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

合集下载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知识梳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预习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著名物理学家,1957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是中美关系松动后回国探访的第一位华裔科学家,积极推动中美文化交流和中美人民的互相了解,在促进中美两国建交、中美人才交流和科技合作等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字音词义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选聘pìn:挑选聘用。

谣yáo言:没有事实根据的消息。

背诵sòng:凭记忆念出读过的文字。

昼zhòu夜:白天和黑夜。

昆kūn仑:昆仑山。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至死不懈xiè:到死都不松懈。

形容坚持到底。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三、主题概述本文用饱含深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邓稼先,且将其生平、贡献放在广阔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中描写、评价,突出了他对祖国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整个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四、文章结构第一部分(第1-9段):先叙述一百多年前中国的屈辱历史,然后对中国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进行描述,从而引出本文主人公——邓稼先。

第二部分(第10-18段):简要介绍邓稼先的生平与贡献,概述了他不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第19-29段):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突出邓稼先忠厚平实的品质特征。

第四部分(第30-33段):写作者为中国人自己制造出原子弹而激动、自豪、骄傲,从另一个角度写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复习要点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课邓稼先  复习要点

01 邓稼先复习要点一、重点字词彷徨(páng huáng)鲜(xiǎn)为人知锋芒毕露(lù)可歌可泣:泣:不出声地流泪。

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

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鲜:很少。

为:被。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停止。

指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任人宰割:任:任凭;宰:杀;割:切。

听凭别人宰杀与欺辱,没有反抗的能力。

比喻个人或国家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任别人侵略,剥削,压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死于战场。

当之无愧:无愧:毫无愧色。

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

锋芒毕露:毕露:完全显露。

锐气和才华全都显露出来。

多指人好表现自己。

家喻户晓:喻:明白;晓:知道。

家家户户都知道。

形容人所共知。

妇孺皆知:孺:小孩。

妇女、小孩全都知道。

指众所周知。

二、文学常识《邓稼先》作者杨振宁,是我国当代物理学家。

三、中心思想文章通过记叙邓稼先的生平及事迹,表现了他谦逊朴实、无私奉献、勇敢担当、热爱科学、热爱祖国的品质。

四、写作特点1、选材精确,主题突出。

2、结构明晰,标题巧妙。

3、引用。

引经据典作用:增强说服力,使语言含蓄典雅,引起共鸣,升华主题,丰富内涵,增添文采。

4、语言描写——“我不能走”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考试题型:这段话在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答题语言:(1)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等;(2)展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等;(3)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心理活动;(4)预示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

答题公式:本段话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式,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性格/身份/思想感情……。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邓稼先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最后病逝。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预习复习材料-第1课 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预习复习材料-第1课  邓稼先

七年级语文下册基础知识总结第一课《邓稼先》一、字音字形A版(汉字)二、文学常识1.《邓稼先》选自,邓稼先(1924—1986),安徽怀宁人,我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成就),为我国研制、和新型核武器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功勋奖章。

2.《邓稼先》作者,(国籍)华裔(成就),获1957年奖。

一、字音字形B版(加点字注音)可歌可泣.谣.言背诵.奠.基元勋.当之无愧.选聘....昼夜..无垠.昆仑彷徨..挚.友宰.割殷.实殷.红鞠躬尽瘁..皆知至死不懈.....妇孺鲜.为人知家喻.户晓锋芒毕露.三、词语解释1. 可歌可泣:值得,使人。

