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四种创新思维

合集下载

新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创新思维

新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创新思维

新闻学专业学生应具备哪些创新思维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作为新闻学专业的学生,要想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脱颖而出,具备创新思维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究竟哪些创新思维是新闻学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呢?首先,逆向思维是新闻学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创新思维。

在大众普遍接受某种观点或报道角度时,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独辟蹊径,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挖掘出与众不同的新闻价值。

例如,当大多数媒体都在关注某一事件的正面影响时,具有逆向思维的学生可能会思考其潜在的负面影响或者未被充分重视的问题。

这种思维方式能够使新闻报道更具深度和批判性,引发公众的深入思考。

其次,发散思维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也至关重要。

新闻事件往往是复杂多样的,一个事件可能涉及多个方面和因素。

拥有发散思维的学生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分析和解读新闻事件,从而提供更全面、更丰富的报道。

比如,对于一起社会热点事件,不仅可以从事件本身的经过和结果进行报道,还可以从事件背后的社会背景、文化因素、人物心理等多个角度展开探讨,为受众呈现一个立体的、多维度的新闻画面。

再者,跨界思维也是新闻学专业学生需要培养的创新思维之一。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闻与其他领域的融合日益紧密。

学生需要打破学科和行业的界限,将新闻与科技、文化、经济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新颖的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

例如,通过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新闻事件的发展趋势,或者将新闻与虚拟现实技术相结合,为受众带来沉浸式的新闻体验。

此外,整合思维对于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在海量的信息中,如何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并将其整合为有条理、有逻辑的新闻报道,是一项重要的能力。

具有整合思维的学生能够将分散的、零碎的信息进行梳理和归纳,找出其中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形成有深度、有影响力的新闻作品。

除了上述几种思维方式,创新的互动思维在新媒体时代也显得尤为关键。

传统的新闻传播往往是单向的,而在如今的社交媒体环境下,新闻与受众的互动变得越来越重要。

新闻创新的五种方式

新闻创新的五种方式

新闻创新的五种⽅式2019-10-15众所周知,新闻不新就不成其为新闻。

新闻要新,关键在于创新。

创新是新闻进步的灵魂。

新闻只有在不断的探索、创新和提⾼中,才会有旺盛的⽣命⼒。

离开了创新,新闻将失去⽣命价值。

观念创新。

观念创新是电视新闻的基本要求,是电视新闻的⽣存之道。

新闻观念是新闻实践在新闻⼯作者头脑中的反映,它⼀旦形成将长期⽀配和影响新闻实践活动。

在新闻创新的实践中,要把观念的不断更新放在第⼀位,树⽴和强化与新时期新思维相吻合的新闻观念,诸如市场意识、信息意识、服务意识、时效意识、竞争意识等等。

内容创新。

虽然新闻创新贯穿于新闻⼯作的⽅⽅⾯⾯,但内容创新是新闻创新的关键点。

在内容创新中,要尊重事实,并善于将平⾯的事物⽴体化、简单的事物新颖化,做到⼈有我精、⼈精我优,打造节⽬内容的全新视点,真正使电视新闻的内容实现“精、实、新、深、透”。

形式创新。

运⽤新的⼿法报道新闻,如现场式报道、对话式报道、访谈式报道、散⽂式报道、图表式报道等等。

南昌电视台新闻频道在南昌⽣⽶⼤桥竣⼯仪式的报道中,采⽤“陆(桥⾯拍摄)、海(⽔⾯拍摄)、空(航空拍摄)”式的报道形式是⼀种创新。

它将整个报道活动由平⾯化变为⽴体化,既让观众感受到了⼤桥竣⼯的热闹场⾯,还让观众多⾓度地了解⼤桥如长虹卧波般飞架赣江的雄姿。

新闻要想为受众所喜闻乐见,在报道形式上就要不断创新。

只有从受众的需求⾓度出发,不断创造出受众最能接受的形式表现新闻,才能使新闻在受众中产⽣⽆穷的魅⼒。

特⾊创新。

地⽅台的新闻节⽬要有浓烈的地⽅特⾊。

挖掘特⾊,报道特⾊就成了地⽅台新闻创新的主要内容之⼀。

如南昌被美国的《新闻周刊》评为世界经济急速发展的⼗⼤动感都会城市这条新闻具有鲜明的地⽅⾊彩,为南昌受众所关⼼。

电视新闻报道只要善于抓住这些特⾊,报道就有了亮点。

⼈才创新。

知识经济时代,从根本上来说是⼈才的竞争。

每个电视新闻⼯作者在竞争中能否处于优势,归根到底取决于⾃⾝素质⾼低。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时政新闻报道是广大读者了解时政动态的主要渠道之一,也是媒体与公众直接接触的窗口。

而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时政新闻也需要不断创新,以满足读者对于信息需要的不同层次和角度。

以下是本文针对时政新闻报道如何创新的几点思考。

一、丰富视角时政新闻报道往往是以政府领导人和政治家们为主角,这种报道方式虽然可以体现政治重要人物的决策作用,但是却给读者留下了“重要人物即政治”这样的印象。

针对这种不足,时政新闻报道可以从更多的角度来切入,比如从历史文化、社会民生、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方面发掘新闻价值。

这样既能够全面展现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情况,又能更好地呈现当地的社会状况与民生现状,丰富了报道的视角。

二、创新报道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读者获取信息的渠道也越来越多样化,网络、APP、微博等成为近年来热门的信息获取平台。

而传统的纸媒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

因此,媒体需要创新报道方式,更好地抓住读者的眼球,比如在报道中融入音频、视频、图表等不同的元素来增强报道的可读性和信息深度,将内容呈现得更加生动、具体、形象化。

三、加强记者素质新闻与记者是密不可分的,记者素质的高低不仅影响报道的质量,也影响媒体的能动性。

因此,对于从事时政新闻报道的记者来说,需要进行专业培训和指导,提升采访技巧、信息筛选和分析能力,增强新闻敏感性和判断力,以及明确自己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抵制稿费、流量、点击率等因素的诱惑,保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

