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中的规范运作

合集下载

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是指依法、合规、透明、高效地进行经营活动,确保公司的利益与股东、投资者的利益保持一致,并与社会各方建立稳固的信任关系。

下面将从财务报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详细介绍上市公司的规范运作。

首先,在财务报告方面,上市公司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应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现金流量。

上市公司应及时公布年度报告、季度报告、中期报告等财务报告,并委派独立审计机构对其进行审计,并出具独立审计报告,以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其次,在公司治理方面,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明确内部控制制度和流程。

公司董事会应具备独立性和专业性,由董事长、独立董事、执行董事和监事组成,各自发挥相应的监督、决策和执行职能。

上市公司应加强对内部控制的风险评估与管理,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符合法律、法规和规范。

此外,上市公司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向股东、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披露相关信息。

上市公司应遵守信息披露制度,坚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原则。

公司应定期披露重大事项、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等信息,同时建立健全内幕信息管理制度,严禁内幕交易的发生。

上市公司还应加强对股东权益的保护,在公司章程中规定股东权益的行使、限制和保护等事项,建立健全股东投票决策制度,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股东大会召开和决策,确保股东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

正规运作的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严格遵循诚信、勤勉、责任等职业道德,确保公司运作合规性。

同时,公司高管人员应依法依规行使职权,勤勉尽责,不得以个人利益为先,不得以公司利益为私,不得滥用职权或者为谋取不当利益而包庇他人。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意义在于提升公司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为公司的长期发展提供稳定的经营环境,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规范运作可以增强股东和投资者的信任度,吸引更多的投资者资金流入,为公司融资和扩大经营提供更多机会。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投资者保护机构的监督与维权
投资者保护机 构:负责对上 市公司规范运 作进行监督, 确保上市公司
合规运作
维权:当投资 者权益受到侵 害时,投资者 保护机构可提 供法律援助, 维护投资者合
法权益
监督措施:投 资者保护机构 可采取多种措 施,如现场检 查、专项核查 等,对上市公 司规范运作进
行监督
维权途径:投 资者若发现上 市公司存在违 规行为,可向 投资者保护机 构投诉举报, 寻求法律援助
YOUR LOGO
THANK YOU
汇报人:汐
汇报时间:20XX/01/01
06.
上市公司规范 运作的未来展 望
单击添加章节标题内容
01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性
02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
添加项标题
保障股东权益:规范运作有助于维护股东的合法权益,确保股东 能够公平地参与公司决策。
添加项标题
降低风险:规范运作有助于降低公司经营风险,提高公司的稳定 性和可持续性。
添加项标题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实践与案例分 析
05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实践经验
严格遵守法律 法规和监管要

建立健全内部 控制体系
规范信息披露 制度
强化风险管理 意识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典型案例分析
案例一:阿里巴巴的治理结构与内部控制 案例二:腾讯的企业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案例三:京东的供应链管理与物流体系 案例四:拼多多的市场营销与品牌建设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规范运作要求公司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 信息,有助于投资者了解公司状况,增强市场信心。
添加项标题
增强竞争力:规范运作有助于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为公司赢得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合作伙伴。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法律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法律

第三部分
上市公司违法违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四)《证券法》禁止上市公司从事的行为 1、内幕交易 2、操纵市场 3、虚假陈述 4、违规收购
第三部分
上市公司违法违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行为及其法律责任
第二部分 上市公司相关主体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规范运作问题
(一)上市公司组织机构规范运作的基本要求 1、组织机构设计与股权运作的要求 特殊问题: (1)关于董事长投“二票”的问题 (2)关于国有股、法人股股东依法转让股份是否须经“董事 会”同意,同等条件下“发起人股东是否拥有优先受让权”,股 份转让协议签订完毕是否即为“股份所有权的转移”问题
第二部分 上市公司相关主体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规范运作问题
2、目前常见的几种非公允关联交易
(1)资金占用; (2)违规担保; (3)成本转嫁与分担; (4)利润转移与注入; (5)兼并、收购、重组中的非公允关联交易
第二部分 上市公司相关主体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规范运作问题

第二部分 上市公司相关主体的 S h e n z h e n S t o c k E x c h a n g e 规范运作问题
3、信息披露的管理
证监会发行

发 行 审 核
证监会上市部
督监




证监会稽查一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讲解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讲解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讲解一、公司治理其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

独立董事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经验,能够客观公正地履行职责。

内部控制制度应包括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内部审计等方面,并且公司应定期披露内部控制情况。

