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练人教版高一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原理和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天练人教版(2019)高一必修1第五章第3节细胞呼吸的

原理和应用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可准确地判断储存的小麦种子的细胞呼吸方式的方法是

A.有无二氧化碳的生成B.热量产生多少

C.有机物的消耗量D.O2消耗量和CO2生成量的比值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在正确操作的情况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d瓶加入的酵母菌培养液等量且种群密度相同

B.a瓶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CO2

C.e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慢于c瓶

D.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c、e两瓶中是否含有酒精

3.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A.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B.实验中的甲装置需要40℃的温度,乙装置需要0℃的温度

C.甲装置需要不停的送入新鲜空气

D.A瓶中加入NaOH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

4.如图是线粒体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部分是②③

B.图中含有DNA的部位是②

C.有氧呼吸释放能量最多的一步是在③上进行的

D.③④上所含的蛋白质种类相同

5.下图表示细胞有氧呼吸的过程,其中①-③代表有关生理过程发生的场所,甲、乙代表有关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和③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内膜和线粒体基质

B.①和②所含酶的种类相同

C.②和③都能产生大量A TP

D.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

6.关于无氧呼吸和有氧呼吸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

A.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在第一、二阶段生成[H]

B.有氧呼吸有CO2产生,无氧呼吸无CO2产生

C.有氧呼吸在三个阶段均放出能量,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酶完全不同

7.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发酵和无氧呼吸为同一概念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施肥的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D.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有利于果蔬储藏

9.细胞呼吸原理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下表中有关措施与对应的目的不恰当的是( )

A.A B.B C.C D.D

10.检测酵母菌的发酵是否产生了酒精的试剂是

A.双缩脲试剂B.斐林试剂

C.溴麝香草酚蓝溶液D.重铬酸钾溶液

11.慢跑和激烈奔跑,在消耗同样多的葡萄糖的情况下,产生的能量比较多的是A.慢跑B.激烈奔跑

C.同样多D.无法判断

1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实验装置,锥形瓶装有正常生长的酵母菌及足量培养液,试管装有溴麝香草酚蓝溶液,从阀门通入的空气已去除CO2,实验过程其它条件适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打开阀门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则通入锥形瓶的O2属

于无关变量

B.若关闭阀门进行实验,在酸性条件下,可用重铬酸钾检测锥形瓶的培养液中是否有乙醇产生

C.若打开阀门,在不同温度下进行实验,试管溶液颜色变化所需的时间越短,则表明酵母菌在所处温度下的有氧呼吸越旺盛

D.若关闭阀门,以乳酸菌替代酵母菌进行实验,试管中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13.如图表示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化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①、②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用18O标记葡萄糖,则产物水中会检测到18O

D.图示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

14.有氧呼吸过程中的CO2产生于

A.丙酮酸分解时

B.葡萄糖刚要分解时

C.ADP形成ATP时

D.还原氢和氧结合成水时

15.把鼠的肝细胞磨碎后高速离心,细胞匀浆分成a、b、c、d四层。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 TP产生,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则c层必定含有:①线粒体②核糖体③细胞溶胶④ADP

A.①和③B.②和④C.①和④D.②和③16.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实际生活中的相关应用说法正确的是()

A.利用乳酸杆菌发酵生产酒精需要密闭发酵罐让乳酸杆菌进行无氧呼吸

B.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酒精对细胞有伤害

C.破伤风杆菌进行有氧呼吸,受伤后的伤口要及时清理、敷药

D.农田定时排水和松土均是为了使植物根进行有氧呼吸而提供更多能量

17.“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古人为了吃到鲜荔枝,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现在当代有关粮食、水果的保存方法正确的是()

A.粮食、水果应该在无氧条件下保存,以抑制有氧呼吸消耗有机物

B.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保存粮食、水果在零下低温保存效果好

C.水分会促进细胞呼吸,粮食、水果应该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

D.粮食、水果释放CO2最少时对应的O2浓度是二者保存的最适O2浓度

18.右图是线粒体结构模式图,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CO2的形成发生在

A.③

B.④

C.②

D.①

19.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D.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20.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包扎伤口时,为了避免空气中微生物感染伤口,要用不透气的消毒布包扎严实B.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淀粉、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可以生产味精

C.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否则水稻幼根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酒精使其腐烂

D.提倡慢跑有氧运动的原因之一是避免肌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21.为了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某同学将实验材料和用具按如图所示安装好。以下关于该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两组实验探究的分别是酵母菌在有氧、无氧条件下的呼吸方式

B.加入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的CO2

C.甲、乙两组中澄清的石灰水都变浑浊,乙组浑浊程度更大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

二、实验题

22.如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A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写出连通后D瓶中的反应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

