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含解析

合集下载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

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2018年秋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2课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练习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下面是西汉初年郡国并行示意图(局部)。

为消除图中反映的威胁皇权的因素,汉武帝( )A.推行“分封制”B.开创削藩政策C.颁布“推恩令”D.设立行中书省 2 .为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汉武帝在每州设置了()A.御史大夫B.刺史C.司隶校尉D.东厂3 .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我们呈现了精彩的“汉武帝之董生对策”。

他所说的“董 生”与“对策”是()A .晁错、“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 .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主父偃、“推恩令”D .主父偃、“削藩”4从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到西汉时期的“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③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 济南郡一 - 密 高 国 ii //芽一 s.\./ :厂郡口 海一圄---- 州级政区界郡国界)6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大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 ”为由拒绝收下。

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7 .人们总是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A.中央集权B.经济发展C.外族入侵D.儒家学说8 .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A .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等全部统一于中央,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8 .只是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统治C 消除王国的势力,使诸侯王不再与中央作对D .革除秦朝的一切弊病,沿用秦朝的政治制度二、非选择题9 .某校七年级(1)班在学习本课时,同学们对汉武帝的政治、思想、经济和军事措施进 行了讨论,请你参与进来,共同完成。

第一组:捍卫皇权针对地方诸侯王势力膨胀,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削弱地方封国的策略。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第一篇: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素材讲解汉武帝三次反击匈奴汉武帝时,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国力强盛,武力反击匈奴侵扰的时机已经完全成熟。

于是在公元前133年,双方揭开了战争的序幕。

从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114年,先后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汉匈战争。

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127年,主要是为争夺河套地区。

这一年,匈奴集结重兵进攻汉朝的上谷、渔阳(今北京密云),杀掠民众。

汉武帝派车骑将军卫青,将军李息率四万大军,从云中出塞,进攻久为匈奴占据的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卫青采取避实击虚的方针,出云中后,沿黄河北岸西进,迂回到陇西,对河套及其以南的匈奴军进行包围,击败匈奴的白羊王和楼烦王,完全收复了河套地区。

战后,汉为了加强河套地区的防务,设立了朔方郡和九原郡,修筑了朔方城,又从关东移民10万到此屯田戍边,建立了进一步反击匈奴的前沿阵地。

后卫青又一次大败匈奴,追至塞北六七百里,乘夜袭击右贤王,俘匈奴1.5万余人,解除了匈奴对长安的威胁。

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121年。

双方的焦点是争夺河西地区。

汉武帝派霍去病出兵河西。

霍去病“出陇西、北地两千里,过居延,攻祁连山”(《汉书·匈奴传》),和匈奴兵短兵肉搏,大获全胜,杀伤俘获数万人。

这年秋,匈奴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商议投降汉朝,后休屠王反悔,浑邪王杀之,率所部4万人投降。

汉政府把他们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称为“五属国”。

汉控制了河西走廊以后,设置了武威、酒泉两郡。

后又从武威分出张掖,从酒泉分出敦煌,称为“河西四郡”,汉打开了通往西域的道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各地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

第三次发生在公元前119年。

匈奴从右北平(河北平原一带)和定襄(内蒙和林格尔)南下骚扰。

汉武帝决定深入漠北反击匈奴。

汉朝集中10万骑兵,由卫青、霍去病率两路出击。

针对匈奴认为汉军不能远征的判断,采取了奔袭追击的战术。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张謇出使西域含解析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张謇出使西域含解析

