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分析

合集下载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分析解说词在纪录片表达上占据重要地位。

在社会人文类纪录片中,解说词承担着叙事功能、补充和强化功能、连接结构功能以及抒情答意和提炼升华作用。

而作为美食类纪录片的《舌尖上的中国》,其文案创作很细腻,其解说词既言简意赅,又不失文化涵养,既体现主题又体现了文化的魅力,饱含人文情怀。

一、《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创作理念分析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时代的变化,纪录片呈现市场化和多元化的趋势。

同样作为电视纪录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解说词,也在发生着变化,呈现多元化发展。

(一) 从传播者视角来看解说词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细腻的文字来感染受众,受众会作出相应的反应,即通过解说词的感染,来影响受众的行为。

而《舌尖上的中国》对现代及历史文化的挖掘,思考,纪录,对社会典型人物、事件的纪录,则是其社会舆论引导作用的体现。

这部纪录片的解说词,不论其教育意义还是舆论导向都做得很好。

《舌尖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二集《心传》中这样写到日照时间逐渐变短,又到了采挖蕨根的时候了。

欧洲考古发现,最古老的面包,是用蕨类根中提取的淀粉,烘焙而成。

莽山瑶族的先辈,也发现了这个秘密,从蕨根中获得淀粉,制成一种原始的中式糕点,糍粑。

邓开风的祖辈过着游耕游居的生活,被称为过山瑶。

过去粮食产量有限,蕨根糍粑成为了过冬主食。

如今制作蕨粑,不仅有对美味的留恋,也是祖辈提醒后代,不忘艰难时日。

这段解说既写出了传统的美食糍粑的用材,又写出了中国古人的居安思危的生存智慧。

(二) 从传播内容视角分析《舌尖上的中国》每集节目都有自己的主题,如脚步,心传,时节,家常等,其解说词的创作,都会从不同的角度,对不同地域的美食进行介绍,同时更加注重体现其所包含的文化和人文情怀。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创作注重深入探究从美食表面来发觉其所包含的文化精髓,同时也注重美食的发展变化,以此来探讨中国美食的历史背景和审美追求。

《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也注重对普通而又平凡的美食的描写,其内容的主角多半是寻常百姓,没有采用华丽的道具,通过普通的双手制作出神奇的美味,这正是《舌尖上的中国》所体现出的人文情怀。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

323艺术文化交流2013年07月下半月刊在近几年的电视屏幕上,诸多形式的电视节目百花争艳。

从《舌尖上中国》红遍中国后,电视纪录片渐渐成为大众街头小巷热议的话题。

电视纪录片也渐渐培养了一群忠实的受众。

与此同时,广大编创人员则以一种审美视角和理性的目光观察生活,不断推出具有思想品格和审美价值的纪录片,如纪录片《京剧》。

这些精品不仅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好评,而且已经走向世界,赢得了荣誉,引起了巨大反响。

这表明,我国纪录片的水准已日趋成熟。

一、定义界定(一)电视纪录片电视纪录片是指纪录型的电视专题报道类节目,是运用电子采录设备和手段,对政治经济文化等新闻题材,作比较系统完整的纪实报道。

它运用新闻镜头,客观真实的记录社会生活,客观的反应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景,着重展现生活原生形态的完整过程,排斥虚构和扮演的新闻性电视节目形态。

(二)解说词解说词是对电视节目中部分有声语言因素约定俗成的叫法,指口头上解释说明。

电视解说词是电视语言的主要构成因素之一,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一种重要的创作手段和表现因素。

电视解说词发挥有声语言的独特优势。

同电视其他表现手段配合起来,共同完成电视节目创作,是节目创作者传达创作意图,帮助观众理解电视节目内容的主要方式之一。

解说词可直接影响人们对电视节目的认知,与电视影像相结合,还可以烘托意境、渲染气氛,是电视声音中最重要、最独特的部分。

二、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解说词作为特殊的语言形式,在不同节目形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写作中要根据电视节目类型来给解说词一个准确定位。

以下,我主要从电视纪录片特点,来详细说明电视解说词特点。

(一)解说词离不开画面,二者相辅相成。

《京剧》在第一集《定军山溯源》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2010年11月16日,北京城一个普通的日子。

当这座城市在初冬的斜阳下慢慢醒来,生活的舞台上,一如既往的是北京人习以为常的繁忙与精彩,不管诗意还是凡俗、古老还是现代,这个舞台诠释的,已是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人的选择。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特点电视纪录片是在电视媒介上制作的一种以真实记录为素材的艺术品,其中解说词是纪录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解说词的实质是讲给听众听的故事,它需要借助语言的力量,深入浅出地进行主题讲解,以达到纪录片传达内容的效果。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创作特点有三个方面:取材讲解、语调语气和声音形态。

一、取材讲解。

纪录片的拍摄对象不同,取材讲解也要相应调整。

在选取素材方面,要从视觉、音频和情感方面展现出一个完整的世界。

比如,在拍摄“人与自然”类别的电视纪录片时,解说词会采用贴近自然、具有感性表现的方式。

比如,对于大自然如何运转的问题,解说词可能会引用科学知识,但是在讲解时不会冷冰冰地讲解,而是把自己置于自然世界的角度,生动地诠释自然中的奥妙之处。

二、语调语气。

语调语气是解说词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它可以影响听众是否愿意听下去。

解说词的语调和语气应该与画面相符。

如果是拍摄讲述文化史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需要采用严肃、清晰的语气,强调历史感,并配合配图,突出主旨。