四、加强互动与反馈时政新闻报道的读者往往是关心政治与国家发展的人群,他们对于某些新闻事件的看法、态度和反应也很重要。

因此,媒体可以加强与读者的互动和反馈,比如通过微博、微信、官网等平台开通评论区、问答社区,收集读者对于时政新闻报道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

五、重视国际对接时政新闻是与国际接轨的重要部分,只有了解国际政治和经济动态,才能更好地把握国内的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三版)丁柏铨 第十七章  新闻写作的创新
现在的新闻和新闻传媒,重传播信息,重为受众提供服务。 而为受众提供服务,则必然重视民生问题、公众知情权问题;从理 论上讲,还必然重视新闻舆论监督和公众意见表达。
其二,按照新闻传播规律办事的理念。 新闻传播已不能再像过去那样罔顾新闻传播规律而不问 效果。所报道的事实、所评论的对象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和议 论价值,成为媒体和传播者十分关注的问题。对领导人活动 和会议所作的报道,要按新闻价值的标准来进行衡量、取舍、 安排,这已逐渐成为对媒体的要求和媒体对自己的要求。 其三,与自媒体时代的要求相适应的理念。 新闻理念必须与新的舆论格局的特点相适应。有些新闻 理念,在过去时代是合理的、正确的;但是如果与自媒体时 代的要求相违背,与新的舆论格局格格不入,则就有加以更 新的必要。
(一)时代的变化是新闻文体创新的社会基础 新闻文体的发展是与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 起的。新闻文体创新是时代和社会的产物。时代和社会不断涌现的 新的内容,对新闻文体提出了创新的要求。 各种新闻文体是适应一定的传播信息的要求而形成的,传递 信息是各种文体赖以存在的前提和依据。所以,随着时代的变化, 社会生活中新的内容不断涌现,新闻文体必须不断变化,才能适应 受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变化的新闻需求。
首先,要及时把握社会发展的趋势,争取对一些富有深意的社 会现象能及时察觉并作出灵敏反应。 其次,要敢于触及社会问题。
(二)拓宽思维的空间 在新闻写作中,人们往往会犯一种常见的毛病:报道事实总是 拘泥于一个点或一个方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就此进行报道。这就 是所谓的 “功能性固执”。
人们的某些思维特性使自身的认识活动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新闻写作中,这种情况的存在,使得人们的视野狭窄,对于一个 新闻事实,或是找不出其新闻特性,或是对其价值无法充分挖掘。 拓宽新闻思维的空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媒体的信息量, 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受众对于新闻信息的需求。案例:《“神舟五号” 引出科普话题》。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4种创新思维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4种创新思维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4种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词。

在英文中,这个创新Innovation,它这个词起源于拉丁语。

它原意有三层含义,一个,更新。

第二,创造新的东西。

第三,改变。

下面店铺就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新闻采访和报道的4种创新思维,欢迎大家参考和学习。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创新思维(一)发散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指思维的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不拘常规,围绕某一问题多向思考,通过知识观念和不同事实的组合,探求尽可能多样的想法和结论。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是对不同现象和观念比较、“嫁接”后产生新思路的重要手段。

发散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不断求索的联想品质,经得多,才能见识广。

有厚实的储备,丰富的学力,思维的“触角”才能多向发散,而不断求索的联想品质无疑拓展和掘深了思维的空间及深度。

2006年3月14日,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农民日报记者问:“在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央也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从今年起全部取消农业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达到3397亿元。

请问,现在为何还要专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与中央过去一贯的农村政策是什么关系?”这问题就很到位。

首先,记者关注了代表们议论的热点问题,熟悉中央对“三农”问题采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其次,在阐述了有关农村热点问题的基础上,记者将问题引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高层次,并将此与中央过去的一贯政策联系起来发问。

此一问,引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点思考,政策性、指导性强,令人振奋。

记者如果没有“三农”政策的知识垫底,思维就难以发散而上升,就难以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主要特征。

其中,变通是关键。

变通,记者才能思维敏捷,为新闻采写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变通,记者才能临事不乱,巧借情境,化难为易,变难题为成功的契机;变通,记者才能因时因地因势不同而灵活处理问题,充分发挥新闻采写的主体意识和独创意识。

创新思维的四种创新方法

创新思维的四种创新方法

创新思维的四种创新方法创新是当今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

为了推动创新,我们需要培养创新思维,并掌握一些有效的创新方法。

本文将介绍创新思维的四种创新方法,帮助读者提升创新能力。

一、启发式思维法启发式思维法是指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运用经验、直觉和常识,以快速找出可行的解决方案。

启发式思维法强调放眼全局,并不局限于传统思维框架,通过跳出思维定势,寻找新的思路和解决办法。

启发式思维法的一个应用是“博物馆模式”。

当面临问题时,我们可以模拟自己是一位博物馆参观者,站在一个中立的角度,去观察和发现问题的不同方面。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激发创新思维,寻找解决问题的新途径。

二、逆向思维法逆向思维法是指通过逆向思考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寻找解决方案。

这种思维方式强调打破传统思维定势,提出与众不同的观点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

逆向思维法的一个典型应用是反向推导。

当面对问题时,我们可以倒推问题的根源,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可能存在的解决办法。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打破传统思维模式,帮助我们找到创新的解决方案。

三、联想思维法联想思维法是指将不同领域的思想和概念进行联想,创造新的理念和解决方案。

通过将不同领域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融合和交叉,可以产生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联想思维法的一个应用是“隐喻法”。

当面临问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比喻、类比的方式,将问题与其他领域或事物进行类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思维局限,启发创新思维。

四、合作思维法合作思维法是指通过团队合作,共同提出创新性的思路和解决方案。

通过与不同的人合作,可以获得不同的观点和经验,从而激发创新思维,寻找最佳的解决方案。

合作思维法的一个应用是“头脑风暴”。

团队成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观点,不受任何限制。

通过共同讨论和交流,可以激发各种创新思维,找到最具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总结:创新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运用启发式思维、逆向思维、联想思维和合作思维等创新方法,我们可以培养创新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新闻传媒技巧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高新闻传媒效果

