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企业家应该树立的义利观
民营企业义利观
民营企业义利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主体之一,民营企业在加快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拉动国民经济和实现社会繁荣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提升企业竞争力和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民营企业义利观显得尤为重要。
义利观是指企业在开展经营活动时所坚守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
民营企业义利观的核心理念是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前提,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
民营企业义利观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
民营企业不仅是经济组织,更是社会成员,承担着为社会创造就业机会、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等社会责任。
在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应当关注社会公共利益,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只有通过履行社会责任,企业才能获得社会的认可和支持,实现可持续发展。
民营企业义利观体现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如果只追求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社会责任,短期内可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长远发展将受到限制。
只有秉持诚信经营、追求卓越品质、关注员工福祉等价值观念,才能赢得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可,树立优良企业形象,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民营企业义利观体现了企业家精神和担当意识。
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和决策者,企业家应当具备远见卓识,善于把握时代潮流和市场需求,引领企业走向成功。
企业家要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还要关注社会效益,为员工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
民营企业义利观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和动力源泉。
只有坚持以社会责任为先导,追求卓越品质和服务,努力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民营企业才能获得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成功。
希望广大民营企业家秉持正义、诚信和担当的价值观念,共同推动中国民营企业事业不断向前发展,为实现中国梦作出积极贡献。
第二篇示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中国的民营企业也逐渐崭露头角,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
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传统义利观即以义和利来界定社会关系和个人行为的一种文化价值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影响力。
在中国传统义利观中,义是指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利则是指个人利益和物质利益。
传统义利观强调个人应该根据道德规范来行事,注重道德伦理和社会责任,追求社会和谐。
在当今中国,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通过履行社会责任来回应传统义利观的理念,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传统义利观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传统义利观提倡道德情感和道德规范,强调个人应该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
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企业家和员工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坚守诚实守信、敬业奉献、诚信经营等道德原则。
企业家和员工应该将社会责任视为自己的义务和担当,以诚实守信和合法合规的方式开展业务活动,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企业应该通过道德教育和文化建设,培养员工的良好道德情感,塑造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信誉。
传统义利观注重社会责任和社会利益,追求社会和谐。
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企业应该以社会利益为导向,主动履行社会责任,促进社会公平和谐。
企业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投身慈善事业,关心弱势群体,为社会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要重视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注重可持续发展,尊重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留下美好的家园。
企业还应该关注员工的生活福利,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人文关怀,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传统义利观重视社会和谐发展,注重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这对企业而言,意味着企业应当在发展和利益追求中平衡好自身利益与社会利益、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的关系。
企业应该以完善的企业治理结构和科学健全的激励机制,让企业的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员工、股东、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实现共享发展。
企业还应该建立健全的利益相关者沟通机制,与政府、员工、消费者、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建立互信互利的合作关系,共同促进企业和社会的共同发展。
现代市场经济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义利观免费范文精选
现代市场经济视域下的中国传统义利观[摘要]中国传统的义利观可以分为两大流派:重义轻利的德性主义和义利并重的功利主义,到底哪一种思想更适合现代市场社会,还有待于具体分析。
重义轻利论的核心是公利重于私利,义利并重论的本义是无利不成义,一个是注重国家社会的公利,一个是注重利益本身的正当性,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看待道德与利益的关系,实际上并无根本的冲突。
市场经济不等于利己主义,在当代中国社会的多元价值系统中,“正其谊不谋其利”与“正其谊以谋其利”各有其针对性,不可偏废。
[关键词]市场经济传统道德重义轻利义利并重一、市场经济的趋利性市场经济是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市场经济最早出现在欧洲,随着资本主义向世界的扩张而逐渐成为现代世界经济的主导形态。