最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强调了公司信息披露的重要性。

上市公司应及时、真实、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公平、公正地获取信息。

二、财务管理其次,上市公司应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包括对汇率风险、利率风险、市场风险等进行监控和管理,以降低财务风险。

最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

同时,上市公司应配备专业的内部审计人员,确保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专业性。

三、投资者保护其次,上市公司应加强对重大事项的信息披露,包括对股价敏感信息的披露、对内幕信息的披露等,以保证信息的公平公正。

最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公司建立健全的公司债券发行与管理制度,保证公司债券的安全与稳定,维护债权人的权益。

四、市场秩序其次,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强调了禁止内幕交易和泄露内幕信息。

内幕交易是指公司内部人员利用未公开的重要信息进行交易的行为,上市公司应加强监督和管理,杜绝内幕交易的发生。

最后,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要求上市公司建立健全投资者关系管理制度,对投资者进行及时、真实、准确的回应。

总结起来,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的出台,对于规范上市公司的运作行为、加强公司治理、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秩序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市公司应按照规范运作指引的要求进行运作,提高公司治理水平,为投资者提供一个公平、公正、透明的环境。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分析近年来,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事件频繁发生,对公司治理和股东权益保护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文将分析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原因、形式及其对公司治理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1.股东权益的保护不足在股权结构比较分散或股东权益没有得到充分保护的情况下,公司容易成为控制权争夺的对象。

股东可能会利用其所持股份发动控制权争夺,以获得更大的利益。

2.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公司治理不规范,也是导致控制权争夺事件发生的原因之一。

这种情况下,公司管理层容易被股东滥用,甚至被“股东团伙”掌控,从而导致控制权的争夺。

3.市场环境变化市场环境的变化也可能导致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发生。

比如行业龙头公司面临市场份额下滑或盈利能力下降,一些股东会寻求掌控公司以改善公司的表现,或者是对某些行业抱有长期的发展信心,认为该行业前景广阔,从而寻求掌控相关公司。

1.收购股份收购是实现公司控制权的常见方式之一。

购买足够数量的公司股份,从而获得公司的控制权,包括决策和财务控制权。

2.资产剥离资产剥离是另一种常见的控制权争夺形式。

通过剥离公司资产或剥夺公司重要的财产或业务,从而削弱公司的实力和抵抗力,以争夺控制权。

3. 股权转让股权转让亦是实现公司控制权的手段之一。

通过转让股份,将公司控制权交由其他股东或股东团伙,从而实现控制权的转移。

三、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1.公司决策效率下降控制权争夺事件通常会导致公司管理层的变动或者组织结构调整,这可能会导致决策效率下降,影响公司的发展。

2.公司形象受损控制权争夺事件一般都伴随着一系列互相攻击和指责。

这种负面竞争往往会影响公司的形象,导致投资者信任度下降。

3.公司潜在价值未能实现控制权争夺常常会导致公司管理层的变更和公司组织结构的调整。

如果新的管理层无法有效地利用公司的资源,可能会导致公司潜在价值未能被实现。

1.制定完善的公司治理制度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可以防止控制权争夺事件的发生。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咱今天来唠唠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这个事儿。

您想啊,上市公司那可是在经济舞台上的“大角儿”,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可有时候,这控制权的争夺就跟一场激烈的“战斗”似的,能把公司搅得是天翻地覆。

我给您说个事儿,就前段时间,有一家上市的制造企业,原本发展得还算不错。

可突然,两个大股东为了控制权争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一方觉得自己的战略规划能让公司更上一层楼,另一方则坚持自己的经营理念才是王道。

这可倒好,公司内部瞬间分成了两派,管理层也不知所措,员工们更是人心惶惶。

这控制权争夺可不是闹着玩儿的,它带来的影响那可多了去了。

比如说,公司的决策效率直线下降。

本来一个方案,大家讨论讨论,很快就能拍板决定。

可这一争起来,各方都僵持不下,时间就这么白白浪费了,市场机会也错过了不少。

而且,这还会影响到公司的资金运作。

就像打仗要花钱一样,争夺控制权也得投入大量的资金。

这钱从哪儿来?要么是增发股票,要么是举债。

可这一来,公司的财务负担就加重了,一不小心就可能陷入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这可不是个小麻烦。

一旦陷入,就像掉进了一个深深的泥潭,想爬出来可不容易。

比如说,资金链断裂,供应商不愿意供货了,银行也不愿意放贷了,这公司的日常运营都成问题。

再比如,股价大幅下跌,投资者纷纷出逃,公司的声誉也受到了极大的损害。

那面对这种情况,公司该咋办呢?首先,得加强内部治理。

完善的治理结构就像是一套坚固的铠甲,能抵御不少风险。

比如说,明确股东的权利和义务,规范董事会的运作,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还有啊,要优化财务结构。

