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儿童诗歌简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教育本身,我们希望儿童从诗歌阅读中,最少能学到诗歌的形式、遣词、造句等基本的与正确的知识。
•二、儿童诗歌的分类 •徐守寿《儿童诗论》: • 按体裁:抒情诗、记叙诗 • 按年级:一年级儿童诗、二年级儿童诗等。 • 按内容分: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 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 • 按作者来分:成人为儿童写作的诗歌、儿 童写的诗、适合儿童欣赏的诗歌(严格来说不 属于儿童诗歌的范畴,但以适合儿童欣赏的观 点来说,它是儿童诗歌的一种,不仅存在于五 四以来的新诗之中,而且蕴藏在在我国古典诗、 词、歌谣里)
•这个时期儿童诗歌呈现蓬勃发展的原因有: • 1、《笠》杂志、中国语文月刊、国语日报的提倡 • 2、新一代儿童丛书:1976年将军出版社出版一套四 十本的新一代儿童丛书,其中有诗歌六册 • 3、板桥教师研习会举办儿童文学研习会,并把研习 会成员的优秀作品分期刊登在中国语文月刊上 • 4、洪建全基金会的推波助澜,设立儿童文学创作奖, 主旨是为了让儿童们有更好的读物,提高国内儿童 读物的水准,以及鼓励更多的有心人士参加到儿童 文学的创作。 • 5、教育部的文艺创作奖,在1975年增加了两项儿童 文学奖,即小说与诗歌散文
•
• 二、幼苗期 • 中央日报儿童周刊于1949年创刊,杨唤,笔名金马, 经常在该周刊上发表儿童诗歌,颇有成就,代表作有《童 话里的王国》、《夏夜》、《快快上学去吧》、《花》等, 诗作清新可爱,洋溢着迷人的美,他是这个时期成就最高 的诗人。 • 这个时期关于“儿童诗歌”写作的阐述的论述并不 多见,其中现在可考的有: • 《儿童的歌谣》梁容若 • 《儿童故事诗序》梁容若 • 《谈儿童诗歌》王玉川 • 《儿童诗歌写作研究》王玉川 • 《童话诗人杨唤》林良
• 三、成长期 • 1973年国语日报特别开展了一个儿童文学专栏,由马景贤主编, 定名为《儿童文学周刊》。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理论的介绍、文学评论、 读物介绍、童话等,成为了儿童文学发展的阵地,出现了写作儿童诗 的热潮。 •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
• • • • • •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愿飘落到广场上, 你猜,我会飘落到 堆个胖雪人, 什么地方去呢? 望着你笑眯眯? 我愿飘落到小河里,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上, 变成一滴水, 亲亲她,亲亲她, 和小鱼小虾游戏?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
初春。远方有山。 山中有树。 绿,漫着, 像一片雾。
刮了几丝风, 下了一夜雨, 太阳也笑了, 忽然,我们找到了你。
• 3、押韵 • 自由诗虽然可以不押韵,但是并不是排斥押韵。押韵使得 诗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同时可以促进儿童增加对儿童诗的理 解。当然合乎口语、流畅是最基本的内在自然音律。叶韵顺口可 以存进儿童诗的普及传播。 • 《一棵腊梅》 金波 • 南方小镇的一个冬天, 小姑娘会越长越漂亮, • 没有想象中那样严寒。 小姑娘有一天会做新娘; 祖母在院里种下一棵腊梅, • 有一家生了一个小姑娘, 她的祝福带着花香。 • 于是这年冬天比春天还温暖。
