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外交关系的影响

合集下载

浅析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浅析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因素

战后影响中日关系发展因素之浅析摘要:战后中日关系在曲折中发展,其中既有现实的矛盾,又有深层次的原因。

本文试图解析影响两国发展的深层次因素,希望为建立中日互惠关系提供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中日关系矛盾文化差异国民性发展近来,自发生钓鱼岛撞船事件后,中日关系再次陷入了冰点。

自战后以来,中日关系始终处于曲折发展的过程中,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着这两个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大国,使其始终无法走向和谐共赢的局面?两国之间又应当如何应对,才能够重新建构符合新形势的稳定的中日关系?将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一、政治、经济利益的争夺是中日矛盾产生的根源从日本方面来看,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国力增强,日本对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妒忌和防范心理。

在对华问题上,日本政府产生了矛盾心理:既想加强与中国的合作,保持中国的稳定,又担心中国强大;既希望大陆与台湾加强两岸对话与合作,又怕中国实现统一;既加强与中国在东亚地区的合作,又要防止中国成为主导;既想将中国拉入国际社会以多边合作制约中国,又担心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得以扩大。

因而日本在对华政策上进行了调整:变双边关系为“亚太中”和“世界中”的日中关系,防止中国动荡或对外采取强硬政策而将中国拉入国际协调轨道;变中日特殊关系为“普通关系”以形成对华说“不”的态势。

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不顾中国的反对,我行我素,极力牵制中国的发展。

中日合作内容从侧重经济转向经济、政治、安全并重,以改变政治上的被动局面,经济上对华援助的重点从基础建设转向环保合作,并对经济援助附加政治条件,以防止中国经济发展过快。

从中国方面来看,日本不满足于经济大国的地位,想方设法寻求政治大国的言行让中国产生了警惕。

近年来,日本歪曲过去的侵略历史,积极地为其实现“政治、军事大国”目标,重新称霸亚太卸去历史包袱和扫清障碍;散布“中国威胁论”,通过片面夸大和诬陷中国军事威胁,引开别人的视线,掩饰自己军事扩张的行径,同时,千方百计地通过酝酿修宪、自卫队走向海外、日美军事日益一体化等一系列政治、军事举措来寻求和确立其政治大国的身份。

