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作用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大学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摘要】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社会竞争更为激烈,在面对高效率、快节奏的学习生活和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等问题上,处于接触社会临界点的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不断地被发现,这些现象已成为一个社会关注的焦点。

体育锻炼对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积极的影响,该文针对一部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的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分析与讨论,论述了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影响,进而提出通过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学生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现代的健康概念,早已超出人们的传统认识,它不仅指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完好状态。

即:身、心、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而心理健康已成为现代健康概念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

心理健康是身心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健康的全面关注的表现。

它是指一个人处于自我感觉良好,并与他人和社会保持和谐的状态。

良好的心理健康和体育锻炼密不可分,体育锻炼可以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调节心理平衡,降低紧张的心理。

(1)智力正常:智力是指人的认识能力和活动能力所达到的水平。

在高校学习的时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智力正常与否是衡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2)健全的人格、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人格是指个体稳定的心
理特点。

健全的人格表现为:有积极进取的人生观;热爱生活,关心他人;能够正视自己,纳悦自己,有较好的自控能力;能够调整和完善自我。

(3)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交往是指个体与周围人群之间的一种心理和行为沟通过程。

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健康心理的表现。

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

(4)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社会是复杂多变的,没有良好的适应能力,就无法保证健康心理,大学生要和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以求得和社会环境的协调统一,良好的适应能力主要表现为:能够适应各种自然环境;能够处理和应付来自家庭、学校、社会、生活的问题。

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

二、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作用
1.体育锻炼有助于发展智力
智力是个体圆满完成工作、学习任务的基础条件。

经常参加体育锻炼能有效的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使大脑获得更多的氧气,给大脑的思维能力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能够提高脑力劳动的效率。

另一方面,体育活动不仅能使神经系统兴奋和抑制过程更加有效,使其对各种刺激的反应更加迅速、准确。

为智力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而且,还可以提高人的视觉、听觉、本体感觉、神经传导速度、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促进神经系统功能的增强。

2.增进快乐,调节情绪
大学生通过参加体育锻炼特别是参加那些自己喜欢和擅长的运
动项目,可以使人从中得到快感。

一些研究表明,经常进行体育活动的人,大脑会分泌一种可以支配人心理和行为肽类,具有振奋人心的作用。

研究还认为,体育锻炼是使中枢神经系统得到适度的应急并达到愉快水平的工具。

因此,参加体育活动,可以使大学生从中得到乐趣,振奋精神,陶冶情操,并使烦恼、不安、寂寞、自卑等不良情绪得以解除,促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

体育锻炼对那些患有神经衰弱症等疾病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改善和治疗作用。

它对于减轻由于紧张和压抑而引起的神经系统病变无疑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3.体育锻炼有助于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
意志品质指一个人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制力,以及勇敢顽强和独立主动的精神,是一个人行为特点的稳定因素的总和。

意志品质需要在克服困难的实践过程中培养。

体育锻炼本身就要不断克服客观困难和主观困难才能取得成功。

体育锻炼者要努力克服主、客观方面的困难,才能培养自身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体育锻炼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1.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参加体育锻炼
通过体育理论课的方式讲授心理健康教育内容,让学生懂得真正的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掌握心理健康的体育锻炼的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及时有效地调节自己的心态。

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刚毅、乐观、自信、豁达等良好心理品质构成的人格力
量感染学生,引导学生上好体育课并寻找合适的体育项目,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弱化、扭转不良的心理倾向。

2.教育学生正确投入体育锻炼促进心理健康
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教育学生在体育锻炼中要全身心投入,在健身运动前听听音乐,和同学一起参加健身运动,创造欢乐的气氛,并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和健身运动常识,每次锻炼后要及时总结锻炼效果,根据生理、心理状态,及时调整锻炼计划,有效地克服心理障碍,从而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3.结合体育课内容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承受能
力训练
充分利用体育课中体育活动的优势,根据学生的各种不良心理状态,要求学生参加各种不同的体育锻炼,加强大学生意志力的锻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要选择学生喜欢的和符合学生身体发展客观规律的内容和项目,只有这样学生们才会投入到活动中来,达到减轻或治疗各种不同心理疾病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分析了体育锻炼对健康的影响后,不难看出,体育锻炼不仅能强健身体、增强体质,还具有完善身体、发展身体、修炼人生、健康心灵、健全人格、提高适应能力等功能,其重要价值还在于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生命活力、心理品格和实现人的现代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体现,不仅从身体上,也从精神上、社会适应上达到人的健全、健康状态。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大学生意义重大。

我们应该科学合理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塑造出一个更强壮、
更健康、更美好的自己。

总之,体育锻炼对于增进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调节情绪状态,消除心理障碍,提高社会适应性具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宏智,岳晓燕;体育锻炼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2
[2]杨建雄,蒋立旗;高等师范学生体育锻炼人群与非锻炼人群心理健康水平的对比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
[3]陈建国,任燕;民间传统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j];福建体育科技;2003
[4]王树明.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研究[j].浙江体育科学,2004(2):14-18.
作者简介:
黄琪钦(1987-),男,广西防城港人,学士,研究方向:高校体育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