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2023年中考历史倒计时冲刺备考策略(5)
![2023年中考历史倒计时冲刺备考策略(5)](https://img.taocdn.com/s3/m/eb65e52c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95.png)
2023年中考历史倒计时冲刺备考策略(5)第四章中考答题技巧篇(二)中考历史非选择题答题技巧中考历史非选择题形式较多,如有填空题、判断说明题、简答题、综合题、材料分析题等等等,本专题之介绍材料分析题和综合探究题为例。
一、材料分析题答题技巧:材料分析题要注意三方面能力的提高。
1、审题能力2、从材料中提炼信息的能力3、组织答案、语言表述、分析、说明等能力一、如何审题1、审设问【例题】(2022广东真题)材料二:观察材料二中的长安城平而图,概括《登观音台望城》所反映的唐朝长安城的特点。
(4分) 【步骤一】划出答题依据、设问词、中心词和答题词。
【步骤二】按设问词和答题词可以把材料解析题划分为多种类型(本专题不再一一详细罗列,只举常见类型分析)A.如按设问词常见类型有“概括类”、“指出类”、“简析类”、“评价类”等。
(1)概括类:概括的意思是在总结归纳材料信息的基础上,提炼出简练的语言来表达出规律性的认识,因为是中考,要求相对比高考低,只要用简练归纳语言较准确的表达出来即可;这里就有一个诀窍就是尽量不要朝材料原话,要稍稍归纳提练一下。
(2)简析类:简析即简单分析一下,要根据上一问答案或题干反映的信息进行简单分析,要求有理有据。
答题公式是“根据……”分析出“什么……”这种结论。
B .按答题词分类主要有特点特征类、分析原因目的类、影响作用类等。
最常见的是特点类。
【试题分析】根据平面图、其实还可以根据右边文字可知,长安城棋盘式的街道、正南正北的道路、朱雀大街是中轴线、宫城、皇城在城的正北方,有“面南背北”之意,概括后提炼为:市坊分开;规划整齐;左右对称,成中轴线分布;皇权色彩浓厚。
二、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例题中要求从平面图得出信息,这要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既看到表象又能概括出本质。
此题还可从文字中获取信息。
方法一般是找出关键词句概括分析出答案。
表格式试题还要看趋势、特点,并能分析出原因。
三、组织答案一般要把获得的信息与教材内容比较,判断出其真实性,再得出认识。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5ae1b0fff90f76c661371a45.png)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答思路和方法
1、带着问题读材料
2、重视材料出处
3、读懂材料,挖掘引申含义
4、善于提取有效信息(关键字、句)
5、规范做答
如何分析材料?
大致有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文结合型材料题、表格型材料题。
(1)文字型:找层次性的标点符号,如句号或者分号,一个材料分成若干句话,总结出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找出每句话之间的关系或联系,最后总结每一个材料的中心意思。
(2)图片型:首先大家对书本上的所有的图片要熟悉,看到图片应该想到跟图片相关的事件的背景、经过,内容、作用、影响等等相关的内容。
不能只看图片的本身,要看到跟图片相关的所有历史信息。
(3)表格型:主要是比较数字的变化,要透过数字看到背后的历史信息。
主要是横比和竖比资料的变化(上升还是下降的趋势,分析其原因)。
(4) 通常每题的最后一问是考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遇到诸如给我们什么启示或者认识的,根据每个材料的中心意思答题,如遇到上述材料结合一起设问的,就应要注意答题一定要符合每段材料的中心意思。
(5)答题是关键,按问而答。
问答题是采点给分,所以后面的分值就是给你提示本题有几个答题角度。
(如2分题一定最少答两点以上,避免答题不完整)
(6)重要信息往前写,对于中考历史非选择题,要把最重要的写在前面,次要的写在后面。
自己拿不定的放在最后。
如果一小题当中有两小问或更多小问,而你对自己的答案不是很明确的话,就不要写清楚是哪一小问的答案,直接在那一题的相应位置写上你有的答案。
答题最好尽量用课本语言,避免答题口语化。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50b075e3f424ccbff121dd36a32d7375a417c6bc.png)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1.仔细阅读材料:首先要仔细阅读材料,不要遗漏任何信息。
注意材料的主题、时间、地点、人物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你理解材料的背景和内容。
2.找出关键词句:在阅读材料时,要注意找出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可能是对材料的总结或对问题的提示。
通过关键词句,可以更好地理解材料的中心思想和要点。
3.联系所学知识:在分析材料时,要将其与所学知识联系起来。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对材料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理解,有助于回答问题。
