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合集下载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研究一. 简介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代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文将探讨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旨在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发展。

二.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系1. 科技创新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动力科技革命的出现一方面催化了社会发展,另一方面所带来的资源需求及排放使得环境与生态问题日益突出。

因此,科技创新在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显得尤为重要。

科技的进步可以使资源的利用更有效、更节约,同时控制污染和减少排放的技术也不断更新。

通过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和生态,为生态文明的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2.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调科技创新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同时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或挑战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为了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采取如下措施:2.1 推动绿色科技的研发科技创新的方向应更多地关注绿色化、低碳化的研究。

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应该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研发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绿色科技产品和服务,以推动低碳绿色经济的发展。

2.2 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驱动力。

科技创新要着眼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聚焦生态与环境问题解决,突破技术难题,推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提升生态保护水平。

2.3 推动生态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要让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还需要推动生态经济的发展。

建立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协同发展的制度机制,加强科技与生态经济结构的对接,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保护的正向循环。

三. 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1. 新旧动能转换的问题目前我国科技研发主要集中在传统行业,而科技创新新兴领域的发展尚未完全展开。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采取以下解决方法:推行跨界合作,加强各领域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政府应该鼓励和促进产学研联合,搭建平台促进科技与产业的结合。

2. 人才培养的问题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高端人才,但是当前对于本领域人才的应用还比较单一,人才培养形式比较单一。

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如何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解决生态环境问题需要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 肖显静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人文学院 教授 )
面对生态环境问题, 需要我们以新的自然观如认识自然的复杂性、 有机整体性、 非决定性等为基础, 进 行科学认识的革命性转向。 (’ ) 从对自然的简单性方面的认识转向复杂性方面的认识。不仅要研究自然的简单性, 还要研究自然的 复杂性, 即大力发展非线性科学、 分形学和混沌学, 研究自然的非线性现象、 分形现象、 混沌现象; 不仅要研 究自然的外在关系, 还要研究自然的不可分离的内在关系; 不仅要研究自然的非经验性, 还要研究自然的经 验性; 不仅要研究自然的因果决定性, 还要研究自然的非决定性; 不仅要研究自然的规律性, 还要研究自然 的丰富的现象。从规律性的探求到现象的展现, 用一种复杂性的思维代替简单性的思维, 针对复杂性现象的 特点, 用新的适合复杂性系统所具有的特征的特定方法去认识事物, 以获得对自然界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 ") 从对自然的局部认识转向对自然的系统整体性的认识。传统的科学认识涉及的是局部的自然, 是对 自然的局部的认识,而人类实践活动涉及到的是整体性的自然系统。将自然的局部认识应用于改造整体性 的自然系统时, 就很可能造成自然的系统整体性的破坏。为了保证整体性的自然系统不被破坏, 就必须以科 学对自然系统整体性的认识为基础。因此, 需要科学扩展认识对象, 在以往分门别类研究的基础上, 大力发 展交叉学科和综合性学科,探索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方法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对复杂系统和巨系统进行研 究, 以获得对自然系统的整体的、 正确的认识, 使我们的认识符合生态学规律, 为合理利用自然, 维护自然的 系统整体性, 维持自然物质、 能量的良性循环, 奠定认识基础和行动依据。可以说, 系统科学、 生态学等的建 立及其发展就是向这一方向努力的结果。 ( &)从对外在自然的认识走向对大自然系统的认识。传统观点认为,人们只有正确认识了外在自然规 律, 并且按这样的规律改造外在自然, 才能获得正确的结果, 才能给人类造福。这种观点有一定道理。不过, 这里必须明了, 由此所获得的科学仍然是以外在自然为对象的。对外在自然的正确认识, 并不必然带来对外 在自然的正确改造。因为对外在自然的改造过程是人类主体利用人工物对外在自然、人工自然及人类社会 的改造过程。这一改造活动的正确性获得首先在于人类对外在自然、 人工自然、 人类社会的正确认识以及对 这三者组成的大自然系统的正确认识,然后再按此正确认识对三者进行改造。而研究外在自然规律的科学 所认识的是外在自然界的规律, 没有对人类实践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社会、 人工自然、 外在自然三者所组成 的大自然系统进行认识。仅凭对外在自然的正确认识去改造大自然系统, 注定会出现内在的障碍: 认识对象 与实践对象的不一致,科学认识及其终极关注是外在自然界,而科学应用及其人类关注的指向既是外在自 然又是人工自然以及人类社会。因此, 根据对外在自然的正确认识来对外在自然、 人工自然、 人类社会三者 及其组成的系统进行改造, 并不能保证改造的正确, 而必须对人工自然规律进行正确的认识, 明确阐明人类 改造外在自然、 人工自然以及人类社会的过程, 阐明在产生人工物以及人类消费人工物的过程中, 人工自然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哪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哪
政 策 引导
C H I N A WA T E R R E S O U R C E S 2 0 1 3. 1 5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 明建设 战略
高 波
( 水利部 国际合 作 与科技 司 , 1 0 0 0 5 3 , 北京) 摘 要: 水生 态文 明是 生 态文明 的核心 组成部 分 。 也 是 当前和 未 来较 长一 个 时期 水利 工作 的 中心任 务 之一 , 亟 须 通过 加 强水利 科技 创新 工作 . 驱 动水 生 态文明 建设 。从基 础理 论 、 关键 技 术 、 解 决方 案 三个 层 次分析 了水 生态 文 明 建设 的科技 支撑 需求 . 按 照 区域水 生 态文 明建设 完整 的逻辑 过程 , 梳 理 出水生 态文 明科技 创 新 方 向与 重点 , 并
中 图分 类 号 : X1 7 1 . 4 + Ⅳ 文 献标 识码 : B 文 章编 号 : 1 0 0 0 — 1 1 2 3 ( 2 0 1 3 ) 1 5 — 0 0 0 6 — 0 3
水 生 态 文 明 是 生 态 文 明 的 核 心 组 成 部分 . 加 快水 生 态文 明建设 是 建 设 美 丽 中 国的重 要 基 础 . 也 是 当 前 和 未来 较 长 一 个 时 期 水 利 工 作 的 中心
作为新 时期 重塑人 水 和谐关 系 的一 项 系统 工程 .水生态 文 明建设 迫切需 要 基础 理论 与认知 、 关键 技术 方法 、 系统
施. 形成 有 中国 特色 的水 生态 文 明建
Ke y wo r d s : w a t e r e c o l o ic g a l c i v i l i z a t i o n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s c i e n c e nd a t e c h n o l o y g i n n o v a t i o ;p n r a c t i c a l d e ma nd ; i n n o v a t i o n d i r v e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有何结合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有何结合点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有何结合点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究竟有哪些结合点呢?首先,科技创新为生态环境监测和评估提供了更精确和高效的手段。

