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生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生 理 性 止 血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测定原理 ●组成: 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测定原理
由静脉注射一定量不易透出血管的大分子染料 (通常用t1824)或131i标记的血浆蛋白,待与 体内血浆混匀后,再抽血测定t1824或131i被稀 释的倍数,即可计算出血浆量。 同样,可由静脉注射一定量用51cr或32p标记的 红细胞,待与体内的红细胞混匀后,抽血以测定 标记的红细胞稀释的倍数,即可计算出红细胞总 量。 但由于标记的血浆白蛋白可逸出血管,因而从血 流中“消失”较快,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一般 可先测出红细胞总量后,再按红细胞在血液中所 占容积的百分比来推算血液总量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血浆凝 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 血浆蛋白
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 红细胞比容 ↑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
•
红细胞叠连 __血沉加快
红细胞彼此能较快的以凹面相贴。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 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 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 含量增高,加速红细胞叠连 。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 : Na2HPO4/NaH2PO4 和血浆蛋白钠 / 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 8μm,周边稍厚.这种细胞的表面积与体 积之比,较球形时为大,因而气体可通过 的面积也较大;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 面的距离较短,因此气体进出红细胞的 扩散距离也较短.红细胞保持双凹圆碟 形需要消耗能量。
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 膜。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可以自由 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透入。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内k+浓度升高 由于低温下代谢几乎停止,Na+ 泵不能活 动的缘故。 血液有没有保质期?
血
细
胞
(二)无机盐•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 主要包括 : 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 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 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 和肾功能。
(四)其它
•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 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 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临 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 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贮存量:每天生成所需量=1000∶1 ∴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
Hb有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 O2 分 子。
地中海贫血
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 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α 肽链合成不足称α地中海贫血,β肽链合成不足称β地中海贫血。 广西医科大学曾对广西40个县10万多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进行抽 样调查,结果发现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竟高达20%;2005年,南宁市 对5000对已婚夫妻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显示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 率高达25.88%。在广西,每4个人中就有1个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 0.85%Nacl溶液)
低渗溶液与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
RBC在等渗溶液中一定能保持正常 形态吗? 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 红细胞臵入其中后立即溶血。为什 么?
正常值为0.005~0.015(0.5%~1.5%)。增多见于:溶血性贫 血、大失血后和贫血得到相应有效治疗后。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 20 ~ 30mg 合成 Hb ,其中 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 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 DNA 对于细胞分裂和 Hb 合成有密切关系, 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 • • •
各种血浆蛋白的生理机能
1、营养功能
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 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 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 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
2、运输功能
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 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 性,便于运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 (如激素、各种正离子)可逆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 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 之中,可使处于游离状态的这些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 对稳定。
•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2%
0.5%
0.42%
临床意义:如衰老红细胞、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 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红细胞的功能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 %。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当血液流 经肺时,肺内的O2分压高,CO2分压低,血红蛋白 即放出CO2而与O2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的组 织时,由于该处的CO2分压高而O2分压低,于是红 细胞即放出O2并结合CO2。 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红细胞能供给 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带走所产生的部分CO2。
造血过程
造血过程