4.归纳总结答案:在回答问题时,要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答案要简明扼要,条理清晰,逻辑严谨。
同时,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5.注意细节和逻辑: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细节和逻辑关系。
对于涉及时间、地点、人物等细节的题目,要仔细核对材料中的信息,确保答案的准确性。
同时,要注意答案之间的逻辑关系,确保答案的连贯性和完整性。
6.反思和总结:在完成材料解析题后,要进行反思和总结。
检查答案是否准确、完整、有条理,对于不足之处要及时纠正和改进。
同时,要注意总结经验和技巧,不断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c64dd938762caaedc33d407.png)
V 中考材料解析题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是中考历史试卷中最常见、应用最普遍的题型。
通常材料解析题是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材料部分,是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图片材料或其他材料构成,它主要是为考生提供答题信息;第二部分是设问部分,命题者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相应地提出问题,它要求考生在读懂材料的前提下,依据教材呈现的知识网络和材料所体现的各类信息,在对所学知识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进行问题解析。
一、按材料类型分类的材料解析题答题方法(一)文字型材料题是中考材料题中最常见的类型,一般由一则或数则文字材料组成,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例如阅读材料:材料一:唐太宗时候,进士科的地位日益提高,考进士科的人数比其他科多,录取比较严格。
不少人从少年考到白头仍未中进士。
后来有人作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唐太宗在金殿端门见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得意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入彀:被收罗笼络的意思)。
”材料二:明未清初思想家顾炎武曾说过:“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成阳之郊所坑者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1)我国古代科举制度是在哪一个朝代形成的?(2)科举制度对扩大封建统治基础有什么作用?(3)分析材料二,说明明朝科举制度又发生了什么变化?(4)明朝改变科举制度与秦朝实行焚书坑儒,其相同目的是什么?清朝前期统治者为达到同样的目的,采取了什么措施?答案:(1)隋朝。
(2)便于统治者笼络人才(或门第不高的读书人,可以凭才学参加政权)。
(3)八股取士(4)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都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文字狱。
此类题目答题方法:一般情况下,先快速浏览材料和问题,然后带着问题细读材料,寻找材料中与问题相关的关键词语,再把设问与材料互相对照,或从材料中找出回答设问的信息,同时要特别注意主体材料的开头、结尾和注释,在此基础上找出材料与设问的结合点,依据所学知识进行答题。
说不定答案就在材料中。
材料题的设问一股由多个问题组成,要根据要求作答,简明扼要,避免长篇大论。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fa435a34cfc789eb172dc867.png)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技巧一、总的方法::一读、二找、三答。
①读:粗读题目,包括材料和出处。
②想:看清提问,根据材料中有效的信息,联想所记忆的相关知识,对号入座。
③答:“问什么答什么”,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注意语言精练、表达准确。
(1先看问题,后看材料(2看材料的出处(3看分答题,确定知识点数(4答题注意分层,字迹工整注意:(1“根据材料回答……”,直接在材料中找答案。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找材料和课本的联系点,依据课本相关知识回答。
(3综合以上材料回答……“,找出材料与材料的联系点,围绕的共同中心回答。
二、具体步奏(一怎么读:一是注意阅读内容,二是注意阅读顺序。
1、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读全,也就是不能忽视材料的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这些说明性文字,它们往往能够提供材料的时间、国别、背景、作者及其身份等信息,给考生某种暗示和引导,是考生琢磨材料的重要因素,应该给予足够重视,不可漏读。
2、阅读的顺序。
如何去读却有讲究。
