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状况分析

合集下载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摘要】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要素是知识,而人力资源是现代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和最终决定因素。

所以在当前形势下,要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必须大力推进实施人力资源开发战略。

文章主要从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落后原因,以及为此而提出的完善对策等问题来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西部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原因对策一、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1、人力资源规模潜力巨大,但质量偏低2、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配置不协调西部地区人力资源配置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中的配置比例差异较大,农村劳动力资源是西部地区人力资源的主要构成。

根据《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3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为104790.6亿元,西部国内生产总值仅有20220.9亿元,占全国的19.2%,在其经济结构构成中,第一产业比例过高,超过全国平均数的5%;第二产业比例过低,低于全国平均数的10%。

至2006年,从事第一产业人员占全国总人口的67.47%,而西部地区,如甘肃从事第一产业人口占当地人口比重76.20%,陕西占72.96%,广西占80.11%,贵州占84.02%。

这种人员配置情况反映了西部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中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3、高文盲率和较高的人才密度并存,人力资源构成不合理西部地区人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文盲和半文盲比例高是一个突出特点。

2001年,西部地区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例为24.99%,而同期的全国15岁及15岁以上人口中,文盲、半文盲人口所占比例为15.78%。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陕西、贵州、四川等,其技术人才的数量及占总人口的比例均在全国居于前列。

就目前来说,成都、西安、兰州这三个城市的人才密度仍仅次于北京、上海,而陕西省的综合科技实力则高居全国第三。

二、造成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落后的原因分析1、地理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落后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客观上存在着区位劣势。

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成效分析

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成效分析

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与成效分析近年来,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取得了不少成绩。

这些成绩得益于国家的西部大开发战略。

然而,这种开发战略并不是万能的,它还需要不断地优化和改进。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成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人口流动和生态保护。

一、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中,改善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电力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有力地支撑了西部地区的产业发展和人口流动。

比如,重庆在“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了高速公路1.2万公里,铁路3.2万公里,通航城市从12个增加到了31个。

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带动下,重庆的物流业迅速崛起,成为西部地区的物流中心。

二、产业发展西部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西部地区逐渐转型升级,从单纯依赖资源开发,逐步向以制造和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转变。

五粮液、贵州茅台等西部地区的酒类企业,成为了国内知名的品牌。

比亚迪、华为等科技企业也在西部设立了分支机构或生产基地。

此外,宝钢、中国铝业、中国重型等国内重要钢铁和有色金属企业,也在西部地区进行了重大投资。

三、人口流动在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下,人口流动现象愈加普遍。

一方面,大城市吸纳了大量的从农村外迁的人口,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比如,重庆在去年的城市化率已达到64%。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也在逐步提高人口的生活质量和发展水平。

一些地区引进了优质的产业项目,提升了就业机会和收入水平,使得农村地区的居民不再强烈地向城市流动。

此外,一些城市开始实施户籍制度放宽以鼓励更多人户籍转移至当地。

四、生态保护随着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问题日益凸显。

许多西部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但是也因此面临着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为此,政府在实施西部开发战略的时候,也开始注重生态保护,加大了生态环境治理力度。

比如,贵州推行“绿色发展”战略,实施“三线工程”和“护水工程”,保护了大片的森林、湿地和水源地。

西部大开发的市场机遇与资源利用

西部大开发的市场机遇与资源利用

西部大开发的市场机遇与资源利用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的大开发也成为了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

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得到了逐步提升的同时,西部地区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市场机遇与资源利用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两大核心问题。

一、市场机遇1、人口红利西部地区是人口资源集中的地带,拥有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特别是青壮年人口占据了很大的比重。

这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红利,同时也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自然资源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非常丰富,拥有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资源等。

同时,西部地区的土地资源也很丰富,适宜农业、林业、养殖业等的发展。

这些自然资源是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条件。

3、区位优势西部地区东接华北地区,北接东北地区,南靠中南地区,西连中亚地区,是连接国内外的重要交通枢纽。

这一地理位置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不少机遇,发挥了区位优势。

二、资源利用1、资源转化西部地区的发展伴随着资源消耗,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资源消耗的增加,开发和利用新的资源也成为了迫在眉睫的任务。

资源转化技术的发展新变革了地区的资源利用方式,实施资源转化便是一种有效方法,对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推进资源转化优化方面都有积极意义。

2、绿色发展西部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在各地方的奋力推动下有了长足的进展,环保意识逐渐升温。

在大规模建设、产业集群等方面如能尽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破坏,积极推进生态保护,便能形成不竞争的竞争优势,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从而能够使资源利用得到更加合理、科学的开发和利用。

