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百姓问政心得体会(模板)

百姓问政心得体会(模板)

百姓问‎政心得‎体会‎百姓问‎政心得‎体会‎‎‎‎篇‎一:‎‎‎《向‎人民承‎诺》心‎得体会‎《向‎人民承‎诺》第‎一期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3月2‎0日晚‎8时3‎0分,‎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主办‎,市纪‎委监察‎局、市‎广电局‎等部门‎承办的‎首场“‎向人民‎承诺—‎—电视‎问政”‎直播节‎目在南‎宁电视‎台正式‎开播。

‎充分利‎用各种‎媒体有‎效宣传‎手段,‎搭建与‎民沟通‎平台,‎主要围‎绕市民‎关注的‎市容整‎治、环‎境质量‎、城市‎城市‎绿化美‎化彩化‎等问题‎进行现‎场问答‎、承诺‎、接受‎群众评‎议,推‎进工作‎落实。

‎我认‎为此举‎是在我‎市开辟‎了行政‎问责的‎新渠道‎,在全‎市引起‎了强烈‎反响,‎同时也‎掀起了‎系统改‎进作风‎,增强‎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强化‎监督措‎施的新‎高潮。

‎我在观‎看完专‎题节目‎后,就‎专题节‎目谈谈‎自己的‎感想。

‎当天‎晚上,‎整个舞‎台分为‎问政与‎被问政‎两个方‎阵,由‎,南宁‎市环保‎局、园‎林管理‎局、城‎乡建委‎、城市‎管理局‎4个部‎门的“‎一把手‎”、负‎责人组‎成被问‎政方,‎另一方‎则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社区居‎民代表‎、媒体‎代表、‎律师代‎表、特‎邀监察‎员以及‎通过电‎话、网‎络报名‎来到现‎场的市‎民组成‎的问政‎方。

被‎问政方‎就市民‎反映的‎污水治‎理、城‎市绿化‎等热点‎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最后,‎经过现‎场观众‎以及场‎外电视‎机前观‎众的投‎票来决‎定市民‎对问政‎方的答‎复是否‎满意的‎结果。

‎“李‎局长,‎我有一‎份特殊‎的礼物‎送给你‎。

”一‎位市民‎代表将‎一瓶发‎黑的污‎水交到‎环保局‎局长手‎中。

接‎过瓶子‎,南宁‎市环保‎局局长‎当场表‎示一定‎要加快‎黄泥沟‎污水处‎理步伐‎,从源‎头上解‎决水质‎污染问‎题,到‎明年还‎市民一‎条干净‎的黄泥‎沟。

坚持问心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

坚持问心于民问计于民问政于民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性决策,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开启了进一步坚持群众路线的觉醒进程。30多年来,正是在"摸着石头"、"杀出一条血路"的过程中,在"惊涛骇浪"、"风险考验"的磨砺中,我们党逐步地更加自觉、更加清醒、更加成熟地坚持群众路线的原则、方针和工作路线。习近平总书记做了集中概括,强调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党力量与智慧的源泉。我们共产党人,必须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根本工作路线。他一再警醒全党,不要以为坚持群众路线是老生常谈,现在基层出现的问题很多都是因为没有重视群众工作,没有做好群众工作,不会做群众工作,甚至不去做群众工作而造成的。他说,前段时间我曾批评个别干部不会说话,处于失语状态。语言的背后是感情、是思想、是知识、是素质。不会说话是表象,本质还是严重疏离群众。或是目中无人,对群众缺乏感情;或是身无才干,做工作缺乏底蕴;或是手脚不净,形象不好,缺乏正气。习近平总书记说"人心向背关系中共生死存亡",其中"人心向背"指的是代表最广大群众利益的民心。
党执政后又将密切联系群众,加强党风建设、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等问题,当作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重大问题,成为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毛泽东曾经说,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坚定地信任人民,永远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都有可能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压不倒我们,而只能被我们所压倒。毛泽东还强调,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也就是说,要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转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就能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就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党的历史证明,我们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存在和奋斗的。但是我们党又永远都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如果离开人民,党的一切努力和理想就都不复存在,而且都将会变得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党只要坚持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坚定不移地把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问政于民_问需于民_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_问需于民_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执政为民,就必须密切联系群众,实实在在听民意、实实在在解难题、实实在在办实事。

