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是否有法定监护人,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 - 副本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什么?
法定监护人的顺序是什么?法定监护人针对所需监护的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种类分为两种,一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二是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尽管这两种监护人存在差别,但是其二者的法定监护人的顺序都是依照由亲到疏的顺序进行排练的,如果有配偶,那么配偶就是第一位法定监护人,而朋友或其他组织则是最后一位法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针对所需监护的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的种类分为两种,一是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二是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
尽管这两种监护人存在差别,但是其二者的法定监护人的顺序都是依照由亲到疏的顺序进行排练的,如果有配偶,那么配偶就是第一位法定监护人,而朋友或其他组织则是最后一位法定监护人。
依照《民法通则》第16条第2款的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
依照《民法通则》第17条第1款的规定,成年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的范围和顺序是:(1) 配偶;(2)父母;(3)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
此款所指其他近亲属,指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法定监护人的设立顺序,既可保护在先顺序人的身份利益,又可防止其规避监护义务。
同时允许监护人依其协议决定何人实施监护,这就是顺序的制度价值所在。
在诨解法定监护人的顺序规定时应注意以下两点:1.在先顺序人优先于在后顺序人担任监护人。
但是,此顺序可依监护人的协议加以变更。
2.在先顺序人为二人以上时,既可全体同作监护人,也可依其协议只由部分人做监护人。
▲法定监护人的设立法定监护人的设立,依其方式,可以划分为当然设立、协议设立和公权力指定设立。
1.当然设立,指第一顺序人全体作监护人。
2,协议设立,可分四种情况:当第一顺序人为二人以上时,经其协议,只由其中一部分人作监护人。
经各顺序人协议,由第二顺序人作监护人。
经精神病人监护人各顺序人协议,只由第三顺序人或第四顺序人作监护人。
安全监护人知识题库
安全监护人知识题库1. 为什么需要安全监护人?答:安全监护人是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和权益,监督和管理未成年人的行为,为未成年人提供必要的保护和指导。
2. 安全监护人的职责是什么?答:安全监护人的主要职责包括保护未成年人的生命安全、身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监督和管理未成年人的行为,提供必要的安全教育和指导,维护未成年人的权益。
3. 未成年人的监护权是谁负责行使?答:未成年人的监护权由父母或法定监护人行使,他们有权决定孩子的生活、教育、医疗等事务。
4. 什么是法定监护人?答:法定监护人是指按法律规定具有监护权的人,通常是父母或法定扶养人。
5. 什么是安全教育?答:安全教育是指向未成年人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增强其自我保护能力的教育活动。
6. 安全监护人应如何进行安全教育?答:安全监护人应根据未成年人的年龄和发展水平,定期向他们传授安全知识和技能,教育他们如何正确应对各种危险情况,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答:未成年人在互联网上应该注意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泄露或接受陌生人的信息,不相信网络上的不实信息,避免上网成瘾等安全问题。
8. 安全监护人应如何保护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答:安全监护人应定期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安全教育,监督和管理他们的上网行为,教育他们正确使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避免接触不良信息和陌生人。
9. 安全监护人应如何防范未成年人的溺水事故?答:安全监护人应对未成年人进行水上安全教育,尤其是游泳安全知识和技能,监督和陪同他们进行水上活动,确保他们的安全。
10. 安全监护人应如何防范未成年人的交通事故?答:安全监护人应对未成年人进行交通安全教育,教育他们正确过马路的方法和规则,监督和管理他们的交通行为,确保他们的交通安全。
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
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保护被监护人身心健康、照顾其生活、对其进行教育并代理其从事民事活动等。
根据民法规定,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成年的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一、监护人员的主要职责是什么?监护人的主要职责:1、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防止其生命健康权被不法侵害;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保证被监护人在生活方面的基本需求;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保证其财产不受不法侵害。
为被监护人的利益可以处分其财产;4、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5、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保证被监护人的身心发育和成长;6、代理被监护人进行诉讼。
