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窃类案件分析及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扒窃类案件分析及总结

一、案情简介

案例一:2012年2月22日18时18时30分许,事主施某在本市花园新村站乘坐307路公交车,车行至保亭巷下车后,发现被窃挎包内的钱包一只,内有人民币21000元,身份证2张,杭州至鳌江动车票一张,银行卡若干。案例二:2011年4月26日9时左右,其在本市定海新村站乘上一辆开往德胜新村方向的33路公交车,9时40分左右,当车行驶至德胜新村站时,被人以抱脚的方式窃取24k黄金手链一条,现价值人民币10000元左右。案例三:2011年2月1日8时5分左右,吴某在本市留下公交站乘上一辆开往汽车西站方向的B支2路公交车,8时20分许当车行至汽车西站下车后,在对面换乘长途汽车站的交通车致汽车北站,8时50分许当车行驶至汽车北站入口处排队时,发现挎在右肩上的黑色电脑包被割破,放在包内的40000元人民币被窃。

案例四:2014年2月18日13时14分左右,诸暨市城中派出所民警王某等在诸暨市暨阳街道暨阳路巡逻时,发现一名男子形迹可疑,遂立即乔装侦查,跟踪守候。13时40分至50分,该男子窜至暨阳街道暨阳路麦当劳餐厅,趁事主阮锣琼排队买东西之际,将其放在衣服口袋里的一只黑色的苹果4代手机偷走,正欲逃离现场时,被跟踪民警当场擒获。经审查得知,犯罪嫌疑人诸某(男,23岁,广西阳朔人),在暨阳路一带闹市区企图寻

找作案对象,当其以为得手时,被民警当场抓获,现犯罪嫌疑人诸葛勤军已被我局刑事拘留。

案例分析:扒窃案件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其分布广泛,作案手法多样,扒窃对象不确定,根据上述案例分析判断,大多数扒窃案件均发生在人群较密集的地方,并且时间规律性较强。下面对一般突发性扒窃案件做出以下分析和总结:

1、扒窃案件的特点

一是没有固定现场,痕迹物证不易提取。扒窃分子一般选择人员密集并且人群流动大的地方作案,越是人多拥挤的地方,越是扒窃分子容易出没的地方,由于现场不固定且人员流动大,有些扒窃案件也会因人群的走动而被破坏,所以扒窃现场一般无法保存,勘查价值不大。如案例中犯罪嫌疑人诸某将作案地点选择在诸暨市暨阳路闹市一带的麦当劳餐厅,人员密集繁杂,便于得手。

二是受害性大、流窜性多。扒窃案件易于得手,有的一次就能窃得几千元、几万元甚至几十万元,得手后又迅速逃窜。如案例中犯罪嫌疑人诸某一次性窃得受害人苹果手机一只,价值4000余元,手机上有相关信息因此也被盗,给受害人造成了较大的不便。

三是作案手法简单,技巧性强。扒窃行为从表面看是比较简单的,许多扒窃分子并不借助于任何特别的工具,也不需要制定周密的计划,只身一人,赤手空拳即可行窃。如案例中犯罪嫌疑人诸某的做法,赤手空拳,用手夹取,没有作案工具,不易被发现,一些扒窃分子虽然带有刀片、镊

子等作案工具,但这些工具极为普通,而且体积小,极易隐藏,一旦被发现,也能立即扔掉,不易缴获。

2、扒窃案件的基本规律

扒窃案件与其他盗窃案件相比,有着自身特有的规律。他们往往根据时空条件的变化、人员的流动以及警力分布的状况等,不断改变其活动方式和作案手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扒窃案件的时间规律。一是扒窃案件的季节规律。一般而言,春季和秋季扒窃活动最为活跃。这主要是因为春、秋两季为换装季节,人们因生活需要、兴趣使然,到商购物、高校学生返校、人员外出务工以及返乡收割和旅游的现象大量增加,从而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合相对较多,为扒窃分子作案创造了大量的空间,同时在春秋季节,人们衣着既不厚也不薄,扒窃分子易于行窃。另外,冬季因过年过节造成购物高峰,也是扒窃分子作案的另一个高峰期。二是扒窃案件的昼夜规律。一般而言,夜晚的发案率普遍高于白天,但是扒窃行为恰恰相反,大多数是发生在白天,这主要是因为白天人们外出的机会相对更多,人员聚集的场所更多,因而也为扒窃分子提供更多的下手机会。三是扒窃案件的社会规律。所谓社会规律,是指由于具有社会性内容、循环往复的时间段落,如周、月、固定的节假日,以及上下班等特定的时段等。双休日、节假日正是人们消费的高峰期,同时也是公安机关休息和轮休的时段,投入警力相对减少,防范力量相对薄弱,扒窃分子利用人们忙于购物、旅游和探亲访友,随身携带的钱款较多的机会疯狂作案。元旦至春节期间人们为筹办年货而大量

