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转向系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
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
本文将从课程设计的目的、内容和实施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计的目的转向系是汽车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设计涉及到多个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
因此,课程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转向系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其综合运用各种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内容课程设计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 转向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转向机构、转向节和转向器等部分的设计。
2. 转向系统的性能设计:包括转向阻力、转向灵敏度、转向稳定性和转向轻重等性能的设计。
3. 转向系统的材料选择:根据不同的工作条件和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转向系统的设计。
4. 转向系统的动态分析: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分析,预测其工作状态和性能。
5. 转向系统的试验验证:对转向系统进行试验验证,检验其设计是否合理和可行。
三、课程设计的实施方法1. 教师讲解和指导:教师应该对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 实践操作:学生应该通过实践操作,熟悉转向系统的各个部分和组成,掌握转向系统的设计方法和工作原理。
3. 计算机仿真:运用计算机仿真软件,对转向系统进行动态分析和模拟试验,检验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4. 课程设计报告:学生应该编写课程设计报告,详细记录设计过程和结果,包括设计方案、分析结果、试验数据和结论等。
四、总结转向系设计课程设计是机械工程专业的重要课程,通过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深入了解转向系统的设计原理和方法,培养其实践操作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因此,在课程设计中,教师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引导学生探索和研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
汽车设计第七章转向系设计
齿 条 助 力
主 动 齿 轮 助 力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一节 概述
三、分类
2. 转向梯形
断开式 非断开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1、齿轮齿条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2、循环球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蜗杆滚轮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蜗杆指销式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形式 特点
一、机械式转向器方案 分析
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3)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的布臵形式
(1) 转向器在前轴后方, 后臵梯形 (2) 转向器在前轴后方, 前臵梯形 (3) 转向器在前轴前方, 前臵梯形 (4) 转向器在前轴前方, 后臵梯形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二、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
+
齿轮齿条式 循环球式 蜗杆指销式 蜗杆滚轮式 固定销 55% 针 55% 螺杆螺母 指销式 旋转销 75% 珠 75% 齿条齿扇式 75—85%
斜齿齿条 90%
锥 70%
η
+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一、转向器的效率
2.正效率η+
转向器结构参数与η+
tg 0 tg ( 0 )
齿 轮 齿 循环球式 蜗杆滚轮 蜗杆指销式 条式 式 死销 旋转销
高(90%) 高(60%~ 70%) 可变 高(75%~ 85%) 高 低 低 较高
正效率 η η
+
逆效率
-
低
较高
较高
第七章 汽车转向系统设计
马 天
力矩反算载荷,动力缸以前零件的计算载荷应取驾驶员作用在转向
飞
盘轮缘上的最大瞬时力(700N)。
29
二、齿轮齿条转向器的设计
汽
车
模数 压力角 齿数 螺旋角 材料
设
齿轮 2~3mm 20º
5~7
9º~15º 16MnCr5
计
15CrNi6
教
齿条 保证啮 12º~35º 保证齿 保证布 45,淬火
逆效率为
马
tg(0 ) tg 0
天
飞
➢导程角必须大于摩擦角,通常0 5°~10°。
18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车 转向系统的传动比
设