新闻传媒技巧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高新闻传媒效果

新闻传媒技巧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提高新闻传媒效果新闻传媒是一个快速发展、竞争激烈的领域,传统的报道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对新闻的需求。

因此,如何应用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来提高新闻传媒效果成为了首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介绍技术手段和创新思维的运用,探讨如何提高新闻传媒效果。

一、技术手段的应用1.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是将复杂的数据通过图表、地图、动画等形式直观地展现出来的一种方式。

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新闻传媒机构可以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转化为易于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使读者更容易获取信息,加深对新闻内容的理解。

例如,在报道经济数据时,可以使用柱状图、折线图等图表形式来展示数据的变化趋势,提高读者对经济形势的认识和理解。

2. 多媒体报道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带宽的提高,多媒体报道已成为新闻传媒的主要形式之一。

通过音频、视频、图像等多种形式的呈现,可以更全面地展示新闻事件,并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例如,新闻网站可以通过视频直播对重大事件进行实时报道,或者利用图片和图表来呈现丰富的信息细节,提供更多角度的报道。

3. 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媒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新闻智能推荐、人工智能主播等功能,提高新闻传媒的效率和质量。

例如,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兴趣和阅读偏好,推荐他们可能感兴趣的新闻内容,提高用户阅读体验。

二、创新思维的应用1. 故事化报道故事化报道是一种将新闻事件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故事形式来呈现的新闻报道方式。

通过讲好故事,可以更好地吸引读者的眼球,让他们更容易记住新闻内容。

例如,报道一场灾害时,可以通过采访幸存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他们的心路历程,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关注。

2. 社交媒体互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人们获取新闻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

新闻传媒机构可以通过在社交媒体平台上发布内容,并与读者进行互动,增加读者对新闻事件的关注度。

例如,在新闻报道中加入社交媒体的链接,鼓励读者进行评论和分享,扩大新闻的影响力。

新闻采访的求异意识与创新思维研究

新闻采访的求异意识与创新思维研究

新闻采编第 4 卷 总第 091期 77近年来,新媒体时代的来临改变了传统以电视新闻作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格局,新闻传播途径呈现出多元化发展态势,新闻媒介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对新闻采访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

新闻采访记者不仅需要扎实掌握新闻采访基本要领,还需要具有求异和创新思维,这样才能制作出高质量的新闻,提高公众的关注度。

一、新闻采访的基本要领(一)需要维护社会公众权益新闻是目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新闻采访是新闻节目组织和形成的关键环节,新闻采访的主要对象是社会公众,新闻采访和节目效果评价也来自于社会公众,所以,新闻采访工作选择的内容也更贴近公众生活,与群众的利益和关心的话题息息相关。

新闻采访中所针对的新闻事件应具有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样才能够符合社会公众的获取社会信息的需求。

新闻采访是形成新闻稿件的前期阶段,新闻采访中,记者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了新闻信息价值取向,对社会风气具有引导作用,因此,需要新闻记者以客观事实为基础,将维护公众利益、引导正确社会认知作为出发点展开采访工作,这样才能使新闻价值得到充分发挥[1]。

(二)新闻采访要注重人性化新闻采访的对象大多为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员,在新闻采访中,记者需要将自身情感融入采访工作中,从多维度体验新闻采访对象的切身感受,避免或降低对采访对象的情感伤害,让新闻采访工作更加人性化。

近年来,很多媒体为了能够博得公众关注,提高节目收视率,往往忽视了当事人的内心情感,对各类隐私进行曝光以吸引观众眼球,往往会给采访对象造成精神和情感上的伤害,这种现象是采访工作社会责任的缺失。

新闻采访需要运用求异意识和创新思维,通过公平、公正的手段丰富新闻情感和思想内涵,促进新闻事业可持续发展。

(三)准确把握新闻采访现场新闻采访大多需要接触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现场,尤其对于电视新闻节目,新闻事件现场画面能够给社会公众带来真实感,提高群众的公信力,新闻记者需要具备准确把握新闻现场的能力,善于运用求异和创新思维捕捉采访现场的敏感点,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组织形式,在还原新闻事件的基础上把握社会公众心理,对群众关注视角加以正确引导。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培养创新思维

浅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培养创新思维创新型思维是一种具有开创意义的思维活动,即开拓人类认识新领域,开创人类认识新成果的思维活动,它往往表现为发明新技术、形成新观念,提出新方案和决策,创建新理论。

而创造性思维不仅表现为做出了完整的新发现和新发明的思维过程,而且还表现为在思考的方法和技巧上,在某些局部的结论和见解上具有新奇独到之处的思维活动。

鉴于此,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思维,必须追随时代的脚步,开拓创新,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极具创造力的合格的电视新闻编辑。

1.时效性不强新闻的魅力,就是以最新的视角洞察社会。

新闻编辑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时效性,高速传递,给观众第一时间的资料报道,即便是同一条新闻也要找到新的立足播报点。

新曲新词,老曲新词,如此才能吸引观众的眼球。

2.自主性欠缺新闻编辑不能够很好的完成本职工作,编辑创新思维能力的匮乏,将直接影响新闻整体的播报。

当某种形式的新闻放送成为流行的趋势,记者们便在其后追随着几乎所有极富影响力的电视新闻节目,模仿痕迹大,很影响深受大家喜爱的节目播出效果。

而我们仅仅是只需要几个独家精品画面和一段精彩的解说就够了。

如果每个节目都能看到上一个节目的影子,这会让观众失掉对流行的喜爱,但是电视新闻节目还会依旧沉浸在流行之中,直到下一个流行趋势的出现。

这种单纯性的模仿让我们无法看到新闻的发展,甚至算是一种恶性循环。

更重要的是,很多电视新闻节目认为流行的就一定是好的,一定是观众需要的,但如果只凭一时的新鲜感而放弃了长久的发展岂不是得不偿失,这种盲目性也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硬伤。