3、科技创新科技的发展是资源利用的原动力之一,国家在技术装备和人才培养方面给予了西部地区相应的优惠政策支持。

这为西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升级带来了积极推动。

在技术创新方面将更加卓越,逐渐塑造出技术领先优势,驱动西部地区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迈进。

总之,西部大开发是一项庞大的战略部署,是动员西部地区各方面的积极性,集中优势资源,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集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引言:中国西部地区作为矿产资源的富集区,一直以来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然而,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旨在对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展望未来的发展前景。

一、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开发利用现状1. 资源概况:中国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矿业资源,包括石油、天然气、煤炭、稀土、金属矿产等。

其中,煤炭资源是最为丰富的,广阔的煤田分布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省份;稀土资源主要分布在四川、云南等地;金属矿产则集中在新疆、西藏等地。

这些矿产资源的丰富给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2. 开发利用现状:目前,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大部分矿区仍处于传统的人工开采阶段,缺乏现代化的生产设备和技术手段,效率较低。

其次,环境保护措施不足,矿产开采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亟待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

此外,矿产品加工能力有限,大部分矿产资源还需要通过加工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

3. 发展潜力: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中国西部地区的矿业资源开发利用依然具备巨大的发展潜力。

一方面,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意识的提高,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将得到提升。

另一方面,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逐渐改善,这将有助于矿产品的运输和销售。

此外,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中国西部地区将成为新能源矿产资源的主要开采区域,如风能、太阳能等。

因此,在适应新能源发展趋势的同时,西部地区的矿业资源开发利用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二、中国西部地区矿业资源开发利用前景展望1. 提高资源开发利用效率:为了更好地利用西部地区的矿业资源,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矿业技术的进步。

例如,引进先进的采矿设备和生产工艺,提高采矿效率和资源回收率。

同时,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推广循环经济理念,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2. 加强环境保护:西部地区的矿业资源开发必须与环境保护相结合。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状况分析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状况分析
尽快地释放出 来。 (二) 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资 源开发过程本身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这一 推动力主要表现在: 1. 资源开发推动着相关产业的
输设施、 通讯、 环境保护等都会随旅游资源开发、 旅 游产业的 形成而相应发展;矿产资源的 开发会刺激、 推动相关的 工程技术和采掘等产业的发展, 如海洋 石油资源的开发, 相应地刺激、 推动着钢铁、 冶金、 土 木、 运输、 机械、 仪表、 电子、 通讯等一系列工程技术 及产业的发展。资源开发推动着产业链的连环发 展, 资源开发刺激经济增长。资源开发对经济增 2。 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资源要素直接构成经济增长的 要素。 如人力资源开发普遍被认为对经济增长存在 突出贡献, 教育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份额中约三 分之一来自 人力投资的贡献, 即开发人力资源所带
的地区。
业生产过剩状况正在逐步向能源、 钢铁、 建材以及其 他资源产品延伸。这种生产过剩状况, 不仅直接减 少了 加工工业对能源、 原材料等资源产品的市场需 求, 而且随着生产过剩状况不断向能源及其他资源 产品的延伸, 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必然受到日 益明 显的抑制。 ( 三)计划经济下西部实 施的资源导向型经济未 能考虑到当 地经济的发展, 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可持 续发展。1.企业自 我发展能力受到极大限制, 根本 就没有足够的 资金实行技术改造, 更谈不上实行纵 深加工。 尽管当时中央政府的政策重点是向能 2. 源、 矿产、 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倾斜, 但是中央政府直 接掌握的预算内 投资额占 全国固 定资产投资的比 重 十分有限。而且逐年下降, 国家不可能把有限的资 金全部投人到西部资源的开采上来, 这最终变成了 一种掠夺式的开发。在不可再生的资源枯竭后, 还 会给资源产地留 下一大堆问题, 如生态破坏、 环境污 染、 职工失业、 财政收人锐减、 城市衰败等等。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西部地区是我国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之一,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源开发的压力,西部地区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

要想实现西部地区环境保护的目标,必须面对一系列主要困难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主要困难1. 资源开发压力大: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经济发展的需要促使资源的开发利用达到了一个高峰。

大规模的矿山开采、森林砍伐和水资源开发等活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2. 生态系统脆弱:西部地区多山地、草甸地,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受到破坏。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生态环境承受能力更加有限。

3. 经济发展和环保之间矛盾:西部地区地广人稀,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许多地方的居民还处于贫困线以下。

环境保护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与当地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存在一定矛盾。

4. 缺乏环保意识:在西部地区的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教育水平较低,部分居民对环保意识不强。

