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 (1)
邓稼先的演讲稿100字(一)2024

邓稼先的演讲稿100字(一)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领导者,其演讲稿对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产生了深远影响。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邓稼先的演讲稿内容。
正文:一、科学精神与创新思维1. 强调科学技术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支撑2. 强调自主创新是国家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3. 提倡勇于探索、敢为人先的科学精神4. 鼓励在科研中注重实践和创新二、科技领域的发展方向1. 着力发展核科技,提高国家核安全水平2. 推动信息技术的创新发展,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3. 重视生物科技的发展,为国家生物安全提供支持4. 强调军事科技的重要性,加强国家军事实力建设三、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1. 倡导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2. 提倡学习和引进外国先进科技,促进国际科技交流3. 改善科研人员待遇,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4. 加强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支持,培养未来的科技领导者四、国家安全和核武器事业1. 强调国家安全是核武器事业的首要任务2. 倡导加强军事科技和核武器技术的研究与发展3. 提倡建设强大的国防力量,维护国家安全和稳定4. 呼吁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推动国家安全建设五、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1. 强调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2. 提倡科技和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相互促进3. 倡导加大对科技产业的支持和投资4. 呼吁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参与国家经济社会建设总结:邓稼先的演讲稿以科技发展和国家安全为核心,强调了科学精神、创新思维、科技人才培养和引进、核武器事业、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等重要内容。
这几点内容为中国的科技事业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发展方向。
第1课《邓稼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部编版)

合作探究
第一部分
1.文中开头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年来的历史? 先概述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中华民 族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一巨大转变作出重大贡献 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二部分
1.为什么作者对邓稼先的生平事迹和巨大贡献没有作详细介绍? 其一,作者是大科学家,写的也是大科学家,科学家写科学家,着眼于 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气质、品格、价值观、人生道路等方面,而不 是把注意力放在事件具体细节的描写上。
人物介绍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 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 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向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可惜的是由于当年的科研试验条 件有限,人身防护条件简陋,邓稼先由于核辐射过多,身患癌症, 英年早逝。
首先,表现在作者对中华民族的至情。例如,作者得知中国的原子武器 工程,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完全是自力更生搞成功的,就激动得热泪 盈眶,这显示出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
其次,表现在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至情。第五部分中“不知道稼 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也不知道 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等 语句,都洋溢着作者对邓稼先的一片深情。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 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 的一篇回忆录性质的传记。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 为背景,以近一百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 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下了这篇传记。
文体知识
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 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传记分“自传”和“他 传”。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 实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 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 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 “我不能走。”
充分体现了邓稼先身先士卒、勇担风险的崇高精神。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示例】我心中的“明星”是邓稼先。因为他领导团队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 原子弹和氢弹,提高了我国的国防实力,让华夏儿女扬眉吐气,让中华民族 挺起了脊梁。
【参考一】我心中的“明星”是钟南山。在疫情肆虐中国大地时,八十四岁 高龄的钟南山挺身而出,奔赴疫情第一线,为恐慌的人们打了一针镇静剂, 带领人们与疫情做斗争。
三次手术时间间隔短,身患绝症依然牵挂事业,至死不懈。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 地突出邓稼先的坚毅 品质和奉献精神。
拔尖的人物,锋芒毕露。
读研究生时就常打断别人 的报告,即便到了中年, 成为名人,有时还会这样。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 “最有中国 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精读课文,思考探究
字词识记
( C )承受得起某种评价、称号或荣誉,不用感到惭愧。 ( D )每家每户都知道。 ( G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 E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
非常感动。 ( A )很少有人知道。 ( B )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 F )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 原籍安徽,芝加哥大学博士,历任芝加 哥大学等校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