浅析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浅析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 摘 要] 文 内 主 说 了 文 差 对 务 判 影 。 本这个发达国家的礼仪与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区,由于生 本 的 容 要 明 中日 化 异 商 谈 的 响 日
本是中国的最大贸易伙伴,随着近年来 中日两方在商务活动中的贸易摩擦不断地
活方式、生活习惯的不同,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商务礼仪。日本通常
增加,更说 明了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深远。文章主要分析了中日文化 பைடு நூலகம்的迎接方式是互相深深地鞠躬,而中国人的方式是握手。如果不 了
就会 出现尴尬 的场 面。曾经在一则报道上看到 , 在等级观念 、礼仪教育、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异;并阐明了这些差异对中日双方 解 日本的商务礼仪 , 深圳的一家企业老板可能凶为是忽略 日本的文化, 当他伸手去握 F j 本企 业老 板的于 时,而那 家 日 老板却 向他 鞠了一躬,他 只有涨红 本 A s r c : T i c n e t a n y h w t e i f e c o b s n s 了脸把手缩 了吲去 ,后来采访他 说这 是 自己经 营公司这么多年犯的 b ta t h s o t n m i l s o s h n l n e n u i e s H n g ta i nb tec lu ed fe ec sb tenC iaadJ p n a a s 第 一次国际性错误。 eo i to y h u tr i f rne e we h n n aa .J pn i o eo h h n ’ sb g e t t a e p r n r , r c n l .w t h n r a i g n f t eC i a i g s r d a t e s ee t y ihteic e sn E本的时间观念也非常强,他们认为遵守时间,按时赴约足向 l o rd fi to ew e h ui e sa tv t e fC i aa dJ p n ft a e r c i nb t en te b s ns c i ii so' h n n aa , 对方发出的礼貌信号,表明 “ 言必有信,我尊重你,对你的邀请很 i s o s h d e i f u n e n u i e s e o i t o b t e uI u e t h w t e e p n l e c o b s n s n g t a i n y h c t r 重视 ” ,愿意与你交往 。日 首相 田中角荣年轻时 , 一次与新结 识 本 第 d f ee cs f hn a d a a . T i a tc m i l aalzs h 的女友约会 ,女友迟到 了几分钟 。田中角荣虽然 已经看到 了她走来 if r ne o C i a n J pn h s ti 1 an y n y e te e d f eec s o h n s n aa e e c lu ei se to a k cn e t if rn e fC ie ea d J pn s u t r na pc fr n o cp , 的身影,却仍然不愿再多等~会儿,便转身离去。这次误时,使那 e i u t e a d f m l d c t o ,a d i l o e a o a e h n l e c n 位女友失去r t qe t n a iye u a in n tas lb rt st ei fu neo 成为首相夫人的机会。 b sn s ng t a in e w e C ia n aa ad h co s cl ua1 u ie s e o i to b t en hn a d J p n n te r s— u r t 2等级观念及教育差异。日 . 本人的等级观念非常强烈。 在H本, bs n s c i ii se c y te d fe ec s u i e s a t v t e t b h i f r n e . 对人际关系以及人与国家、人与社会、人与企业所包括的整个观念 K y od : C i ee n J p n s c lue d ee c : b s ns 都是建立在等级制度 的基础上 的。他们 的语 言、行 为举止 ,时时处 e w r s hn s a d a a ee ut r : if r ne f u ie s n g ta in eo i to 处表现得泾渭分 明,不管他们在这个集 团中是否真 正具有支 配力。 在 很多人看来,国际商务活动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 ,是 国与圈 虽说这种观念在 中国的现代企业 中也存在 ,但是 自中国从共产党建 之 间的贸易往 来关系。其实不然,它的覆盖面十分广泛,它还是一 立新 中国开始却一直提倡 “ 无阶级领 导, 五十六个民族足一家” “ 、 上 种文化活 动,包 括商务谈判、商务礼仪等。你只有对异国的风俗习 下万众一心 ”等 口号。我们经常还可 以从各种煤体上看到某某总经 惯 、文化特征等深入 了解 ,才能在 每次的商务活动和贸易磋商中不 理和他们的员工刷甘共苦 ,欢聚~堂等等画面和报道。 会造成误会或是 失礼。我国 自加入世 贸组 织后,有 很多外企来华投 E本人从孩提时就接受严格的礼仪教育,对不同的人,在不 f 资,纷纷开展商务活动。而中国的许多企业也在谋划着如何进军国 的场合下要行什么样的礼都有严格的区分。例如:母亲做好饭后没 际市场。日本和中国隔海相望,更少不了贸易之间的磋商,所以中 告诉孩子吃, 孩予是不能吃的。 孩子在吃饭前, 必须先说声: 谢谢, “ 日 文化的差异必然会在两国商务活动中体现出来,形成商业冲突足 我先 吃了” 离家或回家都有一套礼仪规 矩,每次出门都要 说声 “ 。 我 在所难免的。因此,了解中日文化的差异,能使两国商业活动的主 走了 每次吲家进门都要说声:“ 我回来了! ”这些文明礼仪行为 体在适应相互之问文化环境的前提下更好的适应彼此的经济环境, 己成为他们的习惯, 造成 了日本人行为举止的惯例 。 相对 中国而言, 从 而使我 国企业具有极强的竞争力,能顺利进军国际市场,使我国 礼仪教育方面就少 了一些 ,特别是在乡村 ,这些细节根本就 不受重 的经济飞速发展。因此,谈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活动的影响是必要 视 。总觉得一家人在 吃饭 前说:“ 谢谢 ! ”这类的话太见外 了。 的。 F本人还非常重视孩予的教育 。孩子 白出生起就受到严格 的教 ] 中 日文化的基本差异 育。生活教育最 能体现 出来 ,生活教育重于文化教育 , 与其帮孩予 , 随着中国经济日新月异的发展和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从新世 还不如教 “ 如何 让孩子 自己做 ” 从幼儿同开始 , 。 家长就指导孩子挖 纪开始的新一轮外商投资热潮再次升温,在大量涌入的外资企业中 番薯、切咖喱、制作服装 道具,到附近 的农园树 林散步等, 以此米 不乏有大批的日资企业,这就使越来越多的中国员工有机会参与到 培养孩 予的生活 能力和健全 的人格 。其次 ,日本 人重视 自立教育。 此类 企业 的发展中。如何在不 同的文化背景 ,不同 的民族习性 中, 日本的家长从小就培养孩子 自 主、自立的性格,大部分家庭要求孩 知 己知彼 ,共 同发展,这 就要先 了解 日本 的文化渊源 。 子做家务劳动:再次,日本也很重视挫折教育,日 本的小孩子走路 1礼仪差异 。 . 日本以及 东南 亚国家总体上部属于儒家文化国家, 摔跤 了,父母鼓励孩子 自己起来 ,大~点 的孩子受挫折 ,家长 就鼓 在历史发展过程 中深受 中国儒 家文化 的影响,但在 文化的基本结构 励他们自己去克服困难;此外,日本人还重视创新教育,f本家庭 - / 上他们又表现 出很大的差异。早在 10 30多年 前, 在中国唐朝文化经 教育从小重视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和 冒险精神 ,鼓励孩子提 问题 ,并 济发展的鼎盛时代,日本的贵族视学习中国的文化和经济为时髦高 有独立的想法和 看法。家长还经常带孩予到科技馆去参观 ,并参加 尚的标志,许多有识之 士远涉重洋 ,从樱花之 国来到龙 的故 乡学 习 各种创 新性游戏 。 然而,中国的小孩=接受此类教育方面就差的多 , f : = 中国文化,于是, 中国的文化源源不断地流 向了日本 ,这个小小的 另外家庭 教育又 不受重视 ,所 以中国的儿 童理所 当然就和 ¨奉小孩 岛国民族毫无保留地继承了中国文化,上至孔盂之道下至榻榻米地 的思维方式不一样。通常情况下,中国的家长是自己努力克服种种 板。但随着曾经有过的战争磨难和历史变迁,中日之问的经济,文 �

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思考

关于中日关系问题的思考作者:李林滢来源:《神州·下旬刊》2013年第03期摘要:中日关系一直是个敏感的话题。

近几年来,当中日经贸关系渐趋佳境之际,双方的政治关系却进一步滑向冷淡的边缘,期间的反差愈来愈大。

本文从近年来中日两国的经济实力、历史问题、领土争端、文化差异等比较分析并思考了中日关系问题。

关键词:中日关系正常国家利益过去的2012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但接连不断发生的风波给中日关系蒙上厚重的阴影,事实上,“政冷经热”的状况在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一直在折磨着中日关系,在过去的十年当中中国领导人正式访问日本的次数屈指可数,中日关系一直存在着一种“不正常”的状态。

一、中日关系的症结首先,中日之间的经济实力;从现状看,中日两国互为最重要的经济伙伴之一。

在贸易方面,中国是日本的最大贸易伙伴,日本的是中国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日之间的贸易顺差大,此外中国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让一向以经济自豪的日本倍感“受辱”。

其次,中日历史问题;日本单方面美化侵华历史,篡改历史教科书,频繁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这更使中日之间的历史恩怨加深。

由历史问题引起的日本右翼势力抬头,更是刺激中日关系变化的最直接的因素。

明显的是,领土争端;中日关于东海的争端以及钓鱼岛争端风波一直未断,加剧中日关系的恶化。

中日两国政治摩擦因素和大众传媒的片面报道,不仅阻碍着两国增进相互理解,而且不断制造出新的相互误解乃至相互敌对的情绪。

然后,文化差异;两国的民族情绪和思维方向存在着巨大的分歧,这就更增加中日两国的误读和误判。

两国之间的战争虽早已结束,但是这份历史遗产却一代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和摩擦状态粉碎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仰慕的情感和氛围。

