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合集下载

教资——综合素质

教资——综合素质

第一章职业理念一、教育观1、1999年《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2、素质教育根本目的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其中“全面”是指所有学生、学生的各种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社会素质。

了解一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面向全体、全面提高、主动发展。

分别是素质教育本质属性中全员性、整体性、主体性的体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和谐的全面发展。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

6、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事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主治那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二、学生观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至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了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1)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升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升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1)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2)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容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3)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优势(5)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教育公正”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

教师资格考试: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有哪些?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中综合素质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为了更好的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进行以下梳理: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和加强,新时期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

此知识点一方面是很直白的考查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另一方面是也会进行变相考查,比如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所以各位考生要通过做题积累此知识点的不同考查形式。

2.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

以前的应试教育主要是面对少数的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此知识点一般情况会在题干中明确体现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另一方面也会考查老师老师只是重视个别学生的教育就忽视了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目的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此知识点一方面会很简单的考查全面发展包括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例子反选的形式。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此知识点一方面考查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和核心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精神是创新精神,同事创新精神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记住此知识点,可以简记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

1.( )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A.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B.全面发展C.面向全体学生D.个性的发展2.我们要办“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这反映了素质教育是一种( )的教育。

A.面向全体学生B.全面发展C.促进学生个性发展D.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答案:1.A 2.A。

教资——综合素质

教资——综合素质

1、1999 年《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素质教育观系统思想正式形成。

2006 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标志着实施素质教育已经上升到法律层面成为国家意志。

2。

其中全“面”是指所有学生、学生的各种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分别是培养学生的了解一下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4、素质教育的三大要义是:性中全员性、整体性、主体性的体现。

5、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全面发展不等于平均的全面发展,而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6、素质教育的外延:素质教育是终身的,不是对特定阶段、特定学校,而是对各级各类学校提出的要求。

它的实施贯穿于幼儿教育、小学教育、中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同事也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7、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1 )面向全体学生( 2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主治那个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4 )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5 )着眼于学生的重视可持续发展(素质教育基本内涵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是相互对应的关系)1、我国现代教育观的思想渊源是马克思关于2、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的进步。

“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

“以人为本”的教育战略思想把人至于教育发展的起点和目标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确立3、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1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2 )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升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升具有个性与差异的特点要求切实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 3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具有个体独立性,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学生在教育活动中具有主体的需求与责权4、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1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活动要循序渐进( 2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工作要根据不容年龄段的特点分阶段进行( 3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教学要抓关键期(4)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善于发现受教育者的优势( 5 )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育必须因材施教5、“教育公正” 在教育活动中体现为教育机会均等,即所有的学生都能够获得同样的教育机会。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共同来探讨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共同来探讨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共同来探讨在现今的教育体系中,指出,不仅要重视知识的教育,也要注重素质教育,我国一直都在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那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我国素质教育何时开始实施的?1999年。

在1985年5月召开的第一次全教会上,xx同志说,“我们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

”这段话被教育界公认为是素质教育思想的源头。

1994年6月召开的第二次全教会明确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素质教育概念,即“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1999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教会的主标题为《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素质教育的地位更加凸显、鲜明、重要。

2010年7月第四次全教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将素质教育思想一以贯之,突出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

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如何全面理解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全面理解素质教育:1、新世纪初,知识经济已见端倪,世界范围内的科技竞争、经济竞争,尤其是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高低,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教育在综合国力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承担着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

2、“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我们清楚地认识到,现行教育在体制、结构、人才培养模式以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都与培养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创新人才有较大差距.教育实际也不尽如人意,一些教师甚至校长仍然认为素质教育不好具体操作,难落实,于是工作仍停留在喊口号、走过场、摆形式上;受“ 应试教育” 思想的禁锢,许多学校还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课业负担过重,只重视智育,而忽视其他方面教育的问题;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试题: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关阅读: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实际上在中国的学校几乎没有素质教育。

由于角度不一样,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

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

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透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

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思考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好处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

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

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

此刻,“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透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此刻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在教育理论界,人们对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是众说纷纭的,甚至可以说莫衷一是的,但我始终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界定是明确而具体的。

透过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的历次重要论述的学习,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八个方面来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一个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我认为,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标志。

没有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就没有素质教育。

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而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或根本要求。

