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
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2课后习题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五章过关检测
第五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进化论对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物种保持结构和功能模式的统一性与遗传有关C.物种随着时间推移是可变的D.物种统一性是自然选择使生物定向变异的结果;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生物在结构和功能模式上的统一性与遗传有关。
2.“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该诗句艺术地展示了( )A.生物的适应性B.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性C.生物的多样性D.生物的进化规律3.从某种群中随机抽出100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AA、Aa、aa的个体分别是30个、60个和10个,则该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分别是( )A.70%,30%B.60%,40%C.40%,60%D.50%,50%100个个体中共有200个基因,其中A基因有2×30+60=120(个),a基因有2×10+60=80(个),A基因的频率为120÷200×100%=60%,a基因的频率为80÷200×100%=40%。
4.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金鱼选种的经验时说:“大都好事家养朱砂鱼尤犹国家用材,然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十缸饲养。
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爱养自然奇品悉备。
”其中“逐日去其不佳者”和“分数十缸饲养”的作用分别是( )A.自然选择,地理隔离B.人工选择,地理隔离C.自然选择,生殖隔离D.人工选择,生殖隔离上的障碍使彼此间无法相遇而不能交配,属于地理隔离。
5.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其中黑色(S)对浅色(s)为显性。
将某桦尺蠖种群分成两组,分别迁移到A、B两个区域,A地是煤炭工业重镇,B 地是闭塞的山区,数年后抽样调查,结果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A地S基因的频率为89%,B地S基因的频率为6%B.A、B两地的桦尺蠖因长期地理隔离而属于两个物种C.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方向是由自然选择决定的D.从上述材料得知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A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80×2+18)/(80×2+18×2+2×2)×100%=89%,s基因的频率=(18+2×2)/(100×2)×100%=11%,而B种群内S基因的频率=(2×2+8)/(100×2)×100%=6%,而s基因的频率=(8+90×2)/(100×2)×100%=94%,可见A种群内控制黑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而B种群内控制浅色的s基因的频率较高,这种差异与这两个种群的生活环境有关;A种群生活在污染严重的环境中,而B种群生活在基本未受污染的环境中;可见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生物基因频率的改变。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用皮康霜治疗皮肤病,使用一段时间后,药效下降,这是由于引起皮肤病的病原体接触药物后,产生了对皮康霜药物有效成分的抗药性变异B. 海南热带野生动物园的公狮和母虎交配,产下不育的“狮虎兽”,说明狮子和老虎存在生殖隔离C. 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的结果D. 19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使灰色桦尺蛾变成新物种——黑色桦尺蛾【答案】B【解析】解:A.对于病原体来说,抗药性变异本身就存在,药物只是起了选择作用,A错误;B.生殖隔离是指物种间不能交配或能交配但产生的后代是不可育的,B正确;C.华南虎和东北虎的形成是由于地理隔离导致的,但它们没有产生生殖隔离,是同一物种,C错误;D.桦尺蛾有灰色和黑色,由于灰色桦尺蛾不适应环境,被环境淘汰了,它们属于同一物种。
D错误。
故选:B。
2.2020年8月18日乐山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乐山大佛对面原本连在一起的太阳岛和月亮岛几乎被淹没。
假设洪峰退去后太阳岛和月亮岛被彻底分隔开,如图是岛上的某种群若干年后可能会发生的变化。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a表示地理隔离,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出现生殖隔离B. b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C. c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导致生物定向进化D. 渐变式和爆发式的物种形成方式,一定都要经过d【答案】B【解析】3.结合下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B. 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C. 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D. 编码蛋白质的基因含遗传信息相同的两条单链【答案】D【解析】解:A.生物的遗传信息储存在DNA或RNA的核苷酸序列中,这是对所有生物而言的,A正确;B.核苷酸序列不同的基因可表达出相同的蛋白质,B正确;C.遗传信息传递到蛋白质是表现型实现的基础,C正确;D.基因的两条链互补配对,因此所含遗传信息不同,D错误。
2023-2024学年初中生物浙教版九年级下第1章 演化的自然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教版初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所示的进化树简要表示了几种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从进化树我们可以推测()A. f一定是单细胞生物B. 在地层中出现最早的生物是 eC. 较 a和 e而言 a、b间的亲缘关系更近D. a一定比 c复杂【答案】C【解析】A、进化树表示几种生物的进化过程示意图从图中可以得出f→b→af→e→d→c.因此a、b、c、d四种生物的共同祖先是f 不能说明f一定是单细胞生物 A 错误B、从图中得出f最古老因此在地层里出现最早的生物是f B错误C、从图中得出生物进化的历程是f→b→a f→e→d→c.因此在b和c二者中与a生物亲缘关系最近的生物是b C正确D、据图f→b→a比f→e→d→c的进化历程短因此可推测 c比a高等 D错误2.下列全为遗传病的一组是()A. 白化病、多指病、流行性感冒B. 侏儒症、呆小症、血友病C. 糖尿病、色盲、狂犬病D. 白化病、色盲、血友病【答案】D【解析】3.原始地球的原始大气中没有哪种气体()A. 甲烷B. 氧气C. 氢气D. 水蒸气【答案】B【解析】解从火山中喷出的气体如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构成了原始的大气层还有一部分硫化氢和氰化氢虽有少量的水蒸气受到强烈的紫外线的作用分解为氢和氧但是氢由于太轻而浮到大气层的最高处大部分逐渐消失在宇宙空间而氧气很快与地面上的一些物质结合为氧化物因此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可见B符合题意.故选 B.4.一对双眼皮夫妇(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已经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他们希望再生一个双眼皮的孩子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A. 50%B. 75%C. 12.5%D. 0%【答案】B【解析】“一对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 表明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假设控制眼皮性状的一对基因为A、a 单眼皮的基因组成是aa 因此双眼皮父母的基因型为Aa从遗传图解看出这种情况的可能性是75%5.下面有关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 生物有很强的繁殖能力B. 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C. 生态环境对生物变异的选择是不定向的D. 不适应环境的生物将被淘汰【答案】C【解析】6.人的眼皮由一对基因控制双眼皮由显性基因B控制单眼皮由隐性基因b控制如图是一对夫妇与子女眼皮性状的遗传关系图解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母亲①的基因组成为BBB. 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为bC. 子代③的基因组成为bbD. 这对夫妇可能生出单眼皮的孩子【答案】D【解析】解双眼皮和单眼皮是一对相对性状双眼皮是显性性状受基因B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受基因b控制根据母亲产生的卵细胞一个是B 另一个是b 所以母亲①的基因组成是Bb 性状表现为双眼皮遗传图解如图因此生殖细胞②的基因组成为B 子代③的基因组成为Bb 该夫妇再生出一个单眼皮bb 孩子的可能性是25%故选 D7.以下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叙述错误的是()A. 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B. 基因是携带遗传信息的DNA片段C. 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D. 基因通过受精卵从亲代传递到子代【答案】D【解析】8.下列有关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原始海洋是原始生命的摇篮B.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重要证据C. 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氢气、氨、氧气、甲烷等气体D.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答案】C【解析】A、原始的海洋就像一盆稀薄的热汤不断的相互作用经过极其漫长的岁月所以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B、化石是由古代生物的遗体由于某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 B正确C、原始大气含有水蒸气、氨、甲烷等气体 C错误D、生物通过遗传不断进化9.下列关于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利用对化石证据的研究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B. 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C. 米勒的实验结果支持了无机物到简单有机小分子物质的生命起源学说D. 对几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就能总结出动物从水生到陆生的进化趋势【答案】D【解析】解 A.利用对化石证据的研究可以判断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和生物进化的顺序A正确B.同源器官指不同生物的某些器官在基本结构、各部分和生物体的相互关系以及胚胎发育的过程彼此相同因此凡是具有同源器官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 B 正确C.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C正确D.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由鱼类的一心房一心室到两栖动物的两心房一心室到爬行动物的两心房一心室心室内有不完全的隔膜再到鸟类和哺乳类的两心房两心室由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可知生物进化的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因此各类脊椎动物心脏结构的比较能直观说明生物由简单到复杂的进化趋势 D错误故选 D10.关于米勒模拟原始地球条件的实验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火花放电模拟闪电B. 实验证明了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C. 实验的结果得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D. 米勒实验证明生命起源的第一步【答案】B【解析】A、实验中设置的正、负电极进行火花放电是模拟原始地球条件下的雷电以激发密封装置中的不同气体发生化学反应 A正确B、该实验不能证明原始海洋中的有机物可能会演变成原始生命 B错误C、积聚在仪器底部的溶液中共有20种有机物实验的结果得到了多种氨基酸等有机小分子 C正确D、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 D正确11.科学研究中经常用模拟实验解决不能或不便用直接实验法解决的问题便于提高效率、获取证据依据图中所示对米勒模拟实验的解释你不认同的是()A. ①内模拟了原始大气及闪电等B. ②内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C. ③为实验提供了高温和水蒸D. ④内产生了能够形成原始生命的蛋白质【答案】D【解析】米勒的实验如上图将水注入左下方的③烧瓶内先将①玻璃仪器中的空气抽去然后打开左方的活塞泵入甲烷、氨和氢气的混合气体(模拟原始大气)再将③烧瓶内的水煮沸使水蒸汽和混合气体同在密闭的玻璃管道内不断循环并在另一容量为5升的大烧瓶中经受①内的火花放电(模拟雷鸣闪电)一周最后生成的有机物经过②冷凝器的冷却后(模拟了原始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降雨的过程)积聚在④仪器底部的溶液(模拟原始大气中生成的有机物被雨水冲淋到原始海洋中)此实验结果生成了多种氨基酸米勒的实验试图向人们证实生命起源的第一步即从无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在原始地球的条件下是完全可能实现的米勒的实验仅能证明无机小分子物质可以形成有机小分子物质氨基酸而不是蛋白质可见D符合题意12.决定能卷舌的基因(A)对决定不能卷舌的基因(a)是显性某人能卷舌则他的体细胞中的基因组成是()A. AAB. AaC. AA或aaD. AA或Aa【答案】D【解析】生物的性状由基因控制基因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是控制显性性状发育的基因隐性基因是控制隐性性状的基因当细胞内控制某种性状的一对基因都是显性或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生物体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当控制某种性状的基因都是隐性时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才会表现出来已知决定能卷舌的基因(A)对决定不能卷舌的基因(a)是显性某人能卷舌则其基因组成是AA或Aa13.长期使用克霉唑乳膏治疗足癣药效会逐渐下降关于原因的分析错误的是()A. 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病原体中具有抗药性变异的个体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C. 药物的使用导致引起足癣的病原体产生了抗药性变异D. 药物对病原体的变异起定向选择的作用【答案】C【解析】14.如图为人体体细胞中一对基因位于一对染色体上的示意图对图解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基因Bb表示等位基因且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B. 如果显性基因B来自父方则隐性基因b来自母方C. 基因组成Bb的个体表现为基因B所控制的性状D. 基因b控制的性状不能在后代表现也不能遗传【答案】D【解析】15.化石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直接证据如图所示某地地质构造图地质学家在三个地层中都发现了化石你认为最高等的生物类型最可能分步在()B. 地层ⅡC. 地层ⅢD. 三个地层【答案】A【解析】研究发现不同的地层中埋藏着不同类型的生物化石埋藏于较浅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比较相似埋藏于较深地层中的化石与现代生物结构差别较大形成早的古老的地层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少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形成晚埋藏较浅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种类多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先后顺序说明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趋势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逐渐进化而来的因此如图所示某地地质构造图地质学家在三个地层中都发现了化石最高等的生物类型最可能分步在地层Ⅰ16.下列变异对生物自身的生存有利的是()A. 人类的白化病B. 水稻的白化苗C. 人类培育的无子西瓜D. 转基因抗病苹果【答案】D【解析】解 A.人类的白化病表现为皮肤内没有黑色素白化病患者怕光不能防止紫外线对身体的伤害不利于个体的生存 A不符合题意B.水稻的白化苗叶肉细胞中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利于个体生存 B不符合题意C.无子西瓜没有种子不能繁殖后代不利于种族延续 C不符合题意D.转基因抗病苹果增强了对致病微生物的抵抗能力这一性状还能遗传给后代有利于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 D符合题意故选 D17.关于染色体、DNA、基因说法正确的是()A. 体细胞中有10对染色体则精子中是5对B. 亲代把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代C. 一个DNA分子就是一条染色体D. 所有生物的基因都在染色体上【答案】B【解析】1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研究细胞色素C的差异能帮助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B. 自然选择的动力是过度繁殖C. 在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D. 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答案】B【解析】解 A.研究生物的细胞色素C 可以断定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能推断生物进化的顺序 A正确B.自然选择的动力是生存斗争 B错误C.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越多 C正确D.在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化石是非常重要的证据 D正确19.关于生物进化的原因目前人们普遍接受的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下列说法不符合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生物都具有过度繁殖的倾向B. 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C. 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D. 生物变异是定向的自然选择是不定向的【答案】D【解析】 A 、达尔文认为地球上的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即过度繁殖 A正确B、生物普遍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生物的变异是随机产生的是不定向的没有变异就没有生物进化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B正确C 、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这必然导致生存斗争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斗争生物种内的斗争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 C 正确D、变异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因此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即适者生存D错误20.与现在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A. 水蒸气B. 氧气C. 氢气D. 二氧化碳【答案】B【解析】解原始大气中没有游离态的氧气而现在的空气有约21%的氧气因此原始大气与现在的大气成分相比原始大气中没有的气体是氧气故选 B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5小题每题10分共计50分)21.(1)据图可知该相对性状中显性性状为________21.(2)若控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的基因分别为R、r 则该母亲在生殖过程中传递给这个女儿的卵细胞的基因是________21.(3)为响应国家“全面二孩”政策该夫妇想再生一个男孩从性染色体的角度看这主要是由________(填“父亲”或“母亲”)决定的若该夫妇第二胎已经生育了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男孩则该男孩的基因组成为Rr的概率是________21.