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

合集下载

牛蛙饲养场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持卫生。

牛蛙饲养场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持卫生。

牛蛙饲养场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持卫生在牛蛙养殖业发展迅猛的今天,牛蛙饲养场所的卫生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持场所的卫生是确保养殖业顺利进行的关键。

本文将就此话题进行探讨。

首先,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是维持牛蛙饲养场所健康发展的前提。

牛蛙是一种易感染疾病的动物,长时间堆积的养殖废弃物和环境污染会使牛蛙受到各类传染病和寄生虫的侵袭。

当疾病泛滥时,不仅可能导致大面积的蛙类死亡,还会给经济利益带来严重损失。

因此,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积极预防病害的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保持牛蛙饲养场所的卫生是防止传染疾病的重要手段。

传染病的扩散是通过病原体在养殖场所中传播引起的。

牛蛙饲养场所一旦出现传染病,往往会快速蔓延,造成严重后果。

因此,保持场所的卫生是预防疾病传播的基本措施。

首先,要定期对养殖池进行清洁,清除废弃物和污泥,避免病菌和寄生虫滋生。

其次,要保持饲养环境的湿度、温度和通风状况稳定,确保牛蛙的舒适生活,从而提高其免疫力。

此外,还应定期消毒场所,杀灭隐藏在墙壁、水槽和垫料中的病原体,防止其再次侵袭。

此外,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还能保证牛蛙饲养产量和质量的提高。

病虫害的存在会降低牛蛙的饲养效益,导致产量下降和质量下降。

在牛蛙的生长过程中,疾病和寄生虫会占用营养,使牛蛙体质变差,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

此外,病虫害还会导致牛蛙养殖者的经济利益受到损失。

通过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能够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牛蛙的免疫力,增加产量和质量。

在进行牛蛙饲养场所的病虫害防治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药物和药剂进行防治,避免给牛蛙和人员带来伤害。

其次,要控制药物使用的时机和频率,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或产生药物残留。

再次,要注意动物的反应和用药效果,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

最后,要加强对养殖员的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防治水平。

总之,牛蛙饲养场所要定期进行病虫害防治,保持卫生是牛蛙养殖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备条件。

牛蛙常见病的防治与用药.doc

牛蛙常见病的防治与用药.doc

牛蛙常见病的防治与用药概述:在正常情况下,牛蛙对疾病具有很强的抵抗力,牛蛙湿润的皮肤分泌多种杀菌酶,它们甚至具有抗菌素无法比拟的作用;还具有细胞免疫系统和体液免疫系统。

所以,幼成蛙、蝌蚪一般很少发病。

但当放养密度过大,水质变坏,饲养管理不善,操作受伤,也会发生各种疾病。

常见病有病毒性疾病、细菌性、真菌性和寄生虫性疾病。

一、蝌蚪期常见疾病1)水霉病(肤霉病或白毛病)【病原】病原体为水霉科的水霉菌,主要寄生在蝌蚪体表皮肤的损伤部位。

【症状】水霉菌从皮肤伤口侵入后,吸取皮肤中的养分,菌丝体向内深入肌肉,向外长成分枝繁茂的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棉絮状的浅白色斑块。

在水温10℃~20℃的池水中易发生此病,患病的蝌蚪游动迟缓,觅食困难,而且其他病菌可从伤口侵入而加速死亡。

【防治】(1)蝌蚪池等的操作应注意不对蝌蚪造成创伤,有伤口的蝌蚪可用3%的食盐水涂抹皮肤伤口至愈合。

(2)对已发病的蝌蚪,可用6~10ppm的孔雀石绿溶液浸洗15~20分钟进行治疗。

(3)可用20毫克/升的高锰酸钾消毒30分钟,每日两次,经3天可治愈。

2)车轮虫病【病原】此病是原生动物寄生虫病,其病原是车轮虫。

此虫的外表像碟状或草帽形,虫体周围有均匀分布的纤毛,并有由许多小齿逐个衔接而成的圆形齿环,虫体运动时,以齿环磨损蝌蚪的表皮组织。

常发生在密度大,生长缓慢的牛蛙蝌蚪期间【症状】车轮虫主要寄生在蝌蚪的皮肤和鳃的表面上,使寄生处呈现青灰色的斑点,尾膜发白,常浮于水面。

大量寄生时,会使蝌蚪食欲减退,体表发白,呼吸困难,单独游动,动作迟缓,生长停滞,进而死亡。

6~8月为发病高峰期。

【防治】(1)加注新水,减少养殖密度,扩大蝌蚪的活动空间,即可避免此病发生。

(2)发病初期可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兑水全池泼洒,每立方米水体用硫酸铜0.5克和硫酸亚铁0.2克。

(3)每1亩用切碎的韭菜0.25千克与黄豆混合磨浆,然后全池泼洒,连续1~2天,可控制病蝌蚪的死亡。

牛蛙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牛蛙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

牛蛙常见疾病有哪些如何防治牛蛙是一种常见的水生动物,也是人们经常食用的一种动物。

牛蛙具有高蛋白质、低脂肪的特点,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材。

然而,牛蛙也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侵袭,对养殖户来说,掌握牛蛙常见疾病的防治措施,对养殖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1. RHV(牛蛙Rana gryilio virus):这是牛蛙病中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包括气溶胶、饵料、水等。

感染牛蛙后,出现食欲减退、呼吸困难、腹胀等症状。

预防该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池塘水质清洁,并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

2.暴风雨病:这是一种由禽群、牛蛙与鸭子等动物共同感染的病毒病,通过水源传播。

牛蛙感染后会出现呕吐、腹泻、体温升高等症状。

防治该病的方法可以采取疫苗接种、定期消毒池塘和设备、加强对禽类和牛蛙的检疫等措施。

3.外寄生虫:牛蛙容易受到钩虫、绦虫等寄生虫的侵扰,造成消化系统疾病。

这些寄生虫主要通过食物、水源和饵料传播。

防治该病的方法主要包括定期检查和清洁水源、使用防虫药物、保持池塘卫生等方法。

4.真菌感染:牛蛙的皮肤容易受到真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皮肤出现溃疡和红肿、食欲减退、避光等。

预防真菌感染的方法主要是保持水源的干燥和清洁,定期检查牛蛙的身体状况,并使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