这些声音,也充分反映了人们对广大党员干部转变作风、深入基层、联系群众的热情愿望和迫切要求。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取得的。

在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更是要以鲜明的群众观点、坚定的群众立场、务实的工作方法,进一步维护群众利益,密切党群关系,从人民群众中不断获得执政兴国的力量源泉。

这就要求我们在把握群众所思、解决群众所忧、满足群众所盼上,有更大的决心、更多的智慧。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一个重要途径。

问政于民,求的是发展之道。

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都曾与网友在线交谈,认真倾听呼声,了解民意,这是问政于民的具体体现,也给各级领导干部发出了明确的信号。

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是推动科学发展的主体力量,是破解各种难题的根本依靠。

只有通过问政于民,才能知得失,找准影响改革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正举止,对已有的发展思路不断纠偏、完善、深化;才能得民心,取得群众的认同,凝心聚力形成推进科学发展的强大力量。

问需于民,求的是和谐之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问需于民,实实在在地解决困难,就能得到群众真心拥护,确保社会和谐稳定。

这些年来,一些地方搞了不少政绩工程、面子工程,花了不少钱,下了很大气力,却得不到群众认可,甚至遭到群众反感,就是因为在决策过程中没有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去考虑问题。

一定要看到,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而不是站在个人、少数人立场上说话办事,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是代表某一个人、某一部分人利益,是决定人心向背、事业成败的关键。

只有站稳人民立场,从实现和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出发,才能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

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电视问政》节目充分体现了政府不怕揭短亮丑,敢于正视问题,向“庸懒散软奢浮”亮剑的态度,保护好人民的利益。

下面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希望大家喜欢!电视问政节目观后感1三场“电视问政”节目相继播出,在我市开辟了行政问责的新渠道,产生了强烈反响,掀起交通大建设、城市大提质、产业大转型的新高潮。

三场节目,每期我都认真看完了,最后一期“产业大转型”电视问政,还组织全局干部职工集中进行了观看。

观看之余,激动之后,产生以下几点感想:第一、为政须有责任心。

这次电视问政,直指某些部门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有的是存在较长时间的老问题,有的是刚曝露出的新问题。

无论新、老问题,电视问政之后,面对群众的质疑、主持人的诘问,官员们都做出了自己的承诺,“两天内解决”、“回去马上落实”、“一个月完成”……一句句承诺掷地有声。

事实也证明,节目播出后没几天,一些“老大难”问题便得到解决。

于是我在想,为什么电视问政之前,这些问题迟迟解决不了,而在群众、媒体监督的“压力”下却迅速有了结果?这里面,恐怕最重要的还是一个责任心的问题。

我们有的同志在平常工作中,责任意识淡薄,不敢担责,不愿担责的现象较为普遍。

一事当前,不是积极作为,敢于担当,而是推诿扯皮,规避“风险”。

有的甚至“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消极应付工作,冷漠对待群众。

有没有责任心,其实反映了从政者是否具有执政为民的情怀。

俗话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从政者,尤其是领导干部,需要以天下为己任的担当精神、责任意识,事不避难、忠诚履责、尽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第二、做事要有执行力。

有了责任心,便有了做好事情的精神基础。

但只有满腔热情,没有攻坚克难的韧劲和能力,也是不行的。

有些事情为什么落实不下去?有些工作为什么总是进展不理想?如果只是责怪工作人员没有责任感,不扎实工作,那倒是有失偏颇。

因为有的同志工作热情是较高的,责任心也是较强的,只是工作的执行力还不够强,工作的成效也就大打折扣了。

关于为民三问大讨论心得体会优秀3篇

关于为民三问大讨论心得体会优秀3篇

关于为民三问大讨论心得体会优秀3篇“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

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十八大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切实落实好十八大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我是谁?”,对我而言,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

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

理解了三问,还要树立好“四观”,四观是什么。

世界观就是要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紧密联系实际,自觉而坚定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切实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上存在的问题;权力观就是明白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为人民所用;事业观就是党员干部,想干事业,为后人留下点东西,就要有业绩感,而这个业绩还必须得经得起群众和实践的检验;群众观就是想问题、做工作要从群众出发。

