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泥金彩漆惊艳十里红妆
相传,南宋高宗赵构被金兵追杀,逃到宁海一个小村落,幸有当地村姑相救才躲过一劫。

为了报答救命之恩,赵构下旨:“浙东女子尽封王!”此后,宁海女子出嫁时凤冠霞帔,嫁妆雕龙刻凤、涂朱贴金,极尽奢华,送亲队伍绵延数里,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故称“十里红妆”。

传说的真实性有待考证,不过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收藏的上千件红妆器物却实实在在地向人们展示着前人的智慧
和技艺。

尤其是那些历经数百年历史而朱颜不改、金彩依旧的泥金彩漆器物,其造型之独特,色彩之艳丽,工艺之精湛,时至今日仍令观者惊叹不已。

命运多舛,一波三折
泥金彩漆是宁波传统“三金一嵌”(朱金漆木雕、泥金彩漆、金银彩绣、骨木镶嵌)民间传统工艺之一。

宁波地处浙东沿海,开埠甚早,历来经济发达,百姓生活富庶,对日用器物的外表装饰非常讲究。

为使器物外表绚丽多彩,在器物表面堆塑、贴金、彩绘的泥金彩漆工艺成为首选。

自南宋以来,十里红妆这一婚嫁习俗在宁海一带蔚然成风。

为了显示家底富有,男女双方在婚嫁上大做文章,相互攀比,即使普通百姓也要倾其所有置办嫁妆,使得泥金彩漆工艺在婚嫁
家具中得到淋漓尽致地发挥和展示。

“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宁波泥金彩漆就已闻名中外。

”著名民俗专家、宁海十里红妆博物馆馆长何晓道自豪地说。

鸦片战争后,宁波成为“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外国商人纷纷涌入,他们对极具地方传统特色的泥金彩漆工艺品极其喜爱,纷纷购买,使得这种民间工艺品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当时宁波泥金彩漆从业艺人达500余人,泥金彩漆工艺达到辉煌的鼎盛时期。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列强入侵,连年战祸使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泥金彩漆工艺与其他各行各业一样,受到了极大地摧残,一度濒临断种。

直到新中国成立后,泥金彩漆才重获发展的生机。

1963年,宁波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所长曹厚德从宁波市油漆工艺厂抽调一批青年技术骨干,对泥金彩漆这一传统工艺品正式实行系统性挖掘和开发,并尝试制作大、中型泥金彩漆家具。

在1964年广州春季交易会上,宁波市政府展出的泥金彩漆工艺品一炮走红,订单接踵而来,沉寂多年的泥金彩漆工艺品再次惊艳世人眼前。

做“加法”与做“减法”
李光昭是当年从宁波市油漆工艺厂抽调的技术骨干之一,今年已经74岁高龄的他精神矍铄,说话中气十足。

从周一到周六,每天早上9点半他都会准时来到位于太湖路的工作室,向新收的3位徒弟传道授艺。

“我是解放后泥金彩漆的第一批传承人,与泥金彩漆打了50多年的交道。

”李光
昭说,做一件泥金彩漆产品要经过箍桶、批灰、上底漆、描图、捣漆泥、堆塑、贴金等20余道工序,全靠手工一步一步完成。

通常,做一件小型作品也需要几天时间,如果做大型作品则需要几个月甚至半年时间。

“学这项手艺,耐不住寂寞可不行。

”李光昭笑着说。

泥金彩漆的漆胎用宁海当地所产的山木制成,也有少部分产品以竹编为胎。

李光昭随手拿起一个六角果盒木漆胎,指着上面严丝合缝的拼接处说:“没用一滴胶水,全是先打木签然后上箍拼接成的。


工作室一角有一个小伙子正拿着一块平木板搓泥条。

这不是普通的泥,而是用生漆、熟桐油、瓦灰、蛎灰按比例混合,经反复捏揉、捶打后得到的“漆泥”,用它在器物外表塑形,干燥后坚硬如铁,历经千百年也不会开裂。

在小伙子旁边,有一位和他年龄相当的女孩熟练地把泥条切成花生米般大小,粘在事先描好图案的提桶盖上,然后用手指把它压成树叶状,再用竹刀切出细微的“叶脉”,整个过程干脆利落、一气呵成。

