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合集下载

教资《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必背考点(2023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教资《小学综合素质》考前必背考点(2023年版)精选全文完整版

模块一职业理念教育观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的定义: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2.全面性——基本素质必须得到全面的和谐发展3.基础性——“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劳动、学会审美”,是学生阶段为人生打基础的关键时期4.发展性——相信学生的发展潜能;素质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是促使每一个教育对象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自觉性、自主性和创造性6.开放性——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网络(3)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材料分析)1.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2.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学生的主动精神,注重学生的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一、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1)学科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2)社会实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1.素质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3)家校合作是实施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2.举办家长学校3.建立学习与家长联系制度(4)其他的途径1.深化教育改革,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条件2.优化结构,建设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学生观一、“以人为本”学生观(1)“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内涵(材料分析)“以人为本”是素质教育的根本属性,坚持以人为本,最坚实的落脚点在于将“学生为本”的思想落实在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充分尊重、关心、信任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恰当的方式引导、呵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什么主体意识,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教育的主体作用。

“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很好地体现和遵从了学生的本质属性,将学生视为发展中的人,尊重个体的独特性,并切实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学生放置在发展的主体位置。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素质教育是指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智慧能力、身心健康和审美情趣等多方面素质的一种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体现了对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高度重视,旨在培养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下文将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展开阐述。

一、内涵1、综合素质培养素质教育要求学校不仅注重学生的知识学习,更要重视学生的品德、智力、健康、审美等多方面素质的培养。

这种综合素质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之一。

学生在学校接受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输入,更重要的是全面素质的提升。

2、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均衡发展。

学校除了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还要注重学生的品德修养、身体健康、审美情感以及动手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全面发展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3、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创新性的思维和实践,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社会的挑战。

二、特征1、个性化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

学校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和实际情况,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2、创新性教育素质教育主张创新性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学校要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各类学习活动和实践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社会实践教育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校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的分析,可以看出素质教育是一种注重培养学生全面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教育理念。

素质教育的实施需要学校、教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真正具有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将继续引领着教育教学的发展方向,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

教资综合素质知识点总结归纳大全教资综合素质高频考点一1.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是素质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①素质教育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②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③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不等于平均、平衡发展);④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⑤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3.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①面向全体;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教育内容的基础性;④教育价值多元;⑤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⑥主体性;⑦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⑧开放性:不局限于课堂和书本知识;⑨发展性⑩未来性。

4.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①整合教学(师生共同参与);②强调互动的师生关系(平等、双向、理解);③构建素质教育课堂的教学目标体系(结论和过程统一,认知与情感统一);④构建充满生命力的课堂教学运行体系;⑤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创新探究的学习方式)。

5.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学观的具体体现:①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②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③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④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6.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评价观:①内容多样化;②主体多元化;③评价系统化。

7.“以人为本”的学生观:①学生是完整的人,要将学生作为整体来看待;②学生是发展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③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主体;④学生是独特的人。

8.学生是完整的人:①人是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的统一体;②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文化性各方面也有具体的完整构成。

9.学生是发展的人:①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②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③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④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指在教育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养、学科知识、身心健康、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素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点是多维度的、全面发展的、个性化的、可持续的。

一、多维度的内涵1. 思想道德素养素质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强调品德的培养和修养,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2. 学科知识除了传授学科知识外,素质教育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身心健康素质教育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保护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4. 创新能力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创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全面发展的特点素质教育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学术成绩,更重视学生的品德、智力、体魄、美感、劳动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致力于培养具有丰富知识、坚强体魄、较高情感、宽广兴趣和积极态度等全面素质的学生。

三、个性化的特点素质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因材施教,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通过灵活丰富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创造力。

四、可持续的特点素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学生提供持续的素质教育环境。

同时,素质教育也需要学生自身不断的努力和实践,形成可持续的发展模式。

五、注重过程的特点素质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过程,而非仅仅追求学习结果。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实际工作,全面发展学生的个性与能力。

六、与传统教育的区别相对于传统教育,素质教育更加注重学生的发展,不再局限于传授知识,更关注学生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素质教育更加强调培养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综合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

七、培养目标素质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独立人格、健全心理、良好道德修养、扎实学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具备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团结协作、创新创业的精神。

