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园林的语言特点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明确拓展练习任务:请学生将这段介绍进行改写,体现语言的生动性。
要求:四人一组,在10分钟内完成。
4、请3-4组同学朗读所改写的文段,简单点评。
5、展示自己改写文段,与学生交流:如果说颐和园是一位美丽的少女,那么昆明湖就是她明眸善睐的眼睛。湖面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群山起伏、北望楼阁成群;西堤蜿蜒于湖中,堤上桃柳成行;十七孔桥横卧湖上,石桥两边栏杆上都雕刻着姿态各异的石狮,有的母子相抱,有的玩耍嬉闹,有的你追我赶,有的凝神观景,个个惟妙惟肖。
辅助手段:板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多媒体
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准确性
语言特点↓基础
生动性
强调:生动性是语言准确基础上的生动,实际上,也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板书:语言的生动性)
5、请学生齐读课文第5段,边读边体会本文语言的特点。
按要求,分组探究:读课文,找句子,说明理由。
每组选一个代表发言。
结合老师总结,齐读课文第5段,进一步体会本文语言的生动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亲自体验、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将语文知识同化、顺应,内化为自己的学识。
15分钟
四、学以致用,拓展练习
1、创设情境:大家可能会觉得苏州离我们太远了,想要亲自感受叶圣陶先生笔下的苏州园林的美不容易。其实在北京就有一座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天然山水园,而且大多数同学都去过。这就是——颐和园。
2、请一位同学来读关于颐和园中昆明湖的介绍: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二百二十公顷。湖中有一道西堤,堤上有很多桃树和柳树;湖上有一座十七孔桥,桥两边的栏杆上雕有500多只石狮。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的活动
设置意图
时间安排
一、创设情境导入
1、简单回忆上节课内容,以另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介绍导入,并请一位同学读这段话:
苏州园林布局合理,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分布有山石、古木、绿竹、花卉,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2、提问:如果这样介绍苏州园林中的假山,你还能通过文字感受到苏州园林的美吗?
8分钟
三、探究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1、提出问题,引发发学生思考:仅仅是用词准确还不足以概括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大家觉得它还有什么特点呢?
2、组织学生分组,提出小组探究任务:快速阅读全文,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个句子。
明确要求:四人一组,讨论完毕后,每组选一个同学朗读你们组找到的一个句子,并说明理由。(尽量不要相同,有不同意见可以补充。)
假如你在外地的笔友暑假想来北京旅游,请你给他发一个E-mail介绍北京的一个景点(最好是你去过的)。200字左右。注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和生动。
巩固运用学过的文体知识,注意把学过的知识与自己的写作联系起来,提高了学生写作能力。
2分钟
教学资源及辅助手段
教学资源:
(1)苏州园林、颐和园相关图片
(2)苏州园林、颐和园昆明湖相关资料
ppt显示:我最喜欢的句子是,
它美在。
3、听取学生发言,结合发言,用ppt显示一些语句,引导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
①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②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
③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
让学生体会一下哪个句子好,为什么?
①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谁如果要欣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还在那儿放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
③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
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相同。
说课稿标题
《苏州园林》的语言特点
说课人基本情况
姓名:吕佳琳
所在学校:北京汇文中学
年龄:31岁
教龄:7年
职称:中教二级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在教材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文《苏州园林》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是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原题为《拙政诸园寄深眷——谈苏州园林》。叶圣陶先生是苏州人,22岁以前,一直生活在苏州,课余常和好友游览园林,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特征有深刻的体会。叶老的这篇文章不仅准确地把握了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准确、生动,无论写作构思还是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2、《苏州园林》这篇课文学生已经学习了一课时,了解了作者及相关文学常识,掌握了课文的结构、苏州园林总的特点、文中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3、《苏州园林》这篇文章语言准确、生动,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缺少了解和体会。
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目标: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提高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过程和方法目标:体会和探究本文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这些句子运用生动的描写,增强文章生动性、趣味性。
④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⑤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这些句子有情有景,生动传神。
4、小结:即使是没有到过苏州园林的人读了这些形象生动的语句,仔细品味,也能在脑海中浮现出美的景象。因此有人说叶圣陶先生的这篇文章具有散文特色,正因为作者通过说明描绘,自然、真切地再现了苏州园林的风貌,使我们得到了美的享受,正如原题所写,使人有所“眷恋”之情。
2、听取学生发言,在学生发言基础上明确:(ppt)
①“欣赏”指对艺术品的领略和玩赏,“鉴赏”是对艺术品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在句中用“鉴赏”最准确;
②“放置”是安放之意,“布置”是指在一个地方安排和陈列各种物件使这个地方适合某种需要。在句中用“布置”最准确。
心理学研究表明,八年级是培养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时期,而说明文所具有的科学性、条理性、严密性、逻辑性等特点,正适合培养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本课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参与设计、探究、分析、总结及应用全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1、八年级开始,学生开始学习说明文。学生已经学完《中国石拱桥》,对说明文语言准确、平实的特点已经有了了解。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领略祖国语言的美,培养学生的鉴赏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理解本文说明语言的准确性、生动性。
(二)教学难点:把握文章语言的生动性。
教学方法
(一)教法:讲授法、讨论法
(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示意图
创设情境导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探究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以致用,拓展练习→布置作业
③“相同”指彼此一样,没有区别;“雷同”指不应该相同而相同。在句中用“雷同”最准确。
这些动词的运用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板书:语言的准确性)
明确要求。
自读句子,思考,自由发言。
明确重点词语含义,体会语言的准确性。
充分考虑八年级学生思维特点,结合具体语句体会、分析,使学生的思维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方法一教法讲授法讨论法二学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流程示意图创设情境导入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探究文章语言的生动性学以致用拓展练习布置作业苏州园林的语言特点说课稿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1简单回忆上节课内容以另一段关于苏州园林的学生为主的活动设置意图时间安排一创设情境导入介绍导入并请一位同学读这段话苏州园林布局合理它以池水为中心楼阁轩榭建在池的周围其间有漏窗回廊相连园内分布有山石古木绿竹花卉代表了明代园林建筑风格
按照拓展练习要求分组,讨论完成练习。
小组派代表朗读本组改写的文段,学生简单交流、互评。
拓展是锻炼学生想象美,创造美的能力,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学好课文的同时,还要构建知识。这对学生的一生的发展都有好处。
18分钟
五、布置作业
用ppt显示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二。
2、今天,每个同学都会尝试一个全新的职业——导游。
3、提问思考:那么《苏州园林》这篇文章的语言具有什么特点能够打动我们,给我们美的享受呢?不要求学生马上作答。
(板书课题)
跟随老师叙述,回忆上节课相关内容。
一位学生读ppt上介绍苏州园林的文字,其它学生听后回答问题:不能。
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从而引入本课教学。
2分钟
二、体会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1、用ppt显示三组句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