•
儿童诗歌写作的原则
• 王玉川《儿童诗歌写作的研究》: • 一、内容 • 注意儿童情趣,不论思想或情感,都必须富有趣味 • 二、形式 • 语言上要满足下面三个要求: • a、自然的口语,文辞要自然顺口,不可别扭 • b、原则上必须是标准语,如有必要引用方言,也必 须恰当 • c、语言要有音乐性,讲究平仄、节奏和押韵(在不 损害思想和感情的原则下)。
•3、儿童诗歌的特质——音乐性 • 中文是用汉字书写而不是用拼音字母,这 个特色是中国诗歌的很多特性的根源。中国语 文的特点是单音节、孤立性、有声调,唯其孤 立,故有讲对偶;唯其单音,故宜为务声律; 唯其有声调,故宜于节奏。所以中国语文比拼 音语文更适于作诗之表现工具。就中国诗歌而 言,若置单音节、孤立性、有声调等音乐性的 特点于不顾,实有令人不可思议之感。 • ——宝文林《儿童诗歌研究》
儿童诗歌的分类
一、“儿童诗歌”的提出 时下对儿童诗歌的用词有童诗、儿童诗、儿童 诗歌。儿童诗歌一词为王玉川先生首先采用,他在 《谈儿童诗歌》一文里率先使用“儿童诗歌”一词。 王玉川在该文章里提出儿童诗歌若以儿童写作而论 首当注重的是要写出美丽的想象,要写出动人的情 感。若以成人的创作而论,则应当注意游戏情趣的 追求,不违反教育的原则。儿童诗歌旨在培养儿童 的诗歌传统,提高儿童欣赏的能力。所谓不违反教育原则,尤其是文
• 以儿童为对象 • 符合儿童心理与审美特点 • 以诗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金波《倾听春天》 • 房檐上的积雪化了, • 春姑娘揺响了雨铃。 • 天空飞过雁阵,湖水睁开了亮眼睛。
• 我听见蚯蚓在耕耘, • 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 蛋壳裂开了, • 小鸟呼唤着母亲。 • 树枝上绽开新芽, • 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 • 啄木鸟飞来飞去, • 在为每一颗大树叩诊。
•
指导儿童创作儿童诗歌的原则
• 一、指导经验举例 • 指导儿童诗歌的老师: • 黄基博、林钟隆、林武宪、蔡振明、林仙龙、张水金、洪中周、洪月华、 陈清枝、许细妹等。 • 黄基博: • 一、奠基指导 • 在儿童未写诗之前,培养想像力和指导体会各种感受,作为以后写诗的 基础。 • 1、指导他们作想象力和及感觉的联系 • 2、欣赏指导。 • 二、创作指导 • 1、仿作或创作 • 2、自由习作 • 3、课后订正后,再以部分劣诗在班上举行共同检讨
•
•
这个时期对儿童诗歌来说,是自生自立的局面,其中 最用心者当推王玉川老先生,不仅提出了儿童诗歌研究的 理论,而且从事儿童诗歌创作,代表作有《儿童故事诗》、 《大白猫》,在儿童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这个时期出现了儿童诗歌写作的热潮,具体原因: • 1、教育部重视儿童读物 • 2、师专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 • a、编纂教材,建立儿童文学体系 • b、激发师专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兴趣,给儿童文学做播 种的作用 • 3、省教育厅儿童编纂小组的成立,编纂儿童读物,出版 了《中华儿童丛书》
儿童诗歌
讲解者:文学院第四代表团队
古今中外 源远流长
修启 身蒙 养教 性育
一、儿童诗概念 二、儿童诗的历史发展 三、儿童诗歌的发展——以台湾省为例 四、儿童诗歌的分类 五、儿童诗歌的特质 六、儿童诗歌写作的原则 七、指导儿童创作儿童诗歌的原则
儿童诗概念
