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歌——《龙船调》

合集下载

《龙船调》PPT课件

《龙船调》PPT课件

啊呦喂唑,啊呦喂唑, 将阿妹推过河呦荷喂!
对唱
创编
建议: 1、歌唱形式可以选择领唱、齐唱、对唱,歌唱时最 好加入律动和舞蹈动作。 2、对白的地方可以分角色扮演,如一个或多个女 生扮演妹娃子,一个或多个男生扮演艄公。 评比标准: 1、演唱声音洪亮,唱出湖北风味。 2、表演形式多样。 3、湖北方言说的准确、到位。 4、整首歌曲的表演非常完整。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是在 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明亮而高
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节)。这种山歌 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呼的感觉。随后的短 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时的舞蹈动感 ,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生活气息很浓。再 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
学习目标
1、感受并体会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音乐特点 及演唱形式。 2、能够用欢快的情绪演唱歌曲《龙船调》,能 运用湖北方言和划船动作表现歌曲中的情节。 3、通过欣赏,演唱,创编与表演,了解湖北民 间风情,感受当地民歌风味;从而更加热爱 我们的民族艺术,热爱我们祖国。
妹娃娃要过河 ,是哪个来推 我嘛?
《龙船调》走出国门

20.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21.小不忍,则乱大谋。 ——《论语》 译:不该干的事,即使很想去干,但坚持不干,叫“忍”。对小事不忍,没忍性,就会影响大局,坏了大事。 22.小人之过也必文。 ——《论语》 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23.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论语》 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24.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论语》 译:君子致力于根本,确立了根本,“道”也就自然产生。 2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论语》 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26.三思而后行。 ——《论语》 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27.多行不义必自毙。 ——《左传》 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28.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译:人都有可能犯错误,犯了猎误,只要改正了仍是最好的人。 29.不以一眚掩大德。 ——《左传》 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30.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中庸》 译: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31.知耻近乎勇。 ——《中庸》 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32.以五十步笑百步。 ——《孟子》 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33.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孟子》 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34.人皆可以为尧舜。 ——《孟子》 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35.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韩非子》 译:千里大堤,因为有蝼蚁在打洞,可能会因此而塌掉决堤;百尺高楼,可能因为烟囱的缝隙冒出火星引起火灾而焚毁。 36.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 ——《诗序》 译:提出批评意见的人,是没有罪过的。听到别人的批评意见要仔细反省自己,有错就改正,无错就当作是别人给自己的劝告。 37.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 ——《孔子家语》 译:好的药物味苦但对治病有利;忠言劝诫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却对人的行为有利。 38.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明代谚语 译:一句良善有益的话,能让听者即使在三冬严寒中也倍感温暖;相反,尖酸刻薄的恶毒语言,伤害别人的感情和自尊心,即使在六月大暑天,也会让人觉得寒冷。 39.千经万典,孝悌为先。 ——《增广贤文》 译:千万种经典讲的道理,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是最应该先做到的。 40.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 ——《增广贤文》 译:好事坏事都是自己做的,灾祸幸福也全是由自己的言行招来的。

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风格和演唱特点

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风格和演唱特点

2021-07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湖北民歌《龙船调》的风格和演唱特点马珊(武汉音乐学院,湖北武汉430000)摘要院《龙船调》最初叫《种瓜调》,《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龙船调》是利川民间划龙船唱腔的主体,利川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这首民歌集中体现了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区传统民间歌曲的鲜明特色:以[Sol、La、Do、Re]四声音列作为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以[La、Do、Re]和[Sol、La、Do]为骨干音创腔编曲,歌曲主词形成的语调式旋律形态与歌曲衬词形成的腔式旋律形态形成对比,歌曲主词与衬词使整首歌曲自然形成了两大对比性段落的结构形态。

整首歌曲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生动地表现了人们的生活情趣,体现了鄂西南民间歌曲的典型性音乐风格特色。

关键词:民间歌曲;旋律;风格;特点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20-0088-01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20.042一、前言湖北地区地大物博,拥有着丰富的音乐文化与资源,湖北民族声乐作品是我们国家民族声乐艺术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整个湖北音乐素材中以耳熟能详的《龙船调》所著称,故以《龙船调》为基本素材所创作出来的民族声乐作品也是丰富多彩。

