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语文园地六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fb51a50f78a6529647d53ac.png)
语文园地【教学目标】1.找出中心句及其在文中可能出现的位置,认识表示动物的词语,及带有虫字旁和鱼字旁的字。
2.学习和积累ABB式词语,练习说话,根据提示写一段话。
3.通过诵读古诗,帮助小学生积累诗文。
【教学重点】练习说话练习,积累古诗。
【教学难点】感情朗读词语,练习根据提示写话,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一、照样子写词语。
懒洋洋静悄悄:二、用下面的句子作为开头写一段话。
1.秋天,田野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2.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实,果香四溢。
3.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玩得很有意思。
三、默写《早发白帝城》。
参考答案一、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二、1.秋天,田野到处是一派丰收的景象。
胖嘟嘟的南瓜,紫得发亮的茄子,穿着红绸裙的红萝卜与穿着白礼服的白萝卜,它们三个一群,五个一伙,从地底下出头,呼吸着新鲜的空气。
玉米有着灰黑色的胡子,乐的露出了金黄色的大金牙。
整个田野美丽极了。
2.果园里果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甜的果实,果香四溢。
苹果绽开了红红的笑脸,又大又黄的梨金灿灿的,石榴露出整齐的牙齿咧开嘴笑了,一串串珍珠似的葡萄,红红的柿子像一个个小红灯笼。
果农们也带着丰收喜悦的心情忙着摘果子,把它们整齐地装在箱子里,运到世界各地去。
3.科技小组的同学们玩得很有意思。
看!同学们和车模迷们高兴地跑啊,跳啊,心里多么地欢畅!玩航摸的同学控制着自己心爱的小船,和别的同学一比高低。
玩水火箭的同学也玩得很有劲。
瞧!他们认真的样子,准能把对方打个“落花流水!”三、早发白帝城(唐)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板书设计】语文园地中心句:围绕一个句子写形声字:形旁表义,声旁表音ABB式词语《早发白帝城》【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学习园地,交流了中心句的问题,教学时出示了大量的例文片段,形象地说明中心句在文中的位置。
下面的教学,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还是古诗的学习,都展示了充足的材料和例文,帮助学生更好完成地练习。
(2019新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表格式教案含反思教学片断-精品
![(2019新版)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18 富饶的西沙群岛-表格式教案含反思教学片断-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281deec2f90f76c661371afc.png)
18.富饶的西沙群岛《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片段◆品读重点语句,感悟内容,领悟写法师: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海底的鱼,让我们一起潜入海底去看看吧。
(找一名学生读第4自然段,其他学生闭着眼睛来感受内容)师:听完课文,你有什么感受?生1:鱼太多了!生2:鱼好美呀!师:默读第4自然段,从哪看出鱼多呢?用“_____”画出来。
从哪看出鱼美呢?用“”画出来。
(学生读文,边读边画,汇报学习结果)生1:我从“成群结队”看出鱼多。
生2:我从“多得数不清”看出鱼多。
生3:我从“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这句话知道鱼多。
师: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有一半是鱼吗?生:不是的,突出鱼多。
师:这是一种夸张的修辞手法,在生活中,你见过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吗?生:天太冷了,我都快被冻成冰块了。
师:人怎能成冰块呢?这就是夸张,突出了天冷,我们学的古诗“飞流直下三千尺”就是夸张,继续汇报。
生:我从“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句话体会到鱼美。
师:这段中有句话既写出了鱼多,又写出了鱼美,你能找到吗?生:第一句话。
(学生齐读)师:这句话放在整段的开头,叫总起句,也叫中心句,这段文字就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
接下来同学们就仿照这种写法来小练笔。
(课件出示:小练笔:围绕中心把话写具体、写完整()(选一个内容写)1.春天的景色真美啊!2.下课了,操场上真热闹啊!3.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
赏析:教师围绕本段,先让学生在文中画出体现鱼多、鱼美的句子,通过品读这些句子,突出了西沙群岛“物产丰富”这一特点。
然后教师又以学习伙伴的口吻提出思考的问题,一是“西沙群岛的海里真的一半是鱼吗?”二是“哪句话既写出了鱼多,又写出了鱼美?”通过引导学生讨论交流,加之教师点拨,让学生体会到了夸张这一方法在表达上的效果,以及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的写作方法,达到了读、悟、写的结合,课堂效果很好,令人回味。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
![小学-语文-人教部编版(2019)-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案2-4.古诗三首 (部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cc1f69a8a45177232f60a2f3.png)
4古诗三首本课由三首七言绝句组成,唐代诗人杜牧的《山行》、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赠刘景文》和南宋诗人叶绍翁的《夜书所见》,这三首古诗描绘的都是秋天的景色,诗人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自己内心的思想情感。
《山行》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
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
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
“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
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
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表明诗人对枫林的喜爱。
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
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一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诗人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
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赠刘景文》这首古诗是写秋末的景色,第一句以荷败、菊残,写出了秋末的特征。
“擎雨盖”指荷叶。
第二句诗赞颂了菊花的残枝有傲霜凌寒的气概。