• 与李政道合作,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 不守恒理论,共同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 学奖。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5篇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5篇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篇1)邓稼先是我国伟大的英雄,他为我国国防力量的发展现出了生命。
他知道了‘世界要禁核’后,中日废寝忘食,没日没夜的工作,最后应做了三次手术生体大出血死亡。
邓稼先他们是一代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
我国是在邓稼先逝世后十周年那天爆炸的最后一颗原子弹,然后次日宣布参加禁核的。
我国张爱萍将军在邓稼先的墓碑上‘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当之无愧的。
在本国或外国许多人都说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是亮个极端的人,从谈话中都可以看出邓稼先的品格,而奥本海默则是锋芒毕露。
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后,几个单位都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找到原子弹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位。
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去吧。
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
’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事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也是这一次,埋下了他死亡的射线。
邓稼先是我们现在中小学学生应该学习的人物。
邓稼先的主要事迹(篇2)邓稼先,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地参与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工作;邓稼先,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滩的风沙吹散了他的名和姓;邓稼先,一个满腔热血的人,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
他,是中华人名的骄傲。
邓稼先,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使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中国的土地上升腾而起,使沉睡的狮子站起并怒吼,吼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
邓稼先,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1958年秋,二级部副部长―钱三强,找到邓稼先,说”国家要放一个‘大鞭炮’”,征询他是否愿意参加这样艰苦又必须严格保密的工作。
邓稼先义无反顾地同意了。
回到家,只对妻子说自己要调动工作,离家很远,不能经常回来。
说完这些,他便收拾收拾东西,上路去了。
在那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
邓稼先顾不上这里生活环境的艰苦,不仅在研究所里钻探,还经常到飞沙走石的戈壁试验场。
邓稼先个人简历

邓稼先个人简历邓稼先(1924年11月17日-1986年6月24日),江苏杨桥人,中国的航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先生的辉煌成就不仅承载了中国航天业的伟大荣光,更成为了中国科技创新的象征。
一、早年经历邓稼先出生于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从小生活艰苦。
然而,他却展现了非凡的智慧和求知欲望。
在年幼时,他就对机械和电气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是追逐科技的梦想。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经常自己动手制作简易的机器和机械玩具,展示了他对科学的无限热爱和天赋。
二、求学之路邓稼先的一番事业开始于上海高级工业职业学校。
在那里,他尽情发挥了他独特的天赋,并展现了他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卓越能力。
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被清华大学的物理系录取。
在清华大学求学期间,他努力学习并研究了力学,电子学和光学等学科,为他日后的航天科研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航天科研1956年,邓稼先参加了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研制工作。
他全身心地投入到航天科研中,不断推动着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
在研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过程中,他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和挑战。
最终,中国在1970年成功发射了“东方红一号”,成为继苏联和美国之后第三个拥有发射人造卫星能力的国家。
邓稼先还在中国航天事业中发挥了重要的领导作用。
他先后担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的主要领导职务,建立了一支优秀的科研团队,吸引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到中国航天领域。
他带领团队取得了一项又一项伟大的成就,将中国的航天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四、对科技创新的思考邓稼先的成功不仅源于他对航天科技的热爱和执着,更体现了他对科技创新的深刻思考。
他相信,只有通过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中国才能摆脱追随他人的命运,才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自己的重要作用。
因此,他不断鼓励自己的团队在科技研发中追求突破和创新,坚持独立自主的科研方向。
正是他的坚持和努力,中国航天事业才能逐渐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
五、对后人的启示邓稼先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航天科学家。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28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 他带着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日夜挑砖拾瓦搞试验场地建 设,硬是在乱坟里碾出一条柏油路来,在松树林旁盖起原子弹教学 模型厅;为了演算一个数据,一日三班倒,工作到天亮。苏联单方 面终止两国签订的国防新技术协定,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 片都不留下,还讥讽说:“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 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邓稼先 杨振宁
整体感知
• 速读文本,了解邓稼先的基本信息。
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1924 年 , 安 徽 省 怀 宁 县 )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国哪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美国,普渡大学)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1986年,直肠癌)
4.文中提到的一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奥本海默)
你了解他们吗?
