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东盟文化.

合集下载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作者:冯悦来源:《东南亚纵横》2017年第06期摘要:东盟成立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在人类发展、社会福利和保护、社会公正和权力、环境可持续发展以及建立东盟身份认同等领域内开展合作,并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合作机制以推动东盟社会文化发展。

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和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建设经验有相通之处,坚持开放包容、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以政府交往和民间交流并重的方式进行合作。

以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成立为新契机,中国应正确认识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发展现状、中国在中国—东盟合作中的定位以及中华文化在东盟的影响力,以推动中国—东盟社会文化交流,实现合作共赢。

关键词:东盟;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中国;社会文化合作[中图分类号] D7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2479(2017)06-0021-06Abstract: ASEAN Socio- Cultural Community(ASCC), established by ASEAN, it aims at promoting cooperation on human development, social welfare and protection, social justice and rights,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and building ASEAN identity. With improved cooperative mechanism, the ASCC has promoted social and cultural development of ASEAN. China-ASEAN socio-cultural cooperation shares similarities with the regional construction of the ASCC: China and ASEAN adhere to cultural concepts of openness, inclusiveness and harmony in diversity and cooperate through official diplomacy and non-governmental exchanges. Tak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ASCC as a new opportunity, China should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status quo of the ASCC,China’s position in China-ASEAN cooper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culture in ASEAN, so as to promote China-ASEAN social and cultural exchanges and achieve win-win cooperation.Key Words: ASEAN; 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 (ASCC); China; Socio-Cultural Cooperation2015年12月31日,由政治安全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和社会文化共同体三大支柱组成的东盟共同体正式成立。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合作日益密切,成果丰硕。

两大地区之间文化、教育、旅游、青年交流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为双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的不断突破,为双方合作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一、文化交流持续深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文化交流方面一直保持着密切联系。

两者之间的文化交融与互鉴促进了双方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举办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包括艺术展览、文化节、演出等,增进了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

两地还加强了在文化遗产保护、数字文化展示等领域的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与东南亚文化。

二、教育领域合作成果显著中国—东盟教育合作始于20世纪80年代,并在不断完善发展中取得了显著成果。

两地积极推动教育领域的合作,包括学生交换、师资培训、教育政策研讨等方面。

中国—东盟高校间的合作交流日益频繁,不少中国高校与东盟国家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促进了人才培养和学术交流。

中国还积极推动母语教学,为东盟国家提供汉语教学资源,并在东盟国家设立孔子学院,加强两地语言文化的交流。

三、旅游合作促进了地区发展中国和东盟国家地理相邻,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旅游观光。

近年来,两地在旅游合作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中国和东盟国家签署了旅游合作协议,积极推动了旅游产业的发展,共同推出了一系列旅游产品,比如“丝绸之路国际旅游节”、“中国—东盟旅游年”等,增加了两地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两地还就旅游标准、旅游安全等方面开展合作,为双方游客创造了更加优质的旅游环境。

四、青年交流为未来合作埋下种子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一代是双方未来合作发展的推动者。

近年来,两地加强了在青年交流领域的合作,包括青年学者交流、青年创新创业、文化交流等方面。

中国—东盟青年论坛、青年文化节等活动不断增多,为两地青年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

在政府和民间的共同努力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青年之间加深了相互了解,增进了友谊,为双方未来的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现状研究

中国与东盟关系发展现状研究中国与东盟是地理相邻、血缘相近的友好邻邦。

自1991年建立对话伙伴关系以来,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快速发展,逐步成为中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来探究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现状。

在政治方面,中国与东盟的关系逐渐转向了战略互信。

双方加强了政治对话和高层交往,定期举行了中国-东盟峰会、中国-东盟大外长会议等。

此外,双方还建立了防务对话,并签署了《中国-东盟宣言》等一系列文件,以促进地区稳定与安全。

中国也借助东盟在海洋安全等问题上的平衡倾向,维护了自身的利益。

在文化方面,中国与东盟的交流也取得了长足进展。

双方加强了文化交流,举办了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艺术节等活动。

中国也通过提供奖学金、设立孔子学院等方式,推动了汉语教学和学术研究的发展。

此外,中国与东盟还加强了旅游合作,推动了人员往来。

然而,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领土争端问题。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南海拥有部分重叠的领土主张,这导致了地区的紧张局势。

其次是经济竞争问题。

随着中国的崛起,其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济竞争也逐渐增强,特别是在就业、投资等领域。

这导致一些东盟国家对中国的发展保持谨慎态度。

最后是政治体制不同带来的问题。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政治制度上存在差异,这可能导致在一些政治、人权等问题上的分歧。