A. 班超B. 霍去病C. 张骞D. 卫青7.图片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资料,小丽在自主学习中搜集到以下一组图片,她要为这组图片拟定一个共同的标题.最恰当的应是()张骞通西域鉴真东渡玄奘西游郑和下西洋A. 祖国统一B. 民族团结C. 中外交往D. 抵抗侵略8.下图所示的路线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路线的开辟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A. 张骞B. 班超C. 玄奘D. 郑和9.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A. 公元前138年B. 公元前60年C. 公元138年D. 公元60年10.广告词:“两汉三国真美汉中”.“两汉”指()A. 西汉东汉B. 西汉蜀汉C. 蜀汉后汉D. 后汉南汉11.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其中有()A. 图10、12、13B. 图10、11、12C. 图10、11、13D. 图11、12、1312.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A. 昭君出塞B. 班超出使西域C. 西域都护的设置D. “丝绸之路”的开辟13.20__年4月23日,新疆巴楚发生暴力恐怖案,造成15名民警和社区工作人员死亡之后,新疆鄯善再次发生暴力恐怖事件.6月29日,新疆武警部队举行反恐维稳誓师大会,展示出维护新疆稳定的坚强决心和强大能力.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最早可以追溯到()A. 西周B. 秦朝C. 西汉D. 战国14.曾两次出使西域,为开辟陆上“丝绸之路”做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 班超B. 张骞C. 卫青D. 霍去病15.公元前2世纪丝绸之路的开通,加速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而“大秦”正是这条贸易路线的终点.“大秦”指()A. 古代罗马B. 古代希腊C. 古代埃及D. 古代印度16.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开通C. 西域都护的设置D. 宣政院的设置1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B. 班超经营西域C. 西域都护的设置D. “丝绸之路”的开辟18.有人说:“20__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 张赛通西域B. 商鞅变法C. 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 百家争鸣19.“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族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诗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作为A. 西洋B. 西域C. 大秦D. 新疆20.下列与张骞出使西域相关的史实是:A. 中原人口南迁B. 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益频繁C. 加强了汉朝的中央集权D. 使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1.司马迁在《史记》中称之为“凿空”西域,为汉代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是A. 卫青B. 张骞C. 王昭君D. 班超22.下列史实中,能充分说明新疆地区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A. 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B. 昭君出塞C. 张骞第一次出西域D. 西汉开辟了著名的丝绸之路23.古丝绸之路是沟通东西方的一条重要商路.为丝绸之路开辟做出重要贡献的是A. 张骞B. 蔡伦C. 郦道元D. 王昭君24.我国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是在A. 秦朝B. 三国时期C. 西汉D. 东汉25.两汉时期的“西域”是指现在的A. 甘肃河西走廊B. 宁夏、青海C. 四川地区D. 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26.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27.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隶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的开通C. 昭君出塞D. 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28.丝绸之路最早开辟于西汉,对开通这条路线贡献最大的人物是张骞. ()A. 正确B. 错误29.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 ()A. 正确B. 错误30.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 张骞出使西域B. 丝绸之路的开通C. 西域都护的设置D. 宣政院的设置31.下列历史事件同时发生在公元前119年的是()①昭君出塞②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③班超出任西域都护④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2.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是在()A. 战国B. 秦朝C. 西汉D. 东汉33.“我们新疆好地方,天山南北好牧场……各族人民大团结,歌颂领袖毛泽东”这首《我们新疆好地方》既口昌出了新疆人民对乡土的热爱之情,也唱出了他们对党和B. 伊犁将军的设置C. 驻藏大臣的设置D. 西域都护的设置34.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哪一物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A. 核桃B. 小麦C. 石榴D. 葡萄35.新疆地区是我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该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 )A.张骞出使西域B.丝绸之路的开通C.西域都护的设置D.宣政院的设置36.汉武帝时,率军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的著名将领是( ) ①蒙恬②卫青③霍去病④张骞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37.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卫青B. 霍去病C. 班超D. 张骞38.汉武帝时,派两次出使西域:A. 班超B. 张骞C. 甘英D. 班固39.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是在: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西晋40.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西晋41.下图所示的路线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这条线路的开辟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首推A. 张骞B. 班超C. 卫青D. 王昭君42.张骞第一次赴西域的目的是()A. 开辟汉与西域之间的陆路交通B. 代表中央政府总管西域事务C. 联络大月氏攻打匈奴D. 为汉武帝寻找汗血宝马43.以下哪幅图片不能说明两汉时期频繁的对外交流( )A. B. C. D.44.下列有关“西域”的历史,说法正确的是 ( )A. 狭义的西域是指玉门关、阳关以东,葱岭以西的广大地区B. 汉武帝派人出使西域是为了联合乌孙夹击鲜卑C. 西汉时,西域都护的设置证明了西域(今西藏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D. 西汉时,随着西域与内地的联系日益密切,西域的骏马、瓜果等传入内地45.如果你穿越到东汉时期,你可能看到的是 ( ) ①一位官员正准备任职西域都护②洛阳一位商人带着大量丝绸、瓷器去西域贩卖③街市上到处可以买到西域的水果蔬菜④“汉人胡服”和“胡人汉服”的现象A. ①②B. ①②③C. ②③D. ①②③④张謇出使西域【答案】1. A2. B3. C4. C5. C6. C7. C8. A9. B 10. A11. A 12. C 13. C 14. B 15. A16. C 17. C 18. A 19. B 20. B21. B 22. A 23. A 24. C 25. D26. C 27. D 28. A 29. B 30. C31. D 32. C 33. D 34. B 35. C36. C 37. D 38. B 39. B 40. B41. A 42. C 43. C 44. D 45. B【解析】1.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史实.结合教材可知,西汉时期,汉武帝曾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中国与西域之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从而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基础.鉴真、玄奘是唐朝的高僧,班超出使西域是在东汉时期,保卫了“丝绸之路”.因此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2.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时期历代中央政府对新疆和西藏的管辖.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总管西域包括今天新疆地区的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A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元朝时,元政府加强对西藏的管辖,在中央设置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故B表述错误,符合题意.结合所学内容,CD项表述都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3.本题考查学生对秦汉历史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用制险塞”指长城的修筑,用于防御匈奴族南下,对于保护中原文化和人民生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武帝为北击匈奴于公元前138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司马迁称此行为“凿空”,之后汉与西域之间的联系加强,对于开辟沟通中西交通的大动脉丝绸之路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图①出现行省,可知是元朝的疆域图;图②出现《尼布楚条约》可知是清朝前期的疆域;图③出现西域都护和长安,可知是西汉的疆域;图④出现咸阳、长城和匈奴,可知是秦朝的疆域.按照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的朝代顺序,故选c.5.此题考查了历代政府对新疆地区管辖和清朝政府对西藏管辖的相关知识.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ABD都属于历代政府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所以ABD不符合题意;1727年开始设立驻藏大臣,是清中央政府全面总理西藏一切事务的最高行政长官,体现了国家主权之意志,代表了封建王朝至高无上的尊严.所以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不能反映历代政府都注重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所以C符合题意,故选C.6.本题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史实.为了联合大月氏人共同夹击匈奴,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此行的目的虽未达到,但是张骞向汉武帝报告了西域的很多情况,引起了汉武帝的极大兴趣.司马迁称张骞此行为“凿空”.“始开西域之迹”的正是张骞,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本题主要考查西汉、唐朝和明朝对外交往的内容.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到达中亚诸国.唐太宗时期玄奘西行,到达天竺.唐玄奘时期鉴真东渡日本.明成祖朱棣曾经派郑和七下西洋,加强中国与亚非国家的友好往来.他们都是中外交往的友好使者.根据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故选C.8.本题主要考查丝绸之路的有关内容.题干中告诉我们这是一条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线路,再从图中的线路走向、“长安”等信息中就很容易知道,这条线路就是丝绸之路.汉朝时,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汉朝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域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动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物品输入中国内地.可见,丝绸之路的开辟是在张骞通西域后,重要人物当然就是张骞.故选A.9.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对新疆地区管辖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标志着中央政府对西域地区的正式管辖,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两汉王朝的建立.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历史上称为西汉.公元25年,刘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故选A.1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开辟.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联系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的.公元前119年,汉武帝第二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汉匈之间交往日趋频繁.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骏马和瓜果开始传人中原,葡萄、石榴、核桃和苜蓿等植物传入中原,小麦不属于从西域传入的植物.故选A.12.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的开始,故选C.13.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古代管理西域的史实.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了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这是西域各国(即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由此可知,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AB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1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张骞通西域的理解.西汉时期,汉武帝于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从此汉朝和西域个交往日趋密切.汉朝和西域的商人和使者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转西亚,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故选B.15.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丝绸之路.我国古代称罗马帝国为大秦.罗马帝国建立后不久,以埃及的亚历山大港为基地,积极开展与东方的贸易,罗马人对中国的丝绸更加向往,因此,东汉时期中国和罗马帝国的贸易比较频繁,以致于“其王常欲通使于汉”.故选A.16.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故选C.17.本题考查的是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这是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的开始.故选C.18.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张骞通西域后,中国的丝和丝织品源源不断地从长安运出,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到达中亚、南亚和西亚,再转运到大秦,形成了著名的“丝绸之路”.故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人们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西域.故选B.20.本题考查的是张骞出使西域的相关史实.汉武帝时期,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西域和内地的联系,促成了西汉政府对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经营.故选B.21.本题主要考查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能力.根据材料中“‘凿空’西域,为汉代开启丝绸之路的使者”,可知使者是张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先后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建立了汉朝和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这就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A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B.22.此题考查的是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史实.张骞通西域建立了西汉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关系,加强了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西域的开发.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这是今新疆地区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所以BCD不对,故选A.23.本题主要考查张骞通西域的相关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既沟通了内地和西域的联系,又为管理西域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创造了条件,所以对开通陆上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故选A.24.本题考查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25.这道题考查了张骞通西域的相关知识,两汉时期,人们把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成为西域.因此两汉时期的“西域”是指现在的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故选D.26.本题主要考查了西汉时期西域都护的设置的知识点的记忆.张骞通西域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新疆地区成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27.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由题干可知考查的是对新疆的管辖,新疆隶属中央政府开始于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保护商旅往来,设置了西域都护.西域都护的设置就标志着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D.28.本题考查丝绸之路相关知识,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随后开拓的丝绸之路做出了重大贡献.所以本题表述正确.故选A.本题考查西域都护的设置,属识记层面的要求,难度不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后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所以本题表述错误.故选B.30.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故选C.31.本题主要考查发生在公元前119年的历史事件.根据已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长安,汉与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故选D.32.本题考查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于中央政府的史实.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管辖,新疆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3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西域都护的设置.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管理西域事务.从此,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故选D.34.本题考查汉朝和西域的交流.根据所学知识,张骞通西域后,西域的良种马、葡萄、石榴、苜蓿、核桃等传入中国,汉朝的铸铁、开渠、凿井等技术和丝绸、漆器、金属工具等也传入西域,小麦是我国北方劳动人民培植成功的植物.故选B.35.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通西域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从此,新疆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故选C.36.本题考查西汉反击匈奴的相关知识.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进攻匈奴,取得胜利,进一步发展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蒙恬是秦朝的大将;张骞是汉武帝时期,出使西域的使节.故选C.37.。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含答案)