接下来诗人以橙子的金黄与橘子的青绿,把深秋的景色点缀得色彩鲜明而富有生气。
诗的前两句写景,抓住“荷尽”“菊残”描绘出秋末冬初的萧瑟景象。
“已无”与“犹有”形成强烈对比,突出菊花傲霜斗寒的形象。
后两句议景,揭示赠诗的目的。
说明冬景虽然萧瑟冷落,但也有硕果累累、成熟丰收的一面,而这一点恰恰是其他季节无法相比的。
诗人这样写,是用来比喻人到壮年,虽已青春流逝,但也是人生成熟、大有作为的黄金阶段,勉励朋友珍惜这大好时光,乐观向上、努力不懈,切不要意志消沉、妄自菲薄。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83af1c802020740be1e9be7.png)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案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表【创新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引导学生通过学习生字,扫清阅读障碍,对课文整体把握,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观察插图,激趣导入。
仔细观察课文插图,说说你们发现了什么?(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但各不相同;他们很快乐,他们一同上课。
他们是不同民族的小朋友……)师:对,这些小朋友的确来自不同的民族,他们将要走进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大青树下的小学。
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圈出文中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次。
2.交流识字妙法,快速识记生字。
(1)出示带有生字的词语。
(2)学生自由认读后,指名读。
(3)正音后,开火车读。
“摔”是翘舌音。
“坝”读“bà”,不读“bèi”。
(4)做游戏,巩固字词。
同桌相互做“你指我认”游戏,看谁认得的生字多。
(5)学生相互交流识记妙法。
坝——贝汉——汗摔——率跤——交凤——风(6)重点指导:晨、装、静(注意笔画、笔顺)3.同桌互相检查课文朗读情况,巩固生字的认读、识记。
三、指导写字1.指名读生字、新词。
2.观察:学生自主观察每个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指导书写。
“装”:上下结构,注意各部分位置,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左右结构,右边部分“戎”不要写成“戒”。
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小组内互相展示自己写的字。
6.评价:自评、互评。
四、熟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文学生逐段朗读课文,同桌互相交流:你读了每个自然段,知道了什么?2.读完全文,讨论: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并板书: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3.你最喜欢哪些自然段?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五、布置作业1.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创新教案】2.《花的学校》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认识本文的生字,会写13个字,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019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4单元表格式教案含二次备课、板书、反思(手写体)
![2019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4单元表格式教案含二次备课、板书、反思(手写体)](https://img.taocdn.com/s3/m/b491f175f18583d04864590f.png)
2019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1—4单元表格式教案含二次备课、板书、反思(手写体)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一、教学指导思想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顺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致力于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教材体系,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在语文方面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三、教材分简析:新人教版编部本于2018年秋期正式使用,本册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语文园地”包括五个栏目: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写话、展示台、我爱阅读。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四、单元及课文内容分析第一单元1.本单元主题: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想象生活”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大青树下的小学》《花的学校》和《不懂就要问》3篇课文组成。
目的引导学生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和想象童年生活的美妙,热爱学习生活,积极向上。
2.本单元重点:(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3篇课文中语句表达非常精妙,学会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
比如,《大青树下的小学》中的提到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使学生感到这是一所体现民族大团结的学校;《花的学校》中的“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是拟人的句子,使花草树木皆有童趣;《不懂就要问》中“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2018-2019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2018-2019部编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f007fa46137ee06eff91874.png)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一、教材分析:新人教版编部本教材安排课文27篇。
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分八个单元。
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识字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富有童趣,语言规范,浅显易懂,插图精美,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
本册教材从内容上看,主要任务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和句子的理解。
