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邓稼先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事迹吧,既然这样,那么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有哪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供大家参考!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1邓稼先(1924年—1986年)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
1958年起历任第二机械工业部第九研究院理论部主任,九院901所副所长、所长,核工业部九院副院长、院长,核工业部科技委员会副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科技委员会副主任;1972年任核武器研究院副院长;1979年任核武器研究院院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6年7月2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62岁;1#年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2“红云冲天照九霄,千钧核力动地摇”,1964我国第一颗核弹试验成功时,科研人员兴奋写下豪迈诗篇,成为祖国兴盛的赞歌与号角。
从此,中国备受列强欺侮的时代一去不返,崛起的征程一路扬帆。
而这场辉煌背后,是科学巨人三十年如一日的孤寂生活,是废寝忘食、身心俱付的忘我付出。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尤其不会忘记这首动人诗篇的作者——邓稼先——我国核武器拓荒者、两弹一星元勋、一生都奉献给国家的英雄院士。
邓稼先的杰出人物事迹介绍精选篇31950年,26岁的邓稼先获得美国普渡大学理论物理博士学位后,就立即乘船回到祖国的怀抱。
从1958年8月开始,一直到邓稼先逝世前一年(1985年)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国原子武器的第一线,领导许许多多的学者和研究人员,仅用了6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仅用了2年时间,就成功设计了中国的氢弹,创造了当时世界上研制氢弹的最快速度。
邓稼先敏锐地预见到“世界性禁核”的趋势,在做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期间,他拼尽最后的力气,和于敏合著了一份我国核武器未来发展的建议书。
1.邓稼先

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有共同血缘的同胞,杨对邓身上 体现出来的同祖国共命运、休戚与共的民族情结,执着追 求,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及在民族优秀文化孕育下形成的质 朴内秀,甘于奉献的品格,有着深刻的认同,于是在提示 人物超群拔类的特质时,也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价值取向。 这就是中华民族魂。
归纳总结: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 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 元勋”。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 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9 、为什么作者能写出这样一篇朴实无华 而感人至深的文章?
首先,作为一位杰出的物理学家,杨振宁深知邓稼先 在科学界的位置、价值以及他为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所建 立的卓著功勋,从而给予客观公正而具有权威的评价。 其次,作为与邓有半个世纪深交的朋友,杨对邓的 经历、品质、性格及文化素养有充分的了解,于是从邓稼 先一生的事迹里选出几件典型材料来反映他的个性特征。
1.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 了人物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② 1958年受命研究原 子弹制造的理论,并 成功设计了两弹
③1985 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 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 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⑤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能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字词积累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当之无愧 妇孺皆知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日曛 铤而走险 zǎi chóu pánghuáng mù qì xiǎo kuì rú guǒ Jū cuì xūn tǐng
可歌可泣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 人非常感动。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当之无愧 当得起某种荣誉或称号,毫不惭愧。 锋芒毕露 锐气、才干全部都显露出来。比喻人有傲气, 爱显露自己的才能。 家喻户晓 形容人人皆知。 妇孺皆知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指众所周知。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生命的 死而后已 尽头。 铤而走险 指在无路可走的时候采取冒险行动。
1《邓稼先》ppt

1.速读课文,说说文 章哪部分表达对邓稼 先深情和评价? 小标题:
两弹元勋 我不能走 永恒的骄傲
表明了邓稼先为中华民族的核 武器事业所作出的贡献。
形象地展示了邓稼先那“碎首 黄尘燕然勒功”的一腔热血。 气势磅礴,对邓稼先一生作了 最恰当的评价。
2. 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 的精神品质?
妇孺皆知: 妇女儿童都知道。 马革裹尸: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 死于战场。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讲授新课
内容赏析
第一部分:
展示历史背景。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 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然 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 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 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 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在美国获博士学位 后立即回国
1958年受命研究原 子弹制造的理论, 并成功设计了两弹 1985年重病期间写 了一份关于中华人 民共和国核武器发 展的建议书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文革初期, 说服两派继 续工作 1971 年被“四 人帮”批判围 攻,竟然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 的队员
正音识字
氢弹 qīng
署名 shǔ 开拓 tuò 孕育 yùn 夐 xiòng 日曛 xūn
懈怠 xiè
交瘁 cuì 元勋 xūn 选聘 pìn 黯兮 àn xī 挚友 zhì
癌症 ái
奠基 diàn 难堪 kān 无垠 yín 鲜为人知 xiǎn 妇孺皆知 rú
词语记诵
宰割:比喻侵害,压迫,剥削。 筹划:想办法,定计划。
第六部分:
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 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1 邓稼先(完美版)