综合素质 教育观

综合素质 教育观
(2)着眼于可持续发展
(3)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各方面素质的提高
(4)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
(5)着重于在教师引导下,实现学生主动、活泼的发展,以实现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知识拓展
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强化受教育者的自我意识
2.培养受教育者独立的人格
以人为本的教育价值观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生动体现。一方面,强调以人为本位,弘扬人的主体精神和人的价值、丰富人的精神、提高人的生命质量、提升人的生存竞争,把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人格完善和精神升华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且提出要注重为学生获得终生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打好基础的理念;另一方面,超越个体本位论的教育——即在重视人的发展、把人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核心的同时,还非常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倡导通过教育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以学生的个性为本,学校教育不应像花匠摆弄盆景那样,按自己的意愿去随意剪裁学生,而要从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爱好出发,给学生留有自我发挥的空间和余地;二是要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指导,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学生,遵循学生的个性发展,绝不是放任不管,让学生像野花那样“自然成长”。我国的教育教学改革正朝着实施素质教育的方向努力,培养全面发展、适应社会主义所需的人才,教师必须树立新型的学生观,“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育_丁.作者,教师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责任感,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己任,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坚持以学生为本,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成长规律,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真正把“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落到实处,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高中教资科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教资科目一必背知识点

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教师资格证科目一知识点总结:素质教育包括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内涵,材料分析提分模板。

职业理念包括素质教育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文化素养只考选择题,分值不高,然而涉及范围广,囊括知识杂。

基本能力包括信息处理能力、逻辑思维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总结一、教师资格证科目一考点总结——素质教育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地位:根本宗旨做题关键:百年大计,教育先行,科教兴国(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020下半年教师资格笔试考前冲刺直播课)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正面表现:无偏见、一视同仁;关注所有学生;平等的受教育机会;大众教育;反面表现: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优生与差生;男女有别;(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正面表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课程均衡配置;关注能力;关注情感;综合评价;反面表现:唯分数论;主科与副科(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个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试题:素质教育的内涵简述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这是素质教育区别于应试教育的标志之一。

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潜力为重点的教育。

相关阅读: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潜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

与应试教育相对应。

我国教育界对中小学素质教育内涵的研究,实际上在中国的学校几乎没有素质教育。

由于角度不一样,给素质教育下的定义(或作的解释)不尽相同。

有人依据“强调点”归纳“素质教育”有9类15个定义。

这9类定义,有的属于词语定义;有的属于哲学定义;有的强调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有的同时强调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有的强调公民素质;有的强调先天与后天相结合,有的把各种素质平列;有的试图划分素质层次;还有的强调透过科学途径充分发挥天赋。

综观这些定义,虽然表述不一,但有着共同特点:第一,认为素质教育是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第二,认为素质教育要依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

有的定义虽然只提到人的发展,但并非是不思考社会需要,而是针对“应试教育”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偏向而突出强调人的发展。

第三,在某种好处上,素质使人联想到潜能。

这些定义都主张充分开发智慧潜能。

第四,不仅仅主张智慧潜能的充分开发,而且主张个性的全面发展,重视心理素质的培养。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

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

此刻,“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透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构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关于人的素质内涵,此刻比较共识的是包含以下四个部分: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

其中,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灵魂与方向,是做人的根本;文化素质是人的发展基础,体现了人对自然和社会的了解;业务素质是人的立业本领,其不仅仅包括知识技能结构,还包括工作潜力;身心素质则是前三项素质的物质与精神的基础,反映了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承受力。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指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
能力,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素质
教育的内涵和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首先,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面的。

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
情感、品德、身心等各个方面,追求学生的全面发展,强调知识与能力、学业与生活、个人与社会等各个层面的统一。

通过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实践能力、沟通能力等综合素质,使学生在多元化的社会环
境中能够适应和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个性化的。

素质教育重视每个学生的个性
差异,注重发现和培养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学生健康、快乐、自
信地成长。

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
性与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我认知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再次,素质教育的内涵是终身的。

素质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
阶段,更注重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学习兴
趣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动力,不断
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适应社会变化的能力。

素质教育的特点还包括注重个性发展和自主学习,重视实践能力和
创新精神培养,关注学生终身发展和社会责任感,推崇尊重学生、关
爱学生的教育理念,以及强调全员参与、全程育人的教育实践方式等。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为根本、以品德为重点、以能力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和实践。