如果是拍摄讲述艺术设计的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可以采用灵动自然的语调,把设计艺术的灵感和细节展示出来,让听众听到即可感受到设计之美。

三、声音形态。

声音形态是指解说词发音的音质。

在电视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声音形态至关重要。

解说词的发音必须把握好速度和语气,以达到深入浅出的效果。

如果解说词的音效不好,将会影响听众的听觉体验。

此外,在不同的情境下,解说词也需要一定的调整。

比如,在情感表现方面,语音的音质变化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信息,展现出电视纪录片中的人物关系、情感主题等。

总之,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需要在素材讲解、语调语气和声音形态上,达到完美的平衡状态。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观众理解电视纪录片所呈现的世界,让观众真正感受到电视纪录片的魅力。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的困境与对策]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的困境与对策]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写作的困境与对策]纪录片解说词》摘要:解说词是纪录片众多表现元素之一,它的叙事描述具有和画面统一的特性,而非“独立性”文体,在纪录片中,解说词、人物同期声、音乐、音响构成了声音符号的总谱,总之,纪录片解说词写作是一种脱胎于文学,服务于电视表意系统的独特文体,它依托画面,与同期声、音乐音响关系紧密解说词是纪录片众多表现元素之一,它的叙事描述具有和画面统一的特性,而非“独立性”文体。

解说词不能脱离画面单独存在。

也不能独立成章。

但是,受苏联“形象化政论”模式的影响,在中国,数量众多的写意性、政论性纪录片追求宏大叙事、重视教化的作用。

表现在解说词创作上就是将其视作纪录片的先导和主体,忽视其他的视听元素。

通常情况下,“解说词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篇解说词往往就是一篇文采飞扬的散文或者辞藻华丽的政论文,画面则退居次要地位”,结果往往“陷入滥情和说教的泥淖”。

困局一:解说词创作先行?电视属于视听媒介。

因此电视的思维方式是枧听思维。

由于视听媒介所具有的记录的精确性与具体性,它与文字思维的再现性是不同的。

在纪录片创作中,先写好解说词再去寻找对位镜头的做法,即解说词创作先行。

实质上是文字思维在视听领域中的延伸。

除去受文学思维方式的影响外,先写解说词,的程序似乎与电影的故事片创作程序有关。

考察故事片(虚构影片)的历史和现状不难发现。

故事片的创作程序是基于文学剧本、导演分镜头剧本以及制片的日程表之上的对拍摄的控制和安排。

太部分拍摄的内容和方式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这种商业故事片的制片程序,却被照搬进我们的纪录片创作中。

然而,故事片的美学原则是创造幻觉。

让观众以假为真,而纪录片的美学原则不是去创造真实,而是去记录、发现真实。

故事片美学原则是绝对不能照搬到纪录片中的。

电视的发展促进了纪录片的变化,使得纪录片的制作沿着实录和抓拍同步的方向发展。

至于后期的制作和解说词,是基于素材而进行的。

可是在我们的创作中。

大量的电视专题、“纪录片”都是在先写好文字剧本,再去寻找卡拉0K式的相应镜头。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分析课件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分析课件

情感表达
通过语言传达情感,使观 众在感受画面和情节的同 时,能够深入体会纪录片 的情感内涵。
节奏把握
合理安排语言的节奏和韵 律,使解说词更加流畅、 有韵味,增强观众的视听 体验。
CHAPTER
03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的种类
描绘性语言
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来描绘场 景、人物和情感,使观众能够更 好地理解和感受纪录片的主题和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 点分析课件
CONTENTS
目录
• 纪录片解说词概述 • 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风格 •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技巧 • 纪录片解说词的创作过程 • 纪录片解说词的实践应用
CHAPTER
01
纪录片解说词概述
定义与作用
定义
纪录片解说词是纪录片的重要组 成部分,通过文字描述、解释和 阐述纪录片的主题、内容和意义 。
作用
解说词在纪录片中起到引导观众 理解、补充画面不足、营造氛围 和增强感染力等作用。
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
客观性
生动性
解说词需要客观地描述事实,避免主观评 价和情感色彩过重的表达。
解说词需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画面 内容,使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文学性
知识性
解说词需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包括优美 的语言、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等,以增强 纪录片的艺术感染力。
了解纪录片主题和内容
在开始创作纪录片解说词之前,需要对纪录片的主题和内容进行 深入了解,包括纪录片的背景、涉及的人物、事件等。
收集相关资料
收集与纪录片主题和内容相关的资料,包括文字、图片、视频等, 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纪录片的背景和细节。
确定解说词风格
根据纪录片的特点和受众需求,确定解说词的风格,如平实叙述、 抒情表达、幽默调侃等。

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篇‎一:‎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纪‎录片‎解说‎词的‎特点‎、地‎位和‎作用‎【‎摘要‎】:‎解‎说词‎在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中‎具有‎不用‎的特‎点、‎地位‎和作‎用,‎原因‎在于‎它是‎以文‎字媒‎介的‎形式‎进入‎声画‎影像‎,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标‎准的‎文字‎媒介‎,又‎要考‎虑到‎不同‎的配‎合画‎面,‎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恰到‎好处‎的展‎现不‎同‎纪录‎片的‎魅力‎。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画面‎;作‎用;‎解‎说词‎,顾‎名思‎义即‎口头‎说明‎解说‎的词‎。