5.疱疹病:这是一种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食品和水源传播。

感染后,牛蛙会出现皮肤溃疡、食欲减退、呼吸困难等症状。

预防和治疗该病的方法主要是加强对水质的管理,保持池塘清洁,并对患病的牛蛙进行隔离和合理使用药物进行治疗。

针对以上常见疾病,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治:1.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检查和清洁牛蛙养殖池塘的水质,避免水质污染,并定期对水质进行检测,确保牛蛙处于健康的环境中。

2.定期消毒:定期对牛蛙养殖场的设备、水源、饲料等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潜在的病原体。

3.加强检疫:对进入牛蛙养殖场的动物进行检疫,排除携带疾病的动物,防止疾病传播。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

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牛蛙的常见病及防治方法牛蛙现在已经成为蛙类养殖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种。

在养殖牛蛙时,会遇到各种常见蛙病。

下面店铺给大家带来牛蛙常见蛙病症状,希望对你有帮助。

牛蛙常见蛙病:暴发性出血败血症1、病症:发病蝌蚪腹部有明显的红色出血点,咽部及肛门四周的出血现象更为明显,重症时,体表出现几近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呈灰白色,腹部鼓胀,腹水严重,肝、肠明显充血,死亡前有在水面打转的现象。

2、病因:水质恶化,放养密度过高是引发该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病原目前尚不清楚。

3、危害:该病的发生表现为暴发性,且传染性极强。

发病时间为5月中旬至9月下旬,水温一般在20℃以上。

牛蛙蝌蚪从发病到死亡只有2-3天,严重者可在一周内使整个蛙场的蝌蚪全部死尽。

主要危害对象是蝌蚪,以变态期内的蝌蚪发病死亡尤为严重,幼蛙也时有发生该病。

此病1995年呈暴发性流行,从对海盐县官塘的近千亩养殖池的调查显示,约有80%的春季蝌蚪暴发了该病,死亡率达60-100%,危害极为严重。

4、防治对策:该病因具暴发性、病期短的特点,目前尚无显著疗效的治疗药物。

减少该病的损失应以预防为主:(1)蝌蚪池在放养前应清池。

清池的药物可用生石灰(50-100ppm)、蛙消安(10ppm)、强氯精(3-5ppm)等。

(2)加强管理,做好场地的清洁消毒工作。

各养殖池的进排水应独立分开,工具在用前用后要消毒。

蝌蚪入池前用20ppm的高锰酸钾进行消毒,杜绝外来病原的传染。

(3)定期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合理放养密养,减少发病机会。

(4)在蝌蚪饲料中定期添加一些药物如“蛙用碘”、“SMZ”及“先锋霉素”等,池水用2-3ppm的高锰酸钾与乙酸的混合液消毒,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牛蛙常见蛙病:烂皮病1、病症:该病初发时,牛蛙的背部皮肤失去光泽并出现白斑,之后,表皮脱落并开始溃烂,露出背肌,烂斑四周呈灰白色,病重时,可扩展到四肢。

蛙眼瞳孔病初时出现粒状突起,逐渐发白,直至形成一层白色脂膜覆盖在眼球表面。

牛蛙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牛蛙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

牛蛙常见病害及防治方法牛蛙是我们常吃的蛙类,它个头大,肉质细腻,营养丰富,深受消费者喜爱,它的养殖范围和密度也在显著提升,但随之而来的是病害侵扰。

那么牛蛙养殖时有哪些病害,这些病害又该怎么防治,来一起看看牛蛙常见病害以防治方法吧。

1、气泡病气泡病主要发生在蝌蚪期,患病的蝌蚪全身膨胀肿大,导致其失去平衡能力,浮在水面,将患病的蝌蚪捞出解剖,会发现肠胃充满气体。

该病主要发生在高温季节,养殖池的有机质含量过高,经过高温发酵,导致水体中的氮气与氧气含量较高,导致发病。

防治方法:平时加强水质管理,勤换水、注水,一旦发现病害发生,立即注水,想办法降温度降下来,加强曝气,然后将患病蝌蚪捞出,放入较清凉的水中,再用硫酸镁液浇洒。

2、肝炎肝炎发病时极难发觉,牛蛙外表也无明显特征,唯一外表特征就是体色失去光泽,色呈灰黑,一定发病,牛蛙食欲不佳或停止进食,潜伏在草丛阴暗潮湿处,四肢酸软无力,身体瘫软,口腔含血,舌头常常吐出。

防治方法:放养前要对养殖池全面消毒,尤其是以有年头的养殖场地,养殖时,加强水质管理,定期换水,禁止喂食变质饵料。

3、肠胃炎病肠胃炎病也是危害牛蛙的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蝌蚪和幼蛙身上,它是由细菌感染或消化不良而引起的。

它发病时速度极快,死亡率高,发病蝌蚪的肠胃发炎充血,肛门四周红肿;而幼蛙或成蛙发病则表现为肌体酸软,无力跳动,严重者死亡。

防治方法:同样的加强水质管理,做好消毒工作,喂食要注意饲料的新鲜度,不要喂食腐烂变质的饲料。

每天将残饵及时清除,在投喂新鲜饵料,患病时用浓度较低的盐水浸泡可防治。

4、烂皮病牛蛙烂皮病主要是营养缺乏引起的,尤其是缺乏维生素或者皮肤损伤而导致细菌感染。

发病时牛蛙皮肤失去光泽和出现白斑,随着病情发展,皮肤开始脱落腐烂,露出背部肌肉组织,严重时扩散整个躯体,同时眼部出现黑色粒状突起,最好导致失去视觉。

防治方法:定期换水,加强水质管理,经常消毒,加强营养调配,在饵料中混合维生素营养物质。

养殖牛蛙常见的疾病防控措施

养殖牛蛙常见的疾病防控措施

养殖牛蛙常见的疾病防控措施(一)牛蛙红腿病红腿病是牛蛙在幼蛙和成蛙阶段的主要病害。

1、发病原因嗜水气单胞菌、乙酸钙不动杆菌、病毒所引起,常发生在养殖密度过大、水质条件差的养殖环境中。

2、流行病学流行期5~10月份,5月份是重点防治季节。

3、发病症状病蛙精神萎靡,软弱无力,反应迟钝,厌食,腹面特别是后腿腹面与前肢之间皮肤水肿充血发红,或有脓疮和溃疡,病蛙皮肤和腹部下有淡黄色或微红色浑浊液体,肝、脾、肾肿大,呈黑色。