通过全面、个性化、终身的教育内涵和特点,素质教育旨在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社会责任感和创新能力的现代化人才,为建设富有创造力和活力的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

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

解析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的内涵是全国教师资格证的重要考点,也是吉林省吉林市教师招聘考试中的考点,这部分知识点相对来说比较重要,但是学习起来比较简单。

在全国教师资格考试中,科目一的考试中主要是以单选题和材料分析题的方式进行考察。

在科目二的考试中,此部分主要以单选和简答的形式进行考察,所以此部分知识点在教资考试中需要大家进行识记。

在吉林市的教师招聘考试中,主要是以单选题和多选题的方式进行考察。

考点1: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的概念主要作为单选题来进行备考即可。

概念: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概念是对素质教育含义的总体概括,内容比较丰富,而且是针对应试教育的不足提出的。

考点2: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关键词:根本宗旨这句内涵主要作为单选题来进行备考,在材料分析题中基本不会涉及到。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关键词:面向全体这句话作为单选和材料分析题备考。

单选考察比较多的角度有两个:第一: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本句话特别愿意作为题干出现,然后问体现了素质教育内涵中的哪一条。

第二:素质教育要求普遍提高教育质量,逐步缩小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经济发达地区学校与经济落后地区学校的差别,使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儿童都享受平等的教育。

学校如果分为重点学校或者非重点学校是违背了素质教育内涵中面向全体学生的要求的。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这句话在考察时经常会看到题干或者选项中出现平均发展,平均发展的说法是错误的。

作为单选和材料分析备考。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关键词:个性发展注意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不矛盾。

全面发展的过程中,同样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某一个方面发展的更加优秀。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

教育学知识:素质教育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核心问题)二、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1.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2.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4.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素质教育的核心、时代特征——创新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三、应试教育VS素质教育(一)二者区别1.教育对象:前者主要面向少数学生,忽视大多数学生;后者面向所有学生—全体性。

2.教育目的:前者偏重知识传授,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后者智、德、体、美、心理教育和生产劳动教育进行-性。

3.能力培养:前者只重视技能训练,忽视能力培养;后者重视各种能力的培养—性。

4.教学方法:前者以死记硬背和机械重复训练为方法,使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后者启发式、探究式教学,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主体性。

5.学生评价:前者筛选性评价,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主要标准甚至唯一标准;后者发展性评价,评价方式多元,评价主体多元—多元性。

6.教学内容:前者教学内容较难,过于偏重学科体系,忽视综合性及应用性内容,不同程度存在着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忽视实践等问题;后者降低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学科体系,重视综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经验、联系实际。

(二)二者联系素质教育包含应试教育,两者并不完全对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

四、实施素质教育应该避免的误区1.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2.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3.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4.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教师成为学生的合作者、帮助者和服务者5.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6.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7.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8.素质教育就是多组织课外、校外兴趣小组,以发展学生的多种才艺。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指全面、科学、均衡地发展学生各方面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健康、积极、自信、独立、创新的人格,为学生的成长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教育模式。

素质教育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全面性全面性是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的智力、语言、数学、科学等学科方面进行教育,还应当关注学生的品德、思想、文化、体育、艺术等多方面发展。

学校应当通过各种方式,创造条件,提供资源,全面地满足学生在各方面发展的需要,使学生在全面性的基础上具有均衡性。

二、个性化个性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

学生在学习和发展过程中,各自的身体、智力、情感、兴趣、习惯、价值观念等都存在差异,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式和方法,尊重学生的个性,发挥学生的个性优势,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主动性。

三、实践性实践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践性教育,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和创造能力。

四、创新性创新性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特征。

学校应当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促进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五、终身性终身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

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生的学校教育期间进行,而是一个长期、系统、有计划、有组织的过程。

学校应当通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在学校教育期间进行,而是涵盖了一个人的整个生命过程。

在全社会范围内,各种培训、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等都是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

在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也应当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素质,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六、综合性综合性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特征。

素质教育不是一种简单的教育方式,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学校应当通过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性设计,确保学生在各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实现教育的综合性目标。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