➢力传动比ip
计
•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
教
转向盘上的手力Fh之比
案
➢转向系角传动比 iω0
•转向盘角速度ω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21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汽 转向器角传动比的变化规律
车
➢由于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近似为1,因此转向器的角传动比变化
设
规律就代表了转向系统传动比特性。
计
➢由于转向阻力矩与车轮偏转角度大致成正比变化,则
教
➢汽车低速急转弯行驶时,转向阻力矩大,应选用大些的转向器
案
角传动比;
➢汽车以较高车速转向行驶时,转向轮转角较小,转向阻力矩也
案
2.分类
➢机械转向系统
➢依靠驾驶员的手力转动转向盘
➢包括转向操纵机构、转向器、转向传动机构
马
天 ➢动力转向系统
飞
➢利用动力系统减轻驾驶员的手力
2
第一节 概述
转向系设计
6.电动助力转向
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
电动助力转向系统(EPS)是在 机械转向系统基础上增加一套电机 减速器总成、转向盘转矩传感器及 电控单元而构成的。 转向轴2上装 有转矩传感器3和减速器5,电动 机4通过花键驱动减速器。电控单 元1根据来自电子车速表的车速信 号及转矩传感器的输出信号,判 断驾驶员的操纵意图,从而控制 电机电流的大小和方向,使其输 出适当的转矩。电机产生的转矩 通过减速器直接施加在转向轴 (或转向齿轮、齿条轴)上。驾 驶员的转向操纵力矩和电机的助 力矩共同克服转向阻力矩,使车 轮偏转。
3.3 齿条齿扇设计 (1)齿扇
外形呈锥形,因 齿厚沿轴向线形逐渐 所至。 目的,为了调整间隙 基本上沿用圆柱齿轮设计 关键是变位系数 这可由选定的切削角γ来 找出
3.3 齿条齿扇设计
(2) 齿条设计
从图中可看到齿条已歪了一角
度。为什么? 两者能否正确啮合 条件:齿形、模数、压力角
3. 循环球转向器设计
5.3 液压动力转向组成、结构原理
(1) 分配阀结构—滑阀式
和转阀式 回油 供油
零开口 负开口 正开口
结构工作原理
轴向移动
至负载 转阀式结构 滑阀式结构
5.3 液压动力转向组成、结构原理
(2) 反馈
(3) 其它辅助 措施
①路感 ②油路失灵补救 ③转向限位卸压
5.3 液压动力转向组成、结构原理
(4) 工作油路
β α
4.2 转向梯形设计
(2) 梯形参数 梯形臂长m 梯形角γ
4.2 转向梯形设计
(3)作图法---理论直线和误差曲线
α β
β
α
Ctgβ=AG/FG=(AE-EG)/FG Ctgα=BG/FG=(BE+EG)/FG Ctgα-ctgβ=2EG/FG=2AE/AC=K/L
【汽车设计-过学迅】第7章 转向系统设计
7.1 概述 7.2 转向系统主要性能参数 7.3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设计 7.4 机械式转向器设计 7.5 动力转向系统设计 7.6 转向传动机构设计 7.7 转向操纵机构设计 7.8 转向减振器与转向系统结构元件设计 7.9 四轮转向与线控转向 习题
第7章 转向系统设计
[主要内容]本章介绍汽车转向系统的类型及设计要求,重点 介绍机械式转向器设计和动力转向系统设计,包括齿轮齿 条式转向器、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液压式动力转向机 构布置方案分析,液压式动力转向机构的计算和电动助力 转向系统的设计,最后介绍转向传动机构、转向操纵机构 设计、转向减振器设计以及四轮转向与线控转向。 本章要求:
考虑转向系统刚度时的轮胎的侧偏刚度
7.3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设计
7.3.1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V形断面齿条
Y形断面齿条
四种形式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横拉杆与齿条的连接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四种布置形式
7.3.2 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循环球—齿条齿扇式)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几种间隙调整机构
7.3.3 蜗杆滚轮式转向器
(7-33) 2)中间位置的液流流速 (7-34) 3)滑阀进、出口油压差 (7-35)
3.分配阀的复位弹簧
预开隙
复位弹簧预压缩力的最小值,应大于转向器逆传动时的摩擦力。
4.动力转向器的评价指标
1)动力转向器的作用效能 2)液压式动力转向的路感 3)转向灵敏度 4)动力转向器的静特性 转向灵敏度可以用转向盘行程 与滑阀行程的比值i来评价,即: (7-36)
(7-9)
(7-10) 忽略摩擦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原理,转向系统的角传动比iω0表示为: (7-11)
转向系设计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3.转向器传动副的传动间隙 转向器传动间隙特性 如何获得传动间隙特性
第四节 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1.转向器计算载荷的确定
2.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设计 3.循环球式转向器的设计 主要尺寸参数的选择 螺杆、钢球、螺母传动副 齿条、齿扇传动副设计
第四节 机械式转向器的设计计算
当双横臂互相平行时,AB 的瞬时中心P 在无穷远处,从P 点引 出的直线都变成了平行线。其中,过点A、S 的两条平行线之间 的距离与过点QAB、QBS 的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第七节 转向梯形设计