(4)在生殖过程中父母通过________作为“桥梁”将控制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子女【答案】(1)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解析】解(1)父母大拇指都能向背侧弯曲女儿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说明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性状是显性性状受显性基因控制不能向背侧弯曲性状是隐性性状受隐性基因控制【答案】(2)r【解析】(2)由于女儿是大拇指不能向背侧弯曲性状说明父母传给女儿的都是隐性基因r【答案】(3)父亲, 2/3【解析】(3)从染色体角度看决定后代性别的主要是父亲的性染色体若该夫妇第二胎已经生育了一个大拇指能向背侧弯曲的男孩则该男孩的基因组成为RR的概率是1/3为Rr的概率是2/3【答案】(4)生殖细胞【解析】(4)父母通过生殖细胞将自己的基因传递给后代所以生殖细胞是亲子代传递基因的“桥梁”22.(1)该遗传病是________性遗传病(填“显”或“隐”)致病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填“常”或“性”)22.(2)如果用字母A、a来表示Ⅲ_9的遗传基因组成是________ Ⅱ_5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Ⅱ_6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 Ⅲ_10的遗传因子组成可能是________或________22.(3)Ⅲ_7和Ⅲ_10根据我国婚姻法规定能否结婚?________ 因为我国《婚姻法》规定禁止有直系血亲和________旁系血亲等近亲关系的人结婚【答案】(1)隐, 常【解析】解(1)分析题中遗传图解此遗传病隔代遗传并非代代遗传则该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伴X染色体的隐性遗传病的特点是女儿病其父必病而Ⅲ_9女儿患病她的父亲未患病则该致病基因肯定不位于X染色体伴Y染色体的遗传病的特点是男性均病女性无病而Ⅲ_9是女性患病且男性都无病则该致病基因肯定不位于Y染色体因此该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答案】(2)aa, Aa, Aa, AA, Aa【解析】(2)因为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a为隐性致病基因因此Ⅲ_9患者的基因型为aa 而双亲又都正常所以其双亲Ⅱ_5和Ⅱ_6的基因型都是Aa 又因为Aa×Aa→1AA∶2Aa∶1aa 且Ⅲ_10不患病所以Ⅲ_10的基因型为Aa或AA【答案】(3)不能, 三代以内【解析】(3)Ⅲ_7和Ⅲ_10不能结婚我国婚姻法已明确规定禁止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结婚原因是近亲带有相同隐性遗传致病基因的可能性较大近亲结婚所生的孩子患有遗传病的机率大如近亲结婚时所生的子女中单基因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比非近亲结婚要高出78~62.5倍先天畸形及死产的机率比一般群体要高3~4倍孩子智力下降并患有许多先天性疾病如先天愚型其危害十分显著23.(1)图中③显示的是人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一般情况下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________ 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________23.(2)如果图中④显示的这对染色体是一对性染色体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_23.(3)染色体主要由蛋白质分子和⑤________分子组成⑤中含有许多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这些片段就是⑥________23.(4)能卷舌由显性基因(A)控制不能卷舌由隐性基因(a)控制它们是人的一对相对性状能卷舌个体的基因组成是________【答案】母方, 46条或23对【解析】【答案】XX【解析】【答案】DNA, 基因【解析】【答案】AA或Aa【解析】24.(1)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请判断图一中________(填“甲”或“乙”)表示雄果蝇体细胞24.(2)果蝇的长翅与残翅是果蝇翅型的不同表现类型被称为________24.(3)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 ________是隐性性状亲代果蝇的基因组成分别是________ 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几率是________24.(4)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还是Aa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你认为方案________是可行的理由是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 则该果蝇的基因组成为AA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 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答案】乙【解析】“果蝇体细胞内有4对染色体其形态结构如图一所示” 第1对性染色体大小相同因此是雌果蝇第5对性染色体大小不同因此是雄果蝇【答案】相对性状【解析】果蝇的“长翅与残翅” 是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答案】残翅, Aa、Aa, 12.5%【解析】图二中亲代都是长翅表明残翅是隐性性状因此根据图二的杂交实验可知“用A a表示控制显则长翅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亲代果蝇遗传给子代残翅(aa)果蝇的基因一定是a、Aa从图1看出果蝇的性别遗传图解如图2从图5看出因此子代个体中出现残翅雌果蝇的几率是25%×50%═12.5%【答案】一, 全为长翅果蝇, 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解析】“某同学捕捉到一只长翅雄果蝇为确定该果蝇的基因组成是AA 该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方案一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残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方案二从图二实验的子代中随机选取一只长翅雌果蝇与该果蝇杂交”长翅是显性性状残翅是隐性性状因此我认为方案一是可行的遗传图解如图3②若杂交后代一半为长翅一半为残翅则该果蝇基因组成为Aa25.(1)家蚕是一种“作茧自缚”的昆虫其发育过程经历了________(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四个时期属于________发育25.(2)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________25.(3)课外养蚕小组的同学发现黄足蚕结黄茧白足蚕结白茧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说明黄足是________性状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则亲代蚕和子代蚕的基因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若让子代蚕与白足蚕杂交推测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________【答案】④→②→①→③, 完全变态【解析】家蚕的发育经过④受精卵、②幼虫、①蛹和③成虫等四个时期即④→②→①→③(用序号和箭头表示)属于完全变态发育【答案】28条【解析】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的一半因此“家蚕的体细胞中有28对染色体” 它产生的精子或卵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是28条【答案】显性, AA和aa, Aa, 1 1【解析】“他们选用黄足蚕与白足蚕杂交后代全是黄足蚕” 说明黄足是显性性状白足是隐性性状隐性基因习惯以小写英文字母表示对应的显性基因则以相应的大写字母表示“如果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用A、a表示” 则黄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或Aa 白足蚕的基因组成是aa 亲代白足蚕遗传给子代的基因一定是a 因此子代黄足蚕的基因组成Aa.遗传图解如图1从图1看出亲代蚕和子代蚕的基因组成分别是AA、aa、Aa 若让子代蚕(Aa)与白足蚕(aa)杂交遗传图解如图2从图2看出后代黄足蚕和白足蚕的比例是1 1试卷第11页,总11页。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的是()A.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B. 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C. 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D. 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获得了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答案】A【解析】A.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频率越来越高,但相关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不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A正确;B、D.杂交育种通过不断地自交、筛选和淘汰使得纯合矮秆抗病小麦比例越来越高、青霉菌通过辐射诱变和选择保留青霉素产量很高的菌株,它们在人工选择下,都会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B、D错误;C.在黑褐色环境背景下,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这是自然选择导致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的结果,能体现生物正在进化,C错误。
故选A。
2.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
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A.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A错误;B.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B错误;C.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32%×1/2=20%,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1/2=8.5%,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C错误;D.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正确。
2020届浙科版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A.该昆虫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是不定向的A.①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B.②导致①改变的内因是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C.③是自然选择学说 D.④是基因、种群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答案】AC①根据杂交实验可以判断,A/a和B/b 散形成斑点的基因型是。
(4)图1表示的生理过程是,其主要的生理意义在于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过程b的实质是___________,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_______________。
(2)图2中在___________时间段内种群甲发生了进化,在T时___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_________。
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的a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__(保留一位小数)。
【答案】地理隔离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生殖隔离QR不一定25% 71.9%【解析】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物种的形成和基因频率的计算等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1)图1中3是由于河流产生了地理隔离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b产生品系1和品系2,此时还是同一物种,所以过程b的实质是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
而物种1和物种2形成的标志c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2)分析图2,在Q到T阶段A的种群基因频率在改变,所以在此段时间内发生了生物的进化。
在T时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形成新物种,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的产生。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则此时A基因频率为10%+1/2×30%=25%,a为1-25%=65%。
若种群甲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使得aa个体每年减少10%,AA和Aa个体每年增加10%,则下一年时种群中aa为(60%-60%×10%)=54%,AA为10%+10%×10%=11%,Aa为30%+30%×10%=33%,a基因频率约为(54%×2+33%)÷(54%×2+11%×2+33%×2)×100%=71.9%。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大豆子叶的颜色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深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浅绿色基因型为aa的个体呈黄色且在幼苗阶段死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浅绿色植株自花传粉其成熟后代的基因型为AA和Aa 且比例为1:2B. 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成熟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 1/2^nC. 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成熟后代的表现型为深绿色和浅绿色比例为1:1D. 经过长时间的自然选择 A基因频率越来越大 a基因频率越来越小【答案】B【解析】解 A.浅绿色植株自交其后代中基因型 AA:Aa:aa=1:2:1 即深绿色浅绿色黄色=1:2:1 但由于aa的个体幼苗阶段死亡在成熟后代中只有AA和Aa 且比例为1:2 A正确B..浅绿色植株连续自交n次后代中杂合子的概率为\dfrac12^n 纯合子AA或aa的概率均为\dfrac12(1-\dfrac12^n) 由于黄色个体(aa)在幼苗阶段死亡因此杂合子的概率为\dfrac\dfrac12^n\dfrac12^n+ \dfrac12\times (1-\dfrac12^n)= \dfrac22^n+ 1 B错误C.若浅绿色植株与深绿色植株杂交即Aa×AA 则后代中表现型及比例为深绿色(AA)浅绿色(Aa)=1:1 C正确D.由于aa个体在自然选择中被淘汰所以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 A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大 a 的基因频率越来越小 D正确故选 B2.桦尺蠖的体色受一对等位基因S(黑色)和s(浅色)控制某地区原植物的树干多呈浅色桦尺蠖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如下 SS10% Ss20% ss70%.后来煤烟将树干熏成了黑色假如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的生存使得种群中浅色个体每年减少10% 黑色个体每年增加10%.关于该种群在今后的2~10年间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树干变黑影响种群中浅色个体的死亡率但不影响其出生率B. 树干变黑前后该地区桦尺蠖种群的环境容纳量不变C. 第2年S基因频率为约为22.9% SS基因型频率约为11.5%D. 该种群的浅色个体数量将会下降说明桦尺蠖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答案】C【解析】A、树干变黑浅色个体更容易被天敌捕食因此影响个体死亡率黑色个体被捕食后不能产生后代因此也影响其出生率 A错误B、树干变黑后浅色个体生存、繁殖后代的机会降低环境容纳量下降 B错误C、与第一年相比第二年SS是第一年的11%、Ss是第一年的22% ss是第一年的63% 因此第二年该种群中SS的基因型频率是11%÷(11%+22%+63%)≈11.5% Ss生物基因频率是22%÷(11%+22%+63%)≈22.8% S的基因频率是11.5%+22.8%÷2=22.9% C正确D、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包括黑色个体和浅色个体该种群的浅色数量将会下降不能说明桦尺蠖种群的年龄结构属于衰退型 D错误3.最近可以抵抗多数抗生素的“超级细菌”引人关注这类细菌含有超强耐药性基因NDM-1 该基因编码金属β-内酰胺酶此菌耐药性产生的原因是()A. 定向突变B. 抗生素滥用C. 金属β-内酰胺酶是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的根本原因D. 通过染色体交换从其他细菌获得耐药基因【答案】B【解析】“超级细菌”是原核生物没有染色体其抗药性产生于基因突变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故A、D项错误“超级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一方面是该菌体内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产生超强耐药性基因该基因编码的酶是使许多抗菌药物失活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是抗菌药物——抗生素的滥用对该菌进行了选择故B正确 C项错误故选B4.下列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 种群的某因库是指种群全部个体所含有的某种等位基因的总和B.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发生变异的方向C. 突变导致的生物变异一般对生物体有害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 捕食者的存在起到促进种群发展的作用但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答案】C【解析】解 A.种群基因库是指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错误C.突变导致的生物变异一般对生物体有害但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C正确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D错误故选 C5.下列有关变异和育种的叙述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其中突变只改变了基因的种类B. 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C. 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异都是不可遗传变异D. 单倍体缺少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高度不育【答案】B【解析】解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只改变了基因的种类染色体变异改变基因的数量和排列顺序 A错误B.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属于基因重组 B正确C.环境条件改变引起的遗传物质发生的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 C错误D.单倍体含有本物种生长发育所需全套遗传信息植株弱小种子和果实比较少 D错误故选 B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理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核心是自然选择学说C. 基因突变不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D.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自然选择的对象【答案】B【解析】解 A.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但有的新物种的形成可以不经过地理隔离 A错误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 B正确C.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基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突变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C错误D.