当代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一定意义上就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潮中。
尽管中西方的市场经济模式有别,但市场经济所体现的竞争、信用、互利等基本价值原则却不会两样。
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小农经济为基础的。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虽然不乏商业活动和商品交换,但简单的商业活动和商品交换并不能构成市场经济。
那么,在小农经济、专制政治和宗法社会中形成的传统道德观念在多大程度上能适应当今市场经济的要求?这确实是值得深入探讨的一个问题。
众所周知,市场经济首先是逐利的。
一方面,每个商品生产经营者都希望赚钱,实现商品利润的最大化;另一方面,每个商品消费者都希望省钱,实现商品效用的最大化。
也就是说,任何一个真正的“经济人”,无论是买方还是卖方,都不能不考虑自身的经济利益,于是便出现双方的利益博弈:每一位卖者都争取“贵卖”,每一位买者都争取“贱买”,双方都不肯在交换中“吃亏”。
从理论上讲,在纯粹的市场经济下,主体行为的目标都是为了利己而非利他,“经济人”也就是完全利己的人。
换言之,市场经济是以“利己”为动力的,利己也就成为市场经济伦理行为的基本性质。
如何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
一、坚守企业信念1.信念是坚守职场卓越的核心要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必须要坚守价值信念,坚守职场卓越的核心。
IBM董事长小托曼斯·沃尔森曾经说过,“我坚信,任何一家企业为了谋求生存与获取成功,都必须拥有一套健全可靠的信念,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各种策略和行动方案。
在企业获取成功的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因素就是:始终恪守这些信念。
”2.信念是企业的精神支柱不管企业规模大小,都需要精神和信念,这种精神和信念可能是超越竞争对手的重要法宝。
现代传播集团总裁邵忠曾写过一段话:“在当今这个知识经济的时代,商业理念对于企业而言是最为宝贵的无形财富,它是一个企业发展的灵魂。
一个基业常青、永续百年的企业,关键的一条就是其最基本的商业理念和信念从无改变。
”很多成功的企业之所以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存留下来、获得发展,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成员有着共同遵守的信念,正是这种坚定的信念,支撑着所有工作人员勇于面对困难,迎接挑战的到来。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企业价值观已经成为决定企业发展成败的灵魂所在。
3.信念是突破自己的动力天津市华帝销售有限公司在《华帝世界》内刊曾发表:“一个不尊重自己职业的人,在事业上必将难成大器,无论你从事什么样的工作,要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必须尊重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管工作是普通还是特殊,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都要始终保持着一种近乎偏执的尊重、忠诚及执著,甘愿为此做出牺牲,才会使从事的职业转型为经营自己的事业。
”这家公司早期在天津发展的状态是小富即安,没有期望获得很大的发展。
但是后来企业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企业突破了自己,也要求公司的员工突破自己,从自身所从事的工作中改变,尊重自己的职业,才取得了卓越的工作绩效。
同样是经销商,做生意赚钱的人,如果在信念上发生了变化,动力和企业行为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为企业提供服务咨询,经常提到的就是企业要有一种事业的高度来做市场、做产品,不能只想着成为一个赚钱的小老板,而是要成为一个有事业远景的企业家。
案例 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
案例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履行社会责任1.案例 12.案例 2三、贡献聪明才智1.案例 12.案例 2四、树立正确义利观1.案例 12.案例 2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在当今社会,企业和个人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需要关注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通过贡献聪明才智,推动社会进步,同时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本文将通过几个案例,阐述这些观点。
二、履行社会责任1.案例 1某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将环保作为企业经营的重要理念,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环保设施的建设和环保技术的研发。
在生产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法规,减少污染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2.案例 2某企业家积极投身公益事业,通过设立基金会,资助贫困地区的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建设。
这些举措不仅帮助了贫困地区的群众,也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发展水平。
三、贡献聪明才智1.案例 1某科技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突破,研发出多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技术。
这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推动了行业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2.案例 2某医学专家团队,经过多年研究,成功破解了一种疾病的发病机制,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这一研究成果,不仅为医学界带来了新的认识,也给患者带来了希望。
四、树立正确义利观1.案例 1某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始终坚持诚信经营,以质量求生存,以信誉求发展。
在面临利益诱惑时,能够坚守道德底线,维护消费者的权益。
2.案例 2某企业家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关注企业的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的福利待遇,关注环境保护。
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结论企业和个人在追求自身利益的过程中,需要关注社会效益,积极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
同时,要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
辩论赛:企业家要人心还是要利润_辩论赛_
辩论赛:企业家要人心还是要利润辩论赛:企业家要人心还是要利润正方:企业家要赢得人心反方:企业家要赢得利润大家可以看到得人心者得天下,没有错,但是企业家没有获得利润,也不行。
那究竟谁有道理呢?辩论赛正式开始。
正方一辩:大家好,我方观点是企业家要赢得人心。
我会从以下三方面就企业家、企业家精神、赢得人心进行阐述,何为企业家呢?马云曾经说过: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而真正的企业家肩负使命对社会负责。
彼得.德鲁克把企业家生存的目的定位于创造并服务于客户,由此可见生意人把眼光聚焦在利润上,而生意人只谈利润,这就是两者的根本不同。
我们知道现代欧元之父,他把企业家定为社会生产力的第四要素。
我们说何为赢得人心呢?大家都知道,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李嘉诚先生曾经说过他的目标就是追求无我。