“四观”互相联系、互为一体,世界观、群众观是前提、权力观是基础、事业观是关键。

那么如何将“三问四观”的理解认识落到实处,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深有感触。

在今后工作中,我打算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去做:一要提升素质,做勤奋学习的表率。

知识就是力量,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作为安身立业之本,以虚心的态度,向领导学习,向长辈学习,向有经验的老同志、老党员学习,学习他们的渊博知识、学习他们的经验、学习他们不畏艰难的精神、吃苦耐劳的精神,做一个学习型的干部,达到德正其身、才胜其任、言能达意、书能成文、智能成事。

二要自我加压,做奋勇当先的表率。

现今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社会,是一个竞争中生存的社会,我们只有以坚定的信念、饱满的热情、十足的干劲,与好的比成绩,与快的比速度,与强的比实力,争当创先争优的排头兵,才能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才能在单位中立于不败之地。

2024年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心得体会样本(2篇)

2024年开展三问三解活动心得体会样本“三问三解”活动在我县开展以来,我局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掀起下基层热情服务群众的热潮,通过此次活动让我切身感到做为一名党员干部,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能力,加强责任心,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现将自己对“三问三解”的心得总结如下:一、提升素质,改进思想作风本次活动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____、解民困”为主要内容。

既使广大党员干部受到了一次难得的教育锻炼,又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实惠。

我认真学习在省委____届八次全会上,____书记的讲话,坚持把“三问三解”作为今年创先争优活动的载体,在日常工作中把“三问三解”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努力改进思想作风把服务人民群众放在第一位。

二、严明纪律,树立良好形象深化教育,加强监督,落实责任,不断自勉,紧紧围绕“创新”、“求实”、“从严”方面下功夫,促进了自身的廉洁自律。

围绕“创新”,凡事以“解民忧、解____、解民困”警示自己。

依靠群众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自觉构筑生活作风上两道防线:一是党纪国法防线,二是思想道德防线,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

围绕“从严”,严格遵纪守法和道德规范,严格遵守各项廉政法规制度,以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自我约束能力,真正做到思想作风过硬,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为民,实实在在干事,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保持艰苦奋斗的革____本色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追求,推动两个文明建设。

在工作上,坚持办一切事情以量力而行,花少钱办好事,勤俭节约,精打细算,讲求实效。

在生活上,保持艰苦奋斗的,顶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做到一身正气,____。

三、求真务实,转变工作作风求真务实是我党的优良作风,在新的形势下只有保持和发扬好这一优良作风,才能取得工作实效。

依据“三问三解”结合自身的特点,在工作上既注意讲求工作的形式和方法,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在转变工作作风同时,又突出求真务实地工作,克服与“____”和保持先进性要求不相适应的方面,如事业心、责任感不够强,服务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方法比较简单,政策水平不够高,解决复杂矛盾的能力不强,答复问题不够耐心,处理问题比较草率等等。

“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

“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在“三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专题研讨活动中,发言材料的整理和准备至关重要。

本文旨在提供一份关于“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的范例,供参考。

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3篇《“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篇1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我是 XXX,来自 XXX 部门。

今天,我将就“三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专题研讨活动,分享一些我的想法和思考。

首先,我想说的是“问计于民”。

在我们的工作中,尤其是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广泛地听取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这是因为,政策最终的受众是民众,他们的反馈和意见对于我们完善政策、改进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线上调研、线下座谈会、民意调查等等,积极地倾听民众的声音,了解他们的需求和痛点,从而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

其次,我想说的是“问需于民”。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关注民众的需求和需求变化。

这是因为,我们的工作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民众的需求,让他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因此,我们需要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了解民众的需求和痛点,并根据这些需求和需求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我们的工作。

最后,我想说的是“问政于民”。

在我们的工作中,我们需要时刻保持开放和透明的态度,与民众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

这是因为,政府的工作最终是要接受民众的监督和评价,而开放和透明的态度可以让民众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工作,增强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

因此,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政务公开、在线问政等等,与民众保持密切的沟通和联系,及时解答他们的疑虑和问题,增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和互动。

“三问”(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 是我们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三个方面,也是我们做好政府工作的重要基础。

《“三问”专题研讨发言材料》篇2尊敬的领导、各位同事:大家好!根据会议安排,我就“三问”专题进行发言。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三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三篇