精读细研
“文革”初期,他所在的研究院(九院)和 当时全国其他单位一样,成立了两派群众组织, 对吵对打。而邓稼先竟有能力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于1967年6月成功地制成了氢弹。
你还勾画了哪些句子?说一说。
精读细研 邓稼先搞科研期间面临的困难:
国力衰弱 科研条件落后 自然环境恶劣 政治环境不稳定……
精读细研
结尾引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表达了当年中华优秀儿女热爱 祖国、振兴民族的奋斗、献身精神,也体现了邓稼先为祖国研制原子 弹而艰苦奋斗的崇高精神。
合作探究
讨论:文章中的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遇到此类问题该 如何解答?
1.环境本身的特点:
2.环境描写对人物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①烘托人物的心情;
精读细研
结合前面的分析,想一想作者 是通过哪些角度对邓稼先进行评价 的,在文中找一找。
精读细研
中华民族的历史大背景下
甲午战争战败,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 德国出兵强占胶州湾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
精读细研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 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 爆炸了第一颗氢弹。
jià
邓习检查 多音字
( yīn )殷切
殷
(yān)殷红
( xiān)新鲜
鲜
( xiǎn )鲜为人知
(yān)燕然
燕
(yàn)燕子
( pō )湖泊
泊
( bó )停泊
预习检查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
词语解释
每家每户都知道。
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 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课堂小结
《1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

《1邓稼先》公开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1、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
2、品读重点句段,了解作者情感。
3、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重点】1、理解文章的内容,理清作者的思路。
2、感受课文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表达情感的技巧。
【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了解课文背景整体感知课文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思路,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作者简介杨振宁杨振宁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著名美籍华裔物理学家,由于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获得195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此外曾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贡献+背景资料邓稼先是杨振宁的同学!他为中国的核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然而!过去中国并没能在报刊上重点宣传表彰他1986年6月邓稼先病重期间!杨振宁去医院探望他后来!杨振宁又向中央领导同志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中国早就应该把对中国对国际有贡献的科学家介绍出来,杨振宁非常敬重邓稼先!他说邓稼先是中国的帅才!他能得到中国领导人的绝对信任!也能得到群众的绝对信任!这是非常非常不容易的他又说'我收集了许邓稼先的材料!我期待有一天有人能写篇有关邓稼先的传记!我希望传记能把他对中国的贡献详细表达出来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逝世!一颗科学巨星陨落了后杨振宁写了这篇文章+〖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在生物界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是一条规律;在人类社会中,“落后就要挨打”。
国防势力的强弱决定着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政治地位,中国在研制和发展核武器方面的成绩,使帝国主义列强不敢对我们胡作非为。
二十世纪,中华民族经历着伟大而深刻的变化。
伟大的时代造就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科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
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
“两弹元勋”邓稼先就是这样一位高尚的,伟大的人物。
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回忆性散文《邓稼先》。
1邓稼先PPT课件

殷红 yān
鲜红 xiān
殷切 yīn
鲜为人知 xiǎn
一、邓稼先对中国从“任人宰割”到“中华 人民站起来了”的转变做出了巨大贡献。
整 二、简介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赞扬 体 了他光辉的一生。
三、通过和奥本海默的对比来突出表现
感
邓稼先的气质,品格和精神。
知 四、作者得知原子弹是由中国人自力 更生搞出来的而为民族自豪,为朋友傲。
1.作者引用他和邓稼先在昆明读大学 时一起背诵过的《吊古战场文》有什 么作用?
(巧妙地写出邓稼先工作、生活环境的 艰苦,从而更显示出邓稼先奉献精神 的可贵。)
2.这部分的标题“我不能走”,如果 改为“他忠于职守”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因为“我不能走”是邓稼先的 原话,更能突出他临危不惧、舍生忘 死、无私贡献的精神。)
译文如下: 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
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 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 暗啊悲惨凄凉,明风悲号,天日昏黄。飞 返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 各种飞身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 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 “这犹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 军都夜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 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在我国,邓稼先这样的英雄你能想到几 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党的好干部 为人民而死 虽死犹荣
谢谢大家!
五、在荒凉无边的沙漠中,邓稼先率领部
下进行核研究,身先士卒,不怕牺牲。 六、总体评价邓稼先,也是全文的总结。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 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写邓稼先,却为何要从一百年以前 的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入侵写起?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1《邓稼先》