二、哪些人可以成为监护人?监护人是指对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的人的人身、财产和其它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
一般来说,未成年人、精神病患者及其他有严重精神障碍的人,都应设置监护人。
我国《民法总则》规定的监护人有以下三种情况: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包括、成年子女、配偶、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和朋友。
这些人虽然与近亲属不同,没有必须担任监护人的法律上的义务,但是,有些是自愿承担监护责任的,经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同意,可以担任监护人。
如果没有上述监护人,则由社会和国家负责,由所在单位或者居委会、村委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三、哪些情况下需要指定监护?1、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
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2、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
监护人要求及职责
监护人要求及职责监护人是指在法律范围内负有对未成年人进行照管、抚育和教育的责任的人,包括父母、祖父母、法定代理人以及承担监护职责的其他人。
监护人的要求及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监护人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表率作用。
作为未成年人的指导者和榜样,监护人应具备良好的品质,如诚实、正直、守法、勤奋、宽容等,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监护人的言行举止和行为模式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因此监护人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及努力为未成年人树立正确的榜样。
其次,监护人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基本权益和利益。
未成年人享有与成年人相同的基本人权,监护人必须保障其在物质、精神、教育等方面的正当权益。
这包括提供食物、住所、教育和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健康和成长。
监护人还应该尊重未成年人的意愿和个性,积极引导他们认识和行使自己的权利,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自主决策能力。
第三,监护人要履行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和培养责任。
监护人是未成年人最重要的教育者,他们应该制定合理的教育计划和目标,为孩子提供全面的教育,包括道德教育、学术教育、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等。
监护人应该关心孩子的学业进展和个人兴趣,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资源,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学校和课外活动,培养他们的学习和创新能力。
第四,监护人要保障未成年人的安全和健康。
监护人要时刻关注未成年人的安全状况,确保他们的生活环境安全,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意外伤害和危险事件的发生。
监护人还应关心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提供必要的医疗保健和心理支持,及时解决孩子在健康方面的问题。
此外,监护人还有责任教育未成年人如何保护自己免受各种侵害和欺凌。
最后,监护人要与未成年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亲密的关系。
监护人应该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尊重孩子的独立性和个人空间,关注他们的情感和心理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并尽可能提供帮助和支持。
监护人与未成年人之间的沟通应该是平等和真诚的,能够促进双方之间的理解和信任,有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法定监护人的职责
作为法定监护人,担负着保护和照顾被监护人的责任和义务。法定监护人是指依法被任命或确定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病残等无行为能力或限制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他们的职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保护和维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益。法定监护人应当尽力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确保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同时,法定监护人也要负责管理被监护人的财产,保证其财产安全和合法权益。
2. 提供必要的教育和培养。法定监护人应当积极履行教育职责,为被监护人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条件。他们应该关注被监护人的学习情况和成长发展,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
3. 代表被监护人处理法律事务。法定监护人作为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代表被监护人处理一些法律事务。例如,签署合同、代表被监护人进行诉讼等。在处理这些事务时,法定监护人应当充分考虑被监护人的利益,遵循法律法规的规定。
6. 监督被监护人的行为。法定监护人应当对被监护人的行为进行监督和指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规范和道德观念。在被监护人有不良行为或违法犯罪行为时,法定监护人有责任及时予以纠正和教育。