为了进一步发展中国与东盟关系,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是加强政治对话和互信,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其次是扩大双方的经贸合作,加快RCEP的实施,推动经济一体化进程。

同时,还应加强人文交流,促进相互了解和友谊。

最后,双方应通过平等和谈判的方式解决领土争端问题,遵循国际法和地区共识。

总之,中国与东盟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取得了积极的发展成果。

双方间互信逐步增强,经贸合作不断扩大,人文交流也日益深入。

然而,双方关系的发展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通过进一步加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合作,以及共同努力解决存在的问题,中国与东盟可以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

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与中国东盟社会文化合作摘要: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形成标志着东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体化进程。

在中国与东盟的合作中,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和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进程以及中东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探讨了当前的合作状况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建议。

一、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的构建进程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旨在促进东盟国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体化进程,使东盟成员国在文化、教育、体育、旅游等方面实现合作与共享。

其构建进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重要阶段:1.东盟文化委员会的成立东盟文化委员会于2010年成立,成为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建设的核心机构。

该委员会负责制定推动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计划和活动,并促进文化交流与对话。

2.东盟文化部长会议东盟文化部长会议是为了加强东盟国家在文化领域的合作而设立的高级别会议。

该会议每两年举行一次,旨在促进东盟各国之间的文化交往、传统艺术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3.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东盟社会文化共同体蓝图是东盟成员国为实现社会文化共同体而制定的一项重要文件。

蓝图中规划了东盟在文化、教育、旅游、体育等领域的合作方向和目标,推动了东盟国家在社会文化领域的一体化发展。

二、中东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中东盟在社会文化领域的合作日益深化,为双方国家和人民的友谊和了解做出了积极贡献。

1.文化交流与合作中东盟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活动,加深了双方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其中包括艺术交流、文化节日庆祝、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合作。

2.教育与人文交流中东盟在教育领域开展了一系列合作项目,包括学术交流、学生交换、教育研讨会等。

这些项目有助于增进双方国家之间的学术合作和人文交流。

3.旅游合作中东盟旅游合作是双方合作的亮点之一。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日益频繁,为双方带来了丰厚的经济利益和人文交流机会。

4.体育合作和交流中东盟在体育领域的合作越来越广泛,包括足球交流、篮球比赛、奥运会参与等方面。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的历史和现状
中国和东盟是相互依存的地区,历史上的文化交流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

在古代,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文化往来并不罕见,这是由于中南半岛的海路可以使用,并且文化交流可以在此基础上发展。

一些中国佛教寺院和其他文化遗址已经成为世界闻名的文化景点。

但是,在现代,中国和东盟地区的文化联系变得更加紧密,这主要是因为移民和其他交流方式的增加。

自2003年以来,中国和东盟举行了多次文化交流活动,包括文艺表演、考察
访问、展览和研讨会等。

这些活动为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了解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有助于加强地区的联系和互信。

例如,中国和东盟国家的电影节在各自国家之间轮流举行,中国和东盟文学交流项目已经成为一个稳定的交流平台,并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的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已成为中国和东盟文化交流的有力
推手。

现在,中文内容应用程序与很多东盟国家的用户之间已经建立了紧密的联系,文化内容与多样性也得到了认真思考和平衡,许多东盟国家的文化内容和创意作品在中国也越来越能够受到要求,各类文化机构以及相关商业化和慈善项目也愿意用各种方式切入,如地方文化中介机构和基金会等。

总之,中国和东盟的文化交流是历史和原则性基础,也是未来的方向。

随着这
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和地位的增强,文化交流将变得更加重要,这也有望进一步加强地区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信。

希望中国和东盟国家能够通过各种渠道和形式,增强他们之间在文化领域的合作,以更好地促进这个地区的稳定和发展。

东盟博览会的意义

东盟博览会的意义

东盟博览会的意义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的意义中国-东盟博览会不仅表现出经贸成果、经济效益和政治、外交的新平台作用,还体现在培育了一种充满活力的新的文化系统——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

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是一个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和发展,以促进中国与东盟的友好交流和互利合作为主题,以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为目标,以创新理念为内核、对外开放为发展方向、国际化运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相互关联、由内而外共同发生作用的新的观念系统。

经过连续三届的运作,博览会文化已经逐步形成并不断成熟。

博览会文化的力量是一种“软实力”,既有对中国与东盟合作发展的文化推动力,又有对承办方广西发展的文化推动力,促进了广西新理念、新机制、新思路的形成和发展。

博览会文化的创新理念—广西深入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开拓进取、敢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理念,是博览会文化的内核,决定着博览会的性质,激发了广西开拓进取的精神,深化了创新思维,成为办好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核心动力,使广西办大事的自信心更足。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温家宝总理亲自倡议发起的,是发展与东盟国家面向和平与繁荣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举措。