23.下图是真核细胞内呼吸作用过程的图解,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物质X是______________。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______________。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内不能进行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______________(填序号)过程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_________________的吸收。

参考答案

1.D

【详解】

若无O2消耗,可推测其只进行无氧呼吸;若O2消耗量等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只进行

有氧呼吸;若O2消耗量小于CO2生成量,可推测其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呼吸作用的相关内容,意在考查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2.D

【解析】

【分析】

1、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

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实验的单一变量是否通入空气,则甲装置是有氧呼吸装置,乙装置是无氧呼吸装置,有氧呼吸装置需要将空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无氧呼吸装置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澄清石灰水,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两个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检测二氧化碳的产生。

【详解】

A.实验的单一变量是是否通入空气,b、d瓶加入的酵母菌培养液等量且种群密度相同,这

是对无关变量的控制,A正确;

B.a瓶中装的是氢氧化钠溶液,用于除去空气中的CO2,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B正确;

C.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多于无氧呼吸产生的,故e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速度慢于c瓶,C正确;

D.实验结束后可以通过在b、d两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验,观察颜色是否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来检测是否产生了酒精,D错误。

故选D。

3.B

【分析】

分析实验装置图: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A中加入的是NaOH,

作用是吸收空气中CO2;B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C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是检测呼吸产生

的二氧化碳。

乙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实验装置,其中D瓶中是酵母菌培养液;E瓶是澄清石灰水,目的也是检测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

【详解】

A.C瓶和E瓶都会变浑浊,说明酵母菌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又可以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酵母菌适宜生存的温度在18℃~25℃之间,B错误;

C.甲装置是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因此需要不停的送入新鲜空气,C正确;

D.A瓶中加入NaOH溶液是为了吸收空气中CO2,以排除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干扰,D正确。故选B。

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4.D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①是线粒体内外膜之间的腔,②是线粒体基质,③是线粒体的内膜,④是线粒体外膜;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部位是内膜和基质,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线粒体的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

【详解】

A.线粒体中含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的部位是内膜和基质,即图中的②和③,A正确;

B.线粒体中的DNA分布在线粒体中的基质中,B正确;

C.线粒体内膜上发生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此阶段释放能量最多,C正确;

D.线粒体外膜和内膜的功能不同,故所含蛋白质的种类不同,D错误。

故选D。

5.D

【分析】

本题考查有氧呼吸,考查对有氧呼吸过程的理解,解答此题,可根据图中三个阶段的原料或产物判断其生理过程,进而确定其发生场所。

【详解】

A、D.有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首先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和[H],然后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在线粒体基质被分解为二氧化碳和[H],[H]最后在线粒体内膜和氧结合生成水,据此可知①、②和③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甲、乙分别代表丙酮酸、[H],A项错误,D项正确;

B.①和②发生的生理过程不同,所含酶的种类不同,B项错误;

C.①和②产生少量ATP,③产生大量A TP,C项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

(1)明确有氧呼吸三个阶段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及能量释放情况。

(2)根据酶的专一性判断不同生理过程需要不同的酶催化。

6.C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 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乳酸)

【详解】

A.有氧呼吸在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均生成[H],而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生成[H],A错误;

B.有氧呼吸和产酒精的无氧呼吸均有CO2产生,B错误;

C.有氧呼吸在三个阶段均放出能量,无氧呼吸仅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C正确;

D.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只有第一阶段的酶相同,D错误。

故选C。

7.C

【分析】

1、蛔虫生活在人体的消化道内,长期的缺氧环境选择了蛔虫无氧呼吸的能力,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因为没有线粒体有氧呼吸的场所,故可知其呼吸方式为无氧呼吸,便于其更好的运输氧气给机体的各个组织细胞;人体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

2、酵母菌、乳酸菌等微生物的无氧呼吸也叫发酵。产生酒精的叫酒精发酵,产生乳酸的叫乳酸发酵。

【详解】

A.蛔虫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缺氧,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A正确;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无细胞器,也只能进行无氧呼吸,B正确;

C.人体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无CO2生成,C错误;

D.无氧呼吸对于微生物习惯上叫发酵,对于动植物就叫无氧呼吸,只是叫法上的不同,本质相同,D正确。

故选C。

【点睛】

学会用适应性的观点是解答本题是正确答题的关键!