很遗憾,在不少学校,我们看不到教育方针;在不少校长的头脑里,很难完整地表述教育方针。

2、“一个宗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质。

在这里,教育不仅仅要为每个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服务,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服务。

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民族竞争力。

3、“一个优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从孔夫子开始,我国教育历来是强调先做人,后学习的。

很遗憾,极端的应试教育把我国这一优秀教育传统丧失殆尽。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实切中了当今我国教育之时弊。

这一点告诉我们,素质教育要弘扬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4、“两个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是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突出的两个重要培养目标。

这一重点培养目标的提出,使我国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突出强调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5、“一个载体”——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为载体素质教育的抓手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其实,自从我省本次素质教育工作一启动,我们就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素质教育首先体现在国家课程方案里。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综合素质》重点知识点汇总

核心背诵:一、三观1.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2.“以人为本”的儿童观(幼儿园)(1)儿童是发展的人①儿童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儿童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儿童是处于发展初期的幼稚个体④儿童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2)儿童是独特的人①儿童是一个完整的人②儿童是独一无二的人(3)儿童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4)儿童是权利的主体①儿童和成人一样,彼此平等,具有相同的价值②儿童作为权利主体拥有权利③儿童作为权利主体的特殊性“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中小学)(1)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①学生是完整的人②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③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①学生是独立的主体②学生是学习的主体③学生是责权的主体3.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师观(1)教师角色的转变①教师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②教师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③教师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④教师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2)教师行为的转变①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教师应尊重、赞赏学生②在对待教学上,教师应帮助、引导学生③在对待自我上,教师应注重反思④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教师应加强合作二、职业道德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

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

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

不得敷衍塞责。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试题: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答案:(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2)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关阅读:素质教育是指什么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潜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构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是从幼儿抓起的。

一般认为幼儿的素质教育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品德素质、法规素质、劳动素质、审美素质。

在这一系列素质中,美国人尤其重视心理素质的教育。

自尊和自信美国家长不是靠说教,抽象地教孩子要自信、自爱、自强,而是把家长对孩子的尊重既作为营养大餐,又作为独具特色的小零食,随时随地、毫不吝啬地送给他们。

1、美国人碰了面,遇到家长带着孩子,一般是先与孩子打招呼,而且,个性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式。

2、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还常常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避免他“低一等”的感觉。

3、如果孩子画兔子画成了老鼠,便夸他有想像力,让他享受成功,而不是失败、沮丧。

4、美国人反对人前教子。

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斥责自我的孩子“不争气”、“笨蛋”、“没出息”,会被人看做是没教养,是父母的“犯罪”。

5、如果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食物或玩具给孩子,家长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也不会在孩子想要或想吃时呵斥他,而是尊重孩子选取的权力、自主的权力。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二、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特征——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一)二者区别1.教育对象:前者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后者面向所有学生—全体性。

2.教育目的:前者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后者智、德、体、美、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进行-性。

3.能力培养:前者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后者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性。

4.教学方法:前者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后者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体性。

5.学生评价:前者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后者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多元性。

6.教学内容:前者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后者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学科体系,重视综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二)二者联系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两者并不完全对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8.素质教育就是多组织课外、校外兴趣小组,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才艺。

教师资格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教师资格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这一部分的知识点在教师资格综合素质考试当中属于职业理念模块,一提到职业理念其实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观、学生观和教师观,我们把它称之为三观。

在考试中,考单选题的话,每年题量比较稳定。

职业理念这一块内容一共是22分,单选题4道,共8分;材料分析题一道, 14分。

今天,就主要带领大家学习教育观中的素质教育的内涵这一部分的内容。

素质教育的内涵具体表现在以下五方面: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对于这一点需要注意是提高国民素质,而不是学生素质。

这一点基本不涉及材料分析题。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对于这句话重点在全体。

一说全体那就是指每一个学生,而不再是只关注一部分或少数学生。

这个点在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

正例不因为某一学生差而放弃,而是关注所有学生,当材料中提及教师采用集体讨论、关注差生等时就要想到这一点。

反例只关注某个学生或某些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正例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化成绩,还关注德、美、体、劳,还关注学生的思想品德、性格、行为习惯、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因此,当材料中在围绕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如何养成良好习惯等阐述时就要马上想到这一点。