作品音域宽广,演唱难度增大,成为艺术赛事或演出中一首优秀的民族声乐作品。

后期传唱保留了原有的风格性的同时将其赋予了时代的内涵,为湖北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学习阶段,需要总结《龙船调》演唱的舞台实践经验,不断思考其演唱内涵与表现。

二、《龙船调》的创作来源早在湖北省政府西迁恩施时期,民间文艺形式也随之纷至沓来,‘采莲船’就是其中之一。

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湖北省歌舞剧团和武汉歌舞剧院到鄂西采风,记下了《种瓜调》的旋律,因为听到的是当地人划“彩龙船”唱的,就冠以《龙船调》的名称。

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

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

内容摘要:湖北经典民歌《龙船调》是一首反映劳动人民社会生活的民歌,有着很强的感染力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它在传承发展的过程中不断衍化,并产生了许多以《龙船调》的音乐及内容为素材的多种文艺作品,体现出民族音乐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本文以《龙船调》为例,梳理了其传承展衍历程,以民族音乐学方法探究《龙船调》蕴含的民族音乐传统基因,以文化学视阈阐释如何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关 键 词:《龙船调》 民族音乐 民歌 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音乐评论论民歌《龙船调》的历史传承、艺术特色和启示黄中骏湖北利川的民歌《龙船调》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

六十多年来,《龙船调》被一代又一代的歌唱家们作为民歌经典曲目演唱,很多民族传统音乐研究者不断地对《龙船调》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上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选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如今,《龙船调》已成为最具影响力的湖北乃至中国的“音乐名片”。

《龙船调》的传承展衍对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民族音乐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

一、《龙船调》蕴含的民族音乐传统基因《龙船调》源自于湖北利川民歌《种瓜调》,产生于人民群众的劳动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

这首民歌旋律流畅、节奏明快,生动地表现了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集中体现了鄂西南及武陵山地区传统民间歌曲的鲜明特色,其蕴含的地域性民族音乐传统基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 音调方面在歌曲的音列及旋律骨干音方面,《龙船调》是以[Sol (梭)、La (拉)、Do (多)、Re (来)]四声音列作为传统五声音阶的基础,以[La 、Do 、Re]和[Sol 、La 、Do]为骨干音创腔编曲。

第一乐句为以[Do 、re 、mi]为骨干音向以[La 、Do 、Re]为骨干音的靠拢进行,歌曲的中间乐句为以[Mi 、La 、do] 为骨干音向以[La 、Do 、Re] 为骨干音的靠拢进行。

这些均为当地传统的行腔编曲习惯。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教案
一、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湖北民歌《龙船调》,了解对唱的演唱形式和增强对民间音乐文化的热爱。

过程与方法
学会小组讨论,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学生能了解湖北民歌特点以及倚音的演唱方式。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欣赏歌曲《龙船调》能够哼唱主旋律,了解湖北民歌特点和对唱的形式。

难点
体会歌曲情感,学习倚音记号。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教师用湖北方言向学生问好,请学生猜猜老师说的是什么地方的方言?
(二)初步感知
完整聆听《龙船调》,思考:歌曲的情绪和速度是怎样的?
(三)分段欣赏
1.聆听教师范唱《龙船调》
思考:歌曲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2.教师介绍歌曲的创作背景,体会其中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发现湖北民歌的音乐特点。

4.教师完整播放歌曲,引导学生发现倚音记号并讲解演唱方式。

5.跟伴奏以对唱的形式分角色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播放湖北民歌《绣荷包》,学生对比两首歌曲给你怎样不同的感受?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总结。

五、课堂小结
民歌是歌曲中的一种重要体裁,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希望大家能走进民歌,有兴趣欣赏各地区、各民族留存的更多的经典作品,你会发现其中有许多非常动听,有机会我们再来一起分享。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

湖北土家族民歌《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湖北恩施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不仅是湖北民歌中的靓丽名片,而且是中国民歌乃至世界民歌中的经典,曾被评为世界最流行的歌曲之一。

本文将从民族音乐学的角度出发,以田野调查法和历史研究法探讨《龙船调》衬词的文化性内涵,旨在为新时代民歌创作和民俗文化传承作出绵薄之力。

标签:龙船调;衬词;文化内涵《龙船调》是湖北恩施利川一带流传的《种瓜调》演化而来,歌词是以歌唱种瓜这一农事活动为主的,经改编成为《龙船调》后不断发展,最终走出了土家,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

