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负债负债的原因和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1229110152本科毕业论文
国有企业负债的原因和对策
系(院):经济管理系
*名:***
学号: **********
专业:会计学
年级: 2008
指导教师:***
职称:讲师
完成日期: 2012年5月1日
摘要
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中,有许多国有企业因负债包袱过重而困难重重。
目前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已经成为深化企业改革,制约国有企业持续发展的突出障碍。
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问题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与体制因素,如何正确的认识国有企业的负债问题,并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是相当重要的理论问题与现实问题。
文中针对国有企业负债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解决国有企业的高度负债问题,实现国有企业负债决策的理性化,其途径应从产权制度、资本市场方面着手。
通过对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状况分析发现,造成其负债过高的原因主要是:国有企业出资者缺位、产权关系不明晰、资金运用效果整体水平较低等。
针对国有企业负债状况,解决国有企业负债过度问题应进一步加大将“拨改贷”转为国家资本金的力度;加大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步伐,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的产权关系等。
关键词:国有企业;资本结构;负债;对策
Abstract
China's state-owned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the number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in the debt burden overweight and difficulti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present excessive debt problem has become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s, and restricted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rominent obstacles.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of excessive debt problem has its special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ystem factors, how to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the debt probl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and actively explore effective solutions, is quit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 This paper in the managemen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 liabilities on the problems and reasons, solve the height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debt problem, realize the rationalization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liabilities decision and its approach should from the property rights system, capital market aspects. Through to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asset liability condition analysis found that cause its liabilities high are the main reasons why: state-owned enterprise contributive person absence, property right relations are not clear, fund use effect lower overall level. According to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liability condition, solve the problem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should be further increase the excessive debt will "BoGaiDai into the capital of the country strength; Increase the pace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shareholding system reform, further clarify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 property right relations, etc.
Keywords: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pital structure; Liabilities; countermeasures
目录
一、绪论 (1)
(一)研究的背景 (1)
(二)研究的意义 (1)
1、研究的理论意义 (1)
2、研究的实践意义 (1)
