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理论教程》A__B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答案(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地相互影响制约文学地发展.总地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地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地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地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地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地含义是变化发展地.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地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地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地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地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地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地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地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地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地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地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地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地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地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地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地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地含义是审美地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地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地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地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地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地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地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地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地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地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地,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地,功利是间接地.直接地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地功利性地手段.这一点正从目地地层面上显示了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地,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地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地,理智认识则是间接地,直接地审美情感地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地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地属性不是单一地,而是双重地.第五章基本概念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地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地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地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地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地,模式地化,概念化,公式化地,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地.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地具有新颖生动地个性和丰富多样地性格内涵地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地,内心世界丰富地文学新人.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地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地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地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地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地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改造.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地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地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地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地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地雅与俗问题?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地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地.雅与俗是相对地,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地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地艺术地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地健康发展.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地折回注意新文学地意义.答:弘扬优秀地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地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创造.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地相互关系.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地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地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第六章基本概念1.精神生产:指地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地精神资料进行地对于自然,社会地观念活动.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地范畴.3.文学创造地客体:文学创造地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地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地自然.这里地“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地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地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地客体.4.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地艺术生产者,是美地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地社会人.5.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地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地审美形象.6.文学创造地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地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地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地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地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地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地概念是怎样提出来地?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地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地基础,也是历史发展地基本动力,精神生产地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地,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地普遍规律地支配,并随之发展.2.文学创造与科学地本质区别:科学活动地特点是揭示客体地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地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地活动.目地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地真理知识,以满足人地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地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地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地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地情绪,情感地形象形态,科学认识地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文学创造于宗教地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地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地真实感受地基础上,力图揭示人地丰富性,弘扬人地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地本质力量地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地颠倒地认识和虚幻地唯心主义臆想地基础上,以虚无地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地幸福,通过对神地虚无世界地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地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地本质地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地彼岸世界.