利用上下止点法确定横拉杆断开点位置
第七节 转向梯形设计
二、整体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校核 (转向力特性) 三、转向梯形机构优化设计 四、转向传动机构强度计算 球头销。 转向拉杆 转向摇臂
1.转向器的效率 转向器的正效率—功率P1从转向盘到转向摇臂轴 时的传递特性。 P2:转向器的摩擦功率。 转向器的逆效率—功率从转向摇臂轴P3到转向盘 时的传递特性
( P P ) / P ( P P ) / P 3 2 3 1 2 1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1.转向器的效率
断开式转向梯形机构的设计
进行上述设计的本质
设计的双横臂式导向机构,由 KB-B、B-S、S-D 组成。刚体AB-QAB 和S-B-QBS 的瞬时中心都 是P 点。矢量TS 与TA 之间的夹 角等于矢量TBS 与TAB 之间的夹 角。这样确定断开点D 可以保证 在比较大的跳动范围内,在S 点 发生的运动干涉比较小,即由KBB、B-S、S-D 决定的S 点的运动 与由KB-B、B-A、A- KA 决定的S 点的运动之间干涉比较小。
侧面输入,中间输出 侧面输入,两端输出 中间输入,侧面输出 齿条断面与间隙调整 齿轮齿条转向器布置形式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转向系
1.总体设计已知设计参数如下:装载质量(kg)汽车型号最大总质量(kg)最大车速(Km/h)1500 ———3000 125根据已知数据,查有关书籍得以下初步总体设计方案:1.1轴数、驱动形式、布置形式1.1.1轴数:两轴汽车可以有两轴、三轴、四轴甚至更多的轴数。
影响选轴的因素主要有汽车的总质量、道路法规对轴载质量的限制和轮胎的负荷能力以及汽车的结构等。
根据国家道路交通法规、设计规范及汽车的用途可知,包括乘用车以及汽车总质量小于19t的公路运输车辆和轴荷不受道路、桥梁限制的不在公路上行驶的车辆,均采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的两轴方案。
由于给定的货车总质量为3000kg,则设计采用两轴方案。
1.1.2 驱动形式:4*2后轮双胎汽车的用途、总质量和对车辆通过性能的要求等,是影响选取驱动形式的主要因素。
增加驱动轮数能够提高汽车的通过能力,驱动轮数越多,汽车的结构越复杂,整备质量和制造成本也随之提高,同时也使汽车的总体布置工作变得困难。
因是货车,故采用4*2后轮双胎驱动方式。
1.1.3 布置形式:平头式发动机前置后驱动,发动机置于前轴之上,驾驶室之正下方发动机前置后桥驱动的货车的主要优点是:可以采用直列、V型或卧式发动机;发现发动机故障容易;发动机的接近性良好,维修方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的结构简单,容易布置;货箱地板高度低。
主要缺点是:如果采用平头式驾驶室,而且将发动机布置在前轴之上,处于驾驶员、副驾驶员座位之间时,驾驶室内部拥挤,隔绝发动机工作噪声、气味、热量和振动的工作困难,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复杂。
发动机中置后桥驱动的货车,可以采用水平对置式发动机布置在货箱下方,因发动机通过性不,需特殊设计,故维修不便;离合器、变速器等操纵机构结构复杂;因发动机距地面好近,容易被车轮带起的泥土弄脏;受发动机位置影响,货箱地板高度高。
因为这种布置形式的缺点多,并且难以克服,故已不再采用。
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的货车是在发动机后置后桥驱动的乘用车的底盘基础上变型而来的,所以采用已经极少了。
汽车设计_第7卷_转向系设计
2)传动副在中间及其附近位置因使用频 繁,磨损速度要比两端快。在中间附近位置因磨 损造成的间隙过大时,必须经调整消除该处间 隙。
转向器传动副 传动间隙特性
图中曲线1表明转向器 在磨损前的间隙变化特性; 曲线2表明使用并磨损后的 间隙变化特性,并且在中间 位置处已出现较大间隙;曲 线3表明调整后并消除中间 位置处间隙的转向器传动间 隙变化特性。
•优点:传动比可以做成不变的或者变化的;工作 面间隙调整容易。固定销式转向器的结构简单、 制造容易。
•缺点:销子的工作部位磨损快、工作效率低。旋 转销式转向器的效率高、磨损慢,但结构复杂。
蜗杆滚轮式和蜗杆指销式转向器应用较少。
二、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
1、驾驶员受伤的主要元件:转向盘、转向管柱。
2、防伤措施:利用转向盘、转向管柱等有关 零件在撞击时产生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或是 利用摩擦等来吸收冲击能量,能防止或者减 轻驾驶员受伤。
•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 •蜗杆指销式、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明显低些。 •轴承的形式对效率有影响。 轴承可以选用滚针轴承、圆锥滚于轴承和 球轴承等三种结构之一。
(2)转向器的结构参数与效率
对于蜗杆和螺杆类转向器
η+
=
tan a0 tan(a0 +
ρ)
式中,a0为蜗杆(或螺杆)的螺线导程角;
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间隙调整机构
3.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
1)、蜗杆滚轮式转向器 •由蜗杆和滚轮啮合而构成。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强度比较高、工作可靠、寿命长;逆 效率低。 •缺点:正效率低;调整啮合间隙比较困难;传动比不能变化。
第七章-转向
1.万向节叉 2.转向齿轮轴 3.调整螺母 4.向心球轴 承 5.滚针轴承 6.固定螺栓 7.转向横拉杆 8.转向 器壳体 9.防尘套 10.转向齿条 11.调整螺塞 12.
