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
【关键词】输液;静脉炎;护理体会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09.45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9-5158-01
1 病例资料
1.1 案例过程患者xxx,女性,37岁,于2013年5月26日因淋巴结结核收入我科治疗,患者高热,呈弛张热热型,于2013年6月1日凌晨4点患者在输完脂肪乳后主诉留置针穿刺部位疼痛,护士去床边观察局部皮肤无异常,回血畅,于是告知患者所输液体含氯化钾,一般患者输含氯化钾补液时会感觉局部疼痛,直到早晨八点护士床边交班时发现患者留置针部位有条索状的红线,触诊皮肤局部发硬,发热,为输液性静脉炎,值班护士立即拔出浅静脉留置针,局部皮肤于硫酸镁湿敷,有边敷料覆盖,汇报护士长,填写护理不良事件报告表。2013年6月6日,患者静脉炎好转,局部无疼痛,发热现象。
1.2 分析值班护士在患者主诉局部疼痛时,没及时发现异常,护士只考虑患者病情不稳定,应该保留静脉通道,忽视了患者局部皮肤的观察,该事件为一例不良事件。
1.3 静脉炎的定义由于血管内壁的刺激,造成血管壁发炎。静脉炎患者血管内膜增生,血流缓慢,周围皮肤可呈充血性红斑,有时伴有水肿,以后逐渐消退,充血被色素沉着代替,红斑转变为褐色。
1.4 临床表现病人主诉注射部位有烧痛、紧绷发胀,随着注射部位的血管会产生索状的红线,触诊有时会有发硬、发热的感觉。输液流速可能不变、减慢、或停止,其取决于血栓形成与否,与造成阻塞的状况。
2 造成静脉炎的危险因子包括
2.1 导管针的材质、长度与管径大小。
2.2 操作技术不良。
2.3 不适当的穿刺部位。
2.4 导管针留置的时间太长。
2.5 固定方法不当。
2.6 输液的浓度的酸、硷性太强,或不兼容造成沉淀。
2.7 病患本身的病理生理状况,如年龄或疾病造成血管壁脆弱,发炎。
3 静脉炎的分类
3.1 机械性静脉炎①不正当的固定方法:穿刺部位未固定牢靠,造成针管的滑动。②选用的导管管径太粗,刺激血管壁。③穿刺部位太靠近关节处,由于关节活动造成针管与血管壁不断地摩擦而产生发炎反应。
3.2 化学性静脉炎药物稀释不足、输液酸、碱度过高、溶质的浓度过高、留置针材质的差异性皆是造成化学性静脉炎的原因。3.3 细菌性静脉炎通常与消毒方法不正确、穿刺技术不良、输液套管无菌状态的破坏、导管留置时间过长有关。
3.4 临床特点为沿静脉走行突然发生红肿、灼热、疼痛或压痛,出现条索状物或硬结。急性期后,条索状物变硬,局部皮肤色素沉着。检查患肢,沿受累静脉走向可触及条索状硬物,有压痛。周围皮肤可出现充血性红斑,色素沉着,伴有瘙痒,皮肤呈黑褐色。3.5 输液性静脉炎的预防,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技术,加强监控增强无菌意识,严格挑选消毒产品;配药室和治疗室环境按规定消毒、定期监测。增强血管保护意识,正确选用静脉,计划使用静脉原则是先手后足,先细后粗,先选远心端后选近心端,血管轮流选用,不可在同一条静脉上短距离反复穿刺输液,避免穿刺部位靠近关节,应尽量选择易穿刺、有弹性、易于固定的静脉,但对老年患者,尽量保留粗大血管已备抢救时急用。改进方法,提高静脉穿刺技术穿刺前,不要过度牵拉、拍打静脉,以免增强摩擦力,压脉带结扎距离穿刺点最佳为5-10cm,操作时动作轻稳,避免反复探测血管,前后持针符合力学原理,进针角度20°为宜,直刺血管,力求一针见血。对于血管脆、弹性差的血管,选用小号针头,穿刺力度不能大,小角度、缓慢进针,见血后以情况可不再进针,注意固定牢靠。合适给药,合理安排注意药物配伍禁忌,稀释输注药物,改变ph 值。输注高渗溶液时应选择较大的、最合适的静脉;输入血管刺激性药物前后要输入等渗液,并均匀、缓慢滴入。输液速度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给药要求、机体情况等因素调节,药物温度维持在25℃-35℃为宜,但要根据药物的理化性质和患者感受调整。合理选用器材配药选用侧孔针,输液器要有终端过滤器,尽量避免选用
与组织相容性差、刺激性强的留置针和导管,器材大小、型号、粗细要合适。选用器材必须是合格、无菌产品。留置针留置时间不宜过长,浅静脉留置一般不超过7d,深静脉留置不超过半月。正确拔针、封管输液完后先拔针后顺血管方向按压3-5min,按压面积需超过皮肤进针处和静脉进针处。留置针封管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可用生理盐水或稀释肝素液,边推封管液边缓慢旋转退针。增强责任心,加强输液巡视,避免渗漏一旦发生输液渗漏,立即更换输液部位,并根据渗漏原因、药物性质、对血管组织的损伤程度选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3.6 输液性静脉炎的护理措施发生静脉炎,如属一般输液针和普通留置针应拔出,更换输液器,更换穿刺部位,拔针后压迫针眼3-5min,用0.5%的碘伏消毒并用无菌输液贴保护。炎症部位可根据药物毒性、刺激性等选择冷敷或热敷。症状应在3d内改善,若无改善迹象应通知医生评估是否细菌感染。若picc(外周静脉穿刺导入中央导管)发生静脉炎,可先热敷。机械或化学性静脉炎症状应缓解,若症状持续并无改善迹象,需拔除。局部可用药物外敷或封闭治疗。发生静脉炎,应抬高患肢、制动,以促进血液循环,进行修复。若疑细菌感染,需进行导管针与血培养。应从其他静脉及导管内分别抽取血液培养,以作为诊断的依据。若疑似化学反应,需作记录并报告。避免再度穿刺已发炎的血管,发炎血管须等到症状完全消失、恢复弹性方可使用。
参考文献
[1] 阎玲.中药湿敷治疗输液后静脉炎的护理及临床观察[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1,8(1):67.
[2] 黎旌红.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原因分析与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2004,11(1):31-32.
[3] 王二凤.静滴甘露醇引起多发性静脉炎的护理体会[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4,7(1):103.
[4] 路兰花,李宇新.静脉留置针致静脉炎的原因及护理对策[j].临床医药实践杂志,2004,13(12):954.
[5] 刘铭镛,马跃华,谢永康,等.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法的对比研究[a].全国青年护士论文集[c].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3: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