杨振宁到医院看望病中的邓嫁先(左)。 1986年摄于北京。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年。著名物理学 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 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 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 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 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 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 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 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
两弹元勋邓稼先[1]
![两弹元勋邓稼先[1]](https://img.taocdn.com/s3/m/f42b703187c24028915fc3bf.png)
甲午了自己“铁的脊梁骨”, 挺直了腰板。 1964年10月16日 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39年10月, 美国政府决定研制原子弹, 1945年造出了三颗。 其他国家爆炸第一颗原子弹 的时间如下: 苏联──1949年8月29日; 英国──1952年10月3日; 法国──1960年 2月13日; 印度──1974年5月18日。
三、小结归纳: 用一句名句概括邓稼先的一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诸葛
亮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 实、真诚谦虚、有胆有识、身先士 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 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你从中得到
讨论:是顺境出成就,还是逆境出成就
正方:顺境出成就;
反方:逆境出成就。
中国于 1966 年 12 月 28 日成功地进 行了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 飞 机 空 投 的 300 万 吨级氢弹试验获得 圆满成功。从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弹,中 国只用了 2 年零 8 个 月的时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快的。
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概况:
“两弹”元勋邓稼 先 作者:顾迈南
体裁: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用来报道特定人物的一种新 闻体裁。 人 1、用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人物形象。 物 通 2、生动的细节描写。 讯 的 特 3、用数字说话。 征
人物通讯
1、全人全貌式
人物通 讯的种类
2、生活片段式 3、群像式
1、形神兼备
人物通 讯的要求
2、抓住细节、特点
人类载人航天已有42年历史(1961前苏联实现世界 首次载人航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在1992年正式启动 后仅用7年时间就突破了航天最高技术。1999年11月20 日6时30分7秒,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首发 成功,中国成为继美、俄之后世界上第三个拥有载人航 天技术的国家。“神舟二号”2001年1月10日在酒泉卫 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这是我国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 “神舟”三号飞船于2002年3月25日发射。2002年12月 30日,“神舟”四号飞船的升空2003年10月15日。杨 利伟乘坐的“神舟”五号飞船在震天撼地的轰鸣中腾空 而起,太空中没有中国人足迹的历史到此结束。2005年 10月12日9时00秒,费俊龙和聂海胜乘坐的“神舟”六号 发射成功,并于17日4时33分,成功着陆。
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3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杨振宁和邓稼先是 中学和大学同学,有着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在邓稼先逝世七 周年时,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本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 传记,而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大科学家,以中华民族几千 年文化为背景,以100年来的民族情节,50年的朋友情谊为基调, 对另一位大科学家的介绍。
品味语言
4.他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他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 所代表的品格。
“纯”是无私、纯正、纯朴之意,一个“纯”字精炼地概括了 邓稼先高尚的品格。
品味语言
5.我想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是他所以能成功领导各阶层许许多多 工作者,为中华民族做了历史性贡献的原因,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人们绝对相信他。
品味语言
7.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30多摄氏度。
环境描写,用风沙呼啸、气温极低正面描写戈壁滩上的恶劣 气候,写出以邓稼先为代表的中国科学家们工作的艰难。
人物分析
1.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伦理物理物理,获 得博士学位后立即成全回国。
“立即乘船回国”表明邓稼先在学有所成后,没有 丝毫犹豫和停留就回国了,也表明他具有热爱祖国的高 尚品质和立志报效祖国的崇高理想。
这两段独句成段,一方面突出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爆炸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强调了邓稼先 在我国国防自卫武器方面做出的杰出贡献。
细读感悟
3.第四部分不是直接写邓稼先光辉事迹的,可否删掉?