《龙船调》的衬词较丰富,整个衬词部分占歌曲三分之一篇幅,十分有特色,几乎每句都有衬词的烘托,在我国各族民歌中,能这么大篇幅的使用衬词,并把衬词连用形成一种独特气势的确实少有。

1.地域语言文化在《龙船调》歌词中,我们可以发现,衬词运用十分广泛并具有独特的风格,如:“依哟喂”“哇”“儿”“嘛”等等,这些衬词作为语言成份表达实义是有限的,大多是作为语气助词使用,它们与曲调结合后有很强的表情作用,这是土家族民歌特有的风格。

在鄂西土家族聚居之地,不同的片区,方言有一定的出入,故衬词的用法,也不太一样,但大多数都是方言中日常惯用语和口头语,这些地方语言形成了土家族的特色风格。

土家族民歌更多注重曲调和民族语言相结合,有时仅凭民歌的衬词用法可以判断是属于哪一个片区的。

由于湖北利川市地域上靠近四川和重庆,《龙船调》在演唱“我”“金银”“娃”等字的时候,后面依据当地的语言习惯加上尾韵,如:“我嘛”“金儿银儿”“妹娃儿”,这样的尾韵明显受到以川渝为代表的西南片区语言环境的影响,尾韵让歌曲更具有乡土特色,也让歌曲正词韵律更加生动活泼。

土家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接近彝语支,本族没有文字,一直使用汉字。

清朝之前,土家族人以土家语为沟通媒介,清朝实施“改土归流”后,土家族和汉族的进行融合,这对土家族语言及习俗有很大的冲击,文化被严重同化。

谈焱焱在“论土家族民歌的衬词”一文说到“土家族是一个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民族,历来使用汉字,因此,民歌中常有土汉混杂的现象,有的句子是土语汉字,有的句子是汉语汉字,或者纯粹把土语当衬词用”[1]。

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

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

(二)腔调与节奏型
从音乐结构来看,《龙船调》全曲为三段体(A-B-A)腔调,首
尾乐段保持较大的统一性,中段速度加快,形成对比。
A段(1-7小节):为非对称性的上下句结构,以色彩明亮的大三
度3-1进行开门见山,交待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全曲的主题乐句,上
句为a羽调式,下句落在G徵上,形成羽徵调式的交替。
B段(8-15小节):分为5小节衬句和3小节道白式的对话,词曲
17
河”中的“河”要唱成利川话里的“huo”音,“妹娃我要过河”
中的妹娃子演唱时要带一定的儿化音,要唱成“妹娃子儿”等,这
些独特的方言穿插在歌曲中,使歌曲显得更加生动可爱,这也正是
《龙船调》独特的魅力所在。下一句当中“金那银儿锁,银那银儿
4
索”含有163的小腔音列。“阳雀”是123的窄腔音列,歌曲中“阳
堂演唱。20世纪60年代,歌唱家刘宜宾演唱的《龙船调》被录为唱
片,后又由歌唱家王玉珍传唱到了日本。民歌《龙船调》以其情趣
盎然的情节和极富地域特色的方言乡音,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娇羞过
河的土家妹子与热情渡船艄公的艺术形象,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二、特色分析
(一)腔音列
第二小节的衬词部分的“哪”含有123的近腔音列,“哟”包含
◎ 民族音乐学与传统音乐理论
黄河之声 2019年第13期 总第538期
湖北民歌《龙船调》音乐结构分析
刘小瑢
(河南大学,河南 开封 475001)
摘 要:《龙船调》是湖北鄂西土家族自治州的一首土家族民歌,后发展成为了经典民歌曲目之一。笔者根据王耀华 先生《中国传统音乐结构学》一书,并结合自身所听所想所感,分析该作品的音乐结构。 关键词:湖北民歌;腔音列;腔调
雀”的“雀”字也一样,不能唱成普通话里的“que”音,要唱成利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作者:程迎接来源:《艺术评鉴》2016年第20期摘要:湖北民歌《龙船调》流传很广,不仅许多歌唱家经常演唱,近年来,一批作曲家根据《龙船调》的民歌素材创作了一些声乐作品,其中雷子明词、方石曲的《新龙船调》和贺沛轩词、李昕曲的《新龙船调》比较典型。

