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和农业现代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没有简单孤立的城市化建设,而是注重工业化产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的并行发展,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作为城市化发展动力,积极探索城市化的内涵发展道路。

首先,工业化导致大量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

通过人口和产业的集中,为经济发展和人们社会生活奠定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二是推进城市化良性内生增长模式,重点关注产业布局优化,产业转型升级,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内部协调,注入内在活力,实现长期,稳定,有序,健康的发展。

三是通过信息化,高科技使用对传统产业信息化改造提高城市化水平。

四是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化和信息化的协调发展。

它还为工业化和工业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力资本。

交通运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和主导产业。

在美国城市化发展中,交通运输促进了经济因素的跨域流动,支持了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保证了城市社会的有序运行,引导了城市产业的合理布局。

改善城市空间格局等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19世纪60年代,美国国会通过了《太平洋(601099)铁路法案》和《现金补偿法》来支持铁路建设。

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北太平洋铁路,南太平洋铁路和圣斐铁路相继建成。

它们已经渗透到美国领土并渗透到西部腹地,推动沿着铁路建设新城镇。

为了促进郊区化,联邦政府于1916年通过了“补贴道路建设法”,以改善州际公路和改善公路系统。

各州还发行了巨额公路债券,以促进城市向郊区的发展。

1956年,通过了“高速公路法”。

在12年中,它拨
款250亿美元建造了一条41,000英里的州际高速公路。

与此同时,联邦高速公路信贷基金建立,以征收汽油和汽车轮胎的消费税,并直接支持道路建设。

交通第一,安全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运输体系,对于更好地引导和促进美国城市化的健康持续发展,实现区域城镇化与城乡一体化的相互渗透和整合起着重要作用。

在城市化的初期和中期,美国奉行自由经济理论,并认为市场自发地调节经济关系。

市场机制在美国城市化和城市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结合政治体制的局限,联邦政府的控制措施薄弱,政府不立即发展资本型城市化根据市场需求,监督,全面推进城市化和全面郊区化,造成城市规划结构不平衡,城市混乱,土
地资源泛滥,土地资源浪费,生态环境破坏等一系列问题,根据工业化国家的经验,城市化程度50%是政府政策调整的最佳投入。

为此,美国政府进行了痛苦的反思和评论,及时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实施了两轮驱动政策,并非全部强调市场化的作用,同时也强调自由市场与政府监管的结合,更加注重宏观经济协调。

首先是为行业的发展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流动创造社会化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

二是解决大都市区发展中的区域矛盾和问题,实施有效的区域协调和管理,通过城市和省的合并,建立权威的大都市政府,形成半自治区。

- 地方政府的官方联合组织,政府加强了政府在促进城市化方面的宏观调控,指导和协调作用;第三,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和空间规划。

环境保护在城市化中得到了更多的关注。

第四,在上个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了“智能增长”的概念,要求在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进一步实现城市化。

重点是土地。

密集使用,优先考虑开放运输和混合土地使用。

保护开放空间,营造舒适的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建立紧凑的社区等,并通过政府管理,经济和法律杠杆来限制约束,保护和协调,以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平等。

在美国的城市化进程中,由于美国制定了全面和完善的农业政策体系,实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联合促进和协调。

一是坚持农民原则,尊重农民利益,实行农业保护政策,采用农业剩余反馈产业,妥善解决农民问题,以牺牲农民利益为重点解决城市化问题,确保农民利益不受损害。

一些国家正在经历极端条件,以扩大城市化进程中贫困与社会财富和财富之间的差距。

二是要重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自21世纪初以来,为应对一些农村基础设施的老化,联邦农业部的农村社区公共设施。

家庭和企业有19个子项目,以改善供水和排水系统,建设电站,建立远程学习和农村地区网络工程设施等。

三是关注农业技术进步,通过建立免费法案建立高等教育机构,为农业科研机构建设拨款,建立高效的农业科研发展体系,为快速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美国农场。

四是平衡郊区发展,提高电气设备普及率,实现农村生活方式向城镇化转变,使农村人民能够享受现代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实现城市素质的全面提升。

2006年,农村社区社区联动融资
计划启动,旨在帮助低收入人群购买宽带设备,建立社区活动中心,并提供免费在线服务。

在城市化的早期和中期,美国追求自由经济理论,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联邦政府的控制措施薄弱,导致郊区化过度,导致城市发展结构失衡,不合理城市扩张,土地资源严重浪费。

一系列问题,如生态环境的破坏。

在城市化后期,美国政府通过立法和行政干预加强了城市规划和产业规划的布局,更加注重保护环境。

20世纪90年代,克林顿政府强调了城市和郊区的兴衰,提出了“智能增长”运动,遏制了郊区化的不受控制的蔓延,平衡了郊区的发展,并要求沿着城市化进一步推进城市化。

以人为本,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它主要强调土地的集约利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混合土地使用功能,保护开放空间,创造舒适的环境,鼓励公众参与,建立紧凑的社区。

随着工业化带来了大规模的人口转移,也导致了城市人口过度集中,人口爆炸,环境污染,交通拥堵,房地产价格飙升等“大城市疾病”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