感觉在读题环节中,先读设问,以掌握题目设置的要求,带着问题阅读材料,这样既节省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在阅读材料的时候,也不能忽视材料标题、注释、出处这些内容。
(二二找,是解题的关键。
读的同时,也是想的过程,找的过程,要边读边想边找,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4b876e3360cba1aa811dafa.png)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答题技巧一、认识材料解析题1、命制材料解析题的缘由历史学科的特点:论从史出历史教学的要求:《课程标准》:“初步学会从多种渠道获取历史信息,了解以历史材料为依据来解释历史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重证据的历史意识和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逐步提高对历史的理解能力,初步学会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
”综合创新能力的要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实现创新突破的必备能力2、中考中材料解析题的表现属于非选择题类,一般有4题,分值为40分题型结构:题干(导语)+材料+问题(有的题干有相关描述,有的仅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答案类型:A.从材料中得出(重点考查分析、理解等能力)B.从所学知识中得出(重点考查识记、理解等能力)材料类型:A.文字类(文言文类、外国翻译文字类难度较大)B.图片、图表类(总体难度偏大)特点:主题鲜明二、突破材料解析题1、答题顺序第一种:顺序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全面掌控整道大题的相关内容)第二种:先读问题,再带着问题阅读题干、材料后答题(针对性强,提高答题速度)推荐第一种方法,全面掌控,避免细节丢分2、解读题干题干往往说明本道大题的主题。
明确主题可以使我们知道命题范围,避免在答题中“跑题”。
题干的语言往往具有高度概括性,有时可以用于直接答题(尤其是启示题)。
如果题干中没有主题信息,需要先浏览所有材料,判断主题后再按顺序阅读材料、答题。
主体意识可帮助我们梳理知识线索进行复习,同时可在做题时猜测出题意图,提高应答针对性。
3、解读材料(1)文字材料:①阅读正文、注解、标点符号、出处、层次等②注意提示性文字(在材料的开头和在材料末尾)③抓住关键句、词、字。
关注总结性的词句,归纳出材料反映的核心内容。
借助标点符号及关键词划分层次。
④材料中体现出来的时间(各种方式的隐含时间信息)⑤材料中人物的阶级本质或材料出处。
(注意首句、尾句,情感态度明显的词句,突出变化的描述等内容,养成勾画、标记的习惯)。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18fd3590011ca300a7c390c2.png)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方法,材料解析题是一种参查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题型。
根据材料的不同又可分为文字材料题,图片材料题,数据表格题。
目前,材料解析题,已成为历史中考的重要组织部分。
1、文字材料题的解题方法首先是读,这是解题的前提。
先读所问,后读材料,带着问题看材料。
一般的材料题信息量大,比较耗费时间,如果一上来就盲目地先看材料,对材料的意思大概也有一定了解,但是再看问题的设置,就会发现已获得的与问题相关的指向性信息不够明确、充分,这样就得回过头再看材料,这种习惯很浪费时间。
合理的做法是不妨改成先按顺序,快速地把材料题题的几个问题读一遍,知道了问什么,然后再有准备地去材料中挖宝。
同时,阅读材料时要注意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往往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次是找,这是解题的关键。
试题虽然是新材料,新设问,但都是要求学生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千变万化的试题要么是以课本知识为背景或依托进行设置,要么是它的一两处设问需用课本知识回答或确定大方向。
因此,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从材料与课本的链接处找出相似点。
只需确定了材料与课本某方面知识的关联,回答问题就不难了。
甚至有的设问可以在课本中对号入座,但是答案的组织一定要结合材料所给的环境,千万不要自顾自地表演,而忽略了材料要求。
最后是答,这是解题的归宿,答题时要注意看分数,低分值的一般问什么答什么,不必展开。
分值大的则要深入分析,详加说明;落笔时文字表达要言简意赅,用语规范,准确使用应试语言书写答案时要做到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以求层次清楚,一目了然。
中考历史作业本 特殊题型探究 材料解析题
![中考历史作业本 特殊题型探究 材料解析题](https://img.taocdn.com/s3/m/39b77512492fb4daa58da0116c175f0e7dd1194e.png)
(1)依据材料一,概括美国对待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 指出该态度使美国产生怎样的变化?