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但自然选择的对象是个体 D错误故选 B7.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下列相关说法最科学的是()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B. 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解 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基因、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裸露的 DNA 上 A错误B、新物种形成大都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 B 错误C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都能进行转录 C错误D、种群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 D正确.故选 D.8.遗传平衡定律所讲的群体是理想群体但自然界的生物群体中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各种因素始终存在且不断地起作用其结果是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从而引起生物的进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影响遗传平衡状态的因素有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等B. 地理隔离导致物种间不进行基因交流可以保证物种的遗传平衡状态C. 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D. 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和自然选择常常共同作用【答案】B【解析】解 A.根据所学内容突变、基因重组和自然选择可以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A正确B.地理隔离可以阻止种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种群的基因库差异越来越大可能形成生殖隔离从而打破遗传平衡状态 B错误C.若种群处于遗传平衡状态则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发生改变 C正确D.生物进化的过程中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对不同的变异进行定向选择D正确故选 B9.雄鹿往往用鹿角作为争夺配偶的武器按照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A. 代代经常使用的结果B. 自然选择的结果C. 保卫自己的需要D. 繁衍后代的需要【答案】B【解析】解达尔文认为古代的公鹿的鹿角存在着发达和不发达的变异公鹿之间为争夺配偶要进行生存斗争由于生存斗争有发达鹿角的公鹿能够得到配偶并把这种变异遗传下去这是适者生存没有发达鹿角的公鹿因争夺不到配偶其变异就不会遗传下去这是不适者被淘汰.这样经过一代代的选择进化就成了今天的有发达鹿角的公鹿故现代雄鹿鹿角发达的原因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故选 B.1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问题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生殖隔离是地理隔离的必然结果②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导致了物种的多样性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⑥自然选择导致了生物的定向变异与进化.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C. ④⑤⑥D. ①③④⑤【答案】B【解析】①地理隔离不一定产生生殖隔离①错误②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因此不同物种之间必然存在生殖隔离②正确③种群基因库间出现差异是产生生殖隔离的根本原因③正确④隔离、可遗传的变异和自然选择是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新物种形成导致物种的多样性出现④正确⑤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个体不是种群⑤错误⑥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对不定向的变异起了选择作用进而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⑥错误11.家蝇对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原因是神经细胞膜上某通道蛋白中的一个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下表是对某市不同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上述通道蛋白中氨基酸的改变是基因碱基对缺失的结果B. 甲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22%C. 比较三地区抗性基因频率可知乙地区抗性基因突变率最高D. 丙地区敏感性基因频率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D解 A.亮氨酸替换为苯丙氨酸氨基酸数目没改变氨基酸的改变应该是由碱基对替换引起的 A错误B.甲地区抗性基因频率=2%+20%×1/2=12% B错误C.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为2%+32%×1/2=20% 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为1%+15%×1/2=8.5% 乙地区的抗性基因频率最高但不代表突变率最高 C错误D.丙地区抗性基因频率最低则敏感性基因频率最高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D正确故选 D12.下列叙述中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A. 食蚁兽具有长舌是因为它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而反复不断伸长的缘故B. 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因为杀虫剂使害虫产生抗药能力并在后代中不断积累C. 狼和鹿通过捕食和被捕食的关系进行相互选择结果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D. 现在人们都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因此人类的进化不再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答案】C【解析】解 A.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为了适应环境某些器官由于经常使用而发达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A错误B.害虫抗药性的增强是杀虫剂对害虫进行了选择的结果 B错误C.狼和鹿的奔跑速度都变快说明鹿和狼相互选择生存下来的类型经过一代代的积累结果发展成为具有各自特征的种群这符合达尔文进化学说的观点 C正确D.人们生活在不同的人工环境中但仍然受到自然选择的影响 D错误故选 C13.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两种群在一段时间内数量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B. M时甲种群的出生率小于死亡率C. 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正在衰退D. 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则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答案】C【解析】解 A.由图可知甲为被捕食者、乙为捕食者故两个种群间能量流动方向是甲→乙 A正确B.M时甲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说明其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B正确C.两种群数量波动幅度减小说明生态系统趋于稳定达到动态平衡 C错误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所以甲和乙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其基因频率不一定发生改变因而生物不一定发生进化 D正确14.下述不属于达尔文对长颈鹿进化过程的解释()A. 生存斗争中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得以生存B. 长的前肢和颈的变异通过遗传而逐代积累C. 长颈鹿的长颈和长前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 A、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容易被淘汰长颈和前肢较长的个体更适应环境 A正确B、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逐渐积累 B正确C 、适者生存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正确D、长的前肢和颈是经常伸长颈和前肢的结果这是拉马克用进废退的理论 D错误.故选 D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7小题每题10分共计70分)15.(1)实验过程①洛索斯选择巴哈马群岛作为研究地点共选择了12座沙氏变色蜥生活的小岛分为两组实验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照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记录实验结果研究结果证明了洛索斯的假说成立15.(2)该实验为_________实验自变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15.(3)大型卷尾蜥和沙氏变色蜥为捕食关系它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内容之一【答案】(1)① 在6座小岛上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的大型卷尾蜥(或“在6座小岛上引入大型卷尾蜥”), 另6座小岛保持原状(或“其他6座小岛不引入大型卷尾蜥”)【解析】解(1)由题意可设置实验组在6座小岛上引入捕食沙氏变色蜥的大型卷尾蜥对照组另6座小岛保持原状【答案】(2)对照, 有无大型卷尾蜥【解析】(2)该实验为对照实验自变量是有无大型卷尾蜥【答案】(3)生存斗争【解析】(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是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大型卷尾蜥和沙氏变色蜥为捕食关系它体现了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中生存斗争的主要内容之一16.(1)该植株自然状态下的传粉方式为________ 若假设①成立理论上 F_2代紫花植株中纯合子比例为________ 若假设②成立 F_1植株产生的含a的花粉不育的比例是________16.(2)为验证上述假设可利用 F_1植株作父本进行测交实验请预测两种假设的测交实验结果假设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设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6.(3)受假设②的启发你还能提出的合理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自花(闭花)传粉 , 1/5, 6/7【解析】解(1)豌豆在自然状态下自花传粉、闭花授粉若假设①成立即紫花性状是由A与a、B与b两对位于不同对的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该植物花色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则根据 F_2中紫花∶白花=15∶1可知 aabb表现为白花其余表现为紫花(A_B_、A_bb、aaB_)紫花中纯合子的基因型是AABB、AAbb和aaBB 占全部紫花的3/15 即1/5 若假设②成立则aa表现为白花其余表现为紫花即 F_1为杂合子由于产生雌配子的种类和比例不受影响所以雌配子种类和比例为A∶a=1∶1 而产生雄配子中a的配子所占比例可设为x 根据 F_2中白花占1/16 可知1/2x=1/16 解得x=1/8 即雄配子中A∶a=7∶1 说明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的比例是6/7【答案】(2)紫花∶白花=3﹕1, 紫花﹕白花=7﹕1【解析】(2)若假设①成立则 F_1的基因型为AaBb 由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且只要含有显性基因即为紫花故测交结果为AaBb∶aaBb∶Aabb∶aabb=1∶1∶1∶1 即表现型及比例为紫花∶白花=3∶1 若假设②成立则 F_1的基因型为Aa 若杂合植株产生的a基因的雄配子不育的比例是6/7 即雄配子中A∶a=7∶1 则测交结果为Aa∶aa=7∶1 即紫花﹕白花=7﹕1【答案】(3)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 (或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配子部分不育)【解析】(3)假设②是认为含a基因的雄配子可育性降低也可以假设③ 假设植株花色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雄配子均部分不育或受一对基因(A/a)控制但含a的雌配子部分不育17.(1)湖泊Ⅱ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说乙”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2)现代进化理论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________17.(3)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如果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________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17.(4)对湖泊Ⅱ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和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 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 理由是________17.(5)现代进化理论进化的单位是________ 进化的方向决定于________【答案】(1)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或红褐色鱼是灰色鱼的变异), 洪水将湖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Ⅱ中【解析】解(1)分析题图可知假说甲认为两个湖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都是由灰色鱼进化而来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有共同的祖先假说乙认为由于洪水的作用洪水将湖Ⅰ中的红褐色鱼带到了湖Ⅱ【答案】(2)生殖隔离【解析】(2)如果湖泊Ⅱ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生殖隔离【答案】(3)湖Ⅰ中的金黄色鱼【解析】(3)如果利用DNA分析能较快判断湖泊Ⅰ中红褐色鱼与湖Ⅰ中的金黄色鱼之间的亲缘关系最近则说明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起源于同一种灰色鱼支持甲假说【答案】(4)没有, 因为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解析】(4)第一年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是 DD=15% dd=75% Dd=10% 则基因频率为D=15%+2/1×10%=20% d=80% 第二年种群是基因型频率 DD=5% dd=65% Dd=30% 则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是D=5%+2/1×30%=20% d=80% 由此可以看出基因频率没有变化该种群没有进化【答案】(5)种群, 自然选择【解析】(5)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18.(1)果蝇眼形(R-r)的遗传遵循________规律18.(2)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则在这100只个体中 B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若将这100只个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________ 这是________的结果.18.(3)若仅考虑体色和翅长两对性状将与上图所示基因型相同的雌果蝇和黑身残翅雄果蝇个体测交子代中灰身残翅灰身长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 1: 9: 1 则B-v(或b-V)的交换值为________.【答案】基因的分离【解析】控制果蝇眼形(R-r)的基因为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因此该基因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答案】60% , 减少, 自然选择【解析】在一个果蝇种群中随机抽取100只个体测知基因型为BB、Bb和bb的个体分别是30、60和10.则在这100只个体中 B的基因频率 = \dfrac30 \times 2 + 60100 \times 2 \times 100\% =60\% .若将这100只个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灰身果蝇的比例会减少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答案】10%【解析】由于黑身残翅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vv 产生的配子只有bv一种配子由于子代中灰身残翅灰身长翅黑身长翅黑身残翅=9: 1: 9: 1 说明图示果蝇产生的配子种类和比例为Bv: BV: bV: bv=9: 1: 9: 1 由此可见B-v(或b-V)的交换值为10\% .19.(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________ 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19.(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________ 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 N_1\rightarrow N_5会________19.(3)人类不断研发新的抗生素细菌对新药的耐药性也在不断提高甚至出现了无药可治的“超级细菌” 请用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观点解释“超级细菌”出现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4)科研人员从第五代抑菌圈边缘挑取细菌接种调换含有卡那霉素的滤纸片重复培养5代又在抑菌圈边缘重新挑取细菌培养恢复使用青霉素滤纸片测得抑菌圈直径平均值为 N_11 实验数据 N_11\gt N_5 这一结果为我们防止“超级细菌”的出现提供的思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基因突变, 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解析】解(1)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来源于基因突变细菌耐药率逐年提高是抗生素对细菌进行了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2)弱, 逐渐变小【解析】(2)根据抑菌圈大小可判定药物抑菌效果抑菌圈越小抑菌作用越弱随着培养代数的增加抑菌圈直径数据从 N_1\rightarrow N_5会逐渐变小【答案】(3)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细菌”【解析】(3)抗生素的滥用使耐药菌生存和繁殖的机会增加耐药性基因在细菌种群中的基因频率逐年上升形成“超级细菌”【答案】(4)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解析】(4)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当细菌耐药率超过一定值时及时更换抗生素类药物将细菌耐药率控制在低水平20.(1)由共同祖先进化形成上述五个不同物种的外部因素是________和________ 20.(2)H、W两物种都生活在海洋中体形都为纺锤形的事实能够说明________20.(3)如果W物种始终处在一个没有地理隔离的环境中 W物种在它所生存的环境中会进化吗?________ 为什么?________【答案】(1)自然选择, 隔离【解析】(1)物种的形成需要经过隔离一个物种在特定的环境中生存时必然受到环境的自然选择【答案】(2)自然选择是定向的(环境对生物的选择是定向的)【解析】(2)这是一种趋同进化现象是相同环境定向选择的结果【答案】(3)会, 生物在繁衍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可遗传的变异 W物种所处的环境条件也会发生不断的变化【解析】(3)生物是随着环境的变化在不断进化的21.(1)写出珍禽羽毛白色无斑点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21.(2)若两只羽毛颜色不同的纯色个体杂交 F_1全部为浅蓝色斑点个体试写出亲代个体基因型________ 若F_1个体随机交配试写出F_2的表现型及比例________21.(3)若将(2)中F_1的浅蓝色斑点个体精原细胞的显性基因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标记发现某次级精母细胞中有2种不同颜色的3个荧光点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 21.(4)因斑点羽毛珍禽在自然环境中比纯色羽毛珍禽更容易被天敌发现故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导致E基因频率显著下降分析其原因________【答案】eeff、eeFf、eeFF【解析】根据以上分析已知白色有斑点基因型为ee__ 包括eeFF、eeFf、eeff三种【答案】EEff、eeFF, 纯白浅蓝深蓝有浅蓝斑有深蓝斑= 4: 2: 1: 6: 3【解析】若两只羽毛颜色不同的纯色个体杂交 F_1全部为浅蓝色斑点(EeF_)个体说明后代浅蓝色斑点基因型为EeFf 且亲本是纯色没有斑点、颜色不同因此亲本基因型为EEff、eeFF F_1个体随机交配 F_2的基因型及其比例为EEF_ EeF_ EEff: Eeff: ee__= 3: 6: 1: 2: 4 则表现型及比例为深蓝色有斑点浅蓝色有斑点深蓝色无斑点浅蓝色无斑点白色无斑点= 3: 6: 1: 2: 4。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生物的进化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下述对现代进化理论的补充、完善等内容中,不正确的是()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化频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研究种群中基因变化频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物种形成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选择、隔离三个基本环节都是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的基因是种群基因库一部分,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其原因是()A.能产生新基因 B.发生的频率高C.能产生大量有利变异 D.能改变生物的表现型【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基因突变是基因结构的改变,能产生新基因,因而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和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A正确;基因突变的频率是很低的,B错误;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多数是有害的,C错误;基因突变不一定改变生物性状,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的能力。
