八个专题,围绕专题以整合的方式组织了八组教材内容。八组课文之后,安排了六至八篇不等的选读课文,供学生课外阅读。每册教科书都有两个生字表:“生字表(一)”是要求认识的字即课文后“我会认”中的字,“生字表(二)”是要求会写的字即课文后“我会写”中的字。但根据年级的递升教材编排上也有所不同。主要表现在以下这些方面:

一年级除了四篇连环画外,其余课文都是全文注拼音的。每课要求写3—4字,而且有一定的共同点。本着“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等笔顺规则,进行安排,教学中应逐步渗透。

二年级开始课文不再全文注拼音了,而是带拼音生字在每页课文后以树叶、果子等形式出现。(二年级上册P7)要求写的字增加到八到十个。这个递增是挺大的,对中下学生的掌握有困难。

三年级开始除了精读课文外,并安排了略读课文。还安排了几

处“小练笔”:如《荷花》课文后的“作者把荷花写得多美啊!我也要写写自己喜欢的花。”除了两个生字表之外,还多了个词语表。

四年级开始为便于复习检测生字和积累词语,在每组课文之后设立了“词语盘点”。 (四年级上册P35)其中,“读读写写”中的词语是精读课文里的,由会写的字组成,要求能读会写;“读读记记”中的词语,有的是精读课文里的,有的是略读课文里的,只要求认记,不要求书写。

年级开始除了安排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之外,还有一至两单元的专题综合性学习,使学习内容与形式更加丰富多彩。如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遨游汉字王国”。每个单元除了导语、课文外,没有了“语文园地”,而是变成了“口语交际·习作”和“回顾·拓展”两大部分。

二、透视新课堂,做到“胸有成竹”。

实践新课程好多年了,我是先执教到第一轮的三年级后,又重新执教一年级的,可以说经历了两届的起始教育。回过头来再看新课程,我感触颇多。当时我们是实施新教材的第一批老师,根据培训时接受的理念,以及自己对《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在课堂上完全以学生自主为主,尊重学生的个性,追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看看周边学校也是如此。于是,我们会发现在课堂上呈现出一片空前的热闹景象:无论是哪里听课,都会看到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教师使用的教具五花八门,大大增加了直观效果。整堂课学生说、读、演,热闹非凡。这样一来,我们不可否认让知识渗透在游戏中,合作中,学生更自主了,思维也活跃了,师生对话互动也多了,课堂是活了。但在这活了的课堂背后又流失了什么呢?

我们静下心来发现,我们 “冷落了基础知识训练”。许多老师丢弃了传统的听写、组词、造句、写片段等练习,取而代之是演一演,画一画等,语文课成了开心课,在公开课很少有写的落实。其实,语文这种工具,没有一定的训练和实践是不能掌握的。现在,我们已意识到这点,因而在最近的公开课中,我们不难发现都非常强调在语文课中落实“读写结合”。这大概就是课改的必然吧。我个人也赞成在一堂语文课中保证学生一定时间的写是很有必要的。低年级可以在课堂上留有五到十分钟写字时间,而中高年级可以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进行自主阅读的批注;也可以寻找文本的补白点,让学生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转化成自己的语言写下来,这是一种很好的语文实践活动,应大力提倡。

我们又发现“滥用了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做为一线的老师都知道要让自主、合作学习真正有效不是件容易的事。不是什么课文都适用这种方式,而且很多问题是要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完成的。新课程提倡的自主学习其真正内涵是尊重学生个体,发挥其主体地位,并不是像有些老师僵化地理解合作学习,片面追求所谓的小组合作,其实很多是

做无用功的。

我们还发现“放纵了学生”。新课程标准中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尊重多元的理解等,于是有些老师就不敢讲了,一味的尊重学生的稀奇古怪的理解,明明是离文本所呈现的价值观十万八千里了,但老师还是不敢引导一下,怕有“不尊重学生主体”之嫌。我认为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可降,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丢。该讲时就得讲,该导时就得导。

三、变革教学行为,做到“游刃有余”。

1、借众力,活用教材。

语言是语文的根,情感、态度、价值观是从语言这个根上长出来的树。我们作为语文教师就要时时想着我是在教语文,时时想从文本中寻找独特精妙的表述方法。于是,我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是否可以发挥全员的力量,那潜力是不可估量的。我们每个年级都有备课组,以往我们忙于上课、听课、评课,是否可以让我们静下心来,一起讨论每篇教材的处理,一起寻找散落在文字中的珍珠,使每课都有一个语言文字的训练点,并把对教材的处理搭建一个简单的大框架即简案(或称为教学思路)记录下来,一至六年级,十二册教材的处理,汇集成我们学校独有的《教师教学手册》,人手一份,作为教师教学的参考尤其是对新教师有提纲挈领的作用。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每个教师又要根据自己班级的情况做精细化处理。此手册可以不断更新。

另外,我认为在新课程背景下,面对文本,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还是要抓字、词、句、段和听、说、读、写。尤其是我校进行“五四”学制的实际情况,我们更应在新理念的指引下,决不放弃传统的好方法。

2、思问题,做研究者。

我们教师每天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若干年后,当我们回首自己的教学经历时,有多少足迹留下。现在,我校实施“五四”学制的改革试点,我们又苦又累,成效何在?我们每天绷紧的神经,收效又有多少。说句心里话,真不想搞五四改革,但政府行为,不做又不行。在这样的现状面前,我们只有调整自己的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向课堂,向四十分钟要效率。我们要开始学会思考,针对教学中的病症,寻求解决的方法,并进行尝试,做真正的自己的研究者。那样坚持下来,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我们自身的成长也才不会因此而止步。达到师生真正意义上的双嬴,起关键作用的是自身的内因——主动去思考、主动去尝试。

3、早起步,得益师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