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O

ENSO
ENSO

一、ENSO环流与NINO分区,SOI、MEI指数简介

长期气候数据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具有显著的2~7年周期,赤道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的表层海温距平(SSTA)往往呈现反相关的状态,相关系数极高。由于巨大的海水热容量,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往往会对全球气候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过程主要是通过海温与赤道太平洋的Walker环流交互完成。

赤道Walker环流一般意义上是指赤道太平洋对流层内的纬向环流,由于一般来说赤道西太平洋总是暖区而东太平洋相对较冷,所以Walker环流一般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存在上升支,而中东太平洋区为下沉支,对应的纬向低空有东风,高空有西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环流圈,这里所谓的正指从南极向北极看的话,环流为顺时针。而更宽泛意义上的Walker 环流还应该包括中东太平洋下沉与墨西哥湾区上升构成的逆环流、北大西洋上的正环流,以及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这种更宽泛意义上的Walker也叫对流层赤道纬向环流。在本文中,Walker环流仅指代对流层赤道太平洋环流,而赤道纬向环流指对流层赤道纬向环流。

需要指出的是,赤道纬向环流只是由于年平均赤道地区局地加热率的不同而产生的垂直环流,并不是说赤道太平洋高空就一定是西风,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就一定有下沉气流——虽然常常如此。

在赤道太平洋上,对应于Walker的西升东降,西太平洋地区近地面具有一个显著的低压,而中东太平洋下沉区则是高压,西侧的低压一般常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的海平面气压代表(Pd),而东侧的高压则用塔西提岛或复活节岛的海平面气压代表(Pt),两者的差就定义为南方涛动指数(SOI=Pt-Pb),或者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譬如再把它转换为标准化距平)。

在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温场的暖水急剧向东堆积,造成中东太平洋地区表层水温异常偏暖而西太平洋则偏冷。随着东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变暖,海面附近的空气受热抬升减弱这里

原来的下沉气流,对应的西太平洋地区则出现异常的下沉气流减弱Walker上升支,这个过程就叫做Elnino(圣婴)事件,反过来当西太平洋偏暖而东太平洋偏冷时就是Lanina(反圣婴/圣女)事件。Elnino和Lanina统称ENSO事件,不过更多的用来指代Elnino事件(ENSO 暖事件),气候统计指出冬季ENSO事件总要强一些。

ENSO事件如何爆发仍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笔者比较认可赤道太平洋垂直环流的周期性波动这个解释:当某个未知的因子触发了一次初始的扰动以后(譬如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异常增暖)异常的扰动改变海气耦合条件,并进而引起大气底层温压场的调整(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出现异常低压与上升气流),大气中改变了的温压场诱发出调整的风场(太平洋上出现正环流圈),然后引起风应力的变化进一步加强扰动产生的异常(赤道太平洋海水受到异常向西的风应力)。当扰动产生的异常到一定程度时(由西太暖水堆积导致的东西太平洋间异常小的海表面高度梯度产生重力作用),限制因素使得其突然减弱并激发波向外传递(重力作用使海水开始向东回流,并激发重力波东传),当波到达另一侧岸边时作为一个新的初始扰动产生一轮相反的过程。

ENSO暖事件爆发时显著的特点是赤道东太平洋地区SSTA强正值而西太平洋有负值出现,同时中东太平洋下沉区的海平面气压下降而Walker抬升支处上升,另外就是赤道中太平洋纬向风出现异常西风,东太平洋表面空气异常升温。

ENSO这些直观的表现都可以被监测到,前面所说的SOI是最常用的指标之一,它的思想主要基于Walker环流的强弱,而另外一种方式通过海洋特征来表示ENSO——考虑到赤道东西太平洋通常反向的SSTA变化中赤道中东太平洋的变化要更显著,可以将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的SSTA作为一个ENSO的参考指标。学术上一般把这块地区又划分为4片,其中NINO3+4的加权平均与ENSO事件的相关性更好也更常用,NINO1+2区则对于提前预测ENSO或监测洋流条件(智利寒流)有较好的作用。

Climate Diagnostics Center(CDC,气候诊断中心),在近几十年中新建立了一种指标MEI (Multivariate ENSO Index,混合ENSO指数),它将海温、经向风、纬向风、海平面气压、海平面附近温度以及天空量这六个参数通过一套计算方式换算以得到MEI,和NINO3+4SSTA一样,MEI正事件表示Elnino事件。按照1950年以来的观测,MEI具有比SOI和NINO3+4SSTA更好的与ENSO事件相关性,某种可能的原因是它参考的变量更多。

本文中,所有的相关性时间基准都是1971年~2000年,冬季基准相同(因跨年因素而写成1972~2001)。季节则默认为北半球季节。

二、ENSO对赤道大气环流的影响

ENSO是赤道附近的纬向环流和海气耦合模式,所以ENSO事件也首先影响热带地区大气和海洋的状态。下图是5S-5N平均的位温、纬向风与MEI的相关性剖面。

从上图中,不难看出,Walker环流以及IOD环流对MEI有极好的相关性,而大西洋的正环流圈则略弱。最大正相关中心出现在赤道中太平洋地区,另外IOD环流高层和大西洋环流

高层也有相当的正相关中心,而太平洋上对流层为显著的负相关中心,印度洋底层的负相关中心则更多得集中在东部印太齿轮一带,而大西洋上则没有特别显著的负相关中心结构。由此可以看出,MEI与Walker环流的相关最好,而IOD环流次之而大西洋上的相关性相对较低。这从侧面说明赤道太平洋地区的海温异常主要影响Walker环流的强度,然后通过印太上升支和中东太平洋下沉支的变化来影响整个赤道纬圈环流。

位温与MEI的相关性则指出ENSO暖时间爆发时,冷中心主要集中在Walker异常下沉区(西太平洋暖池),在700hPa层面以上全球为强度不等的暖区,但依然能在太平洋地区看到东西偶极的影子。而位势高度与MEI的相关则指出赤道东太平洋的暖区有近地面低压,西太平洋则有下沉高压,高空则反向,显示出完整的异常逆环流形势。

小结:

1、赤道太平洋的海温异常通过影响太平洋上空的Walker环流来影响整个纬圈平均环流。

2、由于季风或者别的什么未知因素,印度洋逆环流圈与ENSO也有很好的相关性。

3、在中对流层或更高层,位势高度分布与MEI有一致的正相关,但仍然可以看出纬圈环流带来的影响。

4、ENSO事件在赤道大西洋东部到撒哈拉一带有最弱的相关

三、ENSO对北半球夏季大气的影响(JJA)

首先列出北半球夏季300hPa位势与MEI的相关性,可以看出在低纬度地区MEI与整个纬圈的中上对流层位势高度都有不错的正相关,当然中心依旧是集中于西印度洋和中东太平洋。而在北半球的中高纬度地区相关性分析则显示出纬向三波的特征,气候平均振幅大的部分与更高的同相相关所对应——譬如说,气候平均更显著的东亚、北美大槽就要比相对弱的

乌山浅槽有更好的负相关。

从纬向分布的角度来说,槽脊的波动东西异常变化都不大,但从我国华北东北一直延伸到日界限以西北太平洋的广泛负相关区表明ENSO暖年东亚大槽主体以横槽出现或者以更替槽出现的概率很大,而且槽后下沉区有偏西的趋势。

