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产业结构的演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第一产业产值比重逐渐缩小,第二产业比重上升 工业重心从轻工业逐渐转向基础工业主导型 第二产业主导,第三产业地位上升,工业重心 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转变 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占支配地位, 信息产业增长加快 产业知识化
22
(二)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看
1 2 3 4 5
农业主导
轻工业主导 重工业阶段
51
“西进”中国
时间: 21世纪初 机遇 a. 中国进入重化工业阶段 b. 西部基础条件改善 温州一家人
c. 发展军事、宇航工业
52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53
产业结构优化—资源、资本、技术、劳动力 等生产要素在不同产业间的重新组合。
产业的倾斜发展
保护幼稚工业 达到追赶的目的
提高产业竞争力
54 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革 命前, 农业是 国民经 济的主 体
24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看
第一产业
粗放型 种植型农业
集约型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
工厂型农业
25
第二产业
劳动密集型-资本 密集型-知识技术 密集型
节能减排
26
信息产业
传统型
第三产业
现代型
知识产业
27
产业结构演变的基本规律p170
配第-克拉克定理 库兹涅茨定理
第二节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19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工业化发展
主导产业转换
三大产业变动
20
(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看
前工业化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
21
前工业化时期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定发展, 第三产业微乎其微
工业化初期 工业化中期 工业化后期 后工业化时期
产量(万吨) 年增长率(%)
68
2010
0
5
10
15
20
25
30
汽车产量及年增长率 1989----2010
2000 1800 1600 40 1400 1200 1000 800 600 0 400 200 0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相应主导产业
绝大部分以农业为主体 仍以农业为主体 纺织工业、铁路、建筑 钢铁工业、电力工业
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追求生活质量阶段
45
汽车工业 金融业、社会保障等
“雁行形态理论”
赤松要(Kaname Akamatsu,
1896-1974)日本经济学家, 代表作: ( 1932 年) 《中国经济发展的综合原理》
霍夫曼定理
主导产业转换定理
28
配第-克拉克定理
劳动力
29
配第克拉克定理:
①随着经济的发展,即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向第三产业移动。 故第一产业将减少,第二、第三产业将增加。 ②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分布趋势:第一产业的劳 动力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比重上升。 ③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移动是由于经 济发展,是各产业之间出现收入相对差异造成的。
产业经济学
(Industrial Economics)
浙江财经大学经济与国际贸易学院 熊艳
博士
1
第二篇 产业结构
第九章 关联
第十章 优化 第十一章 布局
2
第十章 产业结构的演进
1
产业结构概述及其影响因素
2
产业结构演进的基本规律
产业结构优化
3
3
第一节
产业结构概述
4
产业结构
各产业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比例关系。
自然 资源
人口
10
需求因素
消费需求:中间需求+最终需求
最终需求:必需品+非必需品
11
供给因素
技术
资金
12
我国要形成的产业格局: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基 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 服务业全面发展。
13
高新技术产业
生物 技术
信息 技术
新能源 技术 新材料 技术 空间 技术
海洋 技术
14
国际贸易因素
国内紧缺资源进口, 可以弥补本国产业的不 足; 进口某些新产品、新 技术可推动本国产业结 构高度化。
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
70000
0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粗钢产量及年增长率 1989----2010
再加上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三个先导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总体规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5%是 可能的。
72
主导产业选择基准
收入弹 性基准
生产率 上升基准
关联度 基准
过密环境 基准和丰 富劳动力 基准
就业功能 技术密集 基准 度基准
国情 原则
指标:收入 需求弹性 选取收入弹 性大的产业 为主导产业
30. 2
36. 0
40. 9
36. 3
47. 2
35. 9
58. 1
35. 3
32
1960年57个国家的劳动力在三个部门所占份额
组型 国家数 A I S
1 6 53. 6 18. 5 27. 9
2 6 44. 6 22. 4 33. 0
3 6 37. 9 24. 6 37. 5
4 15 32. 2 29. 4 38. 4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社 会 主 义 社 会 共 产 主 义 社 会
罗斯托的观点:
传 统 社 会 阶 段 起 飞 准 备 阶 段 起 飞 阶 段 走 向 成 熟 阶 段 大 众 消 费 阶 段 超 越 大 众 消 费 阶 段
44
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相应主导产业
经济成长阶段
传统社会阶段 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 起飞阶段 向成熟推进
资本密集 型产业
技术密集 型产业
低附加值 产业
高附加值 产业
64
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发展
主导 产业
关联性强
广泛影响
高且持续的发 展速度
66
主导产业与支柱产业的区别
关联性VS比重、吸收创新的能力 现在VS未来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
产 量
主导产业
支柱产业
衰退产业
朝阳阶段
成熟阶段
夕阳阶段
时间
67
劳动力结构
65.1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7.0
12.0
9.0
15.9
13.2
21.7
19.2
29.1
25.6
36.3
32.6
43.2
60
对市场的适应程度
市场需求
产业结构
易变性
刚性
61
62
产业结构高度化
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 高度化
63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劳动密集 型产业
30
库兹涅茨定理
原因 论证
人均收入影响论
统计
31
1960年57个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所占份额
组型
1
2
3
4
5
6
7
8
国家数
A
6
79. 7
6
63. 9
6
66. 2
15
59. 6
6
37. 8
6
21. 8
6
18. 9
6
11. 6
I
S
9.9
10. 4
15. 2
20. 9
16. 0
17. 8
20. 1
20. 3
产业结构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指通过产业调整,使各产业 协调发展,并满足社会不断增长的需要。
供给 结构 优化
需求 结构 优化
国际 贸易 结构 优化
国际 投资 结构 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55
合理化过程
产业之间的生产、经济和技术联系 包括数量比例关系由不协调不断走 向协调
产业结构由低层次不断向高层次演进
高度化过程
指标:全要素 生产率(技术 进步率) 选取全要素生 产率上升快的 产业为主导产 业
指标:产业 联系效应 选择关联度 较高的产业 为主导产业
指标:资产 协调经 合计与劳动力 济的可持 的比率;资本 续发展与 总额与劳动力 社会利益 的比率;固定 的关系。 资产与劳动力 丰富劳动 的比率 内容则强 调舒适安全 和稳定的劳动场所
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统治地位,资本品工业不发达
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增长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但消 费品工业的规模仍然比资本品工业的规模大。 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比消费品工业更快地增长。 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的净产值已经超过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
41
工业化程度的衡量
人均 gdp
工业化 率
城市化 率
42
主导产业转化规律
瓦尔特· 罗斯托(Walt Rostow)(1916-2003)