严重时,全部肌肉呈红色,还并发胃肠充血发炎,病蛙的舌、口腔等处有出血性斑块。

且有的个体表现出呆滞,头部伏地,不吃不动,3~5日内死亡,该病病程短、传播迅速、死亡率高。

4、防治方法预防方法:①适时调整养殖密度;②定期进行池塘消毒,换水改善水质;③发病的蛙池用生石灰或漂白粉或过硫酸氢钾复合盐泼洒,彻底消毒后方可使用。

治疗方法:①将病蛙放在10%的食盐水浸洗,每次10分钟,每天2次;②用1.6~10毫克/升硫酸铜溶液浸泡,视水温高低,浸泡10~30分钟;③病蛙用20%的磺胺脒溶液浸洗15分钟,病情严重的浸泡48小时;④100毫升蒸馏水加食盐0.9克,精制葡萄糖25克,充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青霉素40万单位,每只200~250克重的病蛙灌注药液2毫升,即每只用青霉素8000单位;⑤病蛙用20毫克/升呋喃唑酮溶液浸泡30分钟;⑥每百千克饲料中加入30克磺胺脒或30克四环素,连喂5天;⑦病蛙外伤处涂红霉素或四环素软膏;⑧用浓戊二醛1毫克/千克十聚维酮碘2毫克/千克连续泼洒3天,隔天换水后再使用一次。

(二)牛蛙肠胃炎牛蛙肠胃炎是牛蛙养殖中的常见疾病,其具有发病快、传染性强、死亡率高的特点。

1、发病病原牛蛙肠胃炎是由沙门氏菌、大肠杆菌引起。

2、流行病学从蝌蚪到成蛙均可发生,主要发生在5-9月份,如果没有针对性的进行预防和治疗,死亡率可达40%-50%。

3、发病症状症状表现为病蛙初期活动频繁,在后期则表现为不摄食或者摄食量很少,反应比较迟钝,解剖蛙体可发现其腹腔和肠道都有充血现象,肠道内壁伴有粘液,表面发炎。

牛蛙养殖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牛蛙养殖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

牛蛙养殖行业痛点与解决措施1.高成本。

养殖牛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土地、设施、种蛙、饲料等。

此外,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面临蛙苗死亡率较高、饲料价格波动等问题,进一步增加了养殖成本。

解决措施:通过科技手段改善养殖效益,提高养殖效率,降低成本。

例如,可以采用先进的养殖设备,如自动投喂系统、自动循环水系统等,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投喂效率;同时,引进新技术提高蛙苗存活率,如采用健康证明的种蛙,进行科学的饲养管理,提高蛙苗成活率。

2.疫病防控。

牛蛙养殖过程中容易发生病害,如皮肤溃疡、肠胃疾病、霉菌感染等,这些疫病会导致蛙苗死亡率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解决措施:加强疫病防控措施,如定期检查蛙苗健康状况,提前发现病害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加强养殖环境的管理和卫生清洁,防止病菌传播;引进优质的种蛙,避免病害传播。

3.市场需求不稳定。

牛蛙养殖的市场需求存在波动性,受季节、节假日等因素影响较大,在销售季节外可能出现销售困难,价格下跌等问题。

解决措施:寻找多元化的销售渠道,如与餐饮企业合作,提供新鲜牛蛙供应;开发牛蛙相关产品,如牛蛙罐头、牛蛙制品等,增加销售渠道和产品附加值;与养殖户建立合作关系,确定固定的销售计划,稳定产品供应。

4.绿色养殖与可持续发展。

传统的牛蛙养殖方式可能对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如废水排放、饲料浪费等问题。

同时,过度养殖也容易导致水质恶化,影响养殖效益和蛙苗健康。

解决措施:推行绿色养殖方式,控制养殖规模,避免过度养殖导致的环境问题;加强养殖废水的处理,采用循环水系统,减少废水排放;优化饲养管理,减少饲料的浪费,提高饲料利用率。

牛蛙疾病_与防治

牛蛙疾病_与防治

牛蛙疾病_与防治症状:病蛙精神不佳,无食欲,弹跳无力,两后腿和趾部充血并有浮肿感,前肢充血,体表腹面及颌下皮肤有出血点和血斑,腹部膨大,腹腔内有腹水,肝、肾肿胀。

临死前病蛙有呕吐和拉血便情况。

牛蛙红腿病病原研究华中农业大学规划教材《名特两栖爬行动物的养殖》,牛蛙的红腿病由病毒引起。

王伟俊主编《淡水鱼病防治彩色图说》,主要是乙酸钙不动杆菌和嗜水气单胞菌。

杨先乐主编《特种水产动物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

厦门出入出境检验检疫局龚艳清,台湾牛蛙红腿病病原的鉴定:主要为豚鼠气单胞菌(Aeromonascaviae)。

自Emerson(1905)等首次定名红腿病以来,已从蛙中分离到气单胞菌、粪产碱菌、假单胞菌等几种细菌,Clorioso等认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nonashydrop hila)可能是主要病原体,病毒、真菌和厌氧菌与红腿病无关;肖克宇等认为不动杆菌属细菌是主要病菌,气单胞菌、假单胞菌与红腿病无关;胡成钰认为该病病原体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caleoaceticas)和嗜水气单胞菌。

牛蛙红腿病病原研究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眠后易发生,温度在20℃时病情最严重,夏季发病率偏低,发病后死亡率可达90%以上。

防治:蛙池用生石灰带水清塘,养殖期间应定期(10天)施放强氯精0.3mg/l或优氯净0.4mg/l,用于预防。

治疗时,须更换池水或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水,将病蛙捞出,用10%的食盐水浸浴10~20分钟,每日1次,连续3天;治疗期间,对尚能摄食的蛙,可投饲药饵氟哌酸20~50mg/kg体重,连喂3~5天。

一、牛蛙红腿病牛蛙红腿病防治研究王晓清、肖克宇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1999、2对两个蛙场自然发生的红腿病的牛蛙进行现场防治试验,结果表明,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红霉素为牛蛙红腿病病原菌高度敏感药物。

以腹腔注射庆大霉素、用红腿净浸泡治疗效果最佳;以红腿净浸泡结合口服土霉素治疗效果较好;发病前用药物预防比出现病症时用药效果要好。

牛蛙的病害防治

牛蛙的病害防治

牛蛙的病害防治-肠炎病病因:细菌感染。

病症:肉眼观察体表正常,但肛门附近红肿,患病蝌蚪游动乏力,厌食,解剖可见胃肠充血发红。

防治:&a...病因:细菌感染。

病症:肉眼观察体表正常,但肛门附近红肿,患病蝌蚪游动乏力,厌食,解剖可见胃肠充血发红。

防治:1)保持水质清新,定期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2)不投喂变质饲料,冲洗和消毒饲料台;3)发病时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全池泼洒消毒,同时配合投喂“鱼必康”,每天投喂一次,连续3天。