他们往往只是关注眼前的利益,忽视了长远的生态环境问题。

二、对策建议1. 合理规划资源开发:政府部门和企业在开发利用资源时,应该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环保要求,采取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开发方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要大力推广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 加强生态保护建设:通过生态补偿、退耕还林还草等措施,加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增加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改善自然环境。

3. 经济发展与环保协调发展:政府部门可以采取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方式,鼓励企业开展环保技术改造和节能减排工作,鼓励发展绿色产业,引导当地居民参与环保工作,逐步提高环保投入和环保意识。

4. 提高环保宣传教育水平:加强对西部地区居民的环保宣传教育,通过开展环保知识讲座、举办环保活动等方式,提高当地居民的环保意识,激发大家的环保热情,共同参与到环保工作中来。

5. 强化环境监测和执法力度:加强环境监测力量,建立健全环境监测网络,及时发现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对违法行为依法追究责任,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处罚,形成强有力的环境保护执法机制。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

浅析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反思与出路近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问题备受关注。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西部地区亟需解决人力资源开发不足、人才流失等问题。

本文将从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和政策扶持四个方面,对我国西部人力资源开发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途径。

一、教育方面在西部地区,教育水平仍然相对较低,高等教育资源匮乏,教育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存在。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的配备,确保教育资源更加公平地分配。

2.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

西部地区的劳动力大多数是农民工和农村劳动力,他们缺乏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

应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就业方面西部地区就业形势严峻,大量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导致西部人力资源的浪费与流失。

为解决这一问题,可以考虑以下几点:1.鼓励外来投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

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吸引外来投资企业进入西部地区,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减少人才外流。

2.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结构升级。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供更多的高薪岗位,吸引西部地区人才回流。

三、社会保障方面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制度相对不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问题成为制约人力资源开发的瓶颈。

为改善这一状况,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加快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政府应加大对西部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投入,完善医疗、养老、住房等社会保障政策,提高人民群众的社会保障水平。

2.鼓励社会资本参与。

政府可以鼓励社会资本参与西部地区的社会保障事业,引入民间资本,提高社会保障服务的质量和覆盖范围。

四、政策扶持方面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需要政策的支持和扶持。

以下是几点可行的政策建议:1.制定特殊政策措施。

针对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源开发问题,政府可以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措施,例如税收减免、土地优化利用和人才引进等,鼓励人力资源的发展。

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 况

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  况

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摘要:西部矿产资源丰富,矿业产业在全国和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突出 , 但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通过合理延伸和调整产业链 , 促进西部地区矿产资源高效开发利用,构建西部资源产业基地,实现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研究西部地区矿产开发效用及面临的主要问题,既关系到国家的产业整体结构和产业整体布局调整,还可以为经济危机中寻求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提供重要支撑。

关键词:西部矿业经济状况问题西部地区富含着我国 60 %以上的矿产资源 ,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全国和西部地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和优势。

正确认识现状、分析问题 ,是西部地区寻找矿产资源经济引擎的关键环节。

1.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1.1主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基本情况多年来,通过对西部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西部地区已经建成了库尔勒、金昌、白银、玉门、攀枝花、东川、六盘水、个旧、格尔木等一大批矿业城市,极大地提升了西部的工业基础,促进了区域内部的经济发展 (表 1) 。

与资源禀赋相对应,西部地区大多数矿产资源也得到了开发利用 , 并形成了较大的生产规模。

目前,西部地区主要矿产资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 3成左右的,有天然原油、铅、钼精矿、锑、镁和钛; 占全国产量4 成左右的 , 有原煤和原铝;占全国一半以上产量的 , 有天然气、磷矿石、锌、镍、锡和汞。

其中,全国 80 %左右的天然气和锡都产自西部,镍和汞几乎全部由西部生产。

1.2 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产业情况西部地区有规模以上采选和冶炼压延企业7674 个 , 其中 , 采选企业 4441 个,冶炼压延企业(包括石油加工) 3233 个。

2007 年 , 西部规模以上矿业企业占全国的 1/ 6。

其中,煤炭、油气、有色采选都约占全国同类企业数的3成,石油加工和炼焦约占 1/ 4 ,黑色金属采选和黑色、有色金属冶炼压延企业约占 1/ 5。

西部的大型矿山企业占全国的13.12 %;中型占 23.184 %;小型占 35.13 %;小矿山占 43.126 %。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当今中国西部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中国西部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广阔、资源最丰富的地域之一,在过去几十年里,得益于国家的重点支持和发展战略,中国西部地区取得了显著的发展成果。