我们说企业家是内心中的这份爱,他会感召团队积极为社会做贡献。
那么我们说企业家和生意人在本质上是根本不同的,生意人是索取、追逐利润,而真正的企业家是讲社会贡献、不讲成功。
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家要赢得人心。
反方一辩:大家早上好,我方的观点是企业家要赢得利润。
第一,企业家必须以盈利为根本,经济大辞典对企业家的定义是以盈利为目的,他们肩负着为社会创造利润的责任。
利润是企业收入减去成本的增值部分。
第二,企业家赚钱或者说赚钱是他的天职和使命,企业家的天职就是创造一流的盈利模式并赢得利润,这是毋庸置疑的命题。
企业家创造利润是他的目的,也是他的终极追求,企业家只有创造利润才能为社会、顾客、员工、股东提供最大的价值,这是他的天职和使命,企业家创造利润,同时是符合社会经济道德的,追求利润就是企业家的道德。
如果我们不树立起这样的观点就会被市场经济所淘汰,企业家不盈利就是犯罪,没有利润就会倒闭,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第三,企业创造利润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企业没有利润员工就会忧心忡忡,他们的家人也会为此而遭殃,大家愿意这样吗?另外企业只有赢得利润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采用促使企业和谐、稳定的发展,企业家只有创造利润才会提供更多的社会就业机会,为提高国家的税收、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使中国人成为世界敬仰的民族。
一个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十大意识
一个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十大意识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踏入创业的行列,成为企业家。
然而,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一个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十大意识。
这十大意识包括:一、市场意识中国企业家需具备敏锐的市场意识,准确把握市场需求和变化,善于从市场中发现机遇,为企业发展提供有效的战略指导。
二、创新意识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中国企业家必须有创新意识,不断寻求突破和改进,追求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新动力。
三、国际意识中国企业家要有开放的视野,具备国际意识。
要了解全球市场的竞争格局、国际贸易规则等,积极拓展海外市场,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竞争力。
四、诚信意识诚信是企业长久发展的基石。
中国企业家必须具备高度的诚信意识,守法经营,恪守商业道德,建立起良好的信誉,获得社会和消费者的信任。
五、责任意识中国企业家应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企业家精神。
要认识到自己不仅是企业的利益代表,更是社会的参与者和贡献者,积极回馈社会,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
六、安全意识安全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本前提。
中国企业家要重视安全意识,关注员工、产品和环境的安全,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确保企业持续稳定发展。
七、危机意识在一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危机随时都可能发生。
中国企业家要具备危机意识,能够及时发现和应对各种危机,保护企业利益,降低风险。
八、合规意识中国企业家要守法经营,具备合规意识。
要熟悉相关法律法规,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建立起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防范各类违规行为的发生。
九、团队意识企业家不能孤军作战,要懂得团队合作。
中国企业家需具备团队意识,善于团结和管理团队,发挥每个成员的优势,共同促进企业的发展。
十、学习意识中国企业家要不断学习与提升。
要关注行业动态和前沿技术,进行针对性的学习和培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适应市场的快速变化。
通过具备以上十大意识,一个中国企业家可以更好地应对市场的挑战,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企业与儒家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
企业与儒家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儒家传统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之一,其核心思想是仁、义、礼、智、信。
这五个道德理念在现代企业管理中也能发挥重要作用。
本文就企业与儒家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进行探讨。
首先,仁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仁者悦人、恭善、待人和善,企业也需要在经营中秉持仁的精神。
一个仁义礼智信的企业必然能够幸福感和认同感得到保证,员工会更加有归属感,也会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努力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其次,义是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原则,它强调忠诚、尊重、守信用。
企业作为一个社会组织,也应该在经营过程中秉持义的精神,对员工、客户、供应商等各方都要理性对待,遵守诚实守信的原则。
这样能建立起企业的良好声誉和信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再次,礼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概念。
礼包括礼仪、礼节、规矩等方面的内容,它在企业中的表现是建立和谐的内部关系和良好的外部形象。
企业要注重建立员工之间的良好关系,营造和谐的工作氛围。
同时,在与外部利益相关方合作时,也要遵循礼的原则,与他人平等相待、尊重对方的权益和利益,以建立长久稳定的合作关系。
再者,智是儒家传统文化中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
中国古代有讲究“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仁、义、礼、知、信为常。
这些常常都要求人具备智慧,智慧是在实践中获得的,是通过智性的努力才能够获得的。
在企业中,智慧是员工迎接挑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企业要注重智慧的培养,鼓励员工不断学习和创新,提高自身的智慧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才能不断取得突破和发展。
最后,信是儒家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基石。
在企业中,信是建立和发展企业的基础。
一个具有信誉的企业不仅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和合作伙伴,还能得到员工的尊重和信赖。
企业要注重信的建立,为员工和客户提供可靠的产品和服务,遵守合同和承诺,坚守诚信原则。
综上所述,企业与儒家传统文化仁、义、礼、智、信密切相关,企业如果能够借鉴、运用这些儒家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将能够建立和谐的内外部关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家管理理念
企业家管理理念是指企业家在经营管理过程中所遵循的核心原则和价值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企业家管理理念:
1. 创新与创业精神:企业家应具备创新思维和勇于冒险的精神,不断寻求新机会、开拓新市场,并推动组织的持续创新和发展。
2. 客户导向:将客户需求置于至关重要的位置,深入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建立长期稳固的客户关系。
3. 团队合作:重视团队合作与协同效应,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建立具有高度凝聚力和互信的团队文化。
4. 持续学习与适应变革:企业家应持续学习并保持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及时调整策略和运营模式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
5.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企业家应将社会责任纳入经营管理范畴,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共享价值。
6. 效率与卓越:追求高效率的组织运作和卓越的业绩,不断提升生产力和管理效能,实现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7. 智慧领导与人才培养:发展智慧型领导力,培养优秀的团队和人
才,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
8. 敢于承担风险与失败接受:企业家应敢于承担风险,并对失败保持理性看待和快速学习,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不断成长和进步。
这些管理理念不仅适用于创业企业家,也适用于企业中的管理者和领导者。
企业家管理理念的确立和贯彻可以帮助企业实现良好的商业绩效、员工满意度和社会影响力。
修身治企:管理者义利观与公司经营业绩
修身治企:管理者义利观与公司经营业绩目录一、内容概述 (2)二、管理者义利观概述 (2)1. 义利观定义与内涵 (3)2. 管理者义利观的重要性 (4)三、管理者义利观与公司经营目标的关系分析 (4)1. 义利平衡与公司经营目标的关系 (5)2. 义利观对公司经营目标的影响机制 (7)四、管理者义利观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研究 (8)1. 义利观在企业社会责任中的体现 (9)2. 社会责任履行对经营业绩的影响分析 (10)五、管理者修身治企的实践路径与案例分析 (11)1. 管理者修身治企的内涵解析 (13)2. 实践路径与策略部署 (14)3. 相关案例分析研究 (15)六、公司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 (17)1. 经营业绩评价体系构建原则与目标 (18)2. 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19)3. 实证研究与分析 (20)七、管理者义利观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研究总结与未来展望 (22)1. 研究总结与主要观点梳理 (23)2. 局限性与未来研究方向展望 (24)八、结论与建议 (25)一、内容概述本文档旨在探讨管理者的义利观与公司经营业绩之间的关系,以期为企业管理者提供有益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在分析这一关系之前,我们首先回顾了修身治企的内涵和意义,认为修身治企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理念,要求管理者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专业素养,以实现企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此基础上,我们从管理者的义利观出发,探讨了其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以帮助企业管理者更好地实现义利平衡,提高公司经营业绩。
二、管理者义利观概述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管理者义利观是一个重要的理念。
义利观源于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强调道德原则与经济利益的平衡。
在现代企业管理实践中,管理者义利观主要指的是管理者在管理公司、制定决策时,应当坚持道德准则与社会责任,并在追求公司经济利益的同时,注重履行社会责任和义务。
一个管理者的义利观体现在其管理行为和决策过程中,在企业管理中,管理者的决策和行为不仅要考虑公司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员工、客户、社会等多方面的利益。
企业家价值观
企业家价值观企业家价值观是指企业家在经营管理中所秉持的一种信仰和准则,是企业家行为的价值导向。
它体现了企业家对人生、事业和社会的认知和态度,对企业经营决策和行为规范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个企业家的价值观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与他人的相处方式,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这意味着企业家应该始终将员工视为企业最宝贵的财富,关注员工的发展和福祉,激发员工的潜能和创造力。
企业家应该尊重员工的人格和权益,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只有员工有了充分的发展空间和情感认同,企业才能获得更好的业绩和长期的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创新的价值观。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企业家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家应该敢于挑战现状,勇于尝试新事物,不断创新和改进产品、技术、管理等方面。
他们应该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及时把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为企业提供持续的竞争优势。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责任感和诚信的价值观。
企业家不仅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还要对企业、员工和社会负责。
他们应该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守信,言行一致,做到言行一致。
企业家应该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回馈社会,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具备责任感和诚信的企业家,企业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赢得社会的认可和信任。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团队合作的价值观。
团队合作是企业成功的关键之一,也是企业家成功的重要因素。
企业家应该注重团队的建设和管理,激励团队成员发挥个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
他们应该注重沟通和协调,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追求企业的发展目标。
一个优秀的企业家应该具备持续学习和成长的价值观。
企业家应该具备开放的心态,不断学习和吸收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
他们应该保持谦逊和谨慎的态度,勇于面对挑战和失败,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和改进自己的经营策略和管理方法。
商人的道德
中国传统商德的主要内容有:1.儒家传统的义利观。
义以制利、义中取利的交换原则,要求商人见利思义、见得思义、取予有度、生财有道,并在商品交换过程中遵守义以制利、诚信无欺的伦理原则,反对惟利是图、见利忘义的不道德行为。
此原则,在长期的商业时间中内化为中国古代商人内在的行为准则,积淀成尊法守规、尽职修业、贾法廉平、诚信无欺、货真价实、讲求信誉的优良商德传统。