中考历史章节突显题30例(14)——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1、蒙古风光好,游牧在草原。

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是 ( ) A.蒙恬B.汉武帝C.冒顿单于D.呼韩邪单于答案 C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是 ( )A.窦宪、窦固B.卫青、霍去病C.窦固、霍去病 D.窦宪、卫青答案 B3、汉武帝能够打败匈奴的最根本原因是A.卫青、霍去病等汉朝将士英勇善战B.汉武帝本人雄才大略,又善于用人C.和亲政策持续几十年,匈奴失去斗志D.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答案 D4、对下图历史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A.汉武帝时国力强盛B.汉元帝把王昭君嫁给了松赞干布C.东汉时对匈奴实行和亲政策D.此事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答案 D5、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A.冒顿单于 B.呼韩邪单于C.老上单于D.郅支单于答案A6、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答案 B7、汉武帝时反击匈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A.汉武帝具有雄才大略 B.国力强盛C.匈奴社会制度落后 D.卫青、霍去病英勇善战答案 B8、下列对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A.西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是反侵略战争B.西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是西汉政府和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是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答案 B9、“大丈夫当学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长驱数十万众,纵横天下。

”材料中的“卫青、霍去病,立功沙漠”打败了()A.匈奴B.犬戎C.鲜卑族D.山戎答案 A10、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

这两组诙谐有趣的话反映的史实是()A.通西域,北击匈奴B.通吐蕃,南击南蛮C.通夷洲,西击党项D.通南中,东击匈奴答案 A11、为了阻止匈奴南下骚扰边境,汉朝政府曾采取过两种不同的政策。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4《丝绸之路》同步练习(含答案)

【中图版】七年级上册:3.4《丝绸之路》同步练习(含答案)

丝绸之路一、张骞通西域1.西域的地理位置:汉代,人们把今天甘肃阳关、玉门关以西的广大地区叫做西域。

张骞出使西域联合乌孙夹击匈奴(1)时间:公元前 60年。

(2)意义: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中央政府管辖。

二、丝绸之路1.关键人物:张骞。

2.路线:从长安出发过河西走廊,经阳关或玉门关进入今新疆,然后分天山南路或昆仑山北路到达西面更远的地方。

3.运输的商品(1)汉朝向西域运去的商品主要有丝织品、铁器、漆器等,其中以丝绸为大宗。

西域运来的主要是良马、香料、葡萄、石榴、苜蓿、胡麻、胡桃等。

(2)沿着丝绸之路往来的不只是物品,还有科学技术和思想文化。

中原地区的冶铁和凿井技术传到了西方,佛教、魔术、乐舞、雕塑等传入内地。

4.作用: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

【问题1】如何认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探究:西汉同西域的关系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并立的政权,平等的关系。

当时双方人员友好往来,经济文化交流加强,都面临匈奴的威胁。

第二阶段是从属关系,西汉设西域都护,行使行政管辖权。

【问题2】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什么影响?这条中西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探究:丝绸之路的开辟,不仅对促进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有力地促进了中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国发明的造纸术、印刷术、火药等,后来都是由这条丝绸之路传入西亚再传至欧洲。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也是由此路首先向东传入中国的。

因此可以说,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一条世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它不仅沟通了东西方文明,而且促成了这两个文明的相互渗透。

这条丝绸之路,至今仍是中西交往的一条重要通道,在我国当今的对外经济文化交流中仍然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我们应该很好地加以利用。

1.汉武帝两次派谁出使西域()A.霍去病主父偃C.张骞謇C.霍去病率兵收回河套地区D.王昭君出塞3.古诗有云:“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可西汉张骞不畏雄关险阻,为丝绸之路的开辟作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的正确路线是()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B.长安→河西走廊→安息→今新疆境内→大秦C.洛阳→安息→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大秦D.洛阳→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4.下图是张骞出使西域示意图,今天我国的哪一地区在古代完全属于西域地区()A.西藏地区B.新疆地区C.内蒙古地区D.东北地区5.安徽萧县、怀远和宁国分别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阅读答案及译文是岁也,大将军姊子霍去病年十八,幸,为天子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受诏与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