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三篇我为群众办实事心得体会一篇这次党史学习教育明确指出,要把学习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实际工作中,党员干部要防止工作和学习两张皮,杜绝简单地看资料、抄笔记等现象,通过多为群众办好身边事、解决烦心事,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合一,把学史力行体现在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中,用党员干部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诚心问群众需求。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坚持面对面的良好传统,才能在与群众交往中拉近心与心的距离,产生共情,加深感情。

要加大调研力度。

多坐坐炕头、喝喝茶水,谈谈心、唠唠嗑,善于从群众表情中探知生活冷暖,掌握第一手资料,从群众的牢骚话、真心话中发现工作着力点。

同时,要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式调研,深入基层时不仅要做到身入,更要做到心至,确保真正摸出群众实际需求。

用心为群众办事。

柴米油盐酱醋茶看似是鸡毛蒜皮的日常小事,却是关乎民心的国家大事。

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党和政府发出了城镇新增就业1100万人以上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3万个等一个个知冷知热的民生红包,精准击中群众需求的靶心,反映了党和政府浓浓的民生情怀,彰显了人民至上的发展理念。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党员干部要着力办好这些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托幼、住房等民生实事,养成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克服拖延症,做到好事快办、急事急办、特事特办,让民生政策落实到位,让群众的幸福更有质感。

虚心向群众请教。

群众是最可尊敬的老师。

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这就要求我们要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畅通民意表达渠道,以谦虚谨慎的态度拜人民群众为师。

党员干部在工作中要常问问工作为了谁?群众需要什么?工作还有哪些差距?不断在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政于民中挖掘人民群众智慧的富矿,把这些群众的意见建议和需求诉求,转化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和服务的新思路、新举措。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三问于民心得体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三问于民心得体会(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全文共计1206字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说群众想说的话,做群众想做的事,向群众问计,关心群众疾苦,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群众融为一体。

要做到“三问于民”,就得有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工作模式。

不论是来自何方的意见,不论顺耳或逆耳,都得坐得住,听得进。

要做到“三问于民”,就得及时整合采纳社会各阶层建议的有效途径,与群众多接触,多交流,利用一切有效快捷的渠道,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含糊其辞,允许争论,在争论中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从而作出符合多数人意愿的正确决策。

“三问于民”,就是听民愿,汇民智,帮民富。

我们搞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只有让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都能够随着发展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得到保障,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感。

由此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更为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过去的一年,全市各级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工作效率、工作成效应该给予肯定。

但不可否认,还有许多不足应该引起高度重视,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极少数单位干部职工作风松懈,长期的岗位优势,养成了“让人求、被人敬、受人宠”的劣习;一些职能部门办事烦琐,环节多,效率不高;部分干部政治上缺乏敏锐感,对上级方针政策的学习、把握和理解存在一定差距,工作思路不明,工作重点不清楚;少数单位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政令不畅的情况仍然存在。

1。

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按照县委的统一部署和安排,结合我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际,我们提出了“抓住机遇谋发展,破解难题保平安”的调研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省市关于加强综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部署结合起来,与推进全县综治工作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调研推动实践,在实践中深化学习。带着综治工作适逢哪些机遇,又面临一些什么难题,怎样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这些问题,我组织政法委、综治办的部分同志,深入全县各乡镇、各企业、各农村,采取走访、座谈、书面(电话、网络)征询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法委书记陆兴祥同志带领政法各部门、信访办的同志,围绕区三次党代会确定的“如何从源头上、机制上预防社会稳定风险,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重点课题内容,分别从政法系统老干部、国有(民营)企业代表、村(居)委、政法各部门、信访维稳相关职能部门、镇(开发区)等层面展开调研活动。各个层面的参加对象纷纷建言献策。在调研过程中,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陆兴祥强调:一是源头预防要和调整产业结构相结合。当前正值南桥新城建设大开发、大发展之际,化解矛盾要与区优化产业结构相结合。要引进优质的企业,并探索如何激活企业安全防范、矛盾预防与化解的活力的方式方法。二是政法系统要围绕如何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十二五”发展提供坚实的政法保障。政法各部门要结合本区实际,从体制机制、班子、队伍、作风建设等方面作全面梳理,并形成长效机制。三是“十二五”期间要加大对人、财、物、技防设施的投入。四是夯实综治、维稳工作基层基础,打造具有奉贤特色的“平安宅基”系列,延伸综治维稳工作的触角。目前,调研活动正在进展中。
深入基层,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充分肯定了弥渡县的政法工作,认为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政法工作,全县政法机构、人员设置到位,经费到位,宣传到位,全县高度统一和谐稳定;政法队伍工作有力,工作情况明晰,底数清楚,工作扎实,成效明显,全县和谐稳定工作有了新的飞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治环境和的法治保证。茶书记要求,在下步工作中,政法各部门一是要认真谋划,精心组织,按照省、州要求,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把学习实践活动,作为检验政法队伍执法理念、执法水平和执法能力的标准,全面提升政法工作水平。二是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法治保证。三是要坚持改革创新,完善措施,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巩固平安创建成果,进一步深化创建模式,积极争创先进平安县,使平安创建有新的提升和突破,推动全县和谐稳定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2024年三问三解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三问三解心得体会模版(3篇)