3.普通栽培稻是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的,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每株普通栽培稻都含有其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B.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稻变异和进化的方向C.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遗传多样性会发生改变D.普通野生稻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都是不遗传的【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种群中的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中的部分基因,A错误;人工选择能够改变普通栽培稻进化的方向,而变异是不定向的,B错误;普通栽培稻往往没有普通野生稻的抗逆性强,说明普通野生稻在进化过程中丧失了部分遗传(基因)多样性,C正确;生物受环境影响产生的变异如果遗传物质也改变了,则是遗传的,D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下列关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可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前提B. 可遗传变异是自然选择的前提C. 自然选择不是适应进化的唯一因素D. 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C【解析】 A 、可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是生物进化的前提,A正确;B、可遗传变异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也是自然选择的前提,B正确;C 、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导致适应性进化的唯一因素,C错误;D、自然选择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D正确。
2.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突变的结果是一定产生了它的等位基因B. 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产生新物种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D. 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则四倍体植株上会结出三倍体西瓜【答案】C【解析】 A 、基因突变的结果可能是产生其他基因,A错误;B、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一定会产生生物进化,B错误;C 、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都会阻止生物之间的基因交流,生殖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标志,C正确;D、用二倍体西瓜给四倍体西瓜授粉,四倍体植株上结出的为四倍体西瓜,其种子为三倍体,D错误。
3.下列有关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B. 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C. 不是所有的可遗传变异都可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D. 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答案】D【解析】 A 、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的男性患者少于女性患者,A正确;B、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B正确;C 、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有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突变、基因重组不能借助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正确;D、自然选择通过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使种群定向进化,D错误。
生物浙科版必修2单元检测: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含解析
《生物的进化》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在某动物种群中,基因型AA占24%、Aa占72%、aa占4%。
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某一环境中的生存能力或竞争能力为AA=Aa>aa,则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下列较能正确表示A基因和a基因之间比例变化的图是()2.下列因素中,与基因频率的变化无关的是()A.基因突变频率B.基因重组状况C.环境条件的作用D.等位基因分离3.下列不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的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C.不遗传的变异D.染色体变异4.突变一般是对生物“有害”的,其中的“有害”是指()A.对生物个体生存有害B.对生物进化发展有害C.对其他生物的生存有害D.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害5.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在()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②出现减数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③通过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的进化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6.下图为某一群体基因频率变化图(横坐标表示基因型,纵坐标表示频率),则与这一现象相符的事实是()A.克格伦岛上残翅昆虫和强翅昆虫的形成B.人类新生儿体重过重或过轻死亡率较高C.育种学家选育某抗病品种D.工业(尺蛾)黑化7.动物中的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互为选择的力量,在进化上发展了相互适应的特征,这种进化形式是属于下列哪种类型()A.辐射进化B.趋异进化C.协同进化D.趋同进化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种群中控制某一性状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库B.某种基因在基因库中所占的比例称为基因频率C.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D.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中,基因库中的基因是不断变化的9.下图是某极大的种群内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自然选择对隐性性状有利B.在M点时,A的基因频率等于a的基因频率,因此,显性性状个体和隐性性状个体一样多C. a基因频率不可能为0D. A的基因频率不可能为110.在果蝇中灰身(B)对黑身(b)为显性,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某果蝇种群雌雄个体相等,位于交配随机的培养瓶中,每100只果蝇中只有1只是黑身的。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2第五章生物的进化测试含答案
第五章生物的进化(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列哪项是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观点()A.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许多性状上存在差异B.生物产生后代的数量往往超过生活环境所能承受的数量C.不适应生存环境的生物会被淘汰D.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2.现存的物种丰富多样,它们来自共同的祖先。
下列证据中,属于分子水平的是()A.动物、植物、真菌的细胞都属于真核细胞B.始祖鸟化石既与现代鸟类相似,又与恐龙相似C.人身体上的每一块骨骼,大猩猩身体上都有D.在遗传信息的表达中,所有生物都用同一套基本的遗传密码3.如图中显示MG、CE、DP、DW四种地雀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多样性。
该测定为生物进化提供的证据属于()A.胚胎学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遗传多样性证据D.分子水平证据4.家鸡种群中普遍存在着变异,人们利用这些变异材料培育出家鸡新品种,这种人工选择() A.是多方向性的 B.前提是可遗传的变异C.直接对象是基因型D.可培育出新的物种5.下列不能体现生物多样性的生态价值的是()A.湖泊能调节气候B.草地能保持水土C.树林能防风固沙D.大海能给人以美的享受6.对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②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③变异是多方向的④变异是定向的⑤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A.②④⑤B.②③⑤C.①②④D.①③⑤7.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B.物种多样性指地球上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C.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时,会影响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生物的生存D.从分子水平看,生物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蛋白质具有多样性8.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种群中普遍存在的可遗传变异是进化的前提C.有害突变也可成为生物进化的原材料D.若没有其他因素影响,一个随机交配小群体的基因频率在各代保持不变9.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D.d表示地理障碍,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障碍10.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点种群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原因是变异具有多方向性B.a→b的变化是农药作用的结果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D.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定向选择,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市场上常见的虾有河虾、对虾、龙虾、皮皮虾等 2020年11月我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填补节肢动物进化空白的化石——章氏麒麟虾它身体分节有5只眼睛和坚硬的壳与现在的虾相似(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如今世界上生活的各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B. 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存在生殖隔离C. 皮皮虾进化过程中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虾的新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隔离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解 A.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自然选择决定了进化的方向所以世上的多种虾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A正确B.淡水中的河虾和海水中的龙虾是两个不同的物种所以存在生殖隔离 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 正确D.新物种的形成通常需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和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D错误故选 D2.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内容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随机的种间关系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B. 新物种只能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C. 新物种的形成都是长期的地理隔离最终达到生殖隔离的结果D.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相互影响实现了共同进化【答案】D【解析】解 A.基因突变是随机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错误B.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但不一定是通过自然选择过程形成的也可以人工培育形成如四倍体西瓜 B错误C.新物种形成的一般过程是从地理隔离到生殖隔离也存在没有地理隔离的生殖隔离如四倍体西瓜的形成以及有地理隔离而不出现生殖隔离如人 C错误D.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实现了共同进化D正确故选 D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发展和建立起来的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B. 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D. 自然选择使基因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C【解析】A、基因频率的改变一定会导致生物进化但不一定有新物种的形成 A错误B、新物种的形成需要产生生殖隔离一般通过长期的地理隔离达到生殖隔离但人工创造新物种﹣通过植物体细胞杂交(如番茄﹣马铃薯)、多倍体远源杂交(如甘蔗﹣萝卜)、多倍体育种(如八倍体小黑麦)等方式也可以创造新物种没有经过地理隔离 B 错误C、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生殖的基本单位 C正确D、自然选择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从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而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D错误4.张谦德在《朱砂鱼谱》中总结的金鱼选种经验是“蓄类贵广而选择贵精须每年夏间市取数千头分数缸饲养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两三缸蓄之加意培养自然奇品悉具”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分析正确的是()A. “分数缸饲养”相当于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B. 这种人工培育金鱼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 “自然奇品悉具”是金鱼发生定向变异的结果D. “逐日去其不佳者”是指对金鱼进行人工选择【答案】D【解析】5.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下列叙述不够科学、完善的是()A. 大多数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能力的蛋白质B. 真核细胞中的基因主要在染色体DNA上且呈线性排列C. 生殖隔离的形成都要经历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D.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答案】C【解析】解 A.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功能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A正确B.真核细胞中的DNA主要位于染色体上此外在细胞质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 DNA 一条染色体上有多个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 B正确C.生殖隔离的形成一般要经历地理隔离但多倍体的形成不需要经历地理隔离地理隔离不一定导致生殖隔离 C错误D.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D正确故选 C6.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变异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 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同一环境中往往存在很多不同物种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共同进化D. 隔离的实质是阻断基因交流种群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意味着新物种形成【答案】C【解析】解 A.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不会导致遗传物质的改变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错误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B错误C.同一环境的不同物种之间在进化过程中相互影响共同进化 C正确D.地理隔离可以阻断基因交流但不一定意味着新物种形成 D错误故选 C7.下列有关进化叙述错误的是()A. 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 突变的有害和有利取决于生物的生存环境C. 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答案】A【解析】8.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错误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错误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D正确故选 D9.