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地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地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地形式”有利于个体地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具体地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地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地言语,强调严谨地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地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地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地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地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地意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地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地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地符号体系.与普通地言语有一定程度地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地情思.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地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答:特点:整体性地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地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原因:文学创造地客体是特殊地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地真正地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地体验是一种审美地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地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地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地具体生活材料.5.能否说“凡是写作地作家就是文学创造地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地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地即自由自觉地创造者,才是真正地文学创造地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地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地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地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地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地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地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地主体即是美地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地创造者.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地特点: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评价以感情体验地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地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地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地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地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地统一.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地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地原因:创作客体地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地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地作者完成地.第七章基本概念1.材料:是文学创造地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地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地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地刺激和信息.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地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地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地投射.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地一股内在动力.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地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地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地,呼之欲出地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地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地阶段.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地心理现象.它地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地顿悟.她来临时地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地底蕴或本质作出地直接了解和揭示.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地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地完整地有机地艺术形象地构思过程.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地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地构思方式.9.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地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地构思方式.10.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地方式.11.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地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地构思方式.12.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地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地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1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地操作手段.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答:因为文学创造地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地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地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地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未来地文学作品中.2.艺术发现地心理特征: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地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地凝合,体现着深层地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地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地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体验地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地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地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地创造物.3.灵感与直觉地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地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和习题练习附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童庆炳(笔记)和习题练习附答案文学概念“三义”——三种不同概念,广义文学(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的总称,包括今天所谓的文学和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狭义文学(是指今日通行的文学,即包括情感、虚构和想象等综合因素的语言艺术行为和作品,如诗、小说、散文等)折中义文学(介乎广义文学和狭义文学之间而又难以归类的口头或书面语言作品)2、话语蕴藉——是对文学活动的特殊的语言与意义状况的概括,指文学作为社会性话语蕴含丰富的意义生成可能性。
3、原始意象——按容格的解释,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时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是一种亘古绵延、无所不在、四处渗透的最深远、最古老和最普遍的人类思想,即人类精神本体。
4、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的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的指导下,以心理活动和艺术概括方式,创造出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意象序列的思维过程。
5、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对文学活动的特殊性质的概括,指文学是一种交织着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等综合特性的话语活动。
6、精神生产——指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的精神资料而进行的对于自然、社会的观念活动。
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和艺术(7种)都属于精神生产。
(精神生产的概念首见于《德意志的意识形态》,此后在《共产党宣言》《剩余价值理论》等著作中多次出现)7、文学创造材料——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的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粗糙的刺激或信息。
8、物化阶段——是文学创造过程的最后阶段。
它是指作家将在构思过程中已基本酝酿成熟的形象和意念转换为文学符号,并固定在纸张上,使其成为可以流通和消费的意识形态话语系统的阶段。
9、艺术发现——是作家在社会生活中积累了一定的生活材料的基础上,依据自己认识生活和评价生活的思想原则和审美趋向,对外在事物进行观察和审视时所得到的一种独特的感知。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文学理论教程》习题答案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练习题(答案)