态度:重视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引进;集聚外来人 才。变化:使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处于领先 位置;工业产值跃居世界首位。
材料二 1933 年 8 月 14 日,苏联杂志《为了工业化》上写道:“美国的 商业和科学与布尔什维克的智慧相结合,在三四年内已经产生了巨大的 效果……”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 不足,而且质量较差,农业发展缓慢……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没 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 识?
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
【针对训练】 1.(2021·安徽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在严重的民族危机、急迫的救国救民历史任务的 促逼下,中国人民仓促地以采借西方文明的形式发起了近代化运动。从 只根据于直觉、完全出于防御目的的被动姿态开始,经历了价值观裂变、 人文主义思潮兴起、政治变革、社会全面革新、制度层次近代化、“人” 的近代化等阶段。……它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为中国社会走向现代 化作了准备,但终究没能使中国“化”向近代社会。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后期,美、英、苏三大国经过一系列重大的 国际会议与会晤,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史称雅尔塔体系。第二次世界 大战成为国际格局的真正转折点,战后世界进入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时 代。
——摘编自徐蓝《20 世纪国际格局的演变——一种宏观论述》
(2)二战后,美苏对峙的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试从“合作与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 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d37d9ba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18.png)
中考历史答题模板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历史学科是中考的重要科目之一,而解析分析题是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
本文将介绍解析分析题的解题技巧,并提供一个适用的模板,以帮助考生更好地应对这种题型。
1. 理解题目要求解析分析题通常要求考生根据所给的资料或文献,分析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发表个人观点或作出评价。
因此,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题目要求,并确定要分析的对象。
2. 收集资料和分析内容在解析分析题中,往往会提供一些相关资料、文献或图片,考生可以根据这些资料汇集自己的思路和观点。
首先,要注意资料的来源、时间以及作者的角度和立场,理解其背景和特点。
其次,要针对有关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全面的分析,捕捉主要线索和关键信息,形成清晰的思路。
3. 运用解析分析模板为了更好地组织思路和表达观点,可以采用以下模板来完成解析分析题的写作:引言段:简要介绍所要分析的事件、事物或人物,引出解析分析的主题。
主体段落:- 起因分析:说明事件、事物或人物的背景和引发因素。
- 经过分析:描述事件、事物或人物发展的经过和过程。
- 结果评价:评价事件、事物或人物的影响和结果,并给出主观判断或客观评价。
- 对比分析:若可能,可以进行对比分析,与其他类似事件、事物或人物进行比较,突出其独特性或共性。
总结段:准确概括解析分析的观点和结论,强调其重要性和意义。
4. 注意写作技巧在解析分析题的写作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语言表达要清晰、简洁、准确,避免使用复杂的词汇和长句,以免造成歧义。
- 避免主观性太强的情感色彩,尽量客观客观分析和评价。
- 适当运用历史条理、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使整篇文章结构清晰,逻辑连贯。
- 注意段落分隔的使用,使文章层次清晰,便于阅读和理解。
总之,解析分析题是中考历史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掌握解题技巧和使用适当的模板,有助于考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题目并得到较好的分数。
希望以上的技巧和模板能对考生在历史答题方面有所帮助。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082ea5b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3c.png)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仔细阅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
要认真阅读材料,找出关键词和中心句,把握好材料中提供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尤其要注意细节。
结合所学知识,理解材料背景。
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要回忆所学知识,将材料与所学知识结合起来,理解材料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特征。
归纳总结,概括中心思想。
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要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中心思想,简明扼要地表达出材料的核心内容。