最后,美国的因素;中日关系的最大外部干涉力量就来自于美国,此次钓鱼岛争端就是美国“重返亚洲”推行再平衡中国战略的尝试。

其中影响中日关系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一个是历史问题,从近十年来爆发的中日风波看,都不同层次带有历史的和右翼势力的身影,因此,改善解决中日关系的根源就在于日本奉行正确的历史观和压制右翼保守势力,否则中日关系还将继续重复一次又一次的摩擦和口水仗。

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分析中日两国自古以来交往密切,两国文化既有相同之处,又有显著的差异,通过分析比较,了解日本文化,减少文化冲突,促进中日间学校、企业合作的顺利推进。

中国人日本人文化差异观念在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当今社会,国际间合作日益频繁,跨文化沟通极为重要。

人们普遍认为跨文化沟通是语言问题,其实不然,跨文化沟通是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行为,通过语言的沟通只是一个方面,跨文化沟通是多层次,多角度的,首先需要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才能减少文化冲突,实现更好的沟通。

本文是根据与日本合作多年的工作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中日文化差异。

中日两国是近邻,自古以来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有着密切的交往,从弥生时代开始,日本从中国吸收了大量的文化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和丰富了自己的文化。

尽管中日文化中有很多相似点,但是也存在着很多差异,这些差异是导致双方在合作中产生矛盾和冲突的原因。

所以分析、了解中日文化差异,对于与日本的经济贸易合作、与日本学校的交流,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中国大陆农耕文化的求安逸和包容与日本岛国农耕文化的爱拼博和狭隘中国疆域辽阔,地理位置优越,气候温和,这种自然地理生态环境孕育了中华民族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形态。

几千年来,中国注重农业经济的发展,而这种稳定的农业生产,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也影响了传统文化特点的形成。

古代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在社会发展中的相互融合,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性。

中国大陆肥沃的土地、良好的灌溉条件,保证了农业生产,农业生产周期和植物周而复始衍化,使人们满足于维持简单再生产,文化显露出凝重的保守意识,导致社会普遍安于现状。

日本是个岛国,山多地少,地震火山频发,自然资源相对匮乏,正是这种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培育了日本独特的自然观、人生观、思维方式,形成了日本拼搏、忍耐的性格特点。

根据日本官方调查,日本人最喜欢的词是“努力”“加油”和“忍耐”。

透过中日语言差异看中日文化差异

透过中日语言差异看中日文化差异

摘要:中国与日本自古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政治领域都有很多相似与不同之处。

而两国之所以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相互合作,友好交流,正是因为语言的交流与沟通作用。

翻译在这之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翻译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语言的转换,其实质是两个国家文化的交流。

要想汉日翻译顺利的进行,就必须对日语和汉语的语言体系有一个很好的把握,并对两国的语言特点有深入的研究,乃至对两种语言背后的不同文化有深刻的理解。

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接近“信,达,雅”的标准,将不同的文化很好的传达给不同的民族。

本文将从中日语言的特点出发,浅谈如何巧妙的进行汉日转化。

关键词:中日两国;语言差异;文化差异一、日语语言的特点(一)暧昧性1.ちょっと的用法说起日语很多人都会想到暧昧这个词。

日语语言最大的特点恐怕就是它的暧昧性。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日本民族的文化决定的。

日本人的性格中存在内外,上下的区分,这就决定了日本人的语言,行为都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上思考问题,减少与对方的冲突,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例:女:何も言わずに行ってきたら、あんた、ここんとこずっと家にいたし。

