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全国超级全能生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二)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届全国超级全能生新高考原创预测试卷(二)
语文试题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考试范围:高考范围。
2、试题卷启封下发后,如果试题卷有缺页、漏印、重印、损坏或者个别字句印刷模糊不清等情况,应当立马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3、答题卡启封下发后,如果发现答题卡上出现字迹模糊、行列歪斜或缺印等现象,应当马上报告监考老师,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4、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5、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6、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7、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8、保持答题卡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9、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莫把汉学当国学
慕朵生
日前,美国著名汉学家史景迁携带《曹寅与康熙》等新书来华举办首发仪式,并在多所高校进行讲座,在学界和媒体引发新一轮“汉学热”。
但笔者以为,“汉学”当热,然不可将之混同为“国学”。
汉学是外国尤其是欧美国家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学问,历经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以及侧重研究中国现实问题的“中国学”等几大
阶段,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面对中国浩瀚的文化和复杂的现实,汉学家们皓首穷经,著书立说,既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也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的文明进程。
比如,欧洲“启蒙运动”就深受来华传教士介绍的儒学的启迪。
不过,中国学界对汉学的追踪和介绍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其中,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和八九十年代,国内曾分别兴起一股“汉学热”,原因是这两个时段中国社会变动剧烈,思想争鸣活跃,国人迫切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外国人是如何看待中国以及中华文化的。
此次史景迁访华引发的新一轮“汉学热”,则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样化时代背景下,国人试图借助汉学对自己国家崛起和文化复兴进行的一种心理上的印证和调适。
不难看出,汉学不仅是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还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
通过汉学,中华文化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缺点、长短处,也能了解自己在世界文化生态中的方位和价值。
然而,汉学虽有重要价值,但亦不可无限拔高。
因为,汉学在本质上是一种“西学”,是西方人用西方价值观念、学术范式来研究中华文化的学问。
对汉学家而言,中华文化仅仅是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就像实验室的试验品或博物馆的展览品一样,很难内在于自己的生命,灌注以自己的情感,更很少自有弘扬和光大的责任感。
但是,中国人注定做不了中华文化的旁观者。