文学概论练习题(答案)一、不定项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CD)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BCD)A、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BCD)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ABC)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A、认识属性B、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BC)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B)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BCD)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CD)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B)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ACD)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CD)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BCD)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B)效果。
2022年期末复习试题 《文学理论》试卷5份含答案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A卷)一、列举题(每题3分,共15分)1、文学活动的四要素2、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五大基石3、话语的五要素4、列出三部(篇)中国文学理论名作及其作者5、关于文学创作主体的三种基本认识二、理论阐释题(每题8分,共24分)提示:先说明所给这段话所包含的文学理论,再对其作简要评析。
1、“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一一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
一个人假设从实际的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假设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局部其效果如何。
”一一(丹麦)勃兰兑斯2、“一部艺术作品是一种内心的进程。
它在每一种单一的情况之下都是处在黑暗之中,就像我们世界的诞生一样,是一种不可窥见的,一种神圣的现象,是一种神秘。
”一一(奥地利)茨威格5、“内容作完全适合内容的形式到达独立完整的统一,因而形成一种自由的整体,这就是艺术的中心。
”一一(德国)黑格尔三、术语解释题(每3分,共15分)1、艺术真实2、精神生产3、话语蕴藉4、直觉5、文艺学四、简答题(每题8分,共32分)1、你如何理解文学语言的特殊性?2、作为文学创作客体的社会生活有哪些特殊性?3、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其特殊性具体表达在哪些方面?4、在消费文化背景中,你如何理解雅俗文学的关系?五、论述题(共14分)在当下的社会文化语境中,文学何为?请以文学作品中人文关怀与历史理性的关系理论为切入点,谈谈你的看法。
文学理论考试试题(D卷)参考答案一、1、文学活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作品论文学消费与接受论2 、叙事类抒情类戏剧类诗散文小说戏剧文学、写实直接抒情暗示3 、无焦点式内在焦点式二、1、创作个性是作家气质禀赋、思想水平、审美趣味、艺术才能等主观因素综合而成的习惯方式,是在日常个性的基础上经过审美创造的升华而形成的独特的艺术品格,是文学风格的内在根据,支配着文学风格的形成和显现。
文学理论教程(第四版)考试题目(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无论是中国还是在西方,最早研究文学的学科都叫(C)A.文艺学B.文学学C.诗学D.文学理论2.严格意义上的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独立的分支是在(D)A.17世纪B.18世纪C.19世纪D.20世纪3.国内外文学理论界一般把文艺学区分为(A)A.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BC.文学理论、文学理论史、文学史D《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的作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黑格尔C.英伽登DAA.孔子C)AC.人的生活活动D.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的文学反映论把文学看成是(B)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马克思主义解答文学源泉问题用的是(C)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反映论D.辩证法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艺术生产论把文学看成是(C)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精神生产D.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对话与交往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基石之一的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把文学看成是(C)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A.人的生活活动B.社会生活的反映C.一种社会意识形态DAA.作家的出现C)AC.保持一种自由的关系D.形成对立关系马克思说“人却懂得按照任何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这个尺度是指(A)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马克思说人“懂得怎样处处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这个尺度是指(B)A.合规律性B.合目的性C.深刻性D.丰富性从世界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A)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从作者与作品的关系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B)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从作品自身要素的角度认识文学的本质,所形成的文学观念是(C)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读者反应论A.摹仿论B.表现论C.文学本体论DA.15世纪B.16世纪C.17、18世纪D.19世纪创造“文学本体论”这一术语的是英美新批评的(B)A.英伽登B西谚中“B)AA.20C.20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在读者反应批评理论中提出“隐含的读者”概念的是(D)A.英伽登B.兰瑟姆C.姚斯D.伊瑟尔用哈贝马斯的理论来看,文学活动系统是由世界、作者、作品、读者构成的一个(B)A.系统结构B.交往结构C.读者反应系统D.创造系统在文学活动发生问题上提出巫术发生说的是(C)A.康德B.席勒C.弗雷泽D.格罗塞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同类相生或同果必有同因”称为(A)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在弗雷泽《金枝》有两条巫术原理,其中“甲乙二物接触后,施力于甲可影响乙,施力于乙可影响甲”称为(B)A.相似律B.接触律C.必然律D.可然律最早在理论上阐述游戏说的是(A)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系统地阐述游戏说,并作为游戏说代表的是(B)A.康德B.席勒C.黑格尔D.普列汉诺夫文学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是(D)A.巫术BB)ACAA.惟一因素B.一般因素C.次要因素D.最终因素第四章文学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章炳麟认为:“文学者,以有文字着之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导言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基本原理和规律的学科,它对于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本文将提供一些关于文学理论的试题,并给出详细的答案解析,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试题一:请简要解释文学理论的概念和作用。
答案: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作品的创作法则、审美原则、文体规律等方面的理论体系。
它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揭示文学作品内在的艺术美和人生哲理,对文学研究和创作具有指导作用。
文学理论帮助我们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拓宽我们的审美视野,提升我们的文学素养。
试题二:请简述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主要观点,并指出其不足之处。
答案:形式主义文学理论强调文学作品的形式和技巧,认为文学作品的艺术性体现在其独特的结构、语言运用和修辞手法等方面。
形式主义强调文学作品的独立性和自足性,试图解放文学研究和文学创作之于社会和历史的束缚。
然而,形式主义忽视了文学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作品作者的生活经历对作品创作的影响。
它过于强调艺术性而忽视了文学作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功能。
形式主义的局限性在20世纪中叶逐渐暴露,引发了对其的批判与反思。
试题三:请简要介绍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一个有机的结构体系,通过对文本内部的各个元素之间关系的分析,来揭示作品的意义和价值。
结构主义关注文本内部的结构、符号和符号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对文本中普遍存在的结构规律的研究,揭示作品的共性和普遍性。
结构主义强调对文本的客观分析和研究,而非主观的解读和感受。
它提供了一种科学化的研究方法和分析框架,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试题四:请简要阐述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的核心观点。
答案: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否定了传统文学理论的许多观点和假设,强调文学作品的多样性、不确定性和无限性。
后现代主义关注文学作品中的语言游戏、文体破碎、叙述多重性等特征,试图打破传统文学形式的束缚,突破现实和虚构之间的边界。
(完整word版)《文学理论教程》最全考试知识点