(三)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1)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2)
(五)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法 (2)
二、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现状 (2)
三、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2)
(一)我国国有企业负债包袱非常严重 (2)
(二)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3)
(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给主要债权人银行带来了严重后果 (3)
(四)企业负债导致经济资源配置失当 (3)
四、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的原因 (3)
(一)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现状 (3)
(二)国有企业负债问题的原因分析 (4)
1、根本原因 (4)
2、外在原因 (5)
3、直接原因 (5)
4、深层原因 (6)
5、历史原因 (6)
五、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对策 (6)
(一)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 (6)
(二)债转股—解决过度负债的新思路 (6)
(三)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 (7)
(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努力提高经营效益 (7)
(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8)
六、结论语 (6)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
国有企业高负债低效益的状况,已经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其中有历史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
从根本上说改变国有企业高负债低效益的状况,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关键,即实施债务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对待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方法策略。
以“债转股”为契机,加快改制,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
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应坚持改革开放为主。
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和传品创新力度,防止企业陷入过度负债的恶性循环。
过度负债的国有企业,没有足够的资本金,企业既没有自负盈亏的能力,经营资金也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而难以承受市场竞争的冲击。
近年来企业改革的实践已证明,国有企业的过度负债严重阻碍着企业改革及转机建制的推进。
因此,调整企业资产负债结构,降低资产负债率,已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头戏”。
(二)研究的意义
1、研究的理论意义
进入新世纪,中国的经济航船正在经历着更加严峻的体制转轨、结构调整、企业转制、增长方式转变的改革浪潮的考验,作为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的国有企业,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切实转变观念、更新思路、科学决策,不断的创新,才能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2、研究的实践意义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解决国有企业资产负债过度的问题必须标本兼治,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既要采取积极措施切实减轻企业负债负担,也要立足于制度创新和机制转换,通过建立企业内部股权与字根形成规范有效的国有企业资本金注入机制、资本与负债的制衡机制,以提高国有资产运行效率,从整体上搞活国有企业。
(三)研究的框架和方法
文章第一部分主要阐述企业的现状与分析。
第二部分结合现有研究结果,总结了国有企业的发展趋势与负债的解决办法。
本文将通过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来研究国有企业负债的原因和对策。
首先,大量阅读各种有关国有企业负债研究的书籍,了解其负债的原因。
其次参考理论文献,总结企业负债的原因分析,展望一下未来国有企业的主要方向。
(四)国内外研究现状
国有企业高负债低效益的状况,已经严重的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与壮大。
其中有历史原因、企业自身的原因和复杂的社会原因。
从根本上说改变国有企业高负债低效益的状况,进一步深化改革是关键,即实施债务重组,优化资本结构,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自身的盈利能力,发展资本市场,扩大直接融资。
对待不同的地区。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制定不同的方法策略。
易娜(2003)列举了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危害,指出以“债转股”为契机,加快改制,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
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应坚持改革开放为主。
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和传品创新力度,防止企业陷入过度负债的恶性循环。
韩传强(2003)分析了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外在原因、深层原因和历史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和措施。