7. 与相关机构合作和协调。法定监护人应当积极与社会机构、学校、医疗机构等相关单位合作和协调,共同为被监护人提供全面的保护和照顾。他们应当及时了解被监护人在各个方面的情况,并与相关机构共同制定和执行保护措施。
4. 维护被监护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法定监护人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人格尊严和隐私权,不得侵犯其合法权益。他们应当尽量保护被监护人的个人信息不被泄露,防止被监护人受到侵害或欺凌。
5. 协助被监护人行使权利。法定监护人应当协助被监护人行使其享有的权利。例如,帮助未成年人行使其受教育权、健康权等。同时,法定监护人也要尊重被监护人的意愿,尽量满足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合理的需求。
监护权相关法律规定
监护权相关法律规定对于未成年⼈和精神病⼈来说,他们是⽆民事⾏为能⼒⼈和限制⾏为能⼒⼈,需要有⼈来监护他们,保护他们的⼈⾝、财产等权益。
那么监护权相关法律规定是怎样的呢?下⾯店铺的⼩编就给⼤家介绍⼀下,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民事⾏为能⼒或限制民事⾏为能⼒的精神病⼈的⼈⾝、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其⽬的是为了保护⽆⾏为能⼒⼈和限制⾏为能⼒⼈的⼀切合法权利,保护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
《民法通则》:第⼗三条不能辨认⾃⼰⾏为的精神病⼈是⽆民事⾏为能⼒⼈,由他的法定代理⼈代理民事活动。
不能完全辨认⾃⼰⾏为的精神病⼈是限制民事⾏为能⼒⼈,可以进⾏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的同意。
第⼗四条⽆民事⾏为能⼒⼈、限制民事⾏为能⼒⼈的监护⼈是他的法定代理⼈。
第⼗六条未成年⼈的⽗母是未成年⼈的监护⼈。
未成年⼈的⽗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的,由下列⼈员中有监护能⼒的⼈担任监护⼈:(⼀)祖⽗母、外祖⽗母;(⼆)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的⽗、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有争议的,由未成年⼈的⽗、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款、第⼆款规定的监护⼈的,由未成年⼈的⽗、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
第⼗七条⽆民事⾏为能⼒或者限制民事⾏为能⼒的精神病⼈,由下列⼈员担任监护⼈:(⼀)配偶;(⼆)⽗母;(三)成年⼦⼥;(四)其他近亲属;(五)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精神病⼈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有争议的,由精神病⼈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问题与完善摘要面对我国日益严峻的老龄化问题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呼吁,我国《民法总则》通过修改《民法通则》,借鉴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于第二章确立了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扩大了《民法通则》成年人监护中被监护人的范围,增设了“成年意定监护”规定,是我国监护制度的一次较为全面的改革。
但是,《民法总则》对成年监护制度的规定还只是原则性的,仍有很多欠缺之处:对于如何确定监护人,监护人的权责问题以及对监护人的监督机制等方面还未作规定。
本文通过研究域外成年监护制度,结合我国社会发展现状,分析当前成年监护制度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完善措施。
关键词:成年监护;行为能力;监督机制现如今,我国面临着严峻的老龄化问题,老年人口比重大,严重阻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医疗水平显著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
老年人口的增多引发老年人监护问题,然而《民法通则》关于监护制度的规定已无法解决这一问题。
2017年《民法总则》第二章确立了我国崭新的成年监护制度,开启了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新篇章。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现状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含义我国成年监护制度是指对欠缺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通过法定方式设立监护人,监护人对其人身、财产以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督保护的民事法律制度。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的立法历程为顺应社会现状的变化发展,我国的监护制度也处于不断地完善中,1987年我国施行的《民法通则》第十六条到十九条规定的监护制度中被监护人的范围仅包括未成年人与精神病人两类,并未提及非其他成年人的监护问题。
2011年我国老年人人口达12288万人,老龄化问题已相当严峻,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2012年12月我国立法机关修订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二章规定了老年意定监护制度,即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老年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协商确定自己欠缺行为能力后的监护人,这里的老年人是指60周岁以上的公民。
这是我国首次提出老年人意定监护制度,也是我国监护制度的一次重大改变,意味着我国开始向世界领先的成年监护制度迈进一步,同时该法也为《民法总则》成年监护制度的改革提供了宝贵经验。
小孩监护人顺序是什么?