不能盲目地举债,得根据公司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债务和股权的比例。

同时,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另外,公司还得积极寻求外部支持。

和投资者、银行等保持良好的沟通,让他们了解公司的真实情况和应对措施,增强他们的信心。

其实啊,说到底,上市公司就像是一艘在大海上航行的大船。

控制权争夺就像是一场暴风雨,财务困境就像是暗礁。

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在当今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

为了保障公司的稳定发展,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规范运作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是规范运作的基石。

一个健全有效的治理结构能够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

董事会作为公司的决策核心,其成员应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操守。

独立董事应独立公正地履行职责,为公司的发展提供客观的建议和监督。

监事会则要切实发挥监督作用,对公司的财务状况、经营管理等进行严格审查。

在信息披露方面,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必须做到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这是对投资者负责的基本要求。

公司应当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明确信息披露的责任人和流程。

无论是定期报告,如年报、半年报和季报,还是临时报告,如重大资产重组、关联交易等,都要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披露。

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都可能给公司带来严重的法律后果和声誉损失。

内幕交易是证券市场的“毒瘤”,严重损害了市场的公平性和投资者的信心。

深圳中小板上市公司要加强对内幕信息的管理,建立内幕信息知情人登记制度。

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其他可能接触到内幕信息的人员,都应当严格遵守内幕交易的禁止性规定。

一旦发现内幕交易行为,必须严肃查处,绝不姑息。

募集资金的使用也是规范运作的重要环节。

公司募集到的资金应当按照招股说明书或者募集说明书中承诺的用途使用,不得擅自改变资金用途。

如果确实需要变更,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批程序,并及时向投资者披露变更的原因和影响。

同时,要加强对募集资金的存储和使用的监管,确保资金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关联交易也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公司应当建立健全关联交易管理制度,对关联交易的定价、审批程序等进行明确规定。

关联交易应当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不得损害公司和中小股东的利益。

对于重大关联交易,应当提交董事会或者股东大会审议,并及时进行披露。

在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公司要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和交流。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引言上市公司作为一种重要的组织形式,承担着重要的经济和社会责任,必须遵守各种法律法规,进行规范运作。

规范运作是上市公司保持健康发展和提升企业形象的基础,本文将介绍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内容和要求。

公司治理公司治理是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决策过程。

下面是几个与公司治理相关的要求:1.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上市公司应该建立清晰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团队等。

这些机构应该相互配合,发挥各自的作用,确保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具有科学性和合法性。

2.明确权责分工: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各级管理人员的权责应该明确,避免权力滥用和责任逃避的情况发生。

董事会应该明确监管和决策的职责,高级管理团队应该承担经营管理的责任。

3.实施激励机制:上市公司应该建立激励机制,通过薪酬和福利等方式,激发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积极性,增强企业的竞争力和创造力。

财务报告财务报告是上市公司对外披露的重要信息,其准确性和透明度直接关系到投资者和金融市场的信心。

下面是几个与财务报告相关的要求:1.会计准则遵循:上市公司应该根据国家规定的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同时,公司应该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的会计准则,及时更新财务制度和报告格式。

2.财务报告披露:上市公司应该按照相关规定,定期披露财务报告,并确保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

公司应该及时解释财务报表中的重要信息和变动,积极回应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关切。

3.内部控制:上市公司应该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公司应该进行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发现和解决内部控制方面的问题,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和可信度。

合规经营合规经营是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合法行为和道德规范的问题。

下面是几个与合规经营相关的要求:1.法律法规遵守:上市公司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法律法规,特别是证券法、公司法和会计法等相关法律。

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问题通知

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问题通知

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问题通知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资本市场中的重要交易活动,对于公司的发展、股东权益以及市场的稳定都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一些不规范的控制权转移行为时有发生,给市场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风险。

为了维护资本市场的健康、稳定和有序发展,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现就规范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行为的相关问题通知如下:一、明确控制权转移的定义和标准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是指导致公司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的交易行为。

实际控制人的认定应当依据法律法规和相关监管规则,综合考虑股权结构、董事会构成、管理层决策等因素。

控制权转移的标准应当明确、清晰,避免模糊和不确定性。

二、规范控制权转移的决策程序上市公司在进行控制权转移交易前,应当按照公司章程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履行内部决策程序。