过去,我们对生态环境的了解往往依赖于有限的监测站点和人工采样分析,这种方式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也难以保证。

如今,随着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传感器网络等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能够实现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要素的大范围、实时、连续监测。

通过这些高科技手段获取的海量数据,再结合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可以更准确地评估生态环境的现状和变化趋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卫星遥感技术可以监测大范围的森林覆盖变化、土地利用变化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状况;无人机搭载高分辨率相机和传感器,可以对局部区域的生态环境进行精细化监测,如矿山开采后的生态恢复情况、城市内的水体污染分布等;传感器网络则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参数等,及时发现环境问题。

其次,在能源领域,科技创新为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

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面临着资源枯竭的危机,而且其开采和使用过程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实现能源的可持续供应和减少碳排放,科技创新推动了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的快速发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逐渐提高,成本不断降低。

同时,新型的太阳能电池材料和结构的研发,也为太阳能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更多可能。

风能发电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出现以及海上风电的开发,使得风能的利用规模越来越大。

此外,水能发电技术的改进,如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和小水电的优化开发,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生物能领域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了一定成果,例如生物燃料的研发和生物质能发电技术的发展,为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有效途径。

再者,科技创新有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循环经济。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如何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如何协同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如何协同发展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力量。

如何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是我们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它要求我们转变传统的发展模式,减少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而科技创新则为解决生态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手段和方法。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

首先,在资源开发和利用方面,新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比如,通过先进的开采技术,可以更有效地获取矿产资源,同时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在能源领域,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逐渐替代了传统的高污染、高能耗的能源,降低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压力。

其次,科技创新有助于环境污染的治理和生态系统的修复。

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以及土壤修复技术等,能够有效地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利用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等手段,可以对受损的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重建,恢复其生态功能。

再者,科技创新推动了绿色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的形成。

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技术的发展,促使企业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在消费领域,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应用,促进了共享经济的发展,使得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减少了不必要的消费和浪费。