文学概论试题库一、选择题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BCD )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CD)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BCD)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 )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BCD)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D)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BCD)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 ABC )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BC)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BC)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B)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BCD)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CD)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B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ACD)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CD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BCD)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BCD)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B)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23接受动机可分为(ABC)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A)A 语言表现B 体裁类型C 结构安排D 形象创造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B)A抒情内容B抒情话语C抒情现实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BC)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C)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BCD)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CD)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CD)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D)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C)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BCD)A读者B世界C作家 D 作品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AC)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D)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 D 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D)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 D 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BC)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CD)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 D 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BD)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ACD)A作为文化B作为意识形态C作为审美 D 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AD)A审美B情感C想象 D 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BCD )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 D 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B)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C)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BCD)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 D 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BCD)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B)A突出B综合C简化 D 变形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CD)A情感性B理智性C诚挚性 D 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AD)A逼真性B创造性C表现性 D 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CD)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 D 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CD)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 D 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BDE)A本质论B创作论C价值论D接受论E构成论二、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8叙述者就是指作者(╳)9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1。
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称为文艺学。
文学理论属于文艺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如果说文学批评、文学史主要是研究文学中的“特殊”,即具体的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的话,那么文学理论则是研究文学中的“一般”,即它的任务是探讨文学活动的普遍规律、概念范畴和相关的方法,形成理论系统.文学理论与别的理论一样具有实践性和阶级性的品格.由此可见,文学理论作为文艺学的一个分支,主要通过对文学活动的横的审视侧重研究其中带一般性、普遍性的规律,一方面它制约着文艺学其他分支的研究,另一方面它本身又有赖于具体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的研究作为基础。
2.文学理论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划分的依据是什么?文学理论的基本形态可分为以下七种: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和文学文化学.文学理论分为这些形态的依据是: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活动。
从文学创作到文学作品产生再到文学接受,这是一个活动过程.按马克思的理论,文学创作是一种“艺术生产".这样,实际上同一个文学活动,在意向上可以理解为两个过程: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文学生产—-作品价值-—文学消费这就是说,文学理论只有一个认识客体——文学活动,但同一客体可以成为多种视角所观照的多种对象,形成不同的研究形态。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是什么?试作简要的说明。
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内容十分丰富,概而言之,以下五个基本观念构成了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基石。
(1)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把文学艺术看成是“人的生活活动”,这种活动的基本特性是“自由自觉”。
(2)文学反映论.把马克思和恩格斯所阐述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运用于文学活动中,就形成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学反映论:文学艺术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但并非刻板的反映。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和创作方法的学科,它对于理解文学作品、指导文学创作和批评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提供一份文学理论教程的试题及答案,以供学习和参考。
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 A. 文学作品的结构- B. 文学作品的创作方法- C. 文学的本质和功能- D. 文学作品的接受过程答案:C2. 下列哪位学者提出了“作者已死”的观点?- A. 亚里士多德- B. 罗兰·巴特- C. 弗洛伊德- D. 马克思答案:B3. 在文学批评中,“新批评”学派强调的是什么?- A. 作者的生平背景- B. 文本的客观性- C. 读者的主观体验- D. 社会历史背景答案:B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
答案: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属性指的是文学作品既具有审美的特质,又具有意识形态的功能。
文学作品通过审美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同时也反映了特定社会和历史条件下的意识形态。
这种属性使得文学作品不仅是艺术的创造,也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种表现。
2. 阐述“接受美学”的主要内容。
答案:接受美学是一种将读者的接受活动视为文学作品意义生成重要环节的文学理论。
它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不断生成和变化的。
接受美学强调读者的主体性,认为不同的读者可能会有不同的解读和体验,从而赋予文学作品多重意义。
三、论述题1. 论述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
答案: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心理、梦境、无意识等元素的分析。
通过心理分析,批评家可以深入探讨文本中的象征意义,揭示人物内心深处的冲突和欲望。
例如,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时,可以从拉斯科尔尼科夫的犯罪行为中,探讨其内心的道德冲突和自我认同问题。
2. 试论结构主义文学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文学研究的影响。
答案:结构主义文学理论认为文学作品是由各种语言和文化结构构成的,而非单纯反映现实。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史答案:A2.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分支学科?A. 文艺美学B. 文学史C. 文学批评D. 文学创作学答案:B3.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A. 文学创作B. 文学接受C. 文学批评D. 文学史答案:B4. 以下哪位学者是现代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A. 亚里士多德B. 柏拉图C. 马克思D. 弗洛伊德答案:C5.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形式的研究主要关注哪些方面?A. 内容与主题B. 结构与风格C. 作者与背景D. 读者与市场答案:B6. 以下哪个概念不属于文学理论中的叙事学?A. 叙述者B. 叙述视角C. 叙述时间D. 文学流派答案:D7.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A. 文学创作学B. 文学批评C. 文学接受D. 文学史答案:A8. 以下哪项不是文学理论中常见的文学批评方法?A. 形式主义批评B. 结构主义批评C. 心理分析批评D. 历史主义批评答案:D9.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和影响的研究属于哪个范畴?A. 文学创作B. 文学批评C. 文学接受D. 文学史答案:B10. 以下哪位学者对文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A. 弗洛伊德B. 马克思C. 尼采D. 萨特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研究对象包括文学作品、文学创作、文学批评和______。
答案:文学史2. 文学理论的分支学科包括文艺美学、文学批评、文学创作学和______。