同时也应该借鉴墨家的义利关系的伦理思想,即义和利是完全统一的,兼爱和互利也是统一的思想,承认和肯定商人创造社会财富的营利的精神。
2.尊重规律,取之有道的经营技巧。
尊重经济规律、善于把握时机、及时取予而发财致富者,受到了传统商德的肯定和提倡[8]。
3.勤奋敬业、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敢于冒险、无怨无悔的优良职业道德,勤俭节约、不事奢华的传统伦理思想都是现代商人伦理应该借鉴和学习的。
4.公平和公正。
墨家的兼爱思想具有鲜明的平等互利思想,“兼爱”即“周相爱”,主张“兼以易别”,“兼相爱,交相利”,反对“亏人自利”。
5.乐善好施,爱国济民的道德情怀。
6.注重集体和整体和谐。
道家和儒家有着突出的和谐思想,道家老子把万物的规律和本质归结于道,和谐是道的根本特性,因而是处世的根本准则,注重于集体、整体和群体的和谐,是企业寻求卓越的关键,主动履行和承担对集体和整体的责任,企业就会充满活力,企业和个人就会获得更多的机遇,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重新采用把天地万物和人作为一个统一和和谐整体的研究方法,汲取“天人和谐”的根本思想,深刻认识企业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的深远意义,企业(作为法人和组织)在市场中最基本的伦理是适者生存,人类在大自然中根本的法则同样是适者生存,企业不能因为前者而消除后者的社会责任[9]。
中国传统商德作为调整商事主体利益关系的伦理原则和行为规范,揭示了商业活动中的道德规律,凝聚了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精华,其价值原则、基本规范和要义精髓对现代商业依然具有适用性和可借鉴性,是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的一份宝贵的遗产。
理念和正确义利观
理念和正确义利观
有许多人共同坚持的理念和正确的义利观,可以帮助人们做出正确的选择,符合社会
的要求,并实现自身的价值追求。
首先,“有理,有利,有义”是一种正确的理念。
在这种理念里,“理”指的是行为
的合理性和合法性;“利”指的是做出决定之后最终获得的受益;而“义”表示正义正确,是一种相对性的,一般指符合法律、道义和礼义等客观要求。
这样,这种理想的和谐关系
可以帮助人们秉承最大限度的利益,而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道德等客观要求。
此外,有利可图也是一种正确的义利观。
即在做出任何决定时,应该考虑回报和利益,同时不能违反他人的权益,损害他人的利益。
例如在一个公司内,应该以个人的利益为基础,但同时不能失去视野,考虑企业利益。
就此而言,它可以使体系和秩序得到保护,在
做出选择的同时,可以预测到将会受到的影响。
最后,“利他主义”是一种通行的理念和好的义利观。
它认为,作为一个人,应该在
做出决定时,考虑其他人的利益,尊重其他人的愿望和理想,促进共同的发展。
换句话说,把自身利益放在一边,使自己做出的行为对其他人、对社会有一定的影响力。
比如,当做
出投资决定的时候,不是只考虑自己的收益,还应该考虑投资项目能够为社会、为各界带
来的价值,从自身利益中结合出更多的收益。
总而言之,上述理念和义利观,能够使人们在做出决定时,秉承全球化的胸怀和良知,考虑到更多因素,在不违反法律、道德和义务的前提下,做出有利于自身利益、也有助于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选择。
关于培养年轻民营企业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培养年轻民营企业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关于培养年轻民营企业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思考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由民企二代和自主创业的青年企业家群体组成。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大多数年岁已高,因年龄、精力、文化知识结构等诸多因素,已步入退休年龄,已开始逐步实现交接班。
民企二代顺利接过接力捧,如何弘扬企业家精神实现新的超越?自主创业的青年企业家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又如何走出一条实现自身创业理想的新路?近期,xx 区工商联(商会)对 x 名年轻一代所在企业进行了专题走访调研,其中 x 名属于父母创业的创二代,占被调查对象的 83%;9 名已经或基本实现交接班,占被调查对象的 60%;3 名属于自主创业的年轻人,占被调查对象的 16%。
通过与他们的座谈交流,我们深感对于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培养、教育、引导,不仅是民营企业的家事私事,同样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要事,关系到民营经济的持续稳健发展,关系到经济转型升级的成功与否。
这既是民营企业家应该认真思考的课题,也是摆在区委、政府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的特点及不足(一)文化程度普遍较高视野较宽阔,但管理经验有些不足第一代民营企业家由于自身文化程度不高,都很重视对子女文化知识结构方面的培养。
1/ 8因此相对于第一代民营企业家,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文化程度普遍较高,绝大多数都受过高等教育,甚至一部分人还有海外留学经历,而且所学专业大多数与企业管理相关。
他们注重自身知识结构的专业性和实用性,具备走出去学习的条件,视野比较开阔,有利于与国际接轨。
但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大都是初次创业或处于企业传承交接的过渡期,个人管理企业的实践经验不够丰富,管理经验不足,有的缺乏让员工信服的个人管理权威和认同感。
案例 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
案例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树立正确义利观【最新版】目录一、引言二、履行社会责任1.案例介绍2.社会责任的重要性三、贡献聪明才智1.案例介绍2.聪明才智的贡献价值四、树立正确义利观1.案例介绍2.义利观的含义与作用3.如何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五、结论正文【引言】在当今社会,企业和个人都在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关注三个方面: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以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对这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履行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和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应尽的义务。
一个典型的案例是阿里巴巴集团通过其旗下的阿里巴巴公益基金会,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如支持教育、扶贫、环保等领域的发展。
这不仅帮助了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同时也带动了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公益事业。
由此可见,履行社会责任对于企业和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贡献聪明才智】聪明才智是人类发展的重要资源,每个人都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为社会作出贡献。
比如,马斯克创立的特斯拉公司,通过技术创新,推动了电动汽车的普及,为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支持。
这种以聪明才智为核心的创新,对整个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树立正确义利观】义利观是指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要充分考虑社会公益,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