广西作为承办方,从国家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博览会,举全区之力,齐心协力,全面完成各项工作,以“一流的活动组织、一流的形象宣传、一流的安全保卫、一流的经贸成效、一流的配套服务”,展示和锻造了新时代广西人的精神风貌——博览会精神即追求一流、开拓创新的精神,海纳百川、合作开放的精神,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团结协作、和衷共济的精神,顾全大局、真抓实干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狠抓细节的精神。

这是博览会常办常新的精神支柱,也是广西扩大对外开放、发展经济的一种动力之源。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中国第一个以自由贸易区为主题的博览会。

广西根据中国和东盟的发展状况,对博览会宗旨、定位和特色做了创造性的规划。

博览会总体设计匠心独运,大气磅礴,精彩纷呈。

开幕式气势宏大,表现了中国水平和气派,展馆设计突出了中国与东盟10国文化的特点。

第六章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第六章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

2000年11月,东 盟- 中国 领 导 人 第 四 次 会晤, 提 议 10年 内 建 立 中 国 -东盟自由贸易区。
2001年 11月 6号 ,中国 与东盟领导人第五次会晤 批准了这项建议。 2004年 4月 , 中国东盟 双方有关建立中国-东盟 自由贸易区的会议在昆明 举行,中国-东盟自由 贸易区开始启动。
• 三、中国—东盟博览会 中国 东盟博览会
中国—东盟博览会是由中国国务院总理 温家宝在2003年10月8日举行的第七次中国 与东盟(10+1)领导人会议上倡议举办的。 这一建议得到了各国领导人的普遍欢迎, 并写入会后发表的主席声明。 • 博览会从2004年起每年在中国广西南 宁举行,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经贸主管部门 及东盟秘书处共同举办,11国政府对博览 会予以全力支持。 •
2、东盟建立的历史背景 • 第一、摆脱大国控制和干涉,维护东盟各 国安全。 • 第二、阻止共产主义,巩固自身政权。 • 第三、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 。 • 第四、寻求多边协商的有效途径解决地区 内国家之间的纷争。
3、东盟机构运行 、
• 东盟主要机构有首脑会议、外长会议、常务委员 会、经济部长会议、其他部长会议、秘书处、专 门委员会以及民间和半官方机构。 • 首脑会议是东盟最高决策机构,会议每年举行一 次,已成为东盟国家商讨区域合作大计的最主要 机制,主席由成员国轮流担任,现任东盟秘书长 素林,任期从2008年1月1日开始至201 2年12月31日止。 • 外长会议是制定东盟基本政策的机构,每年轮流 在成员国举行。常务委员会主要讨论东盟外交政 策,并落实具体合作项目。
• 为了早日实现东盟内部的经济一体化,东 盟自由贸易区于2002年1月1日正式 启动。自由贸易区的目标是促进东盟成为 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基地,以吸引外资;消 除成员国之间关税与非关税障碍,促进本 地区贸易自由化;扩大成员国之间互惠贸 易的范围,促进区域内贸易;建立内部市 场。

人文交流:中国与东盟增进民心相通

人文交流:中国与东盟增进民心相通

人文交流:中国与东盟增进民心相通人文交流是国与国之间加强沟通和理解的重要方式,能够促进友谊互信,增进民心相通。

中国与东盟作为相邻的地区与友好的合作伙伴,人文交流一直是它们长久以来的合作重点之一。

本文将围绕中国与东盟在人文交流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展开论述。

首先,中国与东盟在教育交流方面成效显著。

双方建立了多所孔子学院和孔子课堂,提供了学习中文和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此外,中国还向东盟国家提供奖学金,支持东盟学生来华留学。

这些教育交流举措不仅增进了两地学生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培养了更多中文专业人才,促进了中东文化的传播。

其次,在文化艺术领域,中国与东盟也积极展开交流合作。

双方定期举办文化节、艺术展览和演出,展示各自的传统艺术和现代文化成就。

例如,中国的京剧、杂技、民间艺术等都在东盟国家受到了热烈欢迎。

而东盟国家的民族舞蹈、音乐、手工艺等也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

这些文化艺术交流活动不仅促进了两地文化的多元交融,也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此外,中国与东盟在旅游领域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中国成为东盟国家的主要旅游目的地之一,而东盟国家也成为中国游客的热门选择。

