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课件第9章 弧菌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原
耐热O抗原 不耐热H抗原
霍乱 O139群
O1群
胃肠炎等 其他血清群
•不溶解羊红细胞 •不凝集鸡红细胞 •可被第Ⅳ群噬菌体裂解
致病性
致病物质 1. 鞭毛:穿透肠粘液层而接近肠壁上皮细胞 2. 菌毛:定居因子 3. 霍乱肠毒素:目前已知最强的致泻毒素 4. 其他:多糖荚膜、LPS等
霍乱弧菌致病过程
我萋(Wagatsuma)琼脂平板:含高盐(7%),β溶血
致病性与免疫性
致病物质:耐热直接溶血素、耐热相关溶血素,
黏附素、黏液素酶
所致疾病:食物中毒
原 因:食用经烹饪不当的海产品或盐腌制品 潜伏期:5~72hr,平均24hr 临床表现:自限性腹泻至中度霍乱样病症。
免疫性:免疫力不强,可反复感染
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
霍乱及其危害
霍乱的典型症状
急性、剧烈的腹泻和呕吐
米泔水样便
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
可在数小时内使人丧命 的烈性肠道传染病
流行病学概况
19世纪初至今已引起7次世界性大流行
1817-1923年间,共六次世界性大流行 古典生物型, 仅印度死者就超过3800万
1961年开始的第七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 埃尔托(El Tor)生物型 >140个以上的国家和地区,400多病例,目前
霍乱重灾区——印度恒河流域
河中浸浴、冥想;生饮河水 → 霍乱流行
霍乱与细菌战
日军长春“100”细菌部队遗址
发现日本细菌战证据
2018年我国霍乱报告发病 28例,无死亡,报告发病 率为0.0020/10万,较2017 年增加14例病例。
摘自:2018年全国法定传染 病疫情概况,中国预防控制 中心疾病预防控制局。 发布时间:2019-4-24
尚无停息的迹象。
霍乱 - 七次世界大流行
时间
霍乱及其危害
霍乱-全世界每年 病例 ~130万-400万 死亡 ~2.1万-14.3万
2017.4 - 2018.1 也门及非洲多国 死亡>5000人
>140个国家地区
-国际检疫传染病
我国
• 建国前多次流行 • 近5年:131病例
印度 累计死亡>3800万
“米泔水”样便
“洗衣工手”
舟状腹
皮肤干皱、湿冷无弹性
O1群症状从无、轻型到严重致死性腹泻 死亡率60%,儿童病例占60%
O139比O1严重,成人病例大于70% 古典型较El Tor型严重 个别El Tor型病例可长期带菌
免疫性
感染霍乱弧菌后,机体可获得牢固免疫力。 SIgA(secretory IgA)分泌型IgA,肠道局 部黏膜免疫起主要作用。 O1群与O139群无交叉保护。

标本:采患者粪便、肛拭或剩余食物

分离培养:SS琼脂平板或嗜盐菌选择平板

血清学鉴定
防治:饮食卫生、对症治疗、抗菌药物
思 思考考题题
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什么?简述 其作用机理。
除霍乱弧菌外,还有哪些细菌主要以外 毒素致病?请进行归纳。
Thanks
生物学性状
形态: · G-,弧型或逗点状 · 呈鱼群状
运动: · 运动活泼 ·穿梭样或流星状运动
菌毛
鞭毛
有单鞭毛,菌毛
悬滴法观察霍乱弧菌
培养特性
营养要求低,兼性厌氧 温度范围广:18-37℃ 耐碱不耐酸:pH8.8-9.2
适应不同环境
碱性蛋白胨水
TCBS培养基(黄色菌落)
(thiosulfate-citrate-bile-sucrose)
源头-Broad Street的水泵
防治原则
预防:
控制传染源: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 切断传播途径:粪-口途径,改善社区环境,加 强水源管理
提高易感者免疫力:疫苗预防接种
治疗:
及时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和酸中毒 抗生素(四环素、多西环素、呋喃唑酮、氯霉素、 复方SMZ-TMP等)
致病机理
A1
G蛋白
Gs
辅酶Ⅰ上的腺
苷二磷酸核糖
转移到G蛋白
活化腺苷酸环化酶
ATP
cAMP
胞内cAMP↑,导致肠腺上皮细 胞分泌功能亢进,分泌Na+、 K+、HCO3-和水, 大量水和 电解质在肠腔堆积,引起剧烈 腹泻与呕吐
临床表现
剧烈的腹泻和呕吐
米泔水样腹泻 低容量性休克和肾衰竭 (死亡率达60%)
霍乱: Cholera
烈性肠道传染病 国际检疫传染病 我国法定甲类传染病 俗称“二号病” 生物武器
“来自污水的恶魔”
霍乱“元凶”的发现
菲利浦·帕西尼(意) (1812~1883)
像“逗号” 一样的细菌
罗伯特·科赫(德) (1843-1910)
1883年 罗伯特·科赫 到埃及调查霍乱
KEY WORDS
• Vibrio 弧菌 • V. cholera 霍乱弧菌 • Cholera enterotoxin 霍乱肠毒素
副溶血性弧菌 V. parahemolyticus
副溶血性弧菌
• 近岸海水
温、热地带较多,华东沿海该菌的检出率wenku.baidu.com 57.4~66.5%,尤以夏秋季较高。
• 鱼贝类等海产品中
• 标本: 污染的水样、食物和粪便,病人肛拭子。
新鲜! 及时送检!!(碱性培养基,防止因粪便
微 生
发酵产酸而至细菌死亡)
物 • 直接镜检(初步诊断)