这就需要我们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企业和个人应该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关注环境保护、公平竞争、诚信经营等原则,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平衡。
只有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才能保证企业和个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充分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贡献。
【结论】综上所述,履行社会责任、贡献聪明才智以及树立正确的义利观是企业和个人在发展过程中应该关注的重要方面。
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
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也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
在这个过程中,传统义利观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示。
传统义利观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利益和道德的理念,它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这种传统义利观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本文将就传统义利观及其对我国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加以探讨。
一、传统义利观的内涵中国传统义利观是在道德伦理框架下所形成的一种关于利益与道德的观念。
其内涵包括了宗法制度、礼法制度、道德经济观念等。
它强调了个体对于集体和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同时也注重了个体的利益和权益。
传统义利观体现了尊重、包容、公平、共享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义利观对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启示1. 强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传统义利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当重视企业与社会的关系,不仅要关注自身利益的实现,更要考虑社会的利益和福祉。
企业作为社会的一部分,应当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关心和支持社会发展。
2. 注重企业的道德经营传统义利观强调了道德经济观念,即在经济活动中注重道德和诚信。
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道德经营,遵守法律法规,不得以牟取私利来损害社会的利益。
企业要坚持诚信经营,尊重消费者和员工的利益,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 关注员工的利益和福祉传统义利观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责任。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员工的利益和福祉,关爱员工,保障员工的权益,提高员工的福利待遇,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
只有让员工得到尊重和关爱,他们才会在工作中更加积极主动。
5. 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传统义利观注重了包容和共享的价值观念。
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应当注重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要注重环保、节能减排,推动科技创新,培养人才,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让企业得到可持续的发展,才能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
现代商人的义利观
现代商人的义利观在现代社会,商人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其行为和价值观对社会的经济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商人的义利观是指商人在经营活动中对待利益和道德的态度和观念。
现代商人的义利观应当以诚信为本,注重社会责任,追求长远发展,实现义利共赢。
一、诚信为本诚信是商业活动的基石,是商人的道德准则。
现代商人应当坚持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履行合同义务,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诚信不仅能够赢得客户的信任,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还能够促进社会的公平竞争和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注重社会责任现代商人应当认识到,企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为了追求利润,更是承担社会责任的体现。
商人应当关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履行社会责任,商人不仅能够获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还能够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
三、追求长远发展现代商人应当具备长远的眼光,不仅仅追求眼前的短期利益,更要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
商人应当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注重产品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通过持续的发展,商人能够实现企业的价值最大化,为社会创造更多的价值。
四、实现义利共赢现代商人应当追求义利共赢,即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也能够兼顾社会公益和道德伦理。
商人应当通过正当的手段获取利润,遵守市场规则,公平竞争。
同时,商人还应当关注社会的公平正义,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实现义利共赢,商人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五、总结现代商人的义利观是以诚信为本,注重社会责任,追求长远发展,实现义利共赢。
商人应当以诚信经营,遵守法律法规,树立良好的商业信誉。
同时,商人应当关注环境保护、员工权益、公益慈善等方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承担社会责任。
商人还应当具备长远的眼光,注重企业的长期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通过实现义利共赢,商人能够获得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中国传统文化对商业伦理的影响义利观
我国传统文化对商业伦理的影响义利观一、概述我国传统文化自古就对商业伦理产生了深远影响,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商业伦理观念。
其中,义利观作为我国传统文化对商业伦理的重要影响之一,一直深受商界人士和学者的关注。
本文将从义利观的概念、特点和对商业伦理的实际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深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对商业伦理的影响。