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

它‎是依‎靠文‎字来‎对事‎物、‎事件‎或人‎物进‎行描‎述的‎,是‎用词‎语的‎渲染‎来感‎染受‎众,‎使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还‎起到‎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

‎在‎声画‎兼容‎的纪‎录片‎视听‎空间‎里,‎画面‎的主‎体性‎是毋‎庸置‎疑的‎。

但‎声音‎语言‎,特‎别是‎解说‎词的‎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它对‎纪录‎片画‎面中‎上下‎的穿‎缀、‎历史‎的阐‎释、‎背景‎的交‎代、‎情节‎的叙‎述、‎主题‎的升‎华、‎情感‎的抒‎发、‎意境‎的烘‎托和‎气氛‎的渲‎染,‎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而‎在不‎同种‎类的‎纪录‎片中‎,解‎说词‎的地‎位与‎作用‎又是‎有些‎区别‎的,‎纪录‎片的‎分类‎,没‎有固‎定的‎统一‎标准‎,依‎照题‎材与‎表现‎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以下‎几类‎:‎政论‎、时‎事报‎道片‎、历‎史、‎传记‎、生‎活、‎人文‎地理‎片、‎舞台‎、专‎题系‎列等‎。

‎下‎面我‎们将‎从三‎种不‎同种‎类的‎纪录‎片探‎讨一‎下解‎说词‎的地‎位和‎作用‎。

‎一、‎补充‎画面‎、扩‎大容‎量‎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画面‎都是‎在进‎行时‎态下‎拍摄‎,但‎要完‎整表‎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就‎必须‎涉及‎过去‎和未‎来,‎对此‎仅靠‎画面‎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解‎说词‎承担‎了画‎面所‎不能‎完成‎的职‎能。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

纪录片解说词纪录片解说词在现在社会,我们需要用到解说词的情形越来越多,在写作上,解说词有一定的书写规范。

写起解说词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纪录片解说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纪录片解说词特点一、形象生动,画龙点睛形象生动的解说词简洁凝练、优美流畅,能给观众带来无穷的韵味和美的享受。

为了表现漓江水的宁静或欢快,创作者以拟人化的手法作了形象性的解说:“有时她是这样的娴淑而宁静,用那委婉的柔波,梳理着碧绿的长发;有时她又是那样的活泼而开朗,有意在炫耀着那孔雀开屏似的衣裳。

”(纪录片《漓江水》)如此形象生动的语言引领人们陶醉于漓江水的柔美之中。

画面具有形象性,解说词也不例外,但两者决不是简单的重复,解说词往往是对画面的补充、点染和深化。

好的纪录片解说词正是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所说的“入乎其内”和“出乎其外”的结合。

在一片湖光山色之中,创作者刘郎对浙江海盐的南北湖产生一种与在名山胜水中截然不同的感受:“与别处的山水更为不同的是,这里的湖,像盐一样地把乡村的质朴,溶化在水里;这里的山,又像臂膀一般,把淳厚的民风,揽在了自己的怀中。

”(纪录片《情醉湖山》)画面是实实在在的“南北湖”风光,而解说词则伸向了我们看不见的画外,用两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将“乡村的质朴”和“淳厚的民风”化抽象为具象、变无形为有形,给观众留下思索和回味的自由天地,激活了他们的想象和再创造。

二、幽默诙谐,情趣盎然富有幽默感的纪录片解说词不仅能表达创作者的情致和感悟,传递画面语言难以表述清楚的信息与感情,还能让观众在另一种“审美空间”中获得“审美期待”的满足。

被誉为“中国第一部大型生态纪录片”的《森林之歌》一经播出即引起社会的强烈反响,该片以生动、写实,又不失浪漫的拍摄风格,精彩、奇妙,又不失深度的内容,让人们了解到真实的自然生态文明。

尤其是那种中国式幽默,生动优美,深沉隽永,使看似平淡的自然场景变得颇富情趣和意蕴。

在《云横秦岭》一集中,为了争夺猴王宝座,正值壮年的流浪公猴“八字头”与老猴王“甲板”进行了一番较量:“这颗大树是历任猴群首领的宝座,现在它是属于‘甲板’的。

浅谈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浅谈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浅谈电视纪录片解说词关键词:电视纪录片;解说词;政论片;风情片电视纪录片(即电视专题片)是一种纪念性的作品,具有一定的真实性。