SLP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300hPa槽脊的配置基本一致。在低纬度,相关具有全球一波的特征,既ENSO暖事件时赤道中东太平洋异常低压发展,而印太区以及赤道东大西洋有高压发展。在高纬度,大西洋风暴轴有显著偏强偏南的趋势,而北太平洋上的风暴则趋向于偏东,另外巴贝湖区以及加拿大地盾地区都在ENSO暖年有异常高压发展的趋势,高纬度这些特

征与两条大槽的变化都有很好的一致性。

降水率、表面温度的相关性分析指出,在海洋上温度与SST 的变化基本上保持一致,而在

中纬度大陆上则与西风槽脊的变化一致。比较显著的负相关中心,除了北太平洋上与SST 保持一致的以外,蒙古到我国东北、北美中北部地区东部各有两个负相关中心分别对应于偏强偏西的东亚大槽以及偏强的北美大槽。

小结:

1、夏季ENSO暖事件有使气候平均槽脊都增强的趋势,既经向活动增强

2、ENSO暖事件通常在夏季导致东亚大槽显著偏西偏宽大

3、夏季有比较显著的PJ波动

四、ENSO对北半球冬季大气的影响(DJF)

在500hPa高度、250hPa纬向风冬季相关上可以看到与夏季截然不同的特征,首先冬季最大的负相关中心在东北太平洋上(构成显著PNA波列的一部分),美国南部也有一个较显著的负相关中心一直延伸到中太平洋,而且在ENSO暖年,图兰地区也有一个低值异常中心。ENSO暖模式下中高纬度的正相关中心在冬季主要集中于北美东北部,巴贝湖区和欧洲也有不怎么可信的正相关中心。显而易见,与ENSO相关性最强的地区是北太平洋到北美大陆,相信某种程度上说这和大气内部固定模式的调整有关,比如PNA,比如PJ。

冬季SLP的相关分布与500hPa层面也比较一致,排除掉热带地区和夏季几乎相同的结果,高纬度的分析结论和夏季也几乎差不多——Elnino年北太平洋风暴轴偏东偏南,大西洋偏南

偏强。

在大槽区偏南,槽内有显著偏低的温度,而脊的位置则显著偏高。

小结:

1、冬季ENSO事件,特别是暖事件,对PNA波列有很好的激发作用,而且对其中及其下游的各个环流因子相关性都很高。

2、冬季ENSO事件趋向于增强副热带急流,但会增强极锋上空西风带的经向活动。

五、ENSO事件对我国的气候影响

首先看冬季(DJF),H300与MEI的相关性指出El年东亚大槽趋向于偏东偏北,而我国西北地区则容易有暖脊发展,日本一带也有较弱的正相关脊位。图兰地区的负相关中心指出中亚图兰一带在Elnino年趋向于有异常低的位势,对应的有较多的降雪以及相对频繁的南支活动;另一方面,与西北暖脊对应,我国长江以南地区,包括缅甸北部有一片相对显著的负相关中心(极值超过-0.4),或许这切断与南支槽的活动有关。

250hPa经向风场上除了与西北脊图兰涡对应的一些特征外,前述日本附近的脊也值得关注,一般来说日本附近的脊位总会有贝湖到远东一带的涡/槽位与之对应,而贝湖涡/槽往往是冬季我国大陆地区冷空气的特征。

降水率和925hPa温度的特征分析可以看出,Elnino年我国东部地区的温度往往偏暖,而偏冷区主要集中在孟加拉到青藏高原东南部地区,也包括川西滇西一带。造成这种冷暖分布的主要原因可能是西北脊、日本脊以及贝湖槽的配置容易引起偏西路、西北路冷空气过程,925hPa经向风也可以看出这个特点。而且在V925上,还能看出自越南南部向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有相当显著的正相关并且一直可以延伸到日本以南海岸,它指出高空槽前的地面有较强

的西南风暖湿输送,与PR相关中华南一带显著的正相关中心所对应。

冬季小结:

1、ENSO暖年东亚大槽偏东

2、ENSO暖年西北地区到日本为脊-槽-脊的分布

3、ENSO暖年副高有偏东偏北合并暖脊的趋势、

4、ENSO暖年,我国西南地区气温偏低,东部沿海地区偏高

5、ENSO暖年图兰地区多低涡活动,积雪偏多,南支槽偏活跃

6、ENSO暖年我国华南地区到日本南部太平洋海域有异常多的降水过程

春季(MAM)相对于冬季,H300上最显著的变化是西北脊减弱而日本的阻塞西移到朝韩半岛附近,而印缅槽西移,前者的相似度有所增强而后者显著减弱,另外图兰涡的存在、偏东东

亚大槽等年平均的特征依然存在。

925hPa 经向风指出南海中北部的正相关区继续扩大且略有北伸,而西南地区的偏北风有所减弱,另外西北地区正相关中心的增强与北伸指出存在“上游高纬度大槽切断+贝湖-日本海

阻塞”的环流趋势。

PR与T925和H300以及V925一样指出和冬季相似的形势,只是几乎所有显著因子都向西了5~10个纬距,这可能与黑潮强度、千岛寒流强度的季节变化有关。从PR上看华南、东南沿海到江南中北部有一大片正相关大于0.5的区域,另外西北地区东部也有一片正相关区,初步判断其成因为活跃南支槽作用伴随贝湖-日本阻塞和副热带高压的共同强迫。

春季小结:

1、ENSO暖年贝湖-日本海一带有阻塞,副热带高压趋向ESE-WNW向。

2、ENSO暖年春季图兰低涡继续活跃,南支槽系统依然活跃但比冬季偏西。

3、ENSO暖年的气温分布特征与冬季类似,但整体偏西,西南地区的冷中心偏弱。

4、ENSO暖年冬季位于华南地区的多降水带加强并向东北扩展至整个30N以南大陆沿海。

夏季的相关性就体现出和冬春完全不同的形式了,首先从H300上就能看出东亚大槽在ENSO暖年偏西显著,而贝湖以西的脊位也是显著的。另外这个层面上能看出一点副高低纬

度西伸偏强的影子。

V925上东北地区有与东亚大槽相对应的负相关中心,而且向南横贯东亚大陆,这可能与贝湖以西的脊位有关,后者也可以在伊朗东部到巴湖的正相关中看出。

相互独立事件的集合关系

相互独立事件的集合关系 互斥事件交集为空,那么相互独立事件呢?有交集的事件一定是相互独立事件吗? 如果相互独立事件没有明确的集合关系,那么它们之间就没有集合图像吗? 我来帮他解答 互斥事件交集为空,那么相互独立事件呢? 独立事件的交集一般不为空,除非某一事件的概率为空. 你画一个正方形□,□内为全体事件,以面积的大小表示事件的多少. 再画一横线,变成了日,日的上面的框内为事件A, 然后画一竖线,变成了田.田的左侧两个框内为事件B, 此时,左上方为事件AB, AB为独立事件. 因为无论你如何上下移动横线,事件AB的面积除以事件A的面积始终等于事件B的面积除以全体事件的面积. 同样,无论如何移动竖线,事件AB的面积除以事件B的面积始终等于事件A的面积除以全体事件的面积. 当你把竖线换成斜线结果就不同了,或者当你把□形换成○形结果也会不同的.你试试,此时的AB就不是独立事件了. 相互独立事件可以这样理解: 在事件A的概率为P(A),事件B的概率为P(B),事件AB的概率为P(AB),则 P(AB)/P(A)=P(B),就是说在发生了A的事件中发生了B的概率的大小(这是条件概率)和所有事件中发生B的概率是相同的. 在不发生事件A的概率为P(A非),事件B的概率为P(B),不发生事件A发生B的概率为P(A非B),则 P(A非B)/P(A非)=P(B),就是说在不发生A的事件中发生了B的概率的大小(这是条件概率)和所有事件中发生B的概率是相同的. 换句话说,是否发生A与发生B的概率无关. 当然将所有的A换成B,将B换成A,上边的说法仍然成立. 有交集的事件一定是相互独立事件吗? 不是的.前面说的将竖线变成斜线后的关系就是反例,我举一个实例: 事件A:今天西安城区平均温度高于30°, 事件B:明天西安城区平均温度高于30°.