为此,日本所有主要城市的城市中心开始了重新城市化运动,并大规模发展了卫星城市。

通过加强城市发展规划,全面实施集约化低碳观念,大力提升综合交通体系,积极引导人口和产业疏散,促进影响区城镇化,不仅大城市质量不断提高,但也有许多新兴小城市一直在“跨越式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导致了城市的繁荣,农村的衰落,以及城乡差距的扩大。

为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均衡发展,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采取了多项政策,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农村和农业发展,并提出“新农村建设理念“。

从1956年到1962年以及从1967年到1979年,开展了两项新的农村建设。

主要目的是促进“农业产业支撑和农村城镇支持”,着力提高农村和农业发展水平,全面缩小城乡差距。

经过近50年的努力,1997年日本城市化率达到90.7%,城乡差距基本消失,形成了城乡一体化格局。

(一)政府对农业的大力扶持
在日本,以大都市为核心的空间集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资源配置的集聚效益。

但是,大城市的发展过于集中,中小城市和农村的“过度减少”现象也很麻烦。

因此,在工业化成功后,日本政府在全国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了大量资金,极大地促进了中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

日本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如“农村工业促进法”,“新企业创新促进法”和“促进地方中心小城市建设法”等。

“工业企业设施搬迁”,积极采用工业化和城市化,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到周边城市。

同时,科学规划小城市,有序促进农业和农村人口的转移和集聚。

战后,日本政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城市发展规划,对日本的城市化和小城镇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指导作用。

其中,小城市作为卫星城市或大中城市城市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绝对的数量优势,为有序促进农业和农村的转移和集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日本9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大城市或中小城市。

生活在农村地区,渔村和山村的人口很少。

高度的城市化保证了大多数日本国民的生活水平,也促进了国内需求,促进了服务业的发展。

巴西的城市化成就对所有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但也存在一系列突出的社会问题。

由于大量有能力的富裕人口迁移到郊区,居住在城市的大多数人都贫穷,这削弱了城市的经济基础,增加了失业和贫困。

不能摆脱殖民地的深远影响。

巴西有世界上许多着名的城市,如圣保罗,里约热内卢,萨尔瓦多,福塔雷萨等,但这些大城市形成的原因被认为是长期殖民统治的结果。

自16世纪以来的葡萄牙巴西王国。

它已经成为巴西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重要基础,伴随着殖民统治者在原矿开采和相关初级农产品出口方面起伏不定。

作为殖民地“世袭印记”的行政和商业中心,这些城市自崛起以来一直保持着欧洲的生活方式,倡导天主教文化,拒绝当地文明,从而疏远了周边地区和其他类型的城市。

发展不同步,已成为巴西城市化协调发展的障碍。

巴西独立后,虽然城市化迅速发展并成为战后发展中国家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但不可能消除几个世纪以来存在的殖民地的深远影响。

这个城市的贫民窟已成为巴西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

巴西的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水平严重脱节。

由于城市化过度,人口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几个大城市,导致劳
动力转移,城市人文,生态环境,城乡差距,差距贫富之间,社会保障特别是在过去30年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巴西的人均收入停滞不前,占世界最贫困人口比例最高,份额最高的国家之一。

因此,巴西被称为经济增长的彗星。

城市贫民窟的人口仍在增长,这已成为巴西的一个主要社会问题,也是巴西城市化进程中最痛苦的教训。

第四个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

20世纪80年代,巴西的现代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改革阶段。

在此期间,巴西陷入了经济危机,被称为“失去的十年”。

在20世纪90年代,这是巴西现代化改革和调整的10年。

在这20年中,巴西已经从一种内向型发展模式转变为一种外向型发展模式,从国家主导型经济型向自由市场经济型发展。

在改革和调整过程中,巴西农村地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

农业部门发生了新的变化。

城市化进程仍然非常快,但由于城市化过度,城市失业率上升,贫民窟大量出现。

但是,由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和国家对农业的支持,农村人口已经开始从城市回到农村。

农业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型农业寡头制度已经被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关系 - 大型农业企业所取代。

前者是以封建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大型房地产制度,由土地寡头集团控制,土地利用率很低;后者是一种资本主义型的大型财产,使用工资劳动力,生产率高。

许多大型庄园已经转变为大型农业综合企业。

与此同时,中小型房地产的数量也在增加,其地位也相应提高。

目前,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巴西东南部占主导地位,而在其他地区,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相对缓慢。

国外经验表明,无论是工业化、城市化,还是农业现代化,其核心都是农民市民化。

美国的农民市民化过程是一个自然的推进过程,但由于工业经济飞跃发展和城市化的进步,进而推动了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迅速转移。

日本的农民市民化是与人口城市化以及农村地区的现代化相伴而生的。

随着人口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市民化的速度如影随形,农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越来越低,农民越来越少。

巴西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大量的农村人口虽然转移到城市,但没有实现
市民化,而是进入了贫民窟,同时城乡发展严重失衡,其教训是深刻的。

与这些国家相比,我国农民市民化进程是缓慢的。

一方面,由于农民进城客观上缩小了城市居民的就业渠道,压低了城市居民的收入。

另一方面,进城农民既有转移流动的强烈愿望,又深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害怕“离土又离乡”。

同时,由于农村土地制度、传统户籍管理制度以及城市管理制度、农民自身素质等原因,增加了进城农民在城市生存和发展的成本,各种不平等因素使得进城农民融入城市社会的难度加大。

因此促进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必须高度重视农民市民化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