它以真实的人物、事件、环境、情景等一系列自然的、社会的原生形态,来反映再现客观世界、现实生活,或表现创作主题的一种见解和情感。

它不同于广播专题片和电视新闻片,不仅有长篇幅的画面,还包括解说、音乐、音效、同期声和字幕六大创作要素。

画面图像,是一部片子的基础,有其自身语言,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感。

解说一般对画面有依附感,但不是对画面的简单重复,它对画面有高度的补充、丰富、点题、渲染等作用。

音乐是为配合图像与解说而存在的,它最具表情性。

音响效果是人为制造的自然声响,它可以营造真实的环境,表现人的情绪,折射人的心理,具有象征性和自身价值。

同期声是拍摄现场的自然声响和人物语言。

字幕用来代替说明性解说,起提示、补充作用。

以上六大创作要素,分别隶属于视听两大语言,共同形成电视语言。

它们表面独立,却又相互依附。

在电视纪录片创作诸元素中,解说只是创作一部片子的要素之一。

现仅对具有一定典型意义的政论片和风情片的解说词着重分析。

1 政论片解说词1.1政论片解说词位置感靠前从大量纪录片中我们可以感觉到,“政论片”的解说一般声音、气息力度较强;出字饱满;语言感觉严肃、质朴、庄重、大方,有主体感,此时位置感需上前,用文字补充画面或实物所欠缺的信息,扩大片子的包容量,使观众能够更好,更完整的了解到片子想要传达给观众的所有信息。

1.2解说词可以补充片子欠缺的信息《故宫》(六)片子的一开始,画面呈现的便是故宫博物院的几座房屋,屋里坐着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仔细端详着几片支离破碎的陶瓷,但如果加上片中的解说词,观众所了解到的可就不止这些了。

“这里是故宫博物院东南角的南三所。

它曾经是紫禁城里皇子居住读书的地方。

故宫博物院的古器物部就在这里办公。

这位叫耿宝昌的老人,已经84岁了。

他已经在故宫工作了将近50年。

在这50年里,他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研究瓷器、鉴定瓷器、抚摸这些瓷器。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解说词,是在电视屏幕上运用有声语言,反映社会生活,表明创作意图,阐明创作思想,并最终作用于观众听觉的一种重要语言形态。

与纯文字作品不同,电视解说词最终要与电视画面结合,形成特定的屏幕语言与观众见面。

因此,电视解说词的写作有它不同于其他文学创作的特点。

一、解说词离不开画面, 二者相辅相成 电视作品中,声与画孰轻孰重,近年来一直是学术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有观点认为通过视觉获得信息是最直接的,画面具有直接可观、可感性,画面的出现就带来形象的确切性,因此画面本身的冲击力就能调动欣赏者的情绪,引发联想想象,产生艺术感染力。

也有专家认为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并不完整,不能带给观众准确的信息,单靠画面难以将作品的主题表达出来,不能达到完整的艺术效果。

必须利用语言作为补充、衬托,才能克服仅靠画面表达的局限,以及由此产生的欣赏中的差异,从而使作品思想感情表达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成为可能。

所以无声电影向有声电影过渡,才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笔者通过多年的创作实践,对这个问题也有一些体会。

事实上,一部电视专题片是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的综合体,二者相辅相成。

人们使用眼睛和耳朵接受信息,没有什么主次之分,声画结合的心理学基础,原本是人们观察、审视、辨析事物的方式。

画面和解说词的关系,也是这个道理。

有些题材内容的节目,画面显得更为重要,这时候解说词也许很少甚至不用。

但很多经典的专题片因其优美的解说词而让人们记住,比如《话说长江》、《长白山四季》《西藏的诱惑》等等。

《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是这样写的: 你可能以为,这是大海,这是汪洋吧?不,这是崇明岛之外的长江! 俯瞰三峡长江水。

你可能会联想的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当屏幕上出现沱沱河冰川上珍珠般的水滴,解说词这样说道: 水珠,小小的水滴,一滴、两滴、三滴,无穷滴水珠,源源不断地向着东方跳跃,一路跳跃,一路结伴,越结越多,终于汇成一条汹涌澎湃的世界大河。

纪录片解说词分析

纪录片解说词分析

纪录片解说词分析【篇一:浅析电视解说词的作用——以纪录片为例】浅析电视解说词的重要作用——以纪录片为例摘要:解说词是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重要元素,也是区别于电视画面的另一种对纪录片信息表达的有声语言。

解说词可以弥补无法展现的内容,也可以在有限的画面空间里,运用解说词创造无限的画外空间。

本文以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为主线,总结解说词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作用。

关键词:纪录片解说词画面电视节目是一个综合性的统一体。

它由三种“语言”构成:画面、解说词、音乐音响,这三种“语言”汇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语言。

“以视为主,视听结合”是电视节目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意味着,画面虽是电视语言特色所在,但解说词亦是不可或缺的部分,担负着弥补画面语言固有弱点的职责,其在信息传达上的作用绝非画面语言能够取代。

特别是在纪录片中,解说词构成了其中不可或缺的电视语言元素。

解说词是以文字媒体的形式进入声画影像,这使得它既不同于标准的文字媒介,又要考虑到配合画面,也就是为“看”而写,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完美地展现电视纪录片的魅力。

电视纪录片的内容是在视觉和听觉的共同感知中发展的。

当画面与自然语言组合在一起,实现视听结合时,在画面和解说之间表现出某种带有规律性的关系。

这种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是“声画语言结构."一、补充画面、扩大容量电视纪录片的所有画面都是在进行时态下拍摄,但要完整表现一个人物、一个事件,就必须涉及过去和未来,对此仅靠画面是无能为力的,于是解说词承担了画面所不能完成的职能。

解说词在电视记录片中和画面一起相互串联、铺垫,互相补充,从而构成完整又形象的专题信息。

例如:《雕塑家刘焕章》中,画面出现刘焕章在正在雕刻,仅从画面中我们仅能知道这个雕塑家正在雕刻,而这时解说词便告诉我们“他从少年时候就开始和石头、木头打交道了。

”等一系列关于刘焕章过去的发展历程。

这就扩充了整个画面的信息含量,使观众从中得到更多无法直接从画面得到的信息。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

