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10180-2016解读 第三篇 综合接地设计
高速铁路防雷与综合接地技术

入射波I0的两倍,即
I 2I0
I 一般地区,雷电流幅值超过
算
lg P I 88
的概率可按下式计
4)雷电流的波前时间、陡度及波长
雷电流的波前时间T1处于1~4us的范围内,平均为2.6us。 波长T2 处于20~100us的范围内,多数为40us左右。
我国防雷设计采用2.6/40us的波形;在绝缘的冲击高压试 验中,标准雷电冲击电压的波形定为1.2/50us
高速铁路 防雷与综合接地技术
主要内容
雷电的起源及主要参数 雷电对高速铁路的危害 防雷措施与作用 高速铁路防雷技术的发展 综合接地技术
1、雷电的起源及主要参数
11、、大雷自电然的中产的生雷电活动
在全球范围内,雷电发生频率是很高的,任何 时刻大约有2000个地点遇上雷暴,每秒钟就有上百 次雷电,每天约有800多万次雷电,一年中平均发 生30多亿次雷电,每次闪电在微秒级的瞬间释放出 约55kW.h的能量。
几个参数: 每级通道变化范围约3 ~ 200 m 平均速度约 1.5 10 7 cm/s 间隙时间约 30 ~ 125 us 每一级的推进速度约 5 10 9 cm/s 通道直径约 1 ~ 10 m 每一级的击穿方向是不确定的折线
3、雷电的产生
闪电通道: 流注先导不断地向地 面发展,从而形成多枝状的充满负电 荷(对负地闪)的通道,其中有一枝 是充满负电荷(对负地闪)的主通道, 称为电离通道或闪电通道,简称为通 道。
闪电的初始击穿: 在有积雨云存在的大 气中,积雨云的下部有一负电荷中心与其 底部的正电荷电荷中心附近局部地区的大 气电场达到104v/cm左右时, 则负、正电荷 之间的云雾大气会被击穿,负电荷向下中 和掉正电和,这时从云层下部到云底部全 部为负电荷区。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综合接地

高速铁路设计规范(试行)--之综合接地21 综合接地21.1 一般规定21.1.1高速铁路应设置综合接地系统。
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极、接地端子及接地连接线等构成。
21.1.2综合接地系统应遵循等电位连接的原则。
21.1.3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以内的铁路电气设备和金属构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21.1.4线路两侧20M范围以内的铁路建(构)筑物的接地装置应纳入综合接地系统。
21.1.5避雷针的接地应设独立接地装置,当接地装置与与贯通地线的距离小于15M时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其接入点与通信、信号及其他电子设备的接地连接点的间距宜大于15M,有困难时应大于5M。
21.1.6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Ω.21.1.7综合接地系统应利用桥梁、隧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结构物内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21.2贯通地线、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21.2.1高速铁路应沿线路两侧分别敷设贯通地线。
21.2.2贯通地线的敷设应符合下列规定:1.桥梁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在梁体上线路两侧的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均应在梁体端部通过接地端子与桥梁接地极连接一次。
2.隧道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隧道内线路两侧的电缆槽内,每一条贯通地线应每间隔约100M,通过接地端子与隧道接地极连接一次。
3.路基地段的贯通地线应敷设在线路两侧的电缆槽下方;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贯通地线埋在距基床底层顶面-300M~-400MM处;硬质岩路堑地段,将贯通地线埋设于路肩电缆槽下约-200MM的沟中,并回填细粒上。
21.2.3贯通地线截面积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按照远期的牵引电流计逄。
2.满足正常情况下流过贯通地线最大牵引回流的需要。
3.应满足接触网短路(短路时间按不大于100MS计)通过瞬间大电流时热稳定的要求。
4.应根据不同区段牵引回流的分布情况每段合理考虑。
21.2.4贯通地线的材质应耐腐蚀。
21.2.5路基地段,对应接触网支柱的同一里程处,设贯通地线的引接线,该引接线应与贯通地线同材质、同截面。
关于铁路站场通信、信号综合防雷技术分析

关于铁路站场通信、信号综合防雷技术分析由于在汛期雷雨季节,雷电较多,雷电通过电线路、钢轨袭击信号设备,会直接影响铁路运输的安全,因此,铁路部门切实提高防雷工作标准,做好防雷的相关技术工作,确保铁路的安全运行。
本文对铁路站场通信\信号综合防雷技术进行了探讨分析。
铁路站场;信号综合;防雷技术一、雷击的种类雷击分类两类,一类是直接雷击,另外一类是感应雷击。
直接雷击就是雷电直接击中建筑物、结构物、树木、动物以及自然界中的任意一种物体,这是一种自然现象。
直击雷电在发生时,同时伴随着能量的转换以及混合力的相互作用。
直击雷产生的电效应、热效应、机械效应有可能直接摧毁建筑物、结构架构,更严重者将导致人员的伤亡。
感应雷击也叫作二次雷击,是通过雷云之间,或者雷云对地面产生放电作用,导致周边的架空线路、填埋线路、金属管线以及相应导体上产生一定数值的感应电压,电压通过导体传导至设备处,损坏机械设备。
二、雷电基本防护控制点防雷工作可以归结为分流、平均电压、接地和屏蔽等技术的联合体,只有充分考虑这些技术手段,遵照技术规范,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
实际的防雷工作中,要制定合理的防雷方案,全面管理与防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控制雷击点。
设计要依据滚球法,合理选择避雷针,之后进行正确安装,通过避雷针作用于不同的控制点,避免微波塔、天线等设施遭受雷击。
2.正确引导雷电入地网。
为了避免雷电流引发侧向跳火,不与周围的设备、电源、信号电缆产生电磁感应,应该使电子设备与雷电流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通过多层屏蔽线路来实现。