牛蛙的病害防治-肠胃炎病病因:此病由细菌感染所致。

病症:病蛙瘫软无力,行动迟缓,常躺于池边,伸腿闭眼,食欲消失,解剖可见病蛙肠胃充血发红,肠内无食。

防治:1)加强养殖管理,投饵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2)经常换水?...病因:此病由细菌感染所致。

病症:病蛙瘫软无力,行动迟缓,常躺于池边,伸腿闭眼,食欲消失,解剖可见病蛙肠胃充血发红,肠内无食。

防治:1)加强养殖管理,投饵做到“四定”:定时、定点、定质、定量;2)经常换水,清洗饲料台,并定期用“鱼菌清系列消毒剂”或“鱼用博灭”消毒池水;配合投喂“鱼必康”。

蛙的饵料在蝌蚪期和幼蛙、成蛙期,有所差异。

仔蝌蚪摄取从卵中带来的营养,5―6天后,已成为杂食性动物,以水中的浮游生物,有机碎屑为食,也喜食煮熟的蛋黄、绞碎的鱼肉、动物肉及其内脏和蝇蛆等;孵化后50―60天,可食煮熟的土豆、甘薯、米糠、各种饼类及豆腐渣等植物性食物;变态后的幼蛙到成蛙转为肉食性,喜食活饵。

幼蛙阶段的主要饵料是蛆、蚯蚓、鱼苗、小泥鳅等,随个体的增长,逐步捕食较大的昆虫等动物性饵料。

死饵(不活动的静态饵料)必须驯化使其养成习惯,否则一般不食,有的情愿锇死。

根据上述,对饲料工业提出下列要求,一是根据牛蛙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特点配制系列饲料;二是饲料在水中稳定性要高,一般要漂浮时间10小时以上。

因幼蛙、成蛙是跳起捕食的。

三是从蝌蚪到成蛙发生的疾病是以预防为主,因而要求在饲料中加入抗病添加剂,能预防烂皮病、肠胃炎病、肝病及其它因投喂单一商品饲料而引起的各类营养缺乏症等。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牛蛙是两栖动物,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蛙科中较大体形的食用蛙种。

因其鸣声洪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

个体大,商品价值高,发展较快。

发展牛蛙养殖有许多优点:繁殖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饲料易取、效益较好。

牛蛙经济意义较大,具有食用、除害虫、药用(蛙油——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及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工业用(制革、作动物饲料)等作用。

牛蛙包括四个生活周期,既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胚胎发育形成蝌蚪,在适当的条件下蝌蚪开始变态,形成幼体,随着尾部消失,幼体开始水陆两栖生活。

牛蛙生活习性是具有群居性、饲料不足时,相互残食。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

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鱼粉等,也可用豆浆、面粉等佐食。

蛙在自然状态下,只捕食活动的动物。

经人工驯食,可摄食配合饲料。

饲养12~15个月,可达400~600克。

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牛蛙养殖生态模式,因此本文就现有的养殖模式及常见的牛蛙病害做一综述。

一、牛蛙养殖生态1.1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主要应根据选择的养殖方式,比如是大面积粗放养殖,还是小面积集约化养殖而定。

总的原则要按照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来考虑,既要遵循经济上投入少,效益高,又应照顾到生产上的科学性,以及管理上的方便。

1.1.1养殖场的建场条件牛蛙善于跳、爬、游、钻,所以牛蛙养殖场需要建造防逃设施,可以用塑料薄膜、铁丝网或尼龙线网围栏防逃,有条件的用砖砌围墙更为持久可靠。

养殖场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水源以江、湖、水库的水最为理想,这种水的水质好,溶氧高,水量充足。

蛙池最好建在冬暖夏凉的地方,蛙池不仅水质要好,排灌水方便,还应具备不同用途的养殖池、动物性饵料繁殖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

另外,牛蛙养殖场还应选择在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1.1.2牛蛙养殖池的建造根据牛蛙的繁殖特点、变态过程、生活习性,牛蛙养殖场需设立如下养殖池:亲蛙池:亲蛙池主要用于培育产卵用的亲蛙和繁殖期后分养雌雄亲蛙。

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食品的追求以及对食物产地和养殖环境的关注,牛蛙养殖业在我国蓬勃发展。

然而,牛蛙养殖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水质污染、疾病防控、养殖管理不规范等。

本文将对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水质污染问题1.饲料过量投喂导致废物过多:在牛蛙的饲养过程中,由于生长速度较快,饲料的投喂量存在一定的难度。

过量投喂不仅浪费饲料资源,还会导致废物堆积较多,进而引发水质污染问题。

对策:合理控制饲料投喂量,根据牛蛙的实际需求制定饲料投喂计划。

定期检测水质,及时清除废物,保持水质清洁。

2.养殖场附近有化工厂或农药残留过多:部分牛蛙养殖场的周边环境存在严重的污染,化工厂的废水直接排放到附近水体中,或者农田的农药残留超标。

对策:选择生态环境好、污染少的地区建设牛蛙养殖场。

增加抽水井的建设,确保用水的安全。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避免潜在的污染源对牛蛙养殖的影响。

二、疾病防控问题1.疫情防控意识不强:部分养殖户对疫情的认识薄弱,对疫苗的使用和养殖过程中的疾病防控措施不重视,导致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对策:加强牛蛙疫苗的研发和推广应用,提高养殖户的疫情防控意识。

加强疫情监测,及时发现和防控病害的传播。

2.养殖环境卫生条件差:有些养殖场的卫生条件不佳,容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对策:加强养殖场卫生管理,定期消毒,清除废物。

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减少疾病传播的风险。

三、养殖管理不规范问题1.养殖户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由于牛蛙养殖相对技术含量较高,但部分养殖户在技术掌握和操作上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养殖效果。

对策:加强养殖技术的培训和指导。

建立健全牛蛙养殖的技术指导体系,帮助养殖户掌握养殖技术,提高养殖效益。

2.销售渠道不畅通:由于牛蛙是相对小众的养殖品种,销售渠道相对狭窄,导致部分养殖户的养殖热情下降。

对策:加强养殖品牌的建设和推广,打造牛蛙养殖的品牌形象。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
笔者通过开展对牛蛙病害种类调查,并结合江西永丰县养殖户的实践实验,总结出几种常见疾病的主要防治措施,以供同行参考。