3.内容多冗杂电视新闻有冗杂之感,是因为内容太多,导致主题不鲜明。

为了能够迎合一部分人的利益和观看需求,将新闻节目在形式上不断的翻新,但内容上却在不断的腾空,随意的复制粘贴,甚至是出于收视率等目的肆意编造,不仅对观众不够认真和尊重,同时对自身来说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

也许在编制的过程也花费了心思,但这种忽略新闻内容的播报与粗制滥造早已不适应电视新闻的发展。

浅谈新闻采编的创新思维

浅谈新闻采编的创新思维

浅谈新闻采编的创新思维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的多元化导致市场竞争的现象越演越烈,新闻行业的发展也被卷入其中,为此要想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提高更多新闻媒体的实用价值,需要新闻行业适时的改革。

新闻采编作为新闻媒体的主体,必须要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适时的认准市场所需对新闻媒体的创作进行全新的定位。

本文首先诠释什么是新闻采编的创新思维,并提出新闻采编创新思维的重要意义以及在新闻采集、编写创作过程中的应用。

关键词:新闻采编创新思维引言: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动力源泉,只有创新才是社会进步、人类发展的重要途径。

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生产发展的关键,对新闻媒体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阶段,随着多媒体和娱乐产品的增多,新闻也面临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信息来自于互联网、报刊、手机等各种媒体渠道,对广播电视新闻的受众市场也有了一定的冲击。

为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采编必须审时度势,发挥其创新思维模式,重新审视新闻市场环境,把新闻创作定位在受众市场需求上,并根据市场的需求变化,适时的调整新闻创作的定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广播电视新闻营造一条创新之路,更加符合市场需求,使新闻创作能够迅速融入到激烈的市场环境。

一、新闻采编创新思维的定义创新思维,就是指一般属性的事物内部之间的联系,通过人脑进行间接和概况的反映出来,创新思维能力是人们思维形式中的最高级,具有不依常规、寻找变异、想出新方法、建立新理论等特点。

新闻采编利用创新的思维模式可以把新闻对象的内容和形式进行重新整合,使其更加符合受众市场需求。

面对新闻创作中激烈的市场环境,新闻编辑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了解新闻报道的各方面提供的信息,并利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关注、思考问题,在同一个事件报道中,新闻必须体现出在内容上,文字与画面上要具有创新性,更关键要在其选题也是迎合了市场受众的需求,注重创新思维能力的发挥,使广播电视新闻更具有社会价值。

新闻报道如何实现创新突破

新闻报道如何实现创新突破

新闻报道如何实现创新突破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新闻报道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如何在众多的信息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关注,实现创新突破,成为了新闻从业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深入挖掘独特视角新闻报道要实现创新突破,首先要有独特的视角。

这意味着记者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比如,对于一场自然灾害,常规的报道可能侧重于受灾情况和救援工作,但如果能够从灾害对当地生态环境的长期影响、对社会心理的冲击,或者从灾害防范体系的漏洞等独特角度进行报道,就能够给读者带来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要培养独特的视角,记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入的思考能力。

在采访和调查过程中,要善于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和线索,敢于提出与众不同的问题和观点。

同时,记者还需要不断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和动态,以便能够从多元的角度去分析和解读新闻事件。

二、运用多样化的报道形式随着科技的发展,新闻报道的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文字报道,图片、视频、音频、数据可视化等形式都为新闻报道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比如,通过制作精美的图片集或生动的视频,能够更直观地展现新闻现场的情况,增强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利用数据可视化工具,将复杂的数据转化为清晰易懂的图表,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新闻事件的趋势和规律。

此外,互动式报道也是一种创新的形式。

通过设置在线调查问卷、开展话题讨论等方式,让读者参与到新闻报道中来,不仅能够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粘性,还能够为报道提供更多的素材和观点。

三、强化故事性和人文关怀新闻不仅仅是事实的罗列,更是一个个生动的故事。

一个好的新闻报道应该能够像一部精彩的小说或电影一样,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引发读者的情感共鸣。

在报道中,要注重人物的塑造和情节的展开,通过讲述人物的经历和命运,展现新闻事件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同时,新闻报道也要体现人文关怀。

关注那些在新闻事件中处于弱势地位的群体,倾听他们的声音,反映他们的诉求,让新闻报道不仅有力度,更有温度。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

刍议记者新闻采写过程中的多角度思维新闻报道是传播信息和事件的一种方式,而一个好的新闻报道需要记者具备多角度思维能力。

这种能力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记者需要有开放的思维方式。

在采写新闻时,记者需要快速理解和接受不同的观点和信息。

开放的思维方式能够帮助记者相对公正地评估出事件的各个方面并立足于全面的阐述。

当记者遇到新的信息或者观点时,应该迅速提出提问并观察对方的反应,这样既可以了解事件的真相,又可以促进自己的思考。

第二,记者需要具备沟通技巧。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沟通技巧是必不可少的。

与人交流时,记者需要尽可能地去探索对方的观点和观察事物的角度。

在沟通的过程中,记者需要时刻谨记自己的职业道德,保持中立和公正。

同时,记者需要灵活地运用不同的沟通渠道和方式,例如面谈、电访、邮件等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事件的事实并发掘出多个角度的视角。

第三,记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是指在分析和评价信息时不容易接受而要不断地质疑、分析、鉴别的能力。

记者需要有足够的分析能力来判断哪些信息是重要的,哪些不是。

在接受信息时,记者应该根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判断力,判断何时需要进一步了解,哪些观点是不客观、不真实的。

当然,批判性思维不仅限于信息本身,还包括评估个人观点和同行之间的不同。

第四,记者需要有实验性思维。

一个优秀的记者不仅要有敏锐和洁身自好的思维能力,还需要不断进行实验来探究事件的各个方面。

在采写过程中,记者应该寻找各种渠道来收集资料,并将这些材料相互比较和对比,以寻找事实的真相。

此外,记者还需要对自己的观点进行试验和验证,以确保自己的报道在展示多个角度的观点时不收到任何干扰。

总之,记者需要具备多角度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报道新闻事件,发现真相并传递给读者。

