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地区的教育与发展
摘要:民族教育要提高,要发展,就一定要有一支磅大的高水平、高质量、高素质的杰出的人才队伍。这支队伍除了不断刻苦学习外,还要搞好教学研究,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在工作中做到无怨无悔,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去塑造自己的教育对象,为培养好人才而努力奋斗!
关键词: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一、教育为本,振兴民族精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我们现在正处在一个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国际、国内环境中,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指导下,孕育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焕发了广大知识分子的热情,激发了全国各族人民信心百倍地投入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的激情。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民族精神是各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精神是一个民
族实现国家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基础;是维系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发展和先进文化发展的精神动力;是民族立于世界各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来的发展中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自强不息、勤劳勇敢、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文化之所以能够历经百代,在历代不断变化和激荡的世界潮流中独树一帜,保持着与任何其他文化相区别的特性,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她一直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性格。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昂扬的民族精神和良好的人文素养,没有先进的文化和科学的理论指导,其现代化的理想就会落空,正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指出:人类社会发展证明,一个民族物质上不能贫困,精神上也不能贫困,只有物质和精神都富有,才能自尊、自信、自强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民族地区的教育发展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五大以来,在教育事业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绩显著。据统计,到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达340万人之多,是1998年扩招前的三倍多。“欠发达,欠开发”是目前我省基本省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加快改变“两欠”面貌,尤其需要教育的迅速发展。只有切实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实现发展教育,
把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充分发挥出教育事业对社会发展的推动和支撑作用。
贵州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早在2001年全省民族地区46个县,已完成普九任务,在校学生中,高中有34万4千5百多人,初中有160多万人,小学有490多万人,幼儿园有49万3千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分别占39.29%、36.17%、38.69%、45.32%。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党中央的民族政策指导和各级领导重视及大家的努力、支持、关爱分不开。但也应该看到,我省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我省目前尚未普九的县还有52个,其中民族地区就有34个,占62%,由于各种原因,民族地方的经济发展较慢,加上多数贫困县均在民族地区,从而制约了这些地区的教育发展。
据贵州省黔东南教育扶贫研究课题组在2000年对雷公山、月亮山周边地区的剑河县、从江县等7个县、57个乡镇的调查,这些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仅为2.9年,文盲、半文盲高达64%,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占13.4%,初中以上占12%。已经普九、普六的地方,危房、失学率在增加,入学率、升学率有所减少。
因此,不难看出,我省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十分严峻,仍然面临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即发展规模与办学质量,发展台阶与办学水平,发展层次与管理水平,发展速度与人才培养,发展目标与办学特色,发展要求与择业就业的矛盾和问
题。
据2006年10月29日贵阳日报报道: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仍存在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水平有待提高的问题,特别是农村小学教育数量不足问题比较严重。目前全省中小学缺编1.64万人,有代课老师2.23万人。特别音乐教育,至今还有不少人的音乐教育意识太差,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可有可无,甚至有时就把音乐课当成机动课或者补习其他的课,形成了很多中学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教师,音乐教学设施就更加缺了。
对此,省教育厅要求各地要认真贯彻执行《贵州省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精神,加强编制管理,调整优化中小学教职工队伍结构,促进人力合理流动。按省定编制标准,补充合格的中小学教师,招聘师范院校毕业生和取得教师资格的非师范院校毕业生充实教师队伍,特别要加强音乐、美术、体育、外语、计算机等教师的配备,严把教师人口关,通过加强教师学习和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和业务水平。
三、培养人才与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这要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牢固树立“四个尊重”的观念,对于广泛团结社会各阶层人民不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个尊重”的关键是尊重人才。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营造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的社会环境,最根本的是建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近年来,党中央根据国家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制定并实施了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和规划措施,逐步确立了人才工作的基础思路。
社会在发展,历史在前进,人类社会科学发展及繁荣理应取决于教育,教育的发展又取决于教师,教师作为传播人类精神文明的使者,其任务越来越繁重。为此,教师必须不断刻苦努力学习,搞好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改革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在工作中做到无怨无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走”、“甘当一辈子‘人梯’和铺路石”。用自己的心血去浇灌,去塑造自己的教育对象,为培养好人才而努力,将毕生的精力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十年树本,百年树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们现在处在社会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各方面都面临着挑战,我们必须吸取传统师德的营养,寻找和探求新时期、新时代的师德根基,努力完善,充实自已,掌握更多更新适应现代素质教育发展的科学知识,才能完成教书育人这项光荣而神圣的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