教师招聘考试之素质教育的内涵素质教育是针对应试教育的诸多弊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科教兴国靠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因此,我们倡导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这也要求我们能够做到教育公正,每个学生都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师更是要做到不偏私,无偏见。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既重知识又重能力,既重知识,又重美德。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它在承认人与人在个性上存在差异的基础上,从差异出发,以人的个性发展为目标,实质上是一种个性发展的教育。

教育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学生特长,关注学生独特性。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创新能力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时代特征,也是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所在。

二、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不同:1、就教育的对象而言,传统的应试教育主要面向少数学生(优等生),忽略了大多数学生。

而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

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2、就教育目的而言,应试教育太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忽视其他能力及品德方面的教育。

仅关注到了学生在学校的发展,而或略了他们的终身发展能力。

而素质教育倡导的是重视学生德智体美劳及心理健康等全面发展教育,注重发展性,关注学生的终身发展、终身学习。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的内涵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基础。

发展教育,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

所以,教育必须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素质教育倡导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强调在教育中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而不是只注重一部分人,更不是只注重少数人的发展。

我们强调的是“一种适合儿童的教育,而不是挑选适合教育的儿童。

”因此,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社会主义现代化大生产需要全面发展的新人。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立足于人的个性的教育。

人与人之间在基本素质大体相同的基础上,每个人由于先天禀赋、环境影响、接受教育的内化过程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存在多样的性,我们把人的个性看作是人性在个体上的反映,是共同性与差别性的统一。

因此,教育在重视人的全面发展以外,也应当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这两者是相互依存、互为表里的关系。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一代人才,是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对知识经济向人才培养提出挑战的回应。

口诀对应内容如下:提素--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个性--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创--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两全--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五个基本内涵的解释
素质教育的五个基本内涵分别是: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创新能力、社会责任和自主学习。

1. 全面发展:指培养学生在知识、智力、体质、美德等各方面
全面发展,促使学生具备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

全面发展要求学生在
学科知识的学习中,兼顾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如语言表达能力、协
作能力、创造思维等。

2. 个性发展:强调每个学生的差异性,鼓励学生发挥自身优势,培养其独特的个性特点。

个性发展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个体化的教育
方式和资源,关注学生的个体需求,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认知、自省
等方式进行个性定位和发展。

3. 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新能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批判思维等,使其具
备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和变化的需求。

4. 社会责任:培养学生的社会关怀意识和责任感,使其具备为
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能力。

社会责任教育要求学生关注社会问题和公
共利益,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提倡参与社会实践和公
益活动。

5. 自主学习: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自主学习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和策略,培养其主动思考、自我管理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使其具备终身学习的
能力。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素质教育特征的综述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素质教育特征的综述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征素质教育特征的综述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理解素质教育。

所谓理解,就是认识其本质属性。

其表现形式,有人概括为“特征”,有人概括为“特点”,也有人表述为“原则”。

其具体观点,也众说纷纭,今择其要者综述于下:一、素质教育的全体性1、张志勇:“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发展;另一方面必须使每个学生在社会所要求的基本方面达到规定的合格标准,使每个学生都成为合格的毕业生。

”2、陈白玉讲:“全体性,即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享有同等教育机会,不能因为成绩优劣而受到不同对待和不同的教育,立足全体学生的发展。

”3、王文源讲:“全面性有两层含义:一是教育要致力于培养和提高所有教育对象的素质,即要面对全体学生;二是教育要使教育对象各方面素质都获得发展和提高,即教育要面向学生的每一方面的素质。

也就是说,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他收全体性合于“全面性”之中阐述,显得辩证。

4、劳文指出:“全员性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都是面向全体儿童少年,旨在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这本是党的教育方针一惯要求,但在社会经济条件的制约和旨在选拔的‘应试教育’影响下,长期以来并未真正落实。

承认教育对象的全员性,就意味着不但要保证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而且还应给他们以均等的机会,使每个儿童都获得成功。

”……我们应该“尊重人的发展权利,努力开发每个人的潜能,从而尽最大努力增加社会发展的积极力量,减少社会发展的障碍,这不但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性质要求于我们的,也是保证社会主义利益的最好手段。