然而,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的协同发展,还面临着一些挑战。

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投入和研发方向存在一定的偏差。

在市场经济的驱动下,一些企业和科研机构更倾向于投入那些能够带来短期经济效益的科技研发,而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科技创新,由于其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往往缺乏足够的重视和投入。

另一方面,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存在障碍。

一些先进的生态环保技术,由于成本高、配套设施不完善、政策支持不足等原因,难以在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和推广。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如何互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如何互促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如何互促发展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科技创新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两大重要主题。

它们不仅各自具有重要意义,而且相互关联、相互促进,共同推动着人类社会向着更加可持续、更加美好的方向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保障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为解决各种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

科技创新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在能源领域,新能源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逐渐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减少了能源消耗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例如,太阳能光伏板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使得大规模利用太阳能成为可能;风力发电技术的进步也使得风能在能源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加。

这些科技创新不仅减少了温室气体排放,还为能源的可持续供应提供了保障。

在环境保护方面,科技创新带来了更加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

新型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更有效地去除水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水质;废气处理设备的改进能够降低工业废气对大气的污染。

同时,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能够更及时、更准确地了解环境状况,为制定科学的环保政策和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提供依据。

在资源利用方面,科技创新推动了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

例如,先进的材料回收技术能够从废弃物中提取有价值的材料,减少资源浪费;智能农业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也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新的需求和方向。

随着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社会对环保技术、清洁能源技术、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等方面的需求日益迫切。

这种需求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为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与科技创新的互促发展,我们需要加强政策引导。

政府应制定鼓励科技创新的政策,加大对生态环保领域科技研发的投入,为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和政策优惠。

同时,要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激励创新者的积极性。

生态文明的战略笔记摘抄(3篇)

生态文明的战略笔记摘抄(3篇)

第1篇一、引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对传统文明方式的反思和超越。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生态文明成为全球共识。

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

以下是对生态文明战略的一些重要内容的摘抄。

二、生态文明的战略意义1. 生态文明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生态文明战略的提出,旨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确保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 生态文明是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气候变化、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的背景下,生态文明成为全球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治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3. 生态文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生态文明战略的实施,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绿色低碳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三、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1. 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战略的目标之一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具体表现在:蓝天、碧水、净土,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

2. 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战略的核心。

通过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3.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生态文明战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通过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制度,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生态文明的战略任务1.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制定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规划,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有序推进。

2. 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

3. 严格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加强环境监管,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推进环境治理,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4. 推进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环保意识,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五大发展战略(3篇)

五大发展战略(3篇)

第1篇一、引言新时代是我国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国必须坚定实施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

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加强科技创新:加大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的投入,培育创新型人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

(2)推动产业升级: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兴产业,提高产业链水平。

(3)优化创新生态:完善创新政策体系,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2. 实施路径(1)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原始创新能力。

(2)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3)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4)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

三、协调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协调发展战略强调经济社会各领域协调发展,实现区域协调、城乡协调、产业协调、收入分配协调等。

2. 实施路径(1)优化区域发展格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2)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城乡融合发展。

(3)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协同发展。

(4)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缩小收入差距。

四、绿色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绿色发展战略强调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相协调。

2. 实施路径(1)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2)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优化能源结构。

(3)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循环经济发展。

(4)加强生态保护修复,提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五、开放发展战略1. 基本内涵开放发展战略强调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

2. 实施路径(1)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

(2)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合作。

(3)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提升国际影响力。

(4)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促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升级。

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

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问题的不断加剧,生态文明已经成为了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

同时,科技创新在解决环境问题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生态文明与科技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相互促进,推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一、生态文明的概念与内涵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核心理念的发展观。

它强调人类应该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提倡绿色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等可持续发展模式。

二、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科技创新是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通过科技创新,人类能够开发出高效的环境治理技术,减少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例如,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使得可再生能源成为替代传统能源的重要选择,减少了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另外,智能科技在环境监测、预警和管理方面的应用也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了更有效的手段。

三、科技创新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1. 推动环境监测和数据管理的创新。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实现对环境数据的实时监测和管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 发展绿色产业和循环经济。

通过技术创新,推动绿色产业的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3.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技术研发。

针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加大科技创新的力度,开发高效、低成本的治理技术,实现污染物的净化和循环利用。

4. 推动生态修复和保护的技术创新。

利用生物技术、生态工程等手段,恢复退化生态系统,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四、生态文明对科技创新的要求1.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生态文明要求科技创新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引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2. 强调科技创新与环境保护的结合。