下列哪一项与自然选择学说无关()A. 达尔文B. 《物种起源》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D. 优胜劣汰【答案】C【解析】 A 、达尔文建立了自然选择学说 A正确B、达尔文建立自然选择学说并发表了《物种起源》 B正确C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现代生物进化论的观点达尔文的观点是以个体为基本单位 C错误D、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优胜劣汰 D正确10.许多动物在春季繁殖夏季数量增加到最多到了冬季由于寒冷、缺少食物等原因而大量死亡第二年春季由残存的少量个体大量繁殖形成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瓶颈模式图中●为抗药性个体瓶颈部分表示动物数量减少的时期据图分析正确的是()A. 突变和基因重组决定了该种群进化的方向B. 在图中所示的三年间该种群进化形成了新物种C. 在自然越冬无杀虫剂时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下降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D. 使用杀虫剂后害虫抗药性基因频率反而增加是因为抗药的害虫个体繁殖能力增强了【答案】C【解析】解 A.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 错误B.在如图所示的三年间该种群的基因频率在不断改变说明该生物种群发生了进化但不能说明形成新物种 B错误C.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的变化在冬天抗药个体适应能力差导致抗药个体基因频率下降说明变异的有利或有害取决于环境 C正确D.在使用杀虫剂防治害虫时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不含抗药性基因的害虫被淘汰增加了抗药性基因的频率而不是有抗药性基因的害虫繁殖能力增强 D错误故选 C1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才会产生抗药性突变B. 基因重组并不能产生新的基因所以不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C. 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D.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C【解析】12.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 细菌在接触青霉素后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突变个体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使其生存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的特征C. 异地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解 A.细菌的抗药性是在接触青霉素之前就已经产生青霉素只能对细菌的抗药性进行选择 A错误B.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正确C.新物种的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 C正确D.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正确故选 A13.海豚与鲨鱼分别属于哺乳纲和鱼纲二者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外观具有许多相似之处下列有关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使海脲和篮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B. 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C. 海豚具有与篮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D. 相同的环境因素诱导两者控制体型和运动器官的基因发生定向突变【答案】D【解析】解 A.自然选择使海脲和篮鱼适应水生环境的基因频率定向提高 A正确B.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海豚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基因库差异小于海豚与鱼类基因库的差异B正确C.海豚具有与篮鱼外观相似的体型和运动器官是对水生环境的适应 C正确D.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环境只能对基因突变产生的新性状进行选择 D错误故选 D14.某一瓢虫种群中有黑色(B)和红色(b)两种个体这一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64% Bb的个体占32% 则B和b的基因频率分别为()A. 60%、40%B. 64%、36%C. 80%、20%D. 32%、68%【答案】C【解析】15.某次调查获知某种群中AA、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22%、48%、30% 且在当前环境中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成功率的大小是aa>Aa>AA 则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当前a的基因频率是54%B. 在下一代中这个种群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将发生改变C. 在下一代中这个种群A和a的基因频率保持不变D. 这个种群在若干代内尽管没有演化成一个新物种但是发生了进化【答案】C【解析】A、某种群中A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22%、30%×48%=54%B、由于在当前环境中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成功率的大小不同这个种群的三种基因型频率将发生改变C、由于在当前环境中各种基因型个体的繁殖成功率的大小不同这个种群A和a的基因频率将发生改变D、这个种群在若干代内尽管没有演化成一个新物种所以发生了进化16.关于生物的进化只能靠运用证据和逻辑来推测以下有关生物进化证据和结论的说法不合理的是()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B. 哺乳动物的上肢都具有肱骨、桡骨等结构说明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C.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差别很大不能说明它们具有共同的祖先D. 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答案】C【解析】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重要的证据 A正确B.哺乳动物的上肢都具有肱骨、桡骨等结构说明哺乳动物具有共同的祖先 B正确C.虽然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细胞结构现在差别很大但他们之间也是存在统一性的说明他们具有共同的祖先只不过是为了适应不同的地方而进化不同程度的结果 C错误D.人和鱼的胚胎发育经历了有鳃裂及有尾的阶段可以用人与鱼有共同祖先来解释 D正确故选 C17.男性红绿色盲患者中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和女性红绿色盲基因携带著中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红绿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B. 染色单体数目比值为2∶1C. 核DNA数目比值为4∶1D.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4∶1【答案】D【解析】18.某种家兔的毛色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白色(A)对黑色(a)为显性若某人工饲养的家兔种群中 A和a的基因频率各占50% 现让该兔群随机交配并进行人工选择逐代淘汰黑色个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淘汰前该兔群中黑色个体数量与白色个体数量相等B. 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纯合子的比例逐渐减少C. 黑色兔淘汰一代后 a基因频率下降到25%D. 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答案】D【解析】解 A.淘汰前该兔群中显性个体应该多于隐性个体即白色个体数量多于黑色个体数量 A错误B.随着淘汰代数的增加兔群中AA的频率逐渐增加 B错误C.黑色兔淘汰一代后 AA∶Aa=1∶2 则a=1/3 C错误D.黑色兔淘汰两代后兔群中AA∶Aa=1∶1 D正确故选 D19.对某校学生进行色盲遗传病调查研究后发现 780名女生中有患者23人携带者52人820名男生中有患者65人那么该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是()A. 4.4%B. 5.1%C. 6.8%D. 10.2%【答案】C【解析】解设色盲基因是 X^b 由题意知 X^bX^b有23人 X^BX^b有52人 X^BX^B有705人 X^bY有65人 X^BY有755人由基因频率的概念可知 X^b的基因频率是 X^b÷( X^B+ X^b)×100%=(23×2+52+65)÷(780×2+820)×100%=6.8%故选 C20.达尔文提出地球上多种多样的生物都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化石、比较解剖学、胚胎学、分子生物学等方面的证据逐渐证实了达尔文的这一观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通过化石可以确定古代生物的形态结构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B. 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结构相似说明两种生物是由共同的祖先进化而来的C. 进化过程中即使没有新物种的产生和已有物种的灭绝生物多样性也会变化D. 种群内部、种群间以及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共同进化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产生【答案】D【解析】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B、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C、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导致导致基因、基因重组、地理隔离等生物多样性也会变化D、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不包括种群内部的作用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4小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21.(1)岛上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21.(2)由于人类围湖造田破坏了岸边的植被导致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后来退耕还湖弃耕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其物种丰富度________21.(3)假设巢湖中存在着如图食物关系已知丁的食物1/5来自丙若丁增重1 kg 则至少消耗甲________kg.在该食物网中相邻物种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________ 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21.(4)调查发现农户迁入前芦苇种群中 AA和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 和65\% 现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 和70\% 芦苇种群________(发生/未发生)进化理由是________【答案】垂直【解析】岛上从高到低分布有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增大【解析】退耕还湖后群落发生了次生演替其物种丰富度增大【答案】45, 种间关系【解析】已知丁的食物\dfrac15来自丙则\dfrac45来自乙若丁增重1 kg 则至少(能量传递效率按20\% 计算)消耗甲1 \times \dfrac15 \div 20\% \div 20\% \div 20\% + 1 \times \dfrac45 \div 20\% \div 20\% = 45 kg 在该食物网中相邻物种的信息传递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稳定【答案】未发生, 种群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解析】调查发现农户迁入前芦苇种群中 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5\% 和65\% 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30\% a的基因频率=65\% + \dfrac12 \times 30\% = 80\% A的基因频率为20\% .现该种群中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 和70\% 则Aa的基因型频率为20\% a的基因频率=70\% + \dfrac12 \times 20\% = 80\% 可见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而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改变因此芦苇种群未发生进化22.(1)岛屿Ⅰ的所有甲种鸟类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 丙种鸟与甲种鸟由于长期的地理隔离而逐渐形成了________ 从而成为不同的物种22.(2)在 Y_3\sim Y_4时间段内乙种鸟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________22.(3)在________时间段内乙种鸟种群发生了进化其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________作用下的定向改变【答案】(1)基因库, 生殖隔离【解析】解(1)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叫这个种群的基因库故岛屿Ⅰ的所有甲种鸟类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基因库长期的地理隔离可能导致生殖隔离的形成进而形成新物种【答案】(2)0.1【解析】(2)据图可知在 Y_3\sim Y_4时间段内乙种鸟种群A的基因频率为0.9 故a 的基因频率为 1-0.9=0.1【答案】(3)\ Y_1sim Y_3, 自然选择【解析】(3)种群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据图可知在 Y_1\sim Y_3时间段内A的基因频率由0.1变为0.6 故乙种鸟种群发生了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的定向改变23.(1)物种是指________ 某小岛上蜥蜴原种进化形成新物种的过程如图 A、B、C依次代表的含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2)若A和a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某种群中X^AX^A个体占42%、X^AX^a个体占6%、X^aX^a个体占2% X^AY个体占45%、X^aY个体占5% 则该种群的a基因频率为________23.(3)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 Aa的频率为()^n AA、aa的频率均为1﹣()^n 该种群是否发生生物进化并说明原因________23.(4)“蝴蝶泉头蝴蝶树蝴蝶飞来千万数首尾连接数公尺自树下垂疑花序” 每年的4月间大理蝴蝶泉一带有数量庞大的大丽王蝴蝶种群它们的翅色有黄翅黑斑和橙黄黑斑两种大丽王蝴蝶个体间翅膀斑纹存在的差异体现了________的多样性【答案】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 突变和基因重组, 地理隔离, 生殖隔离【解析】【答案】10%【解析】【答案】没有发生进化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解析】【答案】基因【解析】24.(1)加拉帕戈斯群岛由13个主要岛屿组成这些岛屿上生活着13种形态各异的地雀这些地雀来自共同的祖先——南美大陆的地雀由一种地雀形成各有差异的13种地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24.(2)桦尺蠖的体色黑色(S)对浅色(s)是显性的在19世纪中叶以前桦尺蠖几乎都是浅色型的该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在5%以下到了20世纪中叶黑色型的桦尺蠖却成了常见的类型 S基因的频率上升到95%以上 19世纪时曼彻斯特地区的树干上长满了浅色的地衣后来随着工业的发展工厂排出的煤烟使地衣不能生存结果树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桦尺蠖种群中s基因的频率越来越低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3)生物进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答案】(1)由于各个岛屿的种群可能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各个岛屿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别由于地理隔离久而久之不同岛屿的种群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解析】解(1)由于各个岛屿的种群可能发生不同的突变和基因重组各个岛屿食物和栖息条件不同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有差别由于地理隔离久而久之不同岛屿的种群基因库就会形成明显差异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答案】(2)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生存浅色桦尺蠖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s的频率会下降【解析】(2)树干变黑不利于浅色桦尺蠖生存浅色桦尺蠖的个体留下后代的机会少种群中相应基因的频率会下降使黑色的桦尺蠖成了常见的类型【答案】(3)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解析】(3)生物进化的本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如图是加拉帕戈斯群岛上物种演化的模型图中上为甲岛下为乙岛 A、B、C、D为四个物种及其演化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物种A进化为B、C的过程中发生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B. 由物种A进化为B、C两个物种的内因是存在地理隔离C. 甲岛上的物种B迁移到乙岛后不与物种C发生基因交流D. 物种C与物种D之间存在生殖隔离【答案】B【解析】2.下列哪项不属于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A. 突变和基因重组B. 自然选择C. 隔离D. 细胞分化【答案】D【解析】解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是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故选 D3.某小岛上蜥蜴原种的脚趾原为分趾型以后脚趾逐渐出现两种性状 W代表蜥蜴脚趾的分趾基因 w代表联趾(趾间有蹼)基因如图表示这两种性状与基因型比例变化的过程对此图解释正确的是()A. 小岛环境诱导蜥蜴基因发生定向突变B. 小岛上蜥蜴的基因库就是全部W和w基因之和C. ①至④中基因w频率定向增大体现了进化的方向D. 上图两种性状比例变化表明两个物种的兴盛与衰退【答案】C【解析】4.对内蒙草原上某种啃食草根的鼠类进行调查发现初期鼠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假设该鼠种群的生存环境发生一种新变化使其生存能力AA=Aa>aa 使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该鼠种群初期A的基因频率和环境发生变化一年后种群中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 25%和55%B. 75%和33.6%C. 40%和60%D. 25%和45%【答案】A【解析】解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30%和60% 则此时A的基因频率=AA的基因型频率+1/2×Aa的基因型频率=10%+1/2×30%=25% 现假设甲种群中共有100个个体 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0、30、60个若aa个体每年减少10% 而AA和Aa个体每年均增加10% 则下一年种群中AA、Aa和aa的个体数依次是11、33、54个因此aa的基因型频率=54/(54+11+33)× 100% =55%故选 A5.家蝇对某类杀虫剂产生抗性如图是对甲、乙、丙二个地区家蝇种群的敏感性和抗性基因型频率调查分析的结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若对这三个地区喷洒等剂量的这类杀虫剂死亡率最低的为乙地区家蝇种群B. 丙地区家蝇种群中抗性基因频率为8.5%C. 