一、车轮虫病:俗称“烂尾病”,主要症状为患病蝌蚪常浮于水面,尾鳍基部发白并深入组织,严重时尾部被腐蚀,游动缓慢,滞呆水面而最终死亡。

防治方法有:①用2%盐水浸泡患病蝌蚪10分钟左右,连续几次;②每立方米水本用硫酸铜0.7g全池泼洒;③用5∶2的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使池水含其浓度为0.7~1ppm。

二、舌杯虫病:主要症状为蝌蚪尾部和体表长满形似水霉的毛样物,防治方法:每立方米池水中泼洒0.7~1.0克硫酸铜。

三、水霉病:主要症状为病蛙体表有大量霉菌丝体繁殖,形似棉絮状的白色或灰白色物,病蛙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游动迟缓,严重时会平躺在池边或浅滩,不怕惊扰。

防治方法:用5ppm的高锰酸钾浸泡病蛙30分钟,连续几次。

四、红腿病:主要症状为体表充血发红,腿部更明显,行动迟缓,食欲减退,严重时后肢红肿甚至溃烂。

防治方法有:①用1.5%盐水浸洗蛙20分钟左右;②用10~20ppm 浓度高锰酸钾浸泡病蛙24小时。

五、气泡病:主要症状为腹部膨胀,长时间漂浮于水面,防治方法有:①换注新水防止病势扩大;②将病蛙捞出放于
清水中,并用20%硫酸镁泼洒;③做好预防工作,不投未经浸湿的干粉喂蝌蚪,不使用未经充分发酵的肥料。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

牛蛙常见病害防治牛蛙也叫牛蛙、牛鼻蛙、黄喉蛙、厚嘴蛙等,是水栖蛙类中的一种。

牛蛙种群广泛,应用价值高,故被广泛饲养。

但是在养殖过程中,牛蛙也常受到疾病的侵袭,这些疾病的发生不仅会影响养殖效益,也会给牛蛙的生长带来危害。

因此,针对牛蛙常见病害的防治非常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介绍牛蛙常见病害的防治。

一、牛蛙常见病害及其防治方法1. 肠道疾病肠道疾病主要包括痢疾、消化不良等。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肠道疾病:•合理饲养:在牛蛙的饲养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标准管理方法实施,注意清洁和卫生。

•合理配合饲料:为了保证牛蛙的生长和健康,需要科学合理地根据不同阶段选择不同种类的饲料,比如青饲料、提高营养的饲料以及添加一些微量元素的饲料等。

•药物治疗:如果发现牛蛙出现肠道疾病,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器官疾病器官疾病主要包括皮肤病、呼吸道疾病等。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器官疾病:•保障饮水量和水质:牛蛙的身体含水量比较高,因此饮水量的充足与否直接影响着它们的健康。

同时,水质也要保证良好,避免污水污染,可以使用活性炭等物质进行净化。

•药物治疗:如果发现牛蛙出现皮肤病或呼吸道疾病等器官疾病,及时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3. 寄生虫病寄生虫病主要包括钩虫病、弓形体病、蓝氏贾第鞭毛虫病等。

采取以下措施可以预防和治疗寄生虫病:•保持环境卫生:定期清理牛蛙的饲养环境,避免粪便等污染物在环境中存留,侵害牛蛙的健康。

•防治药物:针对不同的寄生虫病,选用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

二、预防牛蛙疾病的注意事项为了预防牛蛙的疾病,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饲养环境饲养环境对牛蛙的健康十分关键。

在饲养前需要选择地点,应该选择环境卫生、水源充足的场地进行饲养,同时也需要定期清理饲养环境,防止病原体孳生。

2.合理饲养放牛蛙的池塘需要清洗,定期进行消毒。

同时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饲料的合理搭配,科学配方营养药品的添加。

3.饮水牛蛙需求大量的水分和氧气,饮用水应该保持清洁、清新、无污染,池塘定期换水以保持牛蛙生活环境的良好。

牛蛙的疾病及防治

牛蛙的疾病及防治

牛蛙的疾病及防治牛蛙的疾病及防治(一)、卵的霉菌病1、症状:卵块四周长出灰白色的菌丝,可降低孵化率与成活率。

该病在水质差、持续阴雨天的情况下易发。

2、防治方法:a防止水体污染;b可用高锰酸钾对孵化池消毒。

(二)肤霉病1、症状:水霉菌从皮肤的伤口进入,寄生在蝌蚪表皮的损伤部位,吸取皮肤中的营养,并深入肌肉。

水霉菌向外长成分枝茂盛的菌丝,形成肉眼可见的浅白色棉絮状的菌层。

患病的蝌蚪游动迟缓、焦躁不安、食欲减退,进而其他病菌可从伤口感染加速死亡。

2、防治方法:a小心操作,防止蝌蚪表皮损伤,b用10ppm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每天2次,每次30分钟,连续3天。

C用5ppm 的水霉净溶液浸泡,方法同上。

D用10%的紫药水涂抹患病蝌蚪。

(三)蝌蚪暴发性败血病(红斑病)1、症状:多发生在蝌蚪的发肢芽形成期。

患病的蝌蚪腹部有许多的血斑快,腹部和肛门附近更为明显,病情严重时,身体出现透明的溃疡斑,眼球突出充血,时有烂尾现象,鳃因失血而成白色,腹部膨胀,腹水明显。

死亡前常在水面打转,几分钟后下沉死亡。

2、防治方法:a定期用20ppm的生石灰消毒。

B用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

c可用0.77ppm的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

(四)蝌蚪烂鳃病1、症状:患病的蝌蚪鳃丝腐烂,鳃上常常附有污泥和粘液,引起呼吸困难,患病的蝌蚪常独游于水面、行动迟缓,常与其他病菌混合感染而死亡。

2、防治方法:a用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b用0.4ppm的二溴海因0.44ppm全池泼洒;c饲料内拌蛙康或者复方肠鳃灵1%连用3-6天。

(五)蝌蚪肠胃炎病1、症状:该病常发生在前肢即将长出的阶段,患病的蝌蚪肠喂充血发炎,肛门周围红肿、食欲下降、游动迟缓、死亡率较高。

2、防治方法:a视水质情况换新鲜水,定期用生石灰20ppm消毒;B把蝌蚪集中起来用50ppm的PV碘浸洗5分钟;用0.1%的食盐水浸泡30分钟;d饲料内加专用蛙药投喂。