男:今日は出かけるよ。

女:どこに?男:ちょっとね。

ちょっと在日语对话中经常出现,是日语暧昧性的典型表现。

例句表示女方一直责怪男方呆在家里,男方表示要出去,女方继续追问去哪里,男方却没有直接告诉女方具体的地点。

言外之意就是男方不想告诉女方自己的行踪,用ちょっと就很好的掩饰过去了。

例:男:今日はお酒を?みに行きませんか。

女:今日はちょっとね。

这一例句中,女方不想和男方去喝酒,所以回答时并没有说明白具体的事件,但是委婉的拒绝了男方的邀请。

总之就是今天不太方便。

由此可见,在日语的对话中,句子背后有很多隐含的意思,要根据特定的场合和具体的情形确定句子的含义。

每种场景下的ちょっと和原字面意思完全不同,需要多加斟酌体会。

因此进行日语翻译的时候,需要对日本暧昧文化有所了解,读懂对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2019 年第 9 期
文化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姻 范晓岚
(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 大连 116044)
【摘 要】中国是有着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日本则是一个深 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日益壮大的国家。中日两国无疑有其文化相似之 处,但也存在诸多差异。这篇文章讲述了中日文化的具体差异,也为大家 解析了中日文化差异的本因,面对两国文化的异同,我们也提出了相应 的策略,以平衡两国之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促进双方更进一步的交流 与合作。 【关键词】中日文化;差异及原因;促进跨文化交流
三尧总结语
在无垠长河中,中华文化先后孕育上下五千年,日本也深受我国思想 文化的影响,但随着其自身的发展与创新,固然也存在许多差异。在中日 两国的交流中,我们要尊重文化差异,增强文化自信,壮大本民族文化,促 进跨文化交流。
【参考文献】 [1] 赵鸿忠, 王建新. 文化溯源: 中日耻感文化之差异论析 [J].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8,34(06):124-128. [2]孙月红.从中秋节节俗看中日文化差异[J].现代交际,2018(02):117+116. [3]林毕红.中日筷子礼仪与文化差异[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17,34(04):176-177. [4]孙昕.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7(18):58+70.
二尧文化差异的原因探析
(一)文化起源及发展 中国文化起源于黄河流域,以华夏文化为基础。中国文化的兴起与 发展,大部分都是以黄河为中心,因此,黄河也是中国的母亲河。我国长 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传统文化发展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随着封 建社会的发展和秦始皇的一统天下,中国传统文化也作为封建君主加强 中央集权的需要应运而生,随之发展。 反观日本,则更加重视对外来文化的吸收,即广泛的吸收性,因为日 本自古就具有学习先进国家文化的强烈欲望与精神,比如隋唐时期,中国 国力昌盛无比,文化超前繁荣,以鉴真东渡为代表的中国僧侣将中国文化 带到了日本,同时又有大量遣唐使来中国学习。即使后来日本又吸收别 国文化,但其在文字,伦理道德等诸多方面已被中国文化深深影响。但随 着时代的演化,日本不断地创新,因此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看似相同,却 又处处体现着不同。 (二)地理环境 中国地广人多,自古便是一个资源大国,以农耕劳作为主。自奴隶社 会以来,中国历代的统治者都以农业经济为主,封建社会时期更是有重农 抑商的传统,而这种由国家主导的稳定的农业生产,则为中国传统文化的 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充分的经济基础,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固 有特征的形成,奠定了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中国传统文化,而中国北方游 牧民族和中原农耕民族的相互融合,则形成了中国文化的多样性和包容 性。在这样一个土地富饶,资源丰富,自给自足的地理环境下,国人很少会 为了生存而走向掠夺的道路,性格温顺而鲜少竞争,也缺少创造力。 日本文化则不然,不同于中国的农耕文明,日本是个岛国,四面环海, 航海技术发达与外界联系紧密,他们依托这种便利,在同浩瀚的海洋作斗 争、征服海洋的过程中,形成了勇往直前、百折不挠,不服输的坚强意志, 因为资源匮乏且地震频发,国民危机意识很强,他们认为通过掠夺可以寻 求安全感,这也解释了日本人对其他国家屡屡发生侵略战争的原因。 (三)促进跨文化交流 中日两国之间存在文化差异是必然,我们应当做的是求同存异,尊重 差异,和平共处,共同发展。 文化交流是双向导管,应当做到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 进步。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力,更是国家的软实 力,我们应当将本国精华文化推广到全世界,加强文化输出,积极参加文 化交流,壮大本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让中国文化在全世界大放异彩。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

浅析中日关系之间的文化交流作者:杨金鹏来源:《智富时代》2017年第01期【摘要】从亨氏的“文明冲突”到约瑟夫·奈的“软实力”,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不断上升,作用不断加强。

中日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有着各自的文化特点和悠久的文化交往历史,然而,现今中日两国之间许多不和谐因素影响了两国关系的发展,因此探寻中日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国际关系;文化交流;中日交流一、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因素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国际关系研究领域,文化因素作为“软实力”从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影响国际关系的传统变量中脱颖而出,有学者就说到,“没有人对此存在任何争议,即当今国际关系也同样是文化间关系。

” i文化作为国际交往中的一个维度在当代国际关系的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首先,文化因素是构成一国综合国力的组成部分。

约瑟夫·奈在《软实力》中说到,“当一国的文化中包含了普世价值观,其政策中推行的也是被他国认同的价值观和利益,那么双方也就会建立一种兼具吸引力和责任感的关系,该国得偿所愿的可能性也会相应大大增加。

” ii另外,一国长期形成的民族文化是决定一个民族凝聚力强弱的重要因素,而文化上的统一性又能增加民族整体的行为能力和社会结合程度,对各项物资要素本身产生制约作用。

iii其次,文化交流是国际行为体实现其目标的重要手段。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国际行为体通过各种文化形式,运用“魔弹理论”iv宣传自己的价值观和普世观,以进行文化渗透,控制和干预别国的内政,促使别国的政治经济按照自己的意愿发展。

再次,文化之间的差异和矛盾是造成国际冲突的原因之一。

由于国际社会主体都是各自民族历史文化条件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都有各自的处理国际关系的价值观,对于国际社会中的相关问题的不同认知往往成为造成国际冲突的重要诱因。

在伊斯兰原教旨主义分子看来,其他宗教尤其是基督教对世界的解读都是错误的,是对先知的侮辱,因此他们不惜发动恐怖主义事件,以消灭异教徒,建立所谓纯正的“伊斯兰国家”。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中日文化差异分析跨文化交际是指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之间的交流与互动,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文化交际越来越广泛地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在中日两个文化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礼仪在中日两国的礼仪方面,存在许多不同的习惯和规则。

比如,在中国,晚辈需要在长辈面前低头致意或者鞠躬,这被视为尊重长辈和表达自己的谦逊;而在日本,鞠躬也是一种表示尊重的方式,但是他们将鞠躬分为多种不同程度、不同角度的表示方式,以表达不同的情感和场合。

此外,在用餐时,日本人有非常详细的餐桌礼仪,需要注意用筷子的方式、吃柿子的时间、把鱼鳞盖在碗旁等等,而中国的比较随意,没有那么多具体的规定。

二、态度在中日两国文化中,对待事情和表现个人态度的方式也有所差异。

在日本,注重“面子”和尊重他人感受,他们通常不会直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不满意,而是通过委婉的方式和沟通寻求解决方案。

而在中国,往往更加直接开放,经常通过大声说话或者表现强烈的情绪表达自己的情感和立场。

此外,在日本,追求完美和细节的执着精神非常强烈,而中国则更加注重实用和现实效果。

三、时间观念时间观念也是中日两国文化的一大不同点。

在日本,时间被视为非常宝贵的资源,他们注重规律、高效的时间安排和管理,不会让别人等待,更常常会提前到会议地点。

而在中国,尤其是南方地区,则被赋予了更多的灵活和弹性。

比如,约定下午两点,实际上可能会到三点钟才开始,而且等待也是很正常和普遍的。

四、思维方式在中日两国的思维方式上,也存在着很多不同。

比如,在日本,大多数人都遵循着明确的一套目标分析、情感考虑、决策制定的思考模式,这样可以确保决策的客观性和合理性。

而在中国,很多人则更加习惯于依靠自身的直觉、经验和自信来决策,对于自己的直觉有比较强烈的信任感。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析仅仅是从宏观层面上来比较中日文化的不同点,实际上每个人的文化认知和主观经验都不尽相同。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人们的习惯和规则,认识相互理解和沟通的重要性,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欣赏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合作,方可获得最佳的合作效果。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间文化外交的历程与评析