不可以。 原因:①第四部分重点交代了中国原子弹工程是中国人自 主设计并制造出来的,这就是从侧面表现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显得有很有更有力度。②本文的写作目的不仅仅是介绍邓稼 先的光辉事迹,更需要从中华传统文化、科学精神、朋友情谊 等角度介绍邓稼先、怀念邓稼先,所以这一部分并不多余。
邓稼先(1)

难堪 kān
签字 qiān 谣言 yáo
妇孺皆知 rú 马革裹尸 guǒ
截然不同 jié
筹划 chóu
邓稼先 jià
生字新词 24
检查预习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 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语出诸葛亮《出师
表》,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建的核武器研究所任理论部主任,负责
领导核武器的理论设计,后历任研究所
付所长、所长,核工业部第九研究设计
院付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付主
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付主任,是我国
核武器理论与技术的研制与发展的主要
组织者领导者。
18
深挚的友情是最感人的。就我自己说,我们要能多得到深挚的 友谊,也许还要多注意自己怎样做人,不辜负好友们的知人之明。
29
邓稼先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
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 上推出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 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 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 邓稼先。
30
第四部分: 作原者 子得 弹到 是消 自息力,更中生国搞的出 来的,热泪满眶。为邓 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 献精神和巨大贡献。
苏 联 ─ ─ 1949 年 8 月 29日;
英 国 ─ ─ 1952 年 10 月 3日;
法国──1960年 2月 13日;
印 度 ─ ─ 1974 年 5 月 18日。
8
中国于1966年12月 28日成功地进行了 氢弹原理试验。 1967 年 6 月 17 日 由 飞 机 空 投 的 300 万 吨级氢弹试验获得 圆满成功。从爆炸 第一颗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弹,中 国只用了2年零2个 月的时间,其速度 是世界上最快的。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字词清单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读读写写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白天,跟“夜”相对。
元勋( xūn )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 谣言
背诵 昼夜(zhòu)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 xiè )
鞠躬尽瘁( jū )( cuì )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状元贴士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 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 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 于敏
钱学森 钱三强
……
[真题模拟] 第12、13段都是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传 记 本文属于他传。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
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 者分
按体 裁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 传记 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答题思路] 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②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③显示文脉,构成贯串全文的线索、前后呼应、过渡等, 使思路更加明晰。
[参考答案]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 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
邓稼先演讲稿,邓稼先演讲稿范文(一)2024

邓稼先演讲稿,邓稼先演讲稿范文(一)邓稼先演讲稿范文(一)引言概述:邓稼先是中国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和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奠基人。
他的演讲旨在强调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科研的重要性,鼓励青年学子努力学习和投身科技创新。
本文将通过分析邓稼先的演讲,总结他所强调的五个重要点。
正文:1. 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学家是社会进步的推动力量,应当承担起引领社会发展的责任。
-科学家在推动科技创新和解决社会问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科学家应当以身作则、坚定信念,用科学和知识为世界做出更大的贡献。
2. 科研的重要性:-科研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引擎,是创新和发展的基础。
-科研不仅为人类社会带来技术突破,还可以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真理。
-科研需要追求卓越和完善,不断推动学科的发展和突破。
3. 学习的重要性:-学习是每个科学家的基本功,也是实现科学梦想的必备条件。
-学习需要持续不断地钻研和积累,探索科学的新领域和新思路。
-学习是科学家成长的阶梯,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和水平。
4. 科技创新的意义:-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重要途径。
-科技创新需要注重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结合,不仅追求科学的探索,也关注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科技创新需要鼓励和支持青年科学家,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潜能。
5. 科学家的使命:-作为科学家,我们要肩负起推动社会进步、创造美好未来的使命。
-我们要坚持追求真理、秉持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
-我们要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人类福祉做出贡献。
总结:通过邓稼先的演讲,我们了解到科学家的社会责任、科研的重要性以及学习、科技创新等方面的重要性。
作为科学家和青年学子,我们应当牢记邓稼先的殷切期望,勇于担当责任,积极投身科技创新,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实现民族复兴发挥自己的力量。