(六)蝌蚪车轮虫病1、发病症状:发病蝌蚪全身布满车轮虫,可见其尾部发白,动作迟缓、离群、呼吸困难。

牛蛙的病害防治-水霉病

牛蛙的病害防治-水霉病
牛蛙的病害防治-水 霉病
汇报人:
2023-12-05
目录
CONTENTS
• 引言 • 水霉病的症状及诊断 • 水霉病的病因及传播途径 • 水霉病的预防措施 • 水霉病的治疗方法 • 案例分析与应用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 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主要发生在鱼类和蛙类等 水生动物身上。在牛蛙养殖过程中,水霉病是一种常见的病害 ,由于其具有传染性强、易流行的特点,一旦爆发会对牛蛙养 殖业造成严重的影响。
2. 防治措施
预防是控制水霉病的关键,包括保持水质清洁、避免过度拥挤、加强饲养管理 等。治疗可采用药物如水杨酸、孔雀石绿等,但需注意药物的副作用和残留问 题。
案例二:水霉病的诊断与防治实践
1. 诊断方法
水霉病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病蛙会出现灰 白色絮状物附着在体表和关节处,镜检可发现菌丝和孢子。 此外,病蛙还会出现食欲下降、活动减少等症状。
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水霉病需要与其他可能导致牛蛙死亡 的疾病进行鉴别,如烂皮病、出血病 等,需要根据病原体、临床症状和病 理变化进行综合诊断。
03
水霉病的病因及传 播途径
病因分析
水质恶化
水体中的水霉菌含量增加,水质 恶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不足,
导致牛蛙免疫力下降。
皮肤损伤
牛蛙在捕食、运输、养殖过程中可 能造成皮肤损伤,为水霉菌的感染 提供了机会。
药物治疗
福尔马林
01
使用福尔马林溶液进行浸泡,可以有效杀死水霉菌。
高锰酸钾
02
高锰酸钾溶液可以抑制水霉菌的生长。
孔雀石绿
03
涂抹孔雀石绿可以治疗牛蛙水霉病。
中药治疗

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牛蛙养殖的问题与对策一、品种单一当前牛蛙养殖品种单一,缺乏多样性。

在选择品种时,只考虑产量和生长速度,而忽略了抗病能力和适应能力。

这种单一性导致牛蛙养殖过程中容易受到病害的侵袭,影响了牛蛙的产量和质量。

对策:1、引进不同品种的牛蛙,增加种质资源,丰富牛蛙品种多样性。

2、开展育种技术研究和推广,培育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品质优良的牛蛙新品种。

3、提倡生态养殖,将不同品种的牛蛙混养,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二、病虫害威胁牛蛙病虫害的威胁是当前养殖中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

由于养殖环境的恶化、不合理的养殖模式等因素,导致牛蛙病虫害频发。

常见的病害有肝胰腺炎、红腿病等,虫害主要有螨虫、车轮虫等。

这些病虫害不仅影响了牛蛙的生长发育,还会导致牛蛙大批死亡。

对策:做好预防工作,定期对养殖环境进行消毒,保持水质清洁。

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饲料,提高牛蛙免疫力。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及时发现和治疗病虫害。

采用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等手段防治病虫害。

三、水质污染牛蛙养殖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水,如不及时处理,会对周围环境和水质造成严重污染。

这些污染物质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营养盐,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产生蓝藻等有害藻类,影响牛蛙的生长和繁殖。

对策:1、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系统,对养殖废水进行深度处理后再排放。

2、加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将废弃物制成有机肥料或饲料。

3、提倡生态养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然净化能力降低污染。

4、定期检测水质,确保水质符合养殖要求。

四、养殖模式单一目前牛蛙养殖以传统的池塘养殖为主,这种单一的养殖模式不仅难以提高产量和品质,还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恶化。

单一的养殖模式使得牛蛙生长缓慢、病害易发、产量不稳定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对策:1、推广多元化的养殖模式,如稻田养蛙、水产养蛙等综合生态养殖模式。

2、加强设施化养殖建设,提高自动化水平和养殖效益。

3、将不同种类的牛蛙混养,利用生物间的相互作用提高整体养殖效益。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有哪些?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有哪些?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有哪些?牛蛙是一种可食用蛙,个体大,肉质鲜嫩,而且所含营养物质非常丰富,吃了对人的身体很有好处,深受人们的喜爱,如今牛蛙养殖业已经形成了一种趋势,一年比一年火热,那么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综述有哪些?一、幼蛙如何养殖这里指的幼蛙并不是指小蝌蚪时期的牛蛙,而是指身体已经脱离蝌蚪时期近两个月左右的小牛蛙,这时的小牛蛙体重只有20克左右,这时我们给牛蛙进行喂食的话饲料主要是活昆虫为主,可以准备一些蚯蚓及小鱼等,另外幼蛙还有一个不好的习性就是不吃死物,所以为了能够让幼蛙适应吃死物的习性,让其慢慢转变过来,我们可以在喂食先将死物放在饲料盘中,然后再放一些活物到饲料盘中,比如准备几条活泥鳅,这样能够让青蛙产生一定的错觉,让它以为都是活物,然后慢慢的转变过来。

幼蛙的放养量可以为一平方米100只,如果是在满了四十日龄以上的牛蛙即可放80只每平方米。

二、牛蛙的养殖要点一般幼蛙养上一年之后其性腺就发育成熟了,一只成年幼蛙的标准体重能够达到250g以上,一般达到这个标准就可以上市售卖了。

成年幼蛙的进食对象一般多为小型昆虫及水生动物,像蚯蚓及小虾等都可以是它的食物,如果幼蛙经过饲料驯化后它也是可以改变食性的,可以将蚕蛹等家畜的内脏给其作为饲料喂食,因为牛蛙是昼伏夜出,属于夜行动物,所以我们的喂食时间尽量在晚上,一般都是傍晚进行喂食,喂食就要一次性喂足,因为如果饲料不够的话其会出现互相抢食以及互相残杀的现象,而且饲料不能太单一,否则会导致其营养不良,从而发生维生素缺乏症,一旦患上这类病很容易引起牛蛙的皮肤病。

三、牛蛙养殖的三种方法1、集约养殖这种方式是用的最多的,集约养殖就是高密度化的养殖方法,既可以单独养殖牛蛙,也可以将牛蛙和鱼一起养殖,在选择养殖场地的时候蛙池的水深在一米左右最好,可以在蛙池里面放上一些水生植物,让其能够栖息在上面,可以种植一些荷叶在蛙池中,一般放养的密度为一公顷2000-3000只。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蛙养殖生态与病害牛蛙是两栖动物,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蛙科、蛙属,是蛙科中较大体形的食用蛙种。

