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水资源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厦门水资源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厦门水资源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厦门水资源情况及其社会影响的调查

引言

水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所有生物的结构组成和生命活动的主要物质基础。从全球范围讲,水是连接所有生态系统的纽带,自然生态系统既能控制水的流动又能不断促使水的净化和循环。因此水在自然环境中,对于生物和人类的生存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正是认识到水在人类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起的决定性作用,我于2009年7月25日到厦门水务有限公司进行了实践调查

实习的内容

我参观了水务集团公司大楼、客服中心、营业厅。参观我市自来水原水池、预处理池、沉淀池、氯气消毒池、清水池等十几个自来水净化池。与税务集团来了一次亲密接触并十分荣幸地在水务客服部实习当一名接线员。令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从浑浑的江水,到洁净的自来水,原来平常用的水是经过这么多道关卡“炼”成的。

第一道生产工序--反应,其过程包括“原水--→混合槽--→网格反应池”。原水是指未经加工的自来水生产用水。通常原水中都带有诸如藻类、腐殖质、泥沙之类的轻微颗粒,这时自来水生产的第一道工序就是在原水中投加“净水剂”——碱式氯化铝(俗称为矾),碱式氯化铝在原水中可产生正电荷,令水中的轻微颗粒受静电作用而形成较大的颗粒团,以易于沉淀。而“前加氯”则可根据原水情况选择是否投加,其作用主要有:①助凝剂,主要是氧化水中的腐殖质和胶体,使之能产生混凝沉淀;

②杀藻剂,根据原水中的藻类含量多少而决定是否投加(水中藻类的含量过高可产生异味),以杀灭藻类。“前加泥”是水中藻类过多时,增加水中的吸附能力,使净水剂能起到更有效作用。“前加碱”是原水PH值过低时,影响水体的混凝沉淀效果,故要投加石灰等碱类,增加水的沉淀效果,并使其出厂水PH值保持在中性。原水在投加净水剂等多项药剂之后,再经过混合槽和网格反应池,这样水中的轻微颗粒就有足够的时间形成较大的颗粒团。

第二道生产工序--沉淀,其过程包括“网格反应池--→斜管沉淀池”。这时,原水从网格反应池流入斜管沉淀池,在水中较大的颗粒团在通过沉淀池的斜板时,就会附着并沉淀到斜板的底层,经此处理后的水质变得近乎清澈如镜。而沉淀下来的污泥定期经排泥车排走,保持沉淀池的洁净。

第三道生产工序--过滤,其过程包括“斜管沉淀池--→气水反冲洗滤池--→清水池”。潺潺清流顺着斜管沉淀池上面的集水槽汇集流入滤池,水中的细微杂质被滤池中的滤沙过滤和吸附之后(当滤沙中的细微杂质累积

到一定程度后,滤池也要定期进行〃气水反冲洗〃清洗,以保持良好过滤效果),洁净澄清的滤后水沿着管道流往清水池进行贮存,并在清水中再次投加入液氯进行一段时间消毒,对水体的细菌、大肠杆菌等病菌进行杀灭,整个净水处理过程到此就已完成。

第四道工序--加压供水,其过程包括“清水池--→二级泵房--→供水管网”。经消毒后的自来水贮存在清水池中,通过水厂二级泵房的水泵加压之后,洁净的自来水沿着供水管道,流入千家万户。

以下是2009年7月厦门水务集团给水水质公告

目前,绝大多数以地面水为水源的城市水厂,都采用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的常规处理流程。该经典物化处理工艺已延续百余年,所变动的仅仅是在池型上有所发展。

我还了解到目前,厦门的饮用水源主要来自九龙江北溪、坂头水库和汀溪水库,其中80%的饮用水取自九龙江北溪。此外,厦门市范围内还有其他一些水源,虽不是饮用水源,但对城市环境有重要意义。

分析与思考

根据水质检验报告可以看出我们的生活用水都经过了严格的把关,但同时也说明了水资源存在受污染的危险性。目前常见的水体污染有以下几种情况

(1)水体富营养化水体富营养化是一种有机污染类型,由于过多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进入天然水体而恶化水质。施入农田的化肥,一般情况下约有一半氮肥未被利用,流入地下水或池塘湖泊,大量生活污水也常使水体过肥。过多的营养物质促使水域中的浮游植物,如蓝藻、硅藻以及水草的大量繁殖,有时整个水面被藻类覆盖而形成“水花”,藻类死亡后沉积于水

底,微生物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导致鱼类因缺氧而大批死亡。水体富营养化会加速湖泊的衰退,使之向沼泽化发展。

海洋近岸海区,发生富营养化现象,使腰鞭毛藻类(如裸沟藻和夜光虫等)等大量繁殖、密集在一起,使海水呈粉红色或红褐色,称为赤潮,对渔业危害极大。

(2)有毒物质的污染有毒物质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汞、镉、铝、铜、铅、锌等重金属;另一类则是有机氯、有机磷、多氯联苯、芳香族氨基化合物等化工产品。许多酶依赖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络合作用才能发挥其作用,因而要求某些微量元素(例如锰、硼、锌、铜、钼、钴等),然而,不合乎需要的金属,例如汞和铅,甚至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的量过多,如锌和铜等,都能破坏这种蛋白质和金属离子的平衡,因而削弱或者终止某些蛋白质的活性。例如汞和铅与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酶类结合的趋势十分强烈,因而容易引起神经错乱,如疯病、精神呆滞、昏迷以至死亡。此外,汞和一种与遗传物质DNA一起发生作用的蛋白质形成专一性的结合,这就是汞中毒常引起严重的先天性缺陷的原因。