2024年三问三解心得体会模版今年春季开始,学校决定在我校全体教师中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____、解民困,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学生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促作风、促发展、促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三建三促”活动。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三问三解是认真贯彻落____,有利于夯实“____”教育发展基础规划,是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的具体体现。

能够进一步加强干部管理和全体教师思想作风教育、优化教育发展环境、增强管理效能,提高教育质量、建设和谐校园,服务于学生,服务于群众,推动我校教育教学事业科学发展。

“三问”,即。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坚持以办人民满意教育为目标,围绕制约学校改革发展和学生、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动员全校教师主动进村、进户、进班级、进课堂,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群众的意愿,听取意见建议。

摸清低保户、贫困户、残疾人、留守儿童的家庭实际情况,开展结对帮扶和解决难题办实事活动,切实关心困难学生的家庭、生活、学习。

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他们心中。

“三解”,即。

解民忧、解____、解民困。

围绕社会热点难题和群众反映最突出的问题,着眼学校,破解学校发展中存在的难题,破解师生反映最突出的问题,改善师生生活中存在的难题。

同时真心实意帮助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儿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接受教育,着力改善办学条件,完成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和绿化工程;着力加强自我思想建设,提高道德品质和业务能力。

“三建”,即。

建立民主决策监督机制、建立服务群众机制、建立矛盾化解机制。

建立服务群众机制,通过问需于民,扎实开展“创先争优、为民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在各项教育惠民政策中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凝聚民心,激发动力。

通过问计于民,对涉及教育发展战略、重要政策重大项目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要决策,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广泛咨询各方意见,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执行力。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政于民 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大兴调查研究- 39 -当前,全省正在开展“大走访、大调研、大排查、大攻坚”活动,旨在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切实增强宗旨意识、群众观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发现和解决一批影响高质量发展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做到边走访、边调研,边排查、边攻坚,边落实、边推动,边总结、边提高。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广大的人民群众是“宇下”的“知屋漏者”,是“草野”的“知政失者”。

党的决策正确与否、效果如何?制定的政策是否符合群众期待?下发的文件能否在基层落地?人民群众是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

要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要眼睛向下看、身子往下沉,下足调查研究的功夫。

真正通过调查研究实现问政于民就要提高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度,由群众检验决策效果,才能听到更多的意见,获得更多的政策反馈,从而弥补工作中的不足,提升决策的质量和效果。

要紧紧围绕党中央、省委明确的12个方面调研内容,聚焦人民群众关心期盼的切实利益问题,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研,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获得正确认识。

要重点做好事关全局的战略性调研、破解复杂难题的对策性调研、新时代新情况的前瞻性调研、重大工作项目的跟踪性调研、典型案例的解剖式调研、推动落实的督查式调研。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人民拥不拥护、赞不赞成、高不高兴、答不答应是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

只有准确把握人民群众的意愿,才能办群众满意的事情。

真正通过调查研究实现问需于民,要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新期待,将人民群众的真实诉求和美好意愿反映到政策中,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改革智慧和力量,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战略决策更加符合客观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增强政策制度的回应性,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

要结合实际、注重实效,通过“个别访”“集中访”“回头访”等多种形式,注重听取基层党员、市场主体、服务对象、困难群众的意见建议,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及时掌握群众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做到对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心中有数。