2.句式多变
(1)有时句式十分整齐,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 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 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
(2)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 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方法总结: 1.文中的小标题 2.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 4.某些段落的中心语句
请在李文永中强勾画出邓稼先最让你感动的事 件或语言,并进行批注。用“从____(事、 言),我感受到了一个__ __邓稼先”的句 式说一段评述性的话。
示例:从他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做出的巨 大贡献,我感受到了一个功勋卓著的邓稼先形象。
宰割( zǎi) 奠基( diàn)
元勋 ( xūn )
孕育( yùn ) 选聘( pìn )
彷徨 ( pánɡ)
谣言( yáo) 无垠( yín )
罗布泊( pō)
夐 ( xiònɡ) 萦带( yínɡ)
挚友( zhì)
铤 ( tǐnɡ ) 昼夜( zhòu)
燕然( yān)
曛 ( xūn ) 鲜为人知( xiǎn) 至死不懈( xiè)
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 “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继续工
作,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
邓稼先 奥本海默
通过对比,表现了邓稼先那种中国 学者特有的忠厚朴实、真诚坦白、心胸 宽阔的气质,正因为有如此好的品质, 才得以团结众多的科学家,取得了卓越 的成就。这样也便自然而然地得出后文 的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 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第1课《邓稼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新课导入
伟大的时代缔造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 、军事家、科
学家,他们对国家民族的贡献是一般人无法替代的, 然而,有些人却不为人所知。这些鲜为人知的杰出人 物,是更高尚的,也是伟大的。今天,就让我们一起 来致敬两弹元勋,中国核工业功勋人物——邓稼先!
课文梳理 读材料,你觉得邓稼先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你说说本文的语言特色及表达效果。
本文在语言运用上颇具特色 排比的运用,节奏感鲜明,增强的语言气势。 对比的运用,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 长短句的结合,又使文气活跃,抒情味浓厚,感染力强。
课后作业
结合课文和课外搜集的有关邓稼 先的资料,为邓稼先撰写“‘两弹’ 元勋”的颁奖词。
板书设计
贡献巨大, 鲜为人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忠厚平实, 真诚坦白
邓稼先
赞扬、钦佩 骄傲、怀念
无私奉献, 身先士卒
典型的中国男儿
第六部分:以书信的形式,用评论性的语言高度赞 扬邓稼先一生的功绩,表达友人对邓稼先的赞颂与 悼念。
研读课文 思考:在第19、20段中,作者是如何评价自
己与邓稼先关系的?和奥本海默关系呢?这 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
与邓稼先:50年的友谊,亲 如兄弟
与奥本海默:很熟识
这样写拉近了作者与人物的关系,使文章更具有真实性, 读起来更亲切。
邓稼先1948年赴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留学, 1950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同年回国。1986年7月, 因受核辐射身患癌症逝世。
邓稼先是我国杰出的科学家、中国“‘两弹’ 元勋”,参与组织和领导了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 计工作,是我国核武器理论研究工作的奠基人之一。
邓稼先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 邓稼先是一个无私奉献的科学家。 邓稼先是一个对国家有着巨大贡献的科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课《邓稼先》课件(共35张PPT)