双方加强了旅游合作,推动了旅游人员的互访和文化交流。

中国游客在东盟国家可以欣赏到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东盟游客则可以领略到中国的名胜古迹和现代化城市。

旅游交流不仅助力了两地旅游业的发展,也推动了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除了教育、文化艺术和旅游领域,中国与东盟也在科技、经贸、环保等方面积极展开合作,促进了人文交流的全方位发展。

例如,中东合作中心的成立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平台,双方的企业对接促进了经贸合作的繁荣。

同时,双方还加强了环境保护和资源共享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

这些合作成果不仅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信和友好关系,也为两地人民的相互了解搭建了桥梁。

综上所述,中国与东盟在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教育交流、文化艺术合作、旅游交流等方式实现了民心相通。

中国与东盟深化旅游合作推动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盟深化旅游合作推动文化交流

中国与东盟深化旅游合作推动文化交流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合作逐步加强,成为中国对外旅游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国与东盟国家在旅游领域的合作不仅促进了双边经贸发展,还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盟深化旅游合作的现状和原因,并分析其对文化交流的积极影响。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交往规模不断扩大,合作领域逐渐拓宽。

双方签署的旅游合作协议也为这一合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据统计,2019年,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双向旅游人数突破了6000万人次,合作规模进一步扩大。

深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中国与东盟国家地理位置相近,旅游资源丰富。

中国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名胜吸引了许多东盟游客,而东盟国家的独特风貌和文化遗产也吸引了中国游客。

因此,双方在旅游资源上具有互补性,合作潜力巨大。

其次,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政治互信逐渐增强,为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政治环境。

双方通过高层互访、政策对接等方式增进了相互了解与友谊,加强了政治合作。

这种政治互信为旅游合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第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交通和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旅游合作提供了便利。

随着中东亚经济圈的形成,中国与东盟国家的交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高速铁路、航空网络的完善以及签证便利化政策的实施,为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旅游合作不仅带来了经济效益,更推动了文化交流与互鉴。

旅游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通过旅游可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交流。

中国的丰富历史文化和东盟国家的悠久文明互相辉映,不断吸引游客深入了解和体验。

同时,通过文化旅游的开展,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民众也更加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增进了友谊和互信。

此外,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旅游合作还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和业态升级。

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开展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升了旅游服务和品质水平,丰富了旅游产品供给。

中国与东盟关系

中国与东盟关系

【中国与东盟】东盟是中国的友好近邻,长期以来,中国和东盟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在国际事务中一直相互支持、密切配合。

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

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随着政治交往的不断发展,中国1996年3月明确提出希望成为东盟全面对话国。

中国的倡议得到东盟各国的积极响应。

同年7月,东盟外长一致同意中国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时任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出席首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

会议期间,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一个新阶段。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东盟国家。

东盟国家是中国友好近邻,中国已同所有东盟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关系得到全面发展。

1991年7月,钱其琛外长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这是中国首次同东盟进行正式接触。

自此,中国外长每年都出席东盟外长会议。

1994年7月,中国作为东盟磋商伙伴国参加了在曼谷举行的首届东盟地区论坛会议,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在会上阐述了中国对亚太地区安全问题的观点和立场,提出中国对亚太安全合作问题的五项原则。

1995年4月,中国与东盟高级官员首次磋商会在杭州举行。

1996年7月,中国由过去的东盟磋商伙伴国升格为东盟全面对话伙伴国。

1997年12月,江泽民主席出席东盟—中日韩首脑非正式会议,双方发表了《中国-东盟首脑会议联合声明》,确定了中国-东盟面向21世纪睦邻互信伙伴关系的方向和指导原则。

2003年中国与东盟的关系也发展到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成为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第一个域外大国。

自1996年中国成为东盟对话伙伴国以来,双方的合作,尤其是在经贸领域的合作得到全面发展,东盟已成为中国的第五大贸易伙伴,中国成为东盟的第六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分析作者:韩兵来源:《旅游纵览》2023年第12期摘要:中国与东盟国家山水相连,地理位置相邻,从古至今都保持着一定的联系。

当今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也逐步增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旅游成为一项热门产业。

本文将通过深入挖掘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兴起的原因,把握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游客的心理需求,寻求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旅游的共识,之后根据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提出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交流的新路径。

关键词:文化旅游;产业交流;东盟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2022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级项目“中国东盟自贸区进程中文化深度融合与产业创新研究”(202213830023)阶段性成果。

旅游产业是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领域,而文化旅游是文化资源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1]。

文化旅游简称为文旅,是指通过旅游实现感知、了解、体察人类文化具体内容之目的的行为过程[2]。

随着旅游业的兴起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已经成为评价一个地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中国与东盟国家陆海相连、习俗相似、文化相通。