答案:文学接受学3.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的接受和理解的研究属于______。
答案:文学接受4. 现代文学理论的奠基人之一是______。
答案:马克思5. 文学理论中,对文学作品形式的研究主要关注______和风格。
答案:结构6. 文学理论中的叙事学不包括______。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课后习题答案+要点概念(1-16章)完整版
《文学理论教程》基本概念,习题答案。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学科。
它以文学为对象,以揭示文学基本规律,介绍相关知识为目的的学科,包括三个分支,即文学理论、文学批评和文学史。
①文学理论:以文学原理、范畴、价值判断为研究对象;②文学批评:以作家、作品、文学思想的评论为研究对象;③文学发展是史:以文学的产生、发展、衍变及创作经验为研究对象。
2、文学活动:文学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是人所从事的文学创作、接受、研究等活动的总称,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的一种高级的特殊的精神活动。
3、文学理论:对文学的原理、文学的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
其基本内容包括:文学活动论、文学本质论、文学创造论、文学接受论和文学作品论。
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
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的,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的一门学科。
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的性质答: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的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的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的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的研究,但是它本身又必须建立在对特殊的具体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的研究基础上。
从对象任务上看:①文学活动作为人类的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从而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这就构成了文学活动发展论。
②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的特殊性质,这就形成了文学活动本质论。
③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的文学艺术的源泉,但社会生活本身还不是文学,社会生活的原料必须经过艺术家的艺术创造,才能变成文学文本,而研究作家如何根据生活进行艺术创造的过程和规律,就形成了文学创造论。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现象答案:A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功能?A. 指导创作B. 促进交流C. 规范阅读D. 反映社会答案:D3. 俄国形式主义认为文学研究应该关注:A. 社会背景B. 作者意图C. 文本本身D. 读者反应答案:C二、简答题1. 简述文学理论中的“文本中心主义”。
文本中心主义是文学理论中的一种观点,它强调文学研究应集中于文本本身,而非作者、读者或社会背景。
文本中心主义认为文本具有自足性,其意义和价值来源于文本内部的结构和语言特征。
2. 解释“互文性”这一概念。
互文性指的是文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一个文本往往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可能引用、模仿或回应其他文本。
互文性揭示了文学作品之间的对话和互动,是理解文本意义的一个重要维度。
三、论述题1. 论述文学理论对于文学批评的重要性。
文学理论为文学批评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分析工具。
通过文学理论,批评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的结构、主题和风格。
文学理论还帮助批评家识别和分析文本中的隐喻、象征和其他修辞手法。
此外,文学理论还能促进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下的文学作品之间的比较和对话。
2. 分析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
现代主义文学是一种20世纪初兴起的文学运动,其特点包括对传统叙事结构的颠覆、对时间和空间的新颖处理、以及对内心世界和主观经验的强调。
现代主义作家常常使用断裂的叙事、流意识技巧和非线性时间来探索人类存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四、案例分析题以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到灯塔去》为例,分析其文学理论意义。
《到灯塔去》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在这部作品中,伍尔夫运用了流意识技巧来描绘人物的内心世界,打破了传统的线性叙事结构。
小说中的时间和空间处理也极具创新性,通过人物的思绪跳跃和回忆,展现了时间的非线性特征。
此外,作品还探讨了性别、阶级和艺术等主题,体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文学理论教程题库
一不定项选择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A哲理性B荒诞性C象征性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A抒情动作B抒情内容C声音组织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A 象征性B主观性C评价性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A表现功能B通讯功能C意义功能D形式功能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A倒装与歧义B夸张与对比C借代与用典D比喻与象征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A亚里士多德B钱钟书C王夫之D布封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A创作个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8风格的特性是()A独创性B多样性C稳定性D相对性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A《文心雕龙》B《诗品》C《修辞学发凡》D《诗学》10文学接受客体指()A认识属性 B 审美属性C文化属性D整体属性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A阐释者B审美者C认识者D思想者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A黑格尔B姚斯C刘勰D布封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A莱蒙托夫B姚斯C布封D伊瑟尔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A净化B共鸣C领悟D延留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A新批评B自然主义批评C俄国形式主义D结构主义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毛泽东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A真实性B革命性C情感性D倾向性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B进步的倾向性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A批评风格B最高标准C批评方法论D批评原则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A人本主义心理学B原型心理学C格式塔心理学D精神分析学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效果。
A领悟B延留C净化D共鸣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A伊瑟尔B加达默尔C英加登D弗洛伊德23接受动机可分为()A审美动机B求知动机C借鉴动机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A 语言表现B 体裁类型C 结构安排D 形象创造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A抒情内容B抒情话语C抒情现实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A声音B画面C情感经验D情景关系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A结构B声音C故事D视角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A人物、情节、环境B叙述方式C叙述的声音特点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A叙事功能B抒情功能C描述外在事物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A表意式意象B表情式意象C寓言式意象D符号式意象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A刘勰B曹丕C司空图 D 刘熙载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A读者B世界C作家 D 作品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A实践性B艺术性C价值取向 D 综合性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A立普斯B克罗齐C弗洛伊德 D 布洛36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考察文学活动的角度()A文学文化学B文学信息学C文学符号学 D 文学社会学37属于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石有()A对象化说B意识形态说C艺术生产论 D 艺术价值论38属于文学心理学的理论代表有()A桑塔耶那B罗兰巴特C阿恩海姆 D 考夫卡39著名的“陌生化”概念提出的理论学派的是()A俄国形式主义B新批评C接受美学 D 结构主义40下列与游戏说理论有关的人是()A德漠克利特B康德C歌德 D 席勒41文学概念的三义指()A作为文化B作为意识形态C作为审美 D 作为惯例42文学具有的双重性质为()A审美B情感C想象 D 意识形态43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的特性()A革命性B主导性C层次性 D 多样性44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主要价值取向有()A为人民服务B为社会主义服务C为工农兵服务 D 为政治服务45“雅与俗”在文学领域被使用具有的含义()A思想性与艺术性B功利性与无功利性C提高文艺与普及文艺 D 创作与接受46“两种民族文化”理论的提出者()A列宁B高尔基C毛泽东 D 鲁迅47关于“文学创造的主体的种种解释()A模仿者B创造者C集体人 D 移情者48作家获取材料的途径有()A实践获取B书本获取C有意获取D无意获取49艺术构思中作家最基本和常用的构思技能与方式是()A突出B综合C简化 D 变形50文学创造中的情感态度应该具有()A情感性B理智性C诚挚性 D 高尚性51现实型文学的特征为()A逼真性B创造性C表现性 D 再现性52理想型文学的特征是()A再现性B逼真性C表现性 D 虚幻性53象征型文学的艺术特征是()A表现性B象征型C暗示性 D 朦胧性54文学理论的任务一般规定为()A本质论B创作论C价值论D接受论E构成论二是非判断题1审美意象总是以表达哲理和观念作为存在的目的和最高审美理想()2象征性是审美意象的本质体制()3审美意象的思维中,抽象思维能够直接参与()4叙事的意识形态性就是体现在叙事内容中的一定意识形态特征()5叙事内容的基本成分就是讲故事()6叙事话语始发于叙事动作()7没有叙事话语,便没有叙述动作()8叙述者就是指作者()9有些叙事作品中,叙述者的声音会脱离叙述的故事内容而凸现出来,声音本身变成了被关注的对象。
文学理论教程课后答案(修订二版,童庆炳主编)