基于事件和时间触发嵌入式系统编程思想

基于事件和时间触发嵌入式系统编程思想 1 传统编程结构的局限性 当不使用RTOS时,嵌入式软件通常采用两种传统的编程结构进行编程,一种叫“前后台结构”或者叫“超级循环结构”,本质上是事件触发的编程方式,另一种叫时间触发的编程方式,Michael J.Pont的“基于时间触发的编程模式”即属于此。 在实际工作中,当系统稍微复杂时,会发现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局限性,下面以一个实际产品设计中遇到的问题为例来说明。 在设计一个用于配电柜的壁装式智能配电仪表时,CPU的程序设计需完成以下任务: (1)每半秒对前显示屏的显示数据进行一次刷行。 (2)每0.1秒对DI/DO进行一次刷新。 (3)每0.2秒对键盘进行一次扫描。 (4)每半秒对测量数据进行一次重新采集和计算。 (5)异步串行口与上位机使用Modbus通信,速率最高19200bps。 (6)CPU通过IIC总线与时钟芯片和EEprom通信。 (7)CPU通过SPI总线与LED数码管及采集芯片通信。 (8)CPU要对所采集的6路信号进行FFT变换。 (9)当系统掉电时,CPU要能快速响应以把当前的电度底数写入EEprom中。 上述任务中,任务(5)和任务(9)是强实时性的,如果对串口的收发事件得不到及时响应,接收时会导致字节丢失,发送时会导致字节间时间间隔太大造成接收方的Modbus帧定界错误,对系统掉电事件如果不能及时响应会造成EEprom的写入失败。其它任务只要在指定的周期内能得到执行就行,但是任务(8)比较特殊,使用通常的8位CPU进行6种信号的FFT变换,哪怕每种信号只做128点的FFT,运算一次也要好几秒。下面来看用传统编程结构实现上述设计时遇到的困扰。 1.1 使用“前后台方式”进行编程 使用“前后台方式”进行编程时,为保证任务(5)的及时性,使用了UART中断,当UART完成一个字节的收发后产生中断,在中断程序中将接收到的字符保存在接收缓冲区或从发送缓冲区取下一个待发字符装入UART进行发送,对Modbus协议的处理可以单独用一个任务在中断外处理,这保证了中断程序的简短。为保证任务(9)响应的及时性,也必须为它安排一个中断。因为当系统掉电时,系统只有不到10ms的过渡时间,系统如果不能在这个时间内完成相关的操作,系统电压将跌落至有效电压以下而丧失工作能力。 安排好了后台的中断任务后再来看看前台的任务如何完成。这里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对任务(8)的处理,因为任务(8)需要的执行时间太长了,简单的把它当成一个任务处理将影响系统对其它任务的响应,在超级循环中的代码结构如下: while(1) { 任务(1); 任务(2); ………

红外光谱特征吸收峰

物质的红外光谱是其分子结构的反映,谱图中的吸收峰与分子中各基团的振动形式相对应。多原子分子的红外光谱与其结构的关系,一般是通过实验手段得到。这就是通过比较大量已知化合物的红外光谱,从中总结出各种基团的吸收规律。实验表明,组成分子的各种基团,如O-H、N-H、C-H、C=C、C=OH和C C 等,都有自己的特定的红外吸收区域,分子的其它部分对其吸收位置影响较小。通常把这种能代表及存在、并有较高强度的吸收谱带称为基团频率,其所在的位置一般又称为特征吸收峰。 一、基团频率区和指纹区 (一)基团频率区 中红外光谱区可分成4000 cm-1 ~1300 cm-1和1800cm-1 (1300 cm-1 )~ 600 cm-1两个区域。最有分析价值的基团频率在4000 cm-1 ~ 1300 cm-1 之 间,这一区域称为基团频率区、官能团区或特征区。区内的峰是由伸缩振动产生的吸收带,比较稀疏,容易辨认,常用于鉴定官能团。在1800 cm-1 (1300 cm-1 )~600 cm-1 区域内,除单键的伸缩振动外,还有因变形振动产生的谱带。这种振动与整个分子的结构有关。当分子结构稍有不同时,该区的吸收就有细微的差异,并显示出分子特征。这种情况就像人的指纹一样,因此称为指纹区。指纹区对于指认结构类似的化合物很有帮助,而且可以作为化合物存在某种基团的旁证。基团频率区可分为三个区域: (1)4000 ~2500 cm-1 X-H伸缩振动区,X可以是O、H、C或S等原子。 O-H基的伸缩振动出现在3650 ~3200 cm-1 范围内,它可以作为判断有无醇类、酚类和有机酸类的重要依据。当醇和酚溶于非极性溶剂(如CCl4),浓度于0.01mol. dm-3时,在3650 ~3580 cm-1处出现游离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形尖锐,且没有其它吸收峰干扰,易于识别。当试样浓度增加时,羟基化合物产生缔合现象,O-H基的伸缩振动吸收峰向低波数方向位移,在3400 ~3200 cm-1 出现一个宽而强的吸收峰。胺和酰胺的N-H伸缩振动也出现在3500~3100 cm-1 因此,可能会对O-H伸缩振动有干扰C-H的伸缩振动可分为饱和和不饱和的两种。饱和的C-H伸缩振动出现在3000 cm-1以下,约3000~2800 cm-1 ,取代基对它们影响很小。如-CH3 基的伸缩吸收出现在2960 cm-1和2876 cm-1附近;-