所以,坚持教育对象全员性,是素质教育是根本特点之一。

这种全员性意识,应该体现在教育政策的制订,内容方法选择以及整个教育实施过程之中。

”每个儿童少年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这是教育的性质所决定的;但在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下,既使入学的儿童少年,也有大部分学生享受不到这种均等性,作陪衬,遭打击,这就从根本上扭曲了教育本质。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1.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与特点.
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教育.素质教育是充分开发受教育者潜能的教育,是以社会文化塑造社会合格成员的教育,是促进受教育者个性化的教育.
素质教育的特点是:①面向全体学生.②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③让学生主动发展.
2.素质教育对广大教师的自我完善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实施,广大教师除要具有合格教师必备的基本条件外,还必须具备以下素质:①全面育人的思想素质.②复合的专业知识和智慧.③参与发展和研究的意识能力.
3.简述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从教育领域来讲,教育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主要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教育能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教育具有道德教化,能力培养,文化传承及创新等多种功能,是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其次,教育能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既具有社会性,又具有个体性,既担任了相应的社会角色和社会义务,又有发展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权利.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能在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和张扬个性的同时,实现其社会化和个性化的统一,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教育本身需要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教育自身也是具有生长性的,也需要改革和创新,只有不断推陈出新,才能保持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一、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与指导思想江泽民同志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坚持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重点,努力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这里揭示了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和培养目标。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问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三个面向”和“四个统一”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

二、素质教育的若干基本特征学习和贯彻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我们认为素质教育主要有以下一些特征。

1.特征之一:面向全体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的教育。

素质教育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依法保障义务教育阶段儿童和青少年学习发展的基本权利,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特长和潜能,改变那种只重视升学有望的学中的做法。

素质教育不是面向部分人而是面向全体人;它不是英才教育,而是国民教育;不是选拔教育,而是普及教育;不是淘汰性教育,而是发展性教育c它并不反对英才,但反对使所有的教育成为英才教育的模式。

在素质教育中,教师是伯乐.要发现优秀的苗子,但教师首先是园丁,要呵护每一株幼苗。

在素质教育中,“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

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培养造就的。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

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强化普及意识,淡化选拔意识。

政府和教育部门应该依法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条件和受教育机会。

学校和教师,则要努力使每个班和每个学生都得到平等健康的发展。

素质教育是一种使每个人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每个人都在他原有的基础L有所发展,都在他天赋允许的范围内充分发展。

这样素质教育也是差异性教育。

素质教育面向每个学生,就是面向每个有差异的学生。

换句话说,素质教育要求平等,要求尊重每个学生,但素质教育不赞成教育上的平均主义和“一刀切”。

成功教育’等教育实践可以说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全体性要求。

2.特征之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试教育”在”一切为了分数.一切围绕分数”的思想指导下,必然具有片面性。

素质教育则要求全面发展和整体发展,要求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并重.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文化科学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和审美素质等,要倡导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宽松的条件,克服那种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在智育中又只重视知识传授、忽视能力培养的倾向。

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例,在各级各类学校都要摆在重要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和削弱。

要说素质,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

不断增强学生和群众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如果轻视思想政治教育、历史知识教育和人格培养,就会产生很大的片面性,而这种片面性往往会影响人的一生的轨迹。

要努力使素质教育的方方面面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正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所指出的:”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是辩证统一关系。

素质教育中的全面发展,就个体而言,指的是“一般发展”与“特殊发展’划统一;就群体而言,指的是“共同发展”与“差别发展”的统一。

在教学中,要把群体培养目标与个体发展目标统一起来,把培养优秀人才的任务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的任务统一起来。

要把合格率与优秀率结合起来,在保证合格率的基础上提高优秀率。

全面发展的实质是最优发展、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不是平均发展,不是齐步走。

应该说,分层教学、能力分组是一种既能适应个别差异又有较高效率效益的教学组织形式。

这和传统意义上的快慢班有本质不同。

从目的看.传统的快慢班实际上是一种英才教育的模式,而分层教学、能力分组则着眼于使每一个人都在原有基础上一得到发展;从教育资源配置看,传统的快慢班中快级享有教育资源分配优势,而能力分组中,教育资源的分配是公平的甚至是补偿性的;3、特征之三: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江泽民同志在庆北京大学百年校庆的”五四”重要讲话中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他还反复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199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江泽民同志进一步指出:“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民族创新精神的复兴,关键在于教育、素质教育要完成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的特殊使命。