从学生的长远发展来看,词语的积累运用、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也是教学重点。
难点是识字、写字和课文的朗读。
二、教学目标和要求:1、识认字250个,写字250个。
2、掌握字的间架结构和书写规则。
3、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培养经常阅读的习惯。
在“自检”中,学生要自查、互查,交流阅读体会4、通过“语文天地”中设计的活动,创设写话的情境,使学生愿意写,有东西可写。
教学进度表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13个生字,理解“绚丽多彩”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描述的民族小学里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感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教学重点:识写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了解各民族儿童友爱团结、幸福学习生活的情形,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准备:准备多媒体课件;搜集关于各民族文化的资料;生字卡片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本课“坝、汉、艳”等10个生字,学会“晨、绒、球”等13个生字,理解生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条理,初步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引入学习1.课件出示课文中的第二幅插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图并想想自己都从图上看到了什么。
师:孩子们,快乐的暑假结束了,今天我们又坐到教室里开始了新学期的学习。
看,图画中的孩子们跟你们一样,也正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呢。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请教 教案
![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请教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3259a3e27d3240c8447efa9.png)
口语交际:请教
【教学目标】
1.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学会请教别人。
2.请教别人时如何把问题和困难说清楚,表达要有条理,注意有礼貌。
3.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重点】
注意使用请教的礼貌用语。
【教学难点】
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追问。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请教
注意礼貌语言清楚
认真倾听诚恳道谢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在教学中以激情导入新课,能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引导学生讨论请教的方法,帮助学生归纳出请教时的要点后,创设情境激起学生的表演兴趣,在表演中,对学生的表现加以评价指导,以促进学生口语交际水平的迅速提高。
不足之处:有的学生在表演中有些拘谨,不能做到得体大方,还需多加练习。
【推荐】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
![【推荐】2019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3.不懂就要问 教学设计(含课堂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66b7ebd5bbfd0a795673cd.png)
3* 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诵、例”等13个字,认识多音字“背、圈”。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了解孙中山对待学问的态度,学习他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时】1课时【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
糊里糊涂一个字都不会漏掉壮着胆子一点儿声音都没有摇头晃脑大着胆子鸦雀无声没弄明白一字不漏头摇来摇去2.比一比,再组词。
堂()戒()厉()既()常()械()历()即()详()塾()涂()提()祥()熟()途()题()3.读句子,写出加点词的近义词。
(1)先生讲得很详细..。
()(2)课堂里霎时..变得鸦雀无声。
()(3)孙中山来到学校,照例..把书放到先生面前。
()4.选字填空。
厉历(1)墙上的挂()又翻过了一页。
(2)没想到,他会这么()害。
提题(3)他()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正确的。
(4)这篇课文的()目是《不懂就要问》。
参考答案1.糊里糊涂——没弄明白壮着胆子——大着胆子摇头晃脑——头摇来摇去鸦雀无声——一点儿声音都没有一字不漏——一个字都不会漏掉2.课堂戒尺严厉既然详细私塾糊涂提出经常机械经历立即慈祥成熟前途问题3.(1)细致(2)刹那(3)照旧4.(1)历(2)厉(3)提(4)题【板书设计】背诵——很快不懂就要问心想——不懂好习惯提问——壮胆【课后反思】成功之处:1.我在设计教学时,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儿童的认知规律设置了“以读为主”的课堂教学结构。
教学时,紧紧围绕“读”设计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使学生读有所感,读有所悟,读有所得,真正尝到读的甜头。
坚持以“启发式”教学理论为指导,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学生的主体作用。
因此,我从实际情况出发,采用直观演示、动作演示、生动语言、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使学生勤于动脑,善于思考、自觉地获取知识。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全套课堂作业及答案)
![2019年最新部编版(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学设计(含全套课堂作业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b61446c67ec102de2bd8992.png)
1 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3.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穿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早晨、鲜艳、打扮”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看拼音写汉字。
zǎo chén hàn zú xiān yàn fú zhuānɡ()()()()dǎ bàn ān jìnɡ cū zhuànɡ()()()2.我国有()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个。
3.填词练习。