科技创新应当围绕环境问题开展,解决环境污染治理、资源利用等重大环境挑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应该关注哪些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而科技创新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力量。

那么,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中,科技创新究竟应该关注哪些方面呢?首先,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至关重要。

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在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对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和破坏。

因此,我们需要大力发展新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

太阳能技术的研发可以提高太阳能电池板的转换效率,降低成本,使其更广泛地应用于家庭和工业领域。

风能发电技术也需要不断创新,提高风力发电机的性能和稳定性,同时解决风能不稳定的问题。

水能的利用方面,研发更高效的水力发电设备以及小水电技术,能够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发电。

生物能的开发则要注重生物质能源的转化效率和可持续性,例如将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料。

其次,环境保护技术的创新是当务之急。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在大气污染治理方面,需要研发更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如高效的脱硫、脱硝和除尘设备,以及能够降低挥发性有机物排放的技术。

水污染治理技术的创新也是重中之重,包括新型的污水处理工艺、水资源回用技术以及水体生态修复技术。

对于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要发展垃圾分类和回收利用技术,提高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率,减少填埋和焚烧带来的二次污染。

此外,土壤污染的修复技术也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通过生物修复、化学修复等手段恢复土壤的生态功能。

再者,生态农业技术的创新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农业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但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往往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问题。

科技创新可以推动生态农业的发展,例如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通过卫星定位、传感器等手段实现精准施肥、灌溉和病虫害防治,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

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如将秸秆转化为生物质能源或有机肥料,能够降低农业废弃物对环境的压力。

还有新型的农业种植和养殖模式的研发,如立体农业、循环农业等,能够提高土地利用率和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

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

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支持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旨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相协调的目标。

高质量发展战略被提出并得到了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首先,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注重科技创新在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方面的应用。

只有通过创新技术和管理模式,才能有效解决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

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要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推动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科学指导。

其次,高质量发展战略注重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

过去,中国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资源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给环境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而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以科技创新为驱动,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绿色化转型。

通过发展新兴产业,减少传统产业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第三,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生要求。

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增长必须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绿色发展。

这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内在的支持。

通过绿色发展,可以避免过度开采资源、过度消耗能源等问题,从而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最后,高质量发展战略强调全面深化改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制度保障。

高质量发展需要打破体制机制弊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支持。

通过深化改革,可以解决环境治理、资源配置等问题,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制度环境。

总之,高质量发展战略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起着重要的支持作用。

通过强调创新驱动和绿色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强调绿色发展的内生要求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等措施,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科技支撑、产业转型、内在要求和制度支持。

只有实施高质量发展战略,才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迈向更高水平,同时保护和修复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同发展。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

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人类对自然资源的
需求变得越来越大,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问题也随之而来。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推进可持续发展成为我们所面临的重要任务之一。

同时,科技创新也是人类不断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

那么,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首先,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

科技创新
可以有效地解决生产、生活中出现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

例如,利用高新科技进行环保治理、研发新型环保材料等都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护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科技创新也可以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生态文明建设更为顺畅。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也可以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生态
文明建设需要智慧、技术和资金等多方面支持,这也就要求科技创新不断地更新、升级。

例如,针对现有的环保设施进行改进、研发更加环保的新能源等都需要科技创新的支持和推广。

这样,就可以逐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

最后,科技创新和生态文明建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科技的支持,而科技创新也需要以人类的生态环境为前提。

这种联系的存在要求我们保持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统一,充分利用科技创新的手段解决现存的环境危机。

综上所述,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

科技创新是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工具,而生态文明建设也能够推动科技创新的发展。

只有在科技创新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共同推动下,我们才能更好地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指在社会主义阶段不断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一系列战略措施和部署。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可以分为经济建设、科技创新、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旨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提升。

这包括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制造业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加强对外开放等。

通过这些举措,既能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又能够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在科技创新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着眼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这包括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和政策支持,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通过这些举措,能够推动科技创新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提高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

在文化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注重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这包括加强教育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和践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等。

通过这些举措,能够凝聚人心,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着眼于推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这包括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等。

通过这些举措,能够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提出的,根据国情和发展阶段的需要制定的一系列战略,是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方针政策。