正音识字
热泪盈眶 (kuànɡ) 可歌可泣 (qì)
鞠躬尽瘁 (cuì)
彷徨(pánɡ huánɡ)
殷红 (yān) 殷切 (yīn)
鲜红 (xiān) 鲜为人知 (xiǎn)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截然不同 锋芒毕露 知人之明 层出不穷 马革裹尸
整体感知
“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 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指:
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截然不同,“是一个最不 要引人注目的人物”,“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 人”,“没有小心眼,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 “最有中国农民的质朴气质”。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 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邓稼先汲取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为什么要拿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与邓稼先作比较?
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进行了比较:
职务
国籍
功劳
相当
文化背景
不同
学术水平
性格
锋芒毕露
最不引人注意
善于辞令
奉献精神 忠厚平实
复杂的人
“纯”
说说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对比手法有利于突出两个人物的相同点和不 同点,更有利于表现邓稼先作为中国科学家的气 质和风度,突出了邓稼先的科学精神和奉献品质。
人物介绍
正音识字
整体感知
内容赏析
归纳总结
人物介绍
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 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 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 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邓稼先(1924—1986),安 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 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 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 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 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 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1课《邓稼先》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导语】《邓稼先》是杨振宁写的⼀篇记⼈传记型⽂章,以中华⼏千年来的⽂化为背景,以近⼀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年朋友深情为基调,⽤饱含感情的语⾔介绍了⼀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为⼤家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第1课《邓稼先》课⽂原⽂ 从“任⼈宰割”到“站起来了” ⼀百年以前,甲午战争和⼋国联军时代,恐怕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最⿊暗最悲惨的时代,只举1898年为例: 德国强占⼭东胶州湾,“租借”99年。
*强占辽宁旅顺⼤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东⼴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东威海卫与⾹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那是中华民族任⼈宰割的时代,是有亡国灭种的危险的时代。
今天,⼀个世纪以后,中国⼈民站起来了。
这是千千万万⼈努⼒的结果,是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英雄⼈物创造出来的伟⼤胜利。
在20世纪⼈类历,这可能是最重要的、影响最深远的巨⼤转变。
对这⼀转变作出了巨⼤贡献的,有⼀位长期以来鲜为⼈知的科学家:邓稼先。
“两弹”元勋 邓稼先于1924年出⽣在安徽省怀宁县。
在北平上了⼩学和中学以后,于1945年⾃昆明西南联⼤毕业。
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学位后⽴即乘船回国,1950年10⽉到中国科学院⼯作。
1958年8⽉奉命带领⼏⼗个⼤学毕业⽣开始研究原⼦弹制造的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平。
1964年10⽉16⽇中国爆炸了第⼀颗原⼦弹。
1967年6⽉17⽇中国爆炸了第⼀颗氢弹。
这些⽇⼦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的重要⽇⼦,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宰割危机的新⽣⽇⼦!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作,⾄死不懈,对国防武器作出了许多新的巨⼤贡献。
1985年8⽉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术。
第1 课《邓稼先》 (38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特征
真实性、文学性
字词清单
山名,在新疆、西藏和青海。
读读写写
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白天,跟“夜”相对。
元勋( xūn ) 奠基(diàn) 选聘( pìn ) 谣言
背诵 昼夜(zhòu) 昆仑( lún ) 挚友( zhì )
可歌可泣 鲜为人知(xiǎn) 至死不懈( xiè )
鞠躬尽瘁( jū )( cuì )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状元贴士 “两弹一星”元勋
1999年9月18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 国成立50周年之际,党中央、国务院、 中央军委决定,对当年为研制“两弹一 星”做出突出贡献的23位科技专家予以 表彰,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邓稼先 于敏
钱学森 钱三强
……
[真题模拟] 第12、13段都是独句成段,有何作用?
考点 分析独句成段在文中的作用
文体知识
传 记 本文属于他传。
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主要记述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
概念 一般根据各种书面的、口述的回忆及调查等相关材料,加以选择
性的编排、描写或说明而成。
分类
按作 者分
按体 裁分
自传 传记作者叙述自己的生平经历 他传 传记作者叙述他人的生平经历 历史性传记 以记叙史实为主 文学性 运用多种文学手法,以史实为依据,不排斥想象 传记 性的文艺加工,但不可虚构
[答题思路] 独句成段的作用,一般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①起强调作用,点明主旨、表达观点、抒发感情等。 ②调整节奏,使语言更加简洁、明快、有力,以突出中心。 ③显示文脉,构成贯串全文的线索、前后呼应、过渡等, 使思路更加明晰。
[参考答案] 起强调作用,强调了这两个日子的不平凡,
表明了“两弹”成功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突出 了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中做出的 巨大贡献。
《邓稼先》1