因为千百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中华文化,亦即通常所说的国学,是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正如国学大师章太炎所言:“夫国学者,国家所以成立之源泉也。
”所以,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学者,须对国学有一种“为天地立心,为人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
否则,遗失国学就等于抛弃了传统,丢掉了根本,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整个国家和民族就会得历史失忆症和精神分裂症。
令人遗憾的是,百余年来中国人一度迷失国学,崇拜西学,形成了一种与“西学心态”互为表里的“汉学心态”——前者指试图以西学取代国学,后者指像汉学家一样把国学仅视为学术研究的对象,不再用生命和情感去体验国学的优美价值。
尤其是近些年,中国学界还出现了以获得外国汉学奖项为荣,谋求学术名望乃至经济利益的灰色学术现象。
上述现象的实质是国学的“汉学化”。
如任其发
展下去,国学将会变成一种“在中国的汉学”,而汉学乃至西学则会变成“在中国的国学”。
总之,汉学当热,但不能将之混同为国学,更不能以之取代国学。
我衷心祝愿汉学能早日成为国际显学,更希望中国能大踏步复兴自己的国学,同时热烈欢迎海外汉学回家,使自己成为世界汉学的中心。
1.下列对“汉学”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是中外学者研究和介绍中华文化的一门学问,其研究介绍者主要是欧美国家的学者。
B.汉学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经历了游记性汉学、传教士汉学、学院派汉学和“中国学”等几大阶段。
C.汉学研究不但促进了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播,带动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甚至改写了世界文明进程。
D.汉学是中华文化反观自身的镜子,通过汉学,中华文化能知道自己的长短与在世界文化中的方位和价值。
2.关于“汉学与国学”,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学与国学都是研究中华文化,而汉学仅仅把中华文化作为学术研究的客观对象。
B.国学的产生没有汉学早,国学研究仅有100多年的历史,且忽冷忽热,不成系统。
C.汉学是用西方价值观和学术范式研究中华文化,国学则注重用生命和情感体验中华文化。
D.国学是千百年积淀下来的中华文化,国学研究应当负有弘扬和光大中华文化的责任感。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上世纪国内两次兴起“汉学热”,是因为当时中国社会的变动和思想的活跃,迫使国人希望通过汉学来了解中国及其文化。
B.国学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立国的源泉,没有了国学,就丢失了根本,丢失了历史,丢失了精神。
C.近几年中国学界出现了国学的“汉学化”现象,国学已经变成了“在中国的汉学”,汉学也变成了“在中国的国学”。
D.作者认为,汉学当热,希望汉学能成为显学,但他同时指出汉学不可以取代国学,国学应当快速的复兴。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书法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一朵奇葩。
它是由中国方块文字生发出来,凭借视觉语言,通过线条技巧、字体样式、章法布局和风格特征来抒情达意的艺术形式。
它寄托着中国文人对自由精神的终极追求。
传说在黄帝时代仓颉创造了文字。
从字体的演变发展来看,中国文字大体经历了商代甲骨文、周代金文、春秋战国时期金石竹帛文、秦代小篆、汉代隶书、魏晋至今的楷书等六个阶段。
从字体的审美角度来看,汉字大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篆、隶、楷书,它们结构均衡内敛,如雄兵列阵,壁垒森严,具有静态美;另一类是行、草书,它们结构欹斜飘展,如花飞花发,云卷云舒,具有动感美。
正如清代学者刘熙载在《艺概·书概》中指出的:“书凡两种:篆、隶、楷为一种,皆详而静者也;行、草为一种,皆简而动者也。
”
正是汉字深奥玄妙、变化多端的形态,扩展了我们对书法艺术摹写和创作的审美维度,由此产生了中国历代的书法大家。