这些创作的新歌彰显了民歌《龙船调》的强大生命力和艺术魅力,给我们在民族音乐的继承与发展上以新的启示。

关键词:《龙船调》《新龙船调》继承与发展《龙船调》原名种瓜调,流行于鄂、渝交界地带的利川等地,后经演化而成划彩龙船的一种唱腔①。

上世纪五十年代,利川的文艺工作者将该曲经过整理,以《龙船舞》的形式参加“恩施首届民间歌舞文艺会演”,被评为优秀节目。

后来历经多次的表演,逐步取消采莲船的表演只唱歌曲,并正式定名为《龙船调》。

《龙船调》经历代演唱家不断演绎,唱红全国,并享誉全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一、民歌《龙船调》音乐分析民歌《龙船调》②是五声徵调式,曲式结构清晰,可以界定为再现三段式,其结构图示为:前奏+A(a+b)+B(对白3小节)+A(a1+b1)前奏4小节是以十六分音符均分节奏为主的旋律,有着优雅欢快的情绪,见下谱例:尔后是土家妹娃儿的歌唱,这是歌曲的主题句,规模为7小节,结构不规整,旋律以三度和级进音程为主,节奏上加入切分使旋律具有活泼型的动感特征,刻画出妹娃儿欢乐的心情。

接着是两个带有衬词乐句的男女对唱,节奏仍然以十六分音符为主,旋律在级进和三度的基础上出现四度和六度大跳音程,使得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更进一层。

第二乐段以纯粹的3小节说白构成,男女的对答中显示出妹娃儿的朴实和羞涩,显示小伙的率直和大胆。

乐谱中的节奏型可以理解为在对白中以船桨敲打船舷作为对白的节奏式背景。

再现段中,延续了主题句的切分节奏和土家族音调特征,表达出融洽的生活场景。

通过分析民歌《龙船调》音乐,其特征可概括为:每一句的旋律线条以下行为主;行腔基调具有土家族民歌典型特色,以la-do-re 三音列为骨干音行腔,旋律中多次停顿在羽音上,但全曲却终止在徵音;调式主音出现不多,这是这首民歌也是土家族民歌的显著特点,整首歌调式主音sol(徵),出现了10 次,但8次系经过音,第二句的半终止在sol,最后的全终止在sol,曲中围绕la(羽)、re(商)两音的运转手法,使这首民歌成为具有浓重la (羽)、re(商)色彩的,对比性强烈的sol (徵)调式民歌。

龙船调鉴赏

龙船调鉴赏

论《龙船调》摘要:或许是因为一种心理接近性吧,听过一些中国的轻音乐、民间歌曲,湖北名歌《龙船调》给我的情绪变化时相对大一些的。

是内心的浮躁也好,是背景差异、知识缺乏也罢,对于轻音乐,我并没有听出什么意境来,有时甚至觉得连它的感情基调也无法确定,而《龙船调》有曲有词、节奏感强,整体上给人一种轻松欢快的感觉。

关键字:《龙船调》,淳朴,真挚正文:《龙船调》是土家族礼仪歌曲,最初叫《种瓜调》,《龙船调》原本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所以,开始人们叫它灯调。

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又叫它种瓜调或瓜子仁调。

在湖北省西南部的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利川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它是鄂西土家族自治州利川县一带流行的一首对唱歌曲,多在节目划龙船时演唱。

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词义更加精炼,旋律更是极其流畅、优美动人,集中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从而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飞跃。

1957年利川民间艺人王国盛、张顺堂首次将《龙船调》作为参加全国第二届音乐舞蹈汇演节目在北京怀仁堂演唱,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武汉歌唱家刘家宜最早将她唱的《龙船调》灌成唱片流行全国,王玉珍又将《龙船调》唱到了日本,还有著名歌唱家王洁实、谢莉斯、魏金栋、李谷一、汤灿等多次传唱。

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将其唱到了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在全球掀起了传唱《龙船调》的热潮。

《龙船调》在20世纪80年代被评为世界25首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90年代它又以鲜明的特点汇入全国56个民族的音乐大海。