简述ENSO现象

1.简述ENSO现象 赤道太平洋海面水温的变化与全球大气环流尤其是热带大气环流紧密相关。其中最直接的联系就是日界线以东的东南太平洋与日界线以西的西太平洋—印度洋之间海平面气压的反相关关系,即南方涛动现象(SO)。在拉尼娜期间,东南太平洋气压明显升高,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的气压减弱。厄尔尼诺期间的情况正好相反。鉴于厄尔尼诺与南方涛动之间的密切关系,气象上把两者合称为ENSO(音“恩索”)。这种全球尺度的气候振荡被称为ENSO循环。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则是ENSO循环过程中冷暖两种不同位相的异常状态。因此厄尔尼诺也称ENSO暖事件,拉尼娜也称ENSO冷事件。 2. 气候动力学的任务、特点和方法 气候动力学是以地球流体力学和大气环流动力学为基础,是大气科学与海洋学等地球科学和物理学、数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相互交叉的一个前沿学科。它和当代大气环流以及大尺度、长期动力过程理论的发展越来越紧密,在很多方面都已很难严格定义气候动力学、大气环流和大尺度动力学之间的区分和差异,实际上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大气科学动力学理论中极为重要的部分。了解异常气候的变化规律和形成机制,并对异常气候作出较为可靠的预测,己成为各国政府做出决策和社会发展所必要的重要条件。对这些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是气候动力学的重要任务和目标。 当代气候的主要特点: 1) 经典气候把气候当作静态来研究,因此常用多年“统计平均”来描述气候状态;而当代气候认 为气候是不断变化的,因此,研究某个地区或全球范围的各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是当代气 候的主要任务之一。 2) 在当代气候中引进了“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系统的子系统包括大气、海样、冰雪圈、陆地 表面(岩石圈)和生物圈。因此,气候的形成和变化不仅是大气内部的状态和行为的反映,而 且也是气候系统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3) 在研究方法上经典气候主要采用统汁方法和定性描述方法;而当代气候则要求对气候系统进 行定量观测和综合分析,并对气候形成和变化的动态过程进行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 当代气候学的研究特点决定了气候动力学研究具有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 应用动力学诊断方法揭露大气中时间尺度为一周以上的各种异常气象现象及其变化。 2) 从气候系统的各子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入手研究上述异常气候的产生机制 3) 研究在上述气象异常现象形成中的动力学过程。 3. 就研究方法来讲,气候动力学的研究方法应包括动力学诊断方法、纯理论的研究方法(即寻找描写某 一过程的数学-物理方程组的解析解)和数值模拟方法(利用AGCM和OGCM或CGCM来研究气候异常现象)。 4. 气候系统的定义及其研究途径: 气候系统是由大气、海洋、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包括人类)组成,每个分量都具有许多不同的时间尺度和反馈过程,且各分量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 1) 研究途径之一:观测分析 认识气候系统的直接途径是观测-统计途径,这种途径主要基于大气和海洋的观测资料。 大气和海洋是气候系统中最容易受影响、也是最容易观测的部分,而陆面过程、冰雪圈和生物圈对气候的影响很难估计 2) 研究途径之二:数值模拟 研究气候的第二条途径是使用大气和海洋环流模式。当模式运行充分长的时间(大气模式要运行10年或20年,海洋模式要运行l-2个世纪)时,使用GCM的模拟试验能产生类似于观测的长时间序列。优点:不论在水平方向或垂直方向都能得到均匀分布的资料,而且可以改变某些参数(例如太阳常数、地面反照率、地形、海陆分布以及大气气体的分布)进行数值试验。问题:在模式中做了若干假设,其中最基本的一个是次网格尺度的参数化。 3) 研究途径之三:观测和数值模拟结合

植被光谱特性

在光谱的中红外阶段,绿色植物的光谱响应主要被1.4μm、1.9μm和2.7μm附近的水的强烈吸收带所支配。 地面植物具有明显的光谱反射特征,不同于土壤、水体和其他的典型地物,植被对电磁波的响应是由其化学特征和形态学特征决定的,这种特征与植被的发育、健康状况以及生长条件密切相关。 在可见光波段内,各种色素是支配植物光谱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叶绿素所起的作用最为重要。在中心波长分别为0.45μm(蓝色)和0.65μm(红色)的两个谱带内,叶绿素吸收大部分的摄入能量,在这两个叶绿素吸收带间,由于吸收作用较小,在0.54μm(绿色)附近行程一个反射峰,因此许多植物看起来是绿色的。除此之外,叶红素和叶黄素在0.45μm (蓝色)附近有一个吸收带,但是由于叶绿素的吸收带也在这个区域内,所以这两种黄色色素光谱响应模式中起主导作用。 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植被的光谱特性主要受植物叶子内部构造的控制。健康绿色植物在近红外波段的光谱特征是反射率高(45%-50%),透过率高(45%-50%),吸收率低(<5%)。在可见光波段与近红外波段之间,即大约0.76μm附近,反射率急剧上升,形成“红边”现象,这是植物曲线的最为明显的特征,是研究的重点光谱区域。许多种类的植物在可见光波段差异小,但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差异明显。同时,与单片叶子相比,多片叶子能够在光谱的近红外波段产生更高的反射率(高达85%),这是因为附加反射率的原因,因为辐射能量透过最上层的叶子后,将被第二层的叶子反射,结果在形式上增强了第一层叶子的反射能量。 在光谱的中红外阶段,绿色植物的光谱响应主要被1.4μm、1.9μm和2.7μm附近的水的强烈吸收带所支配。2.7μm处的水吸收带是一个主要的吸收带,它表示水分子的基本振动吸收带。1.9μm,1.1μm,0.96μm处的水吸收带均为倍频和合频带,故强度比谁的基本吸收带弱,而且是依次减弱的。1.4μm和1.9μm处的这两个吸收带是影响叶子的中红外波段光谱响应的主要谱带。1.1μm和0.96μm处的水吸收带对叶子的反射率影响也很大,特别是在多层叶片的情况下。研究表明,植物对入射阳光中的红外波段能量的吸收程度是叶子中总水分含量的函数,即是叶子水分百分含量和叶子厚度的函数。随着叶子水分减少,植物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率明显增大(Philip et al.,1978)

ENSO

一、ENSO环流与NINO分区,SOI、MEI指数简介 长期气候数据分析表明赤道太平洋海温在年际尺度上具有显著的2~7年周期,赤道西太平洋和中东太平洋的表层海温距平(SSTA)往往呈现反相关的状态,相关系数极高。由于巨大的海水热容量,太平洋海温的异常往往会对全球气候都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这种过程主要是通过海温与赤道太平洋的Walker环流交互完成。 赤道Walker环流一般意义上是指赤道太平洋对流层内的纬向环流,由于一般来说赤道西太平洋总是暖区而东太平洋相对较冷,所以Walker环流一般在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存在上升支,而中东太平洋区为下沉支,对应的纬向低空有东风,高空有西风,这样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正环流圈,这里所谓的正指从南极向北极看的话,环流为顺时针。而更宽泛意义上的Walker 环流还应该包括中东太平洋下沉与墨西哥湾区上升构成的逆环流、北大西洋上的正环流,以及印度洋上的季风环流,这种更宽泛意义上的Walker也叫对流层赤道纬向环流。在本文中,Walker环流仅指代对流层赤道太平洋环流,而赤道纬向环流指对流层赤道纬向环流。

需要指出的是,赤道纬向环流只是由于年平均赤道地区局地加热率的不同而产生的垂直环流,并不是说赤道太平洋高空就一定是西风,而赤道中东太平洋就一定有下沉气流——虽然常常如此。 在赤道太平洋上,对应于Walker的西升东降,西太平洋地区近地面具有一个显著的低压,而中东太平洋下沉区则是高压,西侧的低压一般常用澳大利亚达尔文市的海平面气压代表(Pd),而东侧的高压则用塔西提岛或复活节岛的海平面气压代表(Pt),两者的差就定义为南方涛动指数(SOI=Pt-Pb),或者是其中一个关键步骤(譬如再把它转换为标准化距平)。 在某些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温场的暖水急剧向东堆积,造成中东太平洋地区表层水温异常偏暖而西太平洋则偏冷。随着东太平洋地区的海平面变暖,海面附近的空气受热抬升减弱这里