(3)热污染许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余热散发到环境中,会把环境温度提高到不理想或生物不适应的程度,称为热污染。例如发电厂燃料释放出的热有2/3在蒸气再凝结过程中散入周围环境,消散废热最常用的方法是由抽水机把江湖中的水抽上来,淋在冷却管上,然后把受热后的水还回天然水体中去。从冷却系统通过的水本身就热得能杀死大多数生物。而实验证明,水体温度的微小变化对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4)海洋污染随着人口激增和生产的发展,我国海洋环境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和损害。

每年的3月22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水日”。2009年3月22日是第117个世界水日,主题为“生命之水”。由此可见水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水,参加了工矿企业生产的一系列重要环节,在制造、加工、冷却、净化、空调、洗涤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工业的血液。例如,在钢铁厂,靠水降温保证生产;钢锭轧制成钢材,要用水冷却;高炉转炉的部分烟尘要靠水来收集;锅炉里更是离不了水,制造1吨钢,大约需用25吨水。水在造纸厂是纸浆原料的疏解剂、解释剂、洗涤运输介质和药物的溶剂,制造1吨纸需用450吨水。火力发电厂冷却用水量十分巨大,同时,也消耗部分水。食品厂的和面、蒸馏、煮沸、腌制、发酵都离不了水,酱油、醋、汽水、啤酒等,干脆就是水的化身。

总结

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面临着人口膨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三大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与水密切相关。因而,对于人口众多而水资源不足的中国来说,水问题已成为制约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而引起广大群众和政府的关注。在城市和工业用水方面,要实行科学管理,全面规划。举凡地表水与地下水、局部地区与相邻地区、上游与下游,以及城市用水与工农业用水等,都

要作为一个整体全面考虑,合理调配。城市规划与工业布局,必须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即城市人口的增长与工业发展,应与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华北平原地下水资源,对城市用水及工业用水具有特别重要地位,要合理控制开采量。大城市应在查明水资源的基础上,选择在较大范围内建立分散性供水系统,防止水源地过度集中。加强水资源的保护,防止水质污染;充分挖掘水资源潜力,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包括采取各种技术措施,提高重复利用率,降低工业用水定额,实行废水净化再利用;节约生活用水,防止浪费,逐步建立科学的节水型社会生产体系。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KW时”。(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226)(DOC)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2016年2月29日

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核定: 审查: 校编: 编写人员:

编制主要依据和标准: 1、《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办法》; 2、《福建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管理补充规定》; 3、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4、《福建省水(环境)功能区划》; 5、《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6、《水资源评价导则》; 7、《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修复工程实施方案》。

水资源论证报告特性表

一、项目概述及项目区域水资源利用分析 1、项目概述 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山塘拦河坝工程位于永泰县大洋镇尤墘村安平寨,拦河坝的主要任务是对下游250亩农田灌溉用水需求。大坝主要包括溢流坝段和挡水坝段;挡水坝段位于大坝两岸,溢流坝段位于大坝中部。 本工程为Ⅴ等工程,主要建筑物为5级,次要建筑物为5级。拦河坝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枢纽布置主要应考虑:溢流坝段,挡水坝段和放水孔的布置。 溢流坝坝顶高程5.0m(假设),溢流段长度10m,溢流坝顶顶部曲线为X1.836=1.936Hd0.836Y,反弧段曲线为R=2.85m圆弧,导水翼墙高

1.2-1.4m,厚度0.5m。挡水坝段顶高程7.0m(假设),左岸长度10.3m,右岸长度7.9m,坝顶宽度 2.0m。 拦河坝正常蓄水位5.0m,相应库容0.17万m3;设计洪水位6.05m,设计洪峰流量23.85m3/s;校核洪水位6.29m,校核洪峰流量32.37 m3/s,总库容0.3万m3;死水位5.0m,死库容0.17万m3。拦河坝库容很小,水位低,调节性能差,属于径流引水灌溉,在坝体右岸设一个放水孔Φ300mm,中心高程4.5m,放水孔采用闸阀控制。并连接Φ200PVC-U管约200m,PVC-U管靠山体布置,埋入地下50cm。将水引入附近农田用于灌溉。 2、项目区域水资源概况 本工程位于富泉溪下游左岸的一条小支流,发源于大洋镇叶洋村火管垄,集雨面积3.27km2,在永泰县下方村和富泉溪汇集。本工程坝址以上集雨面积3.27km2,河长5.27km,平均河道比降41.0‰。工程所处流域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冷暖适中,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坝址以上地形多为高山地带,植被良好。 降水:年平均降水量为1499mm,平均雨日150天,多集中在5~9月份。其中8~9月份多暴雨,日最大降雨量324.7mm,小时最大降水量可达40mm,年暴雨天数达39天。多年平均年降水日数为150天,年内以5月、6月降水日数最多,分布为17.5天和17.2天。