1994年5月30日晚,中央电视台地方台30分钟节目专题报道了由柏杨民间老艺人陈文菊(女)、聂成、李谥之、刘宁安、安友发等演唱的《龙船调》的故乡——利川及《龙船调》的发源地——柏杨坝同时为世人瞩目。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说教学内容:本次说课内容选自人教版幼师《音乐欣赏》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二章“中国民歌”,我选材的是: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

2.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方风格,并试着用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力目标:通过“视、听、学唱、表演”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立民族自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龙船调》的音乐特点与人文风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①从音乐要素去感受其音乐特点;②进行表演创编。

4.说课时安排:一课时二、学情分析在前几次课中学生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并欣赏了高亢的陕北民歌、婉转优美的江苏民歌,本课将引导学生走近多彩的湖北民歌。

三、说教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 演示法:视听导入,通过演示让学生沉浸在湖北民歌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

3. 设疑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 举例法:学生举一反三,活学活用。

四、说学法1.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质疑问难。

3. 悬念法:带着问题,思考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一、导入(创设情境,视听、设疑导入)1. 播放音频:《洪湖水浪打浪》2. 启发式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哪里的民歌?湖北还有那些民歌?二、新课教学(自主探究,深入感知)(一)播放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视频:《龙船调》。

(二)看完后,教师提问,逐步引导学生听辨、赏析1.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宋祖英是第一位走进维也纳金色大厅的中国民族歌唱家,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骄傲!而且她唱了一曲《龙船调》,作为湖北人,我们更感到自豪!2. 引导学生从情绪、节奏、旋律、人物形象、演唱形式…感受分析歌曲。

七年级音乐《龙船调》教案

七年级音乐《龙船调》教案

《龙船调》一、教学目标1.通过民歌《龙船调》音乐欣赏,不仅陶冶了性情,了解中国民歌地方特色,也让同学感受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

2.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快乐的学习中加强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3.认识民歌是民族音乐的精髓,民歌是其它音乐发展的基础和源泉,同时培养同学热爱民族音乐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分析1. 龙船调的历史发展《龙船调》原名《种瓜调》。

后经谭代伟、周立品、肖九畴等人重新谱曲填词,由王七斤装花旦,周立品饰小生,吴庆业扮丑角及瞿廷生、王竹清等伴唱才将这璀璨明珠呈送世人面前。

为柏杨花灯调的主旋律。

20世纪80年代《龙船调》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和《中国民歌40首大联唱》优秀民歌。

I. 导入教学内容: 欣赏民歌、导入教学。

教师活动: 《龙船调》演唱,请同学们呼应,激趣导入课题。

学生内容: 听歌曲,呼应老师。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II. 展示课题中国民歌欣赏——湖北民歌《龙船调》III. 内容教学内容: 1.《龙船调》的历史发展 2. 学唱及表演《龙船调》3. 分析《龙船调》的音乐特点和内容教师活动: 讲述,启发、提问;播放录音,播放视频;分组讨论,并表演《龙船调》;展示乐谱,乐曲分析,提出问题;启发引导评价,鼓励有独立见解同学;组织指导学生交流学习,评价、鼓励,整体小结。

学生内容: 听讲,并回答问题;学唱,认真欣赏;根据前面所学,认真讨论,并积极表演;聆听音乐回答问题。

想象、感受音乐;查阅、整理资料,课堂交流学习,记录整理;请个别学生做一些其他独特见解。

设计意图: 了解历史;学习环境轻松幽默,可以激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在学唱和表演的过程中体验到《龙船调》里所描述的土家族人生活情景,并为总结特点做准备;学习并提高感知、理解,和分析音乐及总结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表述自己的审美体验,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

IV. 拓展教学内容: 多听唱湖北地区民歌,并总结其地方民歌特色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放录音;讲述湖北地区生活特色;激趣,分组讨论,评价、肯定,小结。

民歌赏析

民歌赏析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国土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有56个民族,人们勤劳智慧、勇敢善良,常爱用歌声表达自己的情感。

在长期劳动和生活中形成了许多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的民歌,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由于地域性差异、生活方式的差异等,形成的民歌风格也有很大差异,如果要全部讲完的话,可能需要大家在河北大学再待上半年的时间,由于我们只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所以我会在这节课上为大家介绍几首有代表性的中国民歌,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本节课上对中国民歌有所了解。

