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区域化-完整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民币区域化之国内外环境分析(SWOT分析)
一、问题导入
二、人民币区域化的国内环境
作为最大的新兴市场经济国家,中国要积极大胆地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一般来说,一种货币要成为区域性货币甚至成为世界货币,货币发行国起码要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具备吸纳他国资本、产品出口的巨大市场;二是拥有稳定的币值;三是提供开放的、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国内金融市场。而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快速提升、贸易金融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金融环境的逐步改善,人民币区域化条件正在不断成熟.
(一)优势
1.中国具备持续增长的经济实力
一种货币能否成为区域关键货币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市场选择的基础是货币发行国要具备强大的经济实力。英镑和美元称霸世界时,英国和美国都是当时的世界经济枢纽。德国马克和日元在成为全球主要国际货币时,德国和日本的经济都在大幅度增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1~2007年更是保持了GDP年均106%的增长速度。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466万亿元,从世界第六位上升到第四位,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英国,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
2.中国具备相对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国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手段由直接手段变为间接手段,国民经济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随着财政、金融、外汇、投资和流通等领域中的改革正在深化,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效果明显。这一切保证了我国国民经济在快速、稳步发展的同时,物价保持相对稳定。在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保持快速发展的同时,商品零售价格上涨率和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率都保持在比较低的水平,物价水平总体上来说变动幅度不大,这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环境的稳定。
3.人民币币值保持相对稳定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后,中国政府所做的人民币不贬值的承诺使人民币在亚洲地区的公信
力大大提高,同时政府同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和多边合作的能力明显提高。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改革并完善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形成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随着新汇率体制的实施,人民币进入了缓步升值期,2005年、2006年、2007年和2008年人民币升值幅度分别为2.43%、3.13%、6.9%和6.9%。
4.中国金融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高
首先,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程度不断加深。截至2008年底,46个国家和地区的196家银行在华设立237家代表处。目前,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基本面健康,资本充足,资产质量良好,拨备充足,盈利情况较好,流动性充足,主要指标均高于监管要求。截至2008年底,在华外资金融机构资产总额13万亿元(见表一),同比增长737%;各项贷款余额7,305亿元,同比增长5.09%;各项存款余额5,974亿元,同比增长34.82%。另外,外资银行经营业务范围逐步扩大。
表一:在华外资银行业营业机构数与资产情况(2003-2008年)
单位:家,亿元,百分比
再次,中国银行业也逐步走向世界。截至2008年底,5家大型商业银行共有78家一级境外营业性机构;共收购(或参股)5家境外机构,涉及收购金额约合713亿美元。
5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使人民币区域化迈出积极的步伐。
2003年9月,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布了《边境贸易外汇管理法》,允许在边境贸易中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鼓励中国边境地区商业银行与周边国家地区银行建立代理行关系以通过银行进行边境贸易结算。这项规定对人民币国际化具有积极的影响。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采用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边境贸易,边境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促进人民币的区域化。国家外汇管理局针对边境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台相应法规,将消除周边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後顾之忧,促进人民币在周边国家或地区的流通。
6人民币在香港地区的广泛流通和使用为人民币区域化提供了有益经验。
2003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为在香港办理人民币存款、兑换、汇款和银行卡业务的银行提供清算服务。内地居民可以使用内地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香港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港元现钞,香港居民也可以使用香港银行发行的人民币银行卡到内地用于消费支付和在自动取款机上提取人民币现钞等等。这些办法和政策对人民币的境外流通作了尝试,也为人民币的境外流通提供了有益经验。
(二)劣势
1、我国离人名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还有相当距离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2009)的评估,截至2009年7月,在7大类40项资本项目交易中,我国有5项实现了可兑换,8项基本可兑换,17项基本可兑换,还有10项不可兑换。
直接投资方面,目前,外商来华直接投资已经实现可兑换,但在投资项目的投资等交易环节。仍存在一定限制。政策上尚不允许企业用人民币对外直接投资。截止至2008年末,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1700亿美元,远低于8763亿美元的外商来华直接投资余额。
三、人民币区域化的外部环境
(一)机会
1、美国次级债危机下国际货币体系的新变化为人民币的国际化提供了新的战略机遇
次贷危机是否已经结束,目前尚无定论,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了投资者对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从而为资本流入亚洲新兴市场地区提供了机遇,也为人民币扩大国际影响、增强国际间的信用水平、提高国际地位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2、日本经济低迷,政治地位较弱,日元难以成为东亚区域化的关键货币
(1)信用关系严重疲软。
日本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持续低迷,自2000年以来经济更是持续低迷,破产企业增加,失业率创记录,金融资产大缩水,银行呆账120万亿日元,银行体系处于瘫痪状
态。加上美国经济的不景气,日本的对外出口也受到阻碍,美日汇价急剧波动,日元贬值,直接导致了日本金融动荡,加剧了经济恶化,此外,个人消费低迷,物价下跌;
(2)日本长期存在的政治历史问题。
这影响着亚洲很多国家和地区人民的感情,极大影响着日元的信任度。日本在历史上侵略过许多东亚国家,而且始终不能正确对待历史,使得其在政治上难以得到邻国的信任。
3、东亚区域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贸易份额和开放度大幅提高(图片1)
贸易份额由图片1呈现;
贸易开放度作为对外贸易的伴生物,从1985年到2009年,以商品和服务占GDP百分比计算的东亚国家开发度比率大幅提高。东盟贸易开放度从1985年的28.6%提高到2009年的48%。与之对照,欧洲和美国的贸易份额从59.1%和14.9%下降到42.4%和10.5%。
4、东亚区域内进出口日益增加(图片2)(图片3)
5、东亚区金融市场相关性趋于紧密
东亚金融危机后,美国、中国、日本和韩国四国货币市场相关性增加。危机后,东亚三国主要国家的货币市场利率和美国密切相关,而且,东亚三国的货币市场之间相关性也趋于紧密。
6、东亚区域的政治互信和监管协调增加
(二)威胁
1、中国威胁论(曹晴提供的,最后能再补充一点细节)
2、区域内金融服务落后,缺乏统一的人民币市场汇率基础。
在与我国贸易往来比较密切的东南亚地区,包括已经与我国实行货物贸易自由化的东盟自贸区,不少国家的银行体系很不发达,可以兑换人民币的金融机构更是稀少。此外,区域内许多国家并无本币与人民币直接兑换的官方汇率,而必须通过美元等硬通货换算,或通过黑市高价兑换。这都不利于人民币在区域内的流通。
3、周边战略安全变局制约人民币成为周边区域主导货币。
近年来,东北亚、东南亚安全局势频频出现危机或争端,不能排除某些国家可能借周边安全变局继续制造事端,进一步拉大国抗衡中国。一些国家可能联手巩固传统经济大国和区域主导货币地位,防范人民币成为本区域主导货币。这些会影响本地区用人民币结算、投资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