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提高学生数学课堂的有效学习

——我的专业成长经验

近几年通过多次网络研修学习,对数学教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专业能力有了明显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是生命。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真正主体.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获得进步或发展。数学课堂有效性的研究是一个很热点的问题。《数学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学有价值的知识,有实用性的知识,促使学生的发展,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我从事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精心创设情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才能做到有效学习。

创设情境是《数学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新亮点。它使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生动化,更贴近学生的社会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过程。

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不能只是流于形式,要遵循以下几点:一、要根据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而设计;二、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三、要根据一定的时代气息而设计。总之,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真正做到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二、精心备课选题,提高练习的针对性,才能实现有效学习。

教师重视课前备课,掌握授课内容和学生情况——是实现学生有效学习的基

础条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内容和不同的学生,应当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者”,扮演着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学生能力素质的重要角色。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做好有效学习的前提条件。针对差异性,可以实施分层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学生的潜能实施教学过程分层,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使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教学中学生有效性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条件。对学生而言,教学知识的有效是指他们不知不懂的新观点、新材料,,学后奏效的内容。教学内容是否有效和知识的属性以及学生的状态有关。第一,教学中学生知识的增长是教学成败的关键。第二,学生的智慧发展取决于知识的有效迁移。在个体的知识总量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具有同样的迁移性,而是其中内化的、熟练的知识才是可以随时提取,灵活运用,这一部分知识称为个体知识总量中的有效知识,是智慧的象征。第三,学生的思想提高取决于有效知识量。第四,教学的心理效应取决于有效知识量。通过对知识的获取产生愉悦的心理效应,才能成为活动的原动力和催化剂。

教学中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理解概念是一切数学活动的基础,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就无法进行下一步相关内容的学习。在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数学理解不够,再加上“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往往不能围绕数学核心概念进行教学,数学课堂缺乏数学思想的主线,教师经常是在学生没有对数学概念有基本了解的情况下急于进行大量解题训练。结果导致学生没有经历知识发生发展过程、缺乏自己独立思考而概括出概念和原理的机会,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不到位,达不到对数学知识的实质性理解,导致学的不透彻。

例如,对于正比例函数的教学,我一直在k的形式甚至是x的指数上做文章,提前做综合性题,忽略对概念实质的剖析。研究性质时,只要求学生掌握

基本性质(增减性)并会应用,不应在k的几何意义上做文章

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自然的教学过程.是一种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与学生数学认知过程的融合。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过程而理解概念的本质,并建立相关概念的联系。以“问题串”作为教学过程的主线索,使教学过程自然形成。

因此,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会循序渐进地对学生进行应用概念的训练,使他们掌握用概念作判断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透数学。

三、精心探究学习过程,调控学生的主体性,才能确保有效学习。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学习过程是否有效,是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关键。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处于成长发展中的学生,是不成熟的学习主体。由于受年龄、经验、知识、能力的限制,他们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因此,只有发挥教师作为组织者、引导者、点拔者的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让学生学会学习。尤其在学生疑难处、意见分歧处,或在知识、方法归纳概括时,更要教师及时加以点拔指导。有效的学习过程还可以通过游戏实施。小学生注意的特点是无意占优势,尤其是低年级往往表现出学前儿童所具有的那种对游戏的兴趣和满足要求,他们能一连几小时地玩,却不能长时间地一动不动地坐在一个地方。新课程要求“面向每一个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

在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而学生根本没有兴趣,老师把学生看作是一个知识的接收器,采取很传统的讲授、灌输的方法导致学生学的很辛苦,课堂很低效。老师没有把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而是自己大包大揽,将知识生硬的传递给学生。或者是采取的

教学方式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让学生参与其中,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得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学生的印象不深,导致课堂教学的低效甚至是无效。还有就是老师课前的准备不是很充分,没有对于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做更多的预设,一出现问题马上用提示的语言告诉正确答案。

教学始于提问,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组织教学,启发思维,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有的老师在课堂中预设的问题,大多是低效甚至是无效

四、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

创设有效的生活情境是提高课堂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力求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不失时机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景,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乐趣,产生学习的需要,激发探索新知识的积极性,主动有效地参与学习。在创设生活教学情境时,一要选取现实的生活情境。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提供的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情境进行加工或自己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现实生活素材作为课堂情境。二要构建开放的生活情境。教师要对课内知识进行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三要创设多元的生活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了解,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再次创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