(五)预计可能有所突破和创新的方法
国有企业负债的实证分析;对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建议;从政府和企业的角度解决应对国有企业负债的相关问题。
二、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现状
近几年我国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是:2008年为68.5%,2009年为67.3%,2010年为65.5%。
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的形成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传统计划经济时期保持着低负债。
改革初期企业负债水平缓慢提高,拔改贷,全面实施之后负债率不断攀升。
我国国有企业高负债不仅表现为总体水平居高不下,而且还伴以诸多结构性矛盾,越是企业规模小,越是行业前景暗淡,企业负债率反而越高。
这种状况不仅使过度负债企业自身的偿债能力变得十分虚弱。
经营活动难以正常运转,同时也因由此而引起的“三角债”将更多原本健康的企业拖进高负债的怪圈,当今中国国有企业正为高负债所拖累。
三、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问题
(一)我国国有企业债务包袱非常严重
按照国家经贸委的调查统计,国有工业企业的自有流动资金比例仅7%,资产负债高达70%,贸易服务企业的负债率还要高一些。
国有企业不仅流动资金基本依赖银行贷款,新增的相当部分固定资产也是靠贷款形成的。
近年来,一些新建的国有企业包括资产上亿的大型企业几乎全部靠贷款建成。
我国国有企业不仅负债率高,而且形式单一。
企业负债中除了少量是商业信用形成的货款拖欠,主要是银行贷款。
对银行净负债占资产比重长期在60%以上。
国际标准的企业
资产负债率一般为30%,最高不超过50%。
与之相比,我国国有企业负债已经大大超负荷,资本负债比例严重失常。
(二)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加大了企业经营风险
负债使企业效益出现杠杆效应。
过度负债形成硬性财务约束,负债利率高于资产盈利率时,带来的不是财富而是包袱。
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面大,亏就亏在债务费用上。
从某种意义上说,国有企业大面积亏损是资本注入不足的表现。
值得指出的是,目前我国银行贷款利率在12%左右,相对可以达到的资产盈利率已经偏高,但剔除通货膨胀因素后的实际利率很低甚至为负。
只是由于大部分国有企业作为基础性的工业企业享受不到涨价的好处,却要承担巨额利息负担,因而经营非常困难。
许多国有企业也是通货膨胀的受害者。
(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给主要债权人银行带来了严重后果
本来借贷只对企业资金营运起调剂作用。
但由于国有企业资金注入不足,相当一部分贷款成了企业营运的铺底性资金,银行不能按期收回周转,不能流动。
信贷资金系经济运行的血液,不能正常周转,是国民经济病态运行的表现。
尤为严重的是,一些主要靠负债经营,资本很少甚至没有的企业经营效益不佳,连年亏损,一部分信贷资产已被明亏暗损吞食掉了。
我国专业银行不良资产比重之高,已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四)企业负债导致经济资源配置失当
企业负债超过适当规模后,风险加大、借贷变得困难、借贷成本上升。
由于过度负债,企业不断增长的必要的资金需求得不到充分补充,致使企业已经形成的资产难以发挥应有的效率。
我国国有企业因为更新改造、经营转向、规模扩充,加上物价上涨,所需要增加补充的资金没有资本注入来源,主要靠借贷。
在企业负债已经过度的情况下,即便政府干预,银行也难以充分及时满足。
国有企业经常在“饥饿”状态下运行,无法创造最佳效益。
一些企业把流动资金用于技术改造和增加固定资产以迫使银行增加贷款,更进一步加剧了全社会资金的紧张。
另一方面,一些国有企业因为债务过高,缺乏自负盈亏的压力,借贷上的财务软约束突出,缺乏搞好经营的积极性。
而政府为保稳定还要求银行为这些企业注入资金,造成资源低效益配置。
我国经济资源配置失当有更多的原因,但国有企业过度负债造成的影响不容忽视。
四、国有企业负债的原因分析
(一)从企业的负债率来看,负债长期居高不下
我国国有企业负债率2000年达60%一直稳中有升,2005年则达到80%以上,己远远超出国际评估标准。
有些企业的负债率已突破100%的警戒线。
从负债的绝对值来看,有些企业的债务相当于资本金的数倍。
(二)从企业的负债结构比率来看流动负债过度,长期负债水平普遍偏低根据经验标准。
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的比率一般要求达到50%,而我国国有企业总体水平达到92%,比经验标准超过42个百分点左右,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的流动负债过度,一般而言,长期负债率应在30%到70%之间,而我国国有企业年均为20%左右,这说明我国国有企业的长期负债处于较低水平。
(三)从企业的偿债能力分析,资产收益率偏低,偿债能力差,企业的流动比率大大低于正常水平。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比。
一般来说,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流动比率高,表明偿债能力强。
但也表明企业的流动资产过多,利用有限。
因而合理的比率应保持在2:1为宜。
而我国企业的流动比率与经验标准相差约一倍。
(四)从企业的经营效益情况来看,经营效益欠佳
一般来说,负债经营的原则是负债资金利润率大于负债资金综合利息率大于企业全部资金利润率。
然而2005年资料结果表明,在己完成资产的30.2万户企业中资产盈利率为71%,而同期国有企业资产盈利率仅为6%,贷款利息却为12%,低效益的负债经营已无法承担还本付息的压力。
综上多项财务指标显示,目前我国国企资产负债率过高,已超过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是属于高负债。
同时,多项财务指标也显示利用债务所能带来的效益已无法冲抵财务危机成本。
虽然现在乡镇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等形式的企业正日新月异,以良好的态势在发展,但是作为中国经济发展不可缺少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的国有企业,在经济改革和企业改制转轨过程中,却遗留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其中高负债就是这诸多问题中的重中之重。