然而,与东部沿海地区相比,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瓶颈和挑战。

本文将对当今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未来的趋势。

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可以分为经济、基础设施、教育和环境几个方面。

首先,就经济发展而言,中国西部地区在过去几十年里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西部地区的资源丰富,尤其是煤炭、天然气和水资源等,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推进,西部地区的交通和能源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大量的投资和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长足的发展。

政府在近年来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尤其是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等方面的建设。

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得到明显改善,有利于促进经济流通和区域一体化发展。

此外,电力和通信设施的普及和改善也有力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发展。

教育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改善和提升。

政府加大了对西部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师资力量的提升。

西部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和职业教育学校不断增加,为青年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多选择。

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西部地区的人才流失问题,为西部地区的长期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相对滞后于东部地区,在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方面仍存在困难。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和资源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面临一些制约因素。

同时,西部地区的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与东部地区的市场接轨仍然存在一定的难度。

其次,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和提高质量。

尽管政府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与东部地区相比仍有差距。

西部地区的山区、草原地带等地形复杂,基础设施建设的难度较大,需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以及技术支持。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路径和实践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路径和实践

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路径和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西部地区一直被视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板,相对落后的基础设施和缺乏优势产业,使得西部地区一直处于落后的状态。

而针对这种情况,我国历届政府都非常注重西部大开发的工作,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西部大开发的路径和实践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话题,其背后涉及了许多政策和措施,下面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

一、我国西部大开发的起因和背景我国西部地区是指包括西藏、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在内的西南五省区和新疆、甘肃、青海、宁夏等在内的西北四省区。

这些地区地广人稀,历史上一直处于相对贫困的状态,发展相对滞后。

为了改善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实施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实施,是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适应当今时代的重大战略举措。

它是在我国经济发展走向新时代的大背景下,由中央政府毅然决策,组织实施的一个重大战略。

目的是利用西部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打破我国东部和西部之间的经济藩篱,推动西部地区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二、西部大开发的路径和目标为了实现西部大开发的目标,我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发展路径和政策措施:1、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政府通过大力投资,加强了西部地区交通、能源、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

这使得西部地区逐步具备了更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进入该地区。

2、优化资源配置西部地区拥有大量的自然资源,政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加大对西部地区重要资源的投资,并将这些资源的开发优先纳入到我国的国家战略中,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保障。

3、扶持产业发展我国政府在西部地区大力扶持优势和特色产业的发展,比如煤炭、石油、天然气、有色金属、特色农产品以及旅游业等。

这些支柱产业的快速发展,对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4、建立产业转移基地在东部地区,由于产业结构过于单一,不少企业过度采取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导致了人力成本的高企,为此,西部地区迅速发展起了一批机电制造、信息技术、汽车制造等需要大量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的产业。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

我国西部土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一、西部地区土地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概况我国西部各省区(市)除广西一小部分位于我国地势阶梯的第三阶梯外。

几乎全部位于第一,第二阶梯上,境内绝大部分被山地、高原和盆地占据。

特殊的地形、地貌形成特殊的气候,给土地利用带来诸多不利因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促使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准确把握各省(市、区)自然条件和生态现状是西部地区土地升发的切入点。

我国西部各省(区、市)自然资源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为:难以利用的土地多,气候普遍恶劣,地貌情况复杂,西北地区水资源贫乏,这些都是西部土地资源开发中存在的障碍。

在生态环境方面,水土流失是西部各省(区、市)普遍存在的问题。

另外,干旱区荒漠化、灌区土壤盐渍化、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和环境污染、森林草原退化等也是西部各省(区、市)需要共同面对的难题。

西部各省市区地质环境特殊,多山地、高原、盆地,自然条件严酷,再加上人为不合理的利用,使得西部地区生态环境口益恶化。

赵跃龙(1999)根据脆弱生态环境成因类型选取指标将我国划分出7个脆弱生态区,其中有5个位于西部。

二、西部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1.水土流失目前,西部地区60%以上的土地已经出现水土流失,其中黄土高原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例达到70%,西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大约为30%。

按省域比较,西藏、宁夏和内蒙古三省区水土流失最为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比例均在70%;以上。

2.土地荒漠化、石漠化全国沙漠化土地面积169万平方千米,西部地区约占95%。

当前,全国土地沙化仍以平均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大都在西部地区,影响着1/3的国土面积和4亿多人口的生产、生活。

