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行书欣赏之1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代时期书家及行草书作品 杨凝式实现了由唐至宋元的重要转折,为 “宋代尚意”书风的崛起,作了铺垫。其作 品若《卢鸿草堂十志图跋》、《韭花帖》、 《神仙起居法》、《夏热帖》,超脱清逸, 别有异趣。
杨凝式
(873-954年) 字景度,号虚白,陕西华阴人。 唐末为秘书郎,五代时官至太子少师,也称“杨 太师”。他曾佯疯自晦,所以“杨疯子”便成了 他的雅号。 杨凝式留下的墨迹著名的是《韭花帖》。杨 凝式变晋、唐楷行书匀密成法,黄庭坚有诗指出: “世人尽学兰亭面,欲换凡骨无金丹。谁知洛阳 杨疯子,下笔便到乌丝栏。”后人以为善评。杨 凝式的行草书也奔放奇逸,有《卢鸿草堂图跋》, 气势雄浑,极似颜真卿《祭侄文稿》。 他的书风直接影响北宋书坛,是由唐入宋的 一大枢纽。
行书学习与欣赏
唐朝
唐朝书家及行书作品
李世民《晋祠铭》《温泉铭》欧阳询行书《卜商帖》 《张翰帖》《梦奠帖》李邕《麓山寺碑》《东林寺 碑》 《李思训碑》 颜真卿行草书墨迹有著名的 “三稿”《祭侄文稿》《祭伯稿》《争座位》及 《刘中使》《湖州帖》、《送刘太冲》 柳公权 《蒙诏帖》《送梨帖跋》 其他:陆柬之 武则天 怀仁
《麓山寺碑》是李邕 行楷书的代表作。笔 法挺拔,气势纵横。 黄庭坚评其书 曰: “气势豪逸,真复奇 崛,所恨功力太深耳。 少令功损相半,使子 敬复生 不过如此。” 此碑笔力雄健,如五 岳之不可撼,历来于 《李思训碑》并称为 李邕的书法杰作。
李思训碑: 全称《唐故云 麾将军右武卫大将 军赠秦州都督彭国 公谥曰昭 公李府君 神道碑并序》,亦称 《云麾将军碑》,李 邕撰文并书。《李 思训碑》 唐开元八 年(公元 720年)六月 立。行楷书30行, 行70字。此碑书法 劲健,凛 然有势。
释文: 我见黄河水,凡经几度清 。水流如激箭 ,人世若浮 萍。 癡属根本业,爱为煩恼阬。 轮迴几許劫,不解了旡明。 寒山出此语,举世狂癡半。有事对面說,所以足人怨。心真 语亦直,直语无背面。 君看渡奈河,谁是喽罗汉。 寄语諸 仁者,仁以何为怀。归源知自性,自性即知來。 任运堂試 张通笔为法聳上座书寒山子庞居士诗兩卷。涪翁題。
唐太宗
《温泉铭》
欧阳询 梦奠帖 欧阳询以楷书名, 其实他的行书也很出 色,其中以《梦奠帖》 为最佳。 《梦奠帖》 全称《仲尼梦奠帖》, 七十八字,无款,但 流传有序。元代郭天 锡 在跋中曰:“此本 劲险刻历,森森然如 武库之戈戟,向背转 折深得二王风 气,世 之欧行第一书也。”
张翰思鲈帖:
唐太宗李世民(596~649)笃好书法, 他大力提倡王羲之的书法,亲撰《晋书· 王羲之传 论》,并不惜重金购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每得 二王书法,不仅亲自钻研模仿,而且命宫廷书家 临摹复制,以赐重臣;又命褚遂良对二王墨迹进 行鉴别;得到《兰亭》后,更是倍加宝爱。王羲 之被奉为“书圣” 。 唐太宗首开行书入碑之风,代表作《晋祠 铭》、《温泉铭》,遒劲从容而不失流美风韵, 可谓二王书风的肖子。这一做法后来被李邕所继 承并发扬光大。
宋代
宋代书家及行草书作品
宋初书家有徐铉、李建中 “宋四家”:苏轼《黄州寒食诗帖》、《新岁展庆帖》黄庭 坚《书李白忆旧游诗帖》、《诸上座帖》、《松风阁诗卷》、 《花气诗帖》米芾《论草书帖》、《苕溪诗卷》、《蜀素 帖》、《珊瑚帖》、《拜中岳命诗》、《虹县诗帖》蔡襄 《万安桥记》、《扈从帖》、《思咏帖》、《入春帖》 宋徽宗《草书千字文》、《草书团扇》. 宋代文人书家甚多,林逋、范仲淹、欧阳修、苏洵、司马 光、王安石、张舜民、蔡京、蔡卞、薛绍彭、米友仁、叶孟 得、赵构、陆游、范成大、朱熹、吴说、张孝祥、文天祥、 姜夔、吴琚、魏了翁、张即之、赵孟坚、岳飞等。
苏轼《黄州寒食诗帖》
黄州寒食诗帖: 纸本,25 行,共129字,是苏轼行 书的代表作。这是一首遣兴的诗作,是 苏轼被贬黄 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诗表达了 苏轼 惆怅孤独的心情。此诗的书法也正是在这种心情和境 况下,有感 而出的。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 气势奔放,而无荒率之笔。《黄 州寒食诗帖》在书 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