这些年来,国企高负债率一直是理论界和实务界关注的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改善,但是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高负债的成因,认识解决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力求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法,为国有企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二)国有企业负债问题的原因分析
1、根本原因:国有企业债务困境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内部不合理的治理结构。
即与企业利益相关群体间的制度安排。
根据代理理论,必须有一种激励机制
来解决两权分离下企业存在的委托人和代理人利益目标不一致问题。
这种机制是通过建立一系列契约对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进行分配来实现的,即建立所谓的企业治理结构。
有效的企业治理结构应尽可能使剩余索取权与控制权相对应,拥有控制权的人应拥有相应的剩余索取权从而承担相应风险,这样才能真正使代理人的行为更加符合企业所有者利益最大化目标。
而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无法充分调动所有经济主体的积极性。
其最大问题在于作为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政府并不是企业真正的内部所有者,只是虚拟参与方而非实际参与方,它拥有剩余索取权,而企业经营者掌握控制权,这种剩余索取权和控制权的不对称,导致了政府过度干预和企业内部控制并存。
一方面企业内部治理结构不健全,另一方面,相关的诸如资本市场、经理人市场等外部监控机制不完善,企业经营在很大程度上偏离所有者利益,企业的管理者不将利润最大化和企业长远发展作为目标,企业盈利能力不能得到根本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也不能得到彻底改善。
政府办企业的管理体制政府既是社会经济的管理者,又是国有资产直接经营者。
政府热衷于办企业、管企业,以致政府企业边界不清,职责混淆。
庞大的国有经济系统由政府直接经营运作的状况,使得价值规律、竞争法则和优胜劣汰等市场机制一概不能发挥作用,使企业既缺乏激励、缺乏动力又缺乏监督,造成低效率。
改革开放以来,虽一直以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但政府自身的职能改革的严重滞后及相应的环境配套措施的不完善,使得国有企业不能适应改革后的市场环境,且过多地承担了改革的成本,从而导致企业积累能力低,盈利能力弱,债务状况恶化。
2、外在原因:经济过热时期企业盲目扩张,由于地方经济利益的驱使和行政长官对政绩的追求,以及条块不清的纠缠交错,造成了各个层次上生产力的重复布局、重复建设。
许多企业不顾市场,不顾自身实际,盲目贷款上项目,大规模扩张,造成决策失误,导致资源的严重浪费,资源配置的低效率甚至是负效益。
产品不适合市场,产品结构性过剩严重,企业赢利能力很弱,许多企业连职工生活都难以保障,偿债就更难考虑。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亏损愈来愈大,亏损面愈来愈宽的一个重要原因。
3、直接原因:“拨改贷”的改革措施与财政信用制度及投融资体制的不完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对国有企业的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实行的都是无偿使用的财政拨款制,这些改革的本意是想破除国有企业在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投资使用上吃财政大锅饭的体制,反而造成高负债和不良债务的严重后果。
4、深层原因:企业制度不完善及企业经营观念陈旧传统计划体制下,企业是政府的附属物,至今,无论是改制还是未改制企业的经营者的产生机制,其内部治理模式的选择,决策的程序等都还可以看出较浓的行政色彩,长官意志。
企业治理结构有许多不合理的非市场行为,造成企业治理、管理的低效率。
许多职工甚至许多管理者一时还不能转到“一切围绕市场转”上来。
管理技术、方法的落后,导致浪费严重,成本居高不下,赢利水平低下。
技术陈旧,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弱,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
5、历史原因:国有企业冗员多,许多本来应该由国家承担的社会负担都压在了国有企业身上,例如企业要自办幼儿园、学校、医院、食堂,甚至消防、公安等社会福利机构和社会职能机构,是企业的非经营性资产增多,加剧了企业效益的低下、负债率的盘升。
五、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的对策
(一)坚持有进有退的原则
按照“有进有退”和“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思路,坚持以退为主,区别对待企业负债问题要区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
对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要进,要有所作为。
对不发达的地区、县市国有经济,以退为主;对一般的竞争性行业,以退为主;对在行业、地区作用影响不是很大的企业,也应以退为主;;对不能入围“债转股”的大中型企业,资不抵债,难以继续经营的,可以化整为零,通过破产、兼并、转让,以及土地等资产的变现等多种措施,从原有行业中退出,其所得用来安置职工,如有剩余则作为资本金投入应加强的战略性行业。
这样一方面可以收缩国有经济的战线,另一方面又可使有限的资源配置优化。
(二)债转股—解决过度负债的新思路
债转股是指国家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把原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企业间的控股(或持股)与被控股的关系,债权转为股权后,原来的还本付息就转变为按股分红。
债转股是国家为了解决国企过度负债而启动的一种新政策。
据有关资料表明,债转股的实施可以使第一批实行“债转股”的企业资产负债率降低95个百分点,每年利息支出减少178亿元。
其正面作用是明显的,概括说来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减轻国企负担,有利于实现国企脱困目标。
债转股后,企业不用还本付息,负担随之
减轻;资产负债率趋于正常水平,有利于企业获得新的融资。