二、义利观的概念和特点1. 义利观的概念义利观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对个体利益与社会责任之间关系的一种理解。
义指的是个人对于社会、他人的责任和义务,而利即指个人的利益和利得。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义和利被视为一体,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而非对立的两个方面。
义利观强调了个人在谋求私利的同时要考虑到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
2. 义利观的特点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强调了人的道德责任和社会义务,视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为统一体;注重了亲情、友情、邻里关系等人际关系,倡导以和为贵,注重人情味和人情义理;强调了个人在追求利益时要遵循道德规范,不得逾越道义底线。
三、义利观对商业伦理的影响1. 促进商业诚信由于义利观强调了个人的社会责任和道德规范,对商业伦理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商业活动中,个体和企业在谋求利益的需要遵循道德规范,遵守合同精神,诚实守信,不欺骗顾客和合作伙伴。
义利观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商业诚信的建立和发展。
2. 倡导和谐共赢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强调了人际关系的和谐和相互尊重,倡导了和谐共赢的理念。
在商业伦理中,这一观念也得到了体现,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不仅仅追求自身利益,更要考虑合作伙伴、员工、客户以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实现共赢共享。
3. 提倡长期发展义利观还在商业伦理中提倡了长期发展的理念。
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重视的是人际关系的长期稳定与和谐。
在商业活动中,企业也应该注重长期发展,不只是眼前的利益,而是要追求长期稳定的经营和发展。
4. 抑制短期行为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义利观倡导了淡泊名利,抑制了个人的短期行为。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
如何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
成为一个好的企业家是一项长期的努力和积累,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和
品质。
1.尊重他人:成为一个受人尊重的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要爱护周
围的人,包容不同文化、价值观和生活习惯的人,不批判、不歧视他人。
2.诚实守信:坦诚待人,言行一致,保持信用,承担自己的责任。
不
说谎、不欺骗,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
3.热爱生命并有责任心:珍惜生命,热爱生活。
同时认真对待自己的
职业、工作和社会责任,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素质。
4.敬业乐业:对于自己所从事的工作,不论是职业或是志愿服务,都
要用心投入和认真对待,以尽力达到最好的表现。
5.始终保持谦虚和礼貌:不自大、不骄傲,遇到批评能够积极反思自
身问题并加以改进。
同时,保持礼貌和谦逊,尊重他人的意见和观点,不
争吵、不轻率地抨击别人。
6.适度关注他人:成为一个备受尊重的人需要适度地关心和关注他人。
关注社会、关注公共事务,对他人遇到的问题给予帮助和支持。
7.拥有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乐观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抱怨、不失望,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总之,成为一个备受尊重的人需要多方面的素养和实践,需要良好的
品德和社会责任感,在日常工作、和人交往等方方面面注重自身的素质提高,并且做出表率来引领周围的人。
正确义利观的内涵
正确义利观的内涵正确义利观是指在行为准则中,正确、正义和利益三者的平衡和统一。
正确义利观内涵丰富,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正确观正确观是指行为应该符合事实、真理和规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不断学习、探究和认知事物的本质。
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行为更加科学合理。
二、义观义观是指行为应该符合社会道德标准和公共利益。
在社会交往中,我们需要尊重他人权利,遵守道德规范,保障公共利益。
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
三、利益观利益观是指行为应该符合自身和他人的最大化利益。
在经济活动中,我们需要追求个人收益的同时也要考虑到他人的收益。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互惠互利,促进经济发展。
四、正确义利观的平衡正确义利观并不是简单地把三者加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完美的答案。
实际上,在具体情况下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权衡和平衡。
例如,在商业活动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企业的经济利益,同时也要遵守道德规范和法律法规,保护消费者权益。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
五、正确义利观的重要性正确义利观是人们行为准则中最基本的价值观念之一。
它对于个人行为、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都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当今社会,正确义利观已经成为了企业社会责任、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重要标准。
六、正确义利观在教育中的应用正确义利观作为一种价值观念,在教育中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能力、道德素养和经济思维能力,使其能够在未来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机遇。
七、结语总之,正确义利观是一个复杂而又丰富的概念,它对于个人行为和社会发展都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正确义利观,将其贯穿于我们的行为准则之中,使我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企业家应该树立的义利观
在日趋发达的现代社会树立一个正确的义利观显得尤为重要,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以义为上正是现代企业家应该牢记在心!一个优秀的企业家良好的素质修养表现在:企业家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要把自己个人的利益与整个企业和整个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要顾全大局。
企业家制定战略决策和目标一定要以满足人民的生活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促进整个社会的进步为出发点,要以民族沧桑为己任。
只有这样,企业才能获得长期的生存与发展;企业家还应敢于负责,勇于承担责任。
特别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公司制最大的特点就是实行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而且公司只对债务清偿负有限责任。