汉字发展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创作已成为中国文人的自觉常态,出现了以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代表的书法家群体。
历经唐宋元明清时期,欧阳询、颜真卿、苏轼、米芾、赵孟頫、董其昌、邓石如等众多书家群星灿烂,他们留下的作品也成为后世临摹和借鉴的典范。
正如古希腊艺术遵循“黄金分割”一样,汉字也有其独特的造型规律和结构组织。
故而在书法的表现上,历代书家都注重字的形体结构,遵循一定的法则。
所谓“点画调匀,上下均平”“左缩右伸,画短直长”就是对书法形体构造很好的概括与归纳。
当然,书法单纯地追求稳妥、均衡和秩序,易导致法度森严,压抑人的情感,束缚人的创造。
因此,精神上的审美追求构成了书法创作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自书法艺术产生以来,历代书家都强调书法创作是情感的抒写过程,是对自然理想化的摹写。
他们在书法临摹与创作过程中,注重心灵的感受和精神的追求。
据《周易•系辞下》载:“古者庖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
”“仰天”与“俯地”作为一种传统文化思维,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历代书家的文化性格特征,甚至直接被用来作为书法审美的基本原则。
从汉唐时期开始,书法又始终围绕着“载道”这个轴心。
《说文解字》云:“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
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啧而不可乱也。
”这是中国文字独有的精神审美所在。
中国古代书家在创作中灌注了精神上的寄托,企图以此获得心灵上的自在。
他们在作品中追逐书法个性的张扬,试图达到用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如钟繇的《宣示表》结体自然,沉雄浑厚;陆机的《平复帖》古朴秀美,潇洒随意;王羲之的《圣教序》风流高华,俊逸清新;米芾的《蜀素帖》不激不励,雍容大雅;王铎的《草书诗卷》恣肆奇崛,参差错落……所有这些伟大作品,无不以意蕴深醇、风规自远感染并浸润着我们。
(取材于罗中玺的《书法的审美意识与评判标准》)材料二
当代书法是从传统文化的“断层”“决裂”中走过来的。
传统士阶层的消亡,社会文化土壤的改变,促使书法与其实用性逐渐剥离,使其艺术性更显纯粹。
20世纪以来,殷墟甲骨、武威木简、楼兰文书、敦煌经卷等丰富的书法文物的出土,改变了传统书法史的叙述,也改变了书法审美、书法品评的标准。
在此背景之下,“民间书法”“艺术书法”“学者书法”“现代书法”等流派纷纷登场。
随着东西方文化的不断碰撞、交流与相互影响,加上全球一体化的潮流,古老的中国书法即使再“艺术”,也不能关起门来无视“窗外的风景”。
何况,中国文化向来具有极大的包容性,它有吸收、融合一切外来文化的气度与能量。
一些当代中国书法作品在装饰装潢等方面就汲取了西方艺术的灵感。
这些既是传统的书法艺术在当代的境遇,也是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表征。
虽然“多元化”是当代书法的一大特征,但书法品评也存在着共同的标准,那就是品评的“视觉化”。
“视觉化”将依附于书法中的非书法因素(如创作者的道德情操、社会影响等)进一步剥离,可以说是更“本体化”了。
“视觉化”特征的不断强化是基于这
样一个不争的客观事实,即展览成为当代书法创作与审美的主导力量,书法艺术已经从传统的书斋式进入了现代展厅式的艺术语境。
在书斋语境下的书法品评,注重的是作品与作者的合一,甚至更关注作为创作主体的人的因素。
例如,在领会了颜真卿视死如归、为国捐躯的精神之后,再来欣赏他的书法作品,会更深入地体会到其中大气磅礴、雄浑豪迈的气势。
但是在展览语境下,作品是首要的,甚至是唯一的因素,人的因素隐逸于作品背后。
而且更多时候观者与作者是分离的、陌生的,观者只对作品品评,可以说是针对作品的纯形式品评。
尤其在竞赛性展览中,品评是通过作品而认识人的。
“视觉化”带来的另一个改变是书法作品欣赏方式的变化。
传统书斋式的书法欣赏与品评大多是文人间的展玩、交流,对其展玩的过程更感兴趣,书法作品仅仅是其中的一个媒介。
例如,古人欣赏手卷的方式是从右往左看,如同我们阅读古书一般。
观看时每次从圆形木轴那侧展开,看过的部分暂时先松散地卷在手卷的木条周围,欣赏时每次展开约一臂的长度。