各类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而又区分为阶段 的过程。 首先是造血干细胞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造血细胞为干细胞, 它们既能通过自我复制以保持本身数量的稳定,又能分化形成 各系定向祖细胞; 第二个阶段是定向祖细胞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造血细胞,进 一步分化方向已经限定,它们可以区分为:红系祖细胞,即红 系集落形成细胞(cfu-e),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巨 核系祖细胞( cfu-mk)和 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 第三个阶段是形态可辩认的前体细胞(precursors)阶段,此 时的造血细胞已经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辨认的各系幼稚细胞, 这些细胞进一步分别成熟为具有特殊细胞功能的各类终末血细 胞,然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造血细胞在经历上述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自我复制的能力逐 渐降低,而分化、增殖的能力逐渐增强,细胞数量逐步增大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抗凝血中的RBC在静臵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 沉降速率。 • • 数值:男子为0~5mm,女子为0~0mm 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叶酸:
VitB12
体内过程:叶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 DNA合成。
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
●VitB12: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 内因子+B12=复合物:Ⅰ.防B12被蛋白酶水解; Ⅱ. 与 回 肠 细 胞 膜 上 的 特 异 受 体 结 合 →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 →参入DNA合成。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 的吸引水分子透过 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 压的大小与溶质颗 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 类和颗粒的大小无 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白蛋白)
组成 • 压力 • 意义
骨髓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微环境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外周血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 为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在成 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 新生儿较多,可达3%~6%。 用煌焦蓝作体外活体染色,可见网织 红细胞的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 颗粒,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 核糖体的存在,表明网织红细胞仍有 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红细胞完 全成熟时,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 含量即不再增加。 贫血病人如果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 中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值增高。因此, 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有一定临床意义, 它是贫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 判断和估计预指标之一。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 ( 白蛋白 ) 浓度↓→血浆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 90~ 92%,含溶质约 8 ~ 10%。溶质 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48g/L 球蛋白(G):约15~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
等张溶液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 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所谓“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 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造血器官的变迁程序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是在卵黄囊造血,从胚胎第二个月开始, 由肝、脾造血;胚胎发育到第五个月以后,肝、脾的造血活 动逐渐减少,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 到婴儿出生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但在造血需要增加 时,肝、脾可再参与造血以补充骨髓功能的不足。因此,此 时的骨髓外造血具有代偿作用。 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 骺处才有造血骨髓,但造血组织的总量已很充裕。 成年人如果出现骨髓外造血,已无代偿的意义,而是造血功 能紊乱的表现。
各种血浆蛋白的生理机能
3、缓冲功能
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 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 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
4、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
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 的。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生 理 性 止 血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基本组成和血量 ●血量:约占体重的7~8%。
测定原理 ●组成: 血浆:呈淡黄色的液体 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和血 小板
测定原理
由静脉注射一定量不易透出血管的大分子染料 (通常用t1824)或131i标记的血浆蛋白,待与 体内血浆混匀后,再抽血测定t1824或131i被稀 释的倍数,即可计算出血浆量。 同样,可由静脉注射一定量用51cr或32p标记的 红细胞,待与体内的红细胞混匀后,抽血以测定 标记的红细胞稀释的倍数,即可计算出红细胞总 量。 但由于标记的血浆白蛋白可逸出血管,因而从血 流中“消失”较快,会影响测定结果,因此一般 可先测出红细胞总量后,再按红细胞在血液中所 占容积的百分比来推算血液总量
6、参与凝血和抗凝血功能
绝大多数的血浆凝 血因子、生理性抗凝物质以及促进血纤维溶解的物质都是 血浆蛋白
血细胞
●血细胞比容: 概 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百分比。 正常值: 男性为40~50%,女性为37~48% • 变 化: 血浆量与红细胞数量发生改变时, 都可使红细胞比容改变。 例: 严重腹泻或大面积烧伤时→血浆量↓→ 红细胞比容 ↑ 贫血→红细胞↓→红细胞比容↓
•
•
红细胞叠连 __血沉加快
红细胞彼此能较快的以凹面相贴。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 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 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特征:血沉快慢与红细胞无关,与血 浆的成分变化有关。
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和胆固醇 含量增高,加速红细胞叠连 。
3.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三、血浆的理化特性
(一)比重 血浆比重为1.025~1.030,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 血浆蛋白减少时,比重下降。 (二)酸碱度(pH值) 1.正常值:pH为7.35~7.45• pH7.35=酸中毒;pH7.45=碱中毒; • pH6.9或7.8,将危及生命。 2.维持相对稳定的因素: (1)血浆中的缓冲物质: 主:NaHCO3/H2CO3缓冲系(比值为20∶1); 次 : Na2HPO4/NaH2PO4 和血浆蛋白钠 / 血浆蛋白等。 (2)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①可使血浆pH值保持相对稳定; ②可使血液中缓冲系统各物质的比例恢复正常。
正常红细胞呈双凹圆碟形,平均直径约 8μm,周边稍厚.这种细胞的表面积与体 积之比,较球形时为大,因而气体可通过 的面积也较大;由细胞中心到大部分表 面的距离较短,因此气体进出红细胞的 扩散距离也较短.红细胞保持双凹圆碟 形需要消耗能量。
红细胞膜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骨架的半透 膜。氧和二氧化碳等脂溶性气体可以自由 通过,尿素也可以自由透入。 低温贮存较久的血液,血浆内k+浓度升高 由于低温下代谢几乎停止,Na+ 泵不能活 动的缘故。 血液有没有保质期?