全面分析问题,多角度思考。
对于材料中涉及的问题,要全面分析,从多个角度思考,不要只关注一个方面。
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要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从客观事实出发,以史实为依据,全面、辩证地分析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
规范答题,注意语言简练。
在回答问题时,要按照题目的要求规范答题,注意语言简练、准确、条理清晰。
答题技巧多样化。
在答题时,可以采用多种答题技巧,如时间顺序、分类别、分点陈述等,以提高答题的效率和准确性。
总之,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技巧需要平时多加练习和积累,只有不断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历史考试中的材料题。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6952a649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02.png)
初中历史材料题的答题方法和技巧初中历史材料题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题型,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以下是一些答题方法和技巧:
1.认真审题:在答题前,首先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要求和考查内
容,然后有针对性地阅读材料和回答问题。
2.提取有效信息:材料题通常包含大量的文字和图表,需要从中提取有
效信息。
学生可以从材料中寻找关键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进行回答。
3.概括归纳:材料题往往需要概括归纳材料的主要内容和观点,因此学
生需要熟练掌握概括归纳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可以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中心思想,或者将材料中的观点分类整理等。
4.结合所学知识:材料题往往需要将所学历史知识和材料内容结合起来
进行回答。
因此,学生需要准确记忆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知识点,并将其与材料内容联系起来进行分析。
5.表达清晰:在回答材料题时,学生需要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
的观点和看法。
同时,需要注意答案的逻辑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无关或重复的内容。
总之,初中历史材料题需要学生具备扎实的历史知识、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来提高自己的答题能力和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e14877d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67.png)
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初中历史材料解析题的答题技巧历史中考中的材料解析题是必考题型。
这类题目的考查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
因此,掌握这类题型的解法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把握其答题技巧。
一、阅读材料,弄清题意,找出材料关键信息一)阅读顺序在解答材料解析题的实际过程中,许多学生可能会选择先读材料,再读问题,然后再带着问题重读材料。
我认为,这样做是在浪费宝贵的时间。
我的主张是:先阅读材料解析题的设问,然后带着问题读材料。
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阅读材料的过程中具备目的性。
读材料是为了解好材料题所设的问题。
如果没有阅读材料前的了解设问,阅读材料时就难免盲然。
读完材料后就会感觉“读了材料仅仅是读了材料,此外一无所获”。
盲然后再读设问,了解材料解析题的设问后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又不得不重新阅读材料。
时间是宝贵的,我们不要在无形当中浪费它,特别是在考试当中。
二)阅读目的先读问题再读材料,是为了更好地读懂材料,更是为了更好地解答题目设问。
在有目的阅读材料的过程中,我们进行的阅读要仔细,要根据设问理解材料。
我们必须从提供的材料中尽可能地找出与“问题”相关的关键信息,即“处理材料”的过程。
必须学会从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中寻找解答设问的切入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为我们下一步将材料关键信息与教材相联系打下基础。
阅读材料一般是精读,注意材料中提供的每一个重要信息。
如材料的出处、时间等往往给我们一些提示。
在阅读过程中,特别要强调的是:必须找出与材料解析题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用笔勾划出来。
三)三大类材料的预期阅读效果作为入选历史材料解析题的材料,一般可分为三类:现代文材料、文言文材料、“译文”材料。
这三大类材料中,现代文材料出现的概率最大,其它两类出现的几率并不太大。
1)现代文材料。
该类型材料的阅读一般文字障碍少。
在阅读过程中,我们重点是寻找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与解答设问相关的切入点,划出与设问相关的关键信息,弄清材料的立场、思想、观点等。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80e966c4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3b.png)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一、读——是解题的前提阅读理解材料是解题的必要前提,读懂、读透、弄清材料,是解好题的第一步。