2.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小心谨慎,贡献,直到。

3. 当之无愧:指完全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的。

4. 锋芒毕露:、显露无遗。

5. 家喻户晓:家家户户。

6. 马革裹尸:用马匹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

泣7. 至死不懈:到死都不松懈,形容。

8. 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

9.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别人欺压,。

10. 鲜为人知:。

11. 妇孺皆知:妇女和小孩子都知道,指某件事物,。

12. 层出不穷:各种各样的事物和现象。

13. 燕然勒功:东汉窦宪破北匈奴,登燕然山,刻石记功。

后以“燕然勒功”指把记功,勒,;勒功,把记功文字刻在石上,即。

亦指。

亦称为“燕然勒石”。

注译:1.西南联大全称“”抗日战争期间,、和大学迁往长沙,合并成立长沙临时大学,后又迁至云南昆明,更名为“”抗战胜利后,三校回迁复校。

2.于敏:1926年出生于河北宁河。

、(成就)。

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研究、。

获得“”功勋奖章、2014年度最高科学奖。

钱三强(1913-1992)浙江吴兴人,(成就)。

1999年追授“”功勋奖章。

3.奥本海默(1904-1967)(国籍)(成就)被称为美国“”。

玻恩(1882-1970)(国籍)(成就)的奠基人之一。

获得1954年“”寒春(1921-2010)本名。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总结和同步练习及参考答案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g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最新人教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内必背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内必背知识点

最新人教版-2017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课内必背知识点课堂背诵题1、邓稼先(1)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2)第2-5段: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列举1898年列强瓜分中国的罪行,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语言的节奏感。

(3)第8段:“最重要”、“最深远”从程度上指出这种转变的价值和历史意义的重大。

第11段:“始终”表现了邓稼先在两弹事业上执着追求,至死不懈的精神。

第23段“在我所认识的知识分子当中”,“我所认识的”能去掉吗?为什么?解析:不能去掉。

因为作者不可能全部认识一个群体的所有成员,这表现了作者严谨求实的写作态度。

(4)“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和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解析: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②这段议论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两句话总写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5)“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试谈谈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解析:①前一句是指邓稼先与锋芒毕露的奥本海默有着根本的不同。

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就讲究人与人之间关系和谐,和睦相处,讲究为人忠厚、谦虚、真诚、朴实。

邓稼先汲取了传统文化的精华,并变成了自己的气质品格。

②后一句是指“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③这两句话流露出作者对老朋友的崇敬与赞扬之情。

(6)课文写了哪些事例?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品质?解析:①在美国获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报效祖国。

②1958年受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设计了两弹——“两弹元勋”功勋卓著。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课《邓稼先》知识点+课后思考探究知识点一、字词至死不懈xiè 鞠躬尽瘁cuì选聘pìn 无垠yín 殷红yān萦带yíng 日曛xūn 铤而走险tǐng妇孺皆知当之无愧马革裹尸锋芒毕露二、概括文章大意①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②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③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④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⑤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⑥总结评价邓稼先。

三、课文内容解读1.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介绍自己最欣赏的一个小标题,并说说理由。

这些小标题给你怎样的启示?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第一部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这个小标题如恢宏的画面,给人纵深的历史感,在这个巨大的背景下推出邓稼先,说明邓稼先是对这一巨变作出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第五部分小标题“我不能走”非常出色,言为心声,一句简短的话语,道出了邓稼先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气概、有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作为院长,邓稼先的主要工作是管理和理论指导。

但他却事必躬亲,来到实验现场指导工作。

当井下出现问题,甚至会出现危险的时候,无论从职位,还是从在“两弹”事业中所起到的举足轻重的作用来说,邓稼先离开现场,都是无可非议的。

然而,他只说了一句:我不能走。

虽然只有四个字,但字字铿锵,声声有力,突出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2.写邓稼先以前,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有什么作用?作者概述中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是为了说明邓稼先是对民族的转变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发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3.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邓稼先与奥本海默截然不同,“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邓稼先》知识点总结

《邓稼先》知识点总结

《邓稼先》知识点总结首先,邓稼先自身的成就和事迹。

邓稼先于1924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镇江市。

194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物理系,后赴美深造,1946年至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

1950年回国,进入清华大学任教。

他先后担任过中国原子能研究所所长、中科院院士等职务。

邓稼先在中国核武器研制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主持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的研制工作,成功研制出了中国的第一颗原子弹。