革兰染色、悬滴法观察细菌呈穿梭样运动
检 • 分离培养(确诊) 查
增菌(碱性蛋白胨水)、分离(TCBS)
玻片凝集 • 快速诊断:免疫荧光、PCR等
霍乱弧菌的传播
霍乱的防控
入境检疫 严防传入
加强 检疫
封锁疫区 2小时上报 加强监测
隔离 上报
水源 管理
改善社区环境 改良卫生设施
(垃圾/粪便管理)
口服 疫苗
高危人群口服 rBS/WC疫苗
内容小结
霍乱弧菌 • 生物学特性 • 致病性 • 防治原则
引起法定甲类传染病 霍乱弧菌嗜碱长 产毒剧泻米泔样
检疫、水源管理、疫苗接种 隔离上报;快速补液+抗生素
B亚单位 ctxB
与小肠粘膜上皮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 体结合,介导A亚单位进入细胞。
1A+5B,热不稳定性
前噬菌体携带的ctxA、ctxB基因编码
与ETEC肠毒素LT- Ⅰ类似
致病机理
B亚单位与小肠粘膜上皮 细胞GM1神经节苷脂受 体结合,介导 A亚单位 进入细胞
A亚单位裂解为A1和A2 两条多肽,A1亚单位发 挥毒性作用
海产鱼虾的带菌率45~48%,夏季可高达90% 腌制的鱼贝类带菌率也可达42.4%。
沿海地区常见的食物中毒病原菌
生物学性状
•嗜盐耐碱
3.5%的NaCl、pH7.5~8.5的条件下生长最好。
•不耐热,不耐酸 •根据O抗原,分13个血清群
神奈川试验(Kanagawa test)
区分致病(KP+)和非致病性副溶血弧菌 KP+菌能溶解人O型红细胞和兔红细胞
第9章 弧菌属(Vibrio)
弧菌属(Vibrio)
细菌是一大群菌体短小,弯曲成 弧形的革兰阴性菌 (G - )。
弧菌(Vibrio) 霍乱弧菌(Vibrio cholerae) 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aemolyticus)
• 生物学特性 • 致病性 • 防治原则
霍乱弧菌 (V.cholerae)
传染源 患者、带菌者
传播途径
污染的水或食物 经口摄入
易感者 人类(唯一)
“饮霍伤身” 影响因素:气候、饮食卫生、沿海及盐碱地区
霍乱的传播
1854年发现与饮用污水有关
John Snow 约翰.斯诺 (1813 ~ 1858) 英国 麻醉学家、流行病专家
1854年, 伦敦霍乱流行 斯诺调查并绘制霍乱地图
粘液层
定植
肠 上 皮 细 胞
血 液
小肠粘膜
不侵入细胞、不入血
释放毒素 · 霍乱肠毒素
(最强致泻毒素) · 紧密连接毒素等
A亚单位 ctxA
霍乱肠毒素 Cholera toxin
腺苷酸环化酶活性增高,使细胞内cAMP水 平升高,主动分泌Na+、K+、HCO3-和水,导 致严重的腹泻与呕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