3.设置低阻抗地网。
将降阻设备、化学地极、铜带联合使用,能够使冲击接地阻值降低,将雷电能量释放至大地。
4.等电位连接。
为了避免电位反击现象发生,可采用等电位的连接方式。
根据标准和规范的规定,采用联合接地和等电位接地方式连接,避免电位反击所造成的机械设备故障。
5.防护电源浪涌冲击。
电源的接线位置设置一些质量过关的电源避雷装置,能够有效抑制雷击浪涌产生的冲击。
铁路信号设备的雷电综合防护体系

铁路信号设备的雷电综合防护体系本文主要围绕着铁路信号设备展开分析,论述了雷电的的主要种类,针对铁路信号设备雷电综合防护问题展开深入分析,提出了构建有效防护体系的一些有效的对策。
标签:信号设备;雷电;综合防护体系一、前言雷电所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大,对雷电的防护已成为保证铁路安全运输的重要问题,雷害多发地段就是微电子设备和微电子设备集中的区段,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铁路信号系统,所以铁路信号设备的雷电综合防护体系就显得非常的重要。
二、雷电的种类雷电是夏季经常出现的一种天气现象,雷电以其巨大的破坏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惨重的灾难,尤其是近几年来,雷电灾害频繁发生,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危害日趋严重。
雷电是指一带电的云层与另一带异种电荷的云层,或者是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之间迅猛的放电。
一般在高湿闷热的天气里,地面的气温变化不均,使带有大量水蒸气的空气强烈上升,其水珠会快速分裂成水滴,并带上电荷。
云层中带正负电荷的水滴在重力和气流的等作用下,上下移动相互摩擦,致使正、负电荷不断地产生,同时也在不断地复合,使云层的电场强度逐渐加强,极化加剧。
当雷云中的电荷聚积一定程度时形成极强的电场,就会发生强烈的放电现象。
1、直击雷。
带电的云层对大地上的某一点直接放电,称为直击雷。
它的破坏力是很大的,若不能将其迅速泻放入大地,将导致放电通道内的物体、建筑物、设施、人畜遭受严重的破坏,以及火灾和电子电气系统摧毁。
在克服直击雷的危害中,信号机械室的建筑物采用法拉第笼进行电磁屏蔽。
(法拉第笼由屋顶避雷网、避雷带、引下线和接地系统构成。
)信号设备设安全地线、屏蔽地线和防雷地线,这些地线均由共用接地系统的地网引出;室内信号设备的接地装置构成网状;接地导线上不设开关、熔断器或断路器。
室外信号设备的金属箱、盒壳体必须接地,屏蔽电缆的金属屏蔽层也接地。
这样就可以有效、及时地把雷电迅速的释放到大地中,保护信号设备少受损害。
2、感应雷。
感应雷则是在云层与云层之间发生放电释放电荷,不直接对地放电,在电源和数据传输线路及金属管道金属支架上产生感应过电压。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路基专业 桥梁专业 隧道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轨道专业 结构专业 电力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接触网专业 通信专业 信息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声屏障专业
2016.10
设计
图号 通号(2016)9301-02
铁 路 综合接地系统
通号(2016)9301-28 电缆槽设于路肩的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29 通号(2016)9301-30 电缆槽设于路肩的硬质岩路堑地段、涵洞地段综合接地 电缆槽设于坡脚的路堤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31 电缆槽设于坡脚硬质岩、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32 通号(2016)9301-33 通号(2016)9301-34 通号(2016)9301-35 通号(2016)9301-36 通号(2016)9301-37 通号(2016)9301-38 通号(2016)9301-39 通号(2016)9301-40 通号(2016)9301-41 通号(2016)9301-42 通号(2016)9301-43 路基与桥梁过渡段综合接地 路基与隧道过渡段综合接地 路基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综合接地 路基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综合接地 无中间站台车站综合接地 有中间站台车站综合接地 不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 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无柱雨棚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有柱雨棚综合接地 双块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院总工程师 专业工程师 集团总工程师
次
图 号 图 名 页次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备注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新增 新增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修订 新增 新增 修订 修订 通号(2016)9301-22 通号(2016)9301-23 通号(2016)9301-24 通号(2016)9301-25 通号(2016)9301-26 通号(2016)9301-27 III、IV、V级围岩隧道接地体接地 隧道二次衬砌综合接地 全封闭衬砌隧道接地体接地 隧道洞室综合接地 隧道斜切式明洞综合接地 路基电缆槽及接触网支柱基础接地
铁路工程中信号设备防雷接地分析

铁路工程中信号设备防雷接地分析摘要:铁路运输作为煤炭对外销售的主要运输方式,为了保障铁路干线的通畅,列车运行的安全、高效,需要使用安全可靠的信号设备系统。
铁路信号设备系统易受雷电影响,做好信号设备系统的防雷保护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铁路信号防雷设备能够屏蔽外界电流对铁路信号设备系统的干扰,是列车运行的重要保护。