在他的领导下,中国成功进行了多次核试验,确保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邓稼先还对中国核物理、原子能与核工程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中国核科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

他同时还担任过国防科技委员会委员、兰州物理研究所所长、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在科研领域和国防事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其次,邓稼先的学术贡献。

邓稼先是中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他在核物理领域做出了杰出的学术贡献。

他在清华大学任教期间,率先在国内开展了原子能与核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为中国核物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他主持了国内最早的中子物理实验室的建设,培养了一大批国内的核物理学家和原子能专家。

他还在核工程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中国核武器建设的战略思路和技术方案,为中国核武器的研制做出了重要的技术指导。

他在核聚变研究、高能物理等领域也做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再次,邓稼先对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影响。

邓稼先是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对中国核武器研制领域的开拓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是中国原子弹之父,领导了中国的原子弹研制工作,确保了中国的国防安全。

他倡导了学术独立自主的方针,鼓励国内科研人员进行自主创新,实现了中国核科学技术的自主发展。

他积极倡导核聚变研究,在国内推动了核聚变和高能物理等领域的发展。

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实践,激发了一批年轻的科研人员的学术热情和实践精神,为中国核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2024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

____年七年级上册语文邓稼先课文预习资料总结《邓稼先》是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邓稼先先生的一生。

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邓稼先先生坚定的信念、勤奋的工作态度以及对中国航天事业的巨大贡献。

课文主要内容如下:第一部分:邓稼先的成长经历邓稼先先生出生在贫农家庭,他从小就喜欢学习和实践。

在他幼年时代,他利用碎片时间自学,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尤其是在读到《机械原理》一书后,他对机械的原理和应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第二部分:邓稼先的求学之路邓稼先先生克服了种种困难,考入了西南联合大学。

在大学期间,他刻苦学习,成绩优秀。

毕业后,他进入贵州桐梓县农校任教,并在那里开始了他的科学研究。

第三部分:航天梦的启蒙邓稼先先生在和同事们一起看电影时,受到了苏联电影《平川地》的启发,决心投身航天事业。

他将自己的科学研究重点转向了火箭技术,并带领着团队不断地进行实践和创新。

第四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航天的开端邓稼先先生成功研制了“两弹一星”的重要组成部分——多级液体火箭和液氧—液氢火箭发动机。

这一成果奠定了我国航天技术发展的基础,也为中国人民的航天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五部分:邓稼先的家庭和社会生活邓稼先先生忠诚于党和人民,他在几十年的科研生涯中,把个人的一切都融入到了祖国的航天事业中,为国家的科技事业默默奉献。

尽管工作繁忙,他仍然重视家庭和良好的社会关系。

这篇课文通过邓稼先先生的一生,向我们传递了许多重要的价值观念和精神品质:1. 坚定的信念:邓稼先先生始终坚信科学和技术能够改变中国的面貌,为国家的崛起做出贡献。

2. 勤奋的工作态度:邓稼先先生对航天事业的执着追求,使他能够克服一切困难,不断学习和进步。

3. 团队合作精神:邓稼先先生能够看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并善于与同事们共同协作,攻克科研难题。

4. 忠诚于党和人民:邓稼先先生始终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为祖国航天事业默默奉献。

总结起来,邓稼先先生是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一生是科学精神、奋斗精神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的体现。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完整版)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单元梳理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 ( 节选 ) 》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语文第一单元知识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