代表作:《经济增长过程》
罗斯托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提出经济成长阶 段的理论即经济起飞模型
他试图用经济成长阶段理论代替马克 思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划分。
43
人类历史阶段的划分
马克思的观点:
原 始 社 会 奴 隶 社 会 封 建 社 会
60 50
30 20 10
-10 -20
69
2010
产量(万辆)
年增长率(%)
70
71
定量目标:
信息网络 (新兴信息产业) 2009年 产值 2010年 产值 1万亿
生物 1.5万亿
新能源 0.5万亿
节能环保
1.8万亿
6万亿
8万亿
4万亿
8万亿
占当时GDP(按70万亿元人民币计算)的比重均在3%左右
46
“雁行形态理论”
一国到 另一国 的产业 转移
角度
产业循 环
47
市场
进口 国内生产
出口
时间
产业结构的雁行现象
48
国际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变动
“南下”中国
“北上”中国
“西进”中国
“南下”中国
地点:珠江三角洲
外来妹
时间: 20世纪80年代 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50
“北上”中国
时间:20世纪90年代 地点:中部、北部沿海地区 表现:吸引FDI比重连年递增
5 6 22. 5 35. 2 42. 3
6 6 17. 4 39. 5 43. 1
7 6 11. 8 42. 9 45. 3
8 6 9.2 46.2 50.6
33
库兹涅茨法则
工业
服务业
产值 劳动力
农业
产值
产值 劳动力
劳动力
34
35
36
霍夫曼定理
1931年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在《工业化的 阶段和类型》中提出霍夫曼比例 。
国际贸易是一把双刃剑。
15
影响产业结构的其它因素
文化
经济 制度
政策
16
赵本山:文化产业(二人转)
海派清口创始人—周立波
生日:1967年4月22日 出生地:浙江省宁波市 居住地:上海市 祖籍: 缅甸 职业: 演艺 曲艺明星 身高:175厘米 体重:65公斤 星座:金牛座 语言能力:汉语,英语( yes,no) 上海海派式代 表,深受一部分上海人喜爱。
300以下
300
500
1000
2000
4000
产值结构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46.3 13.5 40.1 81.0 36.0 19.6 44.4 74.9 30.4 23.1 46.5 26.7 25.5 47.8 51.7 21.8 29.0 49.2 38.1 18.6 31.4 50.0 24.2
技术密集 度基准着 眼产业技 术进步对 产业生产 率上升、 提高产业 增加值率 的作用
国际、 国内 经 济发 展 的条 件 和环 境
73
主导产业选择的标准


关联度基准 生产率基准 收入弹性基准
关联度
生产率
收入弹性
74
关联强度基准
赫希曼 在利用关联强度基准选择主导产 业时,可以利用感应度系数和影响力 系数对各产业进行选择。
5
Note:

趋势 规律

投入 产出
6
产业结构的各种表象
产出 结构
产品 结构
劳动 力结 构
需求 结构
7
产业结构优化的机理
国民经 济持续 快速增 长
调整影 响产业 结构的 因素
产业结 构得到 优化
产业结 构效应 发挥
8
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
自然禀赋 供给因素 需求因素 国际贸易 其他因素
9
自然禀赋
第三产业
信息产业
23
主导产业转换的产业结构演进六个阶段规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第五阶段 第六阶段
农业
轻工业
第一次 产业 革命 蒸汽机
基础 重工业
第二次 产业 革命 内燃机
高加工 度重工 业
第二次产 业革命深 化第三次 开始
第三次 产业
第三次 产业革命 展开 自动化
第四次 产业
第三次 产业革命 深化 信息化 网络化 数字化
56
产业结构合理化
协调能力的增强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合理化
57
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
1
与“标准结构”的差异
2
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
3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
4
资源的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58
与“标准结构”的差异
库兹涅茨
产业结构演进 (统计回归)
产业结构的“标准 发展模式”
59
“标准产业结构”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基准水平(1980年,美元)
37
食品、服装和家具
消费资料产业
资本资料产业
机械和化工
38
比例越小, 工业化水平 越明显
消费资料产业净产值 霍夫曼系数 资本资料产业净产值
39
工业化的四个阶段(霍夫曼比例)
第一阶段:H=5 工 业 化 四 阶 段
第二阶段:H=2.5
第三阶段:H=1
第四阶段: H<1
40
霍夫曼比例及工业化阶段划分 阶段 霍夫曼比例 第一阶段 5(±1) 第二阶段 2.5(±1) 第三阶段 1(±0.5) 第四阶段 1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