于是天子曰:“剽姚校尉去病斩首虏二千二十八级,及相国、当户①,斩单于大父行籍若侯产,生捕季父罗姑比,再冠军,以千六百户封去病为冠军侯。

其秋,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欲召诛浑邪王。

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边。

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

骠骑乃驰入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者八千人,遂独遣浑邪王乘传②先诣行在所,尽将其众渡河,降者数万,号称十万。

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任。

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由此上益重爱之。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天子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骠骑尚穿或塌鞠。

事多此类。

大将军为人仁善退让,以和柔自媚于上,然天下未有称也。

骠骑将军自四年军后三年,元狩六年而卒。

天子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赞曰:苏建尝说责:“大将军至尊重,而天下之贤士大夫无称焉,愿将军观古名将所招选者,勉之哉!”青谢曰:“武安③之厚宾客,天子常切齿。

彼亲待士大夫、招贤黜不肖者,人主之柄也。

人臣奉法遵职而已,何与招士!”骠骑亦方此意。

为将如此。

注释:①相国、当户:均匈奴的官名。

②传:驿站,此指驿站备用的车驾。

③武安:武安侯田蚡,武帝叔,武帝少时专权。

6.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

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天子闻之于是恐其以诈降而袭边乃令骠骑将军将兵往迎之骠骑既渡河与浑邪王众相望浑邪王裨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

初三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

初三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

初三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1.清代诗人彦德有诗曰:“闺阁堪垂世,明妃冠汉宫。

一身连朔漠,数代靖兵戎。

若以功名论,几与卫霍同。

”诗人歌颂的是()A.王昭君B.张骞C.文成公主D.鉴真【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的相关知识内容。

明妃是对汉朝时期王昭君的称谓。

昭君出塞,使汉朝边境安定了较长的一段时间,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彦德有的诗正是歌颂了昭君出塞的伟大历史功绩。

故答案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2.下列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是()A.老子是道家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B.昭君出塞,密切西汉与西藏少数民族的关系。

.C.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改汉姓、穿汉服、学汉语、通汉婚等改革根本目的是维护自身统治的需要。

D.唐朝统治者创立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

【答案】B【解析】此题考查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点,据题文要求选出对中国古代史的有关史实表述不正确的选项。

选项中ACD表述是正确的选项;B昭君出塞是与匈奴族和亲,密切了西汉与匈奴族的民族关系,不正确,与题意要求相符,故选B,【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族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3.被称为“汉家和亲第一公主”的刘细君生活的朝代是()A.西汉B.鉴真C.唐朝D.清朝【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朝的民族关系,是基础题。

此题的关键是“汉家和亲第一公主”,其“汉家和亲”,意思就是汉族与外族和亲。

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刘细君出塞,远嫁乌孙国和亲。

故此题选择答案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4.“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不能不研究秦始皇;研究中国古代边疆史,不能不研究汉武帝。

”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是A.修筑长城,抵御匈奴B.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C.设宣政院加强对西藏管辖D.在新疆设置伊犁将军【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汉武帝在巩固边疆方面的贡献的相关知识内容。

西汉与匈奴试题及答案

西汉与匈奴试题及答案

西汉与匈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西汉时期与匈奴的战争开始于哪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宣帝答案:C2. 汉武帝时期对抗匈奴的主要将领是以下哪位?A. 卫青B. 霍去病C. 李广D. 以上都是答案:D3. 以下哪项不是西汉与匈奴战争的结果?A. 匈奴的分裂B. 西汉的衰落C. 丝绸之路的开辟D. 匈奴的西迁答案:B4. 汉武帝时期,为了对抗匈奴,采取了哪些措施?A. 修建长城B. 屯田制C. 推行均田制D. 以上都是答案:D5. 西汉时期,匈奴的单于是谁?A. 冒顿B. 呼韩邪C. 伊稚斜D. 以上都是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西汉时期,匈奴的入侵给汉朝带来了严重的威胁,其中最著名的战役是____。

答案:马邑之战2. 汉武帝为了加强边防,派遣了____将军前往北方进行军事行动。

答案:卫青3. 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最终以____的投降而告一段落。

答案:呼韩邪4. 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使得汉朝的国力得到了极大的消耗,但也促进了汉朝的军事改革和____的发展。

答案:丝绸之路5. 匈奴的西迁,最终导致了欧洲历史上的____的入侵。

答案:匈人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起因和过程。

答案:西汉与匈奴战争的起因主要是匈奴的频繁入侵和掠夺,汉武帝为了维护国家的统一和边疆的安全,决定对匈奴进行军事打击。

战争过程中,汉武帝派遣卫青、霍去病等将领多次深入匈奴腹地,进行了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最终迫使匈奴分裂和西迁。

2. 西汉与匈奴战争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答案:西汉与匈奴战争对后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汉朝的军事实力得到了加强,二是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的文化交流,三是匈奴的西迁对欧洲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四是汉朝的边疆防御体系得到了加强,为后来的边疆政策提供了借鉴。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含解析)

人教版历史和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含解析)

初中历社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三课《汉武帝推进大一统格局》同步练习1.汉武帝采取的利于抑制大商人牟取暴利的措施是( )①中央统一铸造货币②收归食盐的生产销售权③统一度量衡④中央经营铁器生产销售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2.西汉初年,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出现了封建社会的“治世”,史称( )A. 汉武帝大一统B. 文景之治C. 光武中兴D. 贞观之治3.汉初统治者采取的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是( )A. 分封制B. 郡县制C. 郡国制D. 行省制4.造成这种情况普遍产生的重要原因与下列哪些人物有关()A. 刘彻,董仲舒B. 汉武帝,李斯C. 刘备,诸葛亮D. 刘邦,萧何5.史书载:“主父偃说上曰:‘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于是“上从其计”。

史书中“上从其计”的目的是()A. 吸取秦亡的教训B. 推行儒学教育C. 破格录用人才D. 削弱诸侯国力量6.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是我国古代历史上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事件,下列对张骞这次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表述正确的是()A. 加强和西域间的经济文化交流B. 加强对西域地区的开发C. 为西域都护府的设立准备条件D. 为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7.西汉初年经济萧条,国家贫穷,几任皇帝都非常重视休养生息,减轻百姓的负担。