突发事件(即时练习答案)

以下哪一个不是突发事件的特征?() A、突发性 B、不确定性 C、被动性 D、破坏性 判断:突发事件就是紧急状态。() 正确 错误 判断:风险是指突发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正确 错误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突发事件的分期?() A、爆发期 B、协调期 C、缓解期 D、善后期 按照动因性质划分突发事件的类型,以下哪一个不符合?() A、自然突发事件 B、人为突发事件

C、社会冲突危机 D、严重性突发事件 以下哪一个不是中国突发事件的分级?() A、一般突发事件 B、间接突发事件 C、重大突发事件 D、特别重大突发事件 判断:突发事件的分级是有绝对标准的。() 正确 错误 判断: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自然地理环境复杂的发展中国家,受各类因素的影响,突发公共事件往往呈现出形态多样的特征,加上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城市发展和农村发展还不够协调,突发事件的应急机制还不健全,处理和管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暴露的不和谐问题日益突出。() 正确 错误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是于哪一年颁布的?() A、2005年 B、2006年 C、2007年 D、2008年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中国应急管理体系?()

A、应急预案 B、应急管理中心 C、应急体制 D、应急法制 以下那一项不属于应急机制?() A、调查与协调机制 B、预警与监测机制 C、救援与处置机制 D、善后与恢复机制 以下哪一个不是美国应急管理中心的职能? A、调派人员 B、制订、修改应急计划 C、幼儿教育与保护 D、接待来访者 以下哪一个不是日本东京都危机管理总监的职能? A、发生紧急事件时辅助执事 B、强化协调各局的功能 C、快速向相关机构请求救援 D、管理预案 以下哪一个不属于应急预案?()

2018年315晚会曝光事件汇总【完整版】

2018年315晚会曝光事件汇总【完整版】2018年的315晚会已经全面结束,为您悉心总结了曝光了哪些企业和物品呢?跟着来了解一下吧,欢迎阅读。 事件一:大众途锐发动机进水门事件 大众途锐”怕淋雨,发动机频现报废!拿什么跟我谈越野?“发动机自动熄火,再也打不着了…”“方向盘也打不动,刹车也刹不住,那真的是听天由命…”近年来,一些“大众途锐”车主向4S店反映,发动机突然失灵。4S店维修人员经过检查,发现车辆熄火的原因,与发动机进水有关。有车主回忆,出事前一天她的车只是在外面淋了一夜雨,难道和这有关系吗?为了找到原因,车主决定做一个试验,她把水从车前部浇下去,让她没有想到的是,水沿着引擎盖和右前大灯的缝隙流进了发动机的进气口。车主们认为,途锐汽车进气口位置的设计是导致发动机进水的重要原因。面对该问题,大众给出解决方案:拆下进气管道的不必要的排水阀以强化排水功能。然而面对这样的解决方案,车主们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心,这同时会降低途锐车的涉水深度。“我们不敢越野了,我们也不敢涉水了,等于我们买这个车的意义不存在了。” 事件二:核桃花生”饮料里没核桃,山寨物品大肆横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核桃花生”饮料里没核桃:一罐“添加剂料汁”兑出8000瓶饮料多数流入农村市场“稳定剂,安赛蜜,阿斯巴甜,山梨酸钾,甜蜜素…”各种添加剂+两吨纯净水+核桃香精=市场上热销的这款“核桃花生”。这款产品既没有添加核桃,也没有添加花生,核桃的味道靠的是核桃香精,一罐料汁能生产出8000瓶“核桃花生”。除了在产品类型上跟风模仿,有的公司在外包装上也是煞费苦心。产品都和某品牌核桃乳非常相似,“六个纯核桃”只多了一个字;“六仐核桃”、还有“六禾核桃”,只是一笔一划的差别。外观设计,包装色调,构图,代言人形象也是他们模仿的主要内容,让人难以分辨。一些从业者告诉记者,这些跟风模仿的产品,主要是销往一些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市场 事件三:“3·15”晚会曝光:珠宝店里的抽奖坑你没商量 买珠宝,还能抽奖获得上千元的礼品?在各地的商业步行街、旅游景点、乃至商场超市,这一幕频频上演。然而消费者却不知,背后隐藏了一个个抽奖骗局!在成都市春熙路的一家珠宝工艺礼品店,记者选购了一件纪念品,并获赠4张奖券。没想到竟刮出一等奖,销售人员兴奋地告诉记者,可以免费拿走一到三件珠宝。然而,当记者挑选了一件标价

2019年度事件汇总

2019热点事件汇总 1.剑桥大学承认中国高考成绩 3月24日报道,近日,又有一所重量级英国名校宣布接受中国高考成绩,并且是世界级名校——剑桥大学。据英国剑桥大学官网信息,剑桥大学在“入学要求”里明确指出,中国高考是剑桥大学认可的考试。根据剑桥官网信息,剑桥大学可以接受中国高考成绩,不过要求考生成绩达到所在省名次排名前0.1%,同时要达到申请专业的语言要求,通常情况下雅思是要求7分。此外,剑桥大学还鼓励有志报考的中国学生,多参加科学奥林匹克竞赛,或者SAT I/II或者大学预修课程考试(Advanced Placement Tests)。 2.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 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一座清真寺3月15日发生枪击事件,此次枪击事件目前已导致50人死亡,50人受伤。新西兰总理杰辛达·阿德恩称此次事件为“恐怖袭击”,并称这是新西兰的“至暗时刻”。新西兰清真寺枪击案其中一名嫌疑人,28岁的澳大利亚籍男子布伦顿?塔兰出庭受审,他被控谋杀罪。 3.美国高校入学舞弊案 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司法部指控50人涉嫌参与美国史上最大规模高校入学舞弊。耶鲁大学等8所名校被牵连。被捕50人

中有33人是学生家长,涉案金额2500万美元。33名被起诉家长中有22人通过伪造子女体育资质以增加其录取几率。南加大是重灾区,有18人将子女送入该校。 4.埃航波音客机坠毁事件 埃塞俄比亚当地时间3月10日,一架载有157人的埃塞俄比亚航空波音737-8MAX客机起飞6分钟后坠毁,机上149名乘客和8名机组成员无一生还。此次埃塞俄比亚航空空难,是继去年10月29日印尼狮航空难事故之后,波音737-8飞机发生的第2起空难。波音737MAX型号在全球陆续停飞,据称,埃航波音737MAX 空难可能是由于迎角传感器遭受鸟类等外部物体撞击,最终撞向地面。 5.第七轮中美磋商 2月25日报道,美国当地时间2月24日下午,第七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在美国首都华盛顿结束。美国总统特朗普表示,磋商取得实质性进展,美国将延后原定于3月1日对中国产品加征关税的措施。目前,中美经贸团队已经开展了七轮磋商。今年1月份起,双方的磋商更为密集,2个月内进行了四轮磋商。从此前1月底时的“重要阶段性进展”到此前的“积极进展”,再到如今的“实质性进展”。关键表述的变化让这一轮中美经贸高级别磋商结果令人备受鼓舞。