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

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

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

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

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

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

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

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

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基础知识点,文档

(完整word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基础知识点,文档

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基础知识点整理七年级语文下册?邓稼先?基础知识点整理1.给加点的字注音氢弹〔 qīng〕懒散〔xi è〕开拓〔tuò〕署名〔shǔ〕交瘁〔cuì〕确立〔di àn〕元勋〔xūn〕孕育〔 yùn〕选聘〔pìn〕无垠〔yín〕难堪〔kān〕夐〔xi òng〕黯兮〔àn 〕鲜为人知〔xiǎn〕日曛〔xūn〕挚友〔zhì〕众所周知〔rú〕2.给形近字、多音字注音组词〔 1〕形近字①各位〔 zhū〕拥堵〔dǔ〕赌博〔dǔ〕睹物思人〔 dǔ〕②歌谣〔 yáo〕摇晃〔yáo〕瑶族〔yáo〕眺望〔yáo〕徭役〔yáo〕③愧疚〔 kuì〕魂断〔hún〕瑰丽〔guī〕体魄〔pò〕〔 2〕多音字①秘:诀要〔mì〕秘鲁〔bì〕②曾:曾祖〔zēng〕从前〔 céng〕③血:吐血〔xi ě〕血脉〔xi è〕④殷:殷红〔yān〕殷实〔 yín〕⑤强:侵占〔qi áng〕强迫〔qi ǎng〕倔强〔ji àng〕⑥参:参加〔cān〕参差不齐〔cēn〕人参〔shēn〕⑦说:说服〔 shuō〕游说〔 shuì〕古代同“悦〞字〔 yuè〕3.讲解以下词语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令人动人得呜咽。

②鞠躬尽瘁,死此后已:指小心谨慎,奉献出全部精力,直到死为止。

现指不怕苦,不怕死,为革命为人民而奋斗平生。

③当之无愧:指完满承受某种荣誉或称号,没有什么可以内疚的。

④轩露头角:毕,完满。

锐气、才干展现无遗。

⑤牺牲战场:马革,马皮。

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

形容军人战死战场。

⑥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走。

⑦至死不懈:到死都不废弛。

形容坚持终究。

初中语文邓稼先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邓稼先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中语文邓稼先知识点归纳总结邓稼先,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教育家,被誉为“中国原子弹之父”。

他在物理学领域做出了众多重要的贡献,也将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传授给了学生们。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可以从邓稼先的故事中汲取启示,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以下是我对初中语文邓稼先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科学与人文的统一邓稼先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热爱文学的人。

他曾经说过:“有人认为科学家不应该搞文学艺术,我不同意。

科学家要培养自己的博览群书、诗词歌赋等文化修养,这是为了敏锐地观察事物”。

这告诉我们,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文学艺术的欣赏和创作,还要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力。

只有将科学与人文相结合,我们的语文素养才能得到全面的提高。

二、精确表达的重要性邓稼先在物理实验中十分注重精确性,他要求学生们要严谨并准确地表达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应该注重表达的准确性。

通过多读书、多写作,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语言组织能力,使自己的表达更加精准、准确。

三、探索精神与创新意识邓稼先在科研领域里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他提倡学生要具备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在语文学习中,我们也要积极培养自己的思辨能力,多阅读各类文学作品,通过理解和分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和现实问题,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

四、乐观与坚韧邓稼先在长期科研事业中经历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他始终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坚韧的毅力。

他说:“我即使知道那条路非常艰难,我也会义无反顾地上去”。

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也会遇到困难和挫折,但只要我们保持乐观的态度并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取得成功。

五、人格的塑造与道德的引领邓稼先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和道德引领。

在课堂教学中,他不仅传授科学知识,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诚实守信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初中语文学习中,我们也要注重人格的塑造和道德的引领,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参与社会实践等方式,培养自己的正确价值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 稼 先》必背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语文《邓 稼 先》必背知识点

邓稼先一、字音梳理。

懈怠xiè癌症ái 署名shǔ奠基diàn 元勋xūn 孕育yùn选聘pìn 无垠y ín 难堪kān 夏xiòng 黯淡àn 鲜xiǎn日曛xūn 挚友zhì妇孺rú宰割zǎi 凛lǐn 铤tǐng殷实yīn 殷红yān 彷徨páng 瘁cuì筹划chóu 邓稼先jià二、重点字词奠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至死不懈: 懈,放松。

锋芒毕露: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

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鲜为人知: 很少人知道。

鞠躬尽瘁: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截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

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三、文学常识《邓稼先》是一篇传记,作者是杨振宁,美籍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传记,是一种常见的文学形式。