连续12年免除全部赋税,并将原来每年一次的徭役改为每三年一次,这个人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8.西汉中后期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法家学说B. 儒家学说C. 墨家学说D. 道家学说9.汉初西汉政府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到汉武帝时却大力反击匈奴的原因有()①经济繁荣,国力强大②巩固西汉的政权③为了吞并匈奴④确保北部边疆的安宁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0.今新疆地区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中央政府直接管辖新疆最早是在()A. 秦朝B. 西汉C. 东汉D. 唐朝11.班固《汉书》中“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记载的是汉武帝巩固统治的哪一措施?()A. 颁布“推恩令”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 派张骞出使西域D. 统一文字12.蔡伦被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句”“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A. 修筑都江堰B. 发明印刷术C. 改进造纸术D. 编著《九章算术》13.下图是《汉代讲学图》,他们讲学的内容最有可能是()A. 法家学说B. 儒家学说C. 兵家学说D. 道家学说14.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含解析 (含答案)

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含解析 (含答案)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 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B.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D.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2.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3.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4.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

若你是其中一员。

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5. 大败匈奴,使之不能与西汉抗衡的重要将领是()A. 蒙恬B. 卫青、霍去病C. 窦固D. 窦宪6. 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 文帝、景帝──“文景之治”B. 秦始皇──反击匈奴C.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7. 在西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名将,其中立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誓言的青年将军是()A. 卫青B. 李广C. 霍去病D. 李陵8. 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A. 蒙恬率军出击匈奴B.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 窦宪率军出击匈奴D. 窦固率军出击匈奴9.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10. 公元前119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出击匈奴的西汉皇帝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景帝11.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含解析

全国通用中考历史专项练习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含解析

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1. 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B.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D.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2. 史学家剪伯赞赋诗曰:“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诗的前两句说的是汉武帝时期反击匈奴的事件,后两句指的是()A. 昭君出塞B. 张骞出使西域C. 西域都护的设置D.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3.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4.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5. 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舞台。

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 汉与匈奴和亲B. 文成公主出嫁C. 实行改土归流D. 设立驻藏大臣6.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

若你是其中一员。

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7.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此诗赞扬的历史事件是()A. 汉武帝的大一统B. 张骞通西域C. 昭君出塞D.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8. 大败匈奴,使之不能与西汉抗衡的重要将领是()A. 蒙恬B. 卫青、霍去病C. 窦固D. 窦宪9. 正在央视电视剧频道热播的《昭君出塞》,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

初一历史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试题1.“昭君出塞”时的西汉皇帝是()A.汉高祖B.汉武帝C.汉元帝D.汉明帝【答案】C【解析】公元前54年,匈奴呼韩邪单于被他哥哥郅支单于打败,南迁至长城外的光禄塞下,同西汉结好,曾三次进长安入朝,并向汉元帝请求和亲。

王昭君听说后请求出塞和亲。

象征她将给匈奴带来和平、安宁和兴旺。

后来呼韩邪单于在西汉的支持下控制了匈奴全境,从而使匈奴同汉朝和好达半个世纪。

【考点】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2.电视剧《昭君出塞》的热播,引起了观众对历史上这位“落雁美女”大义和亲的辉煌事迹的极大兴趣。

你知道王昭君和亲嫁给了哪一民族的首领A.鲜卑族B.匈奴族C.藏族D.蒙古族【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汉朝民族关系的认识和理解,西汉和匈奴的关系是有和有战,和主要是指和亲政策,汉元帝时,匈奴呼韩邪单于向西汉请求和亲,汉元帝就把宫女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边境出现了安定的局面,昭君为汉匈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本题选B。

【考点】昭君出塞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昭君出塞是历史教材中的基础知识点,也是考试命题的重点,学生一般据课本知识直接能得出答案,属于送分题。

3.“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这首诗歌颂的是以下哪位人物?()A.卫青B.霍去病C.王昭君D.张骞【答案】C【解析】“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

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

”著名史学家翦伯赞这首诗歌颂的是王昭君,颂扬的是昭君出塞的史实,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昭君出塞点评:关于昭君出塞,学生还要知道,汉元帝将宫女王昭君远嫁呼韩邪单于,这次和亲使北部边疆出现了几十年的和睦安宁。

昭君出塞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

4.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是()A.冒顿单于B.呼韩邪单于C.松赞干布D.怀仁可汗【答案】A【解析】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起强大国家的是匈奴族首领冒顿单于;呼韩邪单于是西汉后期匈奴单于;松赞干布是吐蕃王朝的立国之君;怀仁可汗是回纥汗国的建立者,名骨力裴罗,故选A。

西汉与匈奴试题及答案

西汉与匈奴试题及答案

西汉与匈奴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A. 友好往来B. 贸易合作C. 军事对抗D. 文化交流答案:C2. 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采取的主要策略是:A. 和亲政策B. 经济制裁C. 军事征服D. 外交孤立答案:C3. 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是西汉时期对匈奴作战的著名将领?A. 霍去病B. 张骞C. 卫青D. 李广答案:C二、填空题4. 西汉时期,汉武帝派遣______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

答案:张骞5. 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主要发生在______地区。

答案:漠北三、简答题6. 简述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特点。

答案:汉武帝时期汉朝与匈奴的战争特点主要表现在规模大、持续时间长、战略深远。

汉朝采取了积极的攻势,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漠北之战等,力图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同时,汉朝还通过外交手段,如和亲、招降等,削弱匈奴的实力。

四、论述题7. 论述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关系的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西汉时期,汉朝与匈奴的关系经历了从和亲到战争再到最终的和平共处的过程。

汉武帝时期,汉朝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手段,逐步削弱了匈奴的势力,最终迫使匈奴分裂,部分匈奴人归附汉朝。

这一过程不仅巩固了汉朝的边疆安全,也为后来的丝绸之路贸易和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同时,汉朝与匈奴的战争也促进了军事技术和战术的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五、材料分析题8.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汉武帝对匈奴采取的策略及其效果。

材料:汉武帝时期,汉朝对匈奴采取了积极的军事攻势,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漠北之战等,力图彻底解决匈奴问题。