锁紧螺母 13.压紧弹簧 14.压块
循环球式转向器
第一级螺杆螺 母传动副
ctgctgB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
蜗杆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的传动副(以转向蜗 杆为主动件,其从动件是装在摇臂轴曲柄端部 的指销。
转向蜗杆转动时,与之啮合的指销即绕摇臂 轴轴线沿圆弧运动,并带动摇臂轴转动。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转向轮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3)在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产生的运动不协调,应使车
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部分传递到转向盘,这种逆效率较 高的转向器属于可逆式。它能保证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正,既可以减轻驾驶 员的疲劳,又可以提高行驶安全性。但是,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传至转向盘 上的车轮冲击力,易使驾驶员疲劳,影响安全行驾驶。
属于可逆式的转向器有齿轮齿条式和循环球式转向器。
一、转向器的效率
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转向器 的正效率,用符号η+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η-表示。
正效率η+ 计算公式: η+=(P1-P2)/P1
逆效率η- 计算公式: η-=(P3-P2)/P3
式中, P1为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功率;P2为转向器中的摩擦功率;P3为作 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广泛应用于微型、普通级、中级和中高级乘用车上。 装载量不大、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货车和客车也用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9 正效率高可以保证转向时,驾驶员转动转向盘轻便 9 一定的逆效率可以使转向轮和转向盘具有自动回正的能力 9 逆效率尽可能低,以防止打手和减轻驾驶员的疲劳
13
转向器的正效率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
¾ 类型
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效率高
¾ 结构特点 ¾ 结构参数
轴承的形式 (球轴承、滚针轴承、滑动轴承)
¾ 制造质量等
tan(α 0 − tanα 0
ρ)
ρ = arctan f
¾ 增加导程角 ¾ 导程角不宜过大 ¾ 导程角必须大于摩擦角
16
7.3.2 传动比变化特性 Ö 转向系传动比 Ö 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Ö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 Ö 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17
转向系传动比
转向系力传动比 i p = 2Fw / Fh
)
⎤ ⎥ ⎦
×100%
约束条件
39
7.6.2 断开式转向梯形
• 优点:能够保证两侧车轮的上下跳动互不影响 • 缺点: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调整前束较困难 • 应用: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车型
40
图解法确定横拉杆上断开点的位置
41
7.6.3 转向传动机构的强度计算
球头销:验算接触应力
σ
j
=
F A
转向拉杆:验算压杆稳定性
22
变速比的实现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πm1 cosα1 = πm2 cosα2
• 采用具有变模数、变压力角的齿条,实现可变化的传动比 • 齿条中部具有较大的压力角,转向器角传动比较小
循环球齿条齿扇式转向器
iω = 2πr / P
• 通过改变齿扇啮合半径,达到使转向器实现变速比的目的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要求
5)保证汽车有较高的机动性,具有迅速和小转 弯行驶能力。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碰撞到障碍物以后,传给转向盘的反 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的球头处,有消除因 磨损而产生间隙的调整机构。 9)在车祸中,当转向轴和转向盘由于车架或车 身变形而共同后移时,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 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进行运动校核,保证转向盘与转向轮转动方 向一致。