( )的服装 ( )的小鸟( )的国旗 ( )的铜钟参考答案1. 早晨汉族鲜艳服装打扮安静粗壮2.56 553.鲜艳欢唱飘扬古老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并受到民族团结的教育。
2.抄写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初步体会这些句子的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连线。
一定要细心Arraydǎi zú景颇族déánɡ zú阿昌族ā chānɡ zú傣族jǐnɡ pō zú德昂族hàn zú汉族2.我能填。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最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2caa6710722192e4436f631.png)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小学语文精品资料1、我们的民族小学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认识“坝、傣”等5个生字。
会写“坪、坝”等12个字。
2.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课文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举行“民族风情”展示会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
不同的的民族有不同的服饰,更有不同的风俗。
下面我们举行一个“少数民族风情”展示会,请你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视学生介绍情况,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3.评选最佳学生,颁发小奖品。
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就有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意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我们的民族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选择具有云贵民族风情的乐曲,如《小河淌水》、《蝴蝶泉边》、《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等配乐。
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该提示。
第一自然段:坪坝(bà)绒球花傣(dǎi)族景颇(pō)族阿昌(chāng)族德昂(áng)族绚丽多彩第三自然段:蝴蝶孔雀舞摔跤(jiāo)山狸第四自然段:凤尾竹摇晃(huàng)分组朗读,组间比赛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习作》教案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学期第四单元《习作》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ae629223c1ec5da51e27065.png)
习作教学目标:1.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2.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教学重点:能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的修改符号,修改有明显错误的内容。
教学难点:能根据插图和提示续写故事,把故事写完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回顾引入,揭示话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在这一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到了一个重要的读故事的方法,那就是边读边想,并能够根据故事中所给的信息或者已有的生活经验、常识等给故事进行预测。
这样阅读故事,不仅能够更好地融入到故事情境中,而且也让阅读成了一种有趣的过程。
这节课就让我们继续将这样的方法运用到学习中,通过想象续写故事吧。
2.板书:续写故事。
引导学生明确“续写”的意义,接着按给出的内容编创故事,让故事更加完整、精彩。
二、指导看图,审清题意。
1.课件出示主题图,请学生朗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要我们做什么。
3.学生交流明确:(1)看图,了解图上的故事。
想象接下来的事情,能把故事续写完整。
(2)写完后,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用修改符号改过来。
(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4.指导看图:请大家按顺序看图画,思考图画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交流。
生:同学们在交流自己刚过的生日,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同学们想办法一起为他过生日……6.总结看图的方法。
(1)这些图上都有气泡框,你能发现这些气泡框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事吗?(有的是同学们说的话,有的是学生心里的想法。
)(2)气泡框告诉我们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与想法,帮助我们读懂图画中的故事。
但我们看图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细节,这样才能读懂人物的心情。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情,猜想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4)组织交流:预设:同学们交流时脸上带着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而李晓明有些忧伤,不是很开心。
(5)讲故事的时候,把这些内容放进去,故事就生动多了。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83页)[精品]
![(部编版)2019年秋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83页)[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fef4c60e4b35eefdc8d33355.png)
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要求:1.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2.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
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3【名师版】
![2019年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案3【名师版】](https://img.taocdn.com/s3/m/24e843539b6648d7c1c7466a.png)
12 总也倒不了的老屋教学目标:1.能准确读写“暴、壁、饿”等生字,理解“准备、偶尔”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故事的主要情节。
3.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培养阅读兴趣。
教学重、难点:1.掌握本课生字词,准确理解课文内容。