做好民生工作心得范文5篇

做好民生工作心得范文5篇

做好民生工作心得范文5篇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做好民生工作心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做好民生工作心得1顺民心方能聚民力。

从根本和长远来看,惠民生方能顺民心。

保证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坚持经济增长。

两会”只有不时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时增进人民福祉,才干化民力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耐久动力,中国未来五年、十年的发展才是有本之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才会拥有更加坚实的基础。

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得到怎样解决,今年的两会”恰逢“十二五”开局的历史节点。

新五年的民生蓝图”又将如何就此展开,给“两会”注入了更深内涵,寄予了更多期待。

也就是说,民生问题是最大焦点。

毫无疑问,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达到一定水平,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期待,已经从GDP财政收入转到普通个体如何得到更多实惠,如何实实在分享改革发展效果上来。

面对这样的诉求,执政者兑现“今年给老百姓办的第一件实事”将是未来更多、更大保证和改善民生行动的开端。

进入新世纪,实事求是地讲。

中国用10年时间完成了GDP翻两番,连续逾越意、英、法、德、日,成为世界经济规模第二大国,国家面貌和人民生活都发生了历史性改变。

而与此同时,一些和睦谐问题也摆在面前:房价攀升,物价走高,收入分配不尽如人意等。

可以说,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不平衡现象依然突出,社会事业还存在不少欠账,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领域仍有很多难题待解,特别是与20_年建成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相比,与亿万人民不时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相比,与我国的经济增长和综合国力相比,民生任务还很繁重,必需下更大气力予以保证和改善。

20_年,国GDP达xxxx亿元,人均GDP达29748元,同期全国财政收入83080亿元。

2023年乡村问计于民活动总结

2023年乡村问计于民活动总结

2023年乡村问计于民活动总结2023年乡村问计于民活动是在我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背景下,为了更好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拉近农民与政府之间的距离,加强对农民需求和意见的了解,我国从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乡村问计于民活动。

本次活动始于2023年1月,历时6个月,覆盖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共有乡村代表、农民代表、业务专家等1600余人参与。

活动主要以座谈会、调研、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活动成果通过乡村问计于民活动,我们收获了丰富的成果。

首先,活动提高了乡村代表和农民代表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和掌握,使他们更加了解和认同乡村振兴战略,增强了他们对国家大政方针的支持。

此外,在活动中,乡村代表和农民代表积极表达了自己的诉求和建议,政府部门也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视为宝贵的参考,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二、问题与困难然而,在活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

一方面,在乡村问计于民活动中,一些农民代表并不了解国家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因此,他们对问题和需求的反映不够具体和准确,给政府部门的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经费和人力资源的限制,活动的范围和规模有限,无法涵盖全国所有的乡村地区,导致一部分乡村地区的问题和需求未能得到充分的反映和解决。

三、对策和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乡村问计于民活动的有效性,我提出以下对策和建议。

首先,在活动前期,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民代表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其对国家政策和乡村振兴战略的了解。

此外,应加强对乡村地区的调研和了解,提前摸清各地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其次,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为农民代表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更好地反映问题和需求。

同时,政府部门要加强与农民代表的沟通和联系,确保他们的意见能够得到及时反馈和解决。

最后,要加大乡村问计于民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代表和乡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

可以通过集会、电视广告、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活动的目的和意义,激发农民代表和乡村居民的热情,促使他们积极参与进来,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出谋划策。

答三问强五心学习体会

答三问强五心学习体会

答三问强五心学习体会“答三问强五心”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反思和心灵的洗礼,通过参与这次活动,我有了许多新的认识和感悟。

“三问”,即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

这三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执政理念和群众路线的核心思想。

问政于民,就是要了解民众对于政府政策和治理的看法和期望。

政府的决策不能是“闭门造车”,而应充分倾听民众的声音,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只有知道民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政策的制定才能有的放矢,符合实际需求,真正解决社会的痛点和难点。

问需于民,这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和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需求和困难,政府要关心这些具体的需求,无论是教育、医疗、就业,还是住房、养老等方面。

只有切实解决了民众的实际需求,才能让人民感受到政府的关怀,增强对政府的信任和支持。

问计于民,则是承认群众的智慧和创造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在生活和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