柳公权行书
蒙诏帖
柳公权
柳公权
苦瓜帖 与 辱问帖
圣慈帖

十六日帖
年衰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紫丝 靸鞋帖
唐 杜牧 《 张好好诗并序》 行书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张好好诗并序》杜牧诗书,书 写于835年,纸本墨迹,行书,纵 28.2厘米 ,横162厘米,麻纸四接, 四十八行,每行八字不等,卷前有宋 徽宗赵佶书签“唐杜牧张好好诗”, 并钤有宋徽宗的玉玺印,保存着当时 内府装潢式样。
跳转,正如阵云之遇风,往而却回 也。”他的起笔处欲右先左,由画中 藏锋逆入至左顿笔,然后平出,“无 平不陂”,下笔着意变化;收笔处回 锋藏颖。善藏锋,注意顿挫,以“画 竹法作书”给人以“沉着痛快”的感 觉。其结体从颜鲁公《八关斋会报得 记》来,中宫收紧,由中心向外作辐 射状,纵伸横逸,如荡桨、如撑舟, 气魄宏大,气宇轩昂。
•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 争座位稿: 亦称《论座帖》,《与郭仆射书》,是唐广德二 年(公元764) 颜真卿与郭英之书信稿。行草书。传有 七纸,约64行,宋时曾归长安安师 文,安氏以此上 石,石现在陕西西安碑林,墨迹不传。 此帖为颜真 卿行草书精品,后世行草书有成就者 大都对此帖下过一定的功夫。通观全 篇书法,一气 贯之,字字相属,虎虎有生气。 此稿系颜真卿因不满权奸的 骄横跋扈而奋笔直书 的作品,故通篇刚烈之气跃然纸上。此帖本是一篇草 稿,作者凝思于词句间,本不着意于笔墨,却写得满 纸郁勃之气横溢,成 为书法史上的名作。后世以此 帖与《兰亭序》合称“双壁”。
颜真卿 祭侄文稿: 行草墨迹,颜真卿书。纵28。2厘米,横72。 3厘米,25行, 每行30字。此帖本是稿本,原不是 作为书法作品来写的,但正因为无意作书, 所以 使此幅字写得神采飞动,笔势雄奇,姿态横生, 得自然之妙。 元代鲜于枢评此帖为“天下第二行书”。在此 帖真迹中, 所有的渴笔和牵带的地方都历历可见, 能让人看出行笔的过程和笔锋变换 之妙,对于学 习行草书有很大的益处。原迹现藏台湾故宫博物 院。
《江上帖》9 行,58字。落 笔如漫不经心, 而整体布白自 然错落,丰秀 雅逸,端庄圆 润,但不做作, 笔法精严,但 不拘束,作者 的学问才气发 于笔端,与书 札的萧散风格 相吻合。
黄庭坚(1045-1105)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涪翁,江西修 水人。后世称他黄山谷。他自己说:“余 学草书三十余年,初以周越为师,故二十 年抖擞俗气不脱。晚得苏才翁,子美书观 之,乃得古人笔意。其后又得张长史,怀 素,高闲墨迹,乃窥笔法之妙。” 他的行 书,如《松风阁》,《苏轼寒食诗跋》,用 笔如冯班《钝吟杂录》所讲:“笔从画中 起,回笔至左顿腕,实画至右住处,却又
李白(公元701-762) 《上阳台帖》 墨迹,李白书。行草书,5行,24字,有 款,款署“太白”二字。帖前隔水上有宋 徽宗赵佶瘦金书题签“唐李太白上阳台” 七字。 《上阳台帖》为李白书自咏四言诗,也 是其唯一传世的书法真迹。《上阳台帖》用 笔纵放自如,快健流畅,于苍劲中见挺秀, 意态万千。结体亦参差跌宕,顾盼有情,奇 趣无穷。
其主要作品: 韭花帖
楷书,麻纸,可视为杨氏楷书的代表作。 明董其昌曾称此 帖“略带行体,萧散有致”。 《韭花帖》的字距,行距均拉开至极限,其 行气 纵贯而舒朗空灵,因此在行款上独树一 帜,为前代未有。仅此一点,便使它独立于 古代各家的名作之林。此外,《韭花帖》在 单字结体上独出机 杼,或戴高帽,或左右分 离,或重心偏移,或轻头重脚,妙趣横生。 又似 出于自然,并无造作之感。
黄州寒食诗卷跋 是他在苏轼《黄州寒食诗帖》后 写的一段跋语,此跋历来为人们所珍 视, 与原帖合称“双璧”。《寒食 帖跋》表现了“黄书”的基本艺术特 点。《 跋文》用笔锋利爽截而富有 弹性。其字写得藏锋护尾,纵横奇崛, 其长笔 画波势比较明显。由于黄庭 坚善于把握字的松紧,因此形成了中 宫收缩而 四周放射的特殊形式感, 人们也称其为辐射式书体。
北宋 苏轼 《李白仙诗 帖》 现藏 日本大阪市 立美术馆
赤壁赋: 苏轼真 迹精品的代表作。 纸本,行楷书。 其书法丰腴劲秀, 结字在方整中有 流动的气势, 特 别是用墨虽浓, 而灵活不滞,看 去平平正正,但 令人玩味无穷, 被称为 宋代第一, 并不为过誉。
