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ICC置管并发静脉炎的预防与护理进展
发表时间:2014-07-21T14:33:42.51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8期供稿作者:谭萍黎强
[导读] 美皮康(软聚硅酮保湿敷料)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用于治疗PICC置管所致静脉炎,可缩短治愈时间,提高治愈率[13]。
谭萍黎强
(重庆市开县岳溪镇中心卫生院 405404)
【摘要】是分析PICC并发静脉炎所产生的原因,总结临床经验,给予相应的预防与护理措施。
【关键词】PICC 静脉炎预防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8-0098-02
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简称PICC)是一种由外周静脉置入,导管尖端定位在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由于因留置时间长、操作简单、使用安全、对患者创伤小、定位准确等优点,它目前已广泛运用于临床,作为长期静脉输液治疗、肿瘤化疗、胃肠外营养或输注刺激性、高渗性及粘稠药物患者的最佳选择,可以最大程度的减少病人频繁静脉穿刺带来的痛苦和不适。PICC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在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护理不当,仍会出现诸多并发症,如: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等,以静脉炎最常见,其发生率可达32.9%[1],是导致拔管的主要原因,本文结合诸多临床经验,通过预防及正确的护理手段,进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
一、静脉炎的分级
依照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的静脉炎判定标准,共分为四级:
Ⅰ级:无临床症状;
Ⅱ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无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Ⅲ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未触及硬结;
Ⅳ级: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静脉条索状改变,触及硬结。
二、并发静脉炎的原因分析
PICC并发静脉炎包括机械性静脉炎、化学性静脉炎、细菌性静脉炎、血栓性静脉炎等,其发生原因与以下因素有关:
1.穿刺静脉血管的选择:穿刺静脉应选择管腔大、弹性好、静脉瓣少的血管。一般首选贵要静脉,因其管径粗、直,管腔由下至上逐渐变粗,静脉瓣较少,利于置管的顺利完成。如果选择的静脉管腔小,静脉瓣多,易引起置管后送管困难,诱发静脉炎的发生。据文献研究显示,静脉炎的发生率贵要静脉为2
2.58%,正中静脉为24.39%,而头静脉为35.29%[2],故考虑首选贵要静脉,其次为正中静脉。
2.导管材质和型号:导管型号过大、材质过硬。导管型号越大,对血管内膜的损伤越大,静脉炎发生率越高,正确选用导管是减少PICC并发症的第一步。在输液流速允许情况下,原则上应选择型号小,管腔小的导管。
3.导管尖端位置:在PICC置管操作中,导管置入长度不够,末端未到达深静脉,当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4.操作者的穿刺技术:护士操作不熟练,反复穿刺、牵拉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穿刺时送管速度过快损伤了静脉瓣,引发静脉炎。
5.患者自身因素: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心理状况、个体体质等有关,一般女性血管较男性狭窄,导管易与血管壁发生摩擦,其发生静脉炎的概率就高;老年患者管壁弹性差、血管脆性大,置管过程易损伤血管内膜,加之老年患者血流缓慢,容易形成血栓,从而促成静脉炎的发生。
6.其它:置管过程未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导管外露未妥善固定,穿刺侧肢体活动过频、强度过大等,都易导到静脉炎的发生。
三、并发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
1. PICC并发静脉炎的预防:
1.1做好健康宣教,给予心理疏导:患者多为第一次置管,对置管知识不了解,会出现紧张、焦虑心理。穿刺前应做好患者及家属的知情同意,介绍PICC导管的相关知识,同时向患者介绍穿刺程序、应用目的、使用好处及注意事项,解除患者及家属的紧张心理。
1.2导管型号的选择及预处理:穿刺前根据患者的静脉血管情况,合理选择静脉穿刺导管的种类和型号。在输液流速允许的情况下,原则上宜选用型号小,管腔小的导管。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单腔三向瓣膜式导管是一种极柔软的高弹性亲水性硅胶导管,组织相容性较好,对血管和周围组织损伤极小,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另根据每个患者的身高不同,准确测量预置导管长度,在置管前要对导管进行修剪,并将导管进行预处理,置管前将导管浸泡在无菌生理盐水100ml加地塞米松5mg利多卡因2ml的混合液中,时间2min,可使静脉炎的发生率降至10.7%[3]。
1.3严格规范操作,掌握置管技巧:操作者应严格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置管技巧,送管时应缓慢、匀速、动作轻柔,最佳送管速度是每次0.3-0.6cm,在送管过程中,如遇到送管困难可边推注生理盐水边送管;
1.4合理选择穿刺静脉及部位:穿刺静脉应选择管腔大、弹性好、静脉瓣少的血管。首选贵要静脉,其次是肘正中静脉,最后是头静脉。PICC穿刺点部位定于距肘窝4cm以上,穿刺后可将导管固定于上臂,可避免手臂活动时弯曲,减少了导管与血管壁的机械性摩擦,从而降低了机械性静脉炎的发生率[4]。
1.5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完成置管后,通过X线确认导管尖端位置,如有必要可行造影术,及时对导管位置进行调整,确保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中下1/3处。
1.6 妥善固定导管外露,避免穿刺侧肢体活动过频、强度过大,避免抬举重物等。
2. PICC并发静脉炎的护理:
2.1一般治疗:抬高患肢,局部用50%硫酸镁湿热敷,可解除血管痉挛,扩张毛细血管,使血流加速,改善微循环,同时促进静脉内膜组织新陈代谢,从而缓解局部炎症反应,促进水肿消退,对静脉炎起到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另沿静脉外涂喜疗妥,可以达到消除红肿、疼痛、硬结等静脉炎症状的作用。
2.2中药制剂治疗:据文献报道,在置管当日血管内膜受损初期预防性的采取金黄散贴敷[5],可有效地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其机理与金黄散的多种有效成分对血管内皮细胞和周围组织发挥了抗炎、抗氧化和细胞保护作用,抑制了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减少血栓形成,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