2.把握故事内容,能有根据地预测故事情节。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生字卡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师出示老屋的挂图,引生说感受。
是啊,这是一幢破旧的老屋,它在风雨中摇摇欲坠,可是它却总也倒不了,难道是被施了魔法吗?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总也倒不了的老屋》,去找一找原因吧!板书课题。
2.生齐读课题,提出质疑。
为什么总也倒不了?老屋倒底有多老?3.生自由读课文,读准文中的字音,读通句子,注音体会文中的感情。
二、初探课文,把握大意1.检查预习情况。
(1)我会读:暴凑喵孵叽饿偶尔(2)我会写:洞准备暴墙壁饿蜘蛛漂撞饱晒(3)我理解准备偶尔使劲2.讲读课文。
(1)指生读课文第1—2段,结合文段中的词句,说说老屋到底有多老?师出示相关文字:老屋已经活了一百多岁了,它的窗户变成了黑窟窿,门板也破了洞。
它很久很久没人住了。
(2)读这段话,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老屋很老了?(“黑窟窿”“破了洞”“没人住”可以看出老屋很破旧了。
)(3)出示第2段:“好了,我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它这样想,便准备往旁边倒去。
(思考:它为什么觉得自己“到了倒下的时候了”?“准备”是什么意思?你想到了什么?3.我来猜猜看:破旧的老屋想要倒下去,它真的倒下去了吗?你猜老屋后来会怎么样呢?生说自己的猜测。
引生自己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出示生字卡片,指生认读。
2.出示老屋图片,引生观察评价。
指生说话:这是一个的老屋;这是一个的老屋;这是一个的老屋……(3)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图中的老屋看上去那么老,那么旧,那么慈祥……它想倒下去,却总也倒不了,这到底是因为什么呢?在它身上发生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
[精选]最新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学初探
![[精选]最新部编版2019年秋三年级上册语文: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二单元教学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738490665a8102d277a22f32.png)
第二单元
单元教学初探
一、单元内容总述
1.本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秋天的美景”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
主要由《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听听,秋的声音》四篇课文组成。
编排意图是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美丽;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秋天的情感。
2.本单元重点:
(1)利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语言非常优美、生动,有些词语对于大家来说比较陌生,特别是《古诗三首》的字词比较难理解。
学会用查字典、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等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就显得非常重要。
教学时,给足时间引导学生用恰当的方法理解词语。
(2)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感受。
每篇课文中作者在描写自然景物时都运用了想象,写出了自己的独特感受。
教学中要抓住课文重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和感受,还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资源,用声音和光影把学生带入到课文描述的情境中,让学生去感受和体会,并学会在今后的习作中。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名
![(2019新教材)统编部编版教材三年级语文上册4 古诗三首 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及练习及答案备课素材)【名](https://img.taocdn.com/s3/m/a6710c46bd64783e08122b47.png)
4 古诗三首【教学目标】1.会认“径、斜”等11个字,会写“寒、径”等13个字,正确认读多音字“挑”。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三首古诗并能背诵。
【教学重点】1.理解古诗的意思,感悟古诗表达的情感。
2.在比较欣赏中体会古诗中饱含的“情”。
【教学难点】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教学课时】3课时第一课时山行【课时目标】1.会认“径、斜”2个字,会写“寒、径”等4个字。
2.通过看注释,查字典,联系学过的古诗、成语,根据上下文和生活积累推测、判断重要字词的意思,从而完整地理解诗意。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体会诗中描绘的浓浓秋色和诗人抒发的感情,感受诗歌美的意境。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2.通过对诗句的诵读感悟,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体会诗的意境,激发学生对秋天的欣赏美的欣赏,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美的意境,获得审美的愉悦。
【教学过程】【课堂作业新设计】1.默写古诗《山行》。
2.根据诗意写诗句。
(1)深秋时节,山间有一条小路弯弯曲曲地伸向远方。
(2)在山林深处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3)我停下车子不走,是因为我喜欢这夕阳照耀下的枫树林。
(4)被秋霜打过的枫叶比春天的鲜花还要红艳。
参考答案1.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1)远上寒山石径斜(2)白云生处有人家(3)停车坐爱枫林晚(4)霜叶红于二月花【板书设计】山行(唐)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课件(2019年秋最新)
![人教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全册PPT课件(2019年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e4f8d1caf45b307e8719760.png)
读一读,照样子写排比句
1. 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 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
2. 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 族和德昂族的。
3.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 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阿昌族妇女上衣均为长袖
圆摆对襟衣,下着筒裙,也配戴 银项圈、银手镯等饰物,还戴包 头,头巾上饰花。男子穿对襟短 衣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一般 穿蓝色、白色或黑色的对襟上衣, 黑色长裤,戴黑色或白色包头。