反例我们知道过去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略其它方面。

而素质教育关注的不仅是学生的文化成绩。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正例素质教育是在关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还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能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予以因材施教,老师能够发现学生的独特之处,尊重学生独特的想法,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均体现了这一点。

素质教育的提出、内涵、发展及其实施环境

素质教育的提出、内涵、发展及其实施环境

素质教育的提出、内涵、发展及其实施环境素质教育的提出、内涵、发展及其实施环境近年来,素质教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在国内外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本文将从素质教育的提出、内涵、发展以及实施环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素质教育的提出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

当时,中国教育界对传统的应试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认识到应试教育偏重知识的灌输,而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因此,为了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迫切需要推行素质教育。

二、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培养人全面发展的素质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它包括了认知素质、能力素质、情感素质和道德素质等多个方面。

认知素质是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能力素质是指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情感素质是指学生的情商、适应能力和沟通能力;道德素质是指学生的道德水平、价值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三、素质教育的发展素质教育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重要的阶段。

首先,从1993年开始,国家教育部明确提出“不以应试为唯一目标”的教育方针,强调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然后,在新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教育界开始探索素质教育的具体实践方法和途径。

最后,到了当前的阶段,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和文件,对素质教育的内容、方式和评价进行了明确规定,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四、素质教育的实施环境实施素质教育需要有良好的环境条件。

首先,教育制度要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传统的应试教育制度需要进行改革,教育评价要从单纯以分数为导向转变为以综合素质评价为主。

其次,教育资源要得到充分保障。

教育经费的增加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素质也需要得到提高。

此外,家庭和社会的支持是不可忽视的。

家庭要从传统的功利教育观念中解放出来,给孩子创造合适的成长环境。

社会要积极支持学校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提出源于中国教育体制的深刻反思,它强调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涵盖了认知、能力、情感和道德等多个方面。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因此,我们倡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这也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教育公正,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更是要做到不偏私,无偏见。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知识,又重美德。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关注学生独特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1、就教育的对象而言,传统的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优等生),忽略了大多数学生。

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就教育目的而言,应试教育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他能力及品德方面的教育。

仅关注到了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而或略了他们的终身发展能力。

而素质教育倡导的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口诀对应内容如下:提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个性--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两全--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3篇)

素质教育第四章心得体会(3篇)

第1篇在深入学习了素质教育第四章的相关内容后,我对素质教育的内涵、目标、实施策略等方面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本章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存,为我国教育改革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

以下是我对第四章学习的心得体会。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 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指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基础上,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面性:素质教育强调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开放性: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3)实践性:素质教育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终身性: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目标1. 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其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扎实的文化知识、健康的身体素质、高雅的艺术修养和丰富的劳动技能。

2.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其能够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

3. 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其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4. 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使其能够适应全球化发展。

三、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1. 转变教育观念(1)树立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树立创新教育的观念,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实践。

(3)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

2. 改革课程体系(1)优化课程结构,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2)加强课程改革,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3)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内涵分别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自主学习。

1. 全面发展:指培养学生在知识、智力、体质、美德等各方面
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
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兼顾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协
作能力、创造思维等。

2. 个性发展:强调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其独特的个性特点。

个性发展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教育
方式和资源,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省
等方式进行个性定位和发展。

3.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批判思维等,使其具
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为
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

社会责任教育要求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
共利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倡参与社会实践和公
益活动。

5.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其主动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
能力。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核心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核心是什么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核心是什么时间过得实在是太快了,现在已经到了十一月中旬,想要了解素质教育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核心是什么”,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知识点!素质教育的内涵与核心是什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和加强,新时期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

此知识点一方面是很直白的考查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另一方面是也会进行变相考查,比如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所以各位考生要通过做题积累此知识点的不同考查形式。

2、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

以前的应试教育主要是面对少数的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此知识点一般情况会在题干中明确体现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另一方面也会考查老师老师只是重视个别学生的教育就忽视了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目的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此知识点一方面会很简单的考查全面发展包括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例子反选的形式。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此知识点一方面考查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和核心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精神是创新精神,同事创新精神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什么素质教育的核心是人的全面发展,是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科学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四方面的辨证统一协调发展,文化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把文化素质教育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培养创新人才的突破口,不走过场,不搞形式主义,扎实推进,将文化素质教育渗透到大学精神的建设中。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通过最新吉林教师资格考试资讯、大纲可以了解到2018年吉林教师资格考试内容、考试时间、招聘条件,教师资格笔试科目为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和《学科知识》;小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幼儿:《综合素质》、《保教知识》,吉林中公教师考试整理了吉林教师资格备考资料大全供考生备考学习。