企业家一般只是公司、企业的经营者,不是所有者。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使得真正懂管理的人才来经营、运作企业,有利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但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矛盾,比如所有者与这经营者之间激励不相容,即所有者与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而产生的目标取向不一致;信息不对称,即经营者掌握有关生产经营过程的全部信息,而所有者很难获得;责任不对等,即经营者对企业经营失败承担的责任遭受的损失要比所有者小得多。
正因为存在这样的矛盾,就容易产生经营者不负责任的决策行为,甚至直接侵害所有者的利益。
这就更加要求企业家的决策行为一定要对整个公司的资产负责,要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
这些品质对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企业家来说尤为显得重要。
说到道德,我们不能不提到我国古代的儒家管理思想的“义利观”。
“义”主要是指对管理者的道德要求,“利”主要是指管理者的物质及精神需要。
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身以求仁。
”旬子曰:“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通者常制人,穷者常制于人;——是荣辱之大分也。
”“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桡,是士君子之勇也。
”这些都说明了一个普通的道理,用到这里,那就是企业家制定战略决策和经营管理过程中,要以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整个企业集体的利益为重,要考虑企业的长远发展。
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完善的过程中,海尔、长虹、联想、北大方正等企业之所以能够取得快速的发展,不能不说除了与张瑞敏、倪润峰、柳传志,王选等优秀企业家优秀的经营管理素质与修养外,还与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关。
他们总是以民族沧桑为己任,从长远出发,全局出发,来考虑企业的发展。
“义”,是中国传统价值范畴之一,繁体字为“義”,《说文》解释曰:“从我、羊”,羊象征着善和美。
《礼记•中庸》曰:“义者,宜也”,韩愈在《原道》中说:“行而宜之之谓义。
”即思想和行为要符合一定的道德标准。
“义以生利”是先秦儒家的重要主张之一,源自《左传•成公二年》:“仲尼闻之曰:‘……名以出信,信以守器,器以藏礼,礼以行义,义以生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也’”。
《国语•晋语一》也提到:“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利,其意有二:一为利益,《论语•宪问》:“见利思义。
”
二为利润,《史记•越王勾践世家》:“逐什一之利。
”
义利之辩是中国思想史上长期争论的一个重要话题,南宋理学大师朱熹称之为“儒者第一义”。
历史上,先秦儒家提出的义以生利、见利思义、以义为上等一系列论述,两千多年以来一直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和价值取向。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本着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内核,使企业形成科学的义利观和正确的经营理念。
义以生利:正确协调企业与社会、国家间的关系
“义以生利”,意思是说行义也能产生利。
这就要求企业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要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积德行善,多行义举。
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报效国家,回馈社会。
这些行为虽不能为企业带来直接的利润,而且还要付出一定的额外费用,但从长远来看,却能使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极大地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企业发展创造一个和谐的外部环境,这反过来又使企业受益匪浅,实现企业利益与社会责任的良性互动。
在这方面,浙江省椒江市东港企业公司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该公司的总经理王云友出于对博士生的同情和为国分忧的赤诚,从1992年开始,每年拿出35万元设立“东港助学金”,资助北大、清华等高校的贫困博士生,此举在社会上特别是在教育界、企业界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使东港企业公司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象征。
公司的滴水之情引来了涌泉相报,受资助的博士生们纷纷利用寒暑假到椒江市东港企业公司考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开发新产品,使企业的利润以几倍、几十倍的速度增长。
《国语•晋语四》曰:“夫义者,利之足也。
”赞助社会公益事业,讲究利国利民,为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这既是一个企业的责任,也是企业的义务。
同时,又可以使企业借此宣传自己,赢得美名,以“义”带动“利”,更加理直气壮地赚钱。
既利人,又利己,是一举两得的事。
见利思义:企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
长期以来,在人们的思维定式中,一直认为儒家是把“义”和“利”对立起来的,其实并非如此。
从先秦儒家大师们的言行来看,他们并不反对求利,孔子就毫不掩饰自己对富贵的渴求,他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果能获得财富,就是做一个市场看门人,他也干。
荀子曰:“好荣恶辱,好利恶害,是君子小人之所同也。
”求富是人们的共同心理,是不分君子和小人的。
他们的主张是“见利思义”,即“利”的获得必须符合社会道义,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孔子的这一思想又为孟子所直接继承,他说:“非其义也,非其道也,禄之以天下,弗顾也;系马千驷,弗视也。
非其义也,非其道也,一介不以与人,一介不以取诸人。
”事实上,在孔子的弟子当中,颇受孔子赏识的、称之为“瑚琏”重器的子贡,就是一个靠经商致富的超级富翁,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儒商。
孔子还称赞他“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
即猜测市场行情,每测必中,故财源广进,富可敌国,“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
见利思义,为现代企业树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指明了方向。
虽然市场经济的本质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获取利润,没有盈利,企业也不可能生存下去。
但利润的获得,必须符合社会道德规范、国家法律和使用正当的经营手段,必须受“义”的约束。
诚信经商,货真价实,信誉至上,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心理和需求,处处维护公共利益,做到“义然后取”,取得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同步发展。
多行不义必自毙,如果一个企业唯利是图,见利忘义,为富不仁,甚至是为攫取企业的一己之私利,而不择手段,损人利己,坑蒙拐骗,伤天害理,非法致富,其结果必然是“放于利而行,多怨”,为社会所不容,为世人所不齿,招致天怒人怨,自取灭亡。
像轰动一时的南京冠生园事件,就是只顾自己的私利,无视公众的利益,用陈年馅料做新饼,一旦被曝光,名誉迅速扫地,万夫所指,结果使这个具有80多年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