中日建交以来两国间文化外交的历程与评析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加强媒体合作、促进信息交流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是指中国和 日本之间开展的以媒体为主要对象的 交流与合作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 新闻报道、电视节目、电影制作等方 面的合作与交流,旨在加强两国媒体 之间的合作和促进信息交流。
要点三
成果与影响
中日媒体论坛与合作项目对于加强两 国媒体之间的合作和增进信息交流具 有积极意义。这些项目不仅有助于提 高两国媒体的专业水平和相互了解, 还为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更多 的机会和平台。
发展阶段:1990-2000年
总结词:多元化发展、深度 交流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和日本经 济的高度发展,中日文化外 交得到了快速发展。两国之 间的文化交流开始呈现出多 元化和深度化的趋势。
1992年,中日两国政府共同 设立了“中日文化交流推进 委员会”,旨在加强两国间 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中日文化外交逐渐涵盖了艺 术、文学、教育、学术、体 育等多个领域,双方的文化 交流活动逐渐丰富多样,包 括艺术展览、文艺演出、学 术研讨、体育比赛等。
VS
教育交流
中日两国在教育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 化。例如,中国多所高校与日本著名高校 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开展学生交流项目 ,增进两国青年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媒体合作与报道
媒体合作
中日两国在新闻、影视等领域的媒体合作不断加强,为两国间的友好交往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例如, 中国中央电视台与日本NHK电视台的合作项目,共同制作纪录片并开展新闻报道方面的合作,增进了 两国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艺术展览
艺术展览是展示两国文化特色和艺术成就的重要平台。自建交以来,中日两国在艺术展览方面的交流日益密切 ,如在中国举办的“日本美术展”和在日本举办的“中国美术展”,都为两国间的文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

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1、加强跨文化沟通培训
为了更好地应对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双方企业需要加强跨文化 沟通培训。通过培训,使谈判人员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念和语言习惯等, 从而更好地进行沟通和协商。同时,在培训中还可以教授一些沟通技巧和策略, 以便谈判人员在谈判中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情况。
参考内容
内容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中日两国之间的商务交流与合作日益频繁。 然而,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不容小觑。本次演示将围绕中日文化差异 对商务谈判的影响展开讨论,旨在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跨文化谈判挑战,实现顺 利合作。
一、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 影响成因和特点
一、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成因和特点
三、如何在商务谈判中应对中日 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三、如何在商务谈判中应对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
在商务谈判中应对中日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加强沟通:在谈判前要充分了解对方的文化背景和需求,以便在谈判过程 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需求。同时要学会倾听,尊重对方的意见和看法,以 便更好地理解对方的需求和关切。
二、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具体影响实例
再以另一家中日合资企业的商务谈判为例。双方就合作方式进行商谈,中方 代表倾向于买断产品版权,而日方代表则希望采取授权经营的方式。由于双方的 商业习惯和思维方式不同,对合作方式的看法存在较大差异。这就需要双方在谈 判中充分了解对方的商业习惯和合作需求,以便找到更适合双方的合作方式。
四、进一步探讨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
总之,中日文化差异对商务谈判的影响不容小觑。
谢谢观看
2、提高语言能力
2、提高语言能力
由于中日两国语言习惯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提高语言能力是应对中日文化 差异的重要手段。在商务谈判中,双方都应尽可能使用本国语言,同时也可以考 虑聘请翻译或者使用翻译软件来帮助沟通和理解。此外,还可以通过学习和了解 日本次演示化和语言习惯,以便更好地与日本企业进行交流和合作。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

中日文化差异的比较与分析中日两国是东亚地区的两个重要国家,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虽然两国在地理位置上相邻,但在文化传统、民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却存在着许多差异。

本文将从社会结构、礼仪习俗、饮食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对中日文化差异进行比较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理解两国之间的文化差异。

一、社会结构中日两国的社会结构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明显,家族观念也较为浓重。

在传统观念中,家族是最基本的社会单位,尊重长辈、孝顺父母是中华文化的传统美德。

而在日本,虽然也有家族观念,但是社会等级观念较为淡薄,更注重个人的自由和平等。

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团队合作,强调集体主义,而在中国,个人主义的观念较为普遍。

这些差异在两国的社会组织和人际关系上表现得十分明显。

二、礼仪习俗在礼仪习俗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在中国,人们非常重视礼节,尊敬长辈和尊长让贤的风俗在中国十分普遍。

而在日本,人们更加注重细节和规范,对于礼仪习俗要求更为严格。

日本人会在进入别人家中时换上拖鞋,而在中国则较少有此习俗。

日本人在与人相互问候时会进行“bow”鞠躬的礼仪,而中国人则多以握手或者鞠躬来表示问候。

这些细微的差异展现了中日两国在礼仪习俗方面的文化差异。

三、饮食习惯中日两国的饮食习惯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饮食以米饭为主食,喜欢吃煲汤和炖菜,口味重油腻,喜欢吃辣。

在茶文化上,中国人更加注重茶道、茶艺和茶文化,而日本人更注重茶具和茶礼。

而在日本,传统饮食以寿司、生鱼片、烤鳗鱼等海鲜为主,口味偏清淡,偏好吃生食。

在相同的食材上,中日两国烹饪方式和口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

在吃饭礼仪方面,中国人一般使用筷子,而日本人则使用筷子和碗筷。

这些差异体现了中日两国在饮食习惯方面的文化差异。

四、价值观念在价值观念方面,中日两国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强调忠孝仁爱等美德,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在日本,强调忠诚、勤劳、谦逊和自律,在人际交往上更加注重规矩与礼节。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研究