铁路信号防雷施工作业人员需要具备高度的责任感,秉持严于律己的信念,以高要求、高标准完成铁路信号防雷设备的施工作业。
本文就铁路工程防雷接地施工的安全防护工作进行分析。
关键词:铁路信号;工程施工;防雷接地1信号设备防雷接地施工常见质量问题1.1信号设备防雷接地施工任务划分信号设备防雷接地施工中,按照施工顺序一般为站前标段负责综合贯通地线、预留接地端子的施工;站房标段施工单位负责信号设备房屋的防雷接地带、网安装及连接的施工;四电标段信号专业负责信号设备防雷元件及各种地线的测试、安装、配线,连接的施工。
1.2信号设备防雷接地施工质量问题分类1.2.1信号专业施工问题1)室内防雷地线与安全地线以及屏蔽地线接地汇集线混接。
2)室外除干线电缆以外的从方向盒或终端电缆盒引出去的分支电缆未进行屏蔽地线施作。
1.2.2站房专业施工问题1)部分车站信号机械室及电缆间接地汇集线铜排与墙体未绝缘。
2)接地汇集线铜排与室外环形地网的连接线材质使用不正确,未使用有绝缘护套多股铜缆与室外地网相连,而是绝大部分采用扁钢引出。
3)站房环形地网与室外贯通地线个别采用扁钢焊接相连或两端采用单根电缆连接,而未使用50mm2裸铜缆或和贯通地线同材质电缆与环形地网水平接地体冗余相连。
1.2.3站前专业施工问题1)敷设贯通地线时未留置足够的接地端子。
2)在隧道与桥梁及路基过渡段、桥梁梁缝处贯通地线敷设后未与信号电缆进行有效隔离。
1.3室外信号电缆或设备接地施工不规范信号电缆间一次成端接地后二次成端钢带、铝护套又同时接地;LEU 电缆内泄流线被切断或未进行接地处理,室外电缆盒屏蔽连接未施作;室外个别干线电缆两端接地、分支电缆单端接地未施作;设备接地串接后接入贯通地线;不满足就近接地的原则;信号轨旁设备接地于接触网基础附近通号电缆槽预留的接地端子上,而接触网支柱与贯通地线未断开等。
浅谈新建铁路专用线引起的通信机房搬迁方案设计

浅谈新建铁路专用线引起的通信机房搬迁方案设计图1 接轨车站改造平面示意图该方案专用线正线自陇海铁路瓦窑站东咽喉北侧引出后,向东并行陇海铁路900m后,折向东北方向,而后线路折向东,在新墨河以西陇海铁路以北地块东西向布置装卸场,新建正线长度2.35km。
接轨站相应新建信号楼、综合楼等。
3 通信既有情况瓦窑站信号楼既有通信机房一间,承载着陇海线传输、接入网、数据通信、综合视频等众多通信业务。
机房内设有STM-4光传输及接入网ONU设备、STM-1光传输及接入网ONU设备、数据网接入层路由器设备、数字调度通信分系统设备、无线列调设备、高频开关电源设备及电池、综合视频监控设备、图2 单元组合式角钢塔示意图避雷器安装在馈线入口处,避雷器接地线接入室外接地盘;天馈线连接处、功分器图3 光电缆引入间示意图6 结语新建专用线接轨引起的接轨站改造情况不一,针对接轨站信号楼通信机房搬迁引起的问题,本文以具体工程为例,分析了通信机房搬迁过程中涉及的通信系统设备、通信线路的迁改,既要考虑目前在用的业务需求,也要考虑近期的业务需求及远期铁路通信的迅猛发展,预留好通信扩容条件,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1]国家发展改革委.发改基础[2019]1445号关于加快推进铁路专用线建设的指导意见[Z].2019.[2]贾高飞.新建专用线引起的通信机房搬迁方案设计[J].通信电源技术,2020,37(3):266-267,269. [3]国家铁路局.TB10006-2016 铁路通信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7.[4]国家铁路局.TB10180-2016 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5]国家铁路局.TB10088-2015 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设计规范[S].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6.151中国设备工程 2024.04(下)。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技术培训考试测试卷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施工技术测试卷姓名:单位:职务:得分: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1.新建瑞九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采用的规范及参考图纸:《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高速铁路工程静态验收技术规范》、《铁路防雷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TB 10180-2016] 等等。
2.接触网支柱、距接触网带电体 5 米范围以内的金属结构物和电气设备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3.距贯通地线两侧 20 米范围以内的铁路建筑物、构筑物的接地装置应与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
4.在综合接地系统中,建筑物、构筑物及设备在贯通地线接入处的接地电阻不应 1 欧姆。
5.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专用接地钢筋。
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和专用接地钢筋应满足:钢筋截面不应小于 200 mm2 (或直径不小于16 mm)。
7.当构筑物内兼有接地功能(含连接)的结构钢筋的截面不满足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无需改变钢筋的间距)或局部更换为 14或16 mm的钢筋。
8.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
9.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接地端子应直接浇筑在混凝土结构内,表面与结构面齐平。
10.在接地端子处、构筑物内接地钢筋上设置接地标识。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及引接线、 A 等构成。
A.接地端子B.接地线C.连接线D.接地极2.瑞九铁路正线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 A mm2的环保型贯通地线;联络线、动走线贯通地线采用铜截面 mm2的环保型贯通地线。