同时,汉朝还通过外交手段,如和亲、招降等,削弱匈奴的实力。

答案:汉武帝对匈奴采取的策略主要包括军事征服和外交手段。

军事上,汉武帝多次组织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如漠北之战,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削弱了匈奴的军事力量。

外交上,通过和亲、招降等手段,分化匈奴内部,进一步削弱其整体实力。

浙江省金华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1)

浙江省金华市2017年中考历史真题试题(含解析) (1)

2017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1.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

决定设立()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一项重大的历史性战略选择。

A.深圳经济特区 B.上海浦东新区C.河北雄安新区 D.福建白贸试验区2.2017年4月20日,()货运飞船在海南文昌成功发射。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二步的收官之作。

标志着我国即将开启空间站时代。

A.天宫二号 B.神舟十一号C.长征五号 D.天舟一号3.“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

若你是其中一员。

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①⑦ B.①④ C.②④ D.③④4.习近平主席指出,21世纪是海洋世纪,只有着力打造“向海经济”。

才能写好。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篇章。

以下史实。

能论证“向海则兴”的是()A.丸鉴真东渡B.戚继光抗倭C.新航路开辟D.两河流域文明兴盈5.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下赶往近代的最韧一步。

”而早在“这场战争”发生前的二百年,此时的西方国家()A.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B.启蒙运动达到高潮C.美国确立了共和体制D.英国开始资产阶级革命南湖红船,13位中华优秀儿女,做出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

回答6~7题。

6.这件“开天辟地的大事”所确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A.自强“求富” B.三民主义 C.民主和科学D.共产主义7.中国共产党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下列属于中共领导下反法西斯侵略的战役是()①平型关战役②台儿庄战役③萧皇塘战役④渡江战役。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二、非选择题8.中日关系的历史演变告诉我们,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光绪二十二年上任的杭州知府林启曾说:“东方蚕业•日本进步最猛,由其采取外国养蚕成法,日人一一仿行,遂以夺我中国蚕利。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

初三历史大一统的汉朝试题答案及解析1.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大有作为的皇帝之一。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武帝雄才大略,即位之初,卓然罢黜百家,今后学者有所统一。

始分藩国,而子弟毕侯矣。

更钱造币以赡用。

征匈奴四十馀,匈奴远遁,日以削弱。

——《古代历史史料汇编》材料二汉武帝在位54年,是中国古代统治年代比较长的帝王。

汉武帝时代,西汉王朝开始进入全盛时期。

汉武帝表现出雄才大略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在他统治期间,以汉族为主体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空前的巩固,汉文化的主流形态基本形成。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请回答:(1)据材料一,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主要措施。

(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武帝的主要功绩。

(2分)【答案】(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颁布推恩令;铸造钱币;征讨匈奴(4分) 4(2)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对汉文化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任意两点得2分);【解析】(1)本小题考查的是汉武帝的大一统。

经过汉初的休养生息,国力逐渐增强,年轻的汉武帝立志要有所作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

在思想上,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解除了地方的王国问题;在经济上实行盐铁专卖、铸造五铢钱;军事上派卫青、霍去病征讨匈奴,解除了匈奴对北方边境的威胁。

(2)本小题考查的是评价汉武帝的统治。

汉武帝作为一个雄才伟略的皇帝,彻底解决了汉初以来的王国问题,扫除了北方边境的威胁,极大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国家统一得到空气巩固;思想上独尊儒术的推行,重视儒学教育,对汉文化及中华主流形态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统治下使西汉进入了全盛时期。

历史上常把他与秦始皇并列,称为秦皇汉武。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2.有史学家认为:“孔子的学说在生前并没有被普遍接受,更不用说贯彻了。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说课讲解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中考文言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9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题)说课讲解

二、古诗文阅读(30分)2.(18分)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古文选段,完成各题。

广既从大将军青(卫青)击匈奴,既出塞,青捕虏知单于所居,乃自以精兵走之,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出东道。

东道少回远,而大军行水草少,其势不屯行。

广自请曰:“臣部为前将军,今大将军乃徙令臣出东道;且臣结发而与匈奴战,今乃一得当单于,臣愿居前,先死单于。

”大将军青亦阴受上(汉武帝)诫,以为李广老,数奇(运气不好),毋令当单于,恐不得所欲。

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

广时知之,固自辞于大将军。

大将军不听,令长史封书与广之莫府,曰:“急诣部,如书。

”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引兵与右将军食其(赵食其)合军出东道。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而令广并于右将军军(合并)B.东道少回远(稍稍)C.大将军青亦阴受上诫(暗中)D.固自辞于大将军(固然)(2)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C 。

A.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B.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C.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D.而是时公孙敖新失侯为中将军/从大将军/大将军亦欲使敖与俱当单于/故徙前将军广(3)下列对“广不谢大将军而起行,意甚愠怒而就部”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A 。

A.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B.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回到了自己的军部。

C.李广没有向大将军告辞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D.李广没有向大将军道谢就离开了,怒气冲冲地来到了自己所在的部门。

(4)下列关于选文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

A.大将军卫青、右将军赵食其、前将军李广都是此次与匈奴作战的汉朝将领。

B.李广二十来岁就开始与匈奴作战,所以特别想当先锋,率先战死在单于面前。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
1、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 汉初的休养生息政策,使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2、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公元前127——夺取河套地区(公元前127年派卫青) (2)公元前121——夺取河西走廊(公元前121派霍去病) (匈奴势力大大损失) (3)公元前119——漠北战役(匈奴大败,不能再与西汉抗 衡)
评析
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
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西汉国力强盛
汉武帝对匈奴的战争是为了反对匈奴的掠夺,
其结果有利于国家统一和边疆的巩固,促进 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是正义的战争。
卫青(?—前106),河东平阳(今山西) 人。卫皇后弟。本平阳公主家奴,后为汉武帝 重用,官至大将军,即最高的军事将领。多爱士,深得部下拥戴。
霍去病(?—前117),河东平阳人,卫青 的外甥,善骑射。18岁跟随卫青作战,官至骠 骑将军。他为人很少说话,敢于冲锋陷阵。常 深入蒙古大沙漠数千里,追击匈奴贵族。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解析版)