•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 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 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 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 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 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 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 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 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 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 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 一、积极的原则 • 1、形式的选择 • 以分行诗为主,其次为图像诗。分段诗不适合于儿童诗。分行诗又分为自由诗与 格律诗。 • 2、分行分段的把握 • 诗的分行,应该以一句完整的意义为准,每行有一个完整的意思,或两行为一句, 或三行为一句,以分行的方式来调整和暗示该句在读诵时所采取的节奏与顿挫。但有 时候,为了强调一句或一行之中某些观点,诗人可以把一行完整的意思拆成两行。 • 《天绿》 金波 • 我和小女儿天绿, 我们来找寻你, • 我们来寻找你, 绿啊,绿。 • 绿啊,绿, 可是,山里,林中, • 你在哪里? 又不见了你的踪迹。 • • • •
•4、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的出版,其中亦有不少 诗歌 •5、国民小学暂行课程标准的颁行,在国语科 的总目标第七项中明确指出:指导阅读课外读 物,养成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并 于《教材纲要》中也列出了读书科的主要内容。 •6、中国语文学会的开拓。在赵友培的领导下, 逐年举办全国新时代儿童创作展览 •7、《笠》诗刊在1972年设立儿童诗专栏,逐 渐使诗刊纷纷刊登儿童诗歌
• • • • • • •
• •
适合儿童欣赏的诗歌: 黄绍年 《孩子们的歌声》 东方文化书局版 喻麗清 《儿童百首》 1978年8月尔雅版 严友梅 《儿童读唐诗》 1980年大力版 张水金 《少年诗词欣赏》1978年4月归于日报版 林焕彰 《童诗百首》1980年8月尔雅版
儿童诗歌的特质
儿童诗歌是从新诗发展出来的,而新诗有跟从于传统, 在讨论儿童诗歌特质之前,必须对诗歌的特质有所了解。 • 诗歌的特质 • 1、音乐的要素 • 音乐有四种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音色。 • a、节奏:只有一个音不能成为音乐,音乐至少是由 许多长短强弱各不相同的音,一再的出现,就是音乐的节 奏 。节奏是只论强弱、长短,而不论高低。节奏是就音 乐的抑扬缓急而言,音乐之节奏有二:一是长音与短音交 错而起的节奏,一是强音与弱音反复而起的节奏。
•二、创作指导的应坚持的原则 •徐守寿《儿童诗论》 林钟隆《儿童诗的认识和 • 1、拓宽创作指导教材 创作》指出目前儿童诗的 存在的弊病: • 2、感情入诗 1、只有描写事物的诗,很 • 3、体会儿童诗 少叙述生活的诗 • 4、善用感官 2、只有借物抒情的诗,很 • 5、动态描写 少纯写心理的诗 3、只有现实的诗,没有理 • 6、文字简洁 想的诗