A.35、70B.30、75C.70、35D.75、303.路基地段贯通地线一般直接埋于信号电缆槽下方;长度超过 B m的路基地段,每间隔 m左右将上下行贯通地线连接一次。
浅谈铁路站房及雨棚防雷接地

浅谈铁路站房及雨棚防雷接地[摘要]:全面分析铁路站房雷电防护措施和影响,提出铁路站房的防雷接地设计施工原则和要求,指出等电位联结是综合站房防雷、接地与安全的关键措施。
论述接地电阻中,工频接地电阻、冲击接地电阻、高频低阻抗的各自特性和要求及铁路站房雨棚的实际施工。
[关键字]:铁路站房防雷接地雷击电磁脉冲1 引言雷电是发生在地球大气中的一种猛烈的放电现象,是自然界存在的自然现象,自古以来雷电灾害给人身安全和经济带来的损失时很严重的。
根据保守估计,我国每年因雷电灾害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数亿元,而由此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则难以估计,其产生的社会影响也越来越大。
1.1 雷电灾害的特点由于现代建筑物中建筑材料的多样化、建筑物智能化程度的提高、计算机与通讯信息系统及电子控制系统的广泛应用,使雷电对建筑物的破坏,尤其是雷击电磁脉冲对微电子控制系统破坏的事件时有发生,灾害造成的损失逐年扩大,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严重的十种自然灾害之一。
我国雷电灾害事故数柱状图(1997-2006)从1997-2006年我国“雷电灾害事故数柱状图”可以看出:10年来我国雷灾事故统计数呈逐步上升的态势,从1997到2006年,上报的雷电灾害事故从556例上升到6265例。
一方面雷灾上报数的增加与各地雷电灾害上报渠道和制度的日益完善和规范有关;另一方面随着办公自动化、信息网络相关的电子设备在各地各部门大量普及应用,雷击损伤电子设备的事故也在增加。
从“不同雷击环境事件数百分比”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不同雷击环境下发生雷击灾害的比例是不相同的。
农田、在建的建筑物、开阔地、水域等环境发生雷击灾害的比例最高,这是因为,在农田、开阔地、水域等,人们往往单独劳作或行动,而且地势平坦,相对而言人体位置可能较高,因而更容易被雷击中,雷电流可能会从头部进入人体,再从两脚流入大地。
由于直接雷击时电流很大,很容易使被雷击者受到伤害。
在建的建筑物一般没有防雷设备,钢筋、铁管等电导体很多,因而也容易遭受雷电袭击。
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规范(印刷底稿)

UDC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B P TB××××—××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MC And earthing of railway engineering ××××-××-××发布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Technical code for protection against lightning, EMC And earthing of railway engineering TB主编单位:铁道第二勘察设计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施行日期:××××年×月×日中国铁道出版社本规范是根据铁道部《关于印发2003年铁路工程建设规范定额标准编写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03〕51号)及铁道部《关于印发2006年铁路工程建标准计划的通知》(铁建函〔2005〕1026号)文的要求,编制而成的。
本规范在编写过程中,认真总结了我国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建设的经验,借鉴了国内外有关标准的规定,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审查定稿。
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按照“以人为本、服务运输、强本简末、系统优化、着眼发展”的铁路建设理念,结合工程具体情况,因地制宜,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用安全、可靠、先进、成熟、经济、适用的新技术,不能生搬硬套标准。
勘察设计单位执行(或采用)单项或局部标准,并不免除设计单位及设计人员对整体工程和系统功能质量问题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本规范共分八章,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及定义、基本要求、防雷设计、接地设计、电气化铁路电磁干扰的防护设计、工程施工、施工质量验收标准等,另有6个附录。
浅析铁路综合雷电防护系统之一“接地系统”

智能制造数码世界 P.270浅析铁路综合雷电防护系统之一“接地系统”庞军 肃宁分公司灵寿电务工队摘要:接地系统是铁路综合雷电防护的基础,感应雷、传导雷及各种操作过电压、过电流、静电最终都要通过地网泄放。
本文结合铁路实际运行工作的一些经验,旨在说明铁路综合防雷系统中的接地系统的一些情况。
关键词:综合雷电防护系统 接地系统 等电位概述铁路线路上每隔一段距离(约10KM左右)就设有一个车站,车站把线路分隔成若干长度不等的区段,每一区段称为区间,区间和车站组合就构成了广为分布的铁路网。
为保证行车安,沿铁路线路设有各种信号设备,道岔转换设备,在车站设有区间闭塞装置、车站联锁装置、行车调度控制装置、调车装置等。
这些设备与装置也是铁路运输的基础设施,他们统称为铁路信号设备或信号系统。
该系统担负着铁路线路上各种行车设备状态的信息传输和调度指令控制作用。
然而铁路信号设备大部分都露天安装,且直接与钢轨相连。
在这样较为恶劣的工作环境中,因而铁路信号系统常会受到外界的电磁场干扰,尤其是在雷暴天气下,雷电甚至会对他们造成破坏。
鉴于防护工作的复杂性、严峻性、重要性,故必须实事求是的结合各个不同现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进行综合雷电防护的设计、施工,以确保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1、综合雷电防护概述雷电防护系统(LPS)LPS主要是外部LPS,为了减少泄放雷电流对设备影响,最好独立安装外部LPS,如条件不允许,也要使LPS的主导体(接闪器、引下线)与精密设备单元的接地系统分离或绝缘。