人文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一、解说词的作用解说词在人文纪录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连接画面和观众的桥梁,能够帮助观众更好地理解片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解说词的写作至关重要,需要具备客观、准确、生动和情感化的特点。

二、解说词的语言风格1.客观准确解说词需要以客观、准确的语言表达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避免主观情感的干扰,让观众能够从中获取到真实的信息和感受。

可以通过使用一些客观描述和客观事实来增加解说词的可信度和权威性。

2.生动形象为了让解说词更加生动形象,我们可以适当使用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比喻、修辞和描写,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片中所展现的内容,增加观众的感受和共鸣。

3.情感化在解说词中适当地加入一些情感化的语言,能够让观众更加投入到纪录片的世界中,产生情感共鸣。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感化的表达不能过于主观,要保持客观性和中立性。

三、解说词的结构和逻辑1.清晰逻辑解说词需要按照清晰的逻辑顺序进行组织,引导观众从浅入深地了解纪录片所呈现的内容,避免出现混乱或不连贯的情况。

2.段落分明解说词的结构应该清晰明了,采用段落分明的方式进行组织,有利于观众对片中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3.重点突出在解说词中需要突出表达纪录片的重点内容,可以通过语音语调、音量大小等手段来引导观众的注意力,让观众更加准确地理解片中所呈现的重要内容。

四、解说词的配音和配乐1.语音语调解说词的配音需要注意语音语调的自然流畅,通过声音的变化和节奏的掌握来增加解说词的生动性和感染力。

2.配乐搭配在解说词中适当地加入配乐,可以增强纪录片的氛围和情感,并与解说词内容相呼应,让观众更好地融入片中所展现的世界。

五、总结人文纪录片的解说词写作需要注意客观、准确、生动和情感化的语言风格,有着清晰的结构和逻辑,通过适当的配音和配乐来增加解说词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只有在这些方面做到位,才能让纪录片的影响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现代社会中,人文纪录片作为一种具有深刻社会影响力的文化形态,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念等多元内容,给人们带来了丰富的知识和情感体验。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汇总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汇总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以纪录片《台北故宫》为例● 刘红平胡明华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

而本文研究的是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

从 1958年至今,中国纪录片的发展经历了 5个阶段。

上世纪 90年代后,业界对纪录片这种艺术形式展开了全新的思考和实践, 其中就包含了对其解说词的应用、作用和特点等方面进行的探索。

下面笔者就纪录片《台北故宫》中的解说词来分析新时期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叙述特点。

非独立性纪录片的解说词不具有独立性, 它与画面、文字和其他元素共同构成一个整体。

从上世纪 50年代末我国第一部电视纪录片《英雄的信阳人民》(1958年, 另有一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九周年》到 80年代的《话说长江》(1983年 , 我国电视纪录片的解说词都具有这样一个共同点, 那就是脱离具体的电视画面, 解说词可以独立成篇, 画面是根据事先已经写好的、自成一体的解说词硬套进去的, 成了解说词的附属品。

而影视实际上是偏向视觉的, 以动态画面为最主要的表现元素。

但是, 那时中国纪录片由于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和控制, 思想先行,忽视了纪实性和艺术性的本质特征以及电视媒体的物理优势等。

到上世纪 80年代末期,我国电视纪录片经历了转型,在很多方面都实现了突破。

技术上, ENG 设备的采用使声画合一成了普遍的方式;观念上,纪录片的纪实本质得到了回归,①对“真实”的理解不断深入。

ENG 设备是一种使拍摄的画面能拾取现场人物声音和自然音响的技术,它改变了从前纪录片主要靠解说词、组织拍摄和补拍的局面,更突出了画面的主体性,也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性, 同时也有助于摆正解说词在纪录片中的地位。

在《台北故宫》的每一集里,都有现场采访的同期声和现场效果声 (如音响声 , 它们代替了解说词来诠释画面的意义, 或者接着解说词来讲述讲述者经历过的故事, 从而使得电视叙事的手法不停地变换。