“这种工艺叫浮花,你看它上面的图案高高隆起,就像浮雕一样。

”李光昭说,浮花是泥金彩漆所有工艺中最有技术含量的,即便是很有悟性的学员,也得经过三五年的练习才能堆塑出完美的图案。

“这也要三五年?”见我嘀咕,李光昭向女孩比划了一串手语,女孩微笑着站起来,让出位置。

原来,她是聋哑人,跟着李光昭学习泥金彩漆已
有两年,是他的得意弟子。

我照着女孩先前的做法试了10
多次,不是把泥压得太扁,就是“叶脉”切得不美观。

总之,没有一次让李光昭满意。

李光昭形象地说,浮花就是在漆胎上做“加法”,靠漆泥的层层叠加产生图案的立体感,与做“减法”的漆雕正好相反。

”没过多久,女孩就堆好了桶盖上的图案,原以为接下来就会刷金胶和贴金箔,没想到她却把桶盖晾在一边。

“要等到漆泥自然干燥后才能上胶贴金箔。

”李光昭边说边用手指碰了碰其他之前晾着的提桶上的漆泥,然后选中其中一只,“这只刚好,已经干透。

”说完,把它放在女孩面前。

和堆塑相比,贴金箔就要容易多了。

只见女孩熟练地在图案上刷了一层金胶,等金胶不干不湿的时候把金箔纸一张一张地挨着贴上去,然后轻压,再用细刷扫去多余的金箔。

在金屑翻飞中,一会儿工夫,提桶上便出现了一幅金灿灿的花鸟图案,跟饱红色的生漆形成鲜明的对比,热烈而喜庆。

老技艺,新舞台
在工作室一边的产品陈列架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泥金彩漆作品,有八角果桶、提桶、六角果盒、和盒等。

其中,有一个名叫“小拗斗”的作品特别引人注目,看起来像一只站着的“红鹅”,桶柄似鹅头,桶身似鹅身,桶嘴似鹅尾,饰有带叶石榴、南瓜、祥纹等浮雕图案。

李光昭说,如今很多人都误认为它是“讨奶桶”,其实它是旧时浙东一带女子
在春天采集花粉、秋天采集露水用的。

“这些都是旧时十里红妆中的常见器物,如今早已淡出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在李光昭自己那张工作台上,放着一个泥金彩漆越窑青瓷盘,盘底金黄奢华的凤凰牡丹图案和越窑青瓷的素雅相得益彰,显得高档而大气。

“这样的青瓷盘无论摆在家里,还是摆在办公室里都很合适。

”李光昭说,近几年来,泥金彩漆工艺吸引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喜爱,但是传统泥金彩漆作品――红妆家具价格昂贵,与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也相去甚远,“所以我就把这门手艺‘嫁接’到其他工艺品上,没想到很受欢迎。

”正在交谈间,李光昭的手机响了起来,原来是当地一家在建豪华酒店的负责人约他做总统套房和
贵宾房的装修。

用泥金彩漆工艺做装修?见我不解,李光昭通完电话后说,就是用泥金彩漆工艺在房间里的墙壁上和天花板上塑形,贴金箔,再搭配泥金彩漆大挂屏和地屏,装修完的房间不仅高档奢华,还体现了宁海的特色传统文化。

“已经做了几个酒店,反响还不错。

不过,缺人手,我年龄也大了,一年只能接一个活儿。


创新传承路
2004年,泥金彩漆入选宁波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这一消息让宁波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黄良才喜忧参半――喜的是公司制作的泥金彩漆工艺品越来越受关注
和欢迎,订单逐渐越多;忧的是公司里的几位泥金彩漆艺人
都已上了年纪,在技艺传承上出现青黄不接的局面。

同年,宁波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在宁波市组织了一次关于
泥金彩漆的网络问卷调查,结果2000多名参与者竟有超过半数的人对这门传统技艺“完全不知道”。

黄良才再也坐不住了。

“我也是泥金彩漆传承人,我的公司又是泥金彩漆的传承基地,我一定要想办法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

”究竟该怎么做才能让年轻人喜欢泥金彩漆技艺,从而为这门技艺的传承输入新鲜的“血液”呢?这个问题就像一块石头一样重重地压在黄良才的心上。

或许是命运的安排,在2007年宁海县政府组织的一次会议上,黄良才和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校长应龙泉坐到了一起。

经过交谈,黄良才得知应校长正为建设学校的特色专业而发愁,他脑中突然闪过一个念头:与对方合作开设泥金彩漆专业,学员毕业后通过考核直接来公司上班。

当黄良才把这一想法告诉应校长后,“没想到他马上答应下来”,定于当年秋节开始招生,双方立即着手编写了《泥金彩漆技艺系列丛书》等专用教材,确定由黄良才亲自到学校上课。

从2007年至今,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泥金彩漆专业一共招收了200多名学生,毕业后经过考核有19人进入东方艺术品有限公司工作,现在还留下7人。

“全都成了公司的技术骨干,每个人都带起了徒弟,每月工资超过5000元。

”黄良才自豪地说。

“去年公司泥金彩漆业务产值超过300万。

”自从和宁海县第一职业中学开设泥金彩漆专业后,黄才良对做大做强泥金彩漆产业也充满了信心和底气。

2011年,泥金彩漆入选第三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地政府抓住这一契机举办了丰富的“非遗”展览。

借着这一平台,黄良才带着公司的年轻艺人多次为国内外观众现场表演泥金彩漆工艺品的制作技艺,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2014年1月,以收藏和展示泥金彩漆为主、总投资6000万元的宁波东方艺术博物馆破土动工……对于泥金彩漆越来越好的发展与传承势头,黄良才显得很激动,不过他马上恢复了平静,“现在最重要是全力培养好‘苗子’,泥金彩漆的未来全在他们身上。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