我国已有1/4以上的土地出现荒漠化,其中95%以上的荒漠化土地集中在我国西部7省区,其中新疆最多,其次是内蒙占,再次为甘肃、宁夏、西藏、青海和陕西。

在我国西南地区,因水土流失,出现了"石漠化",其中贵州的石山和半石山面积达到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7%,极大地限制了土地开发利用。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分析
7 . %, 29 广西 占 8 .1 贵州占 8 . %。 6 01%, 40 2 这种人员配 置情况反映
必 须 大 力推 进 实施 人 力 资 源 开 发 战 略 文章 主 要 从 西部 地 区人
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落后原 因, 以及 为此 而提 出的 完善 对 策 等 问题 来研 究和 探 讨 。
素质状况是令人担忧 的。 2 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 配置不协调 、
国水平 的 3%。经 济的差距势必会带来 收入 的差距 。据统计 , 0 20 年我 国东部地区人均收入 是西部地 区的 22 倍 , 03 . 6 最高的省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西部地 区人 力资源配置在 第一 、 二 、 第 第三产 业中 的配 置
了西部 人力资源在产业结构中不平衡性和不协调性。
3 高文盲率和较 高的人才密度 并存 , 力资源构成不合理 、 人 西部地 区人 口文化素质普遍较低 , 文盲和半 文盲比例高是

【 关键 词 】 西部 人 力资源开发

现状 原 因 对策
个突 出特点 。 0 1 , 2 0 年 西部地区 1 岁及 1 岁以上人 口中, 5 5 文

西 部地 区人 力 资 源 开 发 现 状
盲 、半 文盲人 口所 占比例 为 2 . %,而同期的全国 1 49 9 5岁及 1 5
岁以上人口中, 文盲 、 半文盲人 口所 占比例为 1. %。 5 8 与此形成 7
1 人 力资 源 规 模 潜 力 巨大 , 质 量偏 低 、 但
西部十二省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2 3而营 ^口仅 占全国的 14 /, /,
鲜明对 比的是 , 陕西 、 贵州 、 四川等 , 其技 术人 才的数量及 占总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比较与评价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比较与评价

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比较与评价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资源。

然而,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本文将重点比较和评价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一、中国东部地区中国东部地区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在这个地区,人们更加注重利用自然资源促进经济发展。

主要的自然资源开发模式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和航运业。

这些模式虽然在加速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例如工业废弃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土地资源消耗等问题。

二、中国中部地区与中国东部地区相比,中国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利用和开发相对较少。

由于地理位置的限制,该地区的发展更加注重农业和生态旅游开发。

这些模式注重自然生态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地区的经济发展。

中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模式界定不明确,连带着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也显得不够明确。

三、中国西部地区中国西部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产资源方面。

自然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不仅推动了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大量的经济外汇。

然而,这种模式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例如水源枯竭、矿区生态破坏等。

因此,如何在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之间找到平衡性进行合理开发是西部地区凸显的问题。

四、模式比较和评价从上述地区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来看,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形式不同,导致了其特定的利弊。

虽然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效果不同,但自然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造成的生态环境问题都是普遍存在的。

因此,关于如何在自然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寻找平衡是今后必须解决的问题。

与此同时,应针对不同地区的自然状况,选择合适的自然资源开发和利用模式。

综上所述,虽然不同地区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模式有所不同,但都需要在保护自然生态和发展经济之间找到平衡点。

在资源开发过程中,同时需要加强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以让资源开发得到最大化利用的同时协同发展。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思路

西部地区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及思路

和利用率 , 制约西部经济 的快速增长 。
( ) 才流 失严 重 , 二 人 人才缺 乏 与
本投 资不 足和人力资源质量低下。
有 的儿童和青 少年获得基础 教育。根
( ) 四 农村人 口多 , 城市化水平 低 , 据 西部各地 区的实际 , 针对性地加 有 展多层次 、 多种形式 的职业培训 , 培育 部地区经济增长 的又一熏要因素 我 国西部 地 区经济呈 现的是一种 适应社会的各类人才 , 全面提高劳动
见, 我国西部劳动者整体素质较低 , 与 济不相适应 的状况 比较严 重 ,人 口与 加政府的教育投资,多途径的筹集教
东部发达地 区相 比有较 大差距 。这 必 经济的矛盾 比较突 出。经济落后导致 育资金 。要进 一步扩大九年义 务教育 将严 重影响西部 地区人 力资源 的质 量 人 口贫 困 ,而人 口贫 困又使得人力资 的覆盖面, 全面提高教育水平 。 保证所
搞 就 人才之间出现的年龄断层等都使西部 资源的 以上现 状 , 好西部大 开发 , 要大力加强教育培训工作,通过各种 ( 资源绝对数量大 , 一) 但人力资 在人才问题上面临严峻的挑战 。 2 人才分布 “ . 趋富避穷,进政退 手段加快人才培养步伐,加强对潜在 源素质低 , 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难
西 部 的 四川 、 州 、 南 、 藏 、 蒙 贵 云 西 内
( ) 一 加速 发 展各类 教育 , 提高人 教育是改善 和提高人力资 源科 学
盲 人 口 占 全 国 文 盲 人 口 总 数 约 为 企 业的才人 , 造成企业 人才缺乏 , 而科 力资源索质
( ) 三 贫困人 口过 多且 比重 过高 , 文化 素质的主要 措施 。西部地 区知识 ( 包括 知识 的生产 和引进 ) 、知识的吸