北宋 苏轼 《江上帖》 行书 今藏台北 故宫博物院 尺牍即书信,中国传统文人极重信 札之书艺,尤以魏晋人为最。苏轼崇 尚晋韵,也倾心于此。苏轼的尺牍书 艺赢得了后人的赞许,苏轼名札甚多, 如《致季常尺牍》.《治平帖》.《宝月 帖》.《啜茶帖》.《久留帖》.《屏事 帖》.《作书帖》.《京酒帖》.《渡海 帖》.《假寐帖》.《尊文帖》等。
北宋 蔡襄 《持书帖》 行楷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宋 蔡襄 《扈从 帖》 北京故宫 博物院藏 纸本 行书,纵23.3厘 米,横21.4厘米。 《扈从帖》为治 平三年(公元 1066年)蔡襄五 十五岁时作,用 笔一笔不苟,疏 朗婉健,雍容大 度,颇具晋唐遗 风。
宋 蔡襄《自书诗卷》 行书 故宫博物院藏 素笺本,纵28.2、横221.1厘米。此帖是 蔡襄诗稿的一部分,共录十一首诗。
脚气帖
苏轼(1037-1101)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于四川) 人。他的书法从“二王”,颜真卿,柳公权, 褚遂良,徐浩,李北海,杨凝式各家吸取营 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努力革新。他讲自 己书法时说:“作字之法,识浅见狭学不足, 三者终不能尽妙,我则心目手俱得之矣。” 他讲他的书法艺术创作过程时说:“我书意 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他重在写 “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亦称《季鹰帖》,欧阳询行楷书,无款。 纸本,纵25.2厘米,横33厘 米。后纸有瘦金体 书跋:“唐太子率更令欧阳询书张翰帖。笔法 险劲,猛 锐长驱,智永亦复避锋.”高丽尝遣使 求询书,高宗闻而叹曰:“ 询之书远 播四夷。晚 年笔力益刚劲,有执法廷争之风,孤峰崛起, 四面削成,非虚 誉也。” 此帖的风格与欧阳询 的楷书风格基本上是一致的,同是以险取 胜。 字的重心压在左侧,而以千钧之势出一奇笔压 向右侧,使每个字的结 体形成一种逆反之势, 然后再向右用力使之化险为夷,真可谓“险中 求稳, 别有乐趣”。此帖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 院。
正草
九歌
千字 文
陆柬之 文赋: 行书,前李东阳 篆“二陆文翰”,沈 度隶“陆机文赋,陆 柬之书 ”, 现藏于 台北故宫博物院。此 卷书法多自兰亭中来, 超逸神俊。有 跋云: “其戈波之法,虽得 虞秘书而变化不拘, 自成一体,殆有逼永 和遗迹 者矣。”
李邕(公元678-747) 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官至北海太守,人称 李北海。他的字从“二王”入手,能入乎内而出 乎其外。 《叶有道碑》、《岳麓寺碑》、《云麾将军碑》 为其代表作。 他的笔力遒劲舒放,给人以险峭爽朗的感觉。 苏东坡,米芾都吸取了他的一些特点,元代的赵 孟俯也极力追求他的笔意,从中学到了 “风度 闲雅”的书法境界。他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麓山寺碑: 亦称《岳麓寺碑》,李邕撰文并 书,唐开元十八年 (公元730 年) 立,在湖南长沙 岳麓公园。行楷书28行,满行56字,碑额阳文篆 书“麓 山寺碑”四字。
在布局上,《跋文》 常从欹侧中 求平衡,于倾斜中见稳定,因此变化 无穷,曲尽其妙。从局部 看,一行字 忽左忽右,但从整体看,呼应对比, 浑成一体。此跋给人以神 情饱满,气 势贯通的感受,决无荒率之病,达到 了艺术的化境,所以他在 最后不无得 意地说:“他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 我于无佛处称尊也”。
北宋 黄庭坚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行 书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纸本 纵29.1, 横213.8厘米。 《寒山子庞居士诗帖》 是黄庭坚晚年杰作 ,落笔奇伟 ,点画 用笔的“沉着痛快”,笔笔似自空中蕩 漾而來,充滿飞动之势。结体舒展大度, 气宇轩昂,其个性特点十分显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