•
• b、旋律:节奏是只论强弱与长短,而不谓高低,而旋律 是节奏加上高低,使得音乐圆顺而流畅,优美而动听。 • c、和声:指两个以上高低不同的乐音和在一起同时响, 可以谐和也可以不谐和。谐和给人和平、抚慰、充实。满 足之感、不谐和给人尖锐、紧张、摩擦之感。 • d、音色:音乐的音色乃是音乐所由出的特别媒介产生的 人音响素质,每一种声音都各有各的特色,各种声音都有 不同的音色。 2、语言的音律 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即使南方也有雪花飞, 腊梅伴雪开得也很美; 冬天的风也不再那么冷, 带着芬芳在轻轻地吹。 那袭人的芬芳吹进了我的梦, 我常常听见女孩的笑声。 • • 全诗采用四、四、四、二的结构。韵式为AABA、BBCB、 CCDC、DD。这是作家按照汉语诗歌常用的押韵方式创造的 十四行诗变体。
•二、消极的原则 • 在遵循诗歌创作自身应遵循的特质、原则之外, 还要以创新的句法表现。诗歌对儿童而言是教育, 它是文学教育,也是人格养成的教育,作为儿童诗 歌工具的语言,不是老式的“辞藻诗”,也不是理 想中的新诗的句子,应该是以白话为骨干,以适度 的欧化及文言句法变化的新的综合语言。 • 1、一定要保持中国语言的本色,不要太欧化。 • 2、一定要用标准语,不要用太多比较不易懂的方言。 • 3、保持现代语特色,不要用太多文言
•
返回
儿童诗歌的发展——以台湾省为例
• “儿童文学”一词正式出现在我国,大概是在1920年,特 地为儿童写作的诗歌,在五四运动以后才有,大概可以分为三个 时期。 • 一、 萌芽期 • 1919年,五四运动,白话文学兴起,新诗应运而生,打破 了传统的格律,采取自由的形式有专为儿童写的诗。1921年到 1922年,是儿童文学的高潮时期,除了出版不同儿童读物以外, 在小学的课本中几乎全部采用儿歌、童话、民谣、寓言等。1929 年,教育部规定在国小《读书》科的内容中,应侧重儿童文学, 注重故事、诗歌等的教学。 • 就儿童诗歌的发展而论,这个时期的发展寄托在俗文学的 发展与研究上,而非在儿童诗歌创作的本身。
• 在热闹中,在宁静中, • 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儿童诗的历史发展
• 古代中国的历代文人无意创作儿童诗,只是偶尔出现过几首儿童易 于理解、易于背诵的诗,如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 白居易的《草》、《悯农》,骆宾王的《咏鹅》等。 • 晚清时期,出现了专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如黄遵宪的《幼稚园上 学歌》等。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语言浅白、韵律自由无拘束的儿童诗蓬勃 兴起,叶圣陶、郑振铎、汪静之等都曾为孩子们写诗。
•二、儿童诗歌的分类 •徐守寿《儿童诗论》: • 按体裁:抒情诗、记叙诗 • 按年级:一年级儿童诗、二年级儿童诗等。 • 按内容分:童话诗、寓言诗、科学诗、故 事诗、讽刺诗、题画诗等。 • 按作者来分:成人为儿童写作的诗歌、儿 童写的诗、适合儿童欣赏的诗歌(严格来说不 属于儿童诗歌的范畴,但以适合儿童欣赏的观 点来说,它是儿童诗歌的一种,不仅存在于五 四以来的新诗之中,而且蕴藏在在我国古典诗、 词、歌谣里)
•这个时期儿童诗歌呈现蓬勃发展的原因有: • 1、《笠》杂志、中国语文月刊、国语日报的提倡 • 2、新一代儿童丛书:1976年将军出版社出版一套四 十本的新一代儿童丛书,其中有诗歌六册 • 3、板桥教师研习会举办儿童文学研习会,并把研习 会成员的优秀作品分期刊登在中国语文月刊上 • 4、洪建全基金会的推波助澜,设立儿童文学创作奖, 主旨是为了让儿童们有更好的读物,提高国内儿童 读物的水准,以及鼓励更多的有心人士参加到儿童 文学的创作。 • 5、教育部的文艺创作奖,在1975年增加了两项儿童 文学奖,即小说与诗歌散文