血
细
胞
(二)无机盐•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NPN)
• 主要包括 : 尿素、尿酸、肌酐、肌酸、氨基酸、 氨和胆红素等。血中NPN 主要经肾脏排出,测定血中 NPN或尿素的含量,有助于了解体内蛋白质代谢状况 和肾功能。
(四)其它
• 血浆中含有葡萄糖、脂类、乳酸,微量酶、维生 素、激素以及少量气体等。 •• 血清:血凝块回缩析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 注: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血清中不含纤维蛋 白原和一些凝血因子。
ຫໍສະໝຸດ Baidu
临 床: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 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贮存量:每天生成所需量=1000∶1 ∴B12吸收障碍后常在3~4年才引起贫血)
Hb有2条α肽链和2条β肽链。 每条肽链上有一个亚铁血红素。 每个亚铁血红素能结合一个 O2 分 子。
地中海贫血
常染色体遗传性缺陷,引起珠蛋白链合成障碍,使一种或几种珠 蛋白数量不足或完全缺乏,因而红细胞易被溶解破坏的溶血性贫血。α 肽链合成不足称α地中海贫血,β肽链合成不足称β地中海贫血。 广西医科大学曾对广西40个县10万多中小学生及幼儿园儿童进行抽 样调查,结果发现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竟高达20%;2005年,南宁市 对5000对已婚夫妻进行地中海贫血筛查,结果显示地中海贫血基因检出 率高达25.88%。在广西,每4个人中就有1个携带地中海贫血基因
③渗透压与溶液的关系:
等渗溶液与等张溶液
临床或生理实验使用的各种溶液中,其渗透压 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称为等渗溶液(如 0.85%Nacl溶液)
低渗溶液与高渗溶液
低渗溶液
高渗溶液
?
RBC在等渗溶液中一定能保持正常 形态吗? 1.9%尿素溶液虽然与血浆等渗,但 红细胞臵入其中后立即溶血。为什 么?
正常值为0.005~0.015(0.5%~1.5%)。增多见于:溶血性贫 血、大失血后和贫血得到相应有效治疗后。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调节 1.红细胞的生成
⑴生成部位:胚胎期为肝、脾和骨髓; 出生后主要在骨髓。 ⑵造血原料:蛋白质和铁是基本原料。 ①铁:Hb合成必须原料。 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 20 ~ 30mg 合成 Hb ,其中 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 用。Fe3+需还原成Fe2+才能被利用。 临床: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 →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 DNA 对于细胞分裂和 Hb 合成有密切关系, 而合成DNA需叶酸和VitB12的参与。
• • • •
各种血浆蛋白的生理机能
1、营养功能
体内的某些细胞,特别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吞饮完整的 血浆蛋白,然后由细胞内的酶类将吞入细胞的蛋白质分解 为氨基酸。这样生成的氨基酸扩散进入血液,随时可供其 它细胞合成新的蛋白质之用。
2、运输功能
蛋白质巨大的表面上分布有众多的亲脂 性结合位点,它们可以与脂容性物质结合,使之成为水溶 性,便于运输;血浆蛋白还可以与血液中分子较小的物质 (如激素、各种正离子)可逆性的结合,即可防止它们从 肾流失,又由于结合状态与游离状态的物质处于动态平衡 之中,可使处于游离状态的这些物质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 对稳定。
• 概念: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脆性小=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脆性大=容易破。
正常值:0.42%
0.5%
0.42%
临床意义:如衰老红细胞、先天性溶血性黄疸患者、
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其脆性特别大;巨幼红 细胞贫血患者其脆性显著减小。
红细胞的功能
成熟红细胞无细胞核,也无细胞器,胞质内充满 血红蛋白(hemoglobin,Hb)。 血红蛋白是含铁的蛋白质,约占红细胞重量的33 %。它具有结合与运输O2和CO2的功能,当血液流 经肺时,肺内的O2分压高,CO2分压低,血红蛋白 即放出CO2而与O2结合;当血液流经其它器官的组 织时,由于该处的CO2分压高而O2分压低,于是红 细胞即放出O2并结合CO2。 由于血红蛋白具有这种性质,所以红细胞能供给 全身组织和细胞所需的O2,带走所产生的部分CO2。
造血过程
造血过程