董事会应当对控制权转移交易进行充分的讨论和评估,独立董事应当发表独立意见。

同时,应当召开股东大会,由股东对控制权转移交易进行表决。

在决策过程中,应当充分保障中小股东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确保决策程序的公正、透明。

三、加强信息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控制权转移过程中,应当及时、准确、完整地披露相关信息。

包括但不限于交易双方的基本情况、交易的背景和目的、交易的方案和步骤、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等。

信息披露应当真实、客观,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同时,上市公司应当在定期报告中持续披露控制权转移的进展情况和对公司的影响。

四、防范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在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过程中,相关各方应当严格遵守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的法律法规。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人员等内幕信息知情人,不得利用内幕信息进行交易。

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通过操纵股价、散布虚假信息等手段影响控制权转移的价格和进程。

监管部门将加强对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的监控和查处,一旦发现,将依法严肃处理。

五、保护中小投资者权益上市公司控制权转移应当充分考虑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理论丶实务与案例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与规范运作:理论丶实务与案例

监事会职责
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管 理层进行监督,确保公司 合规运作和保护股东利益。
股东权利与利益保护
股东权利
股东诉讼
股东享有公司利润分配、股份转让、 参加股东大会等权利。
股东有权对公司提起诉讼,维护自身 合法权益。
股东利益保护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股东权利保护 机制,确保股东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03
3
优化股权结构
上市公司应积极探索股权结构的优化方案,通过 多种方式实现股权的分散化和多元化,提高公司 的治理水平。
THANKS
感谢观看
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的核心,其作用将更加重要,上市公司将更加注重
董事会结构和运作的规范性。
提高公司治理水平的建议
1 2
加强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 披露的透明度和准确性,增强投资者信心。
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上市公司应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完善内部 控制制度,确保公司的合规运作。
04
公司治理案例
优秀公司治理案例
阿里巴巴
阿里巴巴是一家中国电商巨头,其公司治理结构以董事会为核心,注重股东、 员工和社会利益的平衡。阿里巴巴的董事会成员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能 够有效监督公司运营和管理层。
谷歌
谷歌作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其公司治理结构以员工持股和民主决策为特点。 谷歌的员工持有大量公司股票,并参与公司决策,这有助于激发员工积极性和 创设置、权责分配、制衡机制 以及外部监管、信息披露等方面,对于公司的稳定发展、降 低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够 增强投资者信心,提升公司的市场价值。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总结词
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代理理论、产权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等。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

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与财务困境应对
简介
控制权争夺是指当某个股东或多个股东试图通过购买股份或者其他手段来改变上市公司的控制权时发生的争夺。

这种争夺常常会导致上市公司陷入财务困境,给公司的经营和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本文将讨论我国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现状以及面临的财务困境,并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上市公司控制权争夺的背景
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在我国近年来变得愈发激烈。

其中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改革,增加了股权流动性和透明度,为控制权交易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另外,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公司在市场上取得了成功,吸引了更多投资者的注意,这也导致了控制权争夺的增加。

控制权争夺对公司财务的影响
控制权争夺可能会给上市公司带来许多财务问题。

首先,争夺可能导致股权价值波动,对公司的市值产生直接的影响。

其次,争
夺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不稳定,企业管理层和员工可能会因此受到分心,影响公司的正常运营。

此外,控制权争夺往往需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股权收购等操作,这可能会对公司的资金流动和财务结构产生压力。

如果控制权争夺失败,公司可能会面临债务问题和更大的财务困境。

财务困境的应对策略
1. 加强企业治理
强化企业治理是应对控制权争夺和财务困境的基本举措。

公司应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和风险控制,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

此外,公司需加强透明度,定期向投资者披露。

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分析——以绿城中国为例

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分析——以绿城中国为例

案例研究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分析——以绿城中国为例大连财经学院 刘昕如摘 要:近几年,我国一些民营企业内部控制权争夺问题频频出现,如雷士照明、国美电器、宝能万科等公司都曾出现了震惊财经界的控制权争夺战,究其根本原因是民营上市公司的重点是想要提高企业竞争力,那么企业的收购与兼并成为其手段之一,因此控制权的争夺问题在收购与兼并的过程中经常会发生。

所以,健全资本市场的约束机制,完善企业公司治理机制,是民营企业逐步走向规范化与制度化的必经之路。

关键词:民营上市公司;公司治理;控制权之争;绿地中国;融创中国本文索引:刘昕如.民营上市公司的控制权争夺分析[J].商展经济,2021(22):121-123.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DOI:10.12245/j.issn.2096-6776.2021.22.361 引言近几年诸多控制权争夺问题常发生在民营企业,提高企业竞争力,需要通过收购与兼并的方式,这一过程中难免会产生控制权的争夺问题。