优秀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建立在普遍的人的创造性的基础之上,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首先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培养每个人的创造性,另一方面要为培养能够攀登世界科学高峰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打下基础。

每个学校,每个教师,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

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

为此,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实行讨沦式和自发式教学,让学生感受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高等学校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

要在培养大批各类专业人才的同时,努力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尤其是要下功夫造就一批真正能站在世界科学技术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和尖子人了.以带动和“还进民族科技水平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可以说,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攻是培养创新人才和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在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同时,改变那种只重书本知识、忽视实践能力培养的现象。

要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结构和内容,洽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体系。

要政纪工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重视实验课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要增强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课程、教材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重要途径。

各级各类学校在加强学科教学中实践环节的同时,要从实际出发。

加强和改进对学生的生产劳动和买践教育,使其接触自然、了解社会,培养实践能力.培养热爱劳动的习惯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

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职业学校要实行一教结合,鼓励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高等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推广活动以及社会服务活动、利用假期组织志愿者到城乡支工、支农、支医和支教。

社会各方面要为学校开展生产劳动、科技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同时要加强学生校外劳动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

4.特征之四;发展学生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创造性的培养是以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的健康发展为基础的。

素质教育是弘扬人的个性和主体。

注的教育。

素质教育强调教育要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培养和形成学生的健全个性和精神力量,使学生生动活泼地成长。

这也是马克思全面发展学说中的应有内涵—一人的发展既是全面的,又是主动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正如《学会生存》一书中所说;’未来的学校必须把教育的对象变成自己教育自己的主体。

受教育的人必须成为教育他自己的人;别人的教育必须成为这个人自己的教育。

这种个人同他目己的关系的根本转变,是今后几十年内科学与技术革命中教育所面临的最困难的一个问题。

”这里表达了世界范围内对主体生教育的关注。

从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出发,素质教育不是把学生看做知识的被动接受器,而是看做知识的主人;不仅仅把学生作为认知体,更重要的更本质的是它把学生作为包含认知方面和非认知方面的完整的生命体。

它要指导学生怎样做人,要为学生指导完整人生,要形成学生的人格力量和精神风貌。

从促进学生主动精神和个性健康发展出发,素质教育必然要求遵循教育的个性化原则。

各级各类教育都要坚持因材施教。

高等教育更要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在出人才的问题上。

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这不是提倡搞个人突出、个人英雄主义.而是合乎人刁一成长规律的必然要求。

必须坚决克服用“一个模子”来铸造人才的倾向。

课程是教育的心脏。

根据促进主体性与主动精神发展的要求,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应该以提高学生素质为核心而不是学科平心、教学是课程的实施,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因而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

教师要明确自己教学的目的,也就是为什么而教。

他不仅要为学科的系统性负责,更要为学生的发展和幸福负责,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负责。

因此,也必须逐步改变单纯以学科为中心的倾间,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体系。

就学生的学习而言,则不仅是继承性学习。

更是创新性学习。

需要指出的是,素质教育注重学生主动精神培养,注重个性发展,并不是只重视人的发展需要,不重视社会发展需要。

成熟的教育科学认识中要防止矫枉过正,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认真分析可以发现.‘应试教育”一方面不尊重人,另一方面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因为“应试的”学校教育培养出来的人不能适应社会需要,更扭曲了人的发展,才引发了对“应试教育”的批评。

而素质教育,不仅重视人的发展需要,而且重视社会发展需要、将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统一起来了。

5.特征之五;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时代向着二世纪飞奔。

由新技术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新变革,促进了人类生产能力的飞速发展和生活质量的提高;而由新技术发命带来的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职业的广泛流动性.则直接形成了一个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时代。

“终身教育”这个概念起初应用于成人教育,后来逐步应用于职业教育,现在则包括整个教育过程和人的发展的各个阶段。

在长达终身的教育过程中,学习期与劳动期的交替将更经常。

终身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标志,也是打开21世纪大门的一把钥匙。

为了主动适应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知识经济社会的变化,为了缩小知识差距和培养”知识型劳动者”,为了适应人口老龄化趋势而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社会,为了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求,必须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这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