2013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CHONGQING WATER RESOURCES BULLETIN 2013 重庆市水利局 二○一四年五月

前言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提供数据支撑,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经信委、市市政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技术规范采用《水资源公报编制规程》(GB/T 23598―2009)。《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相关市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目录 一综述 (1) 二水资源量 (3) 三蓄水动态 (10) 四供用水量 (12) 五水资源质量 (15) 六综合分析 (17) 七重要水事 (19)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1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74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2条。 降水量2013年全市平均降水量1063.6毫米,折合年降水量876.4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1.57%,比多年平均降水量减少10.18%,属偏枯年份。 水资源量2013年全市地表水资源量为474.34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0.53%,较多年平均值偏少16.45%。 蓄水动态2013年全市大中型水库年末总蓄水量49.4209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减少2.0850亿立方米,下降4.05%。 供用水量2013年全市总供用水量为83.906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17%。 用水指标2013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83立方米,万元GDP用水量为66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77立方米,居民生活人均日用水量为128升,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270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日用水量

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2004年福建省水资源公报 一、水资源量 (一)降水量 全省2004年平均降水量1374.7毫米,折合水量1702.53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多19.3%,比常年偏少18.0%,属偏枯水年。行政分区中,年降水量最大的是宁德市,为1532.5毫米;最小的是福州市,为1226.8毫米。与常年相比,各设区市偏少6.0~26.7%。其中龙岩市偏少最多,为26.7%。 主要江河闽江(福建部分)年降水量为1376.6毫米,折合水量为824.89亿立方米,比常年偏少19.8%;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福建部分)、年降水量分别为1325.3毫米、1243.9毫米、1424.0毫米、1622.0毫米,分别比常年偏少21.3%、26.2%、13.8%、7.7%。 受气候和地形影响,我省降水空间分布不均匀。武夷山、戴云山、太姥山三大山脉一带为降水高值区,三大山脉之间的一些盆地及沿海一带为降水低值区。闽北、闽南及闽东的部分山区为降水高值区,年降水量在1600~2000毫米,全省最大点降水量为建阳坳头站2218.2毫米;沿海一带为降水低值区,降水量在1000毫米左右。大田小湖站828.5毫米为全省最小点降水量。 我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2004年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比值较大,除七里街为66%外,其它各站高达75%~85%。 (二)地表水资源量 2004年全省地表水资源量为710.99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574.1毫米,比上年少11.7%,比常年少39.7%。全省九设区市的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均偏少。行政分区中,南平市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为157.16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22.10%,比常年少41.8%;厦门市最少,为10.39亿立方米,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46%,比常年少17.8%。注:地表水资源量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河川径流量 全省主要江河中,闽江(福建部分)、九龙江、汀江晋江、赛江(福建部分)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为335.93、78.05、42.56、29.76、42.54亿立方米。其中闽江的地表水资源量最多,占全省的47.25%。5条主要江河的地表水资源量均比常年偏少20%以上。 (三)地下水资源量 2004年全省地下水资源总量234.98亿立方米,占全省水资源总量的32.99%。其中山丘区231.15亿立方米,平原区4.19亿立方米。行政分区

我国水资源现状分析

我国水资源利用现状分析 水资源问题是当今全世界最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水资源十分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并且属多水患国家。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速增长和水资源开发活动的大力开展,水资源保护压力越来越大,同时,不断出现新的生态环境等各种不利于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最缺乏的国家之一,年水资源总量为2.8万多亿吨, 居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不足2400m3,仅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世界排名第110位,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家之一。同时,我国水域普遍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降低了水资源利用的功能。全国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城市供水不足,100多个城市严重缺水,每年缺水60多亿m3。同时,浪费又很严重,我国工业产品用水量一般比发达国家高出5-10倍,发达国家水的重复利用率一般都在70%以上,而我国只为20%-30%;此外,还面临着严重的污染,近50%的重点城镇水源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水资源短缺,迫使一些城市大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入侵和城市地面沉降。城市缺水问题,特别是北方城市缺水问题的严重性,已经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长期以来受“水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传统价值观念影响,水资源被长期无偿利用,导致人们的节水意识低下,造成了巨大的水资源浪费和水资源非持续开发利用。水资源日益短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维护人与自然的和谐,已经成为二十一世纪人类共同的使命。 由于人们节水意识淡薄、浪费现象严重、农业灌溉与工业用水效率低、环境污染、地下水超采等原因,我国水资源短缺形势极为严峻。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主要因素之一.因此,应提高水的使用效率,加强人们的节水意识,建设节水型社会,以缓解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现状,这是我国当前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之一 我国节水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不足。我国人民群众对节水的认识普遍不高,节水往往只停留在口头上。 2、投入不足。节水工作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多样,需要大量投入和一定的先进技术,这就需要大量的投入。随着节水量的加大、用水重复利用率的提高,