控制权能够使相关利益者得到额外收益,或者另外一种逐步演化为冲突的原因是,当企业内部其他主体与控制权持有者在战略和经营理念方面产生分歧,会逐步演化为冲突,直至对控制权的争抢。

本文以融绿之争为例,融绿之争是典型的因收购产生的控制权纠纷的案例,采用案例研究法,将整个案例进行回顾,深入分析了此次事件产生的原因,简要剖析了我国民营上市公司治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从契约精神、信息透明度、有限理性和设计合理的公司治理结构这四个方面为其他企业在收购与兼并时产生的控制权争夺事件提供对策。

2 案例回顾2.1 核心人物2.1.1 绿城集团董事长宋卫平追求细节、文人情怀、满腹经纶、心慈手软、嗜赌如命、唯我独尊,都是宋卫平的标签,作为中国教科书级的房企绿城的灵魂创始人,宋卫平被誉为中国房地产最后的“匠人”,是房地产界的“乔布斯”。

在宋卫平看来,房子不只是一个建筑物,而是“有身段、有表情、有美感、有艺术、有生命”的生活方式。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要求上市公司规范运作差不多要求各位老总、各位保荐机构代表:大伙儿好!今天,我们在那个地点举行新上市公司见面会,要紧目的是为大伙儿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增进了解的平台,让各位对上市公司监管体制和要求、上市公司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有更全面深刻的了解,牢固树立依法规范运作的意识。

下面,我就上述几个方面给大伙儿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

一、上市公司监管法律框架和监管体制公司上市后就成为资本市场的一员,要想利用好资本市场这一有利平台实现公司的不断进展壮大,各位老总作为公司进展的掌舵人,就必须深入了解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框架及差不多要求,熟悉上市公司监管体系。

下面,我就这几个方面给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一)上市公司监管法规上市公司监管的法律框架包括证券市场相关法律、行政法规、证监会和国务院其他部委公布的部门规章、证券交易所公布的自律性规范以及我局出台的规范性指导文件等。

关于《证券法》、《公司法》以及证监会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我相信大伙儿或多或少的有所了解,在那个地点就不再赘述。

我想重点向大伙儿介绍一下我局自2007年以来,针对辖区上市公司存在的突出咨询题出台的13份规范指引性文件。

这些规范性文件内容涵盖了信息披露、防范大股东资金占用、董秘治理、应急维稳、高管买卖股票等公司规范运作的各个重要方面,集中表达了近几年我局具体的监管思路和监管要求,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这些文件差不多编入《上市公司典型案例读本》,请各位务必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到日常工作中去。

(二)上市公司监管体制通过几年的监管实践,目前上市公司监管体制差不多差不多形成以公司治理为关键点,以辖区监管责任制、合作监管机制和快速反应机制为要紧监管制度的、较为成熟的“一点三线”式监管框架体系。

1.辖区监管责任制2.合作监管机制通过近十年的努力,我局已与金融办等省级有关部门、辖区十个地市政府签署了《上市公司合作监管备忘录》,建立起上市公司合作监管机制。

上市公司防范控制权之争的方案

上市公司防范控制权之争的方案

上市公司防范控制权之争的方案防范控制权之争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重要问题。

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控制权的争夺可能导致公司资源的浪费和经营效率的下降,甚至对股东的利益造成损害。

因此,公司应采取一系列措施来避免和控制控制权之争的发生。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是防范控制权之争的基础。

公司应制定透明、公正的治理制度,明确股东权益的保护和公司决策的程序,确保各方利益的平衡。

同时,公司应加强对高管层的监督,确保他们以公司整体利益为导向,避免追求个人利益而影响公司稳定运营。

加强内部控制是防范控制权之争的重要手段。

公司应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公司各项决策和操作符合法规和规范,减少操纵余地。

同时,公司应加强对关键岗位的人员选拔和培训,确保他们具备专业能力和道德素质,减少不当行为的发生。

第三,加强信息披露是防范控制权之争的重要途径。

公司应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重要信息,确保投资者能够充分了解公司的经营情况和决策过程。

同时,公司应加强与投资者的沟通,积极回应投资者的关切和问题,增强公司与投资者的信任和合作。

第四,加强外部监管是防范控制权之争的重要保障。

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对上市公司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保护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同时,监管部门应加大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加强对潜在违法行为的预防和打击,维护市场的公正和透明。

