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10章 培养健全人格 成就健康人生(1)

合集下载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十章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精]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程第十章 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精]

气质的类型——血型说
• 人的血型有A型、B型、AB型和O型。有些心理学家认为, 人的气质是由不同的血型决定的。
• 日本学者古川竹二根据血型把人区别为四种气质: – A型气质的特点是温和、老实稳妥、多疑、怕羞、 依赖他人、受斥责就丧气; – B型气质的特点是感觉灵敏,恬静、不怕羞、喜社 交、好管事;AB型的气质特点是上述两者的混合型; – O型气质的特点是志向坚强、好胜、霸道、不听指 挥、喜欢指使别人、有胆识、不愿吃亏。
• 该理论认为,人格是由“儿童自我状态”、“成 人自我状态”和“父母自我状态”三种自我状态 构成的。
• 这三种自我状态大体上与弗洛伊德的“本我”、 “自我”、“超我”相对应。每种状态都有其独 立性,在任何情况下,人的行为都受到这三种人 格状态或其中之一的支配。
• 2、气质的心理特性
• 气质的心理特性反映一个人气质在其心理活动和 行为上的各方面表现特点,它既是动力特征的具 体表现维度,也是进一步划分气质类型的心理依 据或心理指标。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液 说

——
——
型 学
强、平衡、不灵活型—粘液质
希 波

强、不平衡型————胆汁质
克 利
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弱型————————抑郁质
特 、
甫 洛
盖 伦

气质类型及其行为特征
气质类型
多血质 胆汁质 粘液质
行为特征
活泼好动、反应敏捷、情绪发生快而多变、注意和 兴趣易转移、善交际、亲切有生气,但往往轻率, 具有外倾性。
• (1)感受性。这是指人对外界刺激产生感觉的 能力。
• (2)耐受性。这是指人在经受外界刺激作用时, 在作用时间和作用强度上所表现出的承受程度。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塑造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课件——塑造健全的人格
• 这句话和中国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的意思基本一致。
一 任务描述
•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心理都千差万别: 有人性格内向,有人活泼开朗;有人胆小怯 弱,有人勇敢坚毅。
• 即使面对同一问题,每个人的表现、应对也 不尽相同。心理学家在究其原因时,将其聚 焦在了“人格”上。
一 任务描述
通过本任务的学习,我们 将学习有关人格的概念和人格 特征,初步了解自己在哪些地 方“与众不同”。
二 人格的特征
(一)稳定性
• 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其心理和行为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比较稳定的特点。
主要 表现
一是跨时间的持续性 二是跨情境的一致性
二 人格的特征
(二)独特性
• 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不相同 的,人与人之间没有完全一样的人格。
二 人格的特征
(三)整体性
• 整体性是指包含在人格中的各种心 理特征彼此交织,相互影响,构成 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பைடு நூலகம்人格的特征
(四)交互性
• 交互性人格是在先天的生物学遗传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交互作用形成的。
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watching
外部 特征
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出来的种种言行。
内部
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
特征
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
一 任务学习
• 我们认为:人格,是一种心理现象,亦称个性,它反映了一个人总的心理 面貌,是相对稳定、具有独特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是在长期的社 会生活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
心理健康教育

-- 塑造健全的人格
一 任务描述
• 高尔顿·奥尔波特,美国人格心理学家,实验社会心理学之父,“社会促进” (Social facilitation)概念的提出者,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的代表人物 之一。193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1964年获美国心理学会办法的 杰出科学贡献奖。