一些国家存在不少跨境民族,有些跨境民族与中国南方的少数民族拥有密切的族缘关系。

双方在文化旅游产业的合作上具有地缘优势,饮食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等各具魅力,这种文化的多样性对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中国与东盟游客的文化旅游愿望促使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旅游产业日益兴盛。

但中国与东盟的文化旅游产业尚未完全成熟,存在跨境旅游手续烦琐、文化旅游项目单一、文化旅游专业人才匮乏等问题。

实现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的进一步升级,需要深入探究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兴起的原因,了解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利于中国与东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新策略。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促使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保护和利用文化遗产,展示本国的文明,宣传本国的文化;游客也希望在游玩中获取知识,提高个人素养,文化旅游产业在种种因素的作用下日益兴盛。

中国与东盟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人文合作

中国与东盟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人文合作

中国与东盟加强文化交流促进人文合作随着全球化的进程,国家间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国家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还为各方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中国与东盟作为地理相邻且人口众多的地区,彼此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具有巨大的潜力与优势。

近年来,中国与东盟国家加强了文化交流,不仅增进了人文联系,也推动了双方在经贸、政治、科技等领域的合作。

本文将探讨中国与东盟加强文化交流的意义及具体措施,以及对人文合作的促进效果。

一、意义与目标中国与东盟加强文化交流,旨在提升彼此间的相互认知与理解,促进双方在经济、政治、科技等多领域的合作。

文化交流可以拓展人们的视野,打破陈规旧习,使双方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更加稳固。

具体目标包括:增进人民之间的友谊与亲近感,推动双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增进政治互信,提高科技创新水平,并推动区域间的稳定与繁荣。

二、加强文化交流的具体措施1.举办文化节庆活动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互派艺术团体参加彼此的传统节日庆典,展示各自的文化艺术形式。

同时,在重大的文化节假日举办文化交流活动,如中国春节晚会、东盟艺术展览等,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加深交流与合作。

2.推动文化产业合作中国与东盟国家都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传统产业,可以互相学习借鉴,深化文化产业合作。

例如,在电影制作、文化衍生品开发、服装设计等方面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与繁荣。

3.加强教育合作双方可以推动学术交流,促进学校间的合作与交流。

鼓励留学生互换、师资互派、学术研讨与合作项目等,加强两地教育机构的合作与交流,促进青年一代的交流互动。

4.加深旅游合作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与东盟国家可以互派旅游代表团,推动旅游交流与合作。

通过旅游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彼此的历史、文化与风俗,加深相互的友谊与了解。

5.增进民间交往除了政府间的文化交流,民间交流也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鼓励两地人民自发组织文化交流活动,如艺术家、学者、企业家等的交流互访,加强文化创意产业的交流与合作,为两地人民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与合作平台。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内容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内容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内容
中国与东盟的合作内容
中国和东盟之间的合作已成为两代人最看重的全球性合作伙伴关系。

从1996
年开始中国与东盟升格为战略伙伴关系,以更宽广深入的方式处理共同问题,繁荣发展,实现全面互利。

近年来,双方在文化,经济,政治,安全和其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和扩大。

文化和教育领域,两者加强了在文化,教育,体育领域的交流合作,构建和谐
的文化环境。

在经济方面,两者不断进一步深化经济合作,形成多样互惠的双边利益,加快双方贸易投资的发展,宣传了两大发展对话会议,推进了“一带一路”建设。

在政治领域,双边关系彰显出平等协商,互尊互信,互利共赢的原则。

另外,双方还通过发展旅游合作,倡导绿色生态发展,推动人文关怀,支持科
学可持续发展,促进政策对话,加强内务及外交、安全等领域的深层次合作,促进了中国与东盟之间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

未来,中国和东盟之间将继续推进合作,联动双方发展规划,通过互利共赢的合作方式,实现双方伙伴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论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

论中国和东盟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
[ 收稿日期 】2008-03— 15 ·此文摘自( 2006中国一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全记录》。
第二期
艺术 为中心的 产业提 供了就业 机会并 增加了政 府 收入,如手续费、税金和执照费用,而且它也是艺术 发展和社会振兴的基石。一般来说,艺术和文化对 多数 东盟国 家和中 国具有 以下潜 力:创 造就业 机 会; 增加国家 收入;为 其他产品 增加价值 。

的区域合作与交流。
【关键词】文化产业;中国与东盟;经济发展
【中 图分类 号】G113
[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673—8616( 2008) 02- 0127—03
On t he Cul t ur al Mot i ve For ce of Ec onomi c Dev el opme nt of Chi n a a nd ASEAN