我们第一首要欣赏到的民歌是一首江苏民歌《茉莉花》江苏民歌《茉莉花》,是一首非常著名的中国民歌,《茉莉花》在中国多个地区有多个版本流传,现在流传最广的是江苏的《茉莉花》,这首歌在中国民歌中有很高的地位,是中国民歌的经典之一,更在海内外华人和西方音乐界中广为流传。

上世纪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将这首歌的曲调写入他生前最后一部歌剧《图兰朵》中,大家是否知道《my heart will go on》的演唱者席琳迪翁?在2013年中国春节联欢晚会上,就由她和我国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共同演绎了这首歌曲,下面让我们来一起欣赏这首《茉莉花》。

河北民歌既然我们来到了河北,那接下来我们即将听到的是一首河北民歌《放风筝》,这首歌讲的是一对小姐妹梳洗打扮开开心心去野外踏青放风筝的故事,整首歌欢快活泼,表现了孩子的童真童趣。

请大家欣赏。

湖北民歌《龙船调》是湖北省利川土家族的一首地方民歌,是群众逢年过节,划彩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歌中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少妇回娘家时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一幅鲜明生动画面,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这首歌曾经在悉尼歌剧院、维也纳金色大厅、美国肯尼迪艺术中心都有演出过,也收到了世界人民的一致欢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龙船调》陕北民歌《赶牲灵》是一首陕西民歌,在旧社会,陕北一带的人们生活十分贫苦,许多男人为了谋生,除了"走西口"到外地谋生外,有相当一部分人靠赶牲灵谋生。

龙船调

龙船调

思考: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山歌)
山歌一般是指人们在山野、田间、 牧场等劳 动中,为抒发思想感情而编唱的节奏自由、 旋律悠长的民歌。
(妹娃子 艄公) 这首歌曲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歌曲采用了哪一种演唱形式? (对唱)
探索: 歌曲中这段旋律具有什么特点?
(节奏轻快,旋律流畅.令人感受到清新活泼,风趣幽默的生活情调.)

Hale Waihona Puke 结通过欣赏<<龙船调>>,我们了解了山 歌的特点,也了解了湖北民歌.我国是一 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的音乐文化风格 异,同学们要尊重各民族的音乐文化,加 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心.只有民族的,才是 世界的!
《新龙船调》
• • • • • • • • • • • • • • • • • • • •
也也也也 也也也也 也也也也 也也也也也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哪个来推推她撒 金呀银呀锁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哪个来推推她撒 金呀银呀锁 妹娃要过河呀耶 哪个来推我嘛 妹娃要过河呀嘞 我就来推你嘛 推我嘛 推你嘛 推我嘛 推你嘛 推嘛推嘛推嘛推嘛 妹娃我上了船诶 艄公我好喜欢啦 你喜个啥子嘛 你喜个啥子嘛 那你就听我说 你看这条船啦 在浪尖上颠啦 我的那个心啦 在旋涡里转啦 妹娃你唱的那个龙船调 我等了好多年 你说我 你说我 那么不喜欢啦 那么不喜欢 妹娃嘞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哪个来推推她撒 金呀银呀锁 妹娃我上了船诶 艄公我好喜欢 你又喜个啥子嘛 你喜个啥子嘛那你就听我说 你看这两岸啦 两岸花在笑啦 花在笑啥子嘛 笑你上了船啦 你可是当年的妹娃诶 我等了你好多年 我又不是当年那个妹娃啦 我也不是当年那个艄公啊 那我还唱不唱嘞 唱不唱勒唱不唱鳓 那么不唱嘛,你快唱嘛 妹娃要过河呀耶 哪个来推我嘛 妹娃要过河呀嘞 我就来推你嘛 推我嘛 推你嘛 推我嘛 推你嘛 推嘛推嘛推嘛推嘛 妹娃我上了船诶 艄公我好喜欢啦 你又喜个啥子嘛 你喜个啥子嘛 那你就听我说 你看那洋雀呀,洋雀又在唱啊 洋雀唱啥子嘛 唱我俩好浪漫呐 一声声哪个龙船调总唱也唱不完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哪个来推推她撒金呀银呀锁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我就来推推她撒 金呀银呀锁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哪个来推推她撒 金呀银呀锁 妹娃要过河呀 金呀银呀锁 是我就来推推她撒 金呀银呀锁 金呀银呀锁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对民歌《龙船调》及两首《新龙船调》的音乐对比分析
艄 公 的情感 表 露 。歌 词增 加 了人 物 心理 刻 画 。将 部 分衬 词
四度 和 六 度 大 跳 音 程 , 使 得 歌 曲 欢快 、 活 泼 的 情 绪 更 进 一