03
邓稼先在பைடு நூலகம்国科学史和国防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他的科研成果和事迹将永载史册。
02
邓稼先的家庭背景
邓志平
邓稼先的祖父
邓显鹤曾是清朝的翰林院编修, 后参与创办了长沙的时务学堂。 他注重对邓稼先进行文化熏陶和 传统教育。
邓稼先的父亲
邓以蛰,是一位著名的美学家、 文艺理论家和书法家。他为邓稼 先提供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化 氛围。
《邓稼先》1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邓稼先的生平与贡献 • 邓稼先的家庭背景 • 邓稼先的教育与科研经历 • 邓稼先的社会影响与评价
01
邓稼先的生平与贡献
生平简介
01
02
03
04
出生背景
邓稼先出生于一个书香世家, 其祖父曾参与主持会试。
求学经历
邓稼先自幼聪慧,先后在私塾 和小学学习,后考入崇德中学
许鹿希
邓稼先的妻子
许鹿希是著名物理学家许德珩的长女,也是著名核物理学家郑华炽的女儿。她与 邓稼先有着相近的教育背景和共同的科研兴趣,两人于1953年结婚。
对邓稼先的支持
许鹿希在邓稼先的科研生涯中提供了全面的支持和帮助,包括生活照顾、科研辅 助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她的理解和支持使邓稼先能够专注于科研工作,取得了卓 越的成就。
要成果。
邓稼先领导的研究团队在原子弹和氢弹的研制中发挥了重要作
03
用。
04
邓稼先的社会影响与评价
社会影响
提升中国科技水平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科学的奠基人 和开拓者,为中国的核武器和核 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
中国的科技水平。
增强国家安全
邓稼先的科研成果直接增强了中国 的国防实力,为国家安全做出了重 要贡献。
第1课《邓稼先》课件-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字词梳理
宰割
筹划
彷徨
仰慕
可歌可泣
máng
锋芒毕露
xiǎn
鲜为人知
【很少有人知道】
家喻户晓
当之无愧
rú
妇孺皆知
【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小孩】
马革裹尸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用马皮把尸体裹起来。指英勇牺牲在战场】
整体感知
• 速读课文,思考:
– 本文共有六个部分,且每一部分均设有小标题 。请概括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示例三
• 他是黑暗里的一支火把,将中国引向繁荣;他让 一朵蘑菇云升腾而起,如一把利剑,吼出了中华 民族的复兴!他把生命放在危险之间,把国家领 向安全地带。
• 小组合作,搜集并整理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 资料。任选其中一位科学家,由小组推选一名代 表向全班同学介绍。
– 于敏
• 他,一个忠厚朴实的人,却毅然决然地参与了我 国核研究工作;他,一个默默无闻的人,戈壁的 风沙吹散了他的姓与名;他,一个满腔热血的人, 为祖国隐姓埋名几十年。当岁月的车轮碾过那片 戈壁时,他的脸上也留下了车辙;当戈壁风沙在 天空狂舞时,那个不知道是谁的灰色身影与风沙 融合在一起。他是党最忠心的儿子,他是中华民 族的骄傲。
邓稼先
杨振宁
挽诗
• 踏遍戈壁共草原,二十五年前,连克千重关,群 力奋战自当先,捷音频年传。蔑视核讹诈,华夏 创新篇,君视名利如粪土,许身国威壮河山。哀 君早辞世,功勋泽人间。 ——国防部长张爱萍
助读材料
邓稼先(1924—1986),中国科 学院院士,著名核物理学家,中 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 基者,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 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1999年 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由于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 伟大贡献,被称为“两弹元勋”。
1 邓稼先-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学案和阅读练习(含答案)

1 邓稼先
【课标解读】
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对课文的内容,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材分析】
《邓稼先》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人物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和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颂扬了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献身国防科学的崇高情怀。
【学情分析】
人物传记是中学生最喜欢阅读的课外读物之一。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人生道路的起点,他们自然而然地把名人奉为自己崇拜的偶像,但学生对作者和邓稼先了解甚少,学习前应详细介绍;同时讲述核研究的危险性和艰难,来学习邓稼先的崇高精神。
七年级
语文作业纸
编制人: 使用时间:。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 邓稼先课件(共24张PPT)

归纳总结 结构图解
主旨点睛 这篇回忆录将邓稼先的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文化背景中进行叙 述、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民族的伟大贡献,高度赞扬了他崇高的 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伟大情怀。
巩固提升 积累运用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开拓(tuò) 元勋(xūn) 奠基(diàn) 鲜为人知(xiān) B.难堪(kān) 选聘(pìn) 谣言(yáo) 鞠躬尽瘁(cuì) C.说服(shuō) 无垠(yín) 殷红(yīn) 热泪盈眶(kuàng) D.彷徨(huáng) 挚友(chì) 逝世(shì) 家喻户晓(xiǎo) 【解析】A.鲜(xiǎn);C.殷(yān);D.挚(zhì)。
③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回顾学生时 代,钱学森明白无误地告诉人们:“我在北京师大附中读书时算是好 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是八十多分;我考去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 ,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目中的天才?然而, 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 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划等号。 ④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麻省理工的学子曾对他佩服不已。有 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 个与此题目无关,但也十分困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 在四个十英尺长、四英尺宽的黑板上,写满了算式。“光是能在脑袋 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 “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 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算式,而同时 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是令我大惑不解!”
1.邓稼先