因其鸣声洪亮酷似牛叫,故名牛蛙。

个体大,商品价值高,发展较快。

发展牛蛙养殖有许多优点:繁殖快、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抗逆性强、饲料易取、效益较好。

牛蛙经济意义较大,具有食用、除害虫、药用(蛙油——具有润肺养阴,补肾益精,补脑益智,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及美容养颜,抗衰老等功效)、工业用(制革、作动物饲料)等作用。

牛蛙包括四个生活周期,既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胚胎发育形成蝌蚪,在适当的条件下蝌蚪开始变态,形成幼体,随着尾部消失,幼体开始水陆两栖生活。

牛蛙生活习性是具有群居性、饲料不足时,相互残食。

在不同的发育阶段,食性不同。

蝌蚪可喂以蛋黄、血粉、鱼粉等,也可用豆浆、面粉等佐食。

蛙在自然状态下,只捕食活动的动物。

经人工驯食,可摄食配合饲料。

饲养12~15个月,可达400~600克。

这些条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牛蛙养殖生态模式,因此本文就现有的养殖模式及常见的牛蛙病害做一综述。

一、牛蛙养殖生态1.1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牛蛙养殖场的选择和建造,主要应根据选择的养殖方式,比如是大面积粗放养殖,还是小面积集约化养殖而定。

总的原则要按照自身条件和环境因素来考虑,既要遵循经济上投入少,效益高,又应照顾到生产上的科学性,以及管理上的方便。

1.1.1养殖场的建场条件牛蛙善于跳、爬、游、钻,所以牛蛙养殖场需要建造防逃设施,可以用塑料薄膜、铁丝网或尼龙线网围栏防逃,有条件的用砖砌围墙更为持久可靠。

养殖场必须有充足的水源。

水源以江、湖、水库的水最为理想,这种水的水质好,溶氧高,水量充足。

蛙池最好建在冬暖夏凉的地方,蛙池不仅水质要好,排灌水方便,还应具备不同用途的养殖池、动物性饵料繁殖场地及其他配套设施。

另外,牛蛙养殖场还应选择在水陆交通比较方便的地方。

1.1.2牛蛙养殖池的建造根据牛蛙的繁殖特点、变态过程、生活习性,牛蛙养殖场需设立如下养殖池:亲蛙池:亲蛙池主要用于培育产卵用的亲蛙和繁殖期后分养雌雄亲蛙。

养蛙规模较大的单位,一般要建造2~3个。

亲蛙池也可兼作产卵池。

亲蛙池一般为土池,面积以200平方米为宜,深度1.2米,能蓄0.8~1.0米深的水为好。

池底要有15~20厘米的淤泥,以利亲蛙越冬。

堤埂坡度要大,以1∶2.5为宜。

亲蛙池的总面积要根据亲蛙的数量而定,通常以每平方米放养1只亲蛙为宜。

产卵池:产卵池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

水泥产卵池主要在人工催产时使用。

一般用土池,效果较好。

面积以100~200平方米为宜,要求池深1米,蓄水0.6~0.8米深,堤埂坡度要大,以1∶(2.5~3)为好。

池内要种植金鱼藻、马来眼子菜、聚草、轮叶黑藻等水生植物,以促使牛蛙正常产卵。

孵化池:孵化池也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

使用效果以水泥池为好,面积一般为3平方米,正好适合于1只牛蛙所产的卵的孵化,池深度0.6米。

池子内壁抹以水泥粉,不必很光滑,稍粗糙反而有利于刚孵化的蝌蚪的吸附,能提高蝌蚪的成活率。

土池因有堤埂坡度,面积比水泥池大,一般为6平方米,池深60厘米,蓄水40厘米深。

使用时最好在池内铺垫塑料薄膜,效果较好,可以大幅度提高孵化率。

孵化池总面积,要根据生产上孵化蛙卵的数量来确定,还应考虑孵化池的周转。

蝌蚪池:蝌蚪池也有水泥池和土池两种。

水泥池面积以15平方米为宜,池深1米,蓄水0.8米深;土池面积以50~100平方米为宜,池深0.8~1米深,蓄水0.6~0.8米,堤埂坡度以1∶(1.5~2)为宜。

蝌蚪池的总面积,根据培育蝌蚪的数量和需要育成幼蛙的数量而定。

幼蛙池:为了便于饲养管理,应建立专门的幼蛙池,并留足幼蛙捕食活动的场所。

一般来说,蝌蚪变态成幼蛙,在水中生活的时间较短。

因此,幼蛙池不宜太大,一般以15平方米为宜,水深50厘米左右。

在幼蛙池四周,应种植一些供幼蛙隐蔽和捕食的植物,便于幼蛙上岸活动。

在幼蛙池的一个角搭一个饵料台,作为幼蛙天然饵料不足时补充人工饲料的场所。

在固定饵料台上空设灯光诱虫,这是解决天然饵料不足的较好途径之一。

成蛙池:即商品蛙池,根据生产规模建立成蛙池,要将不同规格、不同用途的成蛙分池饲养。

成蛙池可以建大些,一般占地600~6000平方米,池的深处0.5~1米,池的四周可以人为地堆些石块、砖块或筑些土洞,地面尽可能绿化,给牛蛙提供较多的隐蔽场所,便于牛蛙生长和繁殖。

对于幼蛙和成蛙,生活环境的水面与陆地的面积比以3∶2为宜,可充分利用陆地种植果树、蔬菜和花卉植物,提高场地的利用率。

牛蛙养殖场设计多种多样,应根据自己的场地面积、环境条件、资金来源和产销等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牛蛙养殖场。

1.2 成蛙养殖模式1.2.1半精养模式利用鱼池、洼池、稻田、藕塘等进行养蛙,由于面积大,蛙较分散,密度也不大,产量不高,一般多以天然饵料为主,颗粒饲料为辅的方式养殖,称为半精养。

这种模式获取天然饵料的方法主要是灯光诱虫。

诱虫灯的位置设在离岸2米左右的水面上方0.3~0.5米处,周围不应有高大的建筑物,以免遮挡灯光,收不到好的诱虫效果,开灯时间视具体情况而定,一般在傍晚开灯。

半精养方式放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平方米放10~30只,视饵料条件而定。

1.2.2 集约化养殖室内集约化养殖,着眼于控制环境、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充分满足牛蛙生长的营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强化培育手段。