在防范控制权之争中,公司应坚持以股东利益为中心,坚持合法合规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则,追求长期稳定的发展。

同时,公司应加强内外部沟通,增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健康的利益格局,以共同发展的愿景凝聚各方力量。

防范控制权之争是上市公司治理中的重要课题。

公司应建立健全的治理结构,加强内部控制,加强信息披露,加强外部监管,以确保公司稳定运营和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只有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努力,才能有效防范和控制控制权之争的发生,实现公司和股东的共同发展。

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解决

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解决

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解决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的繁荣,上市公司作为重要的经济实体,逐渐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上市公司股东利益之间的冲突,如何解决这些冲突成为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将从股东利益冲突的现状、原因分析以及解决办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股东利益冲突的现状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普遍存在于股东之间,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1 控制权之争在上市公司中,股东通过持有股权来获得对公司的控制权,从而实现自身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当股东之间的利益产生冲突时,就容易发生控制权之争。

一方面,大股东往往通过掌握较高比例的股权来主导公司的决策;另一方面,小股东则常常为了保护自身权益,寻求一定的话语权。

这种控制权之争往往导致公司治理的混乱,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和发展。

1.2 利益分配不公上市公司的盈利主要通过派息和分红的方式回馈给股东,然而,利益分配不公也是股东利益冲突的一个重要方面。

大股东往往倾向于将利益更多地留给自己,而对小股东则给予较少的回报,这使得小股东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引发了利益冲突。

1.3 资产流失与挪用上市公司的经营涉及大量的资金流动,而恶意大股东往往通过虚构交易、违规担保等手段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至自己的私人账户,导致公司资产流失与挪用。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小股东的利益,也极大地影响了公司的经营状况和信誉。

二、股东利益冲突的原因分析上市公司股东利益冲突的产生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1 股权结构不合理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直接关系到公司治理和股东利益之间的关系。

如果股权分散度较高,股东之间利益冲突的可能性就较小;相反,如果股东相对集中,大股东往往拥有较高的控制力,小股东的利益容易受到侵害。

2.2 公司治理不健全上市公司治理的健全程度直接影响着股东利益冲突的发生和解决。

如果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就容易导致大股东的过分行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

2.3 盈利模式过于注重短期利益许多上市公司在追求盈利的同时,往往忽视了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考虑,只追求短期利益最大化。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doc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doc

深圳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第一章总则1.1 为了规范主板上市公司(以下简称“上市公司”)的组织和行为,提高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水平,保护上市公司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上市公司质量不断提高,推动主板市场健康稳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等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8年修订)》(以下简称“《股票上市规则》”),制定本指引。

1.2 本指引适用于股票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本所”)主板(不含中小企业板)上市的公司。

1.3 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股东、实际控制人、收购人等自然人、机构及其相关人员,以及保荐机构及其保荐代表人、证券服务机构及其相关人员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和本所发布的细则、指引、通知、办法、备忘录等相关规定(以下简称“本所其他相关规定”),诚实守信,自觉接受本所和其他相关监管部门的监督管理。

1.4 上市公司应当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股票上市规则》、本指引、本所其他相关规定和公司章程,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和权力制衡机制,规范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及选聘任免,履行信息披露义务,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采取有效措施保— 1 —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公司治理第一节独立性2.1.1 上市公司应当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的人员、资产、财务分开,机构、业务独立,各自独立核算、独立承担责任和风险。

2.1.2 上市公司的人员应当独立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

2.1.3 上市公司的资产应当独立完整、权属清晰,不被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人占用或支配。

2.1.4 上市公司应当建立健全独立的财务核算体系,能够独立作出财务决策,具有规范的财务会计制度和对分公司、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制度。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

上市公司规范运作指引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在资本市场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上市公司需要遵循一系列规范运作指引。

下面,将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指引。

首先是公司治理方面。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也是保障投资者权益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应设立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明确权责,发挥各自的职能。

同时,董事会应该建立健全的决策机制,推动公司的战略规划和经营决策;监事会应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确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合法合规。

此外,上市公司应积极引进独立董事,提高决策的公正性和合法性。

此外,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的股权激励制度,激发公司经营团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其次是信息披露方面。

信息披露是上市公司对外界公开其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的一种方式。

上市公司应按时按规定披露相关信息,确保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同时,上市公司应制定健全内部信息管理制度,防止内幕交易和利益输送的行为。

此外,上市公司还应加强对重大事项的及时披露,保证投资者能够及时获得相关信息,做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再次是内部控制方面。