2025年“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doc

2025年“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精选5篇】“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篇1】在西南联大,思想进步的邓稼先经好友杨德新同学介绍加入了“民青”(共产党的外围组织),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也阅读了许多进步书刊,爱国、进步、拥护共产党,是已经形成世界观和政见的邓稼先思想的基调。
他依然刻苦读书,对科学知识孜孜以求,但他的目标已经非常明确:为国家富强而读书,学习科学是为了将来为国家强大做贡献。
他已经将实现科技强国的夙愿与国家现实联系在一起,将个人的事业与民族兴亡联系在一起。
这个学习成绩优秀,政治上积极进步,在抗日救亡的呼喊中成长起来的青年,高唱着“千秋耻,终当雪,中兴业,须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走上科学之路。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让21岁的邓稼先第一次感受到了扬眉吐气的心境。
当月大学毕业的他,在凯歌声中找到了为国家重建、社会振兴服务的第一份工作。
这年9月,他走上了昆明文正中学的讲台,教授数学。
邓稼先教数学时表现出的才能,很快在昆明市各中学里传开了。
培文中学调他去当数学老师。
1946年1月,22岁的邓稼先又到昆明培文中学任数学教员。
当时的中国急需发展被战争延误了的教育和科学事业,自然需要大批人才,邓稼先虽然远在昆明,但很快就被在北平复办的北京大学纳入视线。
这年6月,邓稼先回到北平,在北京大学物理系任助教。
算起来,他先后在昆明两所中学当教师的时间都不算长,但这段经历却使他积累了教学经验,为他后来为新中国培育科学人才打下了基础。
“两弹一星功勋”邓稼先科学家事迹【篇2】邓稼先(1924.6.25—1986.7.29),核物理学家。
生于安徽怀宁。
1945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
1950年获美国普渡大学博士学位。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曾任核工业部第九研究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副主任,国防科工委科技委副主任等职。
1958年以来组织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
第1课《邓稼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字词梳理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máng
锋芒毕露
xiǎn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家喻户晓
当之无愧
rú
妇孺皆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小孩】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整体感知
• 速读课文,思考:
– 本文共有六个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示例三
• 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 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 民族的复兴!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 向安全地带。
•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 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 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 于敏
•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 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 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 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 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 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 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邓稼先
杨振宁
挽诗
•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 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 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 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国防部长张爱萍
助读材料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 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 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 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 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邓稼先 (1)

1、朗读《吊古战场文》的原文并翻译:
原文:浩浩乎!平 沙无垠,敻不见人。 河水萦带,群山纠 纷。黯兮惨悴,风 悲日曛。蓬断草枯, 凛若霜晨。鸟飞不 下,兽铤亡群,亭 长告余曰:“此古 战场也!常覆三军。 往往鬼哭,天阴则 闻!”
新乐市实验学校
两弹元勋邓稼先(杨振宁)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懂得。 妇孺皆知: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 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指小心谨慎,贡 献出全部的力量。
新乐市实验学校
1964 年 10 月 16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原 子弹。
新乐市实验学校
1967 年 6 月 17 日 中 国爆炸了 第一颗氢 弹。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 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 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新乐市实验学校
归纳总结
新乐市实验学校
杨振宁于 1922 年出 生在安徽合肥 , 1938 年 中学还没毕业,就进入 西南联大就读, 1942 年 西南联大研究所毕业。 1945 年 到 1948 年 , 在 美 国芝加哥大学获博士学 位。 1949 年,杨振宁进 普林斯敦大学研究, 1956 年与李政道提出宇 称不守恒理论 。 1957 年 因宇称不守恒理论而获 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乐市实验学校
事例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 1958 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 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最新师大四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限时练_第一课《邓稼先》 (1)