福建水资源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_蔡健民

收稿日期:2003-06-06 福建水资源的特点与面临的挑战 蔡健民 (福建省水利厅,福建福州 350001) 1 我省水资源特点 福建依山面海,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降水丰沛,水资源相对丰富。但时空分布不均衡,水旱灾害频繁。独特的自然条件使我省水资源表现出以下六个特点: (1)雨量充沛,时空分布不均。我省水资源总量达1306亿m 3 (2000年),人均占有量3954m 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相对丰富。但时间与空间分布不均,与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从时间分布看,全年降水量的70%~80%集中在4月份~9月份,即梅雨季和台风季;年际变化也很大,丰枯年径流量倍比为216。从空间分布看,山区多而沿海少,闽北、闽东及闽中三个多雨区呈品字形分布;南平市水资源量达27317亿m 3,约占全省总量的21%,而沿海地区福、厦、莆、泉、漳五市水资源量合计47414亿m 3,占全省总量的36%;滨海、沿海突出部和岛屿最缺水。按照国际通用概念,厦门属/贫水区0,水资源总量1617亿m 3,占全省总量的113%,莆田、泉州属/水资源紧张区0,福州、漳州接近于/水资源紧张区0(注:年人均水资源量低于1700m 3、高于1000m 3、又经常发生缺水情况的为紧张区,低于1000m 3的为贫水区)。因此,通过建设水利工程优化配置水资源尤为迫切需要。 (2)河流密布,多独流入海。流域面积50km 2以上的河流597条,其中5000km 2以上河流4条。划分为一级河道1条(闽江)、二级河道5条(九龙江、晋江、沙溪、建溪和富屯溪),三级河道20条(木兰溪、汀江等),其它分属四、五级河道。河流密布,发源于本省境内,且多在本省境内独流入海,流短坡陡,在各省中少有。按一般规律以流域为单元实施管理有特殊性与困难。 (3)水旱灾害频繁,防洪减灾任务繁重。洪涝、干旱、台风、山洪、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几乎年年发生,而且常常是洪、风、潮并发或旱涝交替发生。呈现出四个特点:一是历时长。3月~4月是春雨季节,强对流天气多发季节;5月~6月是梅雨季节,多雨时期;7月~9月是台风季节。全年一半时间处于防洪抗台风的紧张之中。二是频率高。平均每2年发生一次大洪水,每3年发生一次较严重干旱,登陆或影响我省的台风年均4个~5个。三是强度大,雨量多,水位高,洪水暴涨暴落,猝不及防。四是灾情严重,水灾一条线,旱灾一大片,造成经济损失惨重。总的来说,防洪抗台风任务尤其繁重,是沿海较突出的多发、高发、重灾省份。 (4)水能资源丰富,开发利用潜力大。我省水资源中蕴藏可开发的水能资源达1123万kW,折合年电量400多亿千瓦时,居华东之首、全国第12位。已开发水电650万kW ,占可开发的58%,尚有473万kW 待开发,绝大部分是中小水电。由于我省缺油少煤、能源贫乏,水电尤显宝贵。水利水电紧密结合且开发较早,在全国处先进水平,小水电更为著名。综合利用水资源,开发水电潜力较大。 (5)海岸线长,浅海滩涂资源丰富。我省海岸线长达3324km,居全国第二位;海岸曲折率居全国首位。可开发利用浅海滩涂310万亩,现已开发130万亩,是宝贵的后备土地资源。沿海人多地少,自唐宋开始围海造地,与海堤建设、灌溉、养殖密不可分。 (6)地区差异明显,水土资源可持续利用不平衡。闽西北水资源相对丰富,开发利用程度低;闽东南沿海水资源少,人口密集,经济社会较发达,开发利用程度高,工程性、水质性缺水较严重,且日趋严重。我省河流泥沙少,水质好,污染轻。但湖库水体富营养化和部分河段水环境质量下降的局面尚未得到有效控制。长汀等地水土流失的势头尚未得到根本性遏制。水量、水质、水环境和水土保持实施统一管理还要付出艰辛的努力。2 我省水利工作特色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福建兴省安民的大事。水利承担兴利除害与合理开发、综合利用、优化配置、保护节约水资源,使水资源得以永续利用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经济社会发展和客观自然条件决定了水利工作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极端重要性。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水利工作,带领全省人民治水办电,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围绕农业生产,兴修水利,大大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同时,大办水电,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主要能源。九十年代进入第二阶段,即改革开放后,通过防灾减灾五大防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显著提高抗灾防灾能力。全省基本形成蓄引提并举、大中小并重,防洪挡潮、灌排供水、发输配电相结合的水利工程体系,基本建成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防洪减灾体系,率先实现农村水电初级电气化,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水利逐 1 水利科技 2003年第3期

水资源论证报告最新版

第一章总则 1.1 编制目的 水资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是国家战略性基础资源,在保障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已显得十分重要。为了促进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实施水资源的统一调度和管理,保障建设项目的合理用水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国务院《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四一三队委托我院编制地温中央空调取地下水的水资源论证报告。 1.2 编制依据 1.2.1 法规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997年8月29日)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15日) ⑤《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条)