这三个地区家蝇种群敏感性基因频率不同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 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增加了物种丰富度提高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答案】D【解析】解 A、由柱形图可知三个地区中敏感性纯合子比例最小的是乙地区因此使用等量的杀虫剂乙地区的死亡率最低 A正确B、由分析可知丙地区抗性基因A的基因频率是8.5\% B正确C 、三个地区的敏感性基因的基因频率不同是杀虫剂选择的结果 C正确D、家蝇抗药性增加家蝇的品种抗药性品种与敏感性品种之间不一定存在生殖隔离因此不一定增加物种的丰富度 D错误.故选 D.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正确的是()A. 生物界虽然在模式上有巨大的差异性但在类型上有高度的统一性B. 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的存在单位和进化单位C. 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都可培育出新物种D. 变异是进化的重要动力和机制【答案】B【解析】A、生物界虽然在类型上具有巨大的多样性表现在生物体 A错误B、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 B正确C、人工选择能使微小变异累积成显著变异但不能培育出新物种D、变异是进化的内因 D错误7.某地因甲虫成灾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来杀灭甲虫甲虫的数量先减少后逐渐回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 在甲虫数量变化过程中甲虫个体是进化的基本单位B. 长期使用乙酰甲胺磷诱导甲虫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抗药性C.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D. 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答案】D【解析】解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A错误B.基因突变是不定向的 B错误C.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数量逐渐恢复是人工选择的结果 C错误D.使用乙酰甲胺磷后甲虫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但未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隔离 D正确故选 D8.下列实例中种群基因频率未发生变化的是()A.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B. 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D. 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答案】B【解析】 A 、在黑褐色环境中黑色桦尺蠖被保留浅色桦尺蠖被淘汰的过程中由于自然选择的作用使控制桦尺蠖黑色基因的基因频率升高控制桦尺蠖浅色的基因的基因频率降低 A错误B、杂合高茎豌豆通过连续自交导致后代纯合子比例越来越高杂合子比例降低但是基因频率并没有发生变化 B正确C 、杂交育种过程中通过不断自交、筛选提高纯合矮秆抗病小麦的比例过程中由于人工选择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 C错误D、通过辐射青霉菌获得青霉素高产菌株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改变种群基因频率 D错误9.某科研人员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基因型为AaBbCc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的气候比较寒冷最初该三叶草茎叶的单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出现了大量基因型为AaBbcc的三叶草且产量显著提高下列对这一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A. 三叶草个体间存在差异不耐寒的个体逐渐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B. 若干年后该三叶草种群发生了进化C. 这是定向的自然选择的结果D. 这是定向变异通过获得性遗传而得到发展的结果【答案】D【解析】解 AC.因为三叶草个体间存在差异在自然环境的定向选择作用下不耐寒的个体逐渐被淘汰耐寒的个体得以生存和繁衍 A、C正确B.基因型为AaBbcc的个体大量繁殖改变了种群的基因频率种群发生了进化 B正确D.变异是不定向的 D错误故选 D10.种群是指生活在同一地点的同种生物的一群个体种群中的个体通过繁殖将各自的基因传递给后代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有()A. 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导致生物进化C. 种群通过个体的进化而进化D. 种群通过地理隔离可能达到生殖隔离【答案】C【解析】解 A.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正确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 B正确C.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而不是个体 C错误D.长期的地理隔离会使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变大最终可能达到生殖隔离 D正确故选 C11.下列关于自然选择学说主要观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生存斗争B. 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C. 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D.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能够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答案】D【解析】A、生物大量繁殖少量生存的原因是生存斗争 A正确B、生存斗争的原因是生物过度繁殖和有限的生存条件之间的矛盾 B正确C、变异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积累可以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生物的 C正确D、生物的变异在环境改变之前就存在环境只是对生物的变异进行了选择 D错误12.在美洲热带地区纯蛱蝶幼虫主要取食西番莲叶片西番莲受到纯蛱蝶的伤害之后会释放出一种化学物质使纯蛱蝶幼虫死亡但仍有少数纯蛱蝶会变异出抵抗该化学物质的能力观察发现西番莲用改变叶片形状造出一种“黄色假卵(叶片上蜜腺稍微隆起形成卵状结构)”等办法来迷惑纯蛱蝶以减少纯蛱蝶在此产卵还通过分泌出一种“花外蜜露” 引诱蚂蚁和蝇类前来捕食纯蛱蝶幼虫在此过程中纯蛱蝶增强了寻找、发现西番莲的能力根据以上现象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相互选择的结果B. 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说明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C. 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西番莲发生了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D. 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能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答案】C【解析】解 AB.西番莲叶形的变化和纯蛱蝶觅食行为的变化是两者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说明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B正确C.变异是不定向的叶形和叶片蜜腺的突变不是在纯蛱蝶觅食的刺激下产生的 C错误D.协同进化是指两个相互作用的物种在进化过程中发展的相互适应的共同进化西番莲释放化学物质能抗虫和纯蛱蝶能抵抗这种物质是长期协同进化的结果 D正确故选 C13.下列关于种群基因库和基因频率的叙述错误的是()A. 基因突变可使基因频率发生改变B. 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该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C. 随机交配不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D. 基因频率是指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答案】B【解析】1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且最重要的证据B. 自然选择导致的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C. 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D. 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的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答案】A【解析】解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且重要的证据因为可以根据化石分布推断其所在时代 A正确B.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B错误C.生态系统中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多样性 C错误D.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这都可以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D错误故选 A15.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的时期是()A. 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B.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 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D. 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答案】D【解析】解 A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核DNA分子会因复制而加倍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核DNA分子数目都是体细胞的2倍 AB错误C.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分离的同源染色体分别进入两个子细胞所以分裂后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染色体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 C错误D.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因复制而加倍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形成两个细胞每个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因此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与体细胞相同的染色体数和核DNA数 D正确故选 D16.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4小题每题3分共计42分)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突变是不定向的重组是定向的都是进化的原材料B. 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它们长期相互选择、共同进化的结果C. 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D. 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答案】A【解析】解 A.重组也是不定向的 A错误B.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所以蜂鸟细长的喙与倒挂金钟的筒状花萼是他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相互适应特征 B正确C.新物种的形成通常要经过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三个基本环节 C正确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能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D 正确故选 A2.某人为组合在一起的动物群体其基因型、表现型及所占比例 1/3红眼( X^AX^A )、1/3粉红眼( X^AX^a )、1/3 白眼( X^aY )如果雌、雄个体均处于生殖期让它们随机交配一次并且每个雌性亲本产生的后代数相同则下列对 F_1的描述正确的是()A. 正常情况下 xa0F_1雌性个体和雄性个体中均有三种表现型B. 正常情况下 xa0F_1中含有A基因的个体含有a基因的个体=6 5C. 正常情况下 xa0F_1中白眼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36D. 正常情况下 xa0F_1中A基因的频率等于亲本中A基因的频率【答案】B【解析】解 A.分析可知亲本雌性个体产生 X^A和 X^a配子的概率为3/4和1/4 雄性个体产生 X^a和Y配子的概率为1/2和1/2 则 F_1的基因型(表现型)及比例为 X^AX^a (粉红眼雌性) X^aX^a(白眼雌性) X^AY(粉红眼雄性) X^aY(白眼雄性)=3/81/8 3/8 1/8 可见 F_1雌雄均只有两种表现型 A错误B. F_1中含A基因的个体含a基因的个体=(3/8+3/8) (3/8+1/8+1/8)=6 5 B正确C. F_1中白眼雌性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8 C错误D.根据基因频率计算公式可知亲本中A基因的频率为(2+1)/(2+2+1)=3/5 而 F_1中A基因的频率为(3+3)/(6+2+3+1)=1/2 D错误故选 B3.下列说法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A. 在进化上地位越高等的生物其适应能力一定越强B. 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C. 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D. 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都相同【答案】B【解析】解 A.生物不论在进化地位上的位置如何都是自然选择的结果都具有适应能力 A错误B.如果生物出现后从未发生过突变生物就不能发生进化 B正确C.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C错误D.同一种基因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突变频率不同 D错误故选 B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及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 人类过多使用抗生素易导致周围环境中的细菌产生抗药性变异B. 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发生不定向改变C. 有性生殖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加快了生物的进化速度D. 没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不可能实现协同进化【答案】C【解析】解 A.细菌的抗药性变异本身就存在抗生素的使用对有抗药性的细菌起选择作用 A错误B.人工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B错误C.有性生殖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有了更多可供进化选择的原材料加快了生物进化的速度 C正确D.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发展、进化 D 错误故选 C5.生命科学已成为当今自然科学最活跃的领域下列著名生物学家与其做出的重大贡献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A. 达尔文提出“进化论”B. 卡尔文创立“细胞学说”C. 摩尔根拓展孟德尔遗传学规律D. 沃森等揭示DNA双螺旋结构【答案】B【解析】解 A.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 A正确B.“细胞学说”是由施莱登和施旺创立的 B错误C.摩尔根发现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拓展了孟德尔遗传学定律 C正确D.沃森、克里克揭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 D正确故选 B6.金虎尾科植物起源于南美洲之后逐渐迁移至北美洲再扩撒到非洲和亚洲如表列出了金虎尾科植物在不同大洲的主要花部系统和传粉者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集油蜂长期共同进化的结果B. 中美洲和北美洲缺乏集油蜂导致金虎尾科植物发生适应性进化C. 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D. 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物种多样性增加【答案】C【解析】A、南美洲金虎尾科植物具有油脂腺体是与集油蜂长期进化属于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共同进化 A正确B、中美洲和北美洲因缺乏集油蜂金虎尾科植物不能完成受粉金虎尾科植物因而发生适应环境的适应性进化 B正确C、非洲和亚洲的金虎尾科植物由于生存环境不同所以生物进化方向不同因此不具有相同的进化过程 C错误D、随着金虎尾科植物的迁移和进化增加了生物的种类物种多样性增加 D正确7.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的是()A. 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变异的结果C. 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实质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D. 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答案】B【解析】解 A.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A正确B.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 B错误C.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定向进化的实质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C正确D.生物进化理论在生物进化的原因等方面依然存在不同观点如有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逐渐积累 D正确故选 B8.下列有关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B. 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也能为进化提供原料C. 抗生素的使用诱导细菌产生了抗药性使细菌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D.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地理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答案】B【解析】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A错误B.基因重组不产生新的基因但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现型能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B 正确C.抗生素的使用对细菌产生的不同抗药性个体进行定向选择使细菌种群的抗药基因频率增大 C错误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D错误故选B9.下列有关生物进化学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整个种群而影响基因频率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但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并没能做出科学的解释C. 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D. 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长期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答案】A【解析】A、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而影响基因频率 A错误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多样性是进化的结果但对遗传和变异现象的本质并没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B正确C、拉马克的进化论认为生物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C正确D、中性学说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中性突变的长期积累而不是自然选择 D正确10.