Sahhhuddi n B. MD.Sal l eh
一圈一
Ab st r act :Ar t a nd cul t ur e al e be co mi n g one of t he i mp or t ant t oo h c ompe t ed for al ea day by da y.Whi l e Chi na a nd ASEAN coop er at e a nd dev el op i n e conomi c,govemme nt s ho ul d pay at t ent i on t o gi vi ng pl ay t o t he r ol e of mot i ve f or ce of t he c ul t ur al i nd ust r y .The cooper at i on of c ul t ur al i ndus t r ies c an gai n t he i ni t i a t i ve f r o m t he nat i onal as pect a nd r cgi onal as pect , en cour age t he c ommer ce a nd c ul t ur al c ommuni t y t o be cl os e a nd i nt er dynami e,s t r engt hen t he r egional coop er at i on and ex— ch ang e be t wee n ASEAN me mbe r s and Chi na.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东盟人文交流新突破
中国和东盟国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人文交流,这有助于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

近年来,中国和东盟在人文交流方面取得了新的突破,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带来了更
多机会。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教育交流不断增加。

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最大的留学目的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东盟学生来中国留学。

中国政府也积极鼓励中国学生去东盟国家学习。

这些教育交流活动有助于加深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培养更多的人才,提升人文交流
的水平。

中国和东盟国家在文化交流方面亦有新突破。

文化交流是增进彼此了解和友谊的重要
途径。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涵盖了艺术、音乐、电影、体育等多个领域。

中国
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活动举办频繁,参与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电影在东盟国家
的放映越来越受欢迎,东盟国家的文化产品也在中国市场上受到热捧。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
为两国人民之间的交往提供了更多机会,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两国之间
的相互了解。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也取得了新突破。

旅游是促进人民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经历了快速增长的阶段。

中国已成为东盟国家最大的
旅游目的地之一,每年都有大量的中国游客前往东盟国家旅游。

与此越来越多的东盟游客
也来中国旅游。

中国政府和东盟国家都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鼓励和便利两国人民的旅游交流。

这种旅游交流不仅有助于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也为两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提
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论文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论文

中国-东盟文化交流论文摘要: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世代毗邻,有着源远流长、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在当今社会,中国与东盟各国不仅在政治上全面合作、经济依赖互相加深、公共外交联系紧密,面对日益加深的经济利益争端的情况,各国通过官方或民间交流手段积极寻找解决冲突的方式。

在区域合作关系上更是联系紧密,合作方式更加多样。

本文以东盟——贵州发展为例,探索中国与东盟在区域合作中的更多可能性。

关键词: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区域发展;贸易依存1.心本于归,路远将之2014中国-东盟文化交流年开幕式4月7日在北京举行。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来贺信。

他指出:“中国和东盟山水相连、文化交融、血脉相亲。

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双方人民创了丰富多彩、享誉世界的灿烂文明,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多元文化…”中国与东盟各个国家世代毗邻,有着源远流长、不可分割的血缘关系。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的文化教育交流,第七届“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将于2014年9月1日至5日在贵阳举办。

2.依存共勉,勃发后继从地区发展来说,贵州作为中国西南方经济相对落后的城市,与东盟建立的文化教育交流及贸易伙伴关系,为改善贵州经济建设和贸易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国际化、标准化、规模化、量产化成为贵州产业转型的新思路,通过衍生产业链条向贵州省各个产业延伸发展找到了一条新路子。

一、贵州省名茶凤冈锌硒茶产业链条获得升级,该茶将装进饮料,在东盟十国、香港、北京市、上海市、重庆市、福建省、云南省、广东省、广西等多地上市。

贵州名茶饮料在东盟10国上市综合产值22.8亿元。

二、未来惠水至罗甸高速公路将成为贵州进入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通道,内陆贵州又将增添一个便捷出海通道。

“惠罗高速公路”是中国高速公路网银川至龙邦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惠罗高速公路”项目全长约113.96公里。

三、贵州与东盟的合作发展为其带来的崭新的发展契机,促进其经济迅速发展,形成了以轻纺工业和机械电子为主体的经济体系。

四、在基础设施方面,南昆、贵湘、昆黔、川黔、黔桂5条铁路干线贯通贵州全省,铁路电气化水平居全国先进行列,有5条国道和30条省级干线,并开通了贵阳至香港直航包机。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

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作文正文:一带一路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随着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渐推进和实施,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人文交流也日益活跃起来。

这种交流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政治领域,更是涉及到了文化、教育、旅游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从不同层面探讨“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加强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