⑥国务院《取水许可实施办法》(1993年8月1日) ⑦《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编制基本要求》(水利部、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2年第15号令) ⑧《湖南省水法实施办法》(2002年5月1日) ⑨水利部《取水许可申请审批程序规定》(1994年6月) ⑩《湖南省取水登记规则》及《湖南省取水申请书及审批程疗》(1990年9月20日) 1.2.2 规范 ①《水资源评价导则》(SL/T238—1999); ②《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 2.1~2.3-93); ③《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④《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 14848-93);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防洪标准》(GB50201-94); 1.2.3 资料 ①《芙蓉商住楼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湖南省湘北地矿工程勘察所2000年8月11日) ②《常德市武陵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报告》 ③《二00四年常德市水资源公报》(常德市水利局) 1.3 取水水源与取水地点 湖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四一三队芙蓉商住楼采用钻井抽取地下水用于地温中央空调取水点位于常德市洞庭大道与芙蓉路交汇

2004年重庆市水资源公报

前言 一综述 二水资源量三蓄水动态四供用水量五水环境六重要水事七综合分析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重要的保证。 重庆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按年度编发《重庆市水资源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定期向社会公布我市上一年度水资源的情势,为政府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提供指导,为提高我市水资源及水环境承载能力提供基础资料,以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编制《公报》的基础资料,主要来源于市水利局、市统计局、市环保局、市市政委、长江上游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等部门。 《公报》在编制过程中得到了市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一综述 重庆市位于长江上游,幅员面积82403平方公里。境内河流纵横,长江自西南向东北横贯市境,北有嘉陵江,南有乌江汇入,形成向心的、不对称的网状水系。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207条,其中流域面积大于1000平方公里的河流有40条。 降水量2004年,全市年平均降水深1196.6毫米,折合年降水总量985.9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2.7%,比多年平均值偏多1.0%,属平水年份。 水资源量 2004年,全市当地地表水资源量为558.77亿立方米,比上年偏少5.4%,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6%。 蓄水动态 2004年,全市大中型水库总蓄水量12.883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5%。 供用水量 2004年,全市总供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8%;总用水量为67.4518亿立方米,较上年增加6.8%。 用水指标 2004年,全市人均用水量为215立方米/年,万元GDP用水量为253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30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为96升/日,农业亩均用水量为231立方米,城镇公共人均用水量为49升/日。 河流水质 2004年,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和渠江(以下简称“五江”)共计1288公里河长水质评价结果表明:若排除

厦门饮用水环境安全评价

厦门水资源安全评价 俞柏忠杨喜爱黄歆宇袁立忠 水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一个地区水资源安全与否,直接关系到该区域社会稳定和人们身体健康。保障区域水资源和饮用水安全,是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把以人为本真正落到实处的一项紧迫任务。 区域水资源安全评价是人们了解本区域水资源状况,采取行之有效措施来保障饮用水安全的前提和基础。水资源安全可以从水资源数量、水资源质量、水资源开发利用状况等方面进行评价。水资源数量评价是在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通过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关系分析,然后由地表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重复计算量而得;水资源质量评价主要针对水资源污染状况进行;水资源开发利用评价内容则包括供水基础设施现状、供水现状、供用水效率和水资源综合评价等内容。 厦门河流水系及水库概况 厦门市水系均属山区短小河流,发源于本区域境内,流域面积小,流程短,坡度大,水量随季节变化大。本岛地表水系不发育,多为短小溪流,呈放射状独流出海,岛外部分水系发育较为完善,主要河流有东西溪、九溪、官浔溪和后溪等,流域总面积939.25 km2,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69%。流域面积大于100 km2的只有同安西溪和集美后溪两条,50~100 km2的河流有九溪、官浔溪。 全市现在中型水库5座,小型水库103座,2004年总库容24301万m3。中型水库有:石兜水库、汀溪水库、溪东水库、竹坝水库、杏林湾水库;主要小(Ⅰ)型水库有:溪头水库、坑内水库、坂头水库、曾溪水库、湖边水库、小坪水库、河溪水库和石宅水库。 对厦门市供水具有特殊意义的河流还包括九龙江。九龙江是福建省第二大河流,其干流由北溪、西溪和南溪组成。厦门引水的北溪是九龙江的主干流,发源于龙岩市梅花山,经由龙岩市新罗区、漳平市流入漳州市华安县、长泰县、纳下浙溪、龙津溪后注入漳州平原,在龙海市福河与西溪相汇。 厦门水资源数量评价 1、厦门水资源数量 厦门市地处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带,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1533.3 mm,折合年降水总量24.06亿m3。降水及径流时空变异较大,年内年际分配不均,汛期(4~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径流占85%以上,最大年降水量是最小年的3.2倍。降水量分布由西北往东南逐渐减少,西北山区2000 mm以上,沿海及厦门岛年降水量为1100 mm左右。 厦门市当地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1.80亿m3,地下水资源量1.36亿m3,重复计算

我市水资源现状及思考(1)

我市水资源现状及思考(1)