这项技能需要培养和练习,但它对于记者职业的成功和读者的信任至关重要。

大学生社会采访稿采访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

大学生社会采访稿采访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

大学生社会采访稿采访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在大学生社会采访中,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是至关重要的。

与传统的采访相比,创新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可以使采访更加生动有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吸引受访者的注意。

下面将通过几个实例来说明大学生社会采访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

首先,创新思维在采访中可以体现在提问方式上。

传统采访中的提问往往是固定的套路,导致受访者的回答也是老套的回复。

通过创新思维,可以设计一些独特的问题,让受访者在回答时能够展现出更加真实和丰富的内心世界。

比如,在采访一个音乐家时,可以询问他最喜欢的曲目是什么,为什么会选择这首曲目,如何与观众产生共鸣等,从而引导出更加深入的讨论。

其次,创意表达也是大学生社会采访中的重要一环。

在采访结束后,如何将采访内容进行整理和表达也是需要一定创意的。

可以尝试采用视频剪辑、绘画漫画、音频剪辑等多种形式来呈现采访成果,使得呈现方式更加多样化和生动。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观众的阅览兴趣,也可以更好地传达采访的信息和主题,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另外,创新思维还可以体现在选择采访对象和切入点上。

传统的采访往往选择一些知名度较高的人物或事件进行报道,导致信息重复度较高,新闻价值不高。

通过创新思维,可以选择一些平凡的人物或细小的事件进行采访,从中挖掘出更加有趣的故事和信息,为读者带来新鲜感。

比如,可以采访一位普通家庭主妇在疫情期间的生活状态,了解她们的内心体验和家庭变化,从而展现出一个不同的侧面。

综上所述,大学生社会采访中的创新思维和创意表达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不断探索和尝试新的方式,可以使采访更加有趣生动,同时也可以提高采访的内容和表达的质量。

希望广大大学生采访者能够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打破传统模式,展现出更加丰富和精彩的采访成果。

原创新闻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原创新闻创新的思路和方法

原创新闻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引言在当今数字化信息时代,新闻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新闻报道已经不再能够满足广大读者的需求,需要不断创新才能留住读者和赢得市场份额。

本文将探讨原创新闻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新闻工作者提升报道质量和吸引力。

1. 抓住热点事件创新新闻报道的第一步是抓住热点事件。

热点事件往往具有强烈的公众关注度和话题性,能够很快吸引读者的注意力。

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对社交媒体、搜索引擎、热门论坛等平台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热点事件,并迅速进行报道。

2. 提供独家报道独家报道是吸引读者的重要方式。

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调查深入、采访权威人士和专家等手段,获取独家的信息和观点,展示出自己的专业性和价值。

独家报道不仅能够满足读者对新鲜感和独特性的需求,还能够提高新闻机构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 采用多媒体表达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多媒体形式的报道越来越受到读者的欢迎。

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图表、音频、视频等方式,将新闻内容以更直观、生动的形式呈现给读者。

这种多媒体表达不仅能够提升报道的吸引力和可读性,还能够增加读者的参与感和互动性。

4. 运用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一种新闻报道的重要工具。

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运用数据分析技术,挖掘数据背后的故事和趋势,提供更深入、客观的报道。

数据分析不仅能够增加新闻报道的可信度和专业性,还能够增加对读者的洞察和理解。

5. 引入人物故事人物故事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元素之一。

将数据和情感结合起来,通过讲述人物的经历和感受,能够让读者更加贴近报道的主题,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挖掘和讲述人物故事,使报道更加鲜活、生动。

6. 加强社交媒体互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了新闻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

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发布新闻内容、与读者互动、收集反馈等。

通过与读者的互动,能够更好地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馈,提供更贴近读者的报道内容。

7. 不断优化用户体验优化用户体验是新闻创新的重要环节。

关于四种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于四种创新思维的特征

关于四种创新思维的特征创新思维是依据生活中的各种现象加以选择、分析、综合,然后加以艺术塑造的思维方式。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四种创新思维的特征,希望大家喜欢!关于四种创新思维的特征1.独创性思维不受传统习惯和先例的禁锢,超出常规.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解题策略等提出自己的观点、想法,提出科学的怀疑、合情合理的挑剔.2.求异性思维标新立异,异想天开,出奇制胜.在学习过程中,对一些知识领域中长期以来形成的思想、方法,不信奉,特别是在解题上不满足于一种求解方法,谋求一题多解.3.联想性面临某一种情境时,思维可立即向纵深方向发展;觉察某一现象后,思维立即设想它的反面.这实质上是一种由此及彼、由表及里、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思维的连贯性和发散性.4.灵活性思维突破定向、系统、规范、模式的束缚.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书本所学的、老师所教的,遇到具体问题灵活多变,活学活用活化.5.综合性思维调节局部与整体、直接与间接、简易与复杂的关系,在诸多的信息中进行概括、整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繁杂内容简单化,从中提炼出较系统的经验,以理解和熟练掌握所学定理、公式、法则及有关解题策略.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形式(一)理论思雉理论一般可理解为原理的体系,是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

理论思维是指使理性认识系统化的思维形式。

恩格斯曾指出: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

因为理论思维具有科学性、真理性。

凡是理论思维混乱,或不符合客观规律,其结果不是收效甚微,就是失败。

理论思维在实践中应用较多。

如系统工程就是运用系统理论思维,来处理三个系统内和各个有关问题的一种管理方法。

钱学森同志认为: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的规划、研究、设计、创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是有普遍意义的科学方法。

又如有人提出的相似论,也是科学理论思维的范畴;有人见鸟有翅膀能飞,就根据鸟的翅膀,鸟体几何结构与空气动力和飞行功能等相似原理发明了飞机,有的又称仿生学。

新闻采访的创新途径都有什么

新闻采访的创新途径都有什么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新闻采访的创新途径都有什么?新闻采访是与时俱进的,一成不变只会越来越靠后,所以新闻采访需要不断的进行创新。