中日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差异研究作者:宫文慧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18期摘; 要: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之间有很多相似的文化元素,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也各自衍生出不同的民族文化,孕育了不同的民族性格,因此跨文化交际时也会产生摩擦。

本文以日常生活中的典型跨文化交际场景为例,分析中日两国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中日;跨文化交际;案例;文化差异[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8--02跨文化交际的英文是“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或“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它指的是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进行的交际。

这里的不同文化背景的交际,既可以指不同国家之间,也可以指同一国家内不同语言和文化背景的人之间的交际。

由于历史原因,中日两国虽然在文化方面有诸多相似之处,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社会习俗、思维方式、价值感等诸多方面又产生了很多差异,跨文化交际中也时而会发生摩擦。

本文将以中日跨文化交际中易产生误解和冲突的典型场景为例,浅析两国的部分文化差异。

一.“木讷”而程序化的日本人遵守规则是日本人较为典型的民族性格。

但是对于程序的绝对尊崇也使得不少外国人觉得日本人过于木讷,不懂变通。

案例1.中国的A先生赴日出差入住了当地有名的一家酒店,退房当日打电话找工作人员上楼帮忙搬运行李,来的是一男一女,A先生眼看着瘦弱的女工作人员搬起自己所有的行李推着推车往下走,而男工作人员只在旁边跟随,于是捎带责备的语气问为什么不帮忙,男工作人员回答道,因为这是工作时间,我穿着工作服,她所在职位的工作就是搬运,而我的工作是在旁边跟随,如果在生活中我一定会帮她,但工作时间不可以。

B先生觉得日本人很不懂得变通。

案例2.不会日语的B女士去东京迪士尼海洋公园(东京的特色馆)玩,某一游船项目排队的人很多,虽然船通过传送带不断地经过上船处,但是入口的工作人员在没介绍完项目相关内容(包括注意事项外的宣传内容)前不会允许游客上船。

跨文化论文(浅析中日冲突的文化因素)

跨文化论文(浅析中日冲突的文化因素)

浅析中日冲突的文化因素摘要中国和日本是一水之隔的邻国,相互交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

根据现代同行的国际关系理论,国与国的关系首先是利益关系。

但文化因素也是影响国家关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文化因素尝尝与政治、经济、军事等因素不可分割地纠缠在一起,所以国与国之间的冲突也有文化层面的冲突。

文化,已成为当前研究有关国际关系、国际安全和世界经济等问题的著作中最时髦的概念,文化的重要性正日益突出。

现如今,中日关系敏感,文化冲突慢慢浮出水面并显得非常突兀,所以,走进日本了解中日外交、民俗上的典型差异显得尤为重要关键词文化差异中日外交民俗一、从民俗角度看中日文化冲突1.中国“尊天”习俗的根源与日本“敬祖”习俗的起源对比在中日两国传统文化中新年习俗是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在中国民间,普通百姓的崇天观念与皇家从来都一致。

民间的新年习俗中,“祭天”同样是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日本也有祭祀的风俗,与中国不同的是日本人祭祖而不是祭天。

在正月行事中,中日两国“尊天”与“崇祖”的差别是客观事实。

其实不仅在正月行事中,在整个信仰领域,中国人把天尊为最高的神,日本人则把祖灵视为最高的神。

日本人有时也谈天,但日本人心目中的天绝对没有中国人心目中天那份伟大的力量;中国人也敬祖,但祖先地位无法与天地相比。

中国人崇拜天,源于农业生产的实践活动,感谢天地对农业生产的帮助,祈求来年的福佑。

日本人信仰生命的根源在来生的神灵和祖灵中,通过它们的临时降临,人们的生活得以维持、持久。

2.从“家”看中日等级制度差异等级制度森严,是日本文化中的一大特色。

尽管等级制度是封建社会遗留下的产物,许多国家都受等级制度的影响,但是没有一个国家像日本那样,即使在如今这样的民主社会,等级制度还是遍布社会的各个角落,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

“家”这个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日本都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的家是机遇同一祖先的生命扩大的同类意识,是把有形无形的资产“凑在一起”的组合。

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

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核心提示:中日邦交恢复正常以来,中日关系总体上是朝着积极的方向前进,但过程却迂回曲折。

至此,大多数学者都是从其特殊的政治,经济,历史来研究中日关系的发展进程。

随着国际间交往的日益加深,在两国关系的处理上,这些因素背后的深层次文化因素越来越受到重视。

本文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在吸收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中日的文化差异来研究中日关系交往中的问题,并对中日关系健康良好发展给出自己的见解。

一、历史悠远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1.1孕育中国文化的地缘因素中国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黄河流域是中国文化的摇篮,自古以来,中国统治者大多依托黄河,深居内陆,对外交往相对较少,这样一种半封闭的大陆大河环境,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以贯之的发展系统。

而黄河流域有利的农耕地理条件是中国地缘文化产生的主要根源。

良好的农耕条件,致使统治者向来重农轻商,“民以食为天”成为统治者的执政政绩的唯一考核标准,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给自足的家庭生产方式成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亘古不变的生活和生存方式。

因此中国文化的一系列传统特征就由此派生出来。

由于中国古代文明的辉煌远远超过了周边大陆国家,而对更远的海洋国家一直以来知之甚少,随着所谓的“九州”观、“天下”观逐渐膨胀,使得其以“天朝上国”自居。

这种既然没有外敌压迫的紧迫感,又没有物质缺乏的困境感,那么中国人所具有的温和、平实、“兼爱、非攻”、求安定的性格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居乐业”,以及对和平的渴望自古就移植于农业民族的中国人身上。

1.2概说中国文化的特点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使得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底蕴,在这里,结合孕育中国文化的地缘因素,来概说一下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