第10讲人格完善--教案

第10讲人格完善--教案
6.不要把悲观作为保护失望情绪的缓冲器。
7.你失败了,但你要想到,你曾经多次获得过成功。这才是值得庆幸的。
8.在你的闲暇时间,努力接近乐观的人,观察他们的行为。
9.要知道,悲观不是天生的。
10.如果乐观态度使你成功了,那末你就应该相信这样的结论:乐观是成功之源。
(二)激惹
青年大学生血气方刚,遇事容易激动,有的大学生更容易冲动,引起激情。
(1)与人交往过于谨小慎微。
(2)过于自我关注,自尊心过强。
(3)自信心不足。
害羞心理的产生和一个人的气质类型有关系,粘液质与抑郁质气质类型的人容易出现此心态。但更多的是受后天因素的影响,如家庭要求过严、受过贬低等。
何改变害羞的心理缺陷?大学生可以通过以下的方法来进行自我调适:
1.首先要放下沉重的思想包袱。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需要全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而健康人格的塑造,最关键的还在于大学生自身。
人格是稳定的,但在后天的努力下既能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也可以改变不良的人格品质,为此,大学生可采取以下方法和途径。
(一)丰富知识
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增长智慧的过程也是塑造和优化人格的过程。在现实中,不少人格缺陷甚至障碍都来源于知识的贫乏。无知容易使人粗俗、自卑,而丰富的知识则使人明智、自信、坚强、谦和、大度等。
4.仁义礼智的完整道德。
5.谦虚逊让的美好德行。
6.诚信不欺的正直精神。
7.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
8.自我节制的调控能力。
9.持之以恒的坚持精神。
10.与人和乐的积极情感。
11
12.与人同乐的待人态度。
13.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
14.刚柔相济的处事方法。
15.对待成败的正确态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理论篇 第10章 人格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理论篇 第10章 人格
(二)助人型———爱给予的给予者
1.人格特征
助人型的人在时间、精力和事物三方面都表现出主动、乐于助人、普 遍乐观和慷慨大方。由于他们不容易承认自己的需要,也难以向别人寻求 帮助,所以他们总是无意识地通过人际交往来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且在自 己为人所需的时候感到最快乐。他们对别人的需要感觉非常敏锐,能够刚 好表现出吸引别人的那部分人格。他们善于付出更胜于接受,有时候会操 控别人,有时候是天生的照顾者和主持者。为了使别人成功、美满,助人 型的人能运用他们天生的同情心,给予对方真正需要的事物。
CONTENTS 目录
第一节 人格与人生 第二节 人格类型及大学生的人格 第三节 健康人格的培养
第一节
人格与人生
一、人格的内涵
英语中的 “personality” (人格)一词来自拉丁文 “面具” (persona)。面具是在戏台上扮演角色时戴上的一种特 殊面罩,与今天戏剧舞台上不同角色的脸谱相类似,用于表现剧中人物的 身份。后来心理学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说明每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扮演的角 色及其不同于他人的精神面貌,又名个性。
“十四五”职业教育河南省规划教材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理 论 篇
DAXUESHENG XINLI JIANKANG JIAOYU
学习目标
人格是一个人心理面貌的集中反映,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格是 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通过对本章的学习, 同学们可以了解不同人格类型所具有的特点;掌握大学生的人格特 征及健康人格的标准;提升健康人格的管理能力;养成健全而又健 康的人格,收获智慧人生。
一、常见的人格类型及特点
2.行为特点
完美主义,自律,公正,爱憎分明;黑白分 明,害怕中间地带;正义感强,原则性强,有责 任感,使命感,不易妥协,对自己要求高;遵守 规则,工作严谨,高效;一丝不苟,善于统筹和 安排;以自我为标准,自以为是,喜欢批评、责 备自己和他人;感情压抑,外冷内热。

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课件

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 课件

健康人格小测试
(6)当你谈话时: ①你感到抑扬顿挫,眉飞色舞,手舞足蹈; ②你感到有些紧张; ③你把手自然下垂,偶尔有点手势。
(7)聚会时,不论你想不想吸烟,你总爱点上一支吗? (8)参加宴会时,你总是把眼睛盯在一盘或附近几样菜上,是吗? (9)看到别人把大拇指藏在手心,拳头紧握时,你害怕吗?
健康人格小测试
二、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一个人在其心理和行为活动中 表现出来的一贯的比较稳定的特点。俗语说“江山易 改,本性难移”,讲的就是人格特点形成后则不易改变。 人格的稳定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跨时间的持 续性,如:昨天的我是今天的我,也是明天的我;二是 跨情境的一致性,如:一个外倾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 善于交际,在校外活动中同样如此。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 1、遗传因素:

这对同卵双胞胎自出生起
就被分开,31岁初次见面。
三十多年未曾见过面的兄弟俩竟然表现出惊人的相似性:
都穿着带胸章的衬衫,都留有短鬓戴着眼镜;
都喜欢吃辣的食物,喝甜酒,喜欢把涂了黄油的土司放在咖啡 里;
都习惯在便前先冲洗厕所,甚至乘电梯时都会打喷嚏如此等 等……
8—10分:人格健康问题严重。你很不沉着,如果不学会自我 控制,坚定信心,你在哪里都无法安定,总不舒服,也许你自己还不 以为然,可在别人看来却很刺眼。关键问题是达到内心的平衡、 和谐和安定,同时注意与周围环境相适应。
气质的概念
气质相当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脾气、秉性或性情,是 人格结构中比较稳定的、与遗传素质联系密切的成分。 动力特征包括: 心理过程的速度和灵活度,如知觉的速度、思维的灵活度。 心理过程的强度和稳定性,如注意集中时间的长短、情绪的 强度、意志力的强弱等。 心理过程的指向性,如经常分析自己的言行等。

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教案

大学生培养健全的人格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健全人格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3. 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教学重点:1. 健全人格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如何培养健全人格。

教学难点:1. 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全人格。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健全的人格?2. 提问:健全的人格对我们有什么重要性?二、讲授新课1. 健全人格的含义:健全的人格是指一个人在思想、情感、行为等方面都达到了成熟、稳定、和谐的状态。

2. 健全人格的重要性:a. 有助于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b.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c. 有助于实现人生价值。

三、案例分析1. 选取典型案例,分析健全人格在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家庭生活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四、总结1. 强调健全人格的重要性;2. 提出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健全人格的含义和重要性。

2. 提问:如何培养健全的人格?二、讲授新课1. 培养健全人格的方法:a.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b.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c. 学会情绪管理;d. 提高人际交往能力;e.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f. 培养自我管理能力。

2. 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具体实施步骤。

三、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践行健全人格。

2. 每组选取代表进行分享,教师点评。

四、总结1. 强调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健全人格。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2. 教学过程中应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习兴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