政府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不妨多听听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往往能找到意想不到的解决办法。

而“五心”,即对党忠心、对群众关心、对工作尽心、对同志诚心、对自己有信心。

对党忠心,这是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基本政治要求。

只有忠心于党,才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不被各种利益诱惑所动摇。

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为党的事业无私奉献,为实现党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对群众关心,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上,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

真正走进群众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困难和诉求,为他们提供切实的帮助和支持。

对工作尽心,意味着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

对待工作不能敷衍了事,要全身心地投入,力求做到最好。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为单位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对同志诚心,这是营造良好工作氛围和团队合作的基础。

在工作中,与同事相互支持、相互帮助,真诚相待,不勾心斗角,不搞小动作。

共同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心得体会】百姓问政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百姓问政心得体会

【关键字】心得体会百姓问政心得体会篇一:心得体会《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心得体会学习了《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文章后,我感受颇丰,受益匪浅。

我认为,这对我们今后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意义十分重大。

正确理解并在实际工作中贯彻落实好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解决“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问题之关键所在。

回答解决好“为谁依靠谁我是谁”,是对人民群众的感情更加深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亲近,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才会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

共产党员是人民群众的普通一员,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是人民群众的亲人、仆人和知心人。

党员干部的前身都是人民群众,所以党员干部的根基在人民群众。

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

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虚情假意。

党员干部要想实现自己的价值、完成自己的任务、实践党的宗旨,就必须回到人民群众这个群体中,了解百姓冷暖,体味百姓情怀,增进群众感情、树立大众情怀,走近群众、融入群众,同群众面对面、心贴心。

要同群众交朋友,多交普通群众、困难群众,了解他们盼在何处、难在何处,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真正成为群众的贴心人。

我是一名普通的基层工作人员。

我所在岗位是人民赋予的,是人民的信任和肯定。

这就要求我做到对人民负责,不辜负人民的信任;秉公办事,竭尽全力为人民服务。

为了谁?----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来自人民为了人民的政党,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掉这个根本。

只要是为人民服务的事情,我们都坚持干下去。

只要是涉及到群众的利益,我们都坚持去维护。

我认为,如何“为”是关键。

是蜻蜓点水,还是全心全意;是把群众挂在嘴边,还是把群众放在心里;是喊破嗓子为群众,还是真枪实干为群众?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为了群众利益出发,想干事,办实事、办好事,才能称得上是“为群众”。

最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答三问,强五心”学习心得2篇(3) 精品

最新-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答三问,强五心”学习心得2篇(3) 精品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答三问,强五心”学习心得2篇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答三问,强五心”学习心得(一)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通过学习革命领袖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著作、论述、讲话,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感到此阶段开展“答三问、强五心”集中学习讨论活动恰逢其时,十分必要。

首先,“三问”着眼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作风建设的核心问题,目的是使党员干部通过讨论引发自觉,把自己与人民群众紧紧联系在一起。

事实证明,弄清“为了谁”,就能找准前进的目标方向;弄清“依靠谁”,就能找到工作的力量源泉,弄清“我是谁”,就能把握自己的正确定位。

其次,强化“五心”,即对党的事业的忠诚之心,对群众的敬畏之心,对组织的感恩之心,对自己的平民之心,对同志的宽厚之心,也是切中肯綮。

“五心”与“三问”一脉相承,能够敦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和公仆意识,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从而切实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我是谁”?对我而言,我是一名徐州农业战线上的共产党员,具体负责农产品质量和农业政策法规工作等。

肩负着组织的嘱托,必须履行好自己的岗位职责和共产党员的义务,勤奋工作,廉洁从政。

自己能够走上领导岗位,主要是组织的培养,没有党的关怀,就没有自己的今天。

因此,对党要绝对忠诚,对组织要常怀感恩之心。

要珍惜所得,慎用权力,永远保持赤子之心,平常之心。

“为了谁”?对我而言,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为农民朋友竭诚服务。

稼穑艰辛,“三农”不易。

要全力履行好岗位职责,严格监管农资市场,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放心优质农资,对坑农害农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要把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不发生重大农产品安全事件,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依靠谁”?对我而言,就是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中吸取智慧和力量。

