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再也不见优美句子【再回起点,我思索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见,再也不见优美句子【再回起点,我思索着】
去学开车,结结实实地重做了一回学生。站上讲台,转身之间,我们似乎就完成了角色的变换和心理的转化。时间成了一剂孟婆汤,学生时代就这样跟我们遥遥地再见了,做学生的情怀也似乎被彻底遗忘了。学生想怎么学,要怎么学,心里是怎么想的,希望得到什么样的评价,一切都随着时间消逝得不留痕迹,印证着泰戈尔的一句诗“天空中不曾留下任何痕迹,而我已经飞过”。我们成了把头埋在沙堆里的鸵鸟,不管世界怎样变化,不在乎日月如何交替,我们自顾自地在台上讲得津津有味。习惯的思维早已使我稳稳地伫立在草场的边缘并成为牢固的栅栏,守护着那匹风驰电掣的思绪“马驹”适可而止。
生活的车轮转了一圈,若干年后,我再次做回学生。让我有机会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这份职业所需要面对的,审视自己站在讲台上到底应该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做。
重回起点,我思索着。
自我探究
师傅教完你方法之后,剩下的就是你自己去尝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很多问题,师傅在旁边不停地说着,但是师傅说得越多你越犯糊涂。师傅怎么说是他的经验、他的方法,但他不能代替你。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味地生搬硬套,你只会手足无措。你需要的是自己的实践经验,你要好好思考,慢慢消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这样的问
题出现之后该如何去解决。即使走了弯路,即使需要一些时间,你还是想自己去尝试。回过头来看我们自己,早已习惯了去搀扶学生,扶着学生不肯放手。我们遗忘了自己当初是怎么认识世界的。大人说这个水“烫”,可我们不知道。摸了之后“热”,跟大人说的那个“烫”联系起来,方才明白,原来“烫”是这么回事。自己没有体验,大人怎么说“烫”都是没用的,跟没有说一样,需要的就是我们自己的体验。其实每个人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以自我为中心的探索性学习方式,这是天生的。我们就是以这种方式去认识周围的世界,每个人走向社会,无论学习、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用自主的、探索的、与周围世界合作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的。而唯独在学校教育阶段,我们所给的教育却没有给学生建立这么一种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不是学生不想,而是我们不给他们机会。我们这些充满特别“爱心”的成人,往往以盲目的爱和强迫性的灌输式教育,压抑、泯灭着他们原始生命中的主导本能和自主工作本能,弱化了他们与生俱来的生命活力,使他们一点点变成了学习的机器,失去了自然的生命力。直到今天,有些成人仍被自己强劲的“爱”的意志支配,对施以强暴般的教育乐此不疲。所以,教育学家蒙台梭利说:只要儿童不能按照自然的规律发展并且受到心理偏离正规的折磨,人类将永远是不正常的。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是我们太希望成功了,我们假借着为学生好的借口,不容许错误,不允许失败,虽然我们深知“失败乃成功之母”。每一个跟斗后面都隐藏着伤口,每一个伤口都会有最深的记忆,这伤口、这记忆,就是学生的经验,就是学生的财富。他们更需要自己独立去思考,需要自己去探索。“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
因材施教
学车的一群人中,男孩们似乎生来就对机械很敏感,他们学得很轻松,车子就是他们的一个大玩具,驾来驶去,灵活自如,车为他所动,为他所用。轮到我自己上车,明明就是想往右转,怎么一不小心车屁股就往左了呢?师傅急得跟什么似的,在一旁大声嚷嚷,可越嚷嚷你越糊涂,在脑中想了半天,还是转不过弯来,心中直埋怨自己笨。看来人是有天赋的,人与人之间天生就不公平,就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点你不得不承认,不服气也不行。但是急是急不来的,只能自己慢慢去摸索。那段时间,连吃饭的时候都在想学车。把筷子摆在桌上当库门,用儿子的遥控汽车在其间转悠,以体会汽车行驶的方向和感觉。心里感叹着:真是不公啊,为什么我天生这么笨呢?突然再想,那些个学生会不会也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呢?我们总是高高地站在讲台上单调机械地讲着,不去想他们个人怎样去接受、想怎样接受、能不能接受,我们却一味“辛苦”地讲着。然而有的学生竟然不会,我们着急了,甚而愤怒,责任想当然地归咎于学生,我们觉得是他们的失误,是他们学习不认真、上课不用心所致。现在想来,学生学习产生差异是很自然的事情,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同一个班级里的学生之间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异,他们的听课状态不同,身体条件不同,智力发展水平不同,感受能力和反应速度都不同,可是教材是统一的,面对的教师是唯一的。无论教育者怀着多么美好的愿望,无论教育者以爱心和智慧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做了多少工作,他所教导的学生们最终仍会表现出较大的差异。个性差异应该是教育的结果,也应该是教育的依据。
“天性常常是隐而不露的,有时可以压伏,而很少能完全熄灭的。”作为教师,我们要做的就是去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从学生本身的特点出发培养他们,在对学生统一而严格的要求中,努力发现学生的个性,研究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特点,找出适合学生自身的学习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更好地完善自己。我们应该明白,“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生命影响另一个生命,教育一名学生,不是一蹴而就的。”教育者就是麦田的守望者,是花园的园艺者,要用足够的爱心和耐心滋养和爱护,然
后等待花朵慢慢绽放,等待果实渐渐成熟。
正面鼓励
每次完成一个动作,严厉的师傅总会挑出很多的毛病,要么偏左了,要么偏右了。其实,心里明白师傅的严格要求是对我的一种促进,但心里是多么期待师傅会说:你完成得真漂亮!那种期待完全就是做学生的感受吧!在适应场地的时候,我有些紧张,当车子顺利完成所有要求的动作后,我的内心有些许的高兴,可是还没来得及高兴,一走神差点撞到红外线感应装置,结果被师傅狠狠地骂了,被骂得蔫头蔫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相信那些学生,被我训了一定也是同样的失落和充满挫折感吧。挫败时的他们,最需要的就是安慰和宽容,我们不合时宜的怪罪,火上浇油的苛刻和责备,会让他们无所适从。
童话大王郑渊洁举了一个例子,朋友告诉他说自己的孩子上小学后喜欢上了原来特别不喜欢的钢琴和英语,他说肯定是遇到好老师了。一问,果然,每次弹钢琴后,老师都会说你是“贝多芬再世”。而上英语课时,老师让孩子们坐在桌子上说,孩子能不喜欢吗?“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扰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不自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需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学生特别重视老师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对自己的充分肯定,往往可以激励其向更高的层次迈进,老师的一次鼓励与赞赏,也许就能引来继续进步的源泉,甚至有时可以改变学生的一生。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