德昂族也称“崩龙族”,德
昂族男子多穿蓝 、黑色大襟上衣和 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 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德昂族妇 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 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 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 为钮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知识锦囊
少数民族
在中华 人民共和国, 除汉族以外 的其余55个 法定民族均 是少数民族。
傣族妇女传统服
饰为窄袖或无袖短衣和 筒裙。傣族男子穿无领 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 下面穿长管裤,还会用 布包头。
景颇族妇女传统服饰上为
短襟无领窄袖衫,胸、肩和背部 饰有银泡、银牌和银穗,下为用 红黑黄绿等各色毛线织出美丽图 案的毛质筒裙,头饰为羊毛织成 的包头,小腿包裹与筒裙质地色 泽相同的裹腿。男子穿对襟短衣 和宽管长裤,戴布包头。
初读课文
1.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和同桌合作读,注意读出感情。 3.默读,标注出重点语句和不懂的地方。
字词学习
bà
坪坝
bàn
打扮
jié
洁白
hàn
汉族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版教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版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ce3713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0113248.png)
标题:三年级语文上册部版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适用于三年级上学期,根据部编版语文教材编写而成。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旨在帮助学生提高语文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性和表达能力,同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
教案中注重多元化教学手段的运用,采用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层次教学等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语文学习,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并掌握三年级上学期部编版语文教材中的各个篇章的基本内容;(2)掌握语文基本技能,包括阅读、写作、听力、口语等方面;(3)积累丰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
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2)培养学生用语言表达思想和交流的能力;(3)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3.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善于思考和合作;(2)通过阅读优秀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情感体验。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1.第一单元《诗意的秋天》(1)教学内容:识字与积累、认读生字、诗歌欣赏、识字与积累、听说训练等;(2)教学步骤:a.复习、导入:通过观看图片或短视频,引发学生对秋天的思考;b.课文导入:播放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妙;c.学习课文:学生跟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感受;d.诗歌欣赏:学生欣赏不同类型的秋天诗歌,体验诗歌的美好;e.识字与积累:通过游戏、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掌握新词汇;f.听说训练:利用角色扮演、情景对话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口语交流能力;g.小结回顾:总结本课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第二单元《秋天的印记》(1)教学内容:古诗欣赏、阅读与交流、听说训练、写作等;(2)教学步骤:a.复习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季节变化的认识;b.阅读与交流:学生阅读课文,提问学生对文中内容的理解;c.古诗欣赏:学生欣赏古代诗词,并进行口头表演;d.听说训练:通过小组合作或角色扮演等活动,提高学生口语能力;e.写作: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观察和感受,写一篇小短文;f.总结回顾:复习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巩固学习成果。
2019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9 那一定会很好创新教案-精品
![2019秋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9 那一定会很好创新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163aacb86f1aff00bed51e8e.png)
【创新教案】《那一定会很好》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经历。
学习大树牺牲自己,把方便奉献给大家的无私品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九课《那一定会很好》。
(齐读课题)2.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
用序号标出自然段。
二、品读感悟,深化认识。
(一)学习第1—4自然段。
1.轻声读第1—4自然段,思考这部分告诉我们什么?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
交流:种子是怎么想的?(课件出示)“这真难受”“我一定要站起来,大口大口地呼吸空气,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泥土中种子的难受,读出种子钻出泥土的决心。
(2)指名朗读第二、三自然段。
交流:种子是怎么做的?过了些日子,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种子一边想一边努力生长。
过了些日子,它长出细细的根、茎和两片小叶子,钻出地面,站在阳光下。
过了很多个日子,它长成了一棵高大的树。
指导朗读:读出种子喜悦的心情。
指导造句:鼓励学生用上“一边……一边……”说句子。
(3)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交流:种子长成大树后看到了什么?它的想法发生了什么变化?(课件出示)高大的树能看到很远的地方,它看见人和动物在山路上走来走去,跑来跑去。
“要是能做一棵会跑的树,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的愿望。
(二)学习第5—8自然段。