另外, 观念上的改变, 即纪录片纪实本质的回归, 使大家更注重画面对纪实的作用,能用画面表达清楚的,就尽量不用解说词。

怎样写纪录片解说词

怎样写纪录片解说词

怎样写纪录片解说词作者:赵佳音来源:《语文天地·初中版》2010年第11期纪录片(Documentary)的原意是“用影片叙述非虚构的故事”。

就是使用电视的视听语言、声画传播系统,对生活进行纪录和再现。

电视纪录片首先具有生活的真实性。

也应追求艺术的审美性。

纪录片的解说词就是电视纪录片在制作和播放过程中。

配合电视画片的文字稿——有时解说词可以通过播音员播读出来。

有时解说词只以字幕形式出现。

一方面,解说词需要具有绝对的真实性。

不能出现虚假信息或不真实的内容。

以保证纪录片整体的真实性:另一方面。

解说词也要具备一定的文学性。

它的写作过程包含着浓厚的文学特点,也有较高的审美要求:最后,解说词是纪录片的一部分,具有纪。

录片的视听语言的个性特点。

须要和纪录片的其他传播符号(如画面、声音等)融为一体。

所以。

解说词具有其独特的写作特点。

首先。

纪录片解说词不是独立文体。

它必须与纪录片的画面、音响、音乐等配合,互相协调、相得益彰。

解说词不是独立存在的。

它的出现是为了配合纪录片的画面和声音。

使纪录片更好地纪录和再现生活。

在纪录片中,画面、声音、解说词都不可能单独传递信息。

如果这三方面各行其是、互不配合。

那么纪录片的整体效果可能有重复累赘之处,或有表达不清之处。

所以,画面、声音和解说词之间必须完美配合,解说词不能追求单方面的完美与完整。

在画面、声音无法最好地展示纪录片内容的时候。

解说词要担当重任、浓墨重彩地登场;而在需要画面、声音来展示内容时。

解说词则要让位于其他传播符号,进行辅助、配合;同时,解说词还要配合画面的长短、节奏,音响和音乐的风格等因素。

比如,电视纪录片《藏北人家》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在这一段解说中。

如果单看解说词的写作部分。

则比较驳杂,人物、事件的描写和介绍相对零碎、没有逻辑性。

但是,如果配合起画面来看,就会发现,这一部分是要展现清晨五点,天还没亮的时候。

藏北草原上的女主人们就从帐篷里起身了。

罗锥先到户外给牦牛挤奶,然后回到帐篷里。

解说词的特点

解说词的特点

解说词的特点解说词是一种应用广泛的文体,常见于电视节目、展览展示、旅游景点等场合,它通过生动、准确的语言,向观众或听众传递信息,引导他们更好地理解所介绍的对象。

解说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一、准确性解说词的首要特点是准确无误。

无论是对事实的陈述、数据的引用,还是对概念的解释,都必须基于确凿的资料和科学的依据。

因为解说词往往承担着向受众传递知识和信息的重要任务,如果出现错误,可能会导致误解甚至误导。

比如在介绍历史事件时,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等要素都要准确清晰;在讲解科学知识时,原理、公式、实验结果等必须精确无误。

只有这样,观众才能获得可靠的信息,从而建立起正确的认知。

同时,准确性还体现在语言表达上。

用词要恰当、贴切,避免模糊不清或模棱两可的表述。

语句要通顺、符合语法规范,避免出现语病和歧义。

二、简洁性解说词要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丰富的信息,因此必须简洁明了。

它不能冗长啰嗦,让听众感到厌烦;也不能过于复杂,让听众难以理解。

简洁性并不意味着简单地删减内容,而是要对信息进行精心筛选和提炼,抓住关键要点,用最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这就需要作者具备较强的概括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比如在介绍一款产品时,不必面面俱到地描述其所有的功能和特点,而是突出其核心优势和独特之处;在讲解一个工艺流程时,重点阐述关键步骤和主要环节,省略一些次要的细节。

三、生动性尽管解说词强调准确和简洁,但这并不意味着它要枯燥乏味。

为了吸引听众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解说词需要具备一定的生动性。

生动性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实现。

首先是运用形象化的语言。

比如使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将枯燥的内容变得有趣生动。

其次是讲述有趣的故事或案例。

通过具体的事例来阐述观点或说明问题,往往比单纯的理论阐述更能吸引人。

此外,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情感色彩,让听众在获取信息的同时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触动。

但需要注意的是,情感的表达要适度,不能过于夸张或做作。

浅析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浅析电视纪录片解说词的语言特点

背后 的故事 以及 向大 家表达 纪念马克思同志 的心情。 2 . 放大镜的作用 电视纪录片解说词 以一种画面无法表 达的意境 去阐释 和 补充 内容 ,它能够 引导观众 去探究纪 录 片本身 的含义 , 能够 营造 画面给 不 了的意境 ,让 观众更 直观地 走入 进去 。 例如 《 俺 爹俺娘》 中出现 的深夜母亲 拿着 手 电筒站在床 边 为焦波照亮前 方的路 的镜 头 ,其 实这 组镜 头本身就 想传 达 浓 浓的母 爱 ,但是再加上 解说词的渲染之 后 ,不仅 反映 了 焦波 的人物内心也让爱意表达得更 浓厚 。 3 . 交代背 景 纪录片本身就是叙事 的一种表达 方式 ,但是很 多事情 发展 的前因后果 、来龙去脉 ,以及人物 、时间 、地 点等最 基 本的社会背景信 息都 是无法用 画面展 现出来 的 ,所以为
美的后期剪辑 来使枯燥 乏味难懂的文字 内容 或历史画面形 象化 。但一定 要 写明相 应 的字 幕 ,这是 一种 “ 模 拟 ”“ 情 景再现 ”或是 “ 资料” 。
2 . 广泛性 电视纪录 片所涉及的领域 非常广 ,按 不同的题材风格 可 以划 分出许 多种类 ,比如事 实报道 片、历史纪录片 ,传 记纪录 片,人文地 理 ,舞台纪录 片。按 照类型不同可 以分
力。 5 . 引 导 观 众
为 自然文化 型纪录 片例如 《 动 物世界 》 ,阐释型纪 录 片例 如 《 上帝之 声》 ,参与 型纪录 片有记者 出镜 ,例如 《 望长 城》 。
( 二 ) 电视纪录 片的创作要 素
1 . 画 面
画面是 电视纪 录片的基础 ,我们最 常说 的一句话 就是 “ 耳听 为虚 ,眼 见为实 ”所 以电视 纪录 片不能缺 少画面 的 叙述 。例如 拍摄历史文物纪录 片当中 ,很多古老文物只通 过解说词 的叙 述大家难以想象 出它们 的真 实容貌 ,这时只 有画面才 能让 大家看到庐山真面 目。 2 . 解 说 词 解说词是 电视 纪录片不可缺 少的重 要元素 ,它是对 电 视 纪 录 片 画面 语 言 的 一 种 延 续 。这 种 延 续 不 单 单 是 叙 述 画 面上 的内容 ,更有补充丰富画面 ,点题和 渲染气氛 的重要 作用 。例如镜 头画面 是太 阳升 起 ,解说 词是 :“ 一 日之计 在于展 ,一年 之计在于 春 ” ,这句 解说词 不仅仅描 述 了时 间、季节这 些基 本信息 ,其 中还告诉我们 春天是一切重新 开始 的象征 ,它代表着 生机 ,象征着未来的光芒。 3 . 音 乐 音 乐 是 为 配合 图 像 与 解 说 存 在 的 , 纪 录 片 中 加 上 音 乐 可以让大家 的情绪 千变万化 。 二、解说词的作用及 其语言特点 ( 一 )电视 纪录片解说词 的作用 1 . 听觉的作用 纪 录 片 解 说 词 的 目的 不 仅 仅 是 为 了 配 合 画 面 而 存 在 , 更重要的作用是 为了让 观众更深层次地 去理 解纪录片所表 达 的中心思想及 内涵。例如有这样一组镜头 显示 “ 大英博 物馆 的阅览席 座位 ”解说词 是 :“ 1 5 排1 7 号 这个座位是 马 克思 当年 写作 的地 方 。 ”这 个解说词 就确定 了这个镜 头 的