LEMP防护系统LEMP是雷击电磁脉冲的英文缩写。
之所以会产生雷击电磁脉冲的原因是由于电击电流脉冲和雷电同时进行了传播。
曾对于雷击电磁脉冲的防护是最近几年以来,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而被人们所重视。
在针对于铁路进行的综合雷电防护系统设计的过程当中,雷击电磁脉冲进行防护是非常必要的。
2、接地系统接地系统是铁路综合雷电防护的基础,感应雷、传导雷及各种操作过电压、过电流、静电最终都要通过地网泄放。
铁路信号系统综合防雷构成及有效运用

铁路信号系统综合防雷构成及有效运用摘要:我国铁路交通运输产业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展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
而为保证铁路良好的运行,就必须确保铁路信号系统可靠运行。
对于铁路信号系统造成威胁的重要方面就是雷电攻击,当前信号系统中的电子设备、智能化设备越来越多,如果受到雷击则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
对此,本文从铁库信号系统当前防雷状态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综合防雷的构成以及有效运用,意在为今后的铁路信号系统的综合防雷工作积累经验。
关键词:铁路信号系统;综合防雷构成;有效运用随着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的提升,我国铁路建设水平也有着飞跃的发展,更多智能化、微电子化、网络化的信号设备被安装子安铁路信号系统中,因此,铁路信号系统的综合防雷等级越来越高。
研究和分析铁路信号系统的综合防雷构成,才能更科学地使用防雷技术保护铁路信号系统。
当前,铁路信号综合防雷系统已现代雷电保护理论为基础,综合运用等电位连接、共同接地、屏蔽、合理布线、安装防雷保护器等技术,针对铁路信号系统实施分等级、分区域、分设备的防雷保护,意在降低雷电电磁脉冲的影响,保护信号设备,提升设备的稳定性,确保铁路信号系统可靠运行。
1、铁路信号系统的防雷现状1.1电磁所处环境恶劣铁路信号系统的设备大多远距离结合大量接收室外信息,这样才能接收到很多远距离的信号。
针对该部分的防雷保护系统,也有一定特殊性。
防雷保护器与钢轨连接,可以将过大电压引到地面,但是会出现电路不平衡的问题,因为雷电攻击以及瞬态过电压而导致的铁路信号破坏。
也就能看出此部分的电磁所处环境非常恶劣,影响到防雷的效果。
1.2防雷措施比较单一传统防雷措施以设计规范为基础,运用SPD防雷,可是实际防雷器材质量不是很高,所以防护效果也不是很好。
防雷不良表现为综合布线的设计要求不是很严谨,电磁环境不够良好,所能起到的防雷效果也比较有限。
这种防雷与先进的雷电电磁脉冲保护技术有着一定差距。
2、铁路信号系统综合防雷的构成铁路信号系统的防雷技术必须要确保在信号系统遭受雷电攻击的时候,可以在第一时间把雷电形成的过大电压和电流,直接地引导到地下,从而保护信号系统不会遭到雷电损害。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通号(2016)9301-28 电缆槽设于路肩的路堤、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29 通号(2016)9301-30 电缆槽设于路肩的硬质岩路堑地段、涵洞地段综合接地 电缆槽设于坡脚的路堤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31 电缆槽设于坡脚硬质岩、土质及软质岩路堑地段综合接地 通号(2016)9301-32 通号(2016)9301-33 通号(2016)9301-34 通号(2016)9301-35 通号(2016)9301-36 通号(2016)9301-37 通号(2016)9301-38 通号(2016)9301-39 通号(2016)9301-40 通号(2016)9301-41 通号(2016)9301-42 通号(2016)9301-43 路基与桥梁过渡段综合接地 路基与隧道过渡段综合接地 路基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综合接地 路基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综合接地 无中间站台车站综合接地 有中间站台车站综合接地 不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 带边沟站台墙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无柱雨棚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有柱雨棚综合接地 双块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复核 设计说明(一) 比例 日期 2016.10
设 计 说 明
(2)如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设备或设施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或设施要求选用接地 连接线。 7.构筑物内兼有接地或连接功能的结构钢筋、专用接地钢筋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接触网短路电流不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120mm²或直径不小于14mm。 (2)接触网短路电流大于25kA时,钢筋截面不应小于200mm²或直径不小于16mm。 (3)当结构钢筋的截面不符合要求时,可将相邻的二根钢筋并接使用,或局部更换直径 为14mm或16mm的钢筋。 8.结构物内的接地钢筋之间均要求可靠焊接,保证电气连接。本图册中未注明连接要求的结 构钢筋应按照土建工程要求施工。 9.外露的接地钢筋采用外裹素混凝土的防腐措施。 10.综合接地系统通用接地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 (1)贯通地线、分支引接线及横向连接线的材料及规格应符合《铁路贯通地线暂行技术条 件》TJ/DW142的规定。 (2)接地端子、不锈钢连接线、C形压接件、L形连接件等的材料及规格应符合铁路总公司 有关规定。 (3)外露贯通地线防护软管采用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 11.