1. 先读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人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很大的局限性,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易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方可。
所以,先读题目设问,给材料内容定位,明确答题方向、目标,带着问题阅读材料更显思路清晰明确。
2. 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①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用,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以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不可漏读。
如1995年“三大发明题”开头的《韩非子·有度》所载对回答第一问“司南至迟发明于什么时候”就至关重要。
②读懂、读透材料。
对材料的阅读,一般情况下应读三遍:第一遍粗读,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第二遍细读,正确理解材料的观点,获取有效信息。
要防止似是而非,一知半解就匆忙答题的毛病。
第三遍重点读,带着设问有重点地阅读,提取有效信息,搁置无效信息,并确定材料与相关知识的联系,解除命题能力的考查方向。
③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找——是解题的关键在实际解题过程中,“找”与“读”往往是一致的,不需要将两者截然分开。
1. 从材料中找出有助于解题的信息。
具体做法是:先分析材料,长材料分成几段,分别找出每段的信息;短材料分句,找出各句的含义;如果材料只是一句话,就找出它的字词,如时间、地点、人物、对事件的评价等要素。
这样层层剖析,找出材料所包含的所有信息。
2. 找出材料与教材的相似点。
高效解答初中历史题的五个技巧
![高效解答初中历史题的五个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cd6ac3a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109a319.png)
高效解答初中历史题的五个技巧在解答初中历史题时,有一些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高效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下面将介绍五个解题技巧,帮助学生们在历史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1. 仔细阅读题目和相关材料。
首先,当我们看到一道历史题时,必须认真审题。
仔细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要求。
此外,对于配有相关材料的题目,也需认真阅读并分析提供的材料。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并且找到答案所需要的线索。
2. 分析题目背景和时代特点。
了解题目所涉及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时代特点非常重要。
只有在了解了历史背景后,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意义和答案的内涵。
通过学习历史背景知识,我们可以更准确地理解问题,并给出合理的答案。
3. 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
解答历史题时,我们可以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整理和推理问题的答案。
归纳法是通过整合和总结已知信息,推导出一个普遍的结论。
演绎法则是通过观察相关事实,得出具体的结论。
这两种方法往往是相互补充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推理出答案。
4. 准确使用历史术语和概念。
在解答历史题时,准确使用历史术语和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需要熟悉各种历史术语及其含义,并能够在解答问题时正确地运用它们。
使用准确的历史术语和概念有助于我们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并获得更高的评分。
5. 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
最后,为了提高解答历史题的技巧和能力,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解答这些题目,我们可以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出题方式,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性。
同时,通过反复练习,我们还可以发现自己在历史知识掌握和解题方法上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
综上所述,解答初中历史题的五个技巧包括:仔细阅读题目和相关材料、分析题目背景和时代特点、运用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准确使用历史术语和概念、多做历年真题和模拟题。
通过掌握这些技巧,我们可以更高效地解答历史题,取得更好的成绩。
希望以上内容对广大初中生有所帮助!。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9633d57e376baf1ffd4fad40.png)
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卢玉英中考历史题型中的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在中考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至关重要。
一般来说,中考历史材料解析题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和开放型材料题。