这些战略部署的核心是以人民为中心,促进全面发展,实现人民全面发展。

加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不仅是对当前发展的要求,更是对长远发展的战略布局。

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战略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体现,是推动国家不断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包括水质、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方面。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互联系,对全球气候、环境和生物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可以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

2.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海洋是人类的宝贵资源之一,包括海洋食物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实现人与海洋的和谐共生,通过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推动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这对于满足人类对食物、能源和其他物质需求,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推动海洋科技创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来支撑,包括海洋观测技术、海洋生物技术、海洋能源技术等。

通过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可以提高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效率,降低对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促进海洋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竞争力。

4.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海洋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海洋边疆安全、海上交通安全、海上资源安全等。

通过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可以提高国家的海洋安全能力,维护国家的海洋权益。

同时,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也可以提升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推动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海洋环境问题和全球性挑战。

综上所述,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意义在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海洋可持续发展、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以及增强国家安全和国际影响力。

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维护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福祉具有重要意义。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思路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思路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思路【摘要】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现状下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亟待解决,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不言而喻。

本文从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特点和基本思路入手,强调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促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性。

未来展望中,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将取得更大成就,重要性再次得到强调,基本思路再次得到总结。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进程势必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关键词】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现状、意义、总体要求、主要特点、基本思路、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未来展望、展望、再强调、再总结1. 引言1.1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

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问题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如雾霾天气频发、水土流失严重等。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改善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势在必行。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密不可分。

生态环境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也是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重要举措。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展现出的成果和经验对其他国家也具有借鉴意义,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体现在促进人民群众健康、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以及推动全球生态环境治理方面。

只有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才能更好地推进相关工作,取得更大的成就。

1.2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阶段,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生态环境遭受到了严重破坏,水土流失、空气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日益突出。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有哪些突破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有哪些突破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科技创新有哪些突破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科技创新在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关键的作用,为解决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突破。

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驱动力之一。

太阳能、风能、水能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

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效率不断提高,成本逐渐降低,使得太阳能在更多地区成为可行的能源选择。

风力发电技术也日益成熟,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研发和应用,让风能的利用更加高效。

此外,水力发电技术的创新,如新型水轮机的设计和智能水电管理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水能的利用效率,同时减少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能源存储方面,电池技术的突破为清洁能源的广泛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不断提升,能量密度增加,寿命延长,使得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大幅提高,进一步推动了交通领域的电动化转型。

同时,新型电池技术如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等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为未来大规模储能提供了更多可能。

废弃物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方面的科技创新也取得了重要成果。

智能垃圾分类系统的出现,通过图像识别、传感器等技术,能够更准确地对垃圾进行分类和分拣,提高了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不断创新,例如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燃料、将废旧塑料通过化学方法回收再利用等,减少了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

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监测技术的创新为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有力手段。

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监测、地面传感器网络等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的实时、全方位监测。

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能够更准确地预测环境变化趋势,为环境保护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生物技术在生态文明建设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基因编辑技术的发展使得培育更适应环境的农作物品种成为可能,提高了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和对恶劣环境的耐受性,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

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它关乎着人类的未来和地球的可持续发展。

而科技创新作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究竟如何与科技创新相结合呢?首先,科技创新为生态环境监测提供了更精确和高效的手段。

过去,我们对环境的监测往往依赖于有限的采样点和传统的监测方法,难以全面、实时地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如今,借助卫星遥感、无人机监测、传感器网络等先进技术,我们能够实现对大气、水、土壤等生态要素的大范围、高频次、高精度监测。

这些技术不仅可以快速获取大量的数据,还能及时发现潜在的环境问题,为生态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例如,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我们可以监测大面积的森林覆盖变化、草原退化情况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动态。

无人机则能够灵活地对特定区域进行详细的航拍和监测,如山区的非法采矿活动、河流的污染排放口等。

传感器网络则可以实时监测空气质量、水质参数等,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其次,科技创新推动了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传统的化石能源不仅储量有限,而且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科技创新为我们开辟了新的能源途径,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等清洁能源。

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使得太阳能的转化效率逐渐提高,成本不断降低。

如今,太阳能板在屋顶、沙漠地区等地广泛应用,为家庭和企业提供电力。

风力发电技术也日益成熟,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的装机容量不断增加,发电效率不断提高。

此外,水能发电、生物能发电等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为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碳排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再者,科技创新促进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管理。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峻。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

在工业领域,先进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可以减少原材料的消耗和废弃物的产生。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