综合接地系统构件接地标识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在有接地端子处的电缆槽盖板、防护墙、隧道壁上适当位置设置接地标识。 (2)构筑物内兼作接地或连接功能的结构钢筋及专用接地钢筋应涂刷有色漆进行标识。 六、维护要求 1.定期检查贯通地线、接地连接线、螺栓等是否缺失。 2.定期维护检查接地端子上的螺栓是否紧固。 3.定期测试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电气完整性。 七、主要工程数量统计原则 下列数量无特别说明的,均按照双线原则进行统计。各专业统计主要工程数量时,应按本 原则及图中"综合接地主要材料表"和相关说明进行设计。 1.信号 (1)贯通地线:余量按3%计列。 (2)横向连接线:路基地段每500m计列1根,长度按线路路基实际宽度确定。 (3)分支引接线:每个接触网支柱计列1根;电力及通信信号槽侧壁的接地端子处每500m两 侧分别计列1根;每个跨线桥处计列4根;每跨T梁计列2根;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根; 每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渡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附近)计列2根;450m站台(不含高架站 台)计列10根,5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2根。 (4)L形连接件:每个接触网支柱基础和T梁上的每根分支引接线分别计列1个;桥梁、隧道 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个;4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列15个,550m站台(不含高架站台)计 列18个。 (5)C形压接件:贯通地线接续处,每正线公里计列4个;贯通地线横向连接处,每正线公 里计列4个;每根分支引接线处计列2个。 (6)综合接地系统测量:每正线公里计列4处。 2.路基 (1)路基型接地端子:电力及通信信号槽侧壁每500m两侧分别计列1个;每个跨线桥处计 列4个;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2个;区间路基电缆井(不含过渡段,需接地的房屋地网 附近)侧壁计列2个。 (2)贯通地线物理隔离防护: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电缆井计列1根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 和2个防护管卡具;桥梁、隧道与路基过渡段计列M20水泥砂浆。 (3)区间路基地段贯通地线、横向连接线、分支引接线预埋的开槽、回填、防护人工工作 量,计列数量同路基段长度。 3.桥梁 (1)桥隧型接地端子:箱梁每个水中桥墩计列2个,非水中桥墩计列3个;T梁每个桥墩计 列4个;每个桥台计列2个;每个跨线桥计列8+(4Xn+4)个(n表示跨梁数量,以下同);每跨梁体 计列8个。 (2)L形连接件: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个。 (3)不锈钢连接线:箱梁每个桥墩(含桥台)计列2根;T梁每个桥墩计列4根;每个跨线 桥计列6+2Xn根。 (4)阻燃绝缘尼龙12套管:每跨梁(含桥台)计列2根。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号(2016)93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图号:通号(2016)9301
编制单位:中国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 发布 2016 年 10 月 北京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审批文号:铁总建设[2016]238号 图号:通号(2016)9301
设计负责人 所总工程师 院总工程师 专业工程师 集团总工程师
高架站台及无柱雨棚综合接地 高架站台及有柱雨棚综合接地
双块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I型板式无砟轨道综合接地
35
修订
36
修订
37
修订
38
修订
39
修订
40
新增
41
新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42
修订
43
修订
设计
图号 通号(2016)9301-01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
复核
比例
目次
日期 2016.10
设计说明
一、任务来源 本图册根据《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印发2014年铁路工程建设标准编制计划的通知》(铁总
路基专业 桥梁专业 隧道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轨道专业 结构专业 电力专业
2016.10 2016.10 2016.10
接触网专业 通信专业 信息专业
四、设计原则 1.接地安装位置及方式不得侵入铁路建筑限界。 2.接地安装方式不得影响路基、桥梁、隧道、轨道、站台、声屏障等结构性能。 3.接地安装位置和方式应便于现场维护。 4.接地安装材料应符合环保、节能要求。 5.接地钢筋焊接施工应符合有关施工安全技术规程及防火规范的规定。
桥梁整体式预制混凝土声屏障综合接地
桥梁插板式金属声屏障综合接地
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

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技术交底资料提纲[注:铁四院2010年01月13日]一、设计原则 (1)二、一般要求 (1)三、桥梁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2)四、隧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3)五、路基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5)六、车站范围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6)七、无砟轨道综合接地技术要求 (8)八、综合接地工艺要求 (8)附:九、综合接地工程数量统计原则(供参考) (9)十、各专业接入综合接地系统的主要地线种类(了解一下) (11)十一、各专业工程设计分工(了解一下) (11)贵广铁路贺广段综合接地设计交底综合接地的设置要求一、设计原则1.综合接地系统工程设计应根据铁路等级,因地制宜地采取防护措施,达到保护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要求。