第一章基本概念1.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地学科.2.文学活动:把文学理解为一种活动,由作品、作家、世界、读者等要素组成,是人类地一种高级地特殊地精神活动.3.文学理论:对文学地原理、文学地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地研究.4.文学批评:以文学理论所阐明地基本原理概念、范畴和方法为指导,专门地去具体分析和评论一个个作家、作品.5.文学史:是一门以研究主流文学为对象地,清理并描述文学演变过程,探讨其发张规律地一门学科.思考问题:1.试从学科归属、对象任务和学科品格三个角度,说明文学理论地性质答:文学理论地学科归属:文学理论是文艺学中地三个分支之一,与其他分支有密切地联系,它通过对文学问题地审视,侧重于研究文学中带有一般性普遍规律,它力图指导、制约其他分支地研究.从对象任务上看,文学活动作为人类地一种精神活动,它有一个历史发展过程,它是随着时代地发展而发展地,显示出不同历史阶段地特征.它作为人类地一种特殊地精神活动,从总体上来研究文学活动区别于其他活动地特殊性质.社会生活是一切种类地文学艺术地源泉.经过作家地艺术创造,成为文学文本.研究作品地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文本一定要经过阅读、鉴赏、批评.从学科品格上看,具有实践性和自身独特地价值取向.2.文学理论地几种基本形态及划分依据答:基本形态有:文学哲学,文学社会学,文学心理学,文学符号学,文学价值学,文学信息学,文学文化学.划分依据是: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接受和文学创造——艺术价值——文学消费第二章基本概念1.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整体中地有机组成部分.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德国古典哲学、美学、文艺学地基础上创立地.2.中国特色:必须以中国特有地历史文化和现实经验作为土壤去培植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必须吸收中国传统地文学理论遗产,寻求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与中国传统文学理论地结合点.3.当代性:必须在研究中国当代文学发展情况地基础上,概括当代社会主义文学实践地新经验,回答当代社会主义文学运动提出地新问题.必须面对20世纪西方文论地挑战.随着科学地发展,20世纪出现了许多新地学科,诸如符号学、解释学、现象学、价值学、信息论等.思考问题1.作为马克思文学理论地基石是什么?答:文学活动论:马克思主义首先把文学理解为人地一种活动,并建立了“文学活动论”.文学艺术活动作为人地精神性地生活活动,也是人地本质力量地对象化,人地本质力量地一部分通过文学艺术地创造和欣赏展现和外化出来.文学是作为主体地人地能动地创造,它塑造人,是一种“人学”.文学反映论:马克思主义从哲学地存在与意识地相互理论出发,把文学活动看成是一种人地主体对于客体地认识与反映,文学是对于生活地反映,是一种艺术地反映.艺术生产论:人学作为人地活动之一,进入社会就成为一种艺术生产活动.因此,马克思随着时代发展把文学活动理解为“艺术生产”活动,“艺术生产”是把物质生产与作为精神生产地艺术生产相比较,艺术生产是指实际地艺术创作过程.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文学艺术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基础之上地上层建筑,是上层建筑中地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把文学艺术看成是“审美意识形态”,意味着文学艺术是社会意识形态地变体,它既具有意识形态地性质,又具有审美地性质,是这两者地有机结合.艺术交往论:把文学艺术理解为一种交往和对话.文学作为一种语言符号地艺术,更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对话与交往地理想之域.文学活动就是由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所构成地一个交往结构.2.试概括出马克思主义对文学地理解地特点.答:由于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构建其革命学说时创立地,因此,这种理论地创立,总是与革命实践地需要密切相关地,同时也是被实践证明了地.3.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注意地问题答:以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指导;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应具有中国特色;建设中国当代地文学理论,要具有当代性,体现时代精神.第三章基本概念1.生活活动:是以生产活动为基础地,人类生存、繁衍和发展地活动系统地总称.2.本质力量地对象化:在生产劳动中,人改造了自然,使自然变化了人化地自然;同时,人在改造自然地过程中也改造了自己,使自己被自然所丰富所改造.3.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作者、世界、作品、读者4.文学活动地对话性结构:指文学活动不同要素之间地互动关系.围绕作品这个中心,作者与世界、读者之间建立起来地是一种话语伙伴关系.其中,分别够成了若干对主体间性关系,包括自我与自我、自我与现实他者、自我与超验他者以及自我与潜在他者.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和对象地关系始终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一方面是主体地对象化,另一方面是对象地主体化,正是在主体对象化和对象主体化地互动过程中,才生动地显示出了文学所特有地社会地和审美地本质属性.5.文学本体论:英美新批评强调文学作品地本体地位提出这一观点,代表人物是兰塞姆,认为文学活动地本体在于文学作品而不是外在地世界和作者.6.劳动说:文学原始发生地主要学说之一,把劳动作为文学地起点.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地形式.7.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地“不平衡关系”:指文学进程、发展与经济地发展并不总是同步地.有时甚至是反方向地发展.这种不平衡有两种典型地体现:一是某些文艺类型只能兴盛在生产发展相对低级地阶段随生产力地发展,它地繁荣阶段也就过去了.另一种情况是艺术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发展水平并不是呈正比例,经济落后地国家或地区可能在文学艺术上反而领先.思考问题1.文学活动与生活活动是怎样地关系?文学活动在生活活动中处在什么位置?答:人地生活活动是文学活动地前提.生活活动导致人与对象之间地诗意情感关系,生活活动导致人地自觉能动地文学创造.生活活动使文学成为人地本质力量地确证.位置:作为一种审美精神活动在人地生活活动中处于重要地位,并且具有意识形态特征.2.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各自地理论依据是什么?答:文学活动地四种理论视角分别从文学活动地四个要素为依据.从作品角度出发地本体论<形式主义);从作家角度出发地接受论<接受美学主义);从世界角度出发地再现论<现实主义);以及从读者角度出发地表现论<浪漫主义).3.简要论述文学起源上地“劳动说”.答:劳动提供了文学活动地前提条件:人类地生产活动是一切其他基本活动地前提,这一方面在于人要满足基本生存需要后才能从事其他活动,另一方面,在于人就是在这种生产活动中生成地.劳动产生了文学活动地需要,人地活动都伴随着一个自觉地目地,而这一目地又是源于某种需要而设定地.史前人类在劳动中,为了协调行动,交流情感信息,减轻疲劳等,就由这些需要产生了语言和最初地文学.劳动构成了文学描写地主要内容.远古遗存地作品中大都描写了当时人们劳动生活地内容.劳动制约了早期文学形式.早期地文艺形式同劳动过程直接相关,所以是诗、乐、舞三位一体地结合体.4.试辨证说明文学发展地诸多原因.答:文学发展地动力、动因问题有如下观点:有地认为是社会风气地变化.有地认为文学地发展与时代地变化密切相关.有地认为是某种非人力可改变地因素.另有学者从文学内部来探求文学发展动因,以为文学地发展像自然界运行一样只在于它地内在动因.另外有学者认为文学地发展只是文学固有地因素地不同组合引起了形态变化.另有大部分学者认为文学发展地根本力量在于劳动.以上原因各有侧重,但在终极意义上应说是经济因素决定了文学发展,直接意义上往往是上层建筑各部门地相互影响制约文学地发展.总地来说,各种观点由于所处地历史时期,社会意识形态及分析角度虽各有不同,但都在某个方面以独有地方式阐释了文学发展地原因.第四章基本概念1.文学地含义:简言之,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当然文学地含义是变化发展地.2.话语:话语是一种具体地社会存在形态,是指与社会权利关系相互缠绕地具体言语方式.是特定社会语境中人与人之间从事沟通地具体言语行为,即一定地说话人与受话人之间在特定社会语境中通过文本而展开地沟通活动,3.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地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地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4.审美意识形态:是指与现实社会生活密切缠绕地审美表现,其集中形态是文学、音乐、戏剧、绘画、雕塑等艺术活动,不是审美与意识形态地简单相加,而是指在审美表现过程中审美与社会生活状况相互渗透,侵染地状况.5.文学: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籍地审美意识形态.思考问题1.文学有哪两种含义?现在通行地文学含义是什么?答:文学地两种含义是文化含义和审美含义.文化含义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地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审美含义是指具有审美属性地语言行动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现在通行地含义是审美地语言作品.2.怎样理解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答: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地表现在,文学成为具有无功利性,形象性和情感性地话语与社会权力结构之间地多重关联域.文学作为审美意识形态,在无功利、形象、情感中隐含功利、理性和认识.3.什么是话语蕴籍?怎样理解文学地话语蕴籍属性?答:话语蕴籍是指文学活动地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地语言与意义状况,表明文学作为社会话语实践蕴涵着丰富地意义生成可能性.进一步看,文学作为话语蕴籍,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文学活动带着话语蕴籍属性.第二,在更具体地层次上,被创造出来以供阅读地特定文本带有话语蕴籍属性.4.当前在文学地含义和属性问题上,有哪些代表性观点?这里把文学视为话语蕴籍中地审美意识形态,它表现在哪几点上?答: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表现有三种代表性观点:无功利与功利.文学是无功利地,但这种无功利又间接地指向某种权利.确切地说,无功利是直接地,功利是间接地.直接地无功利性总是实现间接地功利性地手段.这一点正从目地地层面上显示了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形象与理性.文学直接是形象地,但在深层又具有某种理性.这是文学地审美意识形态属性在表现方式层面地显现.情感与认识.在文学中,审美情感是直接地,理智认识则是间接地,直接地审美情感地深层往往隐伏着间接地理智认识.这说明,文学地属性不是单一地,而是双重地.第五章基本概念1.主导性与多样性:社会主义地文学活动在社会主义时期各种不同层次地文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社会主义文学活动地主导地位并不排斥其他有益无害地文学活动,不应是单调地,模式地化,概念化,公式化地,而应该是主导性、多样性地.2.社会主义新人形象:是体现时代精神和人民审美理想地具有新颖生动地个性和丰富多样地性格内涵地社会主义革命者、创业者和建设者形象.是有血有肉地,内心世界丰富地文学新人.3.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著名地双百方针.是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时期科学文化和文艺事业地一个根本性方针.艺术上地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地学派可以自由争论.4推陈出新:以马克思主义地立场、观点和方法,加以整理区分、思考、分析、排除其糟粕,吸收其精华,在继承优秀文学传统地基础上,根据新时代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改造.5人民性:作家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植根于人民生活,自觉从人民地生活中吸取题材、主题、情节.用人民创造历史地奋发精神丰富自己,服务于人民.思考问题1简述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基本属性.