制度,严查违章凿井。对提出凿井的单位,认真勘查论证,坚决按规定进行审批。严查建筑工地、洗浴业、洗车行、小餐馆等场所,尤其是对沉降井,严格审批手续,及时封闭回填。四是推广应用节水新技术,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减少地下水开采量。每年新建节水工程5项,建设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3家~5家。五是开展集中封井行动。自2002年以来,每年都与市政府有关部门联合开展大规模的集中封井行动。六是加强地下水科研工作,做到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地下水资源。 在严格水资源管理上取得的主要成绩:近10年来,建立了地下水动态监测网络,长年对地下水水质、水位进行监测。加强对规划区域地下水资源开采的管理,在漏斗区严格控制建井,对小店工业园区开展地下水补源活动,逐步使我市地下水资源得到了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为我市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水环境,并连续多年被评为“河南省城市地下水管理先进城市”。 地下水资源的开采利用原则 我市地下水资源开采利用原则:合理开采浅层水、保护中深层水、鼓励开采超深层水(地热水)。 合理开采浅层水 浅层水水质大致上以共产主义渠为界,渠北水质较好,渠南水质较差,且超标项目多,污染严重。近年来,由于南水北侵,渠北水质逐步变差,市区东北部(临青店)水质进一步恶化,而市区及南部水质略有好转。根据浅层水开采现状及水位埋深,将我市规划区域划

分成3块,即:严格控制开采区、一般控制开采区、鼓励开采区。 严格控制开采区,即共产主义渠北侧,地下水位埋深较大,漏斗中心已达15 m~17m。为确保地下水的稳定,禁止在该区增建新井,旧井更新也要严格把关,一般情况不予审批。对该区的部分工业自备井予以封停,限制地下水的开采量。对市自来水公司、化纤厂、火电厂集中开采井要严格限制开采量,并适当减少开采井。 一般控制开采区,即平原路以北(市区),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5 m~11m。该区可以适量合理开采地下水,但应控制建井数量和地下水开采量,避免地下水位下降。 鼓励开采区,即平原路以南,地下水位埋深小于5m。通过制定一些优惠措施、优惠条件,鼓励用户开采地下水,以此来增大该区地下水的人工开采量,减少地下水的蒸发排泄,达到既充分利用地下水资源,又逐步改良、优化该区域浅层水水质的目标。 保护中深层水 中深层地下水在开采初期出现了水位急剧下降的情况,近年来由于控制了开采量,水位埋深保持在20 m~30m。该层水水质较好,为市区南部主要开采层位。但在开采过程中要严格止水,严禁混合开采,防止水质恶化。同时要严格控制建井数量和地下水开采量,防止中深层水位持续下降。 鼓励开采超深层水(地热水) 地下热水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成分和微量元素,具有良好的医疗保健功能。此外,地热资源以其能量产出形式简单、使用方便、 1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附件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省水利厅 年月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对于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在地点的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根据年发电量分配比例填写。 (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 (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围及分析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

河北省水资源公报.doc

2006年河北省水资源公报 一、综述 降水2006年全省平均降水量425.9毫米,比上年少 46.6毫米,比多年平均值少 105.8毫米,属偏枯年份。降水量分布的总趋势是太行山迎风区南部、运东平原、北四河平原东部地区降水量较多,西北部地区和太行山前平原区降水量较少。 水资源全省地表水资源量42.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94.25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重复计算量,全省水资源总量107.34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少97.35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156立方米。 供水量全省供水量204.04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工程供水量38.69亿立方米,地下水开采量164.69亿立方米,其它水源供水量 0.66亿立方米。 用水量全省用水量20 4.04亿立方米,其中农林牧渔畜业用水量156.92亿立方米,工业用水量26.23亿立方米,生活用水量19.72亿立方米,生态环境用水量 1.17亿立方米,分别占总用水量的76.9%、12.9%、9.6%、0.6%。总用水量的耗水量150.25亿立方米,耗水率73.6%。全省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用水量176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96立方米。 地下水动态与年初相比,2006年末平原区浅层地下水位平均下降 0.48米。衡水、沧州、邢台中东部平原深层地下水位分别平均下降0.76米、 0.57 米、 1.17米。 废污水排放量全省废污水总排放量19.9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56.7%,生活污水占43.3%。

地表水水质全省地表水水质监测河流(总长8874.4公里)中,有水的河段长6901.9 公里。其中Ⅰ-Ⅲ类水质河长2678.5公里,Ⅳ-Ⅴ类水质河长1112.7公里,劣Ⅴ类水水质河长3110.7公里。全省河流水质污染较为严重。

水资源论证表

水论证表川()字【20 】第号 四川省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试行)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或个人(盖章):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四川省水利厅制 二〇一五年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水利部令第34号)等有关规定,对于取水量较少(日取地表水500m3以上、不满5000 m3以上的,或者地下水100 m3以上、不满1000 m3的,或者水力发电总装机100kw 以上、不满1000kw)的建设项目,应当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2、本表论证内容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按照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有关要求填写。水资源论证编号由负责审批的水行政主管部门(即审批机关)按照《关于规范使用我省取水许可管理编号的通知》(川水资源函[2011]1542号)有关要求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即申请人,填写建设项目得到所有权人。(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已建。 (4)本页所填取退水内容为申请人提出的取、退水方案。 (5)“取水地点”:指取水工程所在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或街道一级,同时应填写取水口位置的经纬度坐标。 (6)“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可不填;取中水(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7)“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中水、雨水等填写。