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分析

西部大开发中的资源分析
达 峰 ,在 国 务院 审批 的 l9处 国家 重点 风景 名 胜 区 l
中级人才数量明显偏低 ,西部地 区的这种人力状况 不仅制约 了目前西部区域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影响到 其今后经济的发展。 ( )技 术 资源 三 建国以来 ,中央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有效政 策 ,对 西部 地 区的发展 起到 了积 极 的作用 ,农 业技 术不断得到提高。在第一产业方面,西部地区在我 国所占的比重呈逐 年递 增 的趋势。1 5 ,区域 9 年 9 内自我调节实现粮食 自给以来 ,西部农业得到了长 足发展。新疆 、宁夏 、内蒙古等地 已成为粮食调出
录》的 2 项遗 产中,西部 占 7 ,包括甘肃敦煌 2 项 莫高窟 、 陕西秦始皇陵 、西藏布达拉官、云南丽江 古城 、四川 九 寨沟 、黄龙 和峨 眉山一 乐 山大佛 、重
庆大 足石刻 ;在 中国加 入 “ 世界 生物 圈保 护区 ” 的 1 处保 护 区 中 .西 部 占 6处 ,有 四川 卧 龙 和 九 寨 4 沟 、贵 州梵 净 山和茂 兰 、云南 西双 版纳 、新疆 博 格
该 区 10多万 干部 队伍 中,研究 生 以上 的学历人 员 0 仅有 30 60多 名 ,其 中 博 士 生 只 有 20多 名 。高 、 0
旅游 资源 是 西 部 另 一 极 具 开发 潜 力 的 自然 资 源 。西 部各省 几乎 都 拥有 一流 的旅 游资 源 ,不 少还 是世界 级 的旅游 瑰宝 ,在 中国被 列入 《 世界遗 产名
气田,总量达到 20 亿 吨 ,已探明的煤炭储量 20 30 1 亿 吨 ,是继 山西之 后 的 又一 产煤 大省 。新 疆 的主要
矿产 探 明储 量 的潜 在价 值 已超过 6万亿 元 ,居全 国
第 6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

西部大开发中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一、绪论西部大开发是指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中,重点布局和发展落后地区的一项重要战略。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推进,金属矿产资源开发成为各级政府和企业争相开发的关键领域。

然而,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西部大开发中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进行深入探讨。

二、西部大开发中的金属矿产资源开发1. 矿产资源概述矿产资源是指土壤、岩石中含有的各种金属、矿物质及其他有用物质的总称。

在中国矿产资源中,金属矿产资源是总量最大、品种最丰富的矿产资源。

2. 开发现状近年来,西部各省区市纷纷加大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力度。

例如,云南省在开展普查和评价的基础上,逐步实现了勘查资源和储量的储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发掘煤炭、有色金属、稀土等资源的同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生态建设等领域的开发。

这些开发项目的推进,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推动作用。

3. 问题与挑战在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过程中,我们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首先,勘探、开采、选矿等环节中存在盲目追求规模和速度的现象,严重损害了周边的生态环境。

其次,由于企业缺乏高质量的技术和设备,采用的一些引进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不够可靠,难以确保安全环保。

此外,由于当地政府的配合不力和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许多企业对环境的影响难以得到有效的遏制和控制。

三、西部大开发中的环境保护1. 现状与问题目前,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集中在水土流失、水资源缺乏、荒漠化、气候变化等方面。

这些环境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人民的生活质量。

由于金属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中,往往涉及到大量的采矿、矿山废弃物的排放等环节,严重加剧了当地的环境问题。

2. 改善措施为了解决西部地区的环境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防治措施。

首先,重点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工作,建立科学的环保指标和监管机制。

其次,积极推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创新发展,减少对能源、水资源的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状况分析资源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资源开发是实现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

没有资源开发,便不存在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在我国,西部地区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这种资源的总体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它在国家战略全局中的重要性,并将直接影响着中国国民经济长期增长所需物资资源的保障程度。

如何有效地开发利用西部地区资源,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它是缩小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区差距,促进全国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工程。

一、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一) 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资源开发是经济发展的初始阶段和起步形式。

经济发展首先从资源开发起步,是在资源开发的基础上形成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离不开资源的支持,资源开发既构成经济发展的组成部分,又为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同时,资源开发使经济发展的第一原动力尽快地释放出来。