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一、引言作为一个世界级大国,中国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追求的不仅仅局限于经济的增长,同时也将眼光投向了环境保护及生态建设上。

建设生态文明已成为了中国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探讨当前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策略十分必要。

二、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1. 推进工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是当前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首要任务之一。

通过引领产业结构的升级,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产业,建设绿色、低碳工业体系,达到产业生态化、循环化转型,从而实现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2.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之一。

城市人口不断增长,城市向周边地区延伸,导致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发展不平衡。

因此,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二元结构的体系发展,积极推进城市绿化改造和农村污染治理,能够促进环境与生产力的协调发展。

3. 强化环境治理强化环境治理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中之重。

中国面临着水、土壤和空气等多个方面的污染,特别是近年来频发的雾霾天气让人们深切的意识到环境问题的重要性。

而强化环境治理,采取科技手段、监管手段等多种手段,能够有效地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4. 树立全民生态意识树立全民生态意识也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之一。

要从教育、宣传、引导等方面切入,激发人民保护环境、珍爱生态的主人翁意识,让社会各界参与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来,真正做到人人有责、人人尽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的策略1.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经济发展模式是影响生态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但长期以来经济发展的方式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面对这一问题,要通过推进绿色经济、节能减排、优化产业结构,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有机衔接。

2. 推进资源的节约利用资源的节约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手段之一。

资源紧缺,环境重负的背景下,要注重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创新资源利用模式,加强资源保护,推进资源循环利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创新驱动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关键力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呢?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首先体现在理念的创新上。

过去,我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往往侧重于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的承载能力。

如今,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资产,而非发展的负担。

这种理念的转变,促使我们在规划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共进。

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的核心支撑。

在资源利用方面,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例如,新型的节能技术、节水技术以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污染治理方面,科技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更高效、更环保的治理手段。

比如,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以及土壤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此外,在生态监测和预警方面,借助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全面地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生态保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制度能够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

例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对于那些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推行绿色金融制度,为环保产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创新,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此外,建立生态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体系,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创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

专题调研科技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和贡献□呼和浩特市科技局社会发展科张芳党的十八大提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生态文明摒弃了人类破坏、征服和主宰自然的传统发展理念和行为,倡导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尊重、顺应和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科技创新作为第一生产力是人类文明不断演进的动力源泉。

生态文明建设同样需要依靠科技创新支撑。

科技创新是决定生态文明建设进展乃至成败的核心要素。

要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必须立足于科技进步。

因此,正确认识和把握科技创新对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科技创新的重大意义创新是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国家兴衰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纵观世界历史,美、英、德、法等西方发达国家,无一不是抓住了历次科技革命的机遇,依靠原始创新引领技术变革和产业发展,步入了世界强国之列。

英国依靠牛顿发现力学定律、法拉第发现电磁学定律、瓦特发明蒸汽机等重大理论和技术创新,最早实现了工业化,进而确立了当时的世界经济中心和科技中心地位。

美国借助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莱特兄弟发明飞机、贝尔发明商用电话、肖克莱发明半导体等一系列重大原始创新,迅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强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取得了“两弹一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成就,科技事业长足进步,为我国在短短几十年内成为有重要影响力的世界大国提供了重要支撑。

改革开放3()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其中就饱含着广大科技工作者长期奋战在科研一线付出的心血、汗水和做出的突出贡献。

近现代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唯有坚持创新驱动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创新,才能走出一条科技强、产业强、国家强的发展新路径。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诸多矛盾叠加,风险隐患增多,经济发展新旧(上接22页)梳理出干部人事工作基本规律及其原因,为进一步研究如何加强干部选拔任用、如何强化年轻干部培养、如何改进组织工作提供了重要途径,使干部档案工作更好地^务于组织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
发表时间:2019-03-27T16:29:00.75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作者:刘媛[导读]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天津 301700 摘要: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个高级形态,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水生态文明是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水利建设和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的不懈追求,即传统的建设理念不具备动态性、持续性和多元性,难以支撑水生态文明向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迈进。

本文分析了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阐述了水生态文明建
设措施。

关键词:科技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和基础保障。

丰富的水资源、良好的水生态环境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优势资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旱灾害频发、水资源承载能力偏低、水环境污染物浓度增加、水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经济发展和绿色崛起的重要因素。

为全面贯彻落实水利部关于加快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意见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完善管理机制,积极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形成市、县、乡、村联动建设格局。