某果蝇种群中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的a精子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试从理论分析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种群中()A. a的基因频率为44%B. 雌雄个体的比例发生变化C. Aa基因型的个体占50%D. AA、Aa、aa个体比例为1∶6∶8【答案】D【解析】A项基因型为AA、Aa和aa的个体依次占10%、20%、70% 理论上产生的基因型为A 的配子=1×10\%+\dfrac12×20\%=20\% 产生的基因型为a的配子=\dfrac12×20\%+1×70\%=80\% 改变饲养条件后含a基因的精子活力下降仅有50%具有受精能力其他配子不受影响所以产生的可育雄配子及其比例为A∶a=20%∶50%×80%=1∶2 产生的可育雌配子及其比例为A∶a=20%∶80%=1∶4 综上分析改变饲养条件后理论上该群体个体间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的基因型及其比例如下表统计分析上表数据可知该群体随机交配产生的下一代中 a的基因频率为\dfrac815+\dfrac12×\left( \dfrac415+\dfrac215\right)=\dfrac1115≈73\% A错误B项果蝇是XY型性别决定的生物雌雄个体的比例不会因饲养条件的改变而发生改变 B 错误C项 Aa基因型的个体占\left( \dfrac415+\dfrac215\right)=40\% C错误D项 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为\dfrac115∶\left( \dfrac415+\dfrac215\right)∶\dfrac815=1∶6∶8 D正确故选D11.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B. 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36或72条染色体C. 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D. 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答案】B【解析】解 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A错误B.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成幼苗丙(染色体为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染色体为36条)幼苗丁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可加倍到72条 B正确C.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C错误D.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物种戊不能与物种甲、乙产生后代是新物种所以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地理隔离 D错误故选 B12.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自然选择决定了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 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来自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D. 外来物种入侵能改变生物进化的速度和方向【答案】D【解析】解 A.变异是不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不能决定变异的方向 A错误B.种群既是生物进化的单位也是繁殖的单位 B错误C.生物进化的原材料是突变和基因重组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C错误D.生物入侵可能会与当地物种有竞争、捕食等有关系对当地物种来说就是环境改变了于是进化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改变 D正确故选 D13.果蝇的灰身和黑身性状由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某实验室中的果蝇小种群由纯合黑身雄果蝇和纯合灰身雌果蝇组成雄性和雌性的数量比为1∶2 这些果蝇间随机交配繁殖若干代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根据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可判断果蝇两种体色的显隐性B. 子一代果蝇中A、a的基因频率都与亲代果蝇中的相同C. 子二代果蝇中的基因型频率与子一代果蝇中的不相同D. 子三代果蝇中表现型与子一代相同的个体占3/4【答案】B【解析】解 A.由于亲代为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子故子一代中表现出来的性状即为显性性状 A正确B.亲代中雄性(黑身)和雌性(灰身)个体的数量不同黑身(A)基因频率为1/3 灰身(a)基因频率为2/3 亲代杂交产生子一代子一代都为杂合子故子一代中黑身和灰身的基因频率都是1/2 B错误C.子一代(Aa)自由交配子二代中AA∶Aa∶aa=1∶2∶1 与子一代不同 C正确D.随机交配情况下子代果蝇中A、a的基因频率不变均为1/2 故子三代中AA∶Aa∶aa=1∶2∶1 其中表现型与子一代(Aa)相同的占3/4 D正确故选 B14.如图所示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已知在自然人群中白化病的男女患病概率相同血友病的男女患病概率不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若该遗传病为白化病则9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6B. 若该遗传病为血友病则9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1/6C. 若该遗传病为白化病则9号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6D. 若该遗传病为血友病则9号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6【答案】C【解析】解 A.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7号为杂合子 6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因此9号为患病女孩的概率为2/3×1/4×1/2=1/12 A错误B.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6号和7号的子女中女儿均正常 B错误C.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7号为杂合子 6号为杂合子的概率为2/3 9号为男孩患病的概率为2/3×1/4=1/6 C正确D.根据题干信息以及系谱图可推知血友病为伴X隐性遗传病 9号为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4× 1/2=1/8 D错误故选 C二、解答题(本大题共计6小题每题10分共计60分)15.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________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________ A基因频率为________15.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 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________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________【答案】1∶1, 1∶2∶1, 0.5【解析】该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 A和a的基因频率均为50% 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0.5∶0.5=1∶1 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A+a)×(A+a)→1AA∶2Aa∶1aa 则A的基因频率为为0.5【答案】A基因纯合致死, 1∶1【解析】“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 说明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能存活即基因A纯合致死第一代Aa∶aa=2∶1 产生的配子比例为A∶a=2∶1 自由交配若后代都能存活其基因型为AA∶Aa∶aa=1∶4∶4 Aa和aa 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为1∶116.(1)该红色小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F_1的表现型有______种开花植株中白色小花瓣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16.(2) F_1自交得到的 F_2中 D的基因频率是_____________16.(3)若要利用该红色小花瓣植株在最短的时间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大花瓣植株主要步骤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AaBBDd, 5, 1/6【解析】解(1)据题意知 A_B_为红花 A_bb为黄花 aa_ _为白花 F_1的开花植株中仅有开红花和白花的植株则该红色小花瓣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Dd F_1的表现型为红花大花瓣、红花小花瓣、白花大花瓣、白花小花瓣、无花共有5种表现型开花植株中白色小花瓣植株所占比例为1/4×2/3=1/6【答案】(2)2/3【解析】(2)dd为无花(无花瓣也无花蕊)则dd植株不能繁殖 F_1自交得到的 F_2 即1/3DD→1/3DD 2/3Dd→1/6DD、1/3Dd、1/6dd 则D的基因频率为1/3+1/6+1/3×1/2=2/3【答案】(3)采用该红色小花瓣的花药(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养至开花期选出红色大花瓣的植株即为能稳定遗传的植株【解析】(3)若要利用该红色小花瓣植株在最短的时间获得稳定遗传的红色大花瓣植株可采用该红色小花瓣的花药(花粉)进行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幼苗经人工诱导使染色体数目加倍继续培养至开花期选出红色大花瓣的植株即为能稳定遗传的植株17.(1)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________ 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兰花的各种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________和________的结果17.(2)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________ 适应是________的结果不同地域的同种兰花种群间存在明显差异这种差异使得种群内的个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________17.(3)科学家发现兰花有474个特有基因家族而兰花的多样性及对环境的极强的适应能力就源于历史上这些基因家族的变化不同种兰花的________和________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而差异性的大小则体现了________ 随着生物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进化问题的认识不断深入并且不乏争论在各种理论的交锋中进化理论本身也在不断“进化”【答案】拉马克, 获得性遗传, 用进废退【解析】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比较完整的进化理论的科学家是拉马克若按照他的观点来看【答案】遗传变异, 自然选择, 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解析】按照达尔文的观点兰花适应性特征的来源是遗传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间出现这些差异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答案】DNA(核酸), 蛋白质, 亲缘关系的远近【解析】不同种兰花的DNA(核酸)和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具有共同点和差异性共同点说明它们之间具有共同的祖先18.(1)洱海保护治理前应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________并列下名录再调查不同种类生物的________ 为评估环境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依据18.(2)分析洱海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发现低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通常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通常较少试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3)在洱海生态治理过程对洱海周边原有湿地进行保护建立多个自然湿地保护区属于生物多样性保护中的________保护湿地中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________的结果18.(4)在洱海周边实施退耕还湖还湿地来恢复生态环境从洱海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5)为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在洱海内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试从物质循环的角度分析鱼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答案】(1)物种组成, 种群密度【解析】解(1)治理前为评估污染情况和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通常需要调先识别构成洱海内生物群落的物种组成并列下名录再调查该淡水湖中不同种类生物的种群密度【答案】(2)能量流动逐渐递级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解析】(2)由于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获得的能量越少因此低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多高营养级个体数量一般较少【答案】(3)就地, 共同进化【解析】(3)建立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每种生物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不同生物利用生态资源且不同种生物的生存会影响生态环境的发展这有利于不同生物充分利用环境资源是群落中物种之间及生物与环境间共同进化的结果【答案】(4)自然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解析】(4)洱海生态系统破坏和人工修复过程中体现出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答案】(5)鱼类作为消费者分解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解析】(5)研究表明适量投放不同食性的鱼类是恢复洱海内生物类群一个重要因素从物质循环角度分析该生态系统中鱼类作为消费者能分解利用上一营养级的有机物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帮助植物传播种子19.义遗传(1)设某植物的三个基因t、h、f依次位于同一染色体上已知th相距12个单位 h-f相距16个单位现有如下杂交 +++1\le f× 1014n 并发系数为0时列出后代基因型的种类和比例?【答案】v_E=10.68 v_A=h^2\times40.35=64\%\times40.35=25.824 v_D=3.846 H_2=73.5\% 【解析】解 v_E=10.68 v_A=h^2\times40.35=64\%\times40.35=25.824 v_D=3.846H_2=73.5\%20.材料一的实验说明抗药性差异甲虫的存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多样性DDT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选择作用并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其直接作用的是________20.材料一中科研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产生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仍然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这说明人工选择的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20.材料二中A地区人群中各种基因型比例如图①计算A地区中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②画出B地区流行疟疾后人群中各种基因型的大致比例图【答案】基因, 生物的个体(或个体的表现型)【解析】抗药性差异甲虫的产生是突变导致的甲虫的基因有差异体现了基因多样性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个体的表现型【答案】基因交流【解析】抗药性差异不同的种群中雌雄甲虫之间可以产生可育后代说明不同甲虫种群的基因库之间能进行基因交流不同甲虫种群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答案】①94%, ②如图【解析】①由图中数据可知 A的基因频率为90%+8%×1/2=94% ②B地区人群中Aa个体对疟疾有较强抗性所以Aa个体所占比例最大 AA个体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较小 aa个体既是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又对疟疾抵抗能力弱故所占比例最小。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生物科学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学科,下列相关说法最科学的是()A.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并呈线性排列B. 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C. 转录是指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D. 种群基因库是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答案】D【解析】解:A、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细胞质基因、原核生物的基因在裸露的 DNA 上,A错误;B、新物种形成大都是经过长期地理隔离而达到生殖隔离,B 错误;C 、真核细胞的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及原核细胞都能进行转录,C错误;D、种群基因库指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D正确.故选:D.2.野生型玉米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淀粉。
而基因E突变为e后,ee个体的种子细胞中,合成淀粉所需的一种分支酶活性丧失,导致其不能正常形成淀粉,表现为果实皱缩。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E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能表达B. ee个体的细胞中不能形成淀粉,所以该玉米果实皱缩C. 如果子代皱缩果实占比为0.0036%,则e的基因频率为0.6%D. 碘液染色花粉后计数,可以计算出纯合野生型植株E突变为e的频率【答案】B【解析】解:A.由题意知,野生型玉米的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存在淀粉,因此E基因在体细胞和生殖细胞中均能表达,A正确;B.基因型为ee个体,不能形成淀粉,但是该玉米果穗上所结的果实可能是皱缩,也可能是饱满,B错误;C.子代皱缩果实占比为0.0036%,则e的基因频率为0.6%,则子代个体基因型ee=0.0036%,e的基因频率是\sqrt 0.0036\% =0.6%,C正确;D.碘液染色花粉后,计数着色的花粉粒和未着色的花粉粒,可以计算出纯合野生型植株E突变为e的频率,D正确。
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 )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障碍,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列叙述不属于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补充、完善的是( )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4.根据进化性变化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5.(2015·丽水中学周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6.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 a X a、X a 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1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1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 )A.1/8 B.1/6C.1/11 D.1/147.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