第12课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解析版)
4.(2023·江苏苏州中考)从汉武帝建元五年设置五经博士,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专攻经学的博士弟子由武帝时的五十人,逐步递增,成帝时增加到三千人。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
A.“文景之治”政治清明B.பைடு நூலகம்举制度逐步确立
C.“推恩”诸侯加强控制D.儒家经学成为官学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建议,实行“罢黜百家,尊崇儒术”,并在长安设立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材,导致出现儒家经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D项正确;“文景之治”政治清明是汉文帝、汉景帝所开创,排除A项;察举制度确立,与材料儒家经学发展无关,排除B项;“推恩”诸侯加强控制属于政治措施,与材料儒家经学发展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15.(2023·甘肃平凉中考)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这做法()
A.清除了汉代民族之间的隔阂B.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
C.实现了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D.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汉武帝曾派著名农学家赵过到边疆地区传播农耕技术,他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了代田法,还把“三犁共一牛”的耕作技术带到西北边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在西北边疆地区推广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有助于推动西北边疆农业发展,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民族隔阂”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了推广先进的耕作技术,没有体现“农业生产工具的变革“,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加强了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
9.(2023·湖北黄冈、孝感、咸宁中考)秦代焚书坑儒重在“禁”,采用简单粗暴的行政手段强制解决意识形态问题,激起了强烈反抗。汉代尊崇儒术重在“尊”,把儒家经术作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基本内容,将其贯穿于学校教育和入仕途径之中,从而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由此可知()

文言文《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文言文《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阅读练习与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霍去病,大将军青姊少儿子也。

去病以皇后姊子,年十八为侍中。

善骑射,再从大将军。

大将军受诏,予壮士,为剽姚校尉,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以二千五百户封冠军侯。

元狩二年春为骠骑将军,将万骑出陇西,有功,益封二千二百户。

其夏,去病与合骑侯敖俱出北地,异道。

博望侯张骞、郎中令李广俱出右北平,异道。

广将四千骑先至,骞将万骑后。

匈奴左贤王将数万骑围广,广与战二日,死者过半,所杀亦过当。

骞至,匈奴引兵去。

骞坐行留,当斩,赎为庶人。

而去病出北地,遂深入,合骑侯失深入,常与壮骑先其大军,军亦有天幸,未尝困绝也。

然而诸宿将常留落不耦。

由此去病日以亲贵,比大将军。

其后,单于怒浑邪王居西方数为汉所破,亡数万人,以骠骑之兵也,欲召诛浑邪浑邪裨王将见汉军而多欲不降者,颇遁去。

去病乃驰入,得与浑邪王相见,斩其欲亡去病为人少言不泄,有气敢往。

上尝欲教之吴孙兵法,对曰:“顾方略何如耳?不至学古兵法。

”上为治第,令视之,对曰:“匈奴不灭,无以家为也。

”由此上益重爱之。

然少而侍中,贵不省士。

其从军,上为遣太官赍数十乘,既还,重车余弃粱肉,而士有饥者。

其在塞外,卒乏粮,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蹴鞠也。

事多此类。

元狩六年薨。

上悼之,发属国玄甲军,陈自长安至茂陵,为冢象祁连山。

谥之,并武与广地曰景桓侯。

(节选自《汉书·卫青霍去病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B.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C.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D.浑邪王与休屠王等谋欲降/汉使人先要道边/是时/大行李息将城河/上得浑邪王/使即驰传以闻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1. 下面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 公元前200年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B.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D.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2.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不起作用D. 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3.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A. 蒙恬B. 主父偃C. 霍去病D. 王昭君4. “穿越跑”是许多马拉松比赛上的亮丽风景线。

若你是其中一员。

穿越到西汉,可能看到的情景有()①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凯旋而归②诸子百家就推恩令的利弊各抒己见③皇帝与蒙古王公在木兰围场围猎④太学儒生董某因学习成绩优秀直接为官。

A. ①③B. ①④C. ②④D. ③④5. 大败匈奴,使之不能与西汉抗衡的重要将领是()A. 蒙恬B. 卫青、霍去病C. 窦固D. 窦宪6. 下列相对应的选项中,错误的一项是()A. 文帝、景帝──“文景之治”B. 秦始皇──反击匈奴C.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 刘邦、项羽──楚汉之争7. 在西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名将,其中立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誓言的青年将军是()A. 卫青B. 李广C. 霍去病D. 李陵8. 贾谊在《过秦论》一文中写道:“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这是由于下列哪一次军事行动造成的?()A. 蒙恬率军出击匈奴B.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 窦宪率军出击匈奴D. 窦固率军出击匈奴9. 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的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10. 公元前119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出击匈奴的西汉皇帝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景帝11.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张骞出使西域②派大将卫青和霍去病北击匈奴③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④将盐铁经营权下放至地方。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

”下列与“汉武”有关的历史事件有()①派蒙恬出使西域②采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③大规模反击匈奴④实行“推恩令”,加强了中央集权。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13.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 汉武帝,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汉武帝时和亲不再起作用D. 汉武帝时匈奴实力衰弱14. 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A. 河套地区B. 河西走廊地区C. 漠北地区D.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15. 下列发生在两汉时期的几个历史事件中,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对抗的是()A.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B. 不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得河套地区C.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D. 汉元帝时期,昭君出塞16. 大型历史剧《汉武大帝》你看了吗?汉武帝刘彻采取措施最终完成了大一统局面。

在这一过程中,他曾派出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哪个少数民族的骚扰()A. 犬戎族B. 山越族C. 匈奴族D. 乌桓族17. 汉高祖、文帝、景帝对匈奴主要采取“和亲”的国策,汉武帝主要采取主动进攻的政策,西汉对匈奴的政策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 高祖、文帝、景帝软弱无能B. 汉武帝雄才大略C.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D. 汉武帝遇到了卫青、霍去病这样的将才18.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A. 匈奴B. 突厥C. 契丹D. 女真19. 以下史实中,不是发生在汉武帝时期的是()A. 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B. 昭君出塞C. 张骞通西域D.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0.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A. ③①④②B. ①③②④C. ①③④②D. ③①②④21. 公元前119年,奉汉武帝之命,在漠北战役中带兵大败匈奴的将领是A. 卫青、霍去病B. 蒙恬C. 班超D. 窦固、窦宪. 汉初采取和亲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密切与匈奴的友好关系B. 匈奴单于主动请求C. 汉初国力不足D. 汉高祖对匈奴施恩23. 汉武帝派大军出击匈奴,使匈奴再也不能与西汉对抗的是在()A. 公元前119年B. 公元119年C. 公元前1世纪中期D. 公元1世纪中期24. 下列历史事件同时发生在公元前119年的是()①昭君出塞②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③班超出任西域都护④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25. 汉武帝从匈奴手中夺取了( )A. 河套地区B. 河西走廊地区C. 漠北地区D. 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26. 汉武帝时,率军兵分两路深入漠北决战,大败匈奴,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的著名将领是() ①蒙恬②卫青③霍去病④张骞A. ①②B. ②④C. ②③D. ①④27. 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探险,形成了丝绸之路,造福当时,泽及后人。