那么新闻采访的创新途径都有什么呢?小编接下来就为大家解答!1.加强会议报道的创新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会议采访是重要的工作内容。

然而从目前我国会议报道的内容及形式分析来看,当前我国对会议的报道仍然存在镜头不连贯、主题不突出、效果不明显等一系列问题。

因此,我们需要充分的创新会议报道方式,以促进会议报道水平和质量的不断提高。

首先对于会议的报道,新闻采访者要找到与受众紧密结合的切入点,来进行采访和报道。

例如,对于国家重要会议的报道,记者可以重点从民生方面的内容进行信息收集,并对这些内容进行深入、细致的采访,以让会议报道更加贴近人们的生活,被广大受众所广泛接受,并真正体现会议报道的价值。

此外,新闻采访者还要结合自身的特长和优势,对召开会议的核心内容基于全面深入的采集和报道。

2.注重主观思维的创新新闻采访者的思维模式将对新闻的采访和报道产生直接的影响。

因此,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者应该从具体事件的发展实际出发,选择合理的新闻采访技巧和采访思维,而不应该一贯地采用固定的操作模式。

中国高端艺考培训教育品牌新闻采访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对新闻事件的真实情况给予全面、客观、有效的再现,从而能够使广大社会公众对新闻事件的真实面目有充分的了解。

新闻采访者要具备正确的主观判断思维,并在新闻采访过程中,通过充分发挥并创新其主观思维,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度挖掘和真实再现,以保证新闻事件可以完完整整、真真实实的得以还原。

3.关注对报道内容的创新社会受众最终只能通过新闻工作者报道出来的内容来了解具体的新闻事件。

作为新闻采访的重要目的,报道及报道内容直接关系到新闻传播的真实和广泛。

因此,新闻报道内容的真实与否、创新与否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质量及水平。

在新闻采访过程中,新闻采访者一定要不断创新采访思维,从多个视角来挖掘和解读事件,从而满足社会公众对新闻不断提高的需求。

新闻采访如何运用三种思维

新闻采访如何运用三种思维

新闻采访如何运用三种思维摘要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如何做到采写的报道既有新意,又有深度的报道呢?这就需要记者观察问题,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众不同,把新闻事件发生的本质及其内涵挖掘出来,突破传统思维模式和思维方式去采集新闻,挖掘新闻。

笔者认为,要采写到一条有深度,有价值的新闻,就要充分运用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关键词新闻;思维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6-0027-02在日常采访中,记者往往要对分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做到综合分析,对采访对象所提供的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总结归纳出自己所需要的材料。

在这里,就有一个用什么样的思维去对材料分析的问题,如果记者的思维随着采访对象的思路转,那么采访出来的新闻事实就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很容易造成新闻失实。

1 科学运用逆向思维,确保新闻的真实性和独特性相对于逻辑思维而言,逆向思维是由归纳推理到演绎推理。

新闻报道要做到新、奇、特,就要在采访时另辟蹊径,单凭常规的思维方式很难做到,而逆向思维的方法则是一条出奇制胜之道。

比如去年记者采访一家啤酒生产企业时,其厂长夸夸其谈,他们厂即将与某实力港资公司签订意向合作合同,接受一笔重金投资;还说他们的啤酒到香港每瓶可卖到15~20元,利润在10~12元,要求通过记者发布此消息。

但是记者经过认真思考后,认为这条信息几无可信度。

因为当时外商虽然对国内招商引资政策十分认同,但我县处于半山区,没有太多吸引外商投资的有利条件,考虑到交通、地理和资源等实际问题后,外商的投资很可能是一种欺诈行为。

最后并没有编播这条新闻。

后来,这个所谓的港商在广东被警方逮捕,原来他是个广东籍的诈骗分子。

这样,我台就避免了一次重大失实的新闻报道。

类似的事件在日常采访中会经常遇到,这就要求记者掌握全局,凡事若能对所了解的新闻事实从反方向或新的角度来进行思考,就能发现别人所没有注意到的新闻视角,提高报道的深度,以更深的立意反映出深刻的主题。

论新闻采访的思维方式与技巧

论新闻采访的思维方式与技巧

论新闻采访的思维方式与技巧作者:韩丽来源:《记者观察·下旬刊》2020年第07期摘要:新闻人的职责是要尽可能客观地还原并呈现一个事件或人物的原貌,无论运用哪种媒介进行表达,都需要时刻践行“客观、忠于事件的原貌”这一原则。

对于文字记者来说,无论是撰写消息还是通讯,都离不开采访,采访的详实程度将直接关系到新闻报道的客观程度。

本文探讨了新闻采访的思维方式与提问技巧。

关键词:思维方式;思维导图;整体与局部;交往技巧;提问技巧一、思维方式(一)将“存在即合理”作为思考原则所有的事情一定都有自我发展的逻辑。

有句名言“存在即合理”,笔者对其的理解是:一件事的发生,其背后一定有一个合理的原因;反之,当你感到一个事件的发展不符合“逻辑”时,证明一定还有未知的起因待挖掘。

所以,作为记者,“好奇心与刨根问底”是必备的素养,在采访过程中,如果遇到受访者表述的内容有逻辑冲突时,不妨再做进一步追问,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先从事件主线人手,明晰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若想客观还原事件的全貌,需要高屋建领,从宏观整体把握事件的脉络。

现如今,人们获取消息的渠道繁多,想做独家报道,除了需要快刀斩乱麻的速度,还需要与众不同的角度,否则就是在“嚼剩饭”。

但,无论视角多么独特,却也应该在事件整体的框架内描写,否则就容易走偏或是扭曲事实。

(三)运用“思维导图”构建采访框架现如今,“思维导图”风靡全球的许多领域,其本质是对事物的多个方面进行分类归纳,使其条理明晰、一目了然。

它同样适用于新闻采访。

当记者将这一思维模式导人新闻采访时,在采访前的资料准备阶段便可有意识地将纷杂的资料梳理成一张思路清晰的思维导图,从而选定相应的采访角度,当进入面对面提问的阶段时,采访者便可根据思维导图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问;与此同时,如果采访者能在受访者回答问题时对其表述的内容进行归纳分类,并将归纳分类的结果与受访者分享,可以帮助受访者进一步明晰事件的脉络,并大大增强其回答问题时的条理性。

