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新课标新高考历史复习:3.14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集训【P
】
286
一、选择题
1.(2016三湘)1898年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时,意在中学容纳西学;1917年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提出“兼容并包”时,已是对旧式学人和儒学的宽容。这一变化(D)
A.体现出传统文化的巨大包容性
B.是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决定的
C.反映出西学获得绝对统治地位
D.表明西学东渐下中学渐趋式微
【解析】注意材料的前后比较,不到20年间,中学与西学已是主客易势,D 项正确。A、C两项程度用语失当;不要迷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时民族资本弱小,达不到决定性作用,B项错误。
2.(2016长郡)中国著名诗人徐志摩(1896—1931)曾说:“在24岁以前,我对于诗的兴味,远不如我对于相对论或民约论(社会契约论)的兴味”;同时期胡适也说治学应“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这说明(C)
A.知识界普遍崇尚理性主义
B.新文化运动片面的批判传统
C.民主与科学成为时代追求
D.当时“文学革命”的影响很大
【解析】民约论体现民主,“相对论”“大胆假设,小心求证”体现科学,所以选C。
3.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写道:“这腐旧思想布满国中,所以我们要诚心巩固共和国体,非得将这些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否则不但共和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据此,陈独秀强调(C)
A.清除专制的思想根基实为前提
B.民主共和政体是符合中国国情的
C.思想革命比政治革命应更为彻底
D.封建伦理是共和政治的主要障碍
【解析】由材料“非得将这些反对共和的伦理、文学等等旧思想,完全洗刷干干净净不可”可知,陈独秀强调清除封建旧思想的重要性。即认为思想革命不彻底,政治革命的成果就无法得以巩固。据此推理,C项正确。材料虽强调思想革命的重要性,但清除专制的思想根基并非是革命的前提,A项错误。B项从材料中无法体现。封建伦理是旧思想的表现之一,故D项概括不全面。
4.新文化运动中,《新青年》发表了一篇文章,主张推倒雕琢、陈腐、艰涩的旧文学,建设平易、新鲜、通俗的新文学。该文章是(B)
A.《敬告青年》
B.《文学革命论》
C.《文学改良刍议》
D.《新学伪经考》
【解析】新文化运动中新文学形式就是白话文,因此四个选项中以白话文形式书写的便是新文学。A项《敬告青年》原载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1卷1号,是陈独秀为自己主编的《青年杂志》所写的发刊词,是文言形式;B项《文学革命论》于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作者陈独秀,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是白话文形式;C项《文学改良刍议》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文章,是胡适以文言文写成;D 项是康有为的作品,是文言文。
5.(2016长郡)新文化运动时期,白话文作家都热衷于用现代精神对传统的人物形象重新解读,如鲁迅在白话小说《理水》里将大禹的形象从刻板的儒家圣人变为一个为民众艰苦奋斗而最终为陈腐的官僚集团同化的悲剧人物,《采薇》中把儒家经典中的义士伯夷叔齐塑造成在媚俗的社会里被剥夺了尊严的可怜人。这种经典重构的意义是(A)
A.通过对经典的重构,传播现代精神
B.对儒家圣人形象进行改造,以起到“打倒孔家店”的作用
C.借助古代经典的影响力来宣传民主与科学
D.揭露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
【解析】题干可以转换为新文化运动的意义,A项符合题意;孔家店指孔子的学说,对大禹的重构起不到“打倒孔家店”的作用,B项不对;C项材料无从
体现;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主要指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材料中人物是奴隶制时期人物,排除D。
6.胡文生《向西方学习:走近胡适》中指出:“新文化运动关心的问题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他们的最终目的已经不是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那样设定在国家和民族,而是定位于人的解放。他们不是民族主义者,不是庙堂之人的帮忙文人……”这表明新文化运动(C)
A.是近代真正意义上的思想解放运动
B.彻底地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
C.与文艺复兴具有异曲同工的作用
D.其水平和影响是无法超越的
【解析】抓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关心的问题不是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他们关心的是人……定位于人的解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超越了国家和民族的问题,人文主义体现尤为明显,这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具有异曲同工之处,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正确,但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B、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7.(2016长郡)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外国传教士、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无政府主义者都在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这种现象的出现表明(C)
A.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
B.他们信仰马克思主义理论
C.中国亟需改造社会的药方
D.先进知识分子的作用巨大
【解析】材料中各派别都积极宣传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表明中国对于改造社会还没有明确可行的方案,故选C。马克思主义只是社会主义的一种派别,排除A、B;材料中看不出具体作用,排除D。
8.“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下列现象可作为这种“突破”表现的是(C) A.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受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