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播空间:公共空间的问题(第四讲)

一、公共领域的概念及其构成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出版两年之后, 哈贝马斯在一篇题为“公共领域”的小文中对公共领域作了一个简明扼要的界定:“所谓‘公共领域’,我们首先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的一个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像公共意见这样的事物能够形成。公共领域原则上向所有公民开放。公共领域的一部分由各种对话构成, 在这些对话中, 作为私人的人们来到一起, 形成了公众。那时, 他们既不是作为商业或专业人士来处理私人行为, 也不是作为合法团体接受国家官僚机构的法律规章的规约。当他们在非强制的情况下处理普遍利益问题时, 公民们作为一个群体来行动; 因此, 这种行动具有这样的保障, 即他们可以自由地集合和组合, 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当这个公众达到较大规模时, 这种交往需要一定的传播和影响的手段;今天,报纸和期刊、广播和电视就是这种公共领域的媒介。当公共讨论涉及与国家活动相关的问题时, 我们称之为政治的公共领域( 以之区别于例如文学的公共领域)。显然, 这一定义是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之缜密研究基础上的概括。哈贝马斯所说的“公共领域”主要由三方面要素构成:

1. 公众

公共领域的第一个构成要素是由超脱于个人或集团( 利益集团) 私利之上、亦不受国家或其他政治权力( 公共权力) 约束或为其服务的私人自愿组成的、拥有一定规模的公众。公共领域中的“公众”有三个特征, 或者说是三个前提: 一是拥有共同关注的普遍利益( 利益的普遍性是相对于公众群体的范围而言的) , 这种普遍利益超出私人或集团利益之上; 二是自愿性, 即组成公众的每一个

体应是“自愿地”、“自由地集合和组合,可以自由地表达和公开他们的意见” ; 三是拥有一定的规模,这一规模应有多大才能超越“集团”范畴而发展为“公众”则视“普遍利益”的性质及普遍程度而定。显然, 这里的“公众”成员并没有身份或阶层、阶级的限制, 只要某一个体自愿、自由地关注某些“普遍利益”,就有可能成为“公众”的一分子。

2. 公众舆论

公共领域的第二个构成要素是以批判意识为核心、以对国家权力进行批评与监督、控制为主要特征与目标的“公共意见”或“公众舆论”。哈贝马斯认为, 公众舆论的主要功能是通过对国家权力的批评, 监督并最终控制国家权力; 当然, 这种批判必须建立在公众理性的基础上。“公共意见”, 按其理想, 只有在从事理性的讨论的公众存在的条件下才能形成。这种公共讨论被体制化地保护, 并

把公共权力的实践作为其批评主题。显然, 公众舆论也主要有三个基本特征:

首先,它必须是“公众”的。这有两层含义: 一是公众舆论的主体必须是具备“公众精神”。

1、《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理论及其特点》

涉及“公共领域”的三个构成要素、四种类型等基础知识。

2、《大众媒介与公共领域》

传播政治经济学视域下的“公共领域”---中西方私有化对公共领域的威胁

3、《从哈氏“公共领域”到网络公共空间》

公共领域的形成和传播媒介的发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公共空间”建构“公共领域”的特点

4、《近年网络公共领域研究述评》

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成及其内涵、基本形式、主要特征及其作用、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很全面】

---《媒介·公众·制度:网络公共领域构建与治理》两篇论文有重合之处(互

补)

5、《网络传播与公共领域---——网络传播背景下的中国公共领域构建思考》第二、三部分结合中国实际(PX事件、“周老虎”等问题的网络传播)探讨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以及面临的现实困境

6、《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其影响: 话语民主的视角》

从“话语民主的视角”来谈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及影响(主要在第二、三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概念介绍)

【公共领域是政治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中间地带,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对公共事务进行讨论和批判,并对政治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协调的公共空间。第一,公共领域并不是和私人领域相对应的概念,它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与社会组织,不具有像政治国家与社会组织那样严密的组织结构和组织制度; 同时,又介于政治国家与社会组织之间,在其中讨论的问题是与公共事务相关。第二,公共领域是公众参与公共事务的一种公共交往空间,这种交往主要是以对话、商讨辩论等话语形式展开的。第三,公共领域的形成需要一定的媒介。这些媒介( 比如咖啡馆茶厅沙龙报纸期刊公共论坛电子媒介等等) 能够提供话语交往的环境和条件。

话语民主是指公众在公共领域中,围绕公共事务进行自由平等的对话商讨和辩论,从而形成政治共识并影响政治过程的一种民主形式。相对而言,话语民主比较接近于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一致性民主和协商民主的精神内涵。美国学者琼·曼斯布里奇提出了一致性民主的概念,她认为: “在一致性民主中,公民相似的利益使他们可以通过共识作出决定。因为关于公民的平等性具有实质性意义---同等尊重广泛存在于朋友之间,他们不必担心决定过程中要同等权衡每一个体的利益。作出决定的一致性过程不在于对选票的衡量,而在于在面对面场境中决定的取舍。”美国学者约瑟夫·毕塞特首先提出了协商民主的概念,此后,协商民主理论获得了比较快的发展。哈贝马斯非常赞同乔舒亚·科恩对“协商民主”的理解。后者认为:“协商民主的观念植根于一种民主交往的直观理想,在这样一种民主交往中,交往的条件体现于平等公民间的公共辩论和推理。在这样一种秩序中,公民们共同致力于通过公共推理来解决集体选择的问题,并且只要他们建立了自由公共协商的框架,就可以把他们的基本制度视为合法。中国学者

陈家刚认为: 协商民主就是基于人民主权原则和多数原则的现代民主体制,其中,自由平等的公民,以公共利益为共同的价值诉求,通过理性地公共协商,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赋予立法和决策合法性。”不难发现,话语民主具有同一致性民主和协商民主非常接近的价值理念,都是更多地强调共识沟通协商和公共利益,更接近普通公众,特别是为普通公众的政治参与提供了新的渠道。】

7、《网络话语权的公共领域特征与话语民主的实现》

网络话语权的特征、话语权与话语民主的的关系

8、《网络媒体与公共空间建设》

刚开始一直根据PPT查找关于“公共领域”的材料,后来担心“公共领域”与“公共空间”有差别,所以搜了“公共空间”的资料,发现没什么差别。

9、《自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的构建》《自媒体传播的公共性及实现途径》

这两篇都是关于自媒体传播的,内容互补

传播理论研究的本土化、国际化

本土化

1、《本土化焦虑与方法论迷思---国内传播学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关于传播学研究本土化,这一说法“实际包括了‘传播学研究的中国化’和‘传播学研究的中国特色’”

对本土化的诉求细加分析,我们会发现,其背后蕴含着复杂的社会文化心理动因,比较明显的动因可以概括为三类: 其一,对政治层面理论政策的回应;其二,民族主义在学术领域的体现;第三类动因创新的冲动可以说是传播学本土化思潮里最有学术内涵的一个动因。

2、《传播学研究本土化再认识》

第二、三部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