主要记述人物的生平事迹。

传记一般不虚构,纪实性是传记的基本要求。

四、文章思想内容本文将邓稼先这一人物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描写、评价,抓住了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的性格特点,突出了他对民族的贡献,高度赞扬了他深沉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将个人生命奉献给祖国国防事业的崇高情怀。

五、重点句子(1)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来写?奥本海默→拔尖人物→锋芒毕露;邓稼先→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通过对比,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2)默读第五部分,想一想:这部分开头引用《吊古战场文》,有什么作用?引用《吊古战场文》渲染了古罗布泊荒无人烟、凄凉萧索的环境气氛,从侧面写出了邓稼先工作环境的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一个不见硝烟的战场。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一课整理笔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邓稼先一课整理笔记

邓稼先1、文学常识○1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获得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2邓稼先(1924—1986),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3关于本文:邓稼先和杨振宁有着长达半个世纪的深厚友谊。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2、正音:3、课文内容:○1分段:第一部分:展示历史背景。

通过列举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让读者管窥百年中国的屈辱历史。

然而一个世纪后,中国人站起来了,就在这新中国刚刚诞生的早晨,新中国带着从黑夜走出的人们,披着朝阳的霞光,迎来了从海外归来的一位对祖国母亲有拳拳之心的儿子——邓稼先。

第二部分:简述邓稼先的生平。

写了他不平凡的人生经历,特别是对中国核武器设计研究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第三部分:写了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比较,以凸现邓稼先的人品。

奥本海默是一位出类拔萃、锋芒毕露、在美国家喻户晓的原子弹工程领导人。

邓稼先是一位能力超群、忠厚朴实、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

因此,作者说,邓稼先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最有奉献精神的儿子。

第四部分:通过写邓稼先的诚恳周到及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所创造出来的成就,激起了作者复杂的情感,作者为民族而自豪,为稼先而骄傲。

第五部分:高度赞扬了邓稼先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坚定、执著与勇敢。

通过回顾学生时代课本中的《吊古战场文》,描绘了沙漠戈壁的荒凉与凄惋,同时也指出了从事这项伟大工作需具备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以及在工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又令常人难以想像,且常常伴有生命危险。

《邓稼先》知识点整理

《邓稼先》知识点整理

《邓稼先》知识点整理一、人物简介邓稼先(1924 年 6 月 25 日—1986 年 7 月 29 日),出生于安徽怀宁,中国共产党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为中国核武器、原子武器的研发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生平经历1、求学之路邓稼先少年时期就深受爱国救亡运动的影响。

1941 年,他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

1945 年抗战胜利后,邓稼先回到北平,受聘担任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助教。

1947 年,他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由于他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

此时他只有 26 岁,人称“娃娃博士”。

2、毅然回国1950 年 8 月,邓稼先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九天后,便谢绝了恩师和同校好友的挽留,毅然决定回国。

同年 10 月,他来到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研究员。

3、投身科研邓稼先自 1958 年秋开始,隐姓埋名,全身心地投入到核武器的研制工作中。

在茫茫戈壁滩上,邓稼先带领团队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

三、科研成就1、原子弹研发邓稼先领导开展了爆轰物理、流体力学、状态方程、中子输运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原子弹的物理过程进行了大量模拟计算和分析,从而迈开了中国独立研究设计核武器的第一步。

领导完成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理论方案并参与指导核试验前的爆轰模拟试验。

2、氢弹研发组织领导并参与了 1967 年中国第一颗氢弹的研制和试验工作。

四、精神品质1、爱国情怀邓稼先怀着对祖国的深深热爱,放弃了国外优越的条件,毅然回国投身到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中。

他把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了国家的强盛,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2、艰苦奋斗在艰苦的科研环境中,邓稼先带领团队克服了物资匮乏、技术落后等重重困难。

