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地平线教案设计及反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设计及反思

对于《遥远的地平线》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做好教学设计,有利于教学反思,从而提升教学质量。下面是为你带来《遥远的地平线》教案及反思,供你参考。

《遥远的地平线》教案教学目的:

1、了解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宽远窄的透视变化规律。

2、学习、了解视平线和消失点的透视概念。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观察,发现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能掌握简单的原理和规律,将透视知识应用于绘画中,使描绘的物象更贴近真实。

2、在绘画实践中应用所掌握的透视原理和规律,提高儿童绘画的基本技能,逐步发展儿童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教具学具:范图、作业纸、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1、导入:欣赏图片,观察投影片中路的宽窄、栏杆的密疏、树木的大小等,你观察到了什么规律?

生:近大远小。

2、新授:

(1)师:是的,近大远小,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遥远的地平线》的基本规律。(出示课题:遥远的地平线)

在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中,除了近大远小的现象外,还有什么现象?近高远低、近宽远窄、近长远短、近清晰远模糊、近鲜明远灰暗(色彩)

(2)什么是透视呢?

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同样的物体,在不同的位置上,会产生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远宽远窄的变化,这就是透视现象。

你们的在一望无垠的田野里,在大海上,我们向远处眺望,天与地、天与水面之间产生了一条长长的水平线,这就是视平线。

当两边的树木向远处延伸时,就慢慢地消失在视平线的一点上,这点就是消失点。

(3)说说周围环境中的透视现象?

(4)欣赏课本上的范图,让学生找图中的消失点。

(5)教师示范

①先找到消失点。

②画出主要的透视线,如马路。

③按近疏远密、近粗远细的规律,处理好各条竖线、斜线。④将物体的外轮廓简略表现出来。

3、本课练习临摹课本上范图

讲解临摹作画的基本过程

(1)先观察图片中事物的特征,寻找出符合透视变化的基本规律;

(2)构图(考虑安排主体物的合理位置);

(3)用线描表现(刻画主题物的特征);

(4)整理画面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四、作业展示

五、拓展阶段:可以进行现场写生或者默写体现透视变化的作业。

《遥远的地平线》反思观看教学录像,整理教学实录,回顾教学设计和实践,有这样一些收获:

(一)“慢慢教,看看呀”

开课初,我叫同学们在窗前观看地平线,我以为同学们都到了,很快就开始引导同学观察和比划。事后观看录像,发现一位女生因为迟疑和犹豫,几乎没有参与到这一学习活动中。反省自己,过去常说“慢慢教,想想呀”,这是让教学要有理性,轮到自己还是没有“慢”下来:当时自己觉得这样的开课可以给在场的老师以启示,心中得意了,就忘了多关注学生了。今后上公开课时给老师展示的用心要淡一些,关注学生更多一些才好。如何关注呢?“慢慢教,看看呀”,不仅要想想,还要等要观察。

(二)网状的对话更值得追求

教学实践中,安排了同桌之间的讨论,也有同桌一起与其他同学分享。但同学们在交流读懂的东西、读出的问题时,对话方式绝大多

数是师生之间的对话,这是一种点对点的线状对话,对话方式单一。改善单一的对话,以后的教学可以用“对于这个问题,哪些同学有补充?”“哪些同学有不同看法”的方式引导其他同学倾听和讨论,形成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网状对话交流模型。

(三)教学是选择和平衡的艺术

在时间有限的前提下,教学不能不有所选择,不能不有所放弃,可以说教学是选择和平衡的艺术。受时间限制,这一课在文章章法的“总”上下的功夫不够,脉络梳理、总体架构的处理上存在缺失,如果是两课时,应该有一个“总”(总体事件的梳理、基本章法的认识);;“分”(文、句、意义的梳理);;“总”(文道如何结合,章法结构欣赏)的教学内容架构。

遥远的地平线是“造型与表现”学习领域的内容,

《遥远的地平线》教学反思教材的意图是通过观察、分析和讲解学生能够掌握简单的透视规律,并能把有关透视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绘画中,提高空间表现能力。本课主要研究这种视觉空间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学习浅显的透视知识在绘画中初步解决空间表现问题。

我根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紧扣教学内容,展开了一系列的活动在欣赏中感受透视变化;;在观察分析中了解透视规律;;在探究练习中掌握透视画法;;在示范中拓展学生思维;;在评价中建立学习成就,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环节,让学生主动参与思考和讨论,使学生真正感知和理解“近大远小”的这种独特的透视规律,教学反思

通过一系列作品的展示,让学生在视觉欣赏中理解绘画中的透视规律。并引导学生从自身的视点出发去表现生活中的“透视”现象。通过学生自己的发现和体会,运用更多的方法来表现画面的空间感与层次感。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感受透视效果给画面带来的美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