1 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现实意义
自古人类逐水而居,因水而兴,离开了水,任何生命都无法延续,文明更无从谈起。

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人类遵循人、水、社会和谐发展客观规律,以保障水安全、改善和恢复水生态环境、实现人水和谐为目标,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增强人类福祉为目的,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建立起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生产方式、消费方式和行为准则,以及在这些方式和准则下所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

工业文明以资源的高强度消耗和污染物的高强度排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导致了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污染、水生态恶化等问题的不断加剧,人们愈来愈清晰地认识到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其作为生态系统控制性要素的地位更加突出。

解决不好水问题,就无法克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就无法实现工业文明到生态文明的蜕变。

现阶段水问题的复杂性,要求只有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形成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相适应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从源头上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才能科学系统地解决存在的水问题。

因此,应将水生态文明理念贯穿到水利发展的各环节、全过程,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全面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科技创新支撑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求
面对人口增加、经济发展的双重压力,水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借助科技创新提供实践手段。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对科技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科学创新、科技实践创新等方面支撑作用的需求。

2.1 基础科学创新支撑作用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概念相对较新,且具有跨领域特点,对相关基础科学创新的需求尤为迫切。

相关基础科学创新可分为水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及建设路径、水生态系统演变机理及规律、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等其他相关工作之间的关联等方面的科学创新,并涉及对水资源、水生态、水利工程、法律学、管理学与美学等多领域科学创新的需求。

基础科学创新的内容包括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影响因素分析及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水资源保护理论方法创新,河湖健康理论方法研究,水资源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理论、量化方法、管理模型创新,水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人水和谐相处研究等。

2.2 科技实践创新支撑作用需求
水生态文明建设中需要将基础科学创新、应用技术方法创新应用于实践,水生态文明建设对科技实践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具体建设方案创新与科技推广创新的需求。

一方面,对具体建设方案创新支撑作用的需求包括需要确定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格局,拟定分阶段建设目标和建设内容,明确工作步骤等,具体涉及对国家、区域以及自然水循环和经济社会用水单元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方案的需求;另一方面,对科技推广创新的需求主要表现在需要科技型企业、科技示范区、科技产业园等立足市场与需求,着眼于科技服务于实践,有针对性、高效推广绿色环保技术,共享科技资源,建立科技咨询平台,加强跨区域、跨领域的科技交流与合作。

3 水生态文明建设措施
水生态文明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水生态文明建设关乎民生福祉、任务的长期性、科技引领的重要性等方面的认识仍待加强,造成水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投入不足,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深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

3.1 提高对水生态文明建设普惠民生福祉的认识
多次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普惠人民福祉”。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民生息息相关,是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生命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

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人民为中心,一切为了人民的福祉;以水利基础设施体系为保障,着力解决好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生活保障、生存发展、人居环境、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水问题,使水生态文明建设服务于民生、造福于民生、保障于民生、润泽于民生,普惠民生福祉。

3.2 强化对水生态文明建设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
生态文明建设是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国家战略层面的重要举措,经济社会在发展,环境在不断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将不断面临新的问题、新的挑战。

因此应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把水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制定长久建设目标,分步实施,持续的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为全社会提供良好的水环境、优美的水景观、健康的水生态、先进的水文化,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促进全社会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

水生态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建设目标永无止境。

3.3 持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引领作用
目前,水生态文明建设基础理论、技术支撑体系、管理体制机制等尚待完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不够紧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境的变化,水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将不断深入,将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新的需求、新的难点、新的技术瓶颈,需要持续的科技支撑与引领。

因此,水生态文明建设应以科技创新为驱动力,将科技创新融入到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不断攻坚克难,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技术难题,保障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的持续推进。

3.4 加大对水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教与宣传力度
水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需要全社会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介、媒体,加强水情、水生态文明的科学普及与宣传教育,使水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广大民众自觉爱水、惜水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提升全社会水生态文明意识,提高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公众参与度,不断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生态文明是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人类文明的新形态。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标志着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迈入生态文明的新时代。

水是基础性的自然资源和战略性的经济资源,是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控制性要素及物质和能量交换的重要载体,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

参考文献:
[1]张建云,王晓军.关于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4.7.
[2]高波.科技创新驱动水生态文明建设战略[J].中国水利,2013.15.
[3]陈明忠,杜贞栋.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J].山东水利,2013.7.
[4]陈芳林,李占华.浅谈水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及实施路线[J].山东水利,2013.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