债转股触及企业的产权制度,可推动企业尽早建立新的经营机制。
可强化对企业的经营监督。
实施债转股之后,银行取得了对企业的监管权,增强了对债务企业的约束力度,防止企业经营行为短期化。
兼顾了国家、银行和企业三方面的利益。
银行债权变股权,没有简单勾销债务,而且获得了管理权。
银企关系从借贷关系改变为企业无需还本的投资合作,既未增加财政负担,又减轻了企业债务负担。
可以说债转股是实际代价最小的债务重组方案。
但是,债转股并非万能的灵丹妙药,它在实施中还有许多值得注意的地方:债转股有其一定的适用范围,必须是那些有利于产业调整,具有优良的实物资产的企业。
债转股的金额也必须严格控制,以免超过银行可承受的限度,引发危机。
应防止企业陷入新一轮过度负债的困境。
一些企业在产生大量负债之后,会产生一种误解,认为拖欠银行的债务最终总能通过债转股的方法解决。
这种误解是有害的。
总之,要解决企业过度负债的问题,关键还在于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只有企业搞好了,才能从根本上使企业摆脱困境。
以“债转股”为契机,加快改制,促进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彻底转换。
对那些在行业中处于较重要地位、产品适销对路、工艺装备较好、管理水平较高、领导班子过硬、转换经营机制方案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大中型企业,争取入围“债转股”,同时,充分用好国家其他有关减债解困的政策措施,使企业债务尽可能降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水平。
但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减债不是最终的目的。
“债转股”等固然有利于降低企业的负债率,减少财务费用,但这只是外部条件,是一个契机,单纯的减债并不能使高负债国企起死回生,而应充分利用这一契机对国有企业实行重组、改造、转制。
国有企业必须提高盈利能力,才能摆脱困境。
(三)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
大力加强企业技术和产品创新力度,防止企业陷入过度负债的恶性循环,虽然目前我国市场是买方市场,是过剩经济,但绝非整体都过剩,而只是旧体制下国民经济原有格局过度运行的结果,因而现实是结构性短缺与结构性过剩并存。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应更加注重分析市场需求,改变传统的产品结构,加快产品的创新,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和盈利能力。
同时,加大技术研究开发的投入力度,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含量的基础保证。
(四)完善内部管理体制,努力提高经营效益
从根本上说,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还是要将国有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推向市场,在充分竞争的资本市场上完成本企业资本结构的优化。
也就是说,国有企业必须要具备相当水平的市场竞争能力(包括盈利能力),即通常所称的“造血能力”,而这恰恰是国有企业最为薄弱的环节。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看,政府供养的企业过多,负担过重,根本不可能满足所有企业的资金需求。
在政府供给资金不足的情况下,企业要降低资产负债率,除了吸收其他渠道资金之外,最为关键的是要具备一定水平的盈利能力,只有具备了一定水平的盈利能力,企业才有自我积累的可能性。
因此,必须进一步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强化企业管理者的市场意识,切实搞好国有企业的经营管理。
惟有如此,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不合理的问题,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将激励、监督、约束机制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职工三者的利益得到充分、合理的体现,即使投资者的资本保值增值,使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对企业的有效经营获得社会的认同和公平合理的报酬,实现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使企业的职工通过自己的劳动,不断地提高其生活水平。
激励机制的引入,有助于激发和调动广大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有助于职工把个人目标统一于企业的整体目标中,有助于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激励措施应该是:收入分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多劳多得,绩效挂钩,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可以规范企业经营者的管理行为,规范企业的产权转让、资产评估,明确职工是企业的主人,职代会是行使监督管理的权利机构,为防止浪费和国有资产的流失提供可靠的保障。
激励机制和监督约束机制的建立,能将企业的经营者和广大职工的积极性充分调起来,使他们共同关心企业的发展及企业的经营状况,使企业以尽可能低的投资获得最佳的收益,从而降低企业的负债。
政府应积极实施政企分离,将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合理分解开来。
加快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改革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使国有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的市场主体。
政府依法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责、权限,彻底改变政府直接管理企业,承担无限责任,干预过多的局面,有效解除企业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和企业办社会的繁重负担。
最后,政府必须加强配套的经济体制的改革,为国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造就良好的体制环境。
(五)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