内部控制是上市公司自身的治理机制,是保证企业稳健运营和规避风险的重要手段。

上市公司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风险管理、内部审计、内控合规等方面的制度。

通过建立制度和流程,公司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和风险控制能力。

此外,上市公司还应建立适应自身特点和规模的财务管理体系,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总结起来,上市公司规范运作的指引包括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和内部控制三个方面。

通过规范运作,上市公司能够建立有效的经营机制,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的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上市公司需要积极引进独立董事,建立健全的内部信息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重大事项的及时披露。

只有依法合规运作,奉行诚信经营,上市公司才能够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稳步前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市公司控制权之争中的规范运作
——刘成伟环球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随着中概股回归暂缓、借壳上市等监管规则收紧,市场及监管动态的变化带动市场上充裕资金的投资领域亦发生改变。

较多拥有优质资产的上市公司运营规范,且具有丰富的平台资源价值,其控制权便成为逐利资金的目标,使得近几年控股权争夺事件时有发生。

此外,在目前保监会对险资的监管尚未面面俱到的情况下,险资的充裕资金量对任何一家上市公司而言都不可小觑,值得众股东认真审视。

虽然购买上市公司控制权等市场行为最终仍是为了获取利益,但这一过程中利益分化时有发生,且就上市公司及其董事监事的角度而言,其经营的上市公司所面临的控股权威胁亦是真实存在,在此种情况下无法避免的会采取一定行动,这其中的规范性问题亦值得重视。

控制权争夺的市场动态
近两年,无论是英国脱欧,还是美国大选,亦或其他地方的诸多纷争,均彰显了整个世界处于动荡不安的局势。

具体至上市公司,大家也在不断地争夺,争夺的核心仍是利益,而利益亦在不断发生变化。

以往上市公司争夺控制权事件较之现在并没有那么多,究其原因,一是以前市场、公司治理等各方面尚未成熟;二是市场上充裕资金需要出口;三是国
企占绝大部分比例,尤其在2006年股改之前,大部分股份不流通。

现在很多企业,包括众多的优秀民营企业,大部分股份已是全流通,因此二级市场的买卖也更为普遍。

从市场边界和监管底线来看,监管层更关注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

作为上市公司董监高,在收购过程中,尤其是非友好收购或控制权争夺的过程中,一边面对着新的收购人,一边是原有大股东,其处于中间的夹击位置。

而《公司法》对董监高的要求是其应当代表整体利益,决定了其需遵守相应的法律义务的约束,不可单独代表任一股东。

因此,处于此位置的董监高,其面临的压力以及责任风险,都需审慎对待。

此外,从监管层的角度,其对公众股东的利益尤为关注。

在面对上市公司争夺控制权争夺利益的事项中,监管层首先关注公众利益是否受到较大侵害。

在许多争夺案例中可以发现,监管机构,无论是交易所还是地方监管局,出具监管函时往往会提及这一问题。

控制权争夺中的利益相关方
考虑到众人利益角度不同,所处位置不同,其所代表的诉求也相应有所不同。

因此,某些恶意收购可能对现任董事会或上市公司是恶意的,但对中小股东不一定是恶意。

因此,市场行为应强调的是合规性问题,若从道德上加以区分善恶则并无太大意义。

诚然在争夺过程中包含公关信息披露,利用这一渠道去强调善恶或许会有一定帮助。

但真正涉及到实
质利益时,监管机构的关注以及法院的最后判决均与善恶之定义无多大关联,其更为强调在争夺过程中是否合规,若不守规矩则违规成本是多少。

最后,法院支持何方仍决定于相关证据链的建立。

从利益主体进行分析,包含大股东层面、董事会层面以及公众股东。

其中,大股东层面包含收购人及原实际控制人。

其次,作为董事会层面,其基础义务包含忠实勤勉义务。

行为边界方面,收购办法明确表示被收购公司的董监高应公平对待收购本公司的所有收购人,且其针对收购所做出的决策及采取的措施,应当有利于维护公司及其股东的利益,不得滥用职权对收购设置不适当的障碍。

另外,收购人和原始股东之间的利益始终是动态变化的,在这一过程中,上市公司董监高若在最开始倾向于任何一方,之后利益动态平衡发生变化,那之前所做相关决策或行动或将面临较为尴尬的局面。

因此,作为上市公司董监高,首先要把握自身法律定位,明确其需代表公司整体利益,从而在做决策和行动时有足够的、合理合法的基础,后期即使利益动态变化,其始终履行自身职务,亦不至于落入尴尬地位。