在欣赏完之后,观者需要从后往前、一段一段地将手卷再卷回去。
当然他完全可以只是迅速而机械地回卷一遍,但有些鉴赏家更喜欢在回卷的过程中从左到右反向欣赏一遍,且不时地停下来回顾一些特别有意思的细节。
现代展厅语境下的书法品评则是“看图式”的,观众对作品一览无遗,并没有机会亲自展开作品慢慢欣赏。
当代书法品评与展览关系紧密,学书之人莫不口言展览。
展览的兴起,评选机制的逐步完善,更加突出了品评书法以作品说话的特征。
总之,当代书法品评标准的“多元化”与“视觉化”推动了当代书法的发展,但也带来了一些弊端。
近年来在重要书法展评中,多次强调了对貌似个性张扬实则书写技能低劣的“丑书”的批判;利用高科技手段丰富了书法作品欣赏的方式;增加了现场面试作者的要求,重新强调了对作品背后人的因素的重视……可以说,传统书法品评正在做当代的回归。
(取材于梁文斌的《书法品评的标准问题》)
4. 根据材料一,下列对古代书法家的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魏晋南北朝时期书法家的艺术成就远不如唐宋以来的众多书法家。
B. 中国古代书法家在现实中饱受压抑,企图以书法获得心灵自在。
C. 中国古代书法家个性张扬使作品达到了语言无法形容的精神境界。
D. 中国古代书法家创作了诸多特色鲜明、意境深厚、风格高远的作品。
5. 根据材料二,下列对当代书法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 当代书法因为社会文化的改变已经失去了它的实用价值。
B. 当代多种书法流派的出现与书法文物的新发现密切相关。
C. “展厅式”的书法品评决定了当代书法艺术走向“视觉化”。
D. 在书法品评标准多元化的背景下出现了技法低劣的“丑书”。
6. 欣赏当代书法作品应该遵循怎样的原则?请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条概括。
(6分)
(三)文学类作品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惹祸的大衣 李 显
这天,我坐了八个多小时火车,天快黑时,终于到了青石镇。
我给镇医院的
院长打电话,院长十分抱歉地说,院里唯一的面包车坏了,不能及时来接我,让我打车去医院。
在这兔子不拉屎的穷地方,根本看不到出租车的影子,只有零星几辆跑出租
的人力三轮车。
到了这种穷乡僻壤,我只能入乡随俗,将就了。
我坐到车上,告诉车夫把我送到镇医院。
车夫是一个四五十岁的汉子,一脸的络腮胡。
大胡子“呼哧呼哧”蹬出几里路后,发现我缩成一团,问道:“妹子,你是不
是很冷?”我笑笑说不冷。
“你穿的那么少,还说不冷,你的声音都发抖了。
俺穿的多,脱一件给你。
”说完,大胡子便把身上穿的一件灰色呢子大衣脱下来,递到我面前。
我边感谢边把大衣穿上了身,顿时便感觉暖和起来。
一件大衣一下子拉近了
我和大胡子之间的距离,我主动和他唠起了嗑。
可聊着聊着,我就发觉情况有些不妙,大胡子有些心猿意马,眼睛总盯着我的胸口,看得我有些窘,有些紧张。
我赶紧裹紧大衣,双手抱在胸前。
大胡子好像看出我有所警觉,收敛了一些,不
再直勾勾地瞅,而是用两眼的余光偷窥我的胸口。
这下,我心里更害怕了,如果这大胡子不是好人,这荒山野岭的……我越想越害怕。
不行,说什么也不能束手就擒,得想办法脱身。
拿定主意后,我叫大胡子停车,说要下车方便一下。
大胡子把车停了下来,我下车后,直奔路边的小树林,见大胡子没跟上来,我心里暗喜,马上撒腿就跑。
跑出没多远,突然听到身后有动静,我回头一看,妈呀,大胡子追上来了!老天,大胡子真是色狼!我拼命地跑起来,边跑边喊“救命”。
大胡子追得更紧了,边追边喊“站住”。
我跑出小树林,眼前出现一条几十米宽的河,由于刚下过雨,河水很急,很浑,看不清深浅。
情况危急,我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下子跳进河里,河水比我想象的要深得多,岸边的水已经到我的胸口处。
跳到河里我才发觉身上穿着大胡子的大衣,很笨拙,不好游动,于是,我慌忙脱下大衣,扔到河里,开始往河对岸游。
这时,大胡子也跳进河里。
让我意外的是,他并没有追我,而是朝漂向下游的大衣游去。
我正高兴,突然,双腿开始抽筋,不听使唤了,身子开始往下沉。
我拼命挣扎,大喊救命。
大胡子听到我的呼救后,赶紧掉头向我游来,几下便游到我身边,抓住我的衣服,把我拖上了岸。
上岸后,我像虚脱了一样,一点儿力气也没有了,而大胡子表情复杂地瞪着我,我心里害怕极了,刚要开口求大胡子不要伤害我,谁知他突然“哇”的一声大哭起来,边哭边气呼呼地埋怨我:“你这个妹子,好端端的,你骗俺干吗?跑什么呀!害得俺……俺的大衣被水冲跑了……”
第二天上午,我如约准时走进手术室,为两名患者做了手术。