8.B

【分析】

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主要有温度、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氮气浓度等)、水分等,在保持食品时,要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所以水果蔬菜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一定湿度的环境,而粮食保存需要低温、低氧和干燥的环境。

1、用透气纱布或“创可贴”包扎伤口:增加通气量,抑制致病菌的无氧呼吸。

2、酿酒时:早期通气--促进酵母菌有氧呼吸,利于菌种繁殖,后期密封发酵罐--促进酵母菌无氧呼吸,利于产生酒精。

3、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4、稻田定期排水:促进水稻根细胞有氧呼吸。

【详解】

A.施肥的同时结合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A正确;

B.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不能提高产量,B 错误;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C正确;

D.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降低细胞呼吸速率,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有利于果蔬储藏,D正确。

故选B。

【点睛】

掌握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能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生物学问题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9.B

【分析】

1、如果种子含水量过高,呼吸作用加强,使贮藏的种子堆中的温度上升,反过来又进一步促进种子的呼吸作用,使种子的品质变坏。

2、温度能影响酶的活性,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储存蔬菜、水果。

3、农耕松土是为了增加土壤中氧气的含量,加强根部的有氧呼吸,保证能量供应,促进矿质元素的吸收。

【详解】

A、种子的贮藏,必须降低含水量,使种子处于风干状态,从而使呼吸作用降至最低,以减少有机物的消耗,A正确;

B、乳酸菌为厌氧菌,制作酸奶时应密封,B错误;

C、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可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但温度不能太低,否则会冻坏水果,C正确;

D、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的理解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析生物学现象的能力,属于中档题。

10.D

【解析】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物质的鉴定。酒精的鉴定试剂是酸性重铬酸钾,酒精遇到酸性重铬酸钾,

溶液会从橙色变为灰绿色,答案为D。

11.A

【分析】

【详解】

慢跑时,肌细胞主要进行有氧呼吸,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大量的能量。激烈奔跑时,肌细胞耗O2过多,而O2供应有限,所以要进行部分无氧呼吸,此时葡萄糖分解不彻底,释放能量较少,A正确。

故选A。

12.D

【详解】

A.若探究温度对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影响,温度属于自变量,而O2属于无关变量,故A正确;

B.关闭阀门,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可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故B正确;

C.试管颜色变化时间越短,说明产生的CO2速率越快,从而说明该温度下有氧呼吸越旺盛,故C正确;

D.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不能产生CO2,不能使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色,故D错误。

故选D。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3.A

【分析】

有氧呼吸的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释放少量能量;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释放大量能量。

【详解】

A、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物质①是H2O,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物质②是O2,A正确;

B、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因此产生[H]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

C、根据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18O 的葡萄糖中的18O 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18O 的丙酮酸中的18O 到了二氧化碳中,即18O 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产物水中不会检测到18O,C错误;

D、植物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不需要光照,有光无光均可进行,D错误。

故选A。

【点睛】

14.A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 TP)

【详解】

由分析可知:

A.丙酮酸分解时,在这一阶段丙酮酸分解产生CO2,A正确;

B.葡萄糖分解的产物是丙酮酸和还原氢,B错误;

C.ADP形成ATP时不产生二氧化碳,这一过程发生在有氧呼吸三个阶段中,C错误;

D.还原氢和氧结合成水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没有二氧化碳生成,D错误。

故选A。

15.C

【分析】

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细胞质基质,产物是丙酮酸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产物是二氧化碳和[H],并产生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产物是水,同时产生大量的能量。

【详解】

往c层加入葡萄糖,没有CO2和ATP产生,说明c层不含细胞质基质;再加入丙酮酸后,马上就有CO2和ATP产生,说明该层含有线粒体,ADP等成分。

综上所述,A、B、D均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16.D

【详解】

A.乳酸杆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而不是酒精,A错误;

B.人长时间剧烈运动导致肌肉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是乳酸而不是酒精,B错误;

C.破伤风杆菌进行无氧呼吸,所以受伤后的伤口浅层需要消毒和包裹纱布,抑制其无氧呼吸,C错误;

D.农田定时排水和松土,均是为了使植物根进行有氧呼吸而提供更多能量,以防植物根细胞因缺氧而进行无氧呼吸,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7.D

【详解】

A.在无氧的条件下保存,无氧呼吸旺盛,会大量消耗有机物,应该在低氧下保存,A错误;

B.低温抑制酶的活性,从而抑制细胞呼吸,保存粮食、水果在零上低温,零下低温会冻伤水果,B错误;

C.水分会促进细胞呼吸,粮食应该保存在干燥的环境中,而水果无水会不新鲜,C错误;

D.粮食和水果释放二氧化碳最少时,分解有机物最少,所以此时对应的O2浓度是二者保存的最适O2浓度,D正确。

故选D。

考点: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18.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图示为线粒体结构模式图,其中①是线粒体外膜,②是线粒体内膜,③是内膜折叠形成的嵴,④是线粒体基质。