最后,就公众股东而言,其通常不会是直接的利益冲突主体或当事方,但董事会的不同决策或者收购人与原大股东之间争夺的过程及最终结果都可能对公众股东的利益有重大影响。

控制权争夺中的收购规则
上市公司常见收购方式包括协议转让、二级市场交易以及要约收购。

协议转让是双方友好交易最常用的方式。

相较而言控制权争夺较多使用二级市场交易的方式,原因之一在于二级市场隐蔽性较大,收购人从战术安排的角度可选择在二级市场进行大宗交易、竞价交易等。

按现行规则,其股权在没有达到5%之前无需披露。

收购人可通过二级市场快速操作,且控制股权在5%以下,在媒体未泄露信息的前提下其具有较强的隐蔽性。

若几家机构同时进行类似操作,并在时机成熟时签定一致行动协议,收购人股权即可突然超过原有第一大股东,从而偷袭成功。

要约收购的方式在国内市场使用较少。

2013年至2016年10月,我国仅23例要约收购,其中半数是由于认购上市公司定增、协议转让购买大股东股权等其他交易导致超过要约门槛30%,从而被动触发全面要约,仅十余例是主动发出自愿要约。

在控制权争夺中,证监局发布的收购人处罚通知常见情形包括没有按时进行信息披露以及在特定限制期内继续增持甚至个别减持的情况。

各地证监局处罚力度或有不同,例如给予警告,较多情况则是给予罚款等行政处罚,从而或对公司下一步资本运作产生潜在不利影响。

此外,考虑到如今全面监管、从严监管,未来处罚力度亦将越来越大。

图1收购中的信息披露要求
图2收购期间的行为限制
控制权争夺的违规成本
若在收购过程中违反相关规则,违规成本不容小觑。

一方面包括直接处罚,如证监会、证监局发出处罚通知、交易所进行纪律性处分等。

另一方面包括间接影响,若收购人或原始股东有相关违规行为,则或对其未来一年、甚至未来三年的后续资本运作,如上市公司增发股票等,有潜在不利影响。

此外,违规行为所造成的隐性成本亦代价甚高。

这种市场失信行为使得其在证监会、交易所留下不良记录,亦导致
其去其他部门进行相关运营行为时或受限制,例如一些处罚可能影响发债、影响发改委的项目申请或银行贷款申请等。

直接处罚方面,《证券法》第213条、《收购办法》第75条至第77条指出,收购人违规可能会被采取监管措施,包括责令改正,采取监管谈话、出具警示函、责令暂停或者停止收购等;处以罚款;在改正前,不得对其持有或者实际支配的股份行使表决权。

现行规则下,证监会的监管处罚较多是罚款。

从控制权争夺的角度而言,收购人违规处以罚款对其并没有实质威慑力,真正有威慑力的是表决权限制。

而截至目前,证监局的处罚通知中尚未有收购人表决权的限制,因此诉至法院可能是较为有杀伤力的举措。

间接影响方面,于上市公司,对其后续资本运作或产生影响。

首先,上市公司因违规在司法机关、检察机关、公安机关立案调查及侦查期间,禁止其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以及禁止重组上市。

其次,即使立案调查结束后,需判决、处罚后满六个月才可进行相关资本运作。

在此过程中,大股东亦不可减持。

若过去三年内曾受行政处罚且情节严重、刑事处罚或证监会处罚,创业板公司将禁止公开或非公开发行。

与此同时,交易所方面若公开谴责,亦将影响公司的重组上市及公开或非公开发行。

创业板公司将禁止公开和非公开发行,主板及中小板将禁止公开发行,且各板块均禁止重组上市。

对于深交所的上市公司,若过去三年内被交易所公开谴责累
计达三次,需终止上市。

针对控股股东,近三年内被立案调查将禁止重组上市,若涉嫌行为已终止满三年且方案有助消除不良后果且不影响行为人追责的除外。

若近12个月受证监会处罚或刑事处罚,则创业板将禁止公开和非公开发行。

近12个月交易所公开谴责将禁止重组上市,近3个月交易所公开谴责将禁止减持。

此外,若近12个月未履行公开承诺,创业板虽未禁止上市公司发行,但禁止未履行承诺的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参与认购增发,而主板及中小板将禁止公开发行。

董监高方面,现任董监高在立案侦查及调查期间将禁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且在立案侦查及调查期间以及处罚、判决后六个月内均禁止减持。

此外,证监会处罚及交易所公开谴责亦会影响上市公司发行股票。

(本文根据专家授课内容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