2.综合接地系统由贯通地线、接地装置(或接地极)、引接线、接地端子等构成。
综合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Ω。
3.综合接地系统以贯通地线为主干,充分利用沿线桥梁、隧道、路基地段构筑物设施内的接地装置作为接地体,形成低阻等电位综合接地平台。
4.沿线距接触网带电体5m范围内的金属构件和需接地的构筑物和设备应通过引接线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5.距线路两侧20m范围内的铁路设备房屋的接地装置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6.不便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的第三方设施必须采取可靠的隔离或绝缘等措施。
二、一般要求1.全线上、下行每侧贯通一根地线。
贯通地线及各种引接线均采用铜截面为:肇庆以西采用70mm2、肇庆以东采用35mm2的耐腐蚀并符合环保要求的接地铜缆。
[注:四线并行段采用70mm2]2.接地端子的设置应便于设备、设施就近接入综合接地系统,方便工程实施。
3.桥梁、隧道、无砟轨道、接触网支柱基础等结构物内的接地装置应优先利用结构物中的非预应力结构钢筋作为自然接地体;当没有结构钢筋可以利用时,可增加专用的接地钢筋;当自然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应增加人工接地体。
预应力钢筋不应接入综合接地系统。
4.接地装置应通过结构物内预埋的接地端子与贯通地线可靠连接。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原因分析及防治解析

电气化铁路接触网设备电气烧伤原因分析及防治解析摘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电气化铁路的发展,在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设备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旦接触网设备出现故障,就会有人员伤亡、列车行车中断等事故发生,电气烧伤由于危险系数大、很难发现,逐渐变成铁路单位关注的重点,基于此,本文将从接触网概况出发,对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设备的电器烧伤原因和防治进行分析与探究,希望为相关人员提供一些帮助和建议。
关键词:接触网;电气化铁路;电气烧伤引言:当前接触网设备长期运行,牵引运能不断增加,使得接触网设备出现了越来越严重的电气烧伤问题,因此研究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设备的电器烧伤原因和防治具有现实意义。
一、接触网概况所谓接触网,就是电气化铁路中顺着钢轨上方“之”字形设置的,让受电弓进行取流的一种高压输电线。
在电气化铁路工程中,接触网是主构架,是顺着铁路线上方设计的给电力机车进行供电的特殊输电线路,主要包括基础、支柱、定位装置、支持装置、接触悬挂等部分。
在平时的工作过程中,接触网设备经常会出现电气烧伤,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二、在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设备的电器烧伤原因和防治(一)当前电气化铁路中接触网设备出现电器烧伤的主要原因1.主供电通道和回路问题站场接触网有非常复杂的结构,在电气连接的过程中,多种原因会使主供电的通道出现迂回、回路不闭合等情况,导致回路严重分流并使接触网设备多个零部件被烧伤。
2.接触网部件出现分流接触网设备的电气连接部件导电程度越好、数目越多,就会使接触网的零部件出现越小分流,不过,电力连接部件即便有再好的导电性能与再多的数目,也无法将接触网设备其余零部件分流降至零。
也就是说,接触网的零部件必然会有分流存在,不可以把接触网的零部件分流全都认为是电气连接不好。
若存在分流,就容易出现电气烧伤现象,特别是严重威胁着接触网工作的部位。
由于其活动部位通常是点-线接触的形式,不是面-面接触的形式,并且活动部位有较大的位移,使得该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接触电阻,导致分流烧伤的程度加深。
浅谈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防雷技术

浅谈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防雷技术发布时间:2022-04-07T05:27:21.167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1年12月第24期作者:李术金杨士强张强德[导读] 近些年来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增加迅速,以及高铁、客专、重载线的快速发展,李术金杨士强张强德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供电段山东省济南市 250000摘要:近些年来我国电气化铁路运营里程增加迅速,以及高铁、客专、重载线的快速发展,对牵引供电系统,尤其是二次系统要求越来越高,各种保护测控、传输、新网络设备和新技术的使用,集成度和运行速度都越来越高,这些二次设备采用了大量的半导体元器件,更容易受到各种新式雷电过电压或工频过电压等强电侵入而造成损坏。
因此,如何提高牵引变电所二次系统的防强电入侵,对保障电气化铁路运输秩序十分重要。
关键词:铁路;牵引供电系统;防雷技术 1牵引供电系统防雷技术概述 1.1概念防雷技术是指在铁路正常运营中,由于雷击对供电系统造成间接经济损失的常见雷击事故,因此有必要加强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的防雷系统。
在铁路牵引供电系统中,主要由变电站设备、接触网设备和运动系统设备三个方面组成。
变电站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变电站、开关所和分区变电站。