(8)“取水方式”:取地表水填蓄、引或提水;取地下水填单井、井群或自流。 (9)“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环境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10)“取水口(退水口)所在水功能区名称及保护目标”中地表水按《四川省水功能区划》(省未划定的按地方政府批复的水功能区划)填“水功能区”名称,至三级区;地下水按《四川省地下水功能区划》填写,至二级区。 (11)“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名称及具体地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同时应填写入河排污口的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 (1)附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取水水源和退水受纳水域所在水功能区划图;取用地下水的项目需有水文地质图;取水口和入河排污口布置图,等等。 (2)附件:论证委托书(函);如对第三方有影响,附第三方意见或补偿协议。 5、由审批机关组织3名以上专家、项目业主、编制单位及有关部门(单位)对报告表(送审稿)召开评审会(也可采取书面函审),并形成专家组成员签名的评审意见(填入“专家组评审意见”栏)。 6、报告表经评审需要修改的,申请人应组织编制单位补充修改,并形成报批稿报送审批机关,审批机关自收到报批稿之日起在20个工

浅析我国水资源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摘要 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0.8%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是淡水资源却极其有限。在全部水资源中,97.5%是无法饮用的咸水。在余下的 2.5%的淡水中,有87%是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高山冰川和永冻地带的冰雪。人类真正能够利用的是江河湖泊以及地下水中的一部分,仅占地球总水量的0.26%,而且分布不均。 我国是一个干旱缺水严重的国家。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扣除难以利用的洪水泾流和散布在偏远地区的地下水资源后,我国现实可利用的淡水资源量则更少,仅为11000亿立方米左右,人均可利用水资源量约为900立方米,并且其分布极不均衡。到20世纪末,全国600多座城市中,已有400多个城市存在供水不足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缺水城市达110个,全国城市缺水总量为60亿立方米。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就开始闹水荒,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客观存在的事实。80年代以来,中国的水荒由局部逐渐蔓延至全国,情势越来越严重,对农业和国民经济已经带来了严重影响。 关键词:我国;水资源;短缺

目录 中文摘要 中文关键词 一、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4) (一)水资源的定义与特点 (4) 1、水资源定义 (4) 2、水资源特点 (4) (二)水资源的重要性 (5) 1、调节气候 (5) 2、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态 (5) 3、水具有物质运输的功能 (6) 4、水是一切生物必不可少的物质 (6) 5、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生产的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6) (三)中国水资源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6) 1、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6) 2、当前面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 (8) 3、我国目前水资源利用成就 (9) 二、我国水资源短缺产生的原因 (9) (一)社会、自然原因 (9) 1、人均水资源少 (9) 2、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与土地、矿产资源分布组合不相适应 (9) 3、水资源年内年际变化大 (9) (二)经济、人为原因 (10) 1、供水增长、防治水污染力度与社会经济发展不相协调 (10) 2、用水设施落后,用水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较大 (10) 三、我国应对水资源现状的对策 (10)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项目名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申请人(盖章、签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制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填表项目的具体范围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行政主管部门结合实际规定,规定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1)促进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 (2)简化论证工作与加强取水许可管理相结合; (3)与当地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状况相适应; (4)充分考虑不同产业、行业、取水水源类型的差别; (5)防止水功能区的损害、地下水的过量开采。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地点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 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填发电年内月分配,单位为“ KW寸”。(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水平衡图;取用地下水的项目还需增加水文地质图(2)附件:论证编制委托书(函);受影响方的意见或补偿协议。 6、报告表须由 3 名以上专家提出意见,可不举办专门的评审会议。报告表须附专家组人员名单。 7、本表一式四份。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一份留批准的水行政主管部门,一份送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一份送项目审批部门作为审批项目依据,一份留本单位(或个人)。 8、若表格空间不够,可附页说明。

水资源论证论证表范例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论证表 建设项目名称:山东**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 业主单位名称:山东**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1860633****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2015 年 3 月10 日

一、建设项目概况 建设项目名称山东**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项目性质改扩建 建设期及投产时间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建设地点**潍坊路以南,**路以东 占地面积55902m2 投资规模(万元)23800 职工人数(人)600 取水地点*县自来水公司管网 取水水源*县自来水公司管网水 取水方式供水管道 年取水量(万m3)13.58 主要产品及用水工 艺为各个项目功能区提供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绿化 用水等 退水口位置市政污水管网退水总量(万m3) 6.40 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 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由**投资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委托**县田园生态环境研究所编制《山东**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