他们在戈壁滩上风餐露宿,忍受着恶劣的自然条件,却始终没有放弃。

3、勇于创新在核武器的研制过程中,邓稼先和他的团队不断探索创新,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知识梳理

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课《邓稼先》的知识梳理1、邓稼先思维导图+知识点梳理+试题分析【文学常识】㈠作者资料。

杨振宁,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一起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理论,荣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㈡邓稼先中国核物理学家、核武器科学家和技术专家。

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中国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威追授他“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㈢文学体裁传记是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作品,可以为别人作传,也可以写“自传”。

传记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历史性传记,以记叙翔实的史时为主;一类是传记文学,多用形象化的手法记叙人物的生活经历、精神品格等,它以史实为依据,但并不排斥某些想象性的文学描写。

传记的文体特点主要为:①真实性。

真实是传记的生命。

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人物,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

②文学性。

传记是写人的,传记作者在人物形象中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并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这就使传记带有了文学性。

【重点字词】㈠字音字形。

(29个)⑴可歌可泣(qì);⑵鲜为人知(xiǎn);⑶元勋(xūn);⑷至死不懈(xiè);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cuì);⑹奠基(di àn);⑺当之无愧;⑻家喻户晓;⑼截然不同;⑽锋芒毕露(lù);⑾妇孺皆知(rú);⑿难堪;⒀选聘(pìn);⒁谣言;⒂热泪满眶;⒃马革裹尸;⒄平沙无垠(yín);⒅夐不见人(xiòng);⒆河水萦带(yíng);⒇黯兮惨悴(àn)(cuì);(21)风悲日曛(xūn);(22)凛若(lǐn);(23)兽铤亡群(tǐng);(24)昼夜;(25)稳健;(26)戈壁(gē);(27)峨峨昆仑;(28)燕然勒功(yān)(lè);(29)殷红(yān);㈡词语释义⑴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流泪,用于形容英勇悲壮的感人事迹。

七年级课文邓稼先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邓稼先知识点

七年级课文邓稼先知识点邓稼先是中国近代著名科学家之一,他是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缔造者之一。

其生活中经历了很多的艰难困苦,但他并没有放弃前行的信念,最终创造了无数辉煌。

邓稼先的人生经历,不仅让人们感叹他的毅力和勇气,也向人们传递了许多的人生智慧。

本文将会从邓稼先的事迹中,提炼出一些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述,希望能够对广大的七年级学生有所帮助。

一、坚定信念邓稼先是出生在湖南省郴州市的一个农民家庭,他从小就非常聪明,但因为家庭贫困,无法接受更好的教育。

但他并没有放弃自己,而是想办法去完成梦想。

他利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自学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就是因为他坚定的信念,让他最终获得了成功。

二、细心观察邓稼先在研究原子弹的时候,需要经常进行很复杂的实验。

他的实验中,需要极度细致的观察,任何一个小错误都可能导致整个实验的失败。

他因此变得特别细心,不断尝试和测试实验和机器,直至成功。

三、准确记录邓稼先在进行研究的时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需要有准确的记录和数据。

他在记录实验的过程中,非常认真仔细,不遗漏任何细节,这样他可以从记录中不断找到问题所在,对照修正。

四、团队合作邓稼先团队合作意识非常强,他明白如果要取得科研的成功,需要与全球最顶尖的人才相互合作,共同推动科技的进步。

就是因为他的卓越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让他取得了世界最先进的科技成果之一。

五、创新精神邓稼先对新事物总是充满着探索的兴趣。

他在研究新技术的时候,总是积极尝试,不断突破常规思维,提出自己的创新想法。

正是因为这种敢想敢做的勇气和创新精神,让他不断推出各种科技成果。

在邓稼先的人生经历中,他不断战胜困难,不断突破极限,创造了无数的辉煌。

通过学习以下这五个知识点,希望在七年级的同学们心中,种下勇气、坚持、团队合作、细心观察和创新的种子,让自己以后的人生之路更加辉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邓稼先知识梳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1、邓稼先1、概括各段大意。