【事件回顾】近期国内外不安全事件汇总

【事件回顾】近期国内外不安全事件汇总 本文汇总了4月23日-5月1日全球不安全事例(根据发生事件的时间顺序整理),希望全体同仁引以为戒,杜绝类似不安全事件发生! (4.23-5.1) 【国内不安全事件】4月23日,国泰航空一架载有248名乘客的波音777飞机在重庆机场备降。据悉,这架客机从香港飞往伦敦,飞至西南地区上空时,仪表显示一个引擎中的油压下降,飞行员决定备降。飞机在重庆上空盘旋 20-30分钟燃料耗尽后备降。标签:油压故障4月25日,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机在孟加拉国达卡国际机场准备推出时被行李装载车撞上,液压系统渗漏。标签:机场内擦碰 4月26日早11时,国内一家通航飞机的直升机从桂林芦笛岩起飞调机南宁,11:20失去联系,飞机在塔台信号也消失,高度1300米。经过24小时的全力搜救,已于27日上午找到飞机残骸,2名飞行员未能生还。据初步了解,事发当时现场天气情况恶劣。标签:坠毁4月26日,厦门航空公司因航路雷雨返航,飞机在6900米时遭遇风切变,速度由296节减至140节,出现低速警告。机组执行风切变改出程序,飞机下降至6400米时,再次遭遇相反

方向的风切变,速度由140节增至320节,出现超速警告和坡度警告,持续7-8秒。标签:风切变、警告4月26日,昆明航空一架737飞机在昆明机场清洗完飞机后从709拖动到719机位时,左翼小翼刮蹭到机场监控杆,导致航空器左翼损伤超标。。标签:机场内擦碰 4月26日19时46分,山东航空一架由贵阳飞往海口 的航班在海口美兰国际机场落地后,左侧主轮两个轮胎爆胎,飞机停留在跑道与脱离道交叉口。标签:爆胎4月27日清晨4点多,奥凯航空广州飞往西安货机(航班号 BK3024,机型为B733,机身编号B2117,机龄接近25年)在广州白云机场19号跑道头起飞时偏出跑道,事件没有造 成人员伤亡。详情:奥凯货机起飞前偏离跑道官方:原因正在调查标签:偏离跑道4月27日,南航由广州飞往新加坡的CZ3039航班紧急返航。该航班由波音738客机(注册号B-5597)执飞,13:25由广州起飞。该航班在广东西部上空盘旋耗油后,已经于15:15返航抵达广州机场。标签:紧急返航5月1日上午11时许,河南永翔通航 一架R44型直升机(B-7521)在济源市五龙口景区执行观 光游览任务时突发意外,直接坠落至济源河口村水库中,机上共有4人,2人被救起,目前飞行驾驶员与一女童失联。标签:坠机 5月1日上午,东航一架A319飞机执行成都-康定

ENSO-SEMAP2.0-Ren

ENSO监测、分析和预测系统(SEMAP2.0)简介 在过去的二十年,伴随着气候系统的显著变化,作为其年际变率支配模态的ENSO现象亦发生了剧烈的改变,这不但包括ENSO自身属性、更体现在其气候影响的显著变化,为我国气候预测带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防灾减灾的业务需求日益巨大。从2012年秋天开始,国家气候中心在中国气象局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组织力量启动了BCC第二代ENSO监测、分析和预测业务系统研发工作,目的就是要逐渐形成我国自主研发和创新设计的业务技术体系,建成新一代ENSO业务系统,显著提升业务能力。 经过两年半时间的不懈努力,研发团队已经陆续在ENSO监测指标体系、动力学诊断分析技术、物理统计预报模型、气候模式预测及其后处理订正预报等方面取得大幅进展,建成了BCC第二代ENSO 监测、分析和预测系统(System of ENSO Monitoring, Analysis and Prediction,简写为SEMAP)2.0版本。该系统在发展过程中,本着边发展、边应用、边检验的思路,从2013年春季开始,连续多次在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的ENSO业务会商上应用并给出预报意见,效果良好,多次得到预报员采纳。特别是在2014年春季给出了基本符合实际的夏秋季El Ni?o演变趋势预测、并较为准确地预报出了2014/15冬季弱中部型El Ni?o事件、以及准确预报出了2015年春季以来El Ni?o的发展趋势和类型转换。今年四月份,该系统通过了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的业务试运行专家评审,每月滚动为预报员和气候决策服务

部门提供准业务产品。 SEMAP2.0综合利用了实时获取的全球海气分析和再分析资料(包括全球海表温度场、次表层海温信息、表面纬向风应力、三维洋流等变量),并基于国家气候中心第二代气候预测模式BCC-CSM1.1m 季节预测输出数据,形成了新的ENSO监测指标集,发展了独具特色的ENSO海温倾向动力诊断技术,同时运用最新研究成果建立了物理统计预报模型、构建了基于模式输出的后处理动力相似预报子系统、并将模式多样本集合预报纳入进来,从而建立了集成三种ENSO预报方案、动力-统计相结合的监测、分析和预报一体化业务系统。运用SEMAP2.0系统,可实现对近期一年ENSO变化情况和动力学反馈过程的实时监测,并能够为用户提供未来一年各ENSO指数和相关主要变量过程的预测。尽管SEMAP2.0仍在发展,也必然存在不足之处,但我们希望更多获取来自用户的反馈意见以推动该系统的进一步发展和逐步完善。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红外光谱特征峰解析常识 编写李炎平 红外特征光谱峰存在一定特征规律,正确的记录了化学结构和特征,识记特征波谱峰有助于我们解析红外光谱。下面我将一些特征波谱峰简要罗列如下,如有疏漏之处还望批评指出。 , 羟基:特征峰范围(3650~3200)cmˉ1,一般在 3600cmˉ1处有较强峰。 , 羧基:特征峰范围(3500~2500)cmˉ1,一般峰波 数小于羟基。 , 饱和烷烃—C—H :特征峰小于3000cmˉ1,一般在 (2950~2850)cm处,如有峰在(1390~1360)cmˉ1 处,则说明有—CH,如有峰在1450cmˉ1处,则说3 明有——, CH2 , 不抱和烷烃:特征峰大于3000cmˉ1,对于烯烃 _C,C,H在3050 cmˉ1处和(1600~1330)cmˉ1 ,C,C,H处有峰,对于炔烃在(3360~3250)cmˉ1 处有峰,在(700~600)cmˉ1处有枪宽峰。 C,C, 对于:在(1700~1645)cmˉ1处有特征峰,不 过不太明显,只具有指示作用。 ,CHO,,COC,,,COOC,, 对于在(1900~1600)cm处有强峰。 ,C,O,,,C,O,C,,,C,N,,,C,O,C,, 指纹区:等,在 (1330~900)cmˉ1处有中强峰, , 对于:在(900~400)cmˉ1处有中强或弱峰。 (CH)2n

, 对于醛类:特征范围为羰基峰+(2900~2700)cmˉ1。 , 对于:在(1300~900)cmˉ1处有两强峰(可,C,O,C, 能有一个弱峰)。 , 特征区范围(4400~1330)cmˉ1,指纹区范围(1330~400)cmˉ1。 , 通常将中红外光谱区域划分为四个部 分。 1)4000~2500cm-1,为含氢基团的伸 缩振动区,通常称为“氢键区”。 2)2500~2000cm-1叁键和累积双键区。 3)2000~1500cm-1,双键区。 4)小于1500cm-1,单键区。

近百年来的enso事件及其强度.