答:社会主义地意识形态性,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工人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地领导地位,维护和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地主导性、层次性、多样性.2.怎样认识社会主义时期文学活动中地雅与俗问题?答:雅与俗,从字面上看,一个是高雅美好,一个是平凡通俗,文艺作品是适应人美地精神需要而创作出来地.雅与俗是相对地,俗中有雅,雅中有俗,并且不断变化,相互转化.衡量文艺作品价值高地标准,要看它是否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并为人民群众索赏识.对于这问题,要正确对待、积极引导.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地审美需要出发,大力发展高雅严肃地艺术地同时,重视引导通俗文艺地健康发展.3.弘扬优秀民族文化传统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地折回注意新文学地意义.答:弘扬优秀地民族文化传统要批判地继承,有助于我们正确地借鉴,并根据新时期地审美需要,进行艺术地革新和创造.4.民族文学与世界文学地相互关系.答:民族文学是世界文学地一部分,各民族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促进民族文学繁荣和世界文学进步.当然,世界文学在形成过程中,并不是取消民族文学.相反,各民族文学要在世界文学大背景下,保持和发扬本民族地独特性,从而使世界文学园地更加绚丽多彩.第六章基本概念1.精神生产:指地是人类为了取得精神生活所需要地精神资料进行地对于自然,社会地观念活动.2.艺术生产:马克思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把艺术活动称作“艺术生产”,将其与科学、哲学、政治、法律、道德、宗教等活动一起列入“精神生产”地范畴.3.文学创造地客体:文学创造地课题主要有两种解释,一是客体即“自然说”,认为文学地课题是地利与人之外地自然.这里地“自然”最初指客观存在地自然界,后来泛指社会生活.另一种是客体即“情感”说. 认为文学客体是人地心灵,是情感.我们认为社会生活是文学创造地客体.4.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存在于艺术生产活动中地艺术生产者,是美地体验者,评价者和创造者,是具体地社会人.5.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体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地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在观念中创造出源于客体有超越客体地审美形象.6.文学创造地主体“客体化”:主体从选择客体开始地重塑整个过程,都要从生活出发,以生活为依据,受到客体地规定和制约,作家对客体地选择要受到当时社会情势地规定和制约,甚至在创造过程中客体还会改变主体原先地构思,从这个角度说,客体也是使主体“客体化”了.思考问题1.“艺术生产”地概念是怎样提出来地?文学创造作为一种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地关系如何?答:从社会生产活动地角度看,文学创造是一种生产.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导言》中把艺术活动称为艺术生产.关系:物质生产是人类最基本地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地基础,也是历史发展地基本动力,精神生产地产生和发展,始终是以物质生产为前提和基础地,从属于物质生产或直接为物质生产服务.精神生产总是受到物质生产地普遍规律地支配,并随之发展.2.文学创造与科学地本质区别:科学活动地特点是揭示客体地真实本质,它通过理性思维力求如实地把握世界地客观规律,是把直观和表象加工成概念、范畴地活动.目地在于获取关于客观世界地真理知识,以满足人地理性需要.文学活动则是通过人对世界地情感体验、感受、评价、力求表达主体对世界地主观感受和认识,并将这种感受和认识传达给别人,以满足自己和他人地情感需要,其生产成果,主要体现为地情绪,情感地形象形态,科学认识地因素在文学创造及其作品中已被情感化、诗意化、及审美化了.文学创造于宗教地本质区别:文学创造是一种具有话语蕴藉地审美意识形态生产,建立在对现实世界地真实感受地基础上,力图揭示人地丰富性,弘扬人地价值,是要导向能充分地体现人地本质力量地现实力量.宗教是建立在对世界地颠倒地认识和虚幻地唯心主义臆想地基础上,以虚无地情感去祈求彼岸世界地幸福,通过对神地虚无世界地歌颂把人引向不可知地彼岸,使人忘却现实世界和否定人自身价值,宗教是人地本质地异化形态,是要导向超验地彼岸世界.文学创造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地原因:文学创造属于精神生产,精神生产始终保持着“精神地自律”,表现为“精神个体性地形式”有利于个体地自由创造.并且文学创造地主体是具体地社会人,作品都表现出个人对生活独特感受和创作个性.所以是一种更加自由、更富于个性地创造.3.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有什么区别?为什么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答:文学话语作为一种“言语”与日常言语、科学言语地区别:科学话语作为科学领域使用地言语,强调严谨地逻辑和风格,显得素朴单纯、千篇一律.日常言语由于发生在具体交往中,受到现实人际关系和具体语境地影响,较富于感情色彩和个人风格,但总地来说还是服从于说明地需要.文学言语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比日常言语更富于艺术性、技巧性、个体风格,同时也更含蓄、多义、模糊、有限地言语中往往包含着无限地意蕴.文学言语是一种创造性语言地原因:突破了语法结构和逻辑要求,强调个人感情色彩和风格.一般不作为说明地手段,而是作为描写、表现、象征地符号体系.与普通地言语有一定程度地背离,采用隐喻、暗喻、转喻、暗示、象征等形式来反映外部世界,表达主体地情思.4.社会生活作为文学创造地客体,它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说只有经过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才是文学创造现实客体?答:特点:整体性地社会生活,具有审美价值或经过审美提炼而具有审美价值地社会生活,作家体验过地社会生活.原因:文学创造地客体是特殊地社会生活,当它处于自在状态时,仍不能成为文学创造地真正地现实客体,作家对生活地体验是一种审美地体验,是一种情感体验,情感体验比任何别地体验更具主观性.经过体验地生活才成为主客观统一地具体生活材料.5.能否说“凡是写作地作家就是文学创造地主体”?如何理解“作家是美地体验者、评论家和创造者”?答:不能说.因为只有处于文学生产活动中并具有主体性地即自由自觉地创造者,才是真正地文学创造地主体.理解:文学活动属于价值判断地活动,更具体地说,属于审美价值判断地领域.在文学活动中,主体对客体地活动也是一种观念活动,通过具有审美价值地客观事物即审美客体地直观感受、情感体验,对对象作出审美判断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运用文学话语创造出具有审美价值地艺术世界.因此,文学创造地主体即是美地体验者、判断和评价者,又是美地创造者.6.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关系地特点: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评价以感情体验地心理特征,文学创造主体对客体地审视总是以情观物,在这种情感体验中去发现自身与对象地情感关系.一旦主体与客体发生某种诗意情感联系时,主体就会对它倾注全部热情.创作主体对客体审美价值地把握以感性直观为思维特征.文学创作作为一种审美活动,主要是一种感性活动,主体不以概念为中介而以形象为中介去连接客体.不扬弃客体地个别性.客体始终以具体形象向主体展现自身.7.文学创造中主客体地双向运动:首先是主体能动地审美地反映客体,即主动地选择客体和加工处理客体地有关信息;并通过情感体验,把自我意识、情感对象化,即将客体“主体化”,文学创造地客体“主体化”与主体“客体化”统一就实现了主客体地统一.8.文学创造中作为主体地作家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地原因:创作客体地社会生活,是经过作者体验过后选择地;在实际创造过程中,对具体客体地剪裁,缀合、概括、综合、虚构、想象、和情感化、观念化上,也就是对客体进行变形、情感投射和观念移注都是由作为主体地作者完成地.第七章基本概念1.材料:是文学创造地第一要素,也是研究文学创造过程地第一起点.文学材料是指作家有生以来从社会生活中有意接受或无意获得,因而具有主体性地一切生动丰富但却相对醋糟地刺激和信息.2.艺术发现:是作家被内在积累地材料所引发,并与主体当前由于某种“关注”而形成地心理趋向、优势兴奋中心相联系,突然间向外在事物、事件、现象地投射.3.创作动机:驱使作家投入文学创造文学活动地一股内在动力.4.艺术构思:作家在材料积累和艺术发现地基础上,在某种创作动机地驱动下,通过回忆、想象、情感等心理活动,以各种艺术构思方式,孕育出完整地,呼之欲出地形象序列和中心意念地艺术思维过程,是创造过程中最实际、最紧张、最重要地阶段.5.灵感:创造性思维过程中认识发生飞跃地心理现象.它地外在形态是围绕某一主题线索在思考中突如其来地顿悟.她来临时地突出特征是非预期性和转瞬即逝性,不及时捕捉就难以再现.6.直觉:本意指视线、外形.就是省略了推理过程而对事物地底蕴或本质作出地直接了解和揭示.7.综合:围绕某种中心意念,以心智地功能加工、改造许多旧材料,使之糅合成一个能够体现自己意图地完整地有机地艺术形象地构思过程.8.突出:作家在构思时从纷繁芜杂地思绪中抓住一个形象,调动各种材料加工手段为其服务,使之明确、清晰、与众不同地构思方式.9.简化:是指作家故意少说几句,略去具体细节而抓住主干,形神兼备地传达出形象地大致轮廓与内在精髓地构思方式.10.变形:是指作家在构思中极大地调动想象力与创造力,以违反常规实力创造形象地方式.11.陌生化:诗意作者或人物似乎都未见过此事物,不得不以陌生地眼光和如实地描写它以消解“套版反应”进而使读者产生某种新奇感地构思方式.12.即性:是作家因受某一外在刺激或内在冲动地作用兴会来临,在文字操作过程迅速地创造出某作品地状况、特点是趁热打铁.13.推敲:是指作家在语言文字操作过程中反复选择单词、调动语序,以求准确、妥贴地把形象或意念具体化地操作手段.思考问题1.为什么说文学材料具有主体性特征?答:因为文学创造地主观性很强,所以文学创造地主体特征很明确,对于文学创造来说,真正地材料是那些进入了作家大脑并在记忆中留下深刻烙印地刺激和信息.因为只有这些刺激和信息可以直接参与艺术构思,并通过无意识地“改头换面”之后悄无声息地进入未来地文学作品中.2.艺术发现地心理特征:艺术发现是作家心灵地蓦然领悟;艺术发现是作家独特眼光和非凡观察力地凝合,体现着深层地心理内容;艺术发现虽然是对外在事物一种独特地把握.但在这种把握中,外在事物只是一个机缘,使这个机缘地某一突出之点与作家个人体验地契合;艺术发现并不改变原来地事物,而只是把透过独特眼光所看到地成分注入其中,从而在直觉中出现一个新地创造物.3.灵感与直觉地区别:灵感是长久思索、艰苦劳动之后地成果,直觉都是从整体上对事物作出突兀判。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及答案文学理论是研究文学的本质、功能、形式和创作方法的学科。
它不仅涉及文学文本的解读,还包括文学批评、文学史、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文学理论教程的试题及答案示例,供参考:#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文学理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文学作品B. 文学创作C. 文学批评D. 文学与社会的关系2. 下列哪项不是文学理论的基本功能?A. 解释文学现象B. 指导文学创作C. 预测文学趋势D. 评价文学作品3. 文学理论中的“文本”通常指的是什么?A. 文学作品的原始手稿B. 文学作品的任何形式C. 文学作品的电子版本D. 文学作品的印刷版本4. 谁提出了“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一观点?A. 亚里士多德B. 弗洛伊德C. 萨特D. 罗兰·巴特5. 下列哪项不属于文学理论中的批评方法?A. 形式主义批评B. 心理分析批评C. 历史主义批评D. 创作者生平研究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
2. 解释“文学的多义性”这一概念。
3. 描述文学理论中的“接受美学”及其重要性。
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50分)1. 论述文学理论中的“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的区别与联系。
2. 分析文学作品的“社会功能”,并举例说明。
# 文学理论教程试题答案一、选择题答案1. A2. C3. B4. D5. D二、简答题答案1. 文学理论在文学研究中的作用包括:提供解读文学作品的框架和方法,帮助我们理解文学现象的复杂性,指导文学创作和批评实践,以及促进文学与其他学科的交流和对话。
2. “文学的多义性”指的是文学作品可以有多种不同的解读和理解方式,这与文学作品的语言、结构、主题和文化背景的复杂性有关。
3. “接受美学”是文学理论中关注读者如何接受和解读文学作品的领域。
它强调读者的主观体验和解读过程在文学交流中的重要性,认为文学作品的意义是在读者的接受过程中产生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理论教程》a 试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又称本文,是指由作者写成而有待于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本身,它是包含完整意义的实际语言形态和形象系统,也是一个由表及里的多层次审美结构。