第一,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

道家、儒家、法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政治思想主张。

道家提倡“顺乎自然,无为而治”,儒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法家主张实行法治,强调暴力统治。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

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并探讨这些问题如何影响当前和未来的中日关系。

具体而言,文章将分析中日两国在历史认知、历史教育、历史遗留问题等方面的分歧和争议,揭示这些问题的根源及其对两国关系的潜在影响。

通过深入剖析历史问题,文章将提出改善中日关系的途径和方法,以推动两国关系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

二、历史回顾中日关系是中国与日本之间的重要关系之一。

在历史上,两国之间经历了多次波折和挑战,但也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和友好往来。

在中日关系的各个时期,双方都积极推动和平、友好、合作的关系发展。

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政治分歧等原因,两国之间的关系也曾一度陷入紧张和冲突。

在中国方面,我们始终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致力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同时,我们也愿意与日本一道,共同探讨如何在新时代下推动中日关系实现更大发展。

在日本方面,虽然历史遗留问题尚未得到彻底解决,但日本政府一直强调重视中国的大国地位和作用,希望与中国建立更加平等、互利、友好的关系。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复杂而敏感的话题。

我们需要以客观、公正的态度看待历史事实,坚持通过对话协商解决问题;同时也需要加强相互理解和信任,推动两国关系不断向前发展。

三、当前争议点中日两国在历史认知上存在差异。

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歪曲和掩盖历史真相,否认南京大屠杀等侵略行为,这不仅是对历史的亵渎,更是对人类良心的背离。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两国之间的信任关系,阻碍了双方正视和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中日两国在领土争端和文化差异上也存在分歧。

日本政府企图侵占中国钓鱼岛等岛屿,这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侵犯,也是对两国关系的严峻挑战。

由于历史文化背景的不同,两国民众对于一些历史事件的理解也存在差异,这也加剧了双方关系的紧张程度。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中日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中日关系也面临着来自国际社会的压力。

一些西方国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频频炒作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试图从中渔利。

中日文化的差异与相互理解

中日文化的差异与相互理解

中日文化的差异与相互理解作者李忠富在新世纪全球化的浪潮中,国际形势一方面多极化在加速,这利于大国之间的制衡和协调,构筑和平与发展的政治、经济新秩序;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在发展,这可以促进国际关系的调整。

对其中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日两国发展睦邻友好关系逐步形成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稳定与繁荣的重要因素,从某种意义上说,中日关系已经成为影响亚太及至世界的中日关系,对国际关系的发展也带来巨大干扰。

长期以来,中日关系错综复杂,有太多的问题夹杂中间,包括侵华战争、南京大屠杀等历史问题,台湾、钓鱼岛等领土主权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朝鲜核问题和经济问题,还有美国态度、日本民意和右翼掣肘等因素,无不牵动着中日的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政策。

诸多敏感问题也迫使两国文化潮流激荡变化,中国人和日本人的相似而不同之处,如稍有不注意就可能发生误解,这便需要从根本上了解中日的“异文化”。

半封闭的大陆大河环境,使得中国古代文化始终保持着独立的、一以贯之的发展系统,形成历史悠远而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

几千年的古老文明使中国文化有着深厚底蕴,结合孕育中国文化的地缘因素,中国文化的主要特点:第一,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其提倡德政、礼治和人治,强调道德感化,要求和为贵、中庸之道、和而不同的政治思想,厚德载物、兼容天下的政治价值取向。

第二,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和合”人文精神是“和合文化”的核心,集中体现了“仁爱、和谐、诚信、中庸”等伦理思想,又更加系统地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自然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梁启超曾言:“海也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也。

陆居者以怀土之故,而种种之累生焉。

”日本作为典型的海洋国家,海洋性地理环境是日本地缘文化产生的基本生态条件。

由于日本岛屿或半岛腹地较狭窄,物质资源匮乏,气候的变幻莫测等都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海洋民族的生存毅力,于是征服海洋、征服自然的斗志融入了他们的血液之中,形成了勇猛、开放、外向、尚勇好战的民族性格和“岛国人民的危机意识”。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分析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分析

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分析九一八事变是指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东北的行动。

这一事件对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外交动态、中日关系的变化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九一八事变前的外交动态在九一八事变之前,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相对较好。

1922年,中日签订了《中日修好条约》,明确了两国的领土和主权。

此后,中日两国在经济、文化等领域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然而,随着日本国内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日本对中国的侵略野心逐渐显露。

二、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关系的变化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的外交关系急剧恶化。

日本军队占领了中国东北,并建立了伪满洲国。

这一行动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和谴责,中日两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升级。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同时积极抵抗日本侵略。

三、影响中日外交关系的因素九一八事变后,中日外交关系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是导致九一八事变的主要原因。

这一势力在日本国内的影响力日益增强,对中国的侵略成为其实现军国主义野心的手段。

其次,国际形势的变化也对中日外交关系产生了重要影响。

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际社会正处于经济危机和政治动荡的时期,各国的外交政策都受到了影响。

再次,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也对中日关系产生了一定影响。

中国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通过外交手段向日本施加压力,使日本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谴责。

四、九一八事变对中日外交关系的深远影响九一八事变对中日外交关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一事件使中日两国的关系陷入冰冻状态。

日本的侵略行动导致两国之间的互信减少,矛盾进一步加深。

其次,九一八事变也导致了中日两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对立。

中国政府通过外交手段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使日本受到了一定的国际压力。

这一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关注,使日本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受到了严重损害。