关于杨振宁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宇 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 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 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七周 年。杨振宁和邓稼先是中学同学、大学同 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 “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杨振宁教授 为了缅怀好友,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 以近一百年的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 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文章 作为纪念。
D.歌曲中“古今多少奇丈夫”中的“奇丈夫”一词,作者用 以借指邓稼先。
结构美:
1、句式整齐——排比句的运用
例如: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 “‘粗估’ 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 划计划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勇进的胆 识和稳健的判断。 ”
2.选文开头和结尾分别引用了《吊古战场文》和“五四”时
代的一首歌,下面相关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3分)
A.引用《吊古战场文》,是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显示邓稼 先工作的艰辛。
B.作者想起在昆明时与邓稼先一起背诵了《吊古战场文》, 借此文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C.结尾引用这首歌,是邓稼先一生的写照,是对他为祖国屡 建奇功的赞美。
的,热泪盈眶,为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 邓稼先始终战斗在艰苦卓绝的第一线。
第六部分:评价赞扬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品质。
理清结构
一、历史背景 (引子)
二、生平经历 和贡献
三、人物对比 四、巨大贡献
(补充、 延伸、 扩展)
五、沙漠创业 (具体化) 六、热情赞颂 (总结)
1、邓稼先

回首页
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报效祖国
“两弹元勋” 功勋卓著
③1985年重病期间写了 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 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
④文革初期,说服两 派继续工作 ⑤1971 年被“四人帮” 批判围攻,竟然说服 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回首页
补充资料:
1 、一次,邓稼先在西湖开会,他拉着同仁在 “精忠报国”那四个古意盎然的字前照了一张相片。 他不爱照相,但这张照片是他自己要照的。 2 、得知患癌症,他说:“我知道这一天会来 的,但没想到它来得这样快。” 3、一代英豪,就这样走到了生命的终点, 全中国都记住了这一悲痛的时刻: 1986年7月29日,下午1时50分。 “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 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 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邓稼先
回首页
中国历史上像邓稼先这样鞠躬尽瘁、无 私奉献的科学家不胜枚举,你能选取一个, 讲解一下他的事迹吗?
回首页
祖冲之
张
衡
李时珍
蔡
伦
华罗庚
李四光
回首页
钱学森
袁隆平
李时珍(明朝医药学家)
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晚年自号濒湖山人, 湖北蕲春县蕲州镇东长街之瓦屑坝(今博士街)人,明 代著名医药学家。后为楚王府奉祠正、皇家太医院判, 去世后明朝廷敕封为“文林郎”。[1] 李时珍自1565年起,先后到武当山、庐山、茅山、牛 首山及湖广、安徽、河南、河北等地收集药物标本和处 方,并拜渔人、樵夫、农民、车夫、药工、捕蛇者为师, 参考历代医药等方面书籍925种,考古证今、穷究物 理”,记录上千万字札记,弄清许多疑难问题,历经27 个寒暑,三易其稿,于明万历十八年(1590年)完成 了192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此外对脉学及奇经八 脉也有研究。著述有《奇经八脉考》《濒湖脉学》等多 种。
1 《邓稼先》课件

元勋yuán xūn 奠基diàn jī 选聘xuǎn pìn 谣言yáo yán 背诵bèi sòng 昼夜zhòu yè
昆仑kūn lún 挚友zhì yǒu 仰慕yá ng mù
宰割zǎi gē 筹划chó u huà 彷徨pá ng huá ng
可歌可泣kě gē kě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 得流泪。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xiǎn wié ré n zhī :很少有人知道 。 至死不懈zhì sǐ bù xiè:到死都不松懈, 比喻对某件事 ( 信念 )有执着的追求 ,对事 业坚持不懈。 鞠躬尽瘁jū gōng jìn cuì指恭敬谨慎,竭 尽心力。常与〝死而后已〞连用。 当之无愧 dāng zhī wú kuì :当得起某种称 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中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 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并变 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奉献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邓稼 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 想的党员。----理想党员
2、“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 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 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他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 他是世界著名的美籍华 裔物理学家 他获得了1957年诺贝尔 物理学奖 他还获得过富兰克林奖、 鲍威尔奖… … 国际编号3421号小行星 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们是同乡、 同学,情同手 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 奖蜚声世界半 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 弹隐姓埋名28 载。
一、跳读课文,谈谈你 对邓稼先的认识——我 眼中的邓稼先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 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 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 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 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1、邓稼先