•
• 二、幼苗期 • 中央日报儿童周刊于1949年创刊,杨唤,笔名金马, 经常在该周刊上发表儿童诗歌,颇有成就,代表作有《童 话里的王国》、《夏夜》、《快快上学去吧》、《花》等, 诗作清新可爱,洋溢着迷人的美,他是这个时期成就最高 的诗人。 • 这个时期关于“儿童诗歌”写作的阐述的论述并不 多见,其中现在可考的有: • 《儿童的歌谣》梁容若 • 《儿童故事诗序》梁容若 • 《谈儿童诗歌》王玉川 • 《儿童诗歌写作研究》王玉川 • 《童话诗人杨唤》林良
• 三、成长期 • 1973年国语日报特别开展了一个儿童文学专栏,由马景贤主编, 定名为《儿童文学周刊》。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理论的介绍、文学评论、 读物介绍、童话等,成为了儿童文学发展的阵地,出现了写作儿童诗 的热潮。 •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金波 •
• • • • • •
如果我是一片雪花, 我愿飘落到广场上, 你猜,我会飘落到 堆个胖雪人, 什么地方去呢? 望着你笑眯眯? 我愿飘落到小河里, 我更愿飘落到妈妈的脸上, 变成一滴水, 亲亲她,亲亲她, 和小鱼小虾游戏? 然后就快乐地融化。
•
初春。远方有山。 山中有树。 绿,漫着, 像一片雾。
刮了几丝风, 下了一夜雨, 太阳也笑了, 忽然,我们找到了你。
• 3、押韵 • 自由诗虽然可以不押韵,但是并不是排斥押韵。押韵使得 诗歌朗朗上口,便于记忆,同时可以促进儿童增加对儿童诗的理 解。当然合乎口语、流畅是最基本的内在自然音律。叶韵顺口可 以存进儿童诗的普及传播。 • 《一棵腊梅》 金波 • 南方小镇的一个冬天, 小姑娘会越长越漂亮, • 没有想象中那样严寒。 小姑娘有一天会做新娘; 祖母在院里种下一棵腊梅, • 有一家生了一个小姑娘, 她的祝福带着花香。 • 于是这年冬天比春天还温暖。
•
儿童诗歌写作的原则
• 王玉川《儿童诗歌写作的研究》: • 一、内容 • 注意儿童情趣,不论思想或情感,都必须富有趣味 • 二、形式 • 语言上要满足下面三个要求: • a、自然的口语,文辞要自然顺口,不可别扭 • b、原则上必须是标准语,如有必要引用方言,也必 须恰当 • c、语言要有音乐性,讲究平仄、节奏和押韵(在不 损害思想和感情的原则下)。
•3、儿童诗歌的特质——音乐性 • 中文是用汉字书写而不是用拼音字母,这 个特色是中国诗歌的很多特性的根源。中国语 文的特点是单音节、孤立性、有声调,唯其孤 立,故有讲对偶;唯其单音,故宜为务声律; 唯其有声调,故宜于节奏。所以中国语文比拼 音语文更适于作诗之表现工具。就中国诗歌而 言,若置单音节、孤立性、有声调等音乐性的 特点于不顾,实有令人不可思议之感。 • ——宝文林《儿童诗歌研究》
儿童诗歌的分类
一、“儿童诗歌”的提出 时下对儿童诗歌的用词有童诗、儿童诗、儿童 诗歌。儿童诗歌一词为王玉川先生首先采用,他在 《谈儿童诗歌》一文里率先使用“儿童诗歌”一词。 王玉川在该文章里提出儿童诗歌若以儿童写作而论 首当注重的是要写出美丽的想象,要写出动人的情 感。若以成人的创作而论,则应当注意游戏情趣的 追求,不违反教育的原则。儿童诗歌旨在培养儿童 的诗歌传统,提高儿童欣赏的能力。所谓不违反教育原则,尤其是文
• 以儿童为对象 • 符合儿童心理与审美特点 • 以诗的语言来表情达意 金波《倾听春天》 • 房檐上的积雪化了, • 春姑娘揺响了雨铃。 • 天空飞过雁阵,湖水睁开了亮眼睛。