下面就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技巧作细致分析。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找”“三答”三步来入手即可。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历史中考材料与探究题答题技巧
![历史中考材料与探究题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ba14246c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29.png)
历史中考材料与探究题答题技巧
历史中考材料与探究题的答题技巧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仔细阅读题目的材料,明确题目的要求和问题。
2.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进行理解和分析,注意材料的关键词和语句,把握材料的中心思想。
3.对于开放性探究题,要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思考和回答,注意答案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4.对于有难度的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和分析,注意答案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5.对于涉及多个方面的题目,要注意答案的条理性和逻辑性,将每个方面的内容进行分类和概括。
6.在回答问题时,要注意语言的规范性和准确性,尽量使用历史学科的规范用语,避免出现口语化和语法错误。
7.对于没有给出明确答案的题目,要结合题目要求和材料内容,自行组织答案,注意答案的针对性和条理性。
总之,解答历史中考材料与探究题需要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内容,注重语言表达和逻辑性,才能得到高分。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91de950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64.png)
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想要了解中考历史材料题怎么答题的小伙伴,赶紧来瞧瞧吧!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本文仅供参考,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资讯!中考历史材料题解题方法技巧一、读懂读透阅读材料首先,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不少老师和学生会认为要先读材料,后看题目设问。
事实上这样做有较大的局限,先读材料比较陌生,如遇到难懂的古文和外来材料障碍更大,易于产生惧怕心理,影响答题;且在不了解答题要求和方向的情况下阅读材料,针对性不强、效率不高,茫茫然需多读几遍才能知晓。
因此,我们要先读题目的设问。
先读设问的实质是使对材料的分析定向化。
所以读材料时,一定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设问的要求,然后带着设问有重点地读材料。
尤其要注意文字(包括图表、图示等)展示给我们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
从中找到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获取有效信息。
其次,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
材料的首尾两头,一般是命题者对材料的出处和内容作简要介绍的地方,内容一般包括材料的背景、时间、国别和作者,甚至材料的中心等一个或多个信息。
这些说明性文字,往往给解题者某种暗示和引导,有可能埋伏着解题所需的信息,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再次,要把握好材料间的联系。
有时一个材料题往往不止一则材料,有两则、三则材料。
这些材料从表面上看肯定各不相同,有时则分别联系着两个或多个不同的历史事件。
但阅读时既要认真读懂每一则材料的中心内容,不能把它们完全割裂开来,又要注意其内在联系性,为下一环节的思考作准备。
二、找取相关信息点要注意找设问与材料中的关联点,要注意找取材料与课本关联中的相似点,要注意找取材料论述的中心。
有的不同材料围绕一个中心从不同的角度、侧面、时代展示不同内容,要找出这个中心;有的不同材料虽然各自联系着不同的知识点,但这不同知识点之间可能有某种相似性或相关性,这种相似性或相关性即是要找的中心;材料或材料的中心与设问之间又有何内在联系,以及设问之间有哪些联系;材料反映的历史与现实之间、中外历史之间的一些联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历史材料解析题的解题技巧
在中考历史题型中,材料解析题是最具有历史特色的综合性、主观性试题,它本身既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将课本知识和课外知识相结合,具有“制作巧、容量大、灵活性和区分度强”的特点,摒除了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更将开卷形式充分发挥。
如何把握好这类试题的答题技巧,提高解题能力,对于中考考生来说尤为重要。
一、正确阅读历史材料是解题的基础。
历史材料解析题都有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部分,二是设问部分。
要求考生具备一定的语言能力,全面、系统、准确地把握材料所反映的内容和观点。
因此,考生一定要认真阅读材料,了解和掌握材料涉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注意各段材料的联系,读出材料叙述的核心内容。
在阅读材料时,要带着设问仔细读材料,将材料读懂、读透。
因为设问的实质是为解析材料确定方向,使考生在阅读材料时能够充分提取材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
所以明确设问要求,据设问考查的方向重新仔细读材料,是尽快获取有效信息的捷径。
这样既避免阅读材料的盲目性,也节约时间。