浅析《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写作特色

浅析《舌尖上的中国》解说词写作特色

的味道 , 风的味道 , 云 的味道 , 这 也是 时间 的味 道 , 人情 的味
事实证 明, 优 秀 的解 说 词 能够 引领 着 观 众 在 脑 海 中 自然
当与画面 完美契合 时 , 会 显 现 出 如 虎 添 翼 道。这些味道 , 已经在漫长 的时光 中和故土 、 乡亲、 勤俭 、 坚忍 生 成 相 应 的 画 面 , 舌 尖 上 的中 国》 就 为 电视 纪 录 片 的解 说 词 创 作 提 供 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 , 才下舌尖 , 又上 心问 。这样的解说 的 效 果 。《
美食 热 潮 , 还 产 生 了一 种 新 兴 的 网络 语 体 “ 舌 尖体 ” 。本 文 从 三 个 方 面总 结 了《 舌 尖
上 的 中国》 解说 词的写作特 色, 进一 步探 究画面和解说词 的配合技巧 , 以达到触类
旁通 , 提升解说词写作水平的效果 。
关键词 :《 舌尖上的 中国》
词采 用修饰 的语言写到抽 象的概 念 , 并从看 得见 的事 实逐 步
写到看不 到的道理 、 思想和观念 , 剖 析 展 现 出人 们 最 质 朴 的 原生状 态、 和 谐 共存 的 自然 相 处 之 道 及 对 自 己家 乡情 感 的 一 种坚守 , 从而引起国人强烈的共鸣 , 令 观 众 耳 目常新 。 三、 三 临 其 境 言 之 有 画
紧蠢 了 前 沿理 论 透 析传 播 实践
ON GNA N