• 我听见蚯蚓在耕耘, • 我听见蒲公英在播种。 • 蛋壳裂开了, • 小鸟呼唤着母亲。 • 树枝上绽开新芽, • 远远近近一片绿蒙蒙。 • 啄木鸟飞来飞去, • 在为每一颗大树叩诊。
•
指导儿童创作儿童诗歌的原则
• 一、指导经验举例 • 指导儿童诗歌的老师: • 黄基博、林钟隆、林武宪、蔡振明、林仙龙、张水金、洪中周、洪月华、 陈清枝、许细妹等。 • 黄基博: • 一、奠基指导 • 在儿童未写诗之前,培养想像力和指导体会各种感受,作为以后写诗的 基础。 • 1、指导他们作想象力和及感觉的联系 • 2、欣赏指导。 • 二、创作指导 • 1、仿作或创作 • 2、自由习作 • 3、课后订正后,再以部分劣诗在班上举行共同检讨
•
•
这个时期对儿童诗歌来说,是自生自立的局面,其中 最用心者当推王玉川老先生,不仅提出了儿童诗歌研究的 理论,而且从事儿童诗歌创作,代表作有《儿童故事诗》、 《大白猫》,在儿童诗歌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 这个时期出现了儿童诗歌写作的热潮,具体原因: • 1、教育部重视儿童读物 • 2、师专儿童文学课程的开设 • a、编纂教材,建立儿童文学体系 • b、激发师专生从事儿童文学研究兴趣,给儿童文学做播 种的作用 • 3、省教育厅儿童编纂小组的成立,编纂儿童读物,出版 了《中华儿童丛书》
儿童诗歌
讲解者:文学院第四代表团队
古今中外 源远流长
修启 身蒙 养教 性育
一、儿童诗概念 二、儿童诗的历史发展 三、儿童诗歌的发展——以台湾省为例 四、儿童诗歌的分类 五、儿童诗歌的特质 六、儿童诗歌写作的原则 七、指导儿童创作儿童诗歌的原则
儿童诗概念
•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体接受对象,适合于儿童听赏、 吟诵、阅读的诗歌。它应符合儿童的心理和审美特点,既 包括成人诗人为儿童创作的诗, 也包括儿童为抒怀而创作 的诗。儿童诗是诗的一个分支,由于它受到特定读者对象 心理特征的制约,因此所反映的生活内容、所进行的艺术 构思、所展开的联想和想象、所运用的文学语言等等,都 必须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必须是儿童所喜闻乐见的。这 样才能在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激发丰富 他们的想象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尤其在培养儿童健康的 审美意识和艺术鉴赏力上,发挥自己独特的作用。
• 一、积极的原则 • 1、形式的选择 • 以分行诗为主,其次为图像诗。分段诗不适合于儿童诗。分行诗又分为自由诗与 格律诗。 • 2、分行分段的把握 • 诗的分行,应该以一句完整的意义为准,每行有一个完整的意思,或两行为一句, 或三行为一句,以分行的方式来调整和暗示该句在读诵时所采取的节奏与顿挫。但有 时候,为了强调一句或一行之中某些观点,诗人可以把一行完整的意思拆成两行。 • 《天绿》 金波 • 我和小女儿天绿, 我们来找寻你, • 我们来寻找你, 绿啊,绿。 • 绿啊,绿, 可是,山里,林中, • 你在哪里? 又不见了你的踪迹。 • • • •
•4、世界儿童文学名著的出版,其中亦有不少 诗歌 •5、国民小学暂行课程标准的颁行,在国语科 的总目标第七项中明确指出:指导阅读课外读 物,养成欣赏儿童文学作品的兴趣和能力。并 于《教材纲要》中也列出了读书科的主要内容。 •6、中国语文学会的开拓。在赵友培的领导下, 逐年举办全国新时代儿童创作展览 •7、《笠》诗刊在1972年设立儿童诗专栏,逐 渐使诗刊纷纷刊登儿童诗歌
• • • • • • •
• •
适合儿童欣赏的诗歌: 黄绍年 《孩子们的歌声》 东方文化书局版 喻麗清 《儿童百首》 1978年8月尔雅版 严友梅 《儿童读唐诗》 1980年大力版 张水金 《少年诗词欣赏》1978年4月归于日报版 林焕彰 《童诗百首》1980年8月尔雅版