(二) 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作用。

资源开发过程本身便构成了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这一推动力主要表现在:1. 资源开发推动着相关产业的发展。

每一类资源的开发,都必然形成一批新的产业和产业群。

如旅游资源的开发,导致旅游产业及与旅游相关产业的发展。

像旅游产品、场地、交通运输设施、通讯、环境保护等都会随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业的形成而相应发展;矿产资源的开发会刺激、推动相关的工程技术和采掘等产业的发展,如海洋石油资源的开发,相应地刺激、推动着钢铁、冶金、土木、运输、机械、仪表、电子、通讯等一系列工程技术及产业的发展。

资源开发推动着产业链的连环发展。

2. 资源开发刺激经济增长。

资源开发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主要表现为资源要素直接构成经济增长的要素。

如人力资源开发普遍被认为对经济增长存在突出贡献,教育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增长份额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人力投资的贡献,即开发人力资源所带来的结果。

此外资源开发对扩大对外开放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资源开发促进了地区间的物质交流,可以改变地区的封闭形象和状态,增强地区的对外合作能力,刺激扩大对外开放的意识。

二、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西部地区幅员广袤,风光美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据有关统计,中国60 %以上的矿产资源储量分布在西部地区,西部45 种主要矿产已探明其工业储量潜在价值占全国的49. 31 %。

以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以锡、镍、钒、钛、稀土为主的稀有战略性矿产,以铂族金属为主的贵金属等储量都占有较大的优势;比如,甘肃的镍矿储量占全国的70 % ,贵州的铝、磷、汞、锑、锰的储量居全国前5 位。

西部资源种类齐全,水、煤、油、气四者兼备。

西部地区多山,而且落差大,水能丰富,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等江河上游,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蕴藏量占全国总量的85 %以上,可开发量占全国的81%以上。

天然气储量占到了全国总储量的78. 75 % ,如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盆地,均发现了大量的天然气资源。

石油远景储量仅新疆就占全国的40 % ,西北地区煤炭储量也达到了全国的40 %左右。

再者,就农用地而言,中国大块成片的宜农荒地主要集中在西部,有后备耕地2448.84 万hm2 ,占全国的72. 13 %;后备林地10387. 78 万hm2 ,占全国的54. 15 %;后备草地有1766. 75 万hm2 ,占全国的66. 53 %。

此外,西部旅游资源优势也比较突出。

西部的地理风貌独特、民族风情多样、人文遗迹丰富。

历史上西部曾经是中国最繁荣的地区之一,兵马俑、莫高窟等一大批文化古迹中外闻名;黄果树、九寨沟、石林等一批西部旅游景点经济效益十分看好。

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相结合,使西部旅游资源独具魅力。

复杂多变的自然地理条件同时也为多种生物的生存提供了适宜的环境,使得西部成为中国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

三、西部地区的资源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一) 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国际原材料市场供过于求的趋势,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战略面临着强大的竞争压力。

由于市场范围扩大而引起的产品供给者增多,会直接影响着地区经济发展的原有优势。

西部地区大多数资源在地理空间上远离国内主要消费区达2000~4000 公里,加之自身市场容量有限、对资源型产品消费量较小,长途的运输距离更增加了部分资源运输成本,使其在全国市场需求中的资源优势明显降低。

中国加入WTO 后,加剧了国内工业品市场的竞争,使得广大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战略面临着来自国际强大竞争力的冲击。

(二) 国内买方市场的形成和生产能力的过剩已使西部地区资源优势受到明显的抑制。

市场交换的顺利进行是西部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重要前提,而市场需求的缩减必然直接阻碍供给地区的优势实现。

目前中国国内生产能力的过剩已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受到明显的抑制。

20 世纪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工业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迅速增长,中国工业发展已由20 世纪八十年代的短缺经济逐步进入到过剩经济,卖方市场已向买方市场转变。

更为重要的是,目前中国这种工业生产过剩状况正在逐步向能源、钢铁、建材以及其他资源产品延伸。

这种生产过剩状况,不仅直接减少了加工工业对能源、原材料等资源产品的市场需求,而且随着生产过剩状况不断向能源及其他资源产品的延伸,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必然受到日益明显的抑制。

(三) 计划经济下西部实施的资源导向型经济未能考虑到当地经济的发展,不可能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 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受到极大限制,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资金实行技术改造,更谈不上实行纵深加工。

2. 尽管当时中央政府的政策重点是向能源、矿产、原材料等基础工业倾斜,但是中央政府直接掌握的预算内投资额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十分有限。