一、文化交流文化交流是人文交流的重要方面,它通过语言、文学、艺术和传统习俗等形式,加深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与东盟国家的文化交流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

双方在文化节、艺术展览、文献翻译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

比如,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文化节庆活动不断增多,通过展示各自的传统、民俗和文化艺术,增进了彼此的认知。

同时,两地的艺术家、文化学者和翻译家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密切,共同开展诗歌、小说、电影等文化作品的创作和传播。

这些文化交流活动推动了民间的友好交往,增进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互信和合作。

二、教育交流教育交流是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途径。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东盟的教育交流也日益频繁。

双方在教育领域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包括学生交流、教师培训、学术研讨等。

中国对东盟国家的留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各级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通过这些交流,不仅可以促进中东两地学术界的合作与发展,更可以培养更多的人才,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智力支持。

三、旅游交流旅游交流是增进人民感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人文交流的重要手段。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旅游交流如火如荼,不仅推动了经济发展,更加深了双方人民的相互了解。

中国游客赴东盟国家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东盟国家也纷纷推出便利化措施,吸引中国游客前来旅游。

同时,东盟国家的游客也纷纷来到中国游览观光,双方互为旅游目的地。

这种旅游交流不仅促进了双方经济的繁荣,更拉近了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距离,加深了友谊。

总结起来,一带一路倡议加强了中国与东盟的人文交流。

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中国与东盟文化交流现状及存在问题研究


中国一 东 盟 文 化 交 流历 史 与现 状
很大 程度 上受 到 了政 治环 境 因素 的影响 。 14 从 9 9年 新 中 国的成立 、9 7年 东盟 的建 立 , l9 年 中国 16 到 91 与 东盟 十 国全 部建立 起 正式 的外交 关 系 ,双方 的政 治关 系也 从 曾经 的敌视 与对抗 逐步 走 向改善 ,政 治
枢 纽就 是历 史上 著名 的“ 丝绸 之路 ”两 千多 年来 , 。 中
『 收稿 日期 ]0 2 0 — 8 21—52
【 络 出版 ]t :wwwc k.e/c /eal 516 ..0 2 6 10 2.0 2 43 _ 0 .t 网 ht / p/ .n i t ms ti4 .2 8C2 1 0 2 . 22 10 .2 0 9hml n k d / 9
重金 属 等 , 同时从 东南 亚 国家 换 回珠宝 、 料 、 木 香 苏 和手 工艺 品等 产 品。 随着 双方 的 了解 日益 加深 , 彼此
之 间的交 流 内容 已扩 展 至农业 技术 、货 币 、饮食 文
化 、 言 文字 、 教 、 语 宗 教育 、 术 等诸 多 层 面 。 历 史 艺 从
与 了解 , 深 了友 谊 。 双方 在交 流过 程 中尚存在 不 加 但
少 问题 , 这些 问题在 一 定程 度 上 影 响着 双 方文 化交 流 的不 断深 入 。 因此 , 研究 中 国一 东盟 文化交 流 的 困 境, 探讨 解 决对 策 , 于进 一步拓 展 和挖掘 中 国与东 对 盟 国家 文化 交 流 的空 间 , 推进 中 国与东 盟 各 国 的文
匆 宁识 数 甄 ’
学 报
21 0 2年第 l 7卷第 4期

中国-东盟关系

中国-东盟关系

山东大学----------------------------------中国概况:中国-东盟关系----------------------------------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姓名:***学号:************(2016-06-22)学年:2015-2016教授:何振科东盟简介:东南亚国家联盟(Association of South East Asia Nations), 简称东盟(ASEAN)。

1967年8月8日,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和马来西亚五个国家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

除了这5个创始成员国家以外,20世纪80年代后,文莱(1984), 越南(1995), 老挝和缅甸(1997), 和柬埔寨(1999)五国先后加入了东盟。

东盟成为东南亚地区以经济合作为基础的政治,文化,安全一体化合作组织,并建立起一系列合作机制。

东盟的宗旨和目标是本着平等与合作精神,共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增长、社会进步和文化发展,为建立一个繁荣、和平的东南亚国家共同体奠定基础,以促进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与东盟的发展历史1991年,中国与东盟开始正式对话。

当年7月,时任中国外长钱其琛出席了第24届东盟外长会议开幕式,标志着中国开始成为东盟的磋商伙伴。

1996年7月,中国成为东盟的全面对话伙伴国。

中国首次出席了当月举行的东盟与对话伙伴国会议。

1997年12月,中国与东盟领导人发表了《联合宣言》,确定了面向21世纪的睦邻互信伙伴关系。

2002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了2010年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目标。