【详解】

在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与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该过程发生于线粒体基质中,故选B。

19.C

【详解】

A.无氧呼吸第一阶段产生的[H]与丙酮酸参与第二阶段的反应,最终无[H]积累,A错误;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氧结合生成水,B错误;

C.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第二阶段无能量的释放,C正确;

D.葡萄糖不能进入线粒体,进入线粒体的是丙酮酸和[H],D错误。

故选C。

【定位】

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点睛】

本题是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先梳理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具体过程,然后根据选项描述分析综合进行判断。

20.A

【详解】

A.由于氧气的存在能抑制厌氧病菌的繁殖,所以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包扎伤口,可以避免厌氧病菌的繁殖,从而有利于伤口的痊愈,A项错误;

B.在一定条件下,利用淀粉、谷氨酸棒状杆菌以及发酵罐,可以生产味精,B项正确;

C.稻田需要定期排水,如果稻田中的氧气不足,水稻根部会因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大量酒精的毒害作用,而使根系变黑、腐烂,C项正确;

D.提倡慢跑等有氧运动,原因之一是人体细胞在缺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积累大量的乳酸,会使肌肉产生酸胀乏力的感觉,D项正确。

故选A。

21.C

【详解】

A.由于甲组左侧连接气泵,通过不断通入空气,进行有氧呼吸,可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乙组没有空气通入,用于探究酵母菌的无氧呼吸,A项正确;

B.装置甲中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的作用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的干扰,B项正确;

C.由于有氧呼吸过程中一分子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能释放6分子的CO2,而无氧呼吸只释放2分子的CO2,因此,相同时间内甲组浑浊程度更大,C项错误;

D.乙组中B瓶先封口放置一段时间的目的是耗尽瓶中的O2以形成无氧环境,D项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结合实验装置图,考查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实验装置图的正确分析,要求考生理解和掌握该实验的原理,明确图中各种试剂的作用和不同呼吸方式产物的差异。

22.NaOH溶液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消耗掉D瓶中的氧气,确保E瓶中检测到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C6H12O6───→2C2H5OH+2CO2+少量能量

【分析】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原理:酵母菌为兼性厌氧型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H2O和能量,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酒精和少量能量;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黄,二氧化碳也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是否变浑浊来检测,也可根据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来检测二氧化碳产生的多少;利用酒精能使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橙色变成了灰绿色来检测。

实验设计:本实验是对比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氧气的有无,因变量是呼吸方式的不同。

(1)A瓶中加入NaOH溶液的目的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2)C、E瓶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有CO2产生时溶液变浑浊)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有CO2产生时溶液颜色由蓝变绿再变黄)检测CO2的产生。

(3)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此后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中的CO2是酵母菌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4)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CO2,并释放少量能量。

【点睛】

理解实验的原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实验装置中各个瓶子的用途是本题的重要考查点。23.O2黄色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⑤人体缺乏该过程所需的酶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③无机盐

【分析】

1、有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6H2O→酶20[H]+6CO2+少量能量(2ATP)

第三阶段: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这一阶段需要氧的参与,是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的。

反应式:24[H]+6O2→酶12H2O+大量能量(34A TP)

2、无氧呼吸的过程:

第一阶段:在细胞质的基质中。

反应式:1C6H12O6(葡萄糖)→酶2C3H4O3(丙酮酸)+4[H]+少量能量(2ATP)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

反应式:2C3H4O3(丙酮酸)+4[H]→酶2C2H5OH(酒精)+2CO2

或2C3H4O3(丙酮酸)+4[H]→酶2C3H6O3(乳酸)

细胞呼吸过程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过程,释放的能量少部分转移到ATP中,实现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向ATP中活跃化学能的转变,绝大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3、土壤松土,促进根细胞呼吸作用,有利于主动运输,为矿质元素吸收供应能量

(1)物质X是O2。物质Y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发生的颜色变化为由蓝色变成绿色再变成黄色。②和⑤过程中物质Y产生的场所分别是线粒体基质和细胞质基质。

(2)人体内不能进行⑤(填序号)过程,原因是人体缺乏该过程所需的酶。

(3)在细胞呼吸过程中,实现的能量转换是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活跃的化学能储存在ATP中。

(4)花盆里的土壤板结后,需要及时松土,其目的是促进③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进行,从而产生大量能量,有利于无机盐的吸收,无机盐的吸收需要消耗细胞呼吸产生的ATP。【点睛】

熟练掌握细胞呼吸的原理,学会用细胞呼吸的原理去解决实际问题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