项目介绍: 山东**有限公司根据公司发展要求和相应的规划目标,拟建山东**有限公司搬迁扩建项目,主要从事加工生产乳制品及蛋白饮料,缓解乳制品及蛋白饮料的市场供求压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项目拟建地点位于*市*县潍坊路以南,**路以东。该区域交通便捷,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理位置优越。 项目总投资23800万元,规划总用地面积55902m2,总建筑面积55450.24m2(其中3#厂房面积6156.72m2,4#、5#、6#厂房面积26686.58m2,1#生产楼3250.66m2,7#生产楼7434.90m2,8#生产楼7345.35m2,9#辅助车间面积787.20m2,10#辅助车间面积535.04m2,11#辅助车间面积1543.10m2,12#辅助车间面积1159.48m2,配电房100.65m2,门卫房150.56m2,厕所100m2,自行车棚200m2),建筑容积率1.0,建筑密度46.60%,绿地率14.90%,地上停车位31个。 项目用水主要为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绿化用水及未预见用水,本项目全年运行300天,绿化用水按210天计算,日最大用水量458.26m3/d,日平均用水量452.78m3/d,全年用水总量13.58万m3/a,退水总量6.40万m3/d,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制。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经厂区处理后排放至市政污水管线;厂区内雨水经汇集后可排入市政雨水管网。

2013水资源公报 (1)

表1 市(直管县)2013年大中型灌区及小型样点灌区灌溉用水量调查表 序号灌区名称所在行政 区名称 所属水资 源二级区 名称 灌区 类型 设计 灌溉面积 (万亩) 有效 灌溉面积 (万亩) 实际 灌溉面积 (万亩) 水源取水量(万m3) 灌溉毛用水 量(万m3) 亩均灌溉 毛用水量 (m3/亩) 地表水地下水其他水源合计 (1) (2) (3) (4) (5) (6) (7) (8) (9) 1 宋岗电灌淅川县香花渠灌21.41 13 13 3380 3380 3380 260 注1.大中型灌区指设计灌溉面积在10万亩及以上的灌区,样点灌区指2013年度各市(直管县)农田灌溉水利用系数确定的小型样点灌区; 2.所在行政区按灌区受益范围所在的省辖市/省直管县填写,当灌区受益范围跨省辖市/省直管县时,应分别填写所在省辖市/省直管县名称及其所占比例; 3.所属水资源二级区名称按灌区受益范围所在的水资源二级区填写,当灌区受益范围跨水资源二级区时,应分别填写所属水资源二级区名称及其所占比例; 4.灌区类型按“渠灌”、“井灌”、“井渠结合”填写; 5.设计灌溉面积填写灌区上级主管部门最新批准的规划设计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填写在现有水源、工程等条件下在一般年份能够进行正常灌溉的面积,包括耕地有效灌溉面积和非耕地上的林地、园地、牧草地有效灌溉面积;实际灌溉面积填写2013年实际灌溉到的面积,在同一亩耕地上无论灌水几次,都应按一亩统计,不应按灌溉亩次统计; 6.水源取水量按灌区所有取水口取用的地表水、地下水和其他水源用于农业灌溉水量分别填写。地表水包括从河流、湖泊、水库、塘坝等地表水体取用的水量,地下水指直接取自地下含水层用于灌溉的水量,其他水源包括污水处理再利用、雨水集蓄利用等用于灌溉的水量。 7.灌溉毛用水量填写水源取水量中用于灌区耕地和非耕地灌溉的水量,包括渠系输水损失。 8. (3)≤(2),(7)=(4)+(5)+(6),(8)=(7),(9)=(8)/(3)。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附件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申请人(盖章、签字): 编制单位(盖章): 编制时间:年月日 -----省水利厅 二〇一六年三月

填表说明 1、根据《取水许可管理办法》,对于取水量较少且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的建设项目,申请人可不编制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报告书,但应当填写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表。 2、本表须由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甲级或乙级资质单位填写。 3、“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页有关内容说明: (1)“建设单位或个人”:填写建设工程的所有权人。 (2)“联系地址”:个人填写户籍所在地或经常居住地;法人或者其它组织填写主要办事机构所在地。 (3)“项目性质”:指新建、改建、扩建。 (4)“取水地点”:是指取水工程所在地点的名称,须填写到村镇或街道办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 (5)“取水水源名称”:取地表水的填写取水的江河湖库名称;取地下水的名称可不填;取再生水与矿井疏干水的填相应的再生水供应单位和矿坑名称。 (6)“取水水源类别”:按照湖泊、水库、河道、浅层地下水、深层地下水填写; (7)“取水方式”:取地表水为蓄、引、提;取地下水为单井、自流。 (8)“取水用途”:按照城市生活、农村生活、工业和农业等填写,多种用途的一并注明。 (9)“取水量年内月分配表”:水电项目可根据年内发电量分配比例填写。 (10)“退水地点”:填写退入江河湖泊的地方,具体填写到村镇一级,并填写经纬度坐标。退入市政污水处理厂的,须填写污水处理厂的名称。 4、对于改、扩建工程,在相应栏目说明已建工程情况,内容包括:工程概况、取水许可情况(含取水许可证编号,批准取水水源、水量及取排水口位置)、历年实际取用排水量情况、水资源费缴纳情况、用水水平分析、节水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可附页说明。 5、本表还需提供下列附图及附件: (1)附图:建设项目所在流域水系及位置图;水资源论证范围及分析范围图;项目所在位置水功能区划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