总结起来,九一八事变前后的中日外交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丌同儒学思维下的中日矛盾
在中国人的道德意识中, “仁”是凌驾亍 一切道德乊上的美德,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而日本人的道德意识中,作为武士阶级的伦 理观念,特别强调的是“忠”的精神,要求臣对 君做到“君言臣承”、“承诏必谨”,这就决定 了其最高的伦理地位,关亍是非判断是十分模糊 的。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因此日本人的耻感意识丌是自律性的,而是基亍 外力压迫的他律性的,而丏,日本人对耻辱的恐惧使 他们对耻辱不否的关注远胜过对善不恶的重视。 中国文化虽同属亍“耻感文化”,但众所周知, 中国人爱面子,重名义和顾面子的思想数千年来乊支
配着中国人的心理和行动。中国人的耻感意识强调自
觉性、自律性,丏善恶分明。
形势乊下,我们更应该注意到由中日文化差异引起 的中日关系収展的问题,而丏这种差异以后可能会 越来越被放大。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今天,少数日本右翼政治势力的活动,引起了中
国人民的愤怒和警惕。如果丌能及时匡正被别有用心 的日本右派歪曲了的中国形象,敌视中国的思潮的蔓 延终将妨碍两国关系的健康収展。
第三部分:外交展望
耻感文化
虽然学者们习惯把中国和日本都纳入 “耻感文 化”类型。但虽同为“耻感文化”,中日乊间也有 很大的丌同。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在日本文化里,有着浓厚的“耻感意识”,这种 耻感意识是基亍对预想的坏评价的恐惧而产生的。丌
是源亍个人内心的自我谴责,而是収亍对别人批评的
担心;丌是自我内心罪恶感的约束,而是基亍对蒙叐 耻辱的恐惧。
文化差异
外交现状
外交展望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和而丌同”不“集团主义”的 外交政策
“和合文化”的特性,决定了中国外交政策 的“和而丌同”。封建时期,虽以“天朝上国”自居, 但是不周边国家和平相处,遵从礼数,没有凌辱过任
何小国。进入新丐纨,中国政府仍然采叏“和而丌同”
的外交政策。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中日文化差异对中日外交关系的影响
小组成员: 李阳
张安琪
国晨晨
王俊荷
文化差异
外交现状
外交展望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地缘因素
中国是一个大陆型的国家,对外交往相对较少, 半封闭的大陆大河环境,形成独立的、一以贯之的文 化发展系统。
日本四面环海,故战略选择自然以开发海权为主。由于 国土陆地面积狭小,促成了人们朝海外开拓的野心。形成了
史教科书及日本政府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等否认侵略 历史、为侵略戓争翻案的行彿,是叐日本国民“缺乏恒 定的是非标准”和“把名誉看得比正义、普行更为重要” 的传统文化意识的影响。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中日两国在外交 上虽然都审时度 势 収言谨慎 , 但日本的态度更 为暧昧。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中日耻感意识内涵的差异,使得双方在许多事 物特别是历史问题上表现出巨大分歧。例如,直到 今天,许多日本人对戓争责任和戓犯的态度暧昧, 但中国人则对那场强加的戓争和日本人戓争罪行一 直无法释怀。 所以,中日外交的问题,大多是历史问题。
文化差异
外交现状
外交展望
第三部分:外交展望
影响中日关系収展的因素是各方各面的。在新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外交方面,日本人通常把丐界上的国家按实力排序, 针对丌同实力的国家采叏丌同态度。他们认为,弱者服
从强者,强者支配弱者实属天经地义。纵观日本近代以
来的外交史,日本总是丌断调整其外交政策,不当时实 力最强者结盟,幵对它们俯首帖耳。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WW1日英同盟—WW2日德同盟—NOW日美同盟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等级制度
在日文中有“各安其位”一词。日本人信赖幵 依赖秩序和等级制。日语中也区分得很明确,丌同辈 分戒者性别的人用语是丌同的,人们相信只要遵守行 为规范,就会获得安全。 这样的等级意识,在对外关系中,使日本人很难有 平等意识。要么认为高人一等,要么认为低人一筹,这 都无法形成良好的国家关系。
日本的“和”文化虽也来源亍中国的儒教文化,但不 中国儒教文化主张的“和而丌同”相区别,日本的“和” 文化是建立在强调高度同质性的基础乊上,是以牺牲多样 性和首创精神为代价的。丌接叐异类,排斥个性。这就使 得日本武士道精神具体表现为“忠”,无比与一的忠诚, 而对“仁”的考虑倒是其次了。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在中国,虽然也曾长期存在等级制度,但中国人的 等级意识幵丌像日本人那样强烈丏具有内在自収性,幵 丏经过了近半个丐纨的观念进化,现在的中国人思想中 更多的是平等观念,这丌仅体现在人不人的交彽中,同 样也会自然而然用它来观察国际关系。这势必产生不日 本人丌同的看法。
第二部分:外交现状
因此,中日两国首先要改发一些自己的价值判断
偏差,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积极通过对话,互访的交
流方式,“求同存异”,才能丌断加强中日两国对彼此 的文化了解,减少中日乊间的纠纷不摩擦,使两国关系 朝更健康的方向収展。
谢谢 ありがとう
7/24/2013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这些文化差异的特点典型表现 在两国外交中就是:两国对侵略戓 争持戔然相反的态度。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中国人认为,日本収动的侵略戓争,是 非正义戓争,日本必须就此作深刻而彻底的 反省和道歉。
而一部分日本人却认为它只是一项 失败了的“事业”。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因此,对日本政府批准出版篡改侵略历史的中学历
勇猛、开放、尚勇好战的民族性格。同时也造就了日本民族
对外扩张侵略的民族目标。
第一部分想为中国文化 ·吸收性和创新性是日本
的核心
·"和合文化"是中国文
文化的典型特彾
集团主义是日本文化的
化的集中体现
集中体现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儒家思想为中国文化的核心
儒家提倡德政、
礼治和仁治,
强调道德感化。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和合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集中体现
集中体现在了中国儒家的“仁爱、和谐、诚信、
中庸”等伦理思想中,更加系统地来强调人不自然 的和谐、人不人乊间的和谐以及自然不自然乊间的 和谐等。
第一部分:文化差异
集团主义是日本文化的集中体现
强调个人以集团的共同利益为出収点。但只是集 团内的协调,对集团外幵丌存在协调关系,所以实质 是以集团形式表现的利己主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