On the road, our lives have been affirmed. Along the way, we have failed and succeeded, we have tears and moved, there are twists and turns, there are smooth roads, there are opportunities and dreams.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小孩监护人顺序是什么?小孩监护人顺序是: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只有存在血缘关系或者直系亲属,才能进行监护权利的获得。
小孩监护人顺序是什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十六条【未成年人的监护人】表示: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有关监护人的若干注意事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认定监护人监护能力,应当根据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状况、经济条件,以及与被监护人在生活上的联系状况等因素确定。
民法通则中规定的近亲属,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孙子女、外孙子女。
有监护资格的人之间协议确定监护人的,应当由协议确定的监护人对被监护人承担监护责任。
对于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应当按照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三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由有关组织予以指定。
未经指定而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法定监护人,法律术语。
监护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特定自然人的人身权益和财产权益进行监督和保护的法律制度。
监护主要是保护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即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
法定代理的例子
法定代理的例子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法定代理的例子:
1. 未成年人的法定代理:根据法律规定,未满18岁的未成年
人需要由其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充当其法定代理,代表未成年人进行各种法律事务和行为,如签署合同、处理财产等。
2. 受限制人的法定代理:某些身体或智力上受到限制的人可能无法自行处理自己的法律事务,需要由法定代理人代办。
这包括智力障碍、精神疾病、老年人等。
3. 公司的法定代理:在某些情况下,公司可能需要指定一个法定代表人来代表公司进行法律事务和行为。
这通常是由公司董事会或股东决定的,并能代表公司签署合同、处理法律纠纷等。
4. 破产债务人的法定代理:在破产程序中,债务人可能需要被指定一个法定代理人来处理债务的清偿和资产的分配。
法定代理人通常由法院或债权人委任,并具有在法律程序中代表债务人的权力。
5. 残疾人的法定代理:对于无法自理或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的残疾人,其能力有可能由法定代理人来代理和管理。
这样的代理可能涵盖财产、医疗和个人事务等方面。
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法定代理的例子,具体情况会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制度而有所不同。
监护人的确认标准
监护人的确认标准监护人的确认标准《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人员中有监护能力的人担任监护人:(一)祖父母、外祖父母;(二)兄、姐;(三)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经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同意的。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1款、第2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可知,担任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必须遵循下列要求:(1)未成年人法定监护人的设定。
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包括三种:一是未成年人的父母;二是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三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
上述自然人和社会组织作为监护人的顺序,应当根据监护人与被监护人之间的血缘、抚养和组织等关系的远近来确定。
首先,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当然的法定监护人,并且是首位的监护人。
其次,在未成年人的父母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情况下,由未成年人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以及关系密切的其他亲属、朋友担任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
第三,在没有上述法定监护人时,由未成年人的父母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等法人组织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上述三种法定监护人,顺序在先者排斥顺序在后者。
(2)未成年人指定监护人的设定。
《民法通则意见》第14条规定:“人民法院指定监护人时,可以将《民法通则》第16条第2款中的 (一)、(二〕、(三)项或第17条第1款中的(一〕、(二)、(三)、(四)、(五)项规定视为指定监护人的顺序。
监护人包括哪些人
监护⼈包括哪些⼈
哪些⼈可以作为监护⼈?
1、未成年⼈的法定监护⼈:⾸先应当由其⽗母担任,如⽗母死亡或者⽆监护能⼒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员担任:①祖⽗母、外祖⽗母;②成年的兄、姐;③未成年⼈⽗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的法定监护⼈: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员担任:①配偶;②⽗母;③成年⼦⼥;④其他近亲属;⑤精神病⼈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此外,精神病⼈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
3、未成年⼈或者精神病⼈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
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发⽣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
4、法定监护⼈或指定监护⼈因故暂时⽆法⾏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承担。
受委托担任监护⼈的⼈为委托监护⼈。
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致⼈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或指定监护⼈承担,但委托监护⼈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监护人认定程序是怎样的-
Life is a circle. Some people have not walked out of the circle drawn by fate for a lifetime. He just doesn't know that every point on the circle has a soaring tangent.(页眉可删)监护人认定程序是怎样的?第一,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
第二,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第三,当事人没有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按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根据民法总则的规定,父母是孩子的第一监护人,现实生活中,有的父母不好好履行义务,对孩子是又打又骂,甚至存在虐待行为,这样情况下,监护人可以变更。
法院有权认定监护人,这样做也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
那么,监护人认定程序是怎样的?下面我们跟随一起了解下相关知识。
一、监护人认定程序是怎样的?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第二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对担任监护人有争议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在近亲属中指定。
对指定不服提起诉讼的,由人民法院裁决。
没有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二、监护人的职责包括哪些?监护人的监护职责包括:保护被监护人的身体健康,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对被监护人进行管理和教育,在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或者与人发生争议时,代理其进行诉讼。
民法总则规定了监护人,其职责是什么?