而且逐年下降,国家不可能把有限的资金全部投入到西部资源的开采上来,这最终变成了一种掠夺式的开发。

在不可再生的资源枯竭后,还会给资源产地留下一大堆问题,如生态破坏、环境污染、职工失业、财政收入锐减、城市衰败等等。

四、西部资源开发系统的影响因素(一) 政治因素。

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国际和平环境有望继续保持,这有利于我国集中精力进行资源开发,同时,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日趋活跃,对国外企业和投资者形成强大的吸引力,这极有利于西部地区引进外资、技术、管理等资源。

国家优先在中西部地区安排资源开发项目,实行向西倾斜,通过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的能力;引导外资更多地投向中西部地区,增强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提高国家政策性贷款用于中西部地区的比重。

可见,西部资源开发获得政治性因素的强大推动,这一时机可谓千载难逢。

(二) 自然因素。

西部地区资源在全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勘探表明,西部地区的矿产资源、水电资源、土地资源等极为丰富,而且其地质勘探程度低于中东部,因而现有矿区扩大储量和新矿区、新矿种发现的潜力大于中东部,采矿业、水电业、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然而,西部地区尤其是待开发资源分布区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十分脆弱。

这里干旱少雨,沙漠戈壁面积大,植被覆盖率低,海拔高,气候冷。

这里又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区,在靠天吃饭的环境下,被迫在本已经很脆弱的环境下过度垦殖和放牧,使现有耕地和草地水土流失、沙化严重,加之过去开发过程中,采取掠夺式开发方式,环境破坏与资源浪费的问题已十分突出。

从今后发展趋向看,西部工业开发多属污染工业,矿产开发又势必引起生态负荷加大、人口数量增多,破坏性因素与污染源增加等问题。

所以,在西部资源开发过程中,整体环境的保护始终是个艰巨的任务,而这里的恶劣环境与生态的脆弱性决定,一旦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就很难得以治理,其治理成本可能远远大于开发效益。

(三) 科技因素。

一方面,西部地区文化教育水平比较落后,有些省区文盲率极高,说明这一地区的人口文化素质或劳动力素质较差,成为系统的弱项。

另一方面,从整个科技环境角度看,无论资源勘探与开采技术,还是加工工艺与加工设备以及对资源的综合利用能力,西部资源开发正值极好的国内外科技环境。

就西部地区自身情况来看,尽管这里的劳动力整体素质较差,但大学毕业生和科技人员的比重较高。

但是由于人才结构不合理等因素所致,西部地区科技人才利用效果较差,而且近几年来人才流失问题较为突出。

所以,西部地区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培养和引进人才,同时也要设法提高对现有人员的利用效果,并采取切实措施,抑制人才外流趋势的加剧。

(四) 经济因素。

西部资源开发是在我国经济体制大转轨时期进行的,它一方面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推动,同时又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市场供求、市场竞争状况的变化,资源开发系统运行必须面向国内外市场。

从国内经济环境看,目前正是我国经济大发展时期,这对资源大形成强大的推动力。

然而,目前也是我国地区发展差距较大、西部地区面临诸多社会经济矛盾的时期,包括GNP 增长率、人均GDP ,全社会劳动生产率、地方财政状况等指标都与沿海省份有较大差距,这就要求一方面西部地区要加快资源开发步伐,另一方面西部资源开发需要得到中央以及沿海发达地区的支持。

五、西部地区资源开发的思路与建议西部资源开发应当由过去的主要开发自然资源转变为既开发自然资源又开发科教、信息、市场等多种资源;在开发方式上则应当由过去以计划经济和政府行为为主转变到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调节为主;应该从计划经济下的简单的资源导向型开发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导向型资源开发,使西部地区的资源相对优势转向经济的现实优势,缩小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一) 实现区域内资源比较优势向市场竞争优势的转化,是西部区域优势产业创新的基本出发点。

经济体制改革以来,西部地区已经逐步形成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优势的产业群,充分发挥这部分产业市场优势的扩散效应,将有利于西部区域优势产业的形成。

在对资源经济价值重新评估的基础上,使资源开发摆脱原有的供给结构约束,转向新的市场需求,从而形成区域优势产业的结构重组。

合理调整资源开发方向,使现有资源找到新的市场需求,是西部地区产业扩张的一条有效途径。

(二) 要进行合理开发,充分尊重自然生态规律,保护与开发并重,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对可更新资源,要使得开发利用量不超过资源的更新效率;不可更新资源的开发利用要做到节约、高效,切忌掠夺式开发。

同时注重提高资源产品的附加值,尤其对于矿产资源,应改变单一采掘业的模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对资源产品的加工制造能力,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