作者简介 : 程迎接 ( 1 9 7 0 -) , 男, 硕 士研 究生 , 湖 北工 程 学 院音 乐 学院 副教 授 , 主 要从 事作 曲理 论及 计 算 机 音 乐创 作 研 究 。
对 比性 强 烈 的 s o l f 徵) 调式 民歌 。
二、 方石 作 曲 的《 新龙 船调 》 音 乐分 析
尔 后 是 土 家 妹 娃 儿 的歌 唱 , 这 是 歌 曲 的主 题 句 , 规 模 为 7小 节 , 结 构 不规 整 , 旋 律 以 三度 和级 进 音 程为 主 , 节 奏
中 图分 类号 : J 6 0 5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3 3 5 9 ( 2 0 1 6 ) 2 1 — 0 0 2 5 — 0 2
《 龙 船调 》 原名 种 瓜调 , 流行 于 鄂 、 渝 交界 地带 的利川 I 等
第 二 乐段 以纯粹 的 3小 节说 白构 成 ,男 女 的对答 中显
地 ,后 经 演 化 而 成 划彩 龙 船 的 一 种 唱腔①。上世 纪 五十 年 代, 利 川 的 文 艺 工 作 者 将 该 曲经 过 整 理 , 以《 龙 船舞》 的 形
式参加“ 恩 施 首 届 民 间歌 舞 文艺 会 演 ” , 被评 为优 秀节 目。
示 出妹 娃 儿 的朴 实 和 羞 涩 , 显 示 小 伙 的率 直 和 大 胆 。乐 谱
这首《 新龙 船 调 》 的 整体 规 模 与 原 民歌 相 似 , 曲式 结 构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

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说课稿⼀、教材分析1.说教学内容:本次说课内容选⾃⼈教版幼师《⾳乐欣赏》第⼀册,第四单元,第⼆章“中国民歌”,我选材的是:湖北民歌——《龙船调》赏析。

2.说教学⽬标:(1)知识⽬标:感受《龙船调》的内容及地⽅风格,并试着⽤表演唱的形式来表现歌曲。

(2)能⼒⽬标:通过“视、听、学唱、表演”培养学⽣对⾳乐的感知⼒、表现⼒和创造⼒,提⾼⾳乐素养和审美情趣。

(3)情感⽬标:引导学⽣⾛近多彩的湖北民歌,喜听喜唱,树⽴民族⾃豪感,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说教材的重点、难点:重点:感受《龙船调》的⾳乐特点与⼈⽂风情,能够有感情地演唱。

难点:①从⾳乐要素去感受其⾳乐特点;②进⾏表演创编。

4.说课时安排:⼀课时⼆、学情分析在前⼏次课中学⽣了解了中国民歌的分类及特点,并欣赏了⾼亢的陕北民歌、婉转优美的江苏民歌,本课将引导学⽣⾛近多彩的湖北民歌。

三、说教法1. 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知识,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

2. 演⽰法:视听导⼊,通过演⽰让学⽣沉浸在湖北民歌优美的艺术氛围之中。

3. 设疑法:逐步引导,逐渐深⼊。

4.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5. 举例法:学⽣举⼀反三,活学活⽤。

四、说学法1.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2. ⾃主探究法:学⽣实践,质疑问难。

3. 悬念法:带着问题,思考理解。

五、说教学过程本节课教学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导⼊(创设情境,视听、设疑导⼊)1. 播放⾳频:《洪湖⽔浪打浪》2. 启发式提问:这是什么歌曲?哪⾥的民歌?湖北还有那些民歌?⼆、新课教学(⾃主探究,深⼊感知)(⼀)播放视频:宋祖英,维也纳演唱会视频:《龙船调》。

(⼆)看完后,教师提问,逐步引导学⽣听辨、赏析1. 看完这段视频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宋祖英是第⼀位⾛进维也纳⾦⾊⼤厅的中国民族歌唱家,作为中国⼈,我们感到骄傲!⽽且她唱了⼀曲《龙船调》,作为湖北⼈,我们更感到⾃豪!2. 引导学⽣从情绪、节奏、旋律、⼈物形象、演唱形式…感受分析歌曲。