If you insist, you will shine. Time is an invincible weapon. It can gather arms and sand into towers, making theimpossible in life possible.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民法总则规定了监护人,其职责是什么?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但是,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监护人除了法定监护人,也包括指定监护人、意定监护人等,不同的监护人需要承担不同的职责,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了监护权的条文,谁可以担任监护人?我们知道,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是其父母,但是,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监护人除了法定监护人,也包括指定监护人、意定监护人等,不同的监护人需要承担不同的职责,根据民法总则规定了监护权的条文,谁可以担任监护人?最新《民法总则》对监护权做出的规定:监护权是监护人对于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等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权益、财产权益所享有的监督、保护的身份权。
是对于无民事行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和成年精神病人的合法权益实施管理和保护的法律资格。
1、关于抚养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负有抚养、教育和保护的义务。
成年子女对父母负有赡养、扶助和保护的义务。
2、谁可以担任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监护人。
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1)祖父母、外祖父母;(2)兄、姐;(3)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监护人:(1)配偶;(2)父母、子女;(3)其他近亲属;(4)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但是须经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同意。
3、怎么确定监护人?被监护人的父母担任监护人的,可以通过遗嘱指定监护人。
法院认定监护人程序是什么?
The so-called fate actually depends on oneself.同学互助一起进步(页眉可删)法院认定监护人程序是什么?第一,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
第二,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在一些家庭纠纷案件中,一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属需要监护人照顾。
所以,在监护人分配上常常出现很大矛盾,那么,法院认定监护人程序是什么,又如何认定监护人监护能力呢?在下文中将为大家详细解释。
一、法院认定监护人程序是什么?1、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法定代理人的确定程序关于法定代理人的确定问题,民事诉讼法第五十七条规定,法定代理人之间互相推诿代理责任的,由人民法院指定其中一人代为诉讼。
为进一步细化指定程序,本解释规定如下:第一,事先没有确定监护人的,可以由有监护资格的人协商确定。
即先确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和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随之确定了代为其参加诉讼的法定代理人。
对此,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十七条分别规定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确定范围。
人民法院可以从此范围中按照法定顺序予以确定相应的监护人;第二,有监护资格的人对监护人确定一事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在他们之中指定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
对此,《民通意见》作了详细规定;第三,当事人没有民法通则第十六条第一款、第二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监护人的,可以指定该法第十六条第四款或者第十七条第三款规定的有关组织担任诉讼中的法定代理人,即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在该情形下由未成年人的父、母的所在单位或者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由精神病人的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担任监护人。
2、不能作为诉讼代理人的情形诉讼代理制度是各国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重要制度。
试述监护人的范围、职责
试述监护人的范围、职责1.引言1.1 概述监护人作为法律体系中的重要角色,扮演着保护和代理被监护人权益的角色。
他们承担着监护责任,为被监护人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支持,并在必要时代表其行使权利。
监护人的范围和职责涉及广泛的领域,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医疗、教育、生活等方面。
监护人的范围可以理解为监护人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拥有的权力和义务的总和。
他们应当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包括财产、人身、人格权益等。
在正式法定的情况下,监护人的范围由法律明确规定,特别是对于未成年人、无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法律对其范围有明确的规定。
而监护人的职责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首先,他们要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确保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无论是在经济领域还是在个人权益方面,监护人都需要为被监护人提供法律保护和支持。