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浙科版(2019)必修2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浙科版(2019)高中生物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7小题,每题3分,共计51分)1.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的()A. 表现型B. 基因型C. 不利变异的基因D. 发生了突变的蛋白质【答案】A【解析】解:自然选择通过直接作用于不同个体的表现型而发挥作用.故选:A.2.经调查发现,某地区菜青虫种群的抗药性不断增强,其原因是连续多年对菜青虫使用农药,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使用农药导致菜青虫发生抗药性变异B. 菜青虫抗药性的增强是人工选择的结果C. 通过选择导致菜青虫抗药性不断积累D. 环境是造成菜青虫抗药性不断增强的动力【答案】C【解析】A项,抗药性的产生并不是因为农药的使用,抗药性在农药使用之前就已经出现,A错误;B项,菜青虫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错误;C项,通过自然选择可导致有利变异的积累,C正确;D项,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D错误。
故选C。
3.下列关于生物变异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的过程中B. 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就不会发生变化C. 三倍体西瓜几乎没有正常的配子,属于不可遗传的变异D. 人类遗传病发病情况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答案】D【解析】 A 、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A错误;B、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基因频率也会因突变等原因而发生变化,B错误;C 、培育三倍体西瓜采用的是多倍体育种的方法,其原理是染色体变异,属于可遗传的变异,C错误;D、人类遗传病发病情况与基因有关,也与生活方式和环境有关,D正确。
4.调查某校学生中关于某种性状的各种基因型及比例为:X^BX^B﹣42.32%、X^BX^b﹣7.36%、X^bX^b﹣0.32%、X^BY﹣46%、X^bY﹣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A. 6%、8%B. 92%、8%C. 78%、92%D. 8%、92%【答案】B【解析】X^b的频率 = \fracb2 \times + \times 100%=(7.36%+2×0.32%+4%)÷〖2×(42.32%+7.36%+0.32%)+(46%+4%)〗×100%=8%,则X^B的频率=1﹣X^b的频率=1﹣8%=92%。
2020届浙科版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
C.出生率是影响该稻田蝗虫数量变化的因素之一接影响该稻田蝗虫数量变化,C项正确;该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包括水稻、B.甲种群可以调节乙种群的个体数量境,在T点时 (填“是”“否”或“不一定”进化到普通小麦的内在因素是___________,外在因素是___________。
(3)①﹣④的育种过程中,相同的过程是___________。
图2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___________。
【答案】(1)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粗三羊草(2)物种染色体变异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3)②④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 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解析】试题分析:(1)分析图解可知,杂种F2是二粒小麦和粗山羊草的杂交种,由于细胞中粗三羊草的染色体没有同源染色体,因此染色体联会紊乱,不能形成可育配子,导致该个体高度不育。
一粒小麦的产量低,二粒小麦的产量比一粒小麦高,但其面粉不能发面,因此普通小麦的面粉可以发面,其相关基因来源于粗三羊草物种(2)据图2分析,一粒小麦、二粒小麦和普通小麦体现了物种多样性,由一粒小麦进化到普通小麦的内在因素是染色体变异,外在因素是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3)①﹣④的育种过程中,相同的过程是②④,均为秋水仙素处理。
图2是研究人员在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时的实验处理和结果,根据柱形图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秋水仙素浓度和不同处理时间对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效果的影响,实验效果最好的处理方法是0.05%秋水仙素,处理12小时。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变异的应用的相关知识,属于对识记、理解层次的考查。
2019届浙科版 生物的进化 单元测试 (1)
生物的进化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价值的实例中,属于间接价值的是()A. 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B. 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C. 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D. 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答案】D【解析】“大自然中许多生物多姿多彩,具有观赏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A错误;“有些生物的特殊功能对科学研究具有启发作用”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B错误;“对人体有害的病原体存在尚不清楚的价值”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潜在价值,C错误;“森林具有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功能”属于生态功能,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正确。
2.①、②两植株杂交得到③,将③作进一步处理,如图所示。
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③到④过程能提高突变频率,从而明显缩短育种年限B.⑤X⑥到⑧的育种过程中,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C.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⑩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4D.③到⑦过程如果出现突变和重组,将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A【解析】等位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由③到④是诱变育种,原理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可以发生减数分裂过程中,也可发生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但是不能缩短育种年限,A错误;由⑤×⑦到⑧的育种过程是多倍体育种,遵循的主要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正确;③自交获得⑥,若③的基因型为AaBbdd,则⑥植株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总数的1/2×1/2=1/4,C正确;由③到⑨过程涉及到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可能发生突变和重组,突变和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正确;答案是A。
【考点定位】育种方法3.下列有关物种的说法正确的是A.马和驴可以繁殖后代,所以马和驴是同一物种B.山羊和绵羊虽不是同一物种,但亲缘关系较近,因而能自由交配产生可育后代C.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因而不是同一物种D.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答案】D【解析】马和驴虽然可以繁殖后代,由于其后代不可育,所以马和驴不是同一物种,A 错误;不是同一物种一定不能自由交配,B错误;东北虎和华南虎分布在不同自然区域,只是因地理隔离无法交配,如果让其交配,可以繁殖可育后代,所以它们是同一物种,C错误;自然状态下,能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个体称为物种,D正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的进化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是生物变异的随机淘汰和保留B.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地理障碍和生殖隔离C.甲种群的若干个体迁入乙种群并参与交配繁殖,会导致乙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D.若某大种群经历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当恢复到原规模时,基因频率不变2•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表述错误的是()A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现代进化理论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生殖隔离的形成必须要有地理障碍,地理障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D.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3•根据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图解如下),下列叙述不属于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补充、完善的是(丫工i工适溝生存旷萨删匸匸亠适者生存◎遗转变异/wy适岂生存大变异白然逸样形成新物种A.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变化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C.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D.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4•根据进化性变化的发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变异和进化的方向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C.种群内基因频率的改变在世代间具有连续性D.种群内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随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减小5. (2015 •丽水中学周考)下列关于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说明物种在进化B.在一个种群中,控制一对相对性状的各种基因型频率之和为 1C.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大于a基因的频率D.因色盲患者中男性数量大于女性,所以男性群体中色盲的基因频率大于女性群体6•金鱼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其中a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aa、X a X a> X a Y等均为纯合子)。
现取一对金鱼杂交,F i金鱼共67只,其中雄金鱼21只,则F i金鱼自由交配所得F2成活个体中,a基因的频率为()A.1/8B. 1/6C. 1/11D. 1/147.调查发现某种蜣螂提高了“生活品位”,不仅吃粪便,还取食蜈蚣、千足虫等。
与普通蜣螂相比,这种蜣螂后腿较卷曲,便于捕猎,头部较窄而长,便于进食内脏。
由此得不出的结论是()A.从进化的角度看,这种蜣螂与普通蜣螂存在生殖隔离B.从生态系统成分看,这种蜣螂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C.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类型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D.与普通蜣螂相比较,这种蜣螂种群的某些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 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连续自交n代,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 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 - (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A.没有发生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没有发生生物进化C.发生了隔离D.发生了自然选择9. (2011 •海南高考)某地区共同生活着具有捕食关系的甲、乙两种动物,两者的个体数长期保持稳定,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乙物种的灭绝必然导致甲物种的灭绝,反之亦然B.在长期进化中,甲、乙两物种必然互为选择因素C.甲物种基因的突变必然导致乙物种基因的突变,反之亦然D.甲、乙个体数的长期稳定说明两个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10.下图所示为玉米的含油量随选择世代的变化情况。
据图分析,选育过程对高含油量玉米品种的产生所起的作用是()O 10 20 30 40 50述择世代数A.改变了控制产油的一对等位基因的总频率B.改变了玉米的基因库,导致新物种的产生C. 淘汰了一些表现型,从而导致控制含油量高的基因频率增大D. 在逐步产生并选择多对等位基因的同时,淘汰了多对等位基因11 •将苍蝇养在甲、乙两瓶中,甲瓶内放有捕蝇纸,乙瓶内没放捕蝇纸,其余实验条件 皆相同(培养基、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等量 )。
8天后,甲瓶内仅无翅的苍蝇存活,捕蝇纸上 皆是有翅的死苍蝇,乙瓶内有翅和无翅的苍蝇皆存活, 如下图所示。
下列对此实验的解释或推论合理的是()仃翅的B. 乙瓶内有翅的苍蝇能存活是因为发生了突变C. 无翅的苍蝇比有翅的苍蝇更适合生存于乙瓶D. 由此实验可推出若苍蝇不常使用翅,则翅会退化 12. 不同基因型的褐鼠对灭鼠灵药物的抗性及对维生素中获取维生素K 才能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的表现型如下表。
若对维生素 K 含量不足的环境 中的褐鼠种群长期连续使用灭鼠灵进行处理,则褐鼠种群中 ( )基因型 rr Rr RR灭鼠灵 敏感 抗性 抗性 维生素K 依赖性无中度高度A. 基因R 的频率最终下降至 0B. 抗性个体 RR : Rr = 1 :1C. RR 个体数量增加,rr 个体数量减少D.绝大多数抗性个体的基因型为 R r、非选择题13.某研究小组研究某地的两个湖泊, 这一地区有时会发洪水, 每个湖中生活着两种相似的鱼: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
他们不清楚这两种鱼之间的关系, 于是做出两种假设,如图所示:齐G 灰色勵 ■h 竈竭色鱼豪黄色他A. 甲瓶的环境不利于有翅苍蝇的生存K 的依赖性(即需要从外界环境无蝎 活苍蝇甲耀说乙⑴湖泊n中红褐色鱼出现的原因,请你写出“假说甲”的观点是___________ ;“假说乙”的观点是_________________ 。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如果湖泊n中的红褐色鱼和金黄色鱼的繁殖季节不同,说明它们之间已产生了。
⑶DNA分析能较快判断两种鱼之间的亲缘关系。
如果湖泊I中红褐色鱼与________ 亲缘关系最近,则这一证据能有效支持“假说甲”。
⑷ 对湖泊n中的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鱼所占的比例分别为15°%^ 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DD和dd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5%和65%在这一年中,该鱼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理由是。
14.1万年前,科罗拉多大峡谷中的松鼠被一条河流分隔成两个种群,两个种群现在已经发生明显的分化。
研究人员指出,经过长期演化可能形成两个物种,如下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⑴结合进化性变化的发生分析可知,a、c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b的实质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①〜⑥的存在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原松鼠种群中黑毛基因A的基因频率为50%环境变化后,峡谷北侧山高林密,生活于其中的松鼠种群中基因型为AA Aa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20%基因型为aa的个体数量减少20%则一年后a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基因型为aa的个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___ 。
15.《美国医学会杂志》周刊刊登一份政府调查报告说,被称为“超级病菌”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在美国国内正呈蔓延趋势,每年预计有超过9万人严重感染这一病菌。
请回答下列有关“超级细菌”的问题:(1)从细胞结构来看,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属于 _________ 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的来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抗生素在“超级细菌”进化过程中起到了___________ 作用,使细菌的________ 发生定向改变。
(3)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抗生素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了适应性的变异”的观点是错误的。
材料和器具:青霉素、培养皿以及对青霉素敏感的普通金黄色葡萄球菌。
将实验完善:①实验步骤:步骤1:取培养皿A若干个(A i、A、A3,,), 加入普通细菌培养基;取培养皿B若干(B i、R、B a”)加入 __________ 的细菌培养基。
步骤2:将适量细菌培养液涂在培养皿A的培养基表面,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培养基表面会出现一些细菌菌落。
步骤3:用灭菌后的丝绒包上棉花制成一枚“印章”,在A上轻盖一下,再在B上轻盖一下,这样A i中的细菌就按一定的位置正确地“复制”到B之中,将B培养一段时间后,B中一定部位出现了少量菌落。
步骤4:根据B i中菌落出现的方位,将A i中对应位置的菌落取出,均匀涂抹在A2表面, 培养一段时间后,培养基表面又会出现许多菌落。
反复重复步骤3、4。
②预期结果:在B、B a中保留下来的菌落越来越多,直到最后,所有复制到B中的菌落全部保留下来,都具有了对青霉素的抗药性。
③本实验的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细菌抗药性变异的产生与抗生素无关。
答案i.选C自然选择对生物产生的变异进行定向的选择和淘汰。
新物种形成的标志是生殖隔离,新物种的形成必须经过生殖隔离。
外来个体迁入并与原种群交配繁殖,会发生基因迁移,必然会改变原有种群的基因频率。
当环境巨变后只有少数个体存活并重建种群,新的种群的基因频率必然是由少数存活下来的个体决定的,即建立者效应。
2•选C现代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进化过程一定伴随着基因频率的改变;地理障碍并不必然导致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3•选D自然选择学说和进化性变化的发生都认为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D项不是对进化性变化的发生的补充和完善内容。
4.选 C 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故自然选择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不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偶然性是随着种群数量的下降而增大的。
5.选 B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不能说明种群在进化;基因型Aa的个体自交后代所形成的种群中,A、a基因的频率大小取决于自然选择;基因频率是某个基因占该种群中全部等位基因数的比率,而男性群体和女性群体都不属于种群。
6.选C 金鱼共67只,雄金鱼21只,雌雄比例不等,故该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由于a基因纯合时致死,F i雌金鱼基因型为1/2X A X5和1/2X A X A,雄金鱼的基因型为X A Y, F i金鱼随机交配,F2为3/8X A X A、3/8X A Y、1/8X A X1、1/8X,(致死),故成活个体3/7X A X A、3/7X A Y 1/7X A X 中,a的基因频率为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