如2015年中考题中给出这样的设问:(1)据所学知识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实现了怎样的转移?(2分)(2)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提出四项基本原则的背景。
(2分)(3)并写出四项基本原则的任一项内容。
(2分)带着设问去阅读材料,就有了明确的方向。
另外,阅读材料时,还应注意从主体材料(正文)的开头、结尾以及省略号两边获取有效信息。
一般情况下,从某句开始摘录到某句为止,这开头和结尾两句,当然得考虑为答题服务;省略号删去的是与答题无关的内容,省略号两边保留的内容必定是重要的,肯定隐含着重要信息。
二、准确找出历史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阅读历史材料的过程,也是思考历史史实的过程,从历史材料中找出符合题意的相关历史信息,对于正确解题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找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
设问和材料关系密切,设问提出的是有关材料的问题,回答设问离不开材料。
所以,找到材料与设问的相关点很重要。
先在设问部分找出关键词,然后带着关键词再去材料中找相应的关键词或句。
通过对关键词句的分析,结合相关的知识信息,对号入座,对问思答。
一般情况下,问题就解决了。
2.找材料与教材的相联点。
随着开放性试题的增加,材料解析题的材料、问题都越来越“新”,但不管多新,必定与教材中的主干知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正所谓“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
这就需要我们把材料中的重要信息与教材的史实、观点相联系,确认材料与教材的哪章、哪节的内容相关联,这样便将材料与教材联系在一起了。
只要判断准确,解析的大方向便明确了。
3.找材料与材料之间的联系。
一般情况下,每一道材料题都有一个主题,而每一个材料都是围绕这个主题来设计的,即使有些材料的观点完全相反,它也是围绕一个中心而设计的。
找出了中心,然后围绕这个中心,确认材料涉及的内容或对课本知识进行迁移,便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三、精心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
阅读和寻找是为了准确无误地答题。
答题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按问作答,注意针对性和具体性。
材料解析题多由几问组成,每问具体指向,要根据具体要求组织答案,并根据分值来确定答案内容的多少、分值大的,回答要详尽些;分值小的,回答要简洁些。
如果有字数要求,更要慎重处理,想好再下笔。
第二,语言要言简意赅。
材料题不是问答题,一般设问问什么你就回答什么,分值一般不大,不可能用过多的语言。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防止随意性。
即论从史(材料)出,结论必须在材料中能找到依据,由此依据而得出。
第三,要克服思维定势,坚持论从史出。
命题者有时为体现自己的学术观点往往会选取与教材观点相左的材料,用以考查提取材料信息和把握正确观点的能力。
因此,在回答时,要克服思维定势,对材料作具体分析,从材料中提取观点。
第四,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准确辨别材料观点正误。
材料解析题所引用的材料,多是原始史料,难免摆脱封建史学家和资产史学家落后史学观点的影响,必须按照正确的立场和观点进行辨析。
同时答题时要做到三化,是段落化,序号化,要点化。
一般来说,历史材料解析题基本上分为三种类型:文字型材料题、图表型材料题和开放型材料题。
下面就这三种类型的解题技巧作细致分析。
1.文字型材料题。
这是中考材料题中的传统题型。
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
这种类型的材料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可以按照前面的“一读”“二找”“三答”三步来入手即可。
2.图表型材料题。
图表型材料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中考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材料题等形式。
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著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材料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
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
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3.开放型材料题。
所谓的开放性,一是指所选材料大多脱离教科书,尽可能的新颖,贴近生活,侧重现实性和社会性;二是指试题的设问尽可能的“彻底”开放,“不限定”范围,答案也非唯一性,这是开放型材料题的本质特点。
近年来开放型材料题命制的一个趋势就是选择材料时,是考生熟悉的、非教材中的材料,如新闻时事、名人名言、谚语诗歌、漫画海报等,材料来源无法预知。
但考生应当把握一点,即无论材料千姿百态,所选择的材料必定是以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为依托,所设问题必我所学、必我所能,不会超标;所考问题必然是历史课程中的重点知识。
在解答这类材料题时,一定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能敢于创新、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获得高分的保证。
随着中考制度改革的深入,历史中考中材料解析题越来越注重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复习中务必理清知识线索,形成整体认识。
只要我们能有效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中考中取得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