新闻报道的创新思维

新闻报道的创新思维
器 。实 践 证 明 , 创 新 新 闻报 道 , 大 致 可 以 从 以下 几 个 方 面 人 手 。
反 映党委 、政府 的中心工作和重大部署
是其表现 的重要 内容之一 ,也是基层新 闻工作者 的职责 。在这些新 闻节 目的采 访报道过程 中, 如何使党委 、 政府的 中心
工作 和重 大 部 署 成 为 基 层 群 众 的 自觉 行
新闻策划是使新 闻在特定 时段 实现 最大化效应 的有效手段 。作为新闻策划
的主要形式——专题策划 ,以其鲜明的
主题 、 集 中 连续 的 刊播 方 式 , 强 化 受 众 的
行了积极 的尝试 和探索 ,即全省项 目观
效发挥 了地方权威媒体 的作用 。
摩会第三次观摩会 在铜 仁市 召开 的专题
有组织 的报道宣传 。具体的讲就是在遵
循事物发展和新 闻传播活动的基 本规律
深入基 层 , 优 化 投资 环境 , 优化 生态 环 境, 带 领人 民群 众发 展经 济 , 促 进两 个 精 神文 明建设 的典型 事迹进行报道 , 使 报道 内容 丰富多彩 , 人物形象鲜 活 , 事迹 生动感人 。整个系列报道紧紧围绕一个 主题 , 同时 , 每一集又是一个独立的生动 的故事 ,尽可能引用群众发 自内心 的生 动的语 言来表现 、 烘 托主题 , 整个报道真 获得 可靠 可信 的信息能减轻后期信息处
信息, 编辑要有 良好 的社会活动能力 。
或许有人说 , 网络时代信息大爆炸 ,
理的难度 ,信息采集不是不加 区分地将 所有 信息都揣进怀 中, 而是只取精华 。 在 时间和精 力有 限的条件下 ,这也是更为 切实可行 的信息采集方法 。■
参考文献 : 1 . 蒋雯 . 新 闻编辑 学. 中 国人 民大 学 出版社 , 2 0 0 6年 6月第 1版 ( 本栏编辑 : 尚志鹏 )

谈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谈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谈新闻采访的创新思维
宋阳
【期刊名称】《新闻传播》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思维是人脑借助于言语、表象或动作而实现的,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及
关系的概括和间接的反映.是主体对信息进行的能动操作,如采集、传递、存储、提取、删除等。

思维的方式有很多种,运用到新闻采访与写作当中,比较常见的是顺向思维和逆向思维。

顺向思维是常规的、传统的思维方法,是指人们按照传统的从上到下、从小到大、从左到右、从前到后、从低到高等常规的序列方向进行思考的方法,是目前新闻行业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逆向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的一种思维方式,敢于反其道而思之,让思维向对立面的方向发展,向问题的相反面做深入地探索,树立新思想、创立新形象。

人们习惯于顺向思维,会导致新闻采访和写作很难有创新,而如果在新闻采写中运用逆向思维,就可以使新闻有多方面的创新,成为与众不同、别开生面的好新闻。

那么,如何在采写中运用逆向思维呢?主要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总页数】1页(P76-76)
【作者】宋阳
【作者单位】齐齐哈尔广播电视台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212.1
【相关文献】
1.将深度报道理念融于新闻采访写作--谈社会新闻采访写作的“三新” [J], 姜纯
2.将深度报道理念融于新闻采访写作——谈社会新闻采访写作的“三新” [J], 姜纯;
3.新闻采访与心理调控——从心理学角度谈新闻采访应注意的问题 [J], 郑宏
4.运用创新思维为新闻采访增色添彩 [J], 李书文
5.新闻采访的求异意识与创新思维研究 [J], 王世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和报道的四种创新思维
相关阅读:创新思维
(一)发散性思维
发散性思维指思维的主体充分发挥想象力和联想力,不拘常规,围绕某一问题多向思考,通过知识观念和不同事实的组合,探求尽可能多样的想法和结论。

发散思维是一种开放的创造性思维方法,它既无一定的方向,也无一定的范围,是对不同现象和观念比较、“嫁接”后产生新思路的重要手段。

发散思维的基础是丰富的知识储备和不断求索的联想品质,经得多,才能见识广。

有厚实的储备,丰富的学力,思维的“触角”才能多向发散,而不断求索的联想品质无疑拓展和掘深了思维的空间及深度。

2006年3月14日,在十届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农民日报记者问:“在今年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以及社会各界关注度最高的一个话题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是从农村开始的,中央也一直非常重视‘三农’问题,从今年起全部取消农业税,中央财政支农资金达到3397亿元。

请问总理,现在为何还要专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农村与中央过去一贯的农村政策是什么关系?”这问题就很到位。

首先,记者关注了代表们议论的热点问题,熟悉中央对“三农”问题采取的具体政策和措施。

其次,在阐述了有关农村热点问题的基础上,记者将问题引到了建设社会主义新
农村的高层次,并将此与中央过去的一贯政策联系起来发问。

此一问,引出了总理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三点思考,政策性、指导性强,令人振奋。

记者如果没有“三农”政策的知识垫底,思维就难以发散而上升,就难以提出有如此深度的问题。

发散思维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三个主要特征。

其中,变通是关键。

变通,记者才能思维敏捷,为新闻采写源源不断地注入新鲜“血液”;变通,记者才能临事不乱,巧借情境,化难为易,变难题为成功的契机;变通,记者才能因时因地因势不同而灵活处理问题,充分发挥新闻采写的主体意识和独创意识。