《龙船调》课件

《龙船调》课件
韵律感强
歌词的韵律感强,读起来朗朗上口 ,易于传唱。
03
《龙船调》的文化内涵
民俗文化
民俗文化体现
《龙船调》是流传于中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民间歌曲,其起源可追溯到古代的龙舟竞渡活动。在歌曲中,人们通过 歌唱和舞蹈来表达对龙舟竞渡的热爱和祈求丰收的愿望。这种民间文化传统在《龙船调》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成 为其重要的文化内涵之一。
《龙船调》ppt课件
目 录
• 《龙船调》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 《龙船调》的艺术特色 • 《龙船调》的文化内涵 • 《龙船调》的传承与保护 • 《龙船调》的应用与影响
01
《龙船调》的起源与历史背景
《龙船调》的起源
《龙船调》起源于中国湖北省利川市 柏杨坝一带,是土家族的传统民歌。
随着时间的推移,《龙船调》逐渐发 展成为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
歌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清朝时期,最 初是土家族民众在划龙船时所唱的助 兴歌曲。
《龙船调》的历史背景
《龙船调》的历史背景与中国的传统 文化、民间习俗以及土家族的历史文 化密不可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首歌曲逐渐被广 大民众所喜爱和传唱,最终成为土家 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歌之一。
在清朝时期,土家族地区的划龙船活 动盛行,而《龙船调》正是这一时期 应运而生的民歌。
表现形式。
舞蹈作品中的应用
03
许多舞蹈作品以《龙船调》为背景音乐,通过肢体语言展现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独特的韵味。
对当地旅游的影响
吸引游客
《龙船调》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了大量游客前 来当地旅游,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提升旅游体验
游客在当地可以欣赏到《龙船调》的现场表演, 增加了旅游的乐趣和特色。

龙船调

龙船调

呦喂唑
呦喂唑
教师小结
我们的艺术家通过自己的努力把中国湖北 的民歌《龙船调》推广向了全世界,让更多的 人了解了中国的音乐、并通过中国的音乐了解 中国。相信通过所有中国人的努力,会有更多 的中国民族音乐走出国门走向全世界。 那么, 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所有人一起努力吧!
《龙船调》原是湖北利川花灯中的一首花灯调, 是在湖北广为传唱的一首民歌。 《龙船调》的开头带有明显的山歌风味。它 明亮而高亢、自由而直畅(见课本谱例第1—7小 节)。这种山歌风的曲调,造成一种远距离打招 呼的感觉。 随后的短句: 既有划船时的节奏感,也有演唱 时的舞蹈动感,令人感到清新活泼、诙谐幽默、 生活气息很浓。再加上后面半说半唱的对白, 就更加强化了这种风趣诙谐的生活情调。歌曲 最后的一段音乐,既有划船时唱劳动号子的形 象,又有重新唱起山歌的形象。总之,这首短 短的民歌蕴涵着丰富的生活内容,给人以戏剧 性的美感享受。
龙 船 调 简 介 :
(1)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 (2) 你能不能找一找歌曲当中的称词? (3) 探索:感受并学唱歌曲中具有山歌风味的乐句。 (4) 歌曲中印象最深刻的是哪几句?哪一种演唱形式?
金那银儿 锁,银那 银儿锁
妹娃:妹娃要过河, 是哪个来推我? 艄公回答: 是我来推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船调
《龙船调》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世界25首优秀民歌之一。

原是群众逢年过节划采莲船时常唱的一首民歌,开始人们叫它灯调,又因为歌词内容是种瓜,所以,人们叫它种瓜调或瓜仁调,在湖北省西南部的恩施州利川市柏杨、谋道、汪营一带传唱,利川被称为《龙船调》的故乡。

龙船调》以《种瓜调》为基础,积累了当地劳动人民长期的生活经验和智慧,字里行间透露出浓浓的生活气息,经过反复推敲锤炼,词义更加精炼,旋律更是极其流畅、优美动人,集中而风情万种地表现了土家么妹儿的娇羞、妩媚,秀才的酸腐、挑逗以及驼背艄公的幽默、野性,从而完成了从形式到内容的重大飞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