师大四中七年级下册语文限时练 第一课《邓稼先》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卷I(选择题)1. 选词填空。
(1)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________,都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A.焦急B.焦虑C.焦躁(2)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________这些记忆。
()A.珍惜B.爱惜C.珍藏【答案】BA【考点】邓稼先(杨振宁)正确使用词语【解析】本题考查词语辨析,需要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要注意近义词的辨析.注意近义词的意思,及词语间的区别.要学会结合语境仔细辨析,选择合适的词语。
鷦:形容人在遇到棘手的事情之时表现得不安。
焦虑:指-种缺乏明显客观原因的内心不安或无根据的恐惧。
焦躁:着急烦躁坐立不安的样子。
故选:焦讎。
珍惜:重视爱惜。
爱惜:因重视而不糟蹋。
珍藏:认为有价值而妥善地收藏。
故选:珍惜。
故答案为:【解答】(1) B(2) A2. 下列排序正确的是()①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
②1īè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
③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⑤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
⑥稼先虽然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A.①⑤②③④⑥B.④①⑥②⑤③C.④⑥①②⑤③D.⑤②③④⑥①【答案】B【考点】邓稼先(杨振宁)句子排序【解析】此题暂无解析【解答】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
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
细读不难发现恰当的排序为:④①⑥②⑤③。
故答案为: B。
3. 邓稼先在“文革”初期,能成功说服对立的两派继续工作,其原因是()A.邓稼先不像奥本海默那样喜欢打断别人的报告。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 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拓(tuò)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选聘(pìn) 谣言(yáo) 鞠躬尽瘁(cuì) C.说服(shuō) 无垠(yín) 殷红(yīn)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逝世(shì) 家喻户晓(xiǎo) 【解析】A.鲜(xiǎn);C.殷(yān);D.挚(zhì)。
③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 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 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 ,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 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 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④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 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 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 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 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 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 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邓稼先(一)

文章六大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邓稼先是一位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有巨大 贡献的杰出的科学家。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把邓稼先和奥本海默进行对比,揭示出它能 领导大家做出历史性贡献的原因。 第四部分:作者为邓稼先成功的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自力更生,获得成功感到骄傲。 第五部分:写邓稼先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肩负重任, 身先士卒,不怕牺牲,勇于奉献的精神。 第六部分:对邓稼先的总的评价。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没有私心
勇敢、 公正无私
⑥一封短短的 信 ⑦1982年, “我不能走”。
强烈的民族 自尊心朴实
执着追求 无私奉献 责任心强
课堂检测
1、下列加粗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鲜为人知(xin) 开拓者(tuò ) B.鞠躬尽瘁(cuì ) 难堪(kān) C.热泪盈眶(kuà ng) 说服(shua) D.徬徨(huá ng) 挚友(chì )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
①在美国获博士 学位后立即回国 ② 1958年受命研 究原子弹制造的 理论,并成功设 计了两弹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 1985 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⑤ 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然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课堂检测
3、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备选提优题) A.奥本海默是一个复杂的人。佩服他、仰慕他的人很多, 不喜欢他的人也不少。 仰慕:敬仰思慕。 B.“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备地描述了他的一 生。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力量。 C.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 元勋:最高领导人。 D.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徬徨, 没有矛盾。 徬徨:徘徊;犹豫不决
邓稼先故事演讲稿(一)

邓稼先故事演讲稿(一)引言概述:邓稼先,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和智慧,开创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新天地。
本文主要从邓稼先的个人经历、追求卓越、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和社会贡献五个大点,揭示了邓稼先故事的伟大。