尤其是随着牛蛙人工配合饲料的研制成功,更能发挥其高效的特点,是发展牛蛙商品生产的一条重要途径。

室内养蛙池,一般面积10~20m2,要有充足的水源供应,充分利用空间,可采用多层次的立体养殖结构。

放养密度为每蛙体重100 g按50只/ m2,投饲时坚持“四定”;每天2~3次,日投喂量占蛙体重的10%左右,养成按时摄食的习惯。

成蛙的日常养殖,除了定时投饵外,还要每天换水,清洗食场,注意观察蛙的健康状况,及时防病治病,严防蛇、鼠侵袭等。

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行加温养殖,一年可生产两批商品蛙。

1.2.3网箱养殖网箱养蛙借鉴网箱养鱼技术,结合蛙的生物学特性,利用网箱把牛蛙在水体中围养起来的一种高密度养娃方式。

网箱养蛙有如下优点:(1)充分利用现有的水库、湖泊和大鱼塘,既节约了养蛙用地,又提高了上述水体的利用率,即做到了水中养鱼,网中养蛙,从而增加了经济效益。

(2)网箱内外水流畅通,水体不断更新,箱内溶氧充足,网箱成为一个活的水体环境,可实行高密度的饲养,而且产量高。

(3)网箱养蛙后,可增加水体肥力,提高鱼产量。

(4)由于网箱养蛙面积小,饲养管理方便,同时被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能量消耗减少,利于生长。

1.2.4生态养殖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水产品的质量要求也相应地提高,所以蛙的养殖也逐渐走向了一种无公害、健康养殖的模式,而从控制生态环境、选择饲料、投喂方式和管理技术着手的牛蛙生态养殖的高产技术,更能促进牛蛙无公害、健康养殖的快速发展,保证人们对生活高品质的要求。

每口养殖池面积以40~60 m2为好,池底平坦,池边高和宽各30cm,形似田埂。

池边四周外层采用聚乙烯网,内层采用黑色塑料薄膜,对养殖池进行双层围栏,高度约1m。

选择水质清新、无污染、水源丰富、环境幽静的地方建池,蛙池可不设蛙岛,采用蝌蚪池、幼蛙池,成蛙池为一体的养殖方式。

将大池分成小池,直接分级,既提高了利用率,节约了成本,又提高了牛蛙成活率和经济效益。

二、牛蛙常见病害与防治2.1蝌蚪阶段常见病2.1.1 病毒性疾病暴发性败血症:不少人怀疑为病毒病。

患病蝌蚪咽部、腹部、肛门等处严重出血,有的在水面打转,眼球充血、突出。

死亡快,发病1~2d即出现死亡,死亡率达70%以上,严重的全部死亡。

先做好清池工作,用50~100mg /L生石灰进行消毒;蝌蚪入池前用20 mg /L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用0.3mg /L碘制剂或2 mg /L高锰酸钾与乙酸混合液消毒池水。

2.1.2 细菌性疾病细菌性烂鳃病:由于水中粘液球菌侵入蝌蚪鳃部而发生炎症,鳃丝发白、糜烂而附着污泥和粘液,浮游于水表面,行动迟缓,可继发其它疾病而死亡。

防治:放养前,对池水消毒,蝌蚪在放养前也要消毒。

发病后,按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g或漂白粉1g全池均匀泼洒。

细菌性肠胃炎:患病蝌蚪食欲下降,游动迟缓,死亡率较高,胃肠道充血、发炎,肛门周围充血、肿胀。

防治:对患病病蛙可在饵料中加喂药物进行治疗,一般每千克饵料投入或酵母片2片,连喂 3~5d即可治愈。

对病蛙池用 1~2mg/l 的漂白粉溶液泼洒1次,发病季节,每7~10天用 1mg/l 的漂白粉溶液泼洒全池1次。

红斑病:有的称为出血病,为细菌和真菌感染所造成。

患病蝌蚪有转圈的神经性症状,其腹部出现红斑,发病急,死亡快,多发于蝌蚪发育的后期,发肢芽形成期,全池暴发性流行,危害大,死亡率达70%~90%。

防治:用硫酸铜溶液全池泼洒,使其浓度为0.7 g /m3。

在多发病季节注意饵料卫生,用20 mg /L生石灰消毒水体。

2.1.3 真菌性疾病鳃霉病:因霉菌侵入蝌蚪鳃部破坏组织,充血、出血,变成灰白色或苍白色,或继发其它感染,出现呼吸困难,窒息死亡。

水质过肥的及时换水,注意用生石灰清池,去除过多淤泥。

防治: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0.7 g /m3(5B2)浸泡患病蝌蚪。

肤霉病:因蝌蚪表皮损伤部位被水霉侵入所致(也可发生在幼蛙、成蛙),严重者到达肌肉层,伤口处或周围可见灰白色的丝状物,患病蝌蚪或蛙表现食欲变差,游动迟缓,有的伤口并发细菌感染,体质弱,最后衰竭死亡。

防治:搬运、移动蝌蚪、蛙体时避免外伤,对有外伤的用3%食盐水或10%紫药水涂抹伤口至愈合后才可放养。

对饲养池用生石灰彻底消毒,日常应保持良好的水质。

2.1.4 寄生虫性疾病车轮虫病:因蝌蚪体表和鳃上寄生车轮虫所引发。

在每年4~9月多发,症状为游动变慢,反应迟钝,全身或局部布满车轮虫,尾鳍粘膜变白色,尾组织损坏,有的严重腐烂。

不及时治疗,大多衰竭死亡。

防治:监测水质,调整合理的饲养密度,做好换水和水体消毒工作。

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B2)全池均匀泼洒,浓度为0.7 mg /L;用2%~3%食盐溶液浸泡15~20 min。

杯体虫病因杯体虫寄生于蝌蚪的鳃部和尾部引发。

在每年5~9月,水质不良、高密度饲养时多发。

眼观患病蝌蚪鳃部和尾部变白色,游动变慢,停食而衰竭死亡。

防治同车轮虫病。

斜管虫病:蝌蚪体表感染斜管虫所致。

在春初和冬初多见,患病者不吃食,体色呈黄褐色,有的浮在池边水面,反应迟钝,慢慢衰竭死亡。

防治:定期消毒水体,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5B2)的溶液泼洒,使全池的浓度为0.7 mg /L。

锚头鳋病:蝌蚪的胴体与尾部交界凹陷处寄生锚头鳋病幼体所致,被寄生部位的肌肉组织红肿、发炎,有的溃烂,生长停滞,严重的有多个水蚤寄生,死亡率较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