其次,监护人还需要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支持。
他们应当为被监护人提供日常生活所需,并对其进行教育和培养,以促使其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总之,监护人的范围和职责涵盖了各个方面,是确保被监护人正常发展和权益保障的重要环节。
监护人需要担负起责任,尽心尽力地履行职责,为被监护人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和支持。
只有通过监护人的努力和付出,被监护人才能得到适当的关怀和发展,实现其个人潜力的充分发挥。
1.2文章结构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围绕监护人的范围和职责展开讨论,旨在全面了解监护人的角色和责任。
文章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的内容:1. 引言:首先,将概述监护人的定义和概念,介绍监护人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接着,说明文章的结构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整体的阅读框架。
2. 正文:本部分将重点讨论监护人的范围和职责。
首先,将介绍监护人的范围,包括其法定定义和概念。
进一步,详细探讨监护人在法律上规定的权力和责任范围。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监护人的职责,我们将进一步分析监护人需要保护被监护人的权益,并提供必要的生活和教育支持等方面的职责。
3. 结论:最后,总结监护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性,指出监护人需要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并对监护人的要求进行探讨。
监护人有哪些责任和义务
监护⼈有哪些责任和义务监护和抚养——家长的基本义务《未成年⼈保护法》第8条规定,⽗母或其他监护⼈应当依法履⾏对未成年⼈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
这⾥说的监护⼈,是指对未成年⼈的⼈⾝、财产以及其他⼀切合法权益进⾏监督和保护的⼈。
⽗母是青少年⼦⼥法定的监护⼈。
如果⽗母不能履⾏监护义务,那么,未成年⼈依靠谁⽣活,依靠谁照顾,谁就是监护⼈。
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哥哥姐姐或其他成年⼈,都可以成为未成年⼈的监护⼈。
监护⼈的义务有两项,⼀是监护,⼆是抚养。
监护就是要对未成年⼈的⽣命安全和⾝体健康负责,不让他们的权益受到侵犯。
⼆是帮助未成年⼈管理财产。
三是帮助未成年⼈解决他们⾃⼰解决不了的事情。
例如,有⼀个不满6岁的男孩,他的⽗母在⼀次车祸中双双⾝亡,由于他⽗母⽣前参加了⼈寿保险,出了事故可以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要求。
像这么⼤的事情,⼩孩⼦是办不了的,所以,他的监护⼈——奶奶就帮助他找保险公司,经过交涉,这个孩⼦得到了应得到的赔偿。
在这件事中,孩⼦的奶奶就履⾏了监护⼈的义务。
监护⼈的另⼀个义务是抚养。
未成年⼈从⼀出⽣到长⼤成⼈,需要吃饭、穿⾐。
需要上学,⽣了病需要去医院……做这些事情需要花钱,这些钱应该由谁来出呢?理所当然地应该由⽗母或其他的监护⼈来承担。
如果⽗母以各种理由不尽抚养义务,那就是违犯了法律,未成年⼦⼥有权要求⽗母给予⽀付,协商不成时,可以由⼈民法院来裁决。
虽然⽗母对⼦⼥有抚养义务,但是这种抚养不是⽆限期的。
⽗母不能养⼦⼥⼀辈⼦,⼦⼥长⼤成⼈,参加⼯作,有了⾃⼰的收⼊,能独⽴⽣活时,⽗母就不再承担抚养义务。
反过来,在⽗母年迈,⽣活困难时,⼦⼥还必须尽⼀份义务,赡养⽗母,照顾他们的⽣活。
监护人__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监护人是我国法律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保障未成年人和精神障碍人的合法权益,确保他们的生活得到妥善照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本文将对监护人的法律规定进行解读,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公众对监护人制度的认识和理解。
二、监护人的概念和范围1. 概念监护人是指依照法律规定,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进行监护的人。
监护人的设立旨在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维护社会稳定。
2. 范围根据《民法典》的规定,监护人的范围包括:(1)未成年人:未满18周岁的公民。
(2)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完全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3)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
三、监护人的设立和变更1. 设立(1)法定监护人:父母是未成年子女的法定监护人。
如果父母不能担任监护人,由下列有监护能力的人按顺序担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其他愿意担任监护人的个人或者组织。
(2)指定监护人:当法定监护人不能担任或者不宜担任监护人时,由被监护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或者民政部门指定监护人。
2. 变更(1)法定监护人变更:当法定监护人丧失监护能力、死亡或者被宣告失踪、死亡时,应当依法变更监护人。
(2)指定监护人变更:当指定监护人不能履行监护职责、被撤销指定、丧失监护能力或者被宣告失踪、死亡时,应当依法变更监护人。
四、监护人的职责和义务1. 职责(1)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2)照顾被监护人的生活,包括饮食、居住、教育等。
(3)管理和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
(4)代理被监护人参加诉讼。
2. 义务(1)履行监护职责,不得侵害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2)不得虐待、遗弃被监护人。
(3)不得利用被监护人的财产谋取非法利益。
(4)不得违反法律规定,放弃监护职责。
五、监护人的权利1. 要求被监护人履行法定义务。
2. 对被监护人的财产进行管理、处分。
3. 要求被监护人参加诉讼。