正文:一、个人经历1. 邓稼先的早年生活背景2. 邓稼先的学业及在国内外的科研经历3. 邓稼先在中国航天事业的贡献及职业生涯的转折点4.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和荣誉二、追求卓越1. 邓稼先对自己的要求与追求2. 邓稼先在航天科学领域的突破与创新3. 邓稼先面对困难与挑战时的态度和努力4. 邓稼先的毅力和毅然取得技术突破的精神三、团队合作精神1. 邓稼先对团队的重视和建设2. 邓稼先在团队领导和协调方面的才能3. 邓稼先与团队成员的沟通与合作方式4. 邓稼先在航天事业中培养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四、勇于创新1. 邓稼先在航天领域的创新思维与方法2. 邓稼先对技术创新的身体力行3. 邓稼先推动航天技术进步的贡献与思考4. 邓稼先的创新成果及其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影响五、社会贡献1. 邓稼先在科普教育中的积极参与2. 邓稼先对青少年航天教育的推动与贡献3. 邓稼先在推动国内航天科技普及与发展方面的努力4. 邓稼先在国内外履行科学家社会责任的表现总结:邓稼先是一位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通过他的个人经历、追求卓越、团队合作精神、勇于创新和社会贡献,我们可以看到他的智慧和毅力,为中国的航天事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邓稼先为我们树立了榜样,激励着我们在各个领域追求卓越,勇于创新,并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一课 邓稼先(课文注音版)

邓dèng 稼j i à先xiān杨yáng 振zhèn 宁níng从cóng “任r èn 人r én 宰z ǎi 割g ē”到d ào “站zhàn 起q ǐ来l ái 了l e”一百年yìbǎinián 以前yǐqián ,甲午战争jiǎwǔzhànzhēng 和h é八国联军bāguóliánjūn 时代sh ídài ,恐怕kǒngpà是shì中华民族zhōnghuámínzú五千年wǔqiānnián 历史上lìshǐshàng 最zuì黑暗hēiàn 最zuì悲惨bēicǎn 的d e 时代shídài ,只zhī举j ǔ1898年nián 例l ì:德d é国guó强qiǎng 占zhàn 山shān 东dōng 胶jiāo 州zhōu 湾wān ,“租z ū借jiè”99年nián。
俄é国guó强qiǎn g 占zhàn 辽liáo 宁níng 旅l ǚ顺shùn 大d à连lián ,“租z ū借jiè”25年nián。
法f ǎ国guó强qiǎng 占zhàn 广guǎng 东dōng 广guǎng 州zhōu 湾wān ,“租z ū借jiè”99年nián。
英yīng 国guó强qiǎng 占zhàn 山shān 东dōng 威wēi 海hǎi 卫wèi 与y ǔ香xiāng 港gǎng 新xīn 界jiè,前者qiánzhě“租z ū借jiè”25年nián ,后者hòuzhě“租z ū借jiè”99年niá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64年10 月16日, 中国在新 疆罗泊 爆炸了第 一颗原子 弹。
1967年6月17 日在新疆罗 布泊,中国 爆炸了第一 颗氢弹。从 爆炸第一颗 原子弹到爆 炸第一颗氢 弹,中国只 用了2年零8 个月的时间, 其速度是世 界上最快的。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 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 弹元勋” 。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 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 “纯”字所代表的品格。他热爱自 己的祖国,热爱所从事的事业,他 的一生始终在执着地追求,无私地 奉献。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 躬尽瘁,死而后已。
1、对祖国对民族鞠躬尽瘁, 无私奉献
两弹元勋邓稼先
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 怀宁县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 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成功研 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作 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 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 “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顾怀南,女(1931年-)山东章丘人.1950年参加工 作,1953年进新华社.1962年任专职科学记者,以大 量新闻和通讯的形式,报道了中国科学界发生的许 多重大事件.其中的长篇通讯和特写,新华社播发 后被国内外报纸广泛采用.与人合作写了6集电视 剧《华罗庚》,出版了专著《中国科学家的奋斗 之路》、《炎黄之光》、《华罗庚传》等。
邓 稼 先
2、工作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不求名利、甘当无名英雄 3、为人真诚谦虚、朴实坦诚。 4、搞科研具有超凡的创造能 力,勇进的胆识、稳健的判断、 坚定的意志和坚强的信念。
写作特点:
1、过程为序,个有侧重
2、点面结合,概述细写交融 3、对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 细腻 4、环境烘托,表现人物
比较阅读
阅读徐焰的《邓稼先的光 辉一生》,说说这篇文章与课 文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不同。
在中国历史上,除了像邓稼 先这样伟大的科学家以外, 你还知道哪些科学家,简要 说说他们的事例或成就。
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位科学 家,为他(她)写一篇小 传。
本文是一篇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 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 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 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 的文体。 2.通讯的特点 一般来说,通讯有 四大特点: (1)严格的真实性。 ( 2) 报道的客观性。 (3)较强的时间性。 (4)描写的形象性。 3.通讯的种类 (1) 按内容分,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 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2)按形式分,通讯 分为一般记事通讯、访问记(专访、人物专访)、 小故事、集纳、巡礼、纪实、见闻、特写、速写、 侧记、散记、采访札记。
速读课文,谈谈你对邓稼先的认识。
1.抓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提 示
2.文中的小标题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问题探究
1、课文写了邓稼先那些高贵品质?
2、“两弹”元勋邓稼先是在极其艰苦 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 第一颗氢弹的,正如古诗所说“宝剑 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你 认为是顺境出成就还是逆境出成就。 结合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