儿童诗歌的特质
儿童诗歌是从新诗发展出来的,而新诗有跟从于传统, 在讨论儿童诗歌特质之前,必须对诗歌的特质有所了解。 • 诗歌的特质 • 1、音乐的要素 • 音乐有四种基本的要素,即节奏、旋律、和声、音色。 • a、节奏:只有一个音不能成为音乐,音乐至少是由 许多长短强弱各不相同的音,一再的出现,就是音乐的节 奏 。节奏是只论强弱、长短,而不论高低。节奏是就音 乐的抑扬缓急而言,音乐之节奏有二:一是长音与短音交 错而起的节奏,一是强音与弱音反复而起的节奏。
•二、创作指导的应坚持的原则 •徐守寿《儿童诗论》 林钟隆《儿童诗的认识和 • 1、拓宽创作指导教材 创作》指出目前儿童诗的 存在的弊病: • 2、感情入诗 1、只有描写事物的诗,很 • 3、体会儿童诗 少叙述生活的诗 • 4、善用感官 2、只有借物抒情的诗,很 • 5、动态描写 少纯写心理的诗 3、只有现实的诗,没有理 • 6、文字简洁 想的诗
•
• b、旋律:节奏是只论强弱与长短,而不谓高低,而旋律 是节奏加上高低,使得音乐圆顺而流畅,优美而动听。 • c、和声:指两个以上高低不同的乐音和在一起同时响, 可以谐和也可以不谐和。谐和给人和平、抚慰、充实。满 足之感、不谐和给人尖锐、紧张、摩擦之感。 • d、音色:音乐的音色乃是音乐所由出的特别媒介产生的 人音响素质,每一种声音都各有各的特色,各种声音都有 不同的音色。 2、语言的音律 音高、音长、音强、音色
即使南方也有雪花飞, 腊梅伴雪开得也很美; 冬天的风也不再那么冷, 带着芬芳在轻轻地吹。 那袭人的芬芳吹进了我的梦, 我常常听见女孩的笑声。 • • 全诗采用四、四、四、二的结构。韵式为AABA、BBCB、 CCDC、DD。这是作家按照汉语诗歌常用的押韵方式创造的 十四行诗变体。
•二、消极的原则 • 在遵循诗歌创作自身应遵循的特质、原则之外, 还要以创新的句法表现。诗歌对儿童而言是教育, 它是文学教育,也是人格养成的教育,作为儿童诗 歌工具的语言,不是老式的“辞藻诗”,也不是理 想中的新诗的句子,应该是以白话为骨干,以适度 的欧化及文言句法变化的新的综合语言。 • 1、一定要保持中国语言的本色,不要太欧化。 • 2、一定要用标准语,不要用太多比较不易懂的方言。 • 3、保持现代语特色,不要用太多文言
•
返回
儿童诗歌的发展——以台湾省为例
• “儿童文学”一词正式出现在我国,大概是在1920年,特 地为儿童写作的诗歌,在五四运动以后才有,大概可以分为三个 时期。 • 一、 萌芽期 • 1919年,五四运动,白话文学兴起,新诗应运而生,打破 了传统的格律,采取自由的形式有专为儿童写的诗。1921年到 1922年,是儿童文学的高潮时期,除了出版不同儿童读物以外, 在小学的课本中几乎全部采用儿歌、童话、民谣、寓言等。1929 年,教育部规定在国小《读书》科的内容中,应侧重儿童文学, 注重故事、诗歌等的教学。 • 就儿童诗歌的发展而论,这个时期的发展寄托在俗文学的 发展与研究上,而非在儿童诗歌创作的本身。
• 在热闹中,在宁静中, • 我听见春天已经来临。
儿童诗的历史发展
• 古代中国的历代文人无意创作儿童诗,只是偶尔出现过几首儿童易 于理解、易于背诵的诗,如孟浩然的《春晓》,李白的《静夜思》, 白居易的《草》、《悯农》,骆宾王的《咏鹅》等。 • 晚清时期,出现了专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如黄遵宪的《幼稚园上 学歌》等。 • “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语言浅白、韵律自由无拘束的儿童诗蓬勃 兴起,叶圣陶、郑振铎、汪静之等都曾为孩子们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