1.轻声读第5—8自然段,思考大树“做一棵会跑的树”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2.学生自由交流。
3.全班交流。
(课件出示)农夫把树拖到自家院子里,花了好些日子,做成了一辆手推车。
农夫把谷子、土豆……,还有调皮的儿子放在手推车上,推着车在山路上跑来跑去。
跑起来的时候,手推车听到耳边呼呼的风声,真舒服。
“要是我能停下来,坐着休息一会儿,那一定会很好。
”指导朗读:读出大树为人们服务的自豪心情,读出大树想法的改变。
(三)学习第9—10自然段。
1.轻声读第9—10自然段,思考大树“坐着休息一会儿”的愿望实现了吗?它又会产生什么新的想法?2.学生自由交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汉、球”等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坪坝、穿戴、打扮”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能和同学交流课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说一说这所学校的特别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读出对这所小学的喜爱之情。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我国少数民族服饰和风情的图片、文字资料。
2.教师准备具有民族特色的音频、图片资料、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展示自己找到的有关图片,介绍自己了解的少数民族的情况。
学生展示介绍,教师提示学生着重介绍少数民族的服饰特征、生活习俗。
2.教师利用课后资料袋中的图片,补充介绍课文中涉及的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的情况。
二、揭示课题,范读课文。
1.在我国西南边疆地区,有好多民族聚居在一起,共同生活,和睦相处。
不同民族的孩子们也在一所学校共同学习。
这样的一所民族小学,大家愿不愿意去参观一下?2.板书课题:大青树下的小学。
3.教师配乐范读。
三、试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这所民族小学美不美?大家肯定想亲自去走一趟,转一圈。
请你自己试着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生字根据注音拼读一下,读不通顺的地方反复多读几遍。
2.学生试读。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教师相机出示每小节中带生字的新词,正音、巩固。
学生感到陌生的词语也提示一下。
四、分组朗读,小组间比赛。
1.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自然段,各组练习。
2.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
五、巩固字、词,指导写词。
1.指名读生字,新词。
2.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a.着重分析指导“晨、绒、服、装、读、影”。
并且在黑板上田字格中示范。
“晨”是上下结构,注意“辰”要拖着“日”,相互要结合紧凑。
“绒”是左右结构,由“纟”和“戎”组成,右边的“戎”共六笔,不要漏写。
“服”的“月”字旁要瘦一些。
“装”是上下结构,书写要紧凑。
“读”是左右结构,右边是“卖”,不是“买”。
“影”是左右结构,右边三撇,写得匀称。
b.学生写字。
3.抄写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的词语。
板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民族小学的美。
这一课我们要朗读感悟,我们会进一步地通过朗读感悟民族小学的美。
二、分段读议,加深感悟。
1.第一自然段。
a.请各自轻声读第一段,想一想读完部分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什么?b.学生读后交流。
可引导学生从上学路上的景色、不同民族学生的服饰、到校后的活动等方面想象、讲述。
c.大家一边在头脑中展开想象一边朗读就能读得更入情入境,谁来读一读?教师评点后再指名练习。
d.配乐朗读这一段。
2.第二、三自然段。
a.“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民族学校的学生开始上课了。
请各自轻声朗读第二、三自然段,想象一下民族小学的孩子是怎样上课学习的,说说你是怎么知道的?b.学生各自读课文,然后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认真上课的情况想象补充,譬如:大家专心听讲,窗外有猴子蹦来跳去都不去张望;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小手举得高高的;读书时整齐响亮,声音抑扬顿挫……c.如果你是一棵小树、一只小鸟、蝴蝶或者一只猴子,看到小朋友们学习这么认真,课文朗读得这么动听,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转换角色,入境体悟窗外的安静,体会是周围的花草鸟虫猴子都被教室里优美的读书声吸引,静静地欣赏,不忍打搅。
反复朗读这几句话。
d.下课了,小朋友做些什么?操场会是怎样的一幅情景?想象描述。
朗读有关句子。
4.第四自然段。
a.这所民族小学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交流感受。
b.我们参观了这所民族小学,了解了他们上学、上课学习、下课活动的情景,多么美丽的民族小学,多么可爱的学生!参观结束了,让我们说上几句道别的话。
c.齐读这一自然段。
三、感情朗读,比赛背诵。
1.课文写得很美,你喜欢哪一部分?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2.把你喜欢的部分背下来,看谁先背出来。
四、抄写句子,加强积累。
把描写窗外安静的句子抄在作业本上。
五、综合性学习你们的课余生活是怎么安排的?让我们把每天的课余生活记录下来。
可以用日记的方式来记,也可以用列表格的方式来记,以后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反思2.花的学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认读“罚”等5个生字。
掌握“假”这个多音字。
会写“落、荒、笛”等13个生字。
认读“湿润、荒野、簌簌”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花在绿草上跳舞的情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阅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体会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简介作者,导入新课。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二、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1.读准下列字的字音。
荒笛罚假裳2.交流、识记生字。
A.加偏旁记忆的字:荒—谎B.换偏旁记忆的字:笛—油3.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湿润:潮湿润泽。
荒野:荒凉的原野。
狂欢:纵情的欢乐。
急急忙忙:心里着急,行动加快。
三、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学生朗读课文,读准字音。
2.指名同学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其他同学思考每一段讲了什么内容?教师相机指导。
3.说说每段的内容。
第一段(第1自然段~第2自然段):想象阵雨降落时,花儿在绿草地上跳着狂欢的舞。
第二段(第3自然段~第5自然段):想象雨来时,关了门在做功课的花朵们便放假了。