一、铺垫写——写屈辱的历史,突出他的巨大贡献。

二、概括写——生平简介与主要贡献。

三、对比写——表现他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四、侧面写——用“我”的感情震荡、心中的佩服表现他贡献巨大。

五、特写——表现沙漠创业,精神崇高。

六、总写——高度评价,热情赞颂。

邓稼先是一个忠诚坦白、从不骄人、为祖国国防事业奉献一生的祖国的伟大儿子。

第一段研读:1、你认为作者列举1898年的历史有什么用意概述中国一百年前的屈辱史,是为了将邓稼先的贡献与中华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说明他是对中华民族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对历史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

2、作者写有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有何作用为了衬托邓稼先,邓稼先是“英雄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下文写邓稼先作铺垫。

3、与“巨大贡献”形成对比的词是哪个词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用意“鲜为人知”与“巨大贡献”形成鲜明对照,更能表现出邓稼先将一切献给科学、献给祖国而不计较个人名利的思想境界。

阅读第二段,思考1、邓稼先为什么谢绝恩师好友的挽留,立即回国因为邓稼先的理想就是为祖国“鞠躬尽瘁”,所以他学成后回国为国效力。

2、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之所以如此称呼的理由。

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3、“他得到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热爱祖国。

4、摘录段中语句回答:①概括邓稼先一生的语句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②对邓稼先功绩给予高度评价的词语是:两弹元勋。

③能表明邓稼先为国防武器做出巨大贡献的语句是: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④能表明“两弹”爆炸对于中华民族的意义的一句话是: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5、文中哪件事最能说明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邓稼先重病坚持工作,临死前还和于敏共同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最后病逝。

6、段中写邓稼先二次手术期间和于敏写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建议书这一情节的目的是什么用以表现邓稼先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崇高品质。

读第三段思考:1、前两段写“我”与邓稼先,奥本海默的关系有何作用为了说明他对他们的情况非常熟悉,使后文的对比更显得真实可信和富有说服力。

2、邓稼先和奥本海默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作者这样写的作用他们都是本国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都是本国的功臣。

但性格和为人截然不同。

奥笨海默锋芒毕露,爱出风头,令人难堪。

邓稼先忠厚朴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

对比旨在更生动形象表现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

3、文中写邓稼先处理的两个矛盾事件,有何作用作用在于凸现他的人格魅力,由于“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因此绝对相信他”。

这两个事例“是真正的奇迹”,是邓稼先人格魅力创造出来的奇迹。

4、文中哪两句话最能揭示邓稼先的高尚人格1、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2、因为邓稼先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

5、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6、文中作者说“我以为邓稼先如果是美国人,不可能成功地领导美国原子弹工程;奥本海默如果是中国人,也不可能成功地领导中国原子弹工程。

”作者这样的看法是否有道理,就此谈谈你的看法。

有道理,作者熟悉中国传统文化,也了解美国的历史文化背景,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与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有着渊远的联系,所以他离不开中国这块土壤,奥本海默亦是如此。

7、邓稼先先生喜欢“纯”字,你认为“纯”字代表着什么意思朴质、忠厚、无私、没有杂念8、文革期间发生在邓稼先先生身上有两件什么事情作者为什么选取文革期间发生的两件事这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什么作用说服两派群众,组织开始工作;说服军宣队和工宣队。

用这两件别人不可能办成的事,来印证“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大们绝对相信他”,强调突出邓稼先朴实的气质、无私的品格。

9、邓稼先是怎样的一个人最不引人注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

10、奥本海模式怎样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他他是美国的一个锋芒毕露的拔尖的人物,又是一个复杂的人,通过对比来反衬邓稼先的气质与品格。

11、“人们绝对相信他”的原因是什么人们知道他没有私心。

12、文中第5、6两段中都使用了“竟”一词,试品析“竟”的表达作用。

“竟”有出乎意料的意味,表达作者的惊异、钦佩之情,也再次突出邓稼先的性格。

13、“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试阐释这两句话。

这两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理解: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讲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邓稼先正是汲取了这些最优秀的部分,变成自己的气质品格;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邓稼先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因此他是最理想的党员。