需要更多指导,请选择在线咨询一对一解答。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是中小学教师资格证的笔试中综合素质考察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主要以客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

为了更好的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进行以下梳理:1.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我们国家的国民素质还有待提高和加强,新时期通过素质教育来实现。

此知识点一方面是很直白的考查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什么,另一方面是也会进行变相考查,比如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什么。

所以各位考生要通过做题积累此知识点的不同考查形式。

2.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

以前的应试教育主要是面对少数的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而素质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更好的接受教育。

此知识点一般情况会在题干中明确体现老师面向的是全体学生,另一方面也会考查老师老师只是重视个别学生的教育就忽视了全体学生。

3.素质教育是促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应试教育下的教育目的偏重知识的传授,而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

此知识点一方面会很简单的考查全面发展包括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例子反选的形式。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并不矛盾,学生的全面发展可以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也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此知识点一方面考查素质教育的两个重点和核心是什么,另一方面也会考查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精神是创新精神,同事创新精神也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为了帮助各位考生记住此知识点,可以简记口诀:提速个性创两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在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践中,在教育理论界,人们对素质教育内涵与外延的认识是众说纷纭的,甚至可以说莫衷一是的,但我始终认为,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内涵的认识和界定是明确而具体的。

透过我们对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素质教育的历次重要论述的学习,我们至少可以通过以下八个方面来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1、“一个方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我认为,这是素质教育最重要的标志。

没有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就没有素质教育。

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教育方针与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体两面的关系。

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根本要求,而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在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或根本要求。

很遗憾,在不少学校,我们看不到教育方针;在不少校长的头脑里,很难完整地表述教育方针。

2、“一个宗旨”——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
贯彻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民族素质。

在这里,教育不仅仅要为每个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服务,更要为国家和民族的振兴服务。

也就是说,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民族竞争力。

3、“一个优先”——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从孔夫子开始,我国教育历来是强调先做人,后学习的。

很遗憾,极端的应试教育把我国这一优秀教育传统丧失殆尽。

总书记提出,素质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确实切中了当今我国教育之时弊。

这一点告诉我们,素质教育要弘扬我国教育的优良传统。

4、“两个重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这是1999年“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的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必须突出的两个重要培养目标。

这一重点培养目标的提出,使我国教育在培养目标方面突出强调了鲜明的时代特点。

5、“一个载体”——以全面实施国家课程方案为载体
素质教育的抓手是什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这是不少教育工作者不断向我们提出的问题。

其实,自从我省本次素质教育工作一启动,我们就鲜明地提出一个观点:素质教育首先体现在国家课程方案里。

也就是说,全面实施和贯彻
好国家课程方案,是实施素质教育最重要、最具体、最有效的切入点。

在这里,我们完全可以说,没有国家课程方案的全面而有效的贯彻,就没有真正全面的素质教育。

正因为如此,我们在规范办学行为的同时,特别强调要逐步创造条件,努力开齐开足开好各类课程。

6、“两条途径”——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这是1999年中央和国务院文件提出的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要求。

我们不能不说,我国中小学教育长期以来特别重视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这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个长处,一个特点。

但是,我们也不能不说,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仅仅靠开设好文化类课程是不行的,还必须开设好音乐、美术、体育类课程,开设技术类、实践类课程。

说到底,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坚持书本学习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

7、“两个规律”——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
这就告诉我们: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科学的指导。

具体讲,素质教育要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要尊重教育科学规律。

正因为如此,素质教育必须尽快从“应试教育”长期坚持的“时间+汗水”的教育模式中走出来。

8、“三个方面”——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长期以来,在不少地方,中小学教育几乎包办了学生的所有生活时空,特别是随着所谓寄宿制学校的大兴其道,似乎学校成了儿童青少年生活、学习和成长的“全职保姆”。

这是对我国中小学教育的扭曲!1999年,中央、国务院文件提出,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各个方面。

也就是说,实施素质教育,不仅是学校教育的责任,也是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责任,只有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携手,素质教育才能得到顺利实施。

在当前,转变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家长的教育素养,让每个家庭都参与到学生教育中来,这是我省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