第三段(第6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在雨中穿着各色的衣裳,冲了出来。
第四段(第7自然段~第9自然段):想象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他们对准妈妈扬起了双臂。
四、朗读课文,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1.听教师朗读。
2.教师领读,学生齐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自己最欣赏的句子。
4.同桌交流,说一说这些句子美在哪里?5.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佳句。
6.让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大家共同欣赏。
板书设计2.花的学校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1.开火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每一段讲的是什么?2.指名学生用简洁的话概括每一自然段的内容。
二、读中感悟,探究解疑。
1.学习第一段。
A.教师指名读。
B.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并说明喜欢它的原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口笛。
理解体会:哪一个词语概括了东风的特点?(湿润)从“走过”“吹着口笛”这两个词语中,你感悟到了什么?这句话该怎样理解?读了这句话,你会想到怎样一幅画面?于是,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在绿草上跳舞、狂欢。
理解体会:为什么是“一群一群的花”,而不是“一朵一朵的花”呢?你认为花会从什么地方跑出来呢?教师引导,启发想象。
你从“一群一群的花从无人知道的地方突然跑出来”这句话中感悟到了什么?“狂欢”是什么意思?你能想象出花儿在绿草地上跳舞的情景吗?C.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2.学习第二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读中感悟,合作探究。
为什么“我”觉得“那群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你是怎么理解“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3.指导学习第三段。
A.教师范读。
B.合作探究。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说明了什么?你是怎么理解“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一句的?“雷云拍着大手”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的?你认为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到哪里去?为什么?C.教师指导朗读。
D.学生自由朗读。
4.学习第四段。
A.学生齐声朗读。
B.指导学生理解、感悟、朗读。
小作者认为花孩子们的家在哪里?“那儿”是指哪儿?你能想象出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的情景吗?在作者看来,花孩子们急急忙忙赶回家是为了什么?C.学生自由感悟、想象。
5.小结三、拓展延伸说说你想象中花的学校是什么样的。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先在组内交流,然后在班上交流。
板书设计2.花的学校教学反思3* 不懂就要问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会认“诵、例”等11个字,掌握“背、圈”这两个多音字,理解“私塾、霎时、戒尺、鸦雀无声”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使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及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遇到问题要积极面对,不懂就要问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学习孙中山刻苦读书,勤学好问的精神。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1.(出示孙中山先生的画像)这位伟人,大家认识吗?他就是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孙中山先生。
2.师简介孙中山先生生平事迹。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介绍孙中山先生少年时候学习生活的课文。
揭题:不懂就要问。
4.齐读课题,质疑问难: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课文讲谁不懂?哪儿不懂?要问谁?“不懂就要问”是谁说的?他为什么要这样说?……)二、找“生字伙伴”,评“识字大王”。
1.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勾画出“生字伙伴”。
2.合作交流:师:这些生字你认识几个?请“小老师”教同学们读一读,争取把字音读准。
生读生字,相互指正。
3.以小组形式向全班展示学习情况,评选“识字大王”。
4.出示生字词卡片,分组识字竞赛。
三、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想: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前面的问题及理解“私塾、戒尺、霎时、鸦雀无声”的词义)还有什么不懂的?2.指名分读课文正音。
(指导朗读:示范读、指名读、齐读)3.在初步感知全文的基础上,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座互相交流后,举手回答。
(这篇课文记叙的是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里读书,为了弄懂书里的意思而大胆向先生提出问题的故事。
)四、学习生字。
1.借助多种识字方法识字。
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用熟字带生字的方法识字等。
2.写字比赛:教师范写,学习新笔画,引导书空笔顺。
学生练习后,自荐写字,并评奖。
五、课堂作业。
1.抄写写字表一遍。
2.背诵自己喜欢的课文一段话。
板书设计3* 不懂就要问教学反思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认读生字卡。
2.听写本课生字。
二、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研读课文,深入探究。
1.思考:课文中的孙中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2.思考: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孙中山勤学好问?划出相关的词句。
3.集体交流阅读心得,并在交流中及时解决学生先前提出的不懂的问题。
重点交流:a.从“照例”、“流利”、“壮着胆子”等词语中领悟到孙中山读书认真,学业完成得极为出色,表达了他不满足已有的成绩,有进一步要求理解课文意思的愿望。
b.当孙中山提出问题后,学生的表情有什么变化?先生的态度前后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从中可以体会到什么?(侧面描写,更突出了孙中山对待学习的认真、执著的态度)c.向先生提出问题为什么还要挨打呢?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学生提问呢?(帮助学生区分清楚:过去私塾封闭式的封建教育与今天民主开放式教育的不同。