各类血细胞的发育、成熟的过程,是一个连续而又区分为阶段 的过程。 首先是造血干细胞阶段,处于这一阶段的造血细胞为干细胞, 它们既能通过自我复制以保持本身数量的稳定,又能分化形成 各系定向祖细胞; 第二个阶段是定向祖细胞阶段,处于这个阶段的造血细胞,进 一步分化方向已经限定,它们可以区分为:红系祖细胞,即红 系集落形成细胞(cfu-e),粒-单核系祖细胞(cfu-gm) ,巨 核系祖细胞( cfu-mk)和 tb淋巴系祖细胞(cfu-tb); 第三个阶段是形态可辩认的前体细胞(precursors)阶段,此 时的造血细胞已经发育成为形态上可以辨认的各系幼稚细胞, 这些细胞进一步分别成熟为具有特殊细胞功能的各类终末血细 胞,然后释放进入血液循环。 造血细胞在经历上述发育成熟过程中,细胞自我复制的能力逐 渐降低,而分化、增殖的能力逐渐增强,细胞数量逐步增大
2.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血沉:抗凝血中的RBC在静臵血试管中单位时间(1h)内的 沉降速率。 • • 数值:男子为0~5mm,女子为0~0mm 意义: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
●叶酸:
VitB12
体内过程:叶酸→经肠粘膜入血→四氢叶酸→多谷氨酸→参入 DNA合成。
临 床: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常在2~7个月内导致贫血)
●VitB12:
体内过程:胃粘膜壁细胞分泌的内因子促进其吸收: 内因子+B12=复合物:Ⅰ.防B12被蛋白酶水解; Ⅱ. 与 回 肠 细 胞 膜 上 的 特 异 受 体 结 合 →B12吸收入血→部分贮存于肝、部分与运输蛋白结合 →参入DNA合成。
(三)血浆渗透压
★概念:指溶液具有 的吸引水分子透过 半透膜的力量。 ★影响因素:渗透 压的大小与溶质颗 粒数目的多少呈正 变,而与溶质的种 类和颗粒的大小无 关。
★分类:
晶体渗透压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胶体渗透压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白蛋白)
组成 • 压力 • 意义
骨髓移植
造血干细胞移植
造血微环境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
男性:4.5~5.5×1012/L;Hb:120~160g/L 女性:3.8~4.6×1012/L;Hb:110~150g/L 新生儿:6.0×1012/L; Hb:5天内达200g/L (6月龄降至最低,1岁又渐高,青春期=成人)
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
外周血少量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称 为网织红细胞(reticulocyte)在成 人约为红细胞总数的0.5%~1.5%, 新生儿较多,可达3%~6%。 用煌焦蓝作体外活体染色,可见网织 红细胞的胞质内有染成蓝色的细网或 颗粒,它是细胞内残留的核糖体。 核糖体的存在,表明网织红细胞仍有 一些合成血红蛋白的功能。红细胞完 全成熟时,核糖体消失,血红蛋白的 含量即不再增加。 贫血病人如果造血功能良好,其血液 中网织红细胞的百分比值增高。因此, 网织红细胞的计数有一定临床意义, 它是贫血等某些血液病的诊断、疗效 判断和估计预指标之一。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几点说明:
①渗透压的作用:
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的平衡 • 胶体渗透压维持血管内外水的平衡
②胶渗压与水肿的关系:
血浆蛋白 ( 白蛋白 ) 浓度↓→血浆胶渗压↓→水 向组织间隙转移→组织液↑→水肿。
二、血浆的化学成分
血浆含水约 90~ 92%,含溶质约 8 ~ 10%。溶质 中血浆蛋白含量最多,其余为无机盐及蛋白有机物等。
(一)血浆蛋白
白蛋白:分子量最小,而含量最多。 球蛋白:α1、α2、β、γ四种球蛋白。 (γ几乎全部是抗体,又称免疫球蛋白) • 纤维蛋白原:分子量最大,而含量最少。 正常值:正常成人血浆蛋白总量约为65-85g/L 白蛋白(A):约40~48g/L 球蛋白(G):约15~30g/L 纤维蛋白原:约2~4g/L A/G比值:1.5~2.5/L
等张溶液
能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体积和形 状的盐溶液,称为等张溶液. 所谓“张力”实际是指溶液中不能透过细胞 膜的颗粒所造成的渗透压
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
造血器官的变迁程序
在胚胎发育的早期,是在卵黄囊造血,从胚胎第二个月开始, 由肝、脾造血;胚胎发育到第五个月以后,肝、脾的造血活 动逐渐减少,骨髓开始造血并逐渐增强; 到婴儿出生时,几乎完全依靠骨髓造血,但在造血需要增加 时,肝、脾可再参与造血以补充骨髓功能的不足。因此,此 时的骨髓外造血具有代偿作用。 到18岁左右,只有脊椎骨、肋骨、胸骨、颅骨和长骨近端骨 骺处才有造血骨髓,但造血组织的总量已很充裕。 成年人如果出现骨髓外造血,已无代偿的意义,而是造血功 能紊乱的表现。
各种血浆蛋白的生理机能
3、缓冲功能
血浆白蛋白和它的钠盐组成缓冲对,和 其它无机盐缓冲对(主要是碳酸和碳酸氢钠)一起,缓冲 血浆中可能发生的酸碱变化,保持血液ph的稳定。
4、形成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的水份分布 5、参与机体的免疫功能 在实现免疫功能中有重
要作用的免疫抗体、补体系统等,都是由血浆球蛋白构成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