齿轮齿条式
齿轮与齿条之间因磨损 出现间隙后,利用装在齿 条背部、靠近主动小齿轮 处的压紧力可以调节的弹 簧,可自动消除齿间隙, 如图7-1所示。 这不仅可以提高转向系 统的刚度,还可以防止工 作时产生冲击和噪声;转 向器占用的体积小;没有 转向摇臂和直拉杆,所以 转向轮转角可以增大;制 造成本低。
螺母上齿条与摇臂轴上齿扇
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与计算
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与计算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转向器的效率
转向器的正效率η+ 转向器逆效率η-
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转向系传动比 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wo 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循环球式
由螺杆和螺母共 同形成的螺旋槽内 装有钢球构成的传 动副,以及螺母上 齿条与摇臂轴上齿 扇构成的传动副组 成。
循环球式
优点
• • 将滑动摩擦变为滚动摩擦,因而传动效率可达到75%85%; 在结构和工艺上采取措施,包括提高制造精度,改善 工作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和螺杆、螺母上的螺旋槽经淬 火和磨削加工,使之有足够的硬度和耐磨损性能,可 保证有足够的使用寿命; 转向器的传动比可以变化; 工作平稳可靠; 齿条和齿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工作容易进行(图7—8); 适合用来做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7.2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7.2.1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7.2.2 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与计算
7.2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7.2.1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7.2.2 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与计算
7.2.1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齿轮齿条式 循环球 机械式转向器 蜗杆滚轮式 蜗杆指销式
齿轮齿条转向器
功率从转向摇臂轴输 入,经转向轴输出。
- =(P3 -P)/P 2 3
P3为作用于转向摇臂 的功率; P2为转向器 的摩擦功率
介于上述二者之间,车轮冲击只有较小部分传给方向 可逆式 盘,逆效率低,在坏路上行驶时,驾驶员并不紧张。 多用于工作环境恶劣的中型以上越野汽车和工矿用自 按逆效率不等 不可逆式 卸车。蜗杆滚轮式转向器属于这一类。
i p 2 Fw / Fh
车轮与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Fw:
Mr Fw a
式中a为主销偏移距
a
(3) 转向系力传动比
转向系力传动比是从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 轮上的合力2Fw 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 Fh之比:
i p 2 Fw / Fh
车轮与地面之间的转向阻力Fw: Fw 式中a为主销偏移距 作用于转向盘上的手力Fh:
齿扇 转向螺母
转向螺杆
蜗杆指销式
螺杆螺母传动副(第一级传动) 齿条齿扇传动 齿条 齿扇传动副(第二级传动) 副(第二级传动) 螺杆与螺母以钢球传动
循环球式转向器
优点 传动效率高,可达75% -85%;使用寿命足够; 转向器传动比可变;工作平稳可靠;齿条和齿 扇间间隙易调整;可作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缺点 逆效率高,结构复杂,制造困难,制造精度高。
式中 p 为转向摇臂角速度
(2) 转向系角传动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输入齿轮位置和输出特点不同,有四种形式: * 中间输入,两端输出; * 侧面输入,两端输出; * 侧面输入,中间输出; * 侧面输入,一端输出。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四种形式