不下,兽铤亡群,亭长 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
告余曰:“此古战场也! 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
常覆三军。往往鬼哭, 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
天阴则闻!”
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 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
精读品析
精读品析
文章第六部分为什么引用作者写给邓 稼先夫人的书信中的对话?
生平简介
三、在中同来美突国 出“ 邓原 稼子 先弹 忠之厚父朴”实奥的本人海格默。的对比 人物对比 四、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骄傲, 巨大贡献
从另一个角度写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五、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 沙漠创业
献。
六、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 热情赞颂
的几段话总体评价邓稼先。
这些话,是对邓稼先的总体评价, 同时洋溢着作者对朋友的深厚感情。 这一部分也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
“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 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 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 处。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 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 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 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 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 这么走。
12.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 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 动。
整体感知
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提示: 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 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
一、 概述中国近代一百多年的历史,点明邓稼 历史背景
先是为民族转变做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
二、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1、《邓稼先》总第 1 课时课型新授备课时间2019.2.25
教学目标1、了解邓稼先的生平事迹,深切体会邓稼先的人品风貌;
2、积累“可歌可泣”、“当之无愧”等词语;学习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难点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
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知识链接
1.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
称为“两弹元勋”。
在原子弹、氢弹研究中,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
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完成了原子弹的
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的爆轰模拟试验。
2.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
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共获1957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
他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涌现出来的一代杰出物理学家中在
理论和实验两方面都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
二、自主学习——迅速阅读,迅速思考
1、快速阅读课文,迅速捕捉文章信息,读准字音,并能理解词语意思。
鲜为人知()任人宰割()至死不懈()截然不同()孕育()
①鞠躬尽瘁:②死而后已:③家喻户晓:④妇孺皆知:
2、研读合作思考:
(1)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3)《吊古战场文》翻译:广大呀,广大呀!辽阔的荒漠无边无际,极
目远望看不到人影。
河水像飘带一样弯曲流动。
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
一起。
幽暗啊悲惨凄凉,阴风悲号,日色昏黄。
蓬蒿断落,百草枯死,
寒冷得如同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栖身,在天上乱窜,离群的野兽
奔窜而过。
亭长告诉我说:“这儿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
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
更加清楚。
”
写邓稼先,你觉得为什么要写进这些环境描写?
(4)你怎样评价邓稼先?可以选用文中的词语来回答。
3、赏读句子: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
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的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
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
请赏析一下这句话:并试着仿写一段话。
三、交流探讨——解决疑难,拓深理解,迅速讨论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在近一百多年来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的背景上推出邓稼
(二次备课)
先;
第二部分: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第三部分: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第四部分:作者得到消息,中国的原子弹是自力更生搞出来的,热泪满
眶。
为邓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举例具体述写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
第六部分:引述作者写给邓稼先夫人的电报、书信中的几段话总体评价
邓稼先。
四、展示点拨——展示学习成果,评价补充
小结: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一种实用
文。
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记述自己的生平,一类是记述他人的生平。
传
记最大的特点就是“实录”。
传记可繁可简,一般按时间顺序来记叙。
邓稼先在我国现代国防和科学发展史上是一个不平凡的人物,但作者在
赞颂他的伟大精神时,却侧重选择了一些平凡小事,于细微处见深情,
于平凡中见高尚。
所以说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
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伟大的科学家。
五、拓展风采
1、请你试着用环境描写的方法来表现一个人物。
(表现他的心理,表现
他的品质)
3、请你用对比的方式侧面衬托一个人物。
(两者选其一)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自主学习的5个加点字音和4个解释词语。
2、完成配练P2第4小题仿句练习。
3、课文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进行了对比,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设计
二次辅导
时间:
教研组
教导处查阅
查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