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向列车提供电能,保证列车运行时不停电,保证列车的速度和重量要求。
目前,我国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在防雷技术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在防雷装置的安装方面仍存在缺陷。
防雷装置仅安装在关键部位,如隧道两端或变电站入口处。
在铁路施工期间,一般依靠高架等方式过河,在高架施工期间,接触网支柱依靠桥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即在当前情况下,接地电阻存在一些不合格现象,导致绝缘子闪变。
可以看出,高架桥两端也应安装防雷装置。
1.2重要性铁路牵引供电系统在铁路运输中起着特别重要的作用。
一旦供电系统出现问题或遭受雷击,轻则会导致停电,重则会导致列车事故。
因此,在牵引供电系统中建立防雷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立峰
综 合接 地设 计
谢 宝军 吴歆彦
摘
要 :介 绍 《 铁路 防 雷及接 地 工程 技 术 规 范 》 的综 合接 地 设 计 , 包括 综 合接 地 系统 的接 入 范
围 、贯通地 线 物 理 隔 离设 计 、接 地 端 子 的 设 计 、接 地 钢 筋 规 格 的选 择 、站 台 范 围 内接 地 的 设 计等。 关 键词 :铁 路 ;防 雷 ;综合接 地 ;设计 ;技 术规 范
s i z e s e l e c t i o n o f e i n f o r c i n g s t e e l b a r f o r g r o u n d i n g a n d d e s i g n o f g r o u n d i n g wi t h i n a p l a t f o r m. Ke y wo r d s : Ra i l wa y;Li g h t n i n g p r o t e c t i o n;I n t e g r a t e d g r o u n d i n g; De s i g n;T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
上 逐 步发展 起 来 的 ,相 关 技术 标 准 也 在 逐 步完 善 。 在本 次 《 铁 路 防雷 及 接 地 工 程技 术 规 范 》编制 中 ,
电缆槽 内的贯通 地线 与 电缆 物理 隔离 措 施 的要 求 , 以及 接 触 网支 柱基 础作 为接 地极 的方案 ;结 合近 年
Ab s t r a c t : Th e d e s i g n o f t h e i n t e g r a t e d g r o u n d i n g i n t h e t e c h n i c a l s p e c i f i c a t i o n o f l i g h t n i n g p r o — t e c t i o n a n d g r o u n d i n g wo r k s f o r r a i l wa y i s i n t r o d u c e d , ma i n l y i n c l u d i n g s c o p e o f i n t e g r a t e d g r o u n d i n g,d e s i g n o f p h y s i c a l i s o l a t i o n o f r u n - t h r o u g h g r o u n d i n g c a b l e a n d g r o u n d i n g t e r mi n a l ,
2 0 1 7 年 1 0月 第5 3卷 第1 O期
铁 道 通 信 信 号
R AI L W AY S I G NAL L I N G&C OMMUNI C A T1 0N
Oc t o b e r 2 0 1 7
V0 1 . 5 3 No . 1 0
《 铁 路 防 雷 及 接 地工 程 技 术 规 范 } T B 1 0 1 8 0 — 2 0 1 6解 读
t i o n
D OI :1 0 . 1 3 8 7 9 / j . i s s n l 0 0 0 — 7 4 5 8 . 2 0 1 7 — 1 0 . 1 7 2 9 9
1 概 述
铁 路综 合 接地技 术 经历 了研究 、试 验 和成熟应 用 的 过程 ,是 在信 号专用 贯通 地线 接地 方式 的基 础
来工 程 实际 ,对接地 端 子 的设 置进 行 了优化 调整 和 补充 ;补 充 了桥梁 、隧 道等 土建构 筑物 中接 地钢 筋 截 面选择 的规 定 ;补充 了车站 站 台墙 内接地装 置 设
置 的规定 。
对铁 路 综合 接地 工程 技术 进行 了充 分 的总结 ,第二 篇 工程 设计 对综 合接 地 系统构成 、贯 通地 线 、接地 体及 接地 端子 、等 电位 连 接 的设 计进 行 了规定 。 本规 范重 点对 共性 的铁 路综 合接 地设 计进 行规 定 ,主要 修订 内容如下 :对 铁路 沿线 的设 备及 设施 的接 地范 围进 行 了补充 完善 ;对 铁路架 空 接触 网 区 和受 电弓区不 同时限条 件 的交流 牵 引系统 最大允 许 接 触 电压 或接 近 电压值 进行 了修 订 ;补充 了敷设 在
带 电体 5 m 范 围 以 内 的金 属 结 构 物 和 电气 设 备 必
须 接入综 合 接地 系统 ” 。 本条参 考 了原铁 道部 《 铁路 技术 管理 规程 》 ( 铁 道部令 第 2 9号 ) ,以 及 《 轨 道 交 通 地面 装 置 第
1 部分 :电气安 全 和接 地 相关 的安 全性 措施 》GB /
5 6 一
2 综 合 接 地 系统 的 接 入 范 围
本规 范第 4 . 1 . 3条 和第 4 . 1 . 4条分 2个层 面对
综合 接地 系统 的接人 范 围做 了规定 。一是 接人 综合
接地 系统 的接地设 备 及设施 ,二是需 要 等 电位 连接 的邻 近接地 装置 。 1 .第 4 . 1 . 3条 规 定 “ 接触 网 支 柱 、距 接 触 网
刘立峰 :中铁二 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高级工程师 6 1 0 0 3 1 成 都 谢宝军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工程 师 6 1 0 0 3 1 成都 吴歆彦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 究院 工程师 1 0 0 0 3 8 北京 收 稿 日期 :2 0 1 7 — 0 6 — 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