近百年来的ENSO事件及其强度 王绍武龚道溢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100871) 摘要本文利用Nino3区、NinoC区海表温度序列及两条SOI序列,同时考虑SST和SOI 建立了1867年-1998年季分辨率的ENSO指数序列。根据ENSO指数序列,并参考Wright 的SOI指数及其它资料。确认了1867年-1998年ENSO事件,共确定出32次暖事件(正SST、负SOI)及32次冷事件(负SST、正SOI)。对每次事件的强度分强、中、弱三等进行了评估。虽然1982/83年暖事件的峰值最高,但从整个事件的平均强度来看,1997/98年的暖事件则是130多年来最强的一次。近20年是暖事件的多发期。 关键词ENSO,强度 1 引言 确认近百年来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及其强度,是一个当前广泛关注的问题。对ENSO事件的划分历来就没有一个统一的结论,要确认历史上发生的ENSO事件及其强度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使用的表征指标就在不断的发展中,早期多用南方涛动指数(SOI),后来又用赤道东太平洋海表温度(Nino3区和NinoC区SST),近来Trenberth[1]建议使用Nino3.4区(5?N-5?S,120?-170?W)SST,而且不同的指标判断ENSO 事件的标准也不同;二是时间分辨率问题,以往一些工作在确认ENSO事件时,由于受到资料的限制,主要以年的资料为主[2],在研究厄尔尼诺影响时,如果以年为单位,人们经常由于很难确定何年为厄尔尼诺年而困惑,因为厄尔尼诺一般并不是恰好发生在一个日历年之内,因此不同作者所定的厄尔尼诺年往往有不少分歧;而另一方面研究厄尔尼诺的影响,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季节,如夏季降水等,很难与年为单位的厄尔尼诺年或拉尼娜年比较。而且有时一年之内的上下半年,可能分别出现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用年资料并不能反映出来。因此,以季为单位确认厄尔尼诺及拉尼娜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 近来倾向于同时使用多种指标来确认ENSO事件。因为海温和气压等都只是体现了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某些方面,如果仅仅只用Nino区SST或者只用SOI,都不能很好代表ENSO这一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变化特征,当然,一般情况下,海温与SOI有很好的对应关系,但是,有很多时候Nino区SST与SOI的变化并不一致,如1946年Nino区SST 都为负距平,但同时SOI也是负距平,1984年及1985年SST为明显负距平,但SOI也是负距平,这反映了大气与海洋状况的不协调。尤其是SOI,因为许多高频或局地因素会对Tahiti和Darwin气压产生影响,所以有时SOI的变化并不真正反映大尺度的现象[3,4]。所以,如果综合考虑SST和SOI,一方面能更真实地反映热带太平洋海-气系统的状态,如Kiladis and van Loon[5]就曾经将标准化的SOI与赤道东太平洋SST距平(4?N~4?S,160?W以东)合起来表示赤道东太平洋海-气系统间的耦合状况,美国气候诊断中心(CDC)近期也提出

PPT中事件大全

PPT中事件大全 ColorSchemeChanged 事件 配色方案更改后发生此事件。 NewPresentation 事件 在新建一份演示文稿后发生,同时将其添加到 Presentations 集合。PresentationBeforeSave 事件 保存演示文稿前发生此事件。 PresentationClose 事件 关闭任意打开的演示文稿时发生此事件,同时从 Presentations 集合中删除该演示文稿。 PresentationNewSlide 事件 在任意打开的演示文稿中新建幻灯片时发生此事件,同时新演示文稿会添加到 Slides 集合中。 PresentationOpen 事件 打开已存在的演示文稿时发生此事件,同时该演示文稿会添加 到 Presentations 集合中。 PresentationPrint 事件 打印演示文稿前发生此事件。 PresentationSave 事件 保存任意打开的演示文稿前发生此事件。 Private Sub application_PresentationSave(ByValPres As Presentation) SlideSelectionChanged 事件 此事件发生的时间取决于当前视图。

SlideShowBegin 事件 当启动幻灯片放映时发生此事件。Microsoft PowerPoint 创建幻灯片放映窗口并将其传递给此事件。如果从某个幻 灯片放映切换到另一个幻灯片放映,则第二个幻灯片放映开始时,将不再发 生 SlideShowBegin 事件。 SlideShowEnd 事件 本事件幻灯片放映结束后——即最后一个 SlideShowNextSlide 事件后发生。 SlideShowNextBuild 事件 当鼠标单击或定时动画启动时发生此事件,但在动画对象出现时结束。 SlideShowNextClick 事件 在幻灯片上下次单击时发生。 SlideShowNextSlide 事件 切换到下一张幻灯片立刻发生此事件。对于第一张幻灯片,此事件紧跟在 SlideShowBegin 事件之后发生。 WindowActivate 事件 当激活某个应用程序窗口或任意文档窗口时发生此事件。WindowBeforeDoubleClick 事件 当双击下表列出的视图中的项目时发生此事件。WindowBeforeRightClick 事件 当用鼠标右键单击某个形状、幻灯片、备注页或文本时发生此事件。此事件由 MouseUp 事件触发。 WindowDeactivate 事件

ENSO

ENSO 监测简报 (第38期中文版) 2009年10月27日 El Nino 事件将持续到2009/2010年冬季 一、近期ENSO 演变分析 1)海表温度分布特征 自2009年6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El Ni?o 状态以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持续偏暖, 各主要NINO 监测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维持在0.5℃以上,并缓慢上升(图1)。从10月(24天)赤道太平洋海表温度距平分布特征看,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海表温度偏高0.5℃以上,正距平中心值超过1.5℃(图2)。与前期相比,在赤道中太平洋海 图1 NINO Z 、NINO 3.4区海表温度距平指数(℃)和南方涛动指数(SOI )演变 (其中2009年10月SSTA 指数、SOI 指数分别为前24天资料) 图2 2009年10月(24天)海表温度距平(℃)分布

2)次表层海温 2009年6月以来,赤道中东太平洋次表层大部为异常暖水所控制,并在赤道东太平洋地区持续抬升,有利于后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继续维持偏暖状态(图3)。进入10月以来,赤道太平洋次表层异常暖水稳定维持在中太平洋地区,表明El Ni?o处于发展状态,但赤道东太平洋南美沿岸地区次表层异常暖水较前期有所减弱(图略)。 图3 2009年6月(左)和2009年9月(右)赤道太平洋次表层平均海温距平(℃)深度-经度剖面3)南方涛动 南方涛动指数(SOI,见图1)自El Ni?o事件开始后表现为上下波动特征,反映出热带太平洋大气对海洋响应并不稳定,但10月份(24天)SOI指数为-1.2,大气表现出明显的El Ni?o特征。 4)850hPa风场和对流活动 2009年6月以来,赤道西太平洋至日界线附近区域对流活动偏强,而赤道东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偏弱(图4)。相应,在对流层低层850hPa,赤道西太平洋及东太平洋大部受西风异常影响,信风明显减弱。9月中旬以来,赤道西太平洋地区西风距平再次增强并明显东传,有利于赤道中东太平洋地区后期继续维持偏暖状态(图5)。 图4 赤道5oS-5oN地区平均射出长波辐射距平的时间-经度剖面图(W/m2)