2003年10月,中国温家宝总理与东盟领导人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

中国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双方政治互信进一步增强。

2007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服务贸易协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合作深入务实
中国文化产业网时间: 2008-11-09 来源: 作者:黄海【字体:大中小】
“随着经济的相互依赖性越来越强,我们的文化产业合作也越来越多,包括市场调研、融资、项目合作等,都可以相互学习对方的成功经验。

”10月28日至31日,在第三届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上,东盟秘书处东盟信息官员阿迪特亚的发言得到了与会代表的认可。

他们还表示,自2006年开办以来,这一论坛对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一直发挥着积极作用。

本届论坛由中国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对外文化联络局和广西文化厅主办,以“相互借鉴、合作共赢”为主题。

与往届相比,本届论坛不仅邀请了泰国等10个东盟国家的代表出席,还吸纳了与东盟国家接壤的云南、广东、海南等省份的代表参加。

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在论坛开幕式致辞中表示,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与东盟山水相连、文化相近,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保持着良好的合作关系和日益密切的友好交往,文化产业的合作发展也面临着共同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为我们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希望它除了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信息交流、相互借鉴成功经验、表达合作意向之外,还能够实质性地推动实际文化合作项目的协商和形成。

合作更加深入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作为中国与东盟国家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平台已经成功举办了两届。

两年以来,该论坛在推动中国与东盟各国文化产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2007年11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新加坡召开的“10+1领导人峰会”的讲话中,特别提到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论坛,并建议论坛期间可商签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

这一建议得到了东盟各国的认可,中国文化部积极响应,于今年7月代起草了《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并通过中国东盟秘书处、中国东盟事务协调国文莱和东盟各国驻华使馆转交给各国的文化产业主管部门。

在本届论坛上,《草案》得到了东盟各国与会代表的积极响应。

缅甸联邦文化部历史委员会委员钦貌纽在发言时称赞这个《草案》体现了真诚合作的精神:“经过仔细阅读,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全面的、公正的《草案》,涵盖了中国和东盟成员进行文化产业合作的方方面面。

其中《草案》的第10条和第11条是保持开放的,可以进行修改和调整,这充分体现了友好协商、真诚合作的精神,我们希望通过此次论坛坦诚和友好的交流之后,可以实现互利双赢。


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司长王永章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目前各国对《草案》的意见已全部反馈回来,我们将针对各国的意见,对互动计划做进一步的修改,择机再进行签署。

《中国——东盟文化产业互动计划》签署后,将是2005年《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谅解备忘录》、2006年《南宁宣言》后,第三个有关中国与东盟文化和文化产业领域交流与合作的文件,对今后中国和东盟文化产业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讨论更加务实
与前两届论坛相比,本届论坛呈现出讨论更加务实深入、议题更加丰富新颖的特点。

正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厅长余益中所提出的,“提高中国与东盟文化产业交流合作的水平不是一句空话,需要精心的策划和采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做到密切合作,必须把操作性的研究摆到突出位置才能提高合作层次。

”他表示,广西与东盟的文化产业合作仍然要以抓项目为主,如推动山水实景演出合作项目的实施等。

而阿迪特亚则针对更具体的问题提出了建议,他说:“在东盟,我们负责的文化部门一直在讨论如何使中小文化企业得到发展的问题。

我认为,通过中小企业的交流并且在东盟内部和外部建立一个文化产业的网络来实现合作会是一个比较好的策略,如在中国和东盟之间建立一个关于中小企业的对话研讨会等。


另外,在论坛上,许多国家还详细介绍了本国的文化资源,并谈到了自己国家对发展文化产业的认识及成功经验。

除了传统文化产业项目如旅游、手工艺品等多次被提到外,一些新的领域也正在被大家认知。

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和文物部文化艺术司司长诺尔莉扎·萝弗莉在发言时说:“文化产业可以把传统的文化和一些新的通讯技术完美结合在一起,我们国家有很多的文化和创意资产,将在多媒体、动漫、电影等方面加大发展力度。


而新加坡信息通讯和艺术部产业发展司司长诺里斯·王则表示,他们正在致力于打造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文化产业,“这种有创造力的文化产业包括文艺、媒体和设计,另外,信息技术也是重要的推动力量。

在这些创意产业中,无论是他们创造的附加价值,还是他们创造的新的就业机会,每年都有增长。

”因此,他们实施了“创意产业发展战略一点零”计划并正在设计“二点零”计划,将着重寻找对新加坡创意产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领域。

总体而言,无论是意见、建议还是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都使得此次文化产业论坛在务实深入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展,这也必然促使中国及东盟之间的文化产业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