监护人做原告的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监护制度是法律赋予特定主体对未成年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进行照管和保护的制度。
在现实生活中,监护人可能因各种原因成为原告,提起诉讼以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本文旨在探讨监护人作为原告的法律规定,分析相关法律法规,为监护人依法维权提供参考。
二、监护人作为原告的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民法典》是我国民事领域的基本法律,其中规定了监护人的法律地位和职责。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三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
根据《民法典》第二十六条规定,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
2.《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是规范民事诉讼活动的法律,其中规定了原告资格的认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有权提起诉讼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可以作为原告。
监护人作为被监护人的法定代理人,有权代表被监护人提起诉讼。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是针对《民事诉讼法》的解释性文件,其中对监护人作为原告的具体情形进行了细化。
根据该解释第一百零五条规定,监护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应当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法定监护资格;(2)被监护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3)提起诉讼符合法定程序。
三、监护人作为原告的具体情形1. 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监护人作为原告提起诉讼,主要是为了维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以下情形属于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民事案件:(1)侵害被监护人人身权益的案件,如虐待、遗弃、故意伤害等;(2)侵害被监护人财产权益的案件,如非法占有、侵占、损害等;(3)侵害被监护人受教育权益的案件,如辍学、拒绝入学等。
2. 监护人之间因监护职责发生的纠纷监护人之间因监护职责发生的纠纷,如监护权争夺、监护权变更等,监护人也可以作为原告提起诉讼。
3. 被监护人作为被告的民事案件在民事案件中,如果被监护人作为被告,监护人可以代表被监护人参加诉讼。
确认监护人资格 特别程序
确认监护人资格特别程序
确认监护人资格是指在某些情况下,需要对监护人的资格进行特别的确认程序,以确定他们是否有权利担任被监护人的法定监护人。
特别程序通常适用于以下情况:
1. 当被监护人的父母离婚或分居后,需要确定哪一个父亲或母亲拥有权利担任法定监护人。
2. 当被监护人的生父母都已去世或无法承担监护责任时,需要确定其他人是否有资格担任法定监护人。
3. 当被监护人存在身体或精神上的特殊需求,需要确定谁有能力和资源来照顾他们并担任法定监护人。
特别程序可能包括以下步骤:
1. 提供相关文件和证据,如离婚判决书、死亡证明、医疗记录等,以证明被监护人的生父母或其他人是否适合担任法定监护人。
2. 进行背景调查和家庭访问,以了解监护人的背景、工作、家庭情况和监护能力。
3. 通过法院听证会或其他法律程序,听取各方意见和证据,最终确定监护人的资格。
确认监护人资格的特别程序旨在保护被监护人的利益,并确保他们被安置到最适合的监护人底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年人是否有法定监护人,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
一般对未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才需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来管理其财产,对其行为给予教导、监督。
那么成年人有法定监护人吗?而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呢?律伴网小编将在下文中一一为您解答。
一、成年人有法定监护人吗
正常的年满18周岁的人,就是属于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了,此时是没有监护人的,除非是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这种情况下才有必要设立一个法定监护人。
二、哪些人可以作为法定监护人
1、未成年人的法定监护人:首先应当由其父母担任,如父母死亡或者无监护能力的,按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祖父母、外祖父母;
②成年的兄、姐;
③未成年人父母所在单位或未成年人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或者民政部门。
2、精神病人的法定监护人:按照下列顺序由以下人员担任:
①配偶;
②父母;
③成年子女;
④其他近亲属;
⑤精神病人所在单位或者住所地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此外,精神病人的其他亲属、朋友愿意担任监护责任,经有关单位同意的,出可以担任监护人。
3、未成年人或者精神病人没有上述范围的近亲属或近亲属丧失监护能力的,有关单位或居委会、村委会可以从愿意承担监护责任的其他近亲属、朋友中指定监护人。
当近亲属对于由谁担任监护人发生争议时,有关单位、组织可以进行调解并从他们中间指定监护人。
4、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因故暂时无法行使监护权,可将监护职责部分或全部委托他人承担。
受委托担任监护人的人为委托监护人。
在此情形下,除有特别规定之外,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民事责任仍由法定监护人或指定监护人承担,但委托监护人对此确有过错的,应承担连带责任。
一般来讲在成年之后就不会再有监护人了,但如果成年之后被鉴定为精神病人的话,则就还需要设立一个监护人。
而法律规定的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是与精神病人的监护人是不同的。
文章来源:律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