侧面输入、中间输出方案
由于拉杆长度增加,车轮上、下跳动时位杆摆角减小,有利于减 少车轮上、下跳动时转向系与悬架系的运动干涉。
根据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和转向梯形相对前轴位置的不同,布置形式: * 转向器位于前轴后方,后置梯形; * 转向器位于前轴后方,前置梯形; * 转向器位于前轴前方,后置梯形; * 转向器位于前轴前方,前置梯形。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的四种布置形式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广泛应用于各种级别的轿车上。 装载量不大、前轮采用独立悬架的货车和客车上。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本章主要学习: (1)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2)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 (3)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 (4)动力转向机构 ; (5)转向梯形机构方案及整体式转向梯形
机构优化设计。
第七章 转向系设计
• 第一节 概述 • 第二节 机械式转向器方案分析 •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 第四节 动力转向机构 • 第五节 转向梯形
1.转向器的正效率η+ 影响转向器正效率的因素有转向器的类型、结构特点、结 构参数和制造质量等。 (1)转向器类型、结构特点与效率 类型的影响 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转向器的正效率比较高 蜗杆指销式特别是固定销和蜗杆滚轮式转向器正效率明显 低些。
结构的影响
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的滚轮与支承轴之间的轴承可以选用滚针 轴承、圆锥滚子轴承和球轴承。
齿轮齿条转向器变速比工作原理
根据相互啮合齿轮的基圆齿距必须相等,即
pb1=pb2 齿轮基圆齿距 pb1=πm1cosα1 齿条基圆齿距 pb2=πm2cosα2
当齿轮具有标准模数m1和标准压力角α 1与一个具有变 模数m2、变压力角α 2的齿条相啮合, 并始终保持πm1cosa1=πm2cosa2时,它们就可以啮合运 转。
)
α0—蜗杆(或螺杆)的螺线导程角; ρ —摩擦角,ρ=arctanf;f —磨擦因数。
转向器根据逆效率不同
可逆式 极限可逆式
不可逆式
可逆式转向器: 指路面作用在车轮上的力,经过转向系可大 部分传递到转向盘。(逆效率较高)
特点: 能保证转向轮和转向盘自动回正,既可以减轻驾驶员
的疲劳,又可以提高行驶安全性。 但在不平路面上行驶时,传至转向盘上的车轮冲击力,
轮产生的摆动最小。 5)转向灵敏,最小转弯直径小。 6)操纵轻便。 7)转向轮传给转向盘的反冲力要尽可能小。 8)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中应有间隙调整机构。 9)转向系应有能使驾驶员免遭或减轻伤害的防伤装置。 10)转向盘转动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的改变相一致。
正确设计转向梯形机构,可以保证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 时转向中心旋转。
d d k
i i i 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ω0
转向器角传动比iω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iω′
0
转向器的角传动比: 转向盘转动角速度ωw与摇臂轴转动角速度ωp之比。
i
w p
d / dt d p / dt
d d p
转向传动机构的角传动比: 摇臂轴转动角速度ωp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i
p k
自动回正能力决定于转向轮的定位参数和转向器逆效率的大小。合理 确定转向轮的定位参数,正确选择转向器的形式,可以保证汽车具有良好 的自动回正能力。
转向系中设置有转向减振器时,能够防止转向轮产生自振,同时又能 使传到转向盘上的反冲力明显降低。
为了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机动性能,必须使转向轮有尽可能大的转角, 其最小转弯半径能达到汽车轴距的2~2.5倍。
循环球式转向器
循环球式转向器的间隙调整机构