这里的“他”指的是 ( )A. 卫青B. 霍去病C. 班超D. 张骞28. 卫青、霍去病能够打败匈奴,使之无力与西汉抗衡的根本原因是()A. 卫青.霍去病具有高超的指挥才能B. 西汉人民强烈的爱国精神C. 匈奴发生内乱D. 西汉国力强盛29. 2008年度中国“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上,排在前两位的是“北京奥运会”、“金融危机”,如果是公元前119年的“年度十大流行语”排行榜,你认为排在前两位的是()A. 秦国统一、秦始皇立B. 大泽乡起义、楚汉之争C. 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张骞通西域D. 文景之治、汉武帝大一统30. 公元前119年,带兵大败匈奴的是()A. 蒙恬B. 窦固C. 卫青、霍去病D. 窦宪31. 秦统一六国后,建立起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修筑万里长城。

汉通过休养生息、解决王国问题、独尊儒术和北击匈奴,出现了“大一统”。

从上述内容可以概括出秦汉时期的阶段特征为()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B. 社会变革C.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D. 国家的产生和发展32. 在西汉武帝时期,汉帝国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在战争中涌现出许多名将,其中立下“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誓言的青年将军是()A. 卫青B. 李广C. 霍去病D. 李陵33. 西汉时期打败匈奴的著名将领是:①卫青②蒙恬③ 霍去病④ 窦固⑤窦宪A. ①②B. ②③C. ④⑤D. ①③34. 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西汉国力的强盛B. 匈奴的分裂C. 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D. 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35. 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①卫青大败匈奴②匈奴统一蒙古草原③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④昭君出塞A. ①②③④B. ①②④③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36.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的大一统在军事方面的主要表现包括:①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②派大将窦固、窦宪北击匈奴③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④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37. 汉武帝时期改变汉初对匈奴的“和亲” 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西汉国力的强盛B. 匈奴的分裂C. 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D. 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38. 贾谊(公元前200一公元前168)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引文指的是()A. 蒙恬率军反击匈奴B. 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C. 窦固率军反击匈奴D. 窦宪大败北匈奴39. 西汉初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对匈奴采取攻势,导致这一变化主要原因是()A. 汉武帝态度比汉初皇帝强硬B. 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C. 汉武帝时,和亲政策起不到作用D.汉武帝时匈奴势力衰弱40. 汉武帝时,发动了对匈奴的大规模反击战争。

当时汉军的统帅是()A. 卫青.窦固B. 卫青.霍去病C. 窦固.霍去病D. 韩信.卫青41. 《史记• 匈奴传》记叙了这样一件事:在汉军的打击下,匈奴失去水草丰美的河西走廊,经济上大受损失,他们悲伤地唱道:“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你认为这一现象应该发生在A. 汉高祖时期B. 汉景帝时期C. 汉武帝时期D. 汉元帝时期42. 西汉时期打败匈奴的著名将领是()。

①卫青②蒙恬③ 霍去病④ 窦固⑤窦宪A. ①②B. ②③C. ④⑤D. ①③43. 汉武帝时期改汉初对匈奴的“和亲”政策为进攻政策的主要原因是()A. 西汉国力的强盛B. 匈奴的分裂C. 卫青、霍去病的英勇抗击D. 张骞出使西域的成功有涉及的,请选择“C”44. 秦始皇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

( )A. B. C.45. 公元前1年,秦国完成了统一全国的大业。

( )A. B. C.46. 汉武帝最重要的政绩是结束了分裂,完成了统一。

( )A. B. C.47. 为了巩固北方边疆,汉武帝北击匈奴,设置河西四郡。

( )A. B. C.48. 秦始皇、汉武帝都为我国历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 )A. B. C.49. “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

”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A. 通西域,北击匈奴B. 通吐蕃,南击南蛮C. 通夷洲,西击党项D. 通南中,东击东胡50. 河西走廊位于甘肃省西北部祁连山和北山之间,又叫甘肃走廊。

因为位置在黄河以西,所以叫“河西走廊”。

位于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是丝绸之路上的四颗明珠,请判断这四郡都是在哪位皇帝在位时设置的()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景帝D. 汉武帝51. 在汉武帝时期,对匈奴的战争中作出突出贡献的有A. 陈胜、吴广B. 项羽、刘邦C. 卫青、霍去病D. 窦固、窦宪52 公元前119年,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分别率军出击匈奴的西汉皇帝是A. 汉高祖B. 汉文帝C. 汉武帝D. 汉景帝53. 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

这两组诙谐有趣的话反映的史实是A. 通西域,北击匈奴B. 通吐蕃,南击南蛮C. 通夷洲,西击党项D. 通南中,东击匈奴54. 大将卫青、霍去病抗击的少数民族是A. 匈奴族B. 契丹族C. 女真族D. 蒙古族55. 秦始皇和汉武帝为安定北边,都曾派兵大举反击哪一游牧民族的进扰A. 突厥B. 女真C. 契丹D. 匈奴56. 下列事件使匈奴不能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 汉高祖率军抵御匈奴B. 蒙恬出击匈奴C. 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D. 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7. 下面发生在秦汉时期的几件历史事件中,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 秦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B. 公元前119年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C. 汉武帝派兵攻打匈奴,夺取河套地区D. 东汉时期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58.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A. 西汉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 匈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C. 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D. 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59. 迫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的是A. 河套战役B. 白登战役C. 漠南战役D. 漠北战役60. 汉武帝时大规模反击匈奴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匈奴西迁的战役是A. 河套战役B. 漠南战役C. 白登之战D. 漠北战役61. 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