遗传图谱的特点及遗传方式的判断

遗传图谱的特点及遗传方式的判断 一.遗传病的类型 (一).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见病:多指(趾)症、并指症、先天性白内障等 (1)遗传表现为连续,即患者的双亲中,至少有一个就是患者,与性别无关; (2)如果双亲有病,生了一个无病的女儿,则一定就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图1) (3)如果已知就是显性,父病而女儿正常(图2),或母亲正常而儿子患病则一定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图3); 1、 2、 3、 、 (二).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常见病:白化病、先天性聋哑、高度近视、黑尿症。 (1)表现为不连续,即常表现为隔代遗传。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患病机会均等。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2)如果双亲无病,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则一定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图4) (3)如果已知就是隐性,母病而儿正常 (图5),或父亲正常而女儿患病则一定就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图6); 4、 5、 6、 (三).伴X 显性遗传常见病:抗维生素D 佝偻病、钟摆型眼球震颤 (1)表现为连续,即代代有患者,或者患者双亲中,至少有一个患者;整个家族中往往患病的女性 多于男性 (2)遗传与性别有关,儿子患病则母亲一定为患者或父亲患病则女儿一定为患者即男患者的母亲 与女儿一定患病 (图7);女儿正常,则她的父亲与儿子一定正常;(图8) 7、 8、 9 、 10、 11、 (四).伴X 隐性遗传 (1).遗传一般表现为隔代交叉遗传; 整个家族中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2).遗传与性别有关,女儿患病则父亲一定就是患者,母亲患病则儿子一定就是患者, 即女患者 的父亲与儿子一定患病(图男性正常,则其女儿与母亲一定正常;(图10) (3).近亲婚配发病率高。 常见病:色盲、血友病、夜盲症、鱼鳞癣等。 (五). 伴Y 遗传(限Y遗传) (1)、只能从父亲传给儿子,不能传给女儿,患者全为男性且全部男性(直系)都为患者。 (图 11) (2)、遗传表现为连续。 常见病:人类耳郭多毛症 (六). 细胞质遗传 母亲患病,全部子女都患病。常见病:遗传性肌肉萎缩症 二.遗传方式的判断与解题思路 通常解题的思路可以分五步进行: (1)先判断显隐性; (2)再判断常、性染色体遗传 (3)验证遗传方式。这一步骤能保证判断无误。 (4)判断基因型先根据已知的表现型,大致写出各个体的基因型,未知基因先空缺,然后从患者或隐性纯合入手,正推或逆推各个空缺基因。若确实无法确定, 就确定其携带的概率。 (5)求概率。要注意不能漏乘亲代的携带概率。 遗传系谱1

ENSO事件

南方涛动为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在大气的对应关系。所谓的“涛动”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处之气压变化,最早由英国气象学家沃克(Gilbert Walker)于20世纪初期发现并提出。南方涛动是指在太平洋与“印尼—澳洲”地区之间气团平衡移动的情况,它与出现厄尔尼诺或拉尼娜时的典型风场有关。厄尔尼诺及拉尼娜属海洋系统部份,而南方涛动则为大气系统部份,两者的结合称为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 ENSO形成的原因,在正常状况下,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北信风,南半球赤道附近吹东南信风。信风带动海水自东向西流动,分别形成北赤道洋流和南赤道暖流。从赤道东太平洋流出的海水,靠海洋底部的涌升流补充,由于底层海水温度较低,因此使表面水温低于四周,形成东西部海温差。但是,一旦东风减弱,甚至变为西风时,赤道东太平洋地区的冷水上翻减少或停止,海水温度就升高,形成大范围的海水温度异常增暖。而突然增强的这股暖流沿着厄瓜多尔海岸南侵,使海水温度剧升,冷水鱼群因而大量死亡,海鸟因找不到食物而纷纷离去,渔场顿时失去生机,使沿岸国家遭到巨大损失。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事件,会在世界很多区域引起极端的天气(比如洪水和干旱)。依靠农业和渔业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太平洋沿岸的国家,所受影响最大。同时,ENSO带动的温暖海水,影响鱼类的成群移动,破坏珊瑚礁的生长。特别的是,在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当年,容易在西北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形成威力强大的台风和飓风。 1986年至1987年的ENSO现象,使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表面水温比常年平均温度偏高2℃左右;同时,热带地区的大气环流也相应地出现异常,热带及其他地区的天气出现异常变化;南美洲的秘鲁北部、中部地区暴雨成灾;哥伦比亚境内的亚马孙河河水猛涨,造成河堤多次决口;巴西东北部少雨干旱,西部地区炎热;澳大利亚东部及沿海地区雨水明显减少;中国华南地区、南亚至非洲北部大范围地区均少雨干旱。1997年至1998年的ENSO现象,太平洋东部至中部水面温度比正常高出约3至4℃,美洲地区有持续暴雨,东南亚地区则持续干旱并发生大规模的森林大火。

侵权案例集合

在我们身边的案例 去年3月,杭州一消费者在嘀咕团团购了一双由走秀网供货的“法国公鸡”乐卡克旅行鞋,发现做工较次,经商标专用权方确认,所购鞋并非正品。 2011年4月,乐卡克商标专用区人——日本株式会社迪桑特召开维权新闻发布会,指出嘀咕团及其供货商走秀网售假,该事件曾被称为“网络团购维权第一案”。 乐卡克于2011年5月向法院递交诉讼,状告走秀网、嘀咕团未经许可,擅自销售带有与其“lecoqsportif及图(法国公鸡)”商标完全相同标识的产品,构成商标侵权。 当时,乐卡克请求法院依法判令嘀咕团和走秀网停止侵权,并赔偿相应损失,刊发声明消除对乐卡克的不良影响。 对此,走秀网曾发表声明,声称“拥有海外相关授权文件”,并保证网站所有商品均为正品。 经过一年的举证、庭审,乐卡克宣称,今天上午10点获得了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胜诉的判决。 商标权被侵犯 1.“长城牌”葡萄酒商标侵权案件 北京嘉裕东方葡萄酒有限公司(下称嘉裕公司)因在葡萄酒商品上使用“嘉裕长城及图”商标,被中国粮油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粮集团)指控侵犯其70855“长城牌GREATWALL 及图”商标专用权。本案因高达1亿多元的索赔额,且是在名不见经传的小民企与世界500强之一的特大型国有企业之间进行,为媒体广泛关注,被称为“鸡年知识产权第一案”。本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于2005年4月做出一审判决后,嘉裕公司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案件经最高人民法院长达1年零3个月、多达12次的开庭、谈话、调解、提交“新”证据,终于在2006年8月23日下达终审判决。本案虽然以最高法院的终审判决画上了句号,但案件所涉及的一系列有关商标侵权的法律问题却并没有画上句号。 2.可口与可日商标之争 近日,黄某向北京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起诉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以及可口可乐公司,原因为黄某持有的“可日”商标被撤销。也就是现在网络炒作比较热的“可日可乐”和“可口可乐”的商标之争。 争议商标“可日”由原告黄某申请注册在第32类啤酒、饮料制剂、果汁饮料等商品上,2004年3月21日获准注册。第三人可口可乐公司于2005年1月27日对原告注册“可日”商标提出撤销注册申请。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可口可乐公司的申请理由充分,争议商标“可日”与“可口”的整体外形近似,核定使用商品为同一种或类似商品,在第三人的“可口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