走出手术室,我到休息室休息,突然,隔壁房间传来院长跟一个男人的对话。
院长说:“我跟你说,人家是我们从省城大医院请来的专家,大老远地跑到咱们这里来,真的很不容易。
你放心,专家做手术绝对有把握,肯定能治好你妻子的病……你们家属应该对专家表示感谢……”
那个男人回答道:“院长,谁有粉不想往脸上抹?不是俺不想表示,只是俺现在手上真的没钱。
本来,昨天,俺从砖厂老板那里预支了两千块钱。
回家的路上遇到个妹子,看她挺冷的,俺就把大衣脱给她穿。
衣服穿到她身上后,俺才想起
来两千块钱在大衣兜里。
俺有点不放心,可又不好明说,就偷偷瞅着,谁知让那妹子误会了。
她拼命地跑,俺也误会了她,使劲追……结果,她把俺的大衣扔到河里,大衣被河水冲走了,两千块钱也没了……”
我实在听不下去了,走出休息室,来到隔壁的房间,说:“院长,请你去安排一下,我要马上给这位大哥的妻子免费做手术。
”
院长愣了一下,然后点点头,走出屋子。
由于我戴着手术帽和口罩,大胡子没有认出我,他万分感激地说:“大夫,太谢谢您了!您是天底下最好的大夫……”
听了大胡子的话,我的脸火辣辣的,我知道我不配做大胡子说的“好大夫”,但以后,我一定会做一个好大夫……
(选自《小小说月刊》,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恰当
...的一项是(3分)()A.“大胡子”把自己身上的大衣脱下来给了“我”,眼睛却总盯着“我”的胸口,这让“我”倍感紧张,为下文“我”的“逃跑”做铺垫。
B.这件“惹祸的大衣”是贯穿全文的线索,正是这件大衣引出了误会,“大胡子”怕丢钱,“我”感到不安全,也推动小说情节发展。
C.这篇小说借助“大胡子”这一形象,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对“大胡子”的歧视,也传达了作品的深刻意蕴。
D.这篇小说讲述的是“我”与“大胡子”发生误会的故事,既写出了普通民众的辛酸,也引发了我们对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信任危机的深刻反思。
8.小说设计大衣被水冲跑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6分)
9.小说的主人公是“大胡子”还是“我”?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贡师泰,字泰甫。
泰定四年,释褐出身,授从仕郎、太和州判官。
丁外艰
...,改徽州
路歙县丞。
大臣有以其名闻者,擢应奉翰林文字。
丁内艰,服阕
..,除绍兴路.总管府推官,
郡有疑狱,悉为详谳而剖决之。
山阴白洋港有大船飘近岸,史甲二十人,适取卤海滨,见其无主,因取其篙橹,而船中有二死人。
有徐乙者,怪其无物而有死人,称为史等所劫。
史佣作富民高丙家,事遂连高。
史既诬服,高亦就逮。
师泰密询之,则里中沈丁载物抵杭而回,渔者张网海中,因盗网中鱼,为渔者所杀,史实未尝杀人夺物,高亦弗知情,其冤皆白。
其于冤狱详谳之明多类此,以故郡民自以不冤,治行为诸郡第一。
历翰
林待制、国子司业,擢礼部郎中,再迁吏部,拜监察御史
..。
至正十四年,除吏部侍郎。
时江淮兵起,京师食不足,师泰奉命和籴于浙右,得粮百万石,以给京师。
迁兵部侍郎。
朝廷以京师至上都,驿户凋弊,命师泰巡视整饬之。
至则历究其病原,验其富贫,而均其徭役,数十郡之民,赖以稍苏。
豪贵以其不利于己,深嫉之,然莫能有所中伤也。
会朝廷欲仍和籴浙西,因除师泰都水庸田使。
十五年,庸田司罢,擢江西廉访副使,未行,迁福建廉访使。
居亡何,除礼部尚书。
时平江缺守,师泰又以选为平江路总管。
其年冬,甫视事,张士诚自高邮率众渡江,直抵城下,攻围甚急。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士诚既纳降,江浙行省丞相以便宜授师泰两浙都转运盐使。
至则剔其积蠹,通其利源,大课以集,国用资之。
丞相复承制除师泰江浙行省参知政事。
二十年,除户部尚书。
二十二年,召为秘书卿,行至杭之海宁,得疾而卒。
尤喜接引后进,士之贤,不问识不识,即加推毂,以故士翕然咸归之。
(节选自《元史·贡师泰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B.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C.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D. 明年春/守将弗能支/斩关遁去/师泰领义兵/出战/力不敌/亦怀印绶弃城遁/匿海滨者/久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