作用:赞扬评价邓稼先的奉献精神和崇高品质。

阅读第四部分,答题。

1、面对作者关于“春寒是不是像美国谣言所说的那样参加了中国原子弹工作”的提问,邓稼先说“他觉得没有,但是确切的情况他会回去证实一下,然后告诉我。

”这一叙述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性格特点表现邓稼先严谨求实的精神。

2、邓稼先的短信为什么会使作者“有那样大的感情震荡”,以至于“热泪盈眶”这是感动和自豪的泪。

作者既为中国的发展自豪,也为朋友的成就感到自豪。

读第五段,答题。

1、本文段主要叙述了邓稼先的一件什么事表现邓稼先什么精神一次实验出现意外,他坚持不愿离开。

表现了他献身国防,无私奉献的精神。

2、“马革裹尸”是什么意思你用这个成语造句吗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造句:为军人,为了国家人民,即使战死沙场,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3、作者两次引用各有什么作用引《吊古战场文》,渲染了悲壮凄凉的气氛。

表现邓稼先工作环境艰苦,突出他为国不辞辛劳的精神。

引“五四”歌词,歌词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赞美邓稼先的巨大贡献及邓稼先为国奉献的精神。

4、请找出文章里有关环境描写的句子,并说说它的作用。

“戈壁滩上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

”突出环境的恶劣,烘托人物形象。

5、分析“我不能走”这句话。

传神表现他坚忍不拔的性格和身先士卒、乐于奉献的精神。

6、文段结尾的歌词对于表现邓稼先有何作用赞扬的是改变中国命运的伟大人物,暗示邓稼先是这些人物中最闪亮的。

突出他对中华民族贡献之大。

7、你能看出本文段中作者对邓稼先的情感吗这部分中的排比句是:“‘粗估’参数的时候……又要有稳健的判断。

”这组排比富有感染力地写出了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工作时所具备的超凡的直觉判断、严谨的逻辑思维、果敢的胆识、坚定的信心。

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

作者对邓稼先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第二三自然段的最后一句都是问句,表现作者对邓稼先的理解和关心,怀念和崇敬之情。

8、最后为什么要补充"我"父亲喜欢五四时代的那首歌写出了父亲在中华民族任人宰割时希望中华振兴,也写出我的爱国之情受到了父亲的影响。

9、简答:下面两句话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感情。

⑴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充满了作者对友人的关怀。

⑵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一个细腻的询问,充满了对老友真诚的关怀与担忧。

10、"古今多少奇丈夫"中"奇丈夫",作者用以借指(邓稼先)。

读第六段,答题。

1、“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

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

”试说说你对这两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

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

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

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

邓稼先颁奖词示例:大漠的苍茫点缀了蘑菇云的硝烟,五星红旗升起在联合国的上空。

是他,长空铸剑,吼出雄师的愤怒;是他,以身许国,写下山河的颂歌。

殷红热血,精忠报国,他是共和国忠诚的奠基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邓稼先,是中华民族不倒的脊梁。

这篇文章的语言很有特色,句式多变。

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句式的运用完全服从于表现感情的需要。

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吗有时句式十分整齐,例如“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部分,举了1898年“任人宰割”的四个例子;又如“‘两弹’元勋”部分,按时间顺序介绍邓稼先的简历和贡献,句式也相对整齐;又如,第五部分第四段,句式也比较整齐。

有时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例如“邓稼先与奥本海默”这一部分中,第四段介绍奥本海默的性格和为人,长句和短句就交错使用。

句式多变,是为表达思想感情服务的。

句式排列整齐,往往造成一股气势,好念,读者印象深刻。

长句与短句交错使用,形成一种交错美。

长句便于表达较复杂严密的意思;短句显得活泼,节奏快。

结合起来用,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