就是要对农民群众常怀敬畏之心,多深入基层,深入田间地头,多向农民朋友学习,善于从中提炼鲜活的、实用的道理,并及时进行总结归纳,指导实践。

肇庆市三问心得

肇庆市三问心得

肇庆市三问心得肇庆开展“三问”学习讨论活动是进一步强化群众观点,践行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是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

“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

“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为了谁”是一个工作目标的方向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目标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

“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我们应该树立正确“四观”,把树牢正确的世界观与强化自身责任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权力观与强化自身服务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事业观与强化自身进取意识结合起来;把树牢正确的群众观与强化自身为民意识结合起来,推动自己思想有改进,工作有进步,形象有提升。

“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但我也是一名人民群众。

只有置身人民群众之中,才能了解人民群众的疾苦、所需和愿望,才能更好地依靠和服务人民群众。

古语中的“居官,无官官之事”,就是说我们不要走路坐卧总把自己当个官,而高高在上,脱离群众。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工作中“丈夫立世,独对八荒”,才能在工作中内心坦诚,宁静致远。

“为了谁?”为人民服务,简简单单的五个字我认为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这个五个大字,承载了共产党人的使命感,焕发着共产党人的生命力,是共产党人的法宝。

历史告诉我们,植根人民,是我们特有的政治优势,现实警醒我们,脱离群众,将是我党面临的最大危险。

“依靠谁?”党的强调,“完善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

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切实落实好会议精神的要求,自觉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这就很好地回答了“依靠谁?”这个问题。

树牢正确的世界观,做敢于担当的时代先锋。

世界观是个“总开关”、“总闸门”,只有解决好、解决准这个问题,人生之路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心得体会

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心得体会

关于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心得体会咱们党从人类社会进展规律动身,坚持唯物史观,以为人民群众是制造历史的动力,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形成了对待人民群众最大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从而使咱们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新形势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确实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刻熟悉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根基;深刻熟悉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制造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深刻熟悉咱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同意人民监督。

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路来。

人民群众在经济社会进展中发挥主体作用,不仅要靠自身的尽力奋斗,而且要有顽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90年来,人民群众之因此能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发挥主体作用,关键是有了咱们党顽强有力的领导。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并非是要减弱党的领导,而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地位、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党的群众工作的大体原那么和重要特色,确实是把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路来。

在新形势下,要从群众实际动身,踊跃稳妥地引导群众同意党的主张;要注意向群众学习,把当好群众的先生与当好群众的学生结合起来,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虚心向群众请教,擅长汲取群众聪慧,依照群众意愿制定方针政策。

咱们党从人类社会进展规律动身,坚持唯物史观,以为人民群众是制造历史的动力,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形成了对待人民群众最大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立场,从而使咱们党在开展群众工作方面有了正确的指导思想。

在新形势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确实是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深刻熟悉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鱼水关系、血肉关系,离开了人民群众,党就失去了根基;深刻熟悉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制造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的保证;深刻熟悉咱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给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并自觉同意人民监督。

把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与坚持党的领导有机统一路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得体会
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30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获得前进动力。

笔者认为,“三问于民”不仅凸显了亲民务实意识,更是我国进一步改革开放,实现民族复兴的基石。

改革开放是人民的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所走过的每一步,所取得的每一项成就,无不来自于群众的智慧,体现出人民的意志。

总书记所强调的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党的宗旨内在要求,也是改革开放最重要的经验之一。

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就是要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对人民群众要有深厚的感情,一切从群众的利益出发。

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公仆意识、忧患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说群众想说的话,做群众想做的事,向群众问计,关心群众疾苦,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与群众融为一体。

要做到“三问于民”,就得有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工作模式。

不论是来自何方的意见,不论顺耳或逆耳,都得坐得住,听得进。

要做到“三问于民”,就得及时整合采纳社会各阶层建议的有效途径,与群众多接触,多交流,利用一切有效快捷的渠道,推心置腹,坦诚相见,对于群众提出的问题不回避,不含糊其辞,允许争论,在争论中提高决策能力和水平,从而作出符合多数人意愿的正确决策。

“三问于民”,就是听民愿,汇民智,帮民富。

我们搞改革开放的目的,就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只有让每个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准都能够随着发展得到提升,人民群众的各种权益得到保障,才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满足感。

由此凝聚人心,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更为有力地推动改革开放的深入,促进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