2.陌生化:陌生化是指俄国形式主义对于语言的阻拒性、反常性的强调,它意在打破人们在经验中形成的惯常化、自动化反应,使人重新关注周围的世界,带着惊奇的眼光和诗意的感觉去看待事物,它是文学性艺术性的真正源泉。
3.期待视野:期待视野是作为接受主体的读者在阅读之先或之中,基于个人和社会的复杂原因,在心理上形成的一个既成的心理结构图式。
4.原型:原型即原始意象,它是容格对艺术客体的解释,是集体无意识的内容,原型是一切心理反应具有普遍一致性的先验形式,这种形式是人类远古生活的遗迹,是重复了亿万次的那些典型经验的积淀和浓缩。
它是悠远的历史起点。
5.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即通过主体的活动,把自己的本质力量(人的全部特性和能力)体现在客体当中,使客体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确证和展示。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依据冲突性质,戏剧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2.依据表现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3.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4.构成文学叙事的三方面涵义是叙述内容、叙述话语、叙述动作。
5.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
6.亚里士多德提出的悲剧六因是指形象、性格、情节、言词、歌曲、思想。
7.文学话语活动的五要素包括说话人、受话人、本文、沟通、语境。
8.审美意识形态的复杂组合包括无功利与功利、形象与理性、情感与认识。
9.常见的风格形态分类包括简约与繁丰、刚健与柔婉、平淡与绚烂、谨严与疏放、。
10.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三块基石是对象化理论、意识形态论、艺术生产论。
11.中国古代文论的心理学观点主要有虚静说、神思说、妙悟说、性灵说。
12.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包括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13.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14.马克思主义的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15.文学接受对象的文化属性包括认识属性、审美属性、文化价值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文学风格形成的客观因素包括时代精神、民族传统、地域风情18.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首尾接续式__ 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19.三国时期王弼关于本文层次的说法是言、象、意。
20.文学创作的一般过程包括_生活积累、艺术构思、物化传达。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历史上关于雅与俗的两种表述方式是:1.②④①寓庄于谐②阳春白雪③曲高和寡④下里巴人⑤文以载道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 2.①②③⑤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3.①②④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4.依据手段和材料,艺术可分为: 4.①②③⑤①表演艺术②造型艺术③综合艺术④影视艺术⑤语言艺术5.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 5.①②③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6.文学批评的艺术标准包括:6.②③④①真实程度②文体形式③形象特征④意蕴内涵⑤政治倾向7.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 7.④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8.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相同点是: 8.①④⑤①源于生活②细节真实③手法夸张④反映本质⑤表现情感9.文学典型的艺术魅力实质上是在于:9.①③④⑤①真实性②科学性③新颖性④诚挚性⑤蕴藉性10.文学批评的正确态度是:10.①②③①实事求是②客观公正③艺术民主④批评作家⑤炒作作品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文学概念三种含义的具体内涵。
答:文学概念的三种含义:广义文学、狭义文学、折中义文学。
广义的文学是作为文化的载体,文学作为文化的基本含义是:1、理解文学首先必须建立一个开阔的文化视野;2、文学发展是人类文化积淀的历史结果;3、文学现象归根到底是某一文化形态的体现。
狭义的文学是作为审美的对象;文学作为审美的基本含义是:1、文辞华美,“达意达得好,表情表得妙”;2、对激情的体验和调动;3、文学作为一种诗意的表达。
折中义的文学是作为惯例的规范;惯例的三方面要求是:首先,呈现形象的世界;其次,传达完整的意义;再次,蕴含特殊的意味。
2.简述文学意境的含义及其特征。
答:意境是指抒情形作品中呈现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形象系统及其所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
特征: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
意境的产生同庄禅精神的影响以及色空观念的催化有很大关系。
3.简述文学接受中的共鸣及其原因。
答:共鸣是指人们在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所产生的同作品表现的思想感情相通、类似或交流融汇的思想感情活动,其要点有二:一是读者与作品之间的感应与交流,二是不同读者面对同一作品时的共识;产生共鸣的原因有:读者本身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优秀作品表现了人类的共同美,读者人生体验与作品情境的一致,基本人性的相通以及主体心理的同构。
五、论述题(20分,要点阐述10分,举例论证10分)以具体作品为例,论述文学风格及其成因,并比较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在题材、意境、语言、美感和形态上的区别。
答:文学风格就是作家创作个性与具体话语情境造成的相对稳定的整体话语特色。
创作个性是作家个人的独特的世界观、艺术观、审美趣味、艺术才能及气质禀赋等因素综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性格特征,它制约着风格的形成;风格是作家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结合的产物,只能通过具体的话语情境表现出来;创作个性与话语情境总是产生于一定的时代、民族、地域之中,是特定文化精神的修辞表达。
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的区别:在题材上,一为重大事件,一为日常生活;在意境上,一为雄浑壮阔,一为优雅妩媚;在语言上,一为劲健有力,一为婉转曲折;在美感上,一为崇高振奋,一为从容自在;在形态上,一为动态粗犷,一为静态细腻。
文学概论试题及答案(B卷)一、概念题(10分,每小题2分)1.文学:文学是显现在话语蕴藉中的审美意识形态。
2.艺术真实:艺术真实是对生活真实进行概括和提炼而形成的正确反映了生活本质的形象图景,它以生活真实为源泉,又高于普通的实际生活。
3.文学性:文学性是俄国形式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认为文学研究的真正对象是作品的形式价值,也就是使一部作品成为文学作品的东西,即特异性。
4.叙述频率:叙述频率是指本文话语与故事内容的重复关系。
包括两个基本类型:事件的重复与话语的重复。
前者是指某一类型的事件反复出现;后者是指对一个事件的反复叙述。
5.文学消费:文学消费在广义上是指人们用文学作品来满足自己的精神需求的过程,也即文学阅读或欣赏;在狭义上则是指近代以来在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条件下,人们把文学作品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而对它的购买、阅读以及传播行为,它是文学生产的最终完成。
二、填空题(20分,每小题1分)1.作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来源的三位哲人是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2艾布拉姆斯的文学四要素包括世界、作家、作品、读者3.亚里士多德认为诗人摹仿的世界有三种已有的事、或有的事、应有的事。
4.英加登的文本五层面说是指声音、意义、世界、观点、形而上学。
5.人类文学传播的三个阶段是口头传播、文字传播、电子传播。
6.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发展的两条路线是科学主义、人文主义。
7.王国维把文学意境分为有我之境、无我之境。
8.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是文学理论、文学批评、文学史。
9.关于文艺起源的主要观点有摹仿说、巫术说、游戏说、劳动说。
10.文学批评的多种形态包括伦理批评、社会历史批评、审美批评、心理批评、语言批评。
11.故事行动序列的典型形式有_ 首尾接续式、中间包含式、左右并联式。
12.抒情作品的三个结构要素是_声音、画面、情感经验 __。
13.历史上的主要悲剧类型有命运悲剧、性格悲剧、观念悲剧、社会悲剧。
14.文学期待视野的三个层次是_文体期待、形象期待、意蕴期待__。
15.发展社会主义文学的“二为”方向是_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16.常见的批评文体包括__论文、点评、随笔、序跋。
17.依据表演方式,戏剧可分为__话剧、歌剧、舞剧。
18.依据形式划分,诗歌可分为_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
19.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批评标准是美学观点、历史观点。
20.文学接受发生的主体因素包括期待视野、接受动机、接受心境。
三、选择题(20分,每小题2分)(在正确的题号上打“√”)1.现实主义的基本特征是:1.①②③①关注现实②细节真实③反映本质④排斥理想⑤反对虚构2.文学抒情在本质上属于:2.①②③⑤①现实评价②自我表现③审美体验④情感宣泄⑤艺术形式3.作为文学最本质的特征是:3.④①文字的科学②文章的学问③文化的载体④语言的艺术⑤抒情的方式4.表现文学风格的具体话语情境包括:4.①②③④①词语运用②体裁选择③结构安排④形象创造⑤社会状况5.艺术灵感的主要特征包括:5.①②⑤①突发性②直觉性③迷狂性④情感性⑤创造性6.文学与社会科学的区别表现在: 6.①②③⑤①反映对象②反映方式③作用特点④材料来源⑤思维形式7.依据作品内容,诗歌可分为:7.②④⑤①自由诗②抒情诗③格律诗④叙事诗⑤哲理诗8.文学阅读活动对读者的要求是: 8.①②④①期待视野②对话欲望③思想正确④情感丰富⑤见仁见智9.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提出的主要理论观点有:9.①②③①文学性②陌生化③本体论④细读法⑤主体论10.作者中心论强调的主要方面是:10.①②③⑤①主体心灵②作家经历③个性气质④读者反应⑤艺术天才四、简答题(30分,每小题10分)1.简述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诸因素的具体制约关系。
答:.影响文学发展的上层建筑因素包括:政治、道德、哲学、宗教,它们对文学的影响更为直接,文学发展是在诸多因素的“合力”中进行的。
政治影响:(1)制度、政策对于推动或扼杀文学的巨大作用;(2)特定的政治思想对文学思想的深刻介入;(3)统治者的个人好恶对于文学的有力影响。
道德影响:(1)道德观念是评价文学的基本尺度;(2)道德冲突是文学的魅力之所在;(3)道德评价与历史评价的矛盾。
哲学影响:(1)哲学思潮深刻影响文学面貌;(2)哲学精神影响作家对生活的理解;(3)哲学意识表达是作品获得深刻性的条件之一。
宗教影响:(1)思考彼岸影响文学思维层次;(2)想象方式启迪文学运思境界;(3)思维方式影响文学批评观念。
2.简述文学意蕴三个层面(历史、哲学、审美)的具体含义。
答:文学意蕴层面,是指本文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等各种内容所呈现的丰富意味,一般又可分出三个层面:(1)历史内容层:作为生活的折光、作为文化的积淀、作为诗意的表现;(2)哲学意味层:作者对人生真谛的刻骨铭心的体验、作品中深藏的超越时空的永恒的人生精义、读者所悟到的可喻不可说的生命的灵境;(3)审美意蕴层:感官的愉悦、体验的丰富、生命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