实 务 探 索 一新 闻 采 编
Hale Waihona Puke 浅析《 舌尖上 的中国》 解说词写作特色
游永 南
(华 安 县 广播 电视 台 福 建 三 明 3 6 3 8 0 0)
摘 要 :央视 大型美食类 纪录片《 舌尖上 的中 国》 一 经播 出, 引发 了一场全 民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分析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分析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二、主体
解说词的主体部分与纪录片的风格类型与表现内容有关。
纪录片的三大类型:
(二)表现类 表现类纪录片 多以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表现对象,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 更多地融入创作者个人的主观意图和情感倾向, 从而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这里就是大连.....) (这里是什么地方呢....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连!) (为什么说这里是大连呢?) (这是个有海的故乡)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二、主体
解说词的主体部分 与纪录片的风格类型 与表现内容有关。
纪录片的三大类型:
(一)纪实类
1纪实类作品是纪录片的主流, 2在题材选择上,多以事件、人物为自己的表现重点, 3通过对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描绘 4对人物的经历、爱好、个性、气质的刻画,进行的真实写照。
二、主体
解说词的主体部分与纪录片的风格类型与表现内容有关。
纪录片的三大类型: (三)思辨类
这类作品主要以历史文献、社会事件、重要人物为题材, 是通过对于这些题材的描述,来阐发某种思想或哲理, 从思辨的高度来俯视生活,将具体的题材当作人类社会的某种本质来把握, 使作品并发出思想的光芒, 从而引起观众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追求和探索,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品思想的启迪和教益。
记录,也体现作者的
意识。
情感 (二)通过解说,作者的
可以融入到画面之中。
第一节 解说词的功能
三、结构功能
纪录片画面都没有连贯性,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而解说词加以串联,就具备了结构的功能。
第二节 解说词的特征 一、配合性
这种配合即是画面要素的配合(声画匹配); 同时也包含与同期声、音乐、音响等要素的配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三、结尾
几种结尾的方式:
第一PPT模板网,
(一)总结概括式
总结概括式结尾一般用来对全片内容进行总结,点明主题, 这种结尾的解说词要求自然简洁,水到渠成。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三、结尾
几种结尾的方式:
第一PPT模板网,
(三)抒情式开头
(啊!这就是美丽的大连!)
(四)议论式开头
(为什么说这里是大连呢?)
(五)寓意式开头
(这是个有海的故乡)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二、主体
解说词的主体部分 与纪录片的风格类型 与表现内容有关。
纪录片的三大类型:
(一)纪实类
第一PPT模板网,
1纪实类作品是纪录片的主流, 2在题材选择上,多以事件、人物为自己的表现重点, 3通过对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描绘 4对人物的经历、爱好、个性、气质的刻画,进行的真实写照。
总结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是:
• 准确。没有准确的语言,解说词就无法反 映客观事物。但准确不是重复图解画面, 而是画面的补充延伸和提高。准确既要内 容准确第,一P表PT模达板网意,w思ww准.1pp确,又要声画默契, 结合准确。
• 具体。一方面,一切事物都是以自己的特殊形式 存在的,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是从具体到抽象 的。直观可见的画面要有相应的具体解说,才能 把一般性的意思和抽象的道理说得栩栩如生,给 人以明晰第一的PP印T模象板网,,w使ww之.1p便pt.c于om 理解和接受。另一方 面,电视传播稍纵即逝,不容观众仔细琢磨,要 引起人们的感情共鸣,使人看后留下深刻印象, 就要具体描绘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件,使声画 有机地融于一体,造成生活的立体感,从具体到 抽象。
纪录片解说词的写作特点
内容提要
一,解说词的功能
第一PPT模板网,
二,解说词的特征
三,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第一节 解说词的功能
叙事 一、
功能
1介绍历史背景、第时一代P背P景T模. 板网,
2介绍人物关系、各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2制造悬念,提高观众的观看兴趣。
(四)寓意式
寓意式结尾是在片尾用象征、比喻、比兴等手法升华主题, 传达某种寓意, 引发观众的联想和回味, 给人留下想象的广阔空间。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三、结尾
几种结尾的方式:
(五)悬念式(适合第用一于P我PT们模的板老网街,纪w录w片w)
悬念式结尾多用于多集系列纪录片中, 在每一集的结尾,为了引起观众对下一集内容的兴趣, 往往采用承上启下的手法, 在总结本集内容的基础上,为下一集内容进行铺垫, 制造一定的悬念,从而保证观众能够继续收看下去。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二、主体
解说词的主体部分与纪录片的风格类型与表现内容有关。
纪录片的三大类型:
(三)思辨类 第一PPT模板网,
这类作品主要以历史文献、社会事件、重要人物为题材, 是通过对于这些题材的描述,来阐发某种思想或哲理, 从思辨的高度来俯视生活,将具体的题材当作人类社会的某种本质来把握, 使作品并发出思想的光芒, 从而引起观众对时代、社会、人生的追求和探索, 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作品思想的启迪和教益。
(二)抒情式 这种方式是指在片子结尾时抒发创作者的感情, 使作品在结尾处达到情绪的高潮,形成情感的迸发。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三、结尾
几种结尾的方式:
(三)议论式
第一PPT模板网,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三、结尾
几种结尾的方式:
第一PPT模板网,
第二节 解说词的特征
三、通俗性
总结出来就是:
一是要易听,让第观一众P能PT听模的板懂网;,
二是要好听,让观众愿意听。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一、开头
常见的开头方法:
(一)开门见山
(这里就是大连.....)
第一PPT模板网,
(二)悬念式开头
(这里是什么地方呢....究竟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
第一PPT模板网,
第二节 解说词的特征
一、配合性
这种配合即是画面要素的配合(声画匹配);
同时也包含与同第期一声P、PT音模乐板、网音,响等ww要w素.1的pp配t.合co。m
第二节 解说词的特征
二、间断性
解说词不能是连篇累牍,而必须适时、恰当,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第一PPT模板网,
第一节 解说词的功能
抒情 二、
功能
客观 主观 (一)纪录
第一PPT模板网,
情感 (二)通过解说,作者的
可以融入到画面之中。
第一节 解说词的功能
三、结构功能
纪录片画面都没有连贯性,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情节, 而解说词加以串联,就具备了结构的功能。
• 形象。画面形象已经能够造成一种如临其 境,且见其人、闻其声的效果,那么解说
词的语言要形象化应该怎样体现呢?这主
要是说第画一P面PT模的板网形,w象ww还.1pp不完整,比较单薄,
就要借助于解说词,采用一些修辞手段,
比如用比喻、拟人、象征手法的解说词,
把要表达的意思写得生动、活泼,热情奔 放。
第三节 开头、主体与结尾的写作
二、主体
解说词的主体部分与纪录片的风格类型与表现内容有关。
纪录片的三大类型:
(二)表现类 第一PPT模板网,
表现类纪录片 多以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光为表现对象,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绘, 更多地融入创作者个人的主观意图和情感倾向, 从而营造出浓郁的艺术氛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