购物,扒窃分子也想借机捞一把过一个比较宽余的年,好好享受一下,这一时段也是扒窃的多发期。在每天的上下班、上下学高峰期,由于上下班、上下学时间的限制,因而公交车上以及车站等地方人多拥挤,扒窃活动极为猖獗。

(二)扒窃案件的空间规律。扒窃案件的空间规律,主要揭示扒窃作案有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情况,即哪些场所是扒窃案件容易发生的地方,因而也应当是防范的重中之重。总而言之:凡是人员流动比较频繁、钱款财物比较集中、防范比较薄弱的地方,扒窃分子就比较活跃、发案率就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区域:一是商业闹市区。主要包括商店、超市、农贸市场、医院、银行储蓄、餐厅等,这些地方往往人员密集甚至杂乱拥挤,而且人们的注意力往往集中在要么是挑选商品、要么是接服务、要么是谈论价钱上,所以扒窃分子极易“混水摸鱼”,借机扒窃。二是交通枢纽地带。主要是指车站等地方,这些场所往往人多且流动性大,旅客一般都带有较多的钱款和行李,因而也是扒窃分子看好的作案场所。三是公共娱乐场所。有的人劳累一天后总是习惯于聚集各种娱乐场所释放一下疲惫的身心,而且这些场所一般秩序较差,人们往往专注于娱乐,警惕性相对较低,常常是扒窃分子作案的场所。四是公共交通工具。公共交通工具空间狭小,人员密集,扒窃分子便乘虚而入,而且有的公共交通工具上的乘客流动性极大,加之每天有上下班等高峰期,车内拥挤,扒窃分子不仅易于作案而且易于逃窜,因而是扒窃分子经常活的地方。

(三)扒窃案件的对象规律。扒窃案件的对象规律,是指扒窃分子选择的作案目标,哪些人、哪些财物容易成为扒窃作案的对象。换句话说,扒窃对象分为人和物两个方面,作为扒窃对象的物一般是指他人随身携带的财物,包括现金、有价证券或者手机等其他小型物品,如金银首饰等,这些物品体积小价值高,扒窃分子比较青睐。作为扒窃对象的人也就是扒窃案件的被害人,是指特定财物的所有人或者是保管人。扒窃分子大多具有一定的行窃经验,他们一般不会盲目下手,而是在作案前经过一番详细的观察,选择哪些警惕性不高且可能带有较多钱财的人下手。一般来说,下列人员较易成为扒窃分子行窃的对象:一是外地人。外地人不论是出差、旅游还是探亲访友、务工经商等,一般身带有较多的现金,对之行窃收获大,被盗窃后,由于外地人对当地环境不熟悉、停留时间短暂等原因,很少报案,因此成为扒窃分子的侵害重点。二是妇女、老年人。妇女经常光顾商场进行购物活动,一般身携带有较多的现金,在购物的过程中又专注于挑选商品、讨价还价,警惕性低,加之被发觉后由于大多女性胆小、反抗力差,因而极易成为扒窃分子的行窃对象。老年人年纪大,手脚不大灵便,反应又比较迟钝,也极易成为扒窃分子侵害的对象。三是公共汽车或者长途车的乘客。有的扒窃分子专门选择携带行李较多的单身乘客或者农村乘客行窃,因为携带行李较多的单身乘客,对其财物照看难免不周全,往往顾此失彼;许多农村乘客出门较少,缺乏一定的防扒经验,所以这两类人容易被扒窃分子盯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