2006年9月,北京大学周忆军(阿忆)副教授所谓“哭穷”事件引起社会广泛的反响。


体从阿忆自己列出的收支情况,到反映受众对阿忆兼职及“哭穷”一事的不同声音,再到阿忆的回复及北大师生对教师兼职的看法,进行了全过程多视点的报道。

不同方面的看法及见解表现了新闻报道的多向性、丰富性和灵活性。

从某种角度看,这也是新闻思维的发散与变通。

因为发散得较充分,有人得出“弱者对弱者的讨伐让人心痛”的结论,认为阿忆“这样一个凭能力吃饭的人不应成为公众的靶子,公众的矛头更应对准那些不合理、不合法的高收入者,对准那些靠权力而非能力获得资源分配优势的人,对准那些不敢公布收入的问题官员、垄断行业高管以及科研‘包工头’等。

弱者联合起来与强者博弈才有意义”。

新闻报道的发散,引发了受众对社会问题的深入思考。

从就事论事,到剖析新闻事实内涵,揭示新闻意义,进行价值的深入探讨,无疑加重了新闻的份量,提升了新闻内容的人文精神含量。

(二)辩证性思维
大千世界丰富而复杂。

新闻事实或问题往往呈现出多面性。

新闻采访的立体式挖掘,多面入手,综合各方观点,其实就是辩证思维的具体运用。

记者用矛盾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去思考某一问题或观照某种事态,不仅是应该的并且是必须的,因为报道对象本身就具有矛盾的对立统一性。

在记者采写和报道过程中,这种对立统一规律不断地在起作用,辩证思维应成为形成中心思想的主要思维形式。

例如,一些媒体以“安徽省原卫生厅女副厅长以色谋权内幕曝光”报出新闻。

“以色谋权”成为吸引受众眼球的所谓“亮点”,其实这反映了报道者在思考时的偏颇与片面。

“以色谋权”无异于“红颜祸水”的翻版,而若以辩证思维直击之,这种报道岂不是放过了有权有势的男人(更大的腐败者),岂不是放过了不合理的官员任免制度?这样写,赢得了注意力,却忽略了根本的人文精神和法制精神,确实值得新闻业界辩证地反思。

辩证思维对于形成新闻报道的宏观构架也是必不可少的。

2004年12月26日,南亚、东南亚国家发生印度洋海啸大灾
难。

媒体迅速将灾情向世界报道,国际社会的救援行动大规模展开。

中国政府和人民对受灾国展开了政府救援和民间捐款救灾活动。

报道中,我国主流媒体宣传了中国人民具有国际主义精神的热心救助活动,弘扬了中华民族的美德,为我国在世界上树立大国形象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贡献。

遗憾的是,在救灾活动开展后,我们的主流媒体又沿袭了“报喜不报忧”的思维定势,全力报道救灾捐款的场面、数字和感人的事实,几乎忽略了严重灾情的后续报道。

而且,即使报道灾情,也是干巴巴的数字,灾民的泪水、灾区的悲惨等种种触目惊心的场面和事实被淡化、虚化了。

受众充分感受到了我国政府和人民的“有情”,却难以直观地、深刻地体会到灾难的“无情”。

传播信息不均衡,是报道思维片面造成的结果。

其实,灾难与救助本是辩证统一的。

我们选取惨不忍睹的灾难场景,展现灾民悲痛欲绝的形象,不正是对捐款救灾意义的有力诠释吗?
(三)探询性思维
大量的新闻实践证明,记者如果不关心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群众的事情和利益没兴趣,对现实生活没有探讨的激情,仅仅浮在事相表面,就一定做不出有新意的新闻来。

对记者而言,失去了头脑中的问号,就等于失去了创新思维的动力。

密切关注社会动态、现实工作与群众关注的问题,下大力气深入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点子、新方法,是一个记者重要的思维品质。

新世纪是个变化与发展迅速的时代,社会转型及改革深入,必然带来种种社会问题
和人生困惑。

将国家的政策、社会经济生活的难点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结合起来,潜心于一线,广泛涉猎,多向探询,缜密思考,提炼研究,是写出既体现民心民意,又符合时代精神特质的新闻佳作的必由之路。

综观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许多优秀作品都是记者运用探询性思维而创造的硕果。

例如,《从邮局看变化》、《“我们穷得只剩下钱了”———精神文化建设备忘录》、《金牌不是名牌》、《14名下岗工竞得道路保洁权》、《吉林省向“走读官”亮黄牌》、《安徽省农业税费改革系列报道》、《关注食品安全》、《邱妻未能见到最后一面———专家建议增加临终告别权》等新闻,都是抓住社会转型时期的焦点、热点问题,关注改革进程,留意民生疾苦,抨击歪风谬误,弘扬真理正义,倡导人文关怀和精神文明。

它们提出的问题是有典型意义的,因而成为社会的镜子,对社会文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探询性思维的微观层面是细致的追问和深入的质疑。

中央电视台王志是质疑式采访报道的典型,他在2003年我国“非典”流行期间,以深入寻找问题、反映情况的采访博得了受众的好评。

在《面对面》栏目的《王歧山:军中无戏言》节目中,王志言辞激烈,故意错问激问,引发了北京市代市长王歧山一席肺腑之言及切实的防“非典”措施。

这对于稳定市民情绪,有效防控“非典”是具有积极作用的。

(四)前瞻性思维
前瞻性思维表现在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以及对有价值的事物的肯定,是记者思维的能动性成果。

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涌起、交汇甚至于泛滥,受众已不满足于获得浅表的动态新闻,而是希望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新鲜事物的发展趋向与前景极为关注。

因此,记者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超前思考的能力。

一个好记者,往往能在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情况下,将昨天的事实背景与今天的事件联系,进而对明日的前景预测,揭示新闻事实内在的意义。

记者具备了前瞻性思维,能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对未来可能的变化及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

前瞻性思维要求记者对事物细致观察,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透彻地分析研究,科学评估,不把话说满,给受众思考和回味的余地。

大凡对事物发展趋向的预测性采访报道,对事实有深度和见解的分析式采访报道都离不开前瞻性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