3.蜗杆滚轮式、蜗杆指销式 蜗杆滚轮式转向器由蜗杆和滚轮啮合而构成。 优点: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强度比较高、工作可靠、寿命长;逆效率低。 缺点:正效率低;调整啮合间隙比较困难;传动比不能变化。 蜗杆指销式转向器有固定销式和旋转销式两种形式。 根据销子数量不同,又有单销和双销之分。 蜗杆指销式转向器优点:传动比可以做成不变的或者变化的;工作面间隙调整 容易。 固定销式转向器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但销子的工作部位磨损快、工作效率 低。 旋转销式转向器的效率高、磨损慢,但结构复杂。 要求摇臂轴有较大的转角时,应采用双销式结构。双销式转向器的结构复杂、 尺寸和质量大,并且对两主销间的位置精度、螺纹槽的形状及尺寸精度等要求高。 此外,传动比的变化特性和传动间隙特性的变化受限制。 蜗杆滚轮式和蜗杆指销式转向器应用较少。
这种防伤机构结构简单,制造容易,只要合理选取销钉数量与直径, 便能保证它可靠地工作和吸收冲击能量。
第三节 转向系主要性能参数
一、转向器的效率
功率P1从转向轴输入,经转向摇臂轴输出所求得的效率称为转向器正 效率,用符号η+表示,;反之称为逆效率,用符号η-表示。
正效率η+ 计算公式: η+=(P1-P2)/P1
逆效率η- 计算公式: η-=(P3-P2)/P3
P1—为作用在转向轴上的功率; P2 —转向器中的磨擦功率; P3 —作用在转向摇臂轴上的功率。
正效率高,转向轻便;转向器应具有一定逆效率,以保证转向轮和转向 盘的自动返回能力。但为了减小传至转向盘上的路面冲击力,防止打手,又 要求此逆效率尽可能低。
如果齿条中部(相当汽车直线行驶位置)齿 的压力角最大,向两端逐渐减小(模数也随之减 小)则主动齿轮啮合半径也减小,致使转向盘每 转动某同一角度时,齿条行程也随之减小。因此, 转向器的传动比是变化的。
动力转向是在机械转向的基础上,加装动力系统,并借助此系统来减轻 驾驶员的手力。
动力转向包括液压式动力转向和电控式动力转向。
液压式动力转向已在汽车上广泛应用。近年来,电控动力转向已得到较
快发展。
汽车转向系动画演示
转向系的设计要求:
1)汽车转弯行驶时,全部车轮应绕瞬时转向中心旋转。 2)转向轮具有自动回正能力。 3)在行驶状态下,转向轮不得产生自振,转向盘没有摆动。 4)转向传动机构和悬架导向装置产生的运动不协调,应使车
二、防伤安全机构方案分析计算
有关资料分析表明:汽车正面碰撞时,转 向盘、转向管柱是使驾驶员受伤的主要元件。
转向盘、转向管柱等有关零件在撞击是产 生塑性变形、弹性变形或是利用摩擦等来吸收 冲击能量,能防止或者减轻驾驶员受伤。
在汽车发生正便可防止转向 盘向驾驶室内移动,危及驾驶员安全。如图76所示。
2.循环球式 组成: 螺旋槽内装有钢球的螺杆和螺母 传动副, 螺母上齿条与摇臂轴上齿扇构成 的传动副。 优点: 传动效率可达到75%~85%; 转向器的传动比可以变化; 工作平稳可靠; 齿条和齿扇之间的间隙调整容易; 适合用来做整体式动力转向器。 缺点:逆效率高,结构复杂,制 造 困难,制造精度要求高。 应用:主要用于货车和客车上。
两侧输出方案
容易与悬架系统导向机构产生运动干涉。
侧面输入、一端输出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常用在平头微型货车上。
采用斜齿圆柱齿轮与斜齿齿条啮合的齿轮齿条式转向器,重合度增加, 运转平稳,冲击与工作噪声均下降。
齿条断面形状
圆形
圆形断面齿条制作工艺比较简单。
V形
Y形
V形和Y形断面齿条与圆形断面比较,消耗的材料少,故质量小。
d p / dt dk / dt
d p d k
2.力传动比与转向系角传动比的关系
转向阻力Fw与转向阻力矩Mr的关系式:
a—主销偏移距。
FW
Mr a
作用在转向盘上的手力Fh与作用在转向盘上的力矩Mh的关系式:
Fh
2M h Dsw
因
得到
ip
M r Dsw Mha
(a)
a↓→ip↑→转向轻便
轿车 a=0.4~0.6倍轮胎台面宽度 货车 a=40 ~ 60mm Dsw按JB4505-86标准选取 如果忽略磨擦损失,根据能量地恒原理,2Mr/Mh可用下式表示
由此可见,研究转向系的传动比特性,只需研究转向器 的角传动比i ω 及其变化规律即可。
4.转向器角传动比及其变化规律
ip
i0 Dsw 2a
iw↑
由于 iw0≈iw
ωk↓→转向灵敏性降低 ip↑→Fh↓→转向操纵轻便。
i 0
w k
d / dt dk / dt
d d k
ip 2FW / Fh
所以轻和灵构成一对矛盾。为解决这对矛盾,可采用变速比转向器。 齿轮齿条式、循环球式、蜗式指销式转向器都可以制成变速比转向器。
二、传动比的变化特性
1.转向系传动比 转向系的传动比
角传动比iω0 力传动比ip
力传动比ip: 轮胎接地面中心作用在两个转向轮上的合力2Fw与作用在转向
盘上的手力Fh之比。
ip 2FW / Fh
角传动比iw0: 转向盘转动角速度ωw与同侧转向节偏转角速度ωk之比。
i 0
w k
d / dt dk / dt
2M r Mh
d d k
i0
(b)
将式(b)代入式(a)得
ip
i0 Dsw 2a
当a和Dsw不变时,力传动比ip ↑ →
转向越轻 iw0 ↑ →转向不灵敏。
3.转向系的角传动比iw0 转向传动机构角传动比
汽车结构中,L2/L1=0.85~1.1,可近似认为其比值为1,则
(i0 ii' 0 )
第一节 概 述
功用: 汽车转向系是用来保持或者改变汽车行驶方向的机构。在汽车转向行驶 时,保证各转